浅析日本神道教的五大变迁

合集下载

日本神道教

日本神道教

日本古代就有巫女可以接受神的凭依,传达神意志,其中的“卑 弥呼”就是位高“邪马台国”统治者地位的巫女。巫女始自原始 社会中,传达神之旨意者,类似于主祭、先知般。
“巫女”是日本宗教界的传统职业,直到今天,较具规模的神社 及传统庆典中仍可见巫女白衣绯裤的身影;为人消灾解厄及事神 的职务,使她们蒙上神秘的色彩。
• 八坂神社(京都) • 也就是也就是祗园神
社,以其日本最大的 祭典之一的祗园祭而 闻名。
• 日本平安神宫(京都)
• 依照过去天皇宫殿的 样式修建的神社。其 内供奉着在京都在位 的第一位天皇奉桓武 天皇和最后一位天皇 孝明天皇。
• 伊势神宫(三重县伊势市)
• 它是日本神社建筑的活化石。 它位于原始森林之中。它是 如此神圣,以至每二十年都
其他著名神社
• 明治神社(东京) • 春日大社(奈良) • 浅间神社(富士山) • 八幡宫(镰仓) • 靖国神社(……)(东京)
神界的入口——鸟居
一种类似于中国牌坊的日 式建筑,常பைடு நூலகம்于通向神 社的大道上或神社周围 的木栅栏处。主要用以 区分神域与人类所居住 的世俗界,算是一种结 界,代表神域的入口, 可以将它视为一种 “门”。
• 有关安倍晴明生平事迹,在平安时代后期 就已在《大镜》、《今昔物语》中被传述; 在镰仓时代于《宇治拾遗物语》、《古今 着闻集》、《平家物语》、《源平盛衰记》 当中出现。到了江户时代,更有《晴明物 语》、《芦屋道满大内鉴》等书记载他的 轶闻。另外像是人形净琉璃、歌舞伎、落 语等戏曲也经常使用安倍晴明的传奇故事 作为题材。时至今日,甚至还有「安倍晴 明研究会」!
说到阴阳师只要讲一个人就可以了~
安倍晴明
• 安倍晴明(あべのせいめい)(公元921- -公元1005年9月26日),是活跃于平安时 代中期的阴阳师。也是日本最具传奇色彩 的人之一。生前受天皇及权臣器重,79岁 时受“法清院”爵。死后经由几代子孙的 努力竟从一个从四位下的天文博士升至位 极人臣的从一位。以至于江户时代流传着 一句名言“不知源义经,但知晴明公”。 从此安倍晴明便被人们称为“晴明公”, 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人物。

《世界宗教源流史》日本神道教之三:国家神道

《世界宗教源流史》日本神道教之三:国家神道

《世界宗教源流史》日本神道教之三:国家神道Ad日本神话作者:李洁当当日本神道教之三:国家神道江户末期,日本封建制度逐步解体,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此时,日本遭到西方列强的入侵,被迫打开封闭的国门,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步沦为西方的殖民地。

面对外国势力的入侵,日本朝野强烈反对德川幕府的腐败统治,要求重新树立天皇的权威,抵御外国的侵略,发展日本的资本主义。

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

在维新运动中,神道教作为日本的民族宗教受到重视,它作为天皇制的精神支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江户末期神道的兴隆为背景,把神社神道和皇室神道直接联系起来而形成的特殊的民族宗教就是国家神道。

随着国外要求开放门户的压力增大和尊王攘夷运动的兴起,政治斗争激化起来。

在发展成为内战的过程中,恢复天皇古代宗教权威的要求同倒幕的政治目标结合起来,使神道的兴隆达到高潮。

1847年,孝明天皇派遣敕使,到石清水社临时祭祀,奉献币帛,祈求依靠神助,击退外国的军舰。

1849年又命令京都等地的7 社7 寺祈祷国泰民安。

朝廷不仅对有力神社进行列祭、临时祭,屡奉币帛,祈求神的保佑,而且在皇宫中的神殿内侍所以及二十二社等各地有力神社进行了祈祷。

1863年,根据长州藩的建议,孝明天皇史无前例地参拜了贺茂社、石清水八幡宫和春日社,祈祷攘夷。

天皇还派遣特使前往伊势神宫,计划安排天皇亲自参拜。

同时计划恢复从室町时代废除的宫中的祭典祈年祭,准备在朝廷中恢复设立神祇官。

孝明天皇有意恢复神社的祭祀活动,鼓励了神道的复兴。

北野社、春日社、大原野社、松尾社的祭祀陆续恢复起来。

神道传统家族吉田家族,于1865年恢复了吉田神社的祭典,试图借此机会重新获得神祇官代理的地位。

神道的兴隆很快在各藩形成了高潮,各地纷纷要求提高神职人员的地位和采取神式祭葬。

各藩还实行排佛的政策,合并、关闭佛教寺院,命令僧侣还俗,改充士兵。

要求采取以神道为主的政策,认为日本是皇道,无需佛教。

同时规定藩主和藩士的祭葬改用神道方式。

日本神道

日本神道

从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1931年“ 九· 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北,翌年进攻上海等侵 略行径都作为“追慕”的“光荣史迹”而雕在那 里。在神社一侧的陈列馆里,陈列着当年侵华日 军的武器、战利品、遗物、遗书和照片。神社大 殿里供奉着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历次对外战争中2 46万多名战死者的牌位,其中大多是死于对外 侵略战争的军人和战犯。1978年10月,东 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和两千余名乙级、丙级 战犯的牌位也被移进这个神社。

伏见稻荷神社
吉备津神社
日本神道在动漫中的运用
靖国神社 (Yasukuni Shrine) 是日本近代 史上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它建于1869 年(明治维新第二年),最初叫“东京招魂 社”,1879年改称为“靖国神社”。它 把在明治维新以来历次战争中死去的亡灵作 为神来祭祀。靖国神社坐落在日本东京九段 北,占地10万多平方米。神社大门外两侧 各竖一座高约十米的石塔。石塔建于193 5年,塔身上有16块浮雕,反映的都是为 日本侵华战争树碑立传的内容。
神社的参拜程序


1、打从穿过鸟居开始就是神的领域 神社在参道入口处配建“鸟居”(牌坊), 举步踏入鸟居,便意味着辞离凡界进入神域。 所以,参拜者进出鸟居时,都须轻轻致礼。

2、参道不只是给人走,神也要走。
穿过第一个鸟居开始,一直延伸到神社本殿的道 路,日本称作参道。日本人大多走到参道的两旁 ,极少走到参道中央,因为中间是留给神走的。 想到神社求个符什么的人就得牢牢记住了,就算 你不虔诚也得作作样子,要不然买的御守不灵, 只是个装饰品。
朴素的古神道
神佛融合的两部神道
“本地垂迹”中的山王神道
根叶花果混映的吉田神道
反“本地垂迹”的伊势神道
儒学神道的先驱吉川神道

浅析日本神道教的五大变迁

浅析日本神道教的五大变迁

道 中的诸神竟然全都 成 了佛 法 的保 护神 ” 。天台神道 教 和真言神道教是在与佛教 的融合 过程 中诞 生的。天 台神道
教也称为山王神道教 , 理论基 础来 自日本 佛教天台宗 , 其 用
天台宗教义解释神道教 的诸 神和各 种祭祀 礼仪。真 言神 道
教也称为两部神道教 , 其理 论基 础来 自日本 佛教真言宗 , 用
日 的原始神祗信仰 中 , 本 神与 人 的关 系是 一种 血缘 的、
能互相转化的关系 ,人 与神之间并无绝对分 明的界限 , “ 只要 在祭神过程中除去秽恶 , 改过迁 善 , 就能 与神 同在 。 道 ”2神 教在原始神祗信仰 阶段 “ 虽然离成为宗教还有着 相当大的差
距, 但是却 已经存在巫 、 巫术 传统 、 求长 生 、 仙 的欲望 和 追 成 行为 , 以及朴素 的宇宙 观 、 生 观。这些 都为 原始神 道 向作 创 为宗教的神道的嬗变奠定 了基础 ”3 。原始神祗 信仰一 直 L
持续到 1本列岛建 立起 律令制 国家为止 。 3
二、Hale Waihona Puke 律令制国家形成 时期 的皇室神道
大化改新后 , 日本开始全面学 习并模仿唐朝 的制度和文 化。在祭祀方 面 , 唐朝的 “ 模仿 祀令 ” 设 立“ 祗令 ” , 神 。原 始
神道教的祭祀 礼仪 被确 定为朝廷官方 的祭祀礼仪 , 朝廷专 门 设 立神祗 官管 理并 主持 国家性的祭祀活动 , 建立 起 以伊势神 宫为首 的皇室神道教系统 。至此 , 神道教的发展 步人皇室神 道 阶段 。“ 神道教) ( 虽然没有完 整系统 的思想 体系 , 但是却 把‘ 天皇是神 ’ 作为其思想的核心 。 _ ”]
服从 于佛教 。
作者简 介 : 李超( 9 5一) 男 , 18 . 福建 宁德人 , 助教 , 硕士 , 从事 日本文化史研究 。

论日本神道教文化

论日本神道教文化

论日本神道教文化关键词:神道教,文化;民族;影响神道教是日本的传统民族宗教,是日本的“本土文化”。

在古代的几乎全封闭的日本,神道教的产生和自我发展几乎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完全能够反映当时的日本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社会思想。

并且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对日本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名称来源公元5至8世纪,佛教经中国传入日本,渐渐被日本人接受,为了与“佛法”一词分庭抗礼,创造了“神道”一词来区分日本固有的神道与外国传入的佛法。

“神道”二字虽然源自中国汉字,但实际上中国与日本对此词的概念不同,我们若按字面来解释神道教,必会被其名称所误导。

日本人称一切神明为Kami,汉字传入日本后,“神”字被用来表示Kami。

日本人称皇室、氏族的祖先与已逝的伟人英雄之灵魂为Kami,亦将认为值得敬拜的山岳、树木、狐狸等动植物与大自然的灵称为Kami。

不仅单称优秀者、善良者、有功者。

凡凶恶者、奇怪者、极可怕者亦都称为神。

”也就是说:神道教所祭拜的“神”不仅是中国人所谓的神只,亦包括一些令人骇闻的凶神恶煞都称为神。

发展与阻力佛教初传入日本时,神道教信徒甚为反对。

由大陆渡来的有力氏族,支持佛教。

日本本土的氏族,拥护神道教,反对佛教。

佛教僧侣具有大陆先进的知识,天皇因此支持佛教。

一时神道教失势,然至8世纪末,佛教僧的权力亢进,天皇欲制佛教的势力,因而神道教再度得势,两种宗教逐渐互相混合。

至明治时期,百姓等信仰两宗教。

至江户时代末期,国粹的神道理论家宣称,两者不能相混。

明治初年,兴“废佛毁释运动”。

神道教成为国家的宗教。

虽明治政府承认信教的自由,但崇拜神道教成为日本国民的义务,成为明治政府教导百姓忠贞爱国、誓死效忠天皇的工具,二次大战日本神风特攻队的“英勇表现”就是最佳证明。

神道大致有三种流派:神社神道,教派神道和民俗神道,教派神道分有13个教派,每派有自己的创始人;民俗神道无严密组织,是农民自己祭祀农事和路神。

明治维新后,政府扶持神社神道,宣布政教合一,将神社神道定为国教,即国家神道,由政府出资资助。

关于日本神道教的简单介绍

关于日本神道教的简单介绍

关于日本神道教的简单介绍什么是神道教:神道是日本原始宗教,以祭祀日本本土天神地祇为主,以日本皇祖皇宗的遗训为内容,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

神道教的起源:神道起初没有正式的名称,一直到公元5世纪至8世纪,汉传佛教经朝鲜半岛百济传入日本,渐渐被日本人接受,为了与“佛法”一词分庭抗礼创造“神道”一词来区分日本固有的传统信仰与外国传入的佛法。

是以在《日本书纪》〈用明天皇纪〉中的“天皇信佛法,尊神道。

”句中,首次出现了“神道”这个称呼。

汉字传入日本后,“神”字被用来表示日语中的“かみ”(kami)。

当时的日本人称已逝的人之亡灵为“かみ”,亦将认为值得敬拜的山神及树木、狐狸等动植物的灵魂称为“かみ”。

“かみ”还包括一些令人骇闻的凶神恶煞。

其后,人物神的历任天皇、幕府将军、功臣、武士等也渐渐被作为膜拜对象,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而现在,根据日本文化厅统计在日本国内约有1亿2百万支持者,占日本人口比例近85%。

但日本五大新闻之一的《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指出很多日本人不过是进去寺庙里面求神许愿罢了,并不是真正信仰,与中国大陆类似。

祭祀活动:日本神道祭祀包括了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典礼。

祭祀分大祀、中祀、小祀。

大祀包括大尝祭。

中祀包括新尝祭、神尝祭、相尝祭、神衣祭、祈年祭。

小祀包括镇花祭、镇火祭、镇魂祭、三枝祭、道享祭、风神祭、祈雨止雨祭、月次祭、星祭、招魂祭、荒神祭、地镇祭。

《古事记》中除了至尊神天照大神以外,神道教的神按职别包括六个辅佐神、五部上祖神、三十二神、五行神、风神、雷神、山神、草神、海神、河神、二十一祓神、六福神、道祖神、和歌神、八大武神、军神、酒造祖神、医术祖神、神乐祖神、服部祖神等等。

神宫里的神官称为祭主、大宫司。

神社的首领称为神主,其下有祢宜(觋)、祝、巫(神子)等等。

神乐舞女称为巫女。

明治二十七年颁布《神官神职服制》敕令,此后修正3次,分为正装、礼装、常装。

正服黑罗冠、略服乌帽子(有位立乌帽子、无位折乌帽子)。

日本宗教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日本宗教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日本宗教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日本是一个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国度,在这里,人们有着极其丰富多彩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

从传统的神道教到佛教、基督教等,日本各种宗教信仰在这个国度里相互交织着,为这个国家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文化魅力。

在日本宗教文化发展与传承的过程中,人们不断地探索着内在的价值和意义,使得这个国度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深邃和诱人。

一、神道教的发展与传承神道教是日本最古老的宗教信仰,它对于日本人来说,始终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神道教认为,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一种神秘的联系,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因此,在神道教的信仰中,人们认为神明是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而自然又是神明的体现。

在日本的神道教信仰中,有着许多的仪式和传统习俗。

比如,每年的正月十五日,人们就会举行“炉端祭”来祈求平安和健康。

此外,还有“神幸祭”、“帷子祭”、“除夜祭”等等重要的仪式和节日。

神道教的传承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本,神道教的信仰一直都是由家族或地区居民共同继承下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牢记神道的传统,积极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神道教的信仰一直都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传承力的原因。

二、佛教的发展与传承在日本,佛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宗教信仰。

佛教是从中国和印度传入日本的,它在日本的发展历程中也经过了不少的演变和发展。

在日本的佛教信仰中,禅宗、真言宗、天台宗和浄土宗等各种宗派都有着不同的信仰方式和文化内涵。

在日本的佛教传承中,僧侣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将佛教的道理和信仰传承给后代。

在日本,许多的佛教寺庙都是由一个连续不断的家族或团体所管理和运营的,他们通过不断的修持和教育来推动佛教的发展和传承。

三、基督教等外来宗教的传入除了神道教和佛教之外,在近代以后,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外来宗教也开始传入日本。

虽然这些外来宗教在日本的本土化程度并不高,但是它们在日本的发展和传承过程中还是有着一些值得关注的特点。

神道教——精选推荐

神道教——精选推荐

神道教提到中国的本⼟宗教,许多⼈会想到道教,⽽⽇本的本⼟宗教,则⾃然是神道教了。

神道教的起源⽇本的神道教,是⽇本本⼟的萨满崇拜起源,来⾃于对⾃然界的万物崇拜,属于泛神论宗教,区别于基督教的⼀神论。

认为万物皆有灵,⾃然界的⼭川、森林、太阳、⽕、雷、动物(如狐、蛇)、祖先的灵等都成为他们祭祀崇拜的对象﹐因此有⼭神、⽔神、海神、⽥神、地神、雷神、太阳神(如天照⼤神)等等。

神道教标志虽然这个宗教起源很早,但是却⼀直都没有名字。

直到公元5⾄8世纪,佛教经朝鲜传⼊⽇本,渐渐在当时的⽇本扩张开来,为了与“佛法”⼀词分庭抗礼,于是便创造了“神道”⼀词来区分⽇本固有的“神道”,与从外国传⼊的“佛法”区分开来。

⽇本的神道,按照地域划分⼜分为⼤和神道和琉球神道,⼤和神道最初以⾃然崇拜为主,起源于本州岛和四国岛本地的崇神传统,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祗。

琉球神道以龙宫信仰、御岳信仰为主,起源于琉球群岛。

⽇本的神道教以《古事记》和《⽇本书记》两本书作为经典,曾经因为没有系统的理论和学说⽽⼀度衰微为佛教的附庸。

德川幕府时期,⽇本的神道学者结合了中国的朱熹理学,把神道教内容强调到尊皇忠君,之后的明治维新,明治政府将神道教尊为国教,是为国家神道,⿎吹以⽇本为中⼼,建⽴以神道教为统治思想的世界秩序,成为教导百姓忠贞爱国﹑誓死效忠天皇的⼯具。

战后在盟军的要求下,⽇本政府宣布政教分离,裕仁天皇宣布废除国家神道,政府不得资助神社,之后神道教才不再成为思想控制⼯具。

神道教的神职⼈员⽇本的神道教,我们最经常能了解到的,⼤概就是什么神官啊,巫⼥啊等等了,那么他们⼜是什么⼈呢?神官,神官头顶的帽⼦和⼿⾥的笏板都是沿袭⾃唐朝巫⼥神官和巫⼥都是神社⾥的神职⼈员,⼤概类似于我们的道⼠和道姑朋友。

古代的神官和巫⼥都是终⾝职业。

神官在神道中是神与⼈之间的媒介,他们也负责替信徒祓除与主持婚礼。

在远古时代因政教合⼀因此⽒族⾸领也是神官,到后来才有专门的神职。

日本的宗教信仰与思想文化的传统和变迁

日本的宗教信仰与思想文化的传统和变迁

日本的宗教信仰与思想文化的传统和变迁日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的国家,它的宗教信仰与思想文化自古至今一直是人们所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领域。

本文将探讨日本的宗教信仰与思想文化的传统和变迁。

一、传统宗教信仰在日本古代,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神道教,它是一种与自然界有密切联系的宗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神道教的信仰体系包括神、神社、神器等元素。

在神道教中,人们信奉的神既有自然现象的神,如太阳神、月神,也有历史人物、祖先等人类神。

此外,尚未独立成体系的佛教也逐渐传入日本,有“三国佛教”之称,即印度佛教、中国佛教和朝鲜佛教。

中国禅宗是日本佛教中的重要分支,禅宗强调内心的寂静和专注,注重禅定和悟道,尤其在武士阶层中有很大影响。

二、现代宗教信仰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宗教信仰逐渐衰落,一些新兴的宗教开始出现,如天理教、阿含宗等。

这些宗教信仰强调个人的经验、灵性、人性解放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个人主义色彩,并且在社会各个领域有影响力。

另外,由于日本战后的宪法规定宗教和政治应分离,因此一些宗教组织也开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成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力量。

例如,日本的红十字会就是由传统的基督教团体发起成立的。

此外,一些宗教团体也根据时代特点推出了一系列倡导和平、环保等主题的活动和组织。

三、思想文化的运动日本的思想文化也随着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变化。

在近代,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一些新的思想文化形态开始在日本形成。

例如,萨福克思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在日本都有相应的影响。

此外,一些文学和艺术领域也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化运动。

例如,浮世绘被普及到百姓中间,成为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同时也反映了一些社会现象。

近年来,日本的源流文化受到了世界各地的认可与追捧。

源流文化强调和谐、自由、阳光等性质,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修养,并且倡导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源流文化的形成与宗教信仰和思想文化密切相关,是日本特有的文化现象之一。

四、结语总之,日本的宗教信仰与思想文化是长期传承和融合的产物,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日本宗教文化

日本宗教文化
日本宗教文化
日本现有人口一亿二千五百万,但据官方统计,全日本 的宗教信徒超过了两亿。其中仅神道就超过1亿人,佛教 为9600余万人,基督教为146万人,还有形形色色的新兴 宗教的信徒。这在世界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一个例外。
神道—日本固有的民族信仰
神道教从日本原始宗教发展而来,最初以自然精灵崇拜和祖先崇拜 为主要内容,大体分为神社神道、教派神道和民俗神道三大系统。 信仰多神,特别崇拜作为太阳神的皇祖神──天照大神。称日本民 族是“天孙民族”,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并且是其在人间的代表, 皇统就是神统。祭祀的地方称神社或神宫,神职人员称为祠官、祠 掌等。

以及佛学辞典的编纂发行等工作,更充实了日本现代佛学的内容。

不管你生前信什么,死后却一律要变成佛 教徒上西天。这个仪式在日本是必须的, 那就是到寺庙请和尚为死人起个法号,法 号可不是白起的,通常一个名字要价六位 数。您可以豁出去了,说我就是不爱上西 天,也不要什么法号。那也可以,但有规 矩,您不是佛教徒,就不卖给您墓地。 (日本墓地由佛教徒世袭掌管)
日本基督教

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国际基督教大学 (International Christian University),于 1949年建立,1953年开设大学教育的日本私立 大学,大学的简称为“ICU”。日本秋悠宫亲王次 女佳子就读于此学校

/p163497196.html
神道教的变迁历程:
土著神道:公元前6世纪佛教传入之前的神道称为原始神道,认为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 都是有灵魂的,即万物有灵。一般认为这种原始信仰产生于绳文时代,并 逐渐的形成了一种自愿的,不成文的信仰体系。 融合神道:飞鸟时代佛教自中国传入日本后迅速发展,于是没有自己的经典,稍显幼 稚的神道教开始依附于佛教,神道与佛教自然整合。(奈良,平安时代) 江户时代,随着中国朱子学(儒学)传入日本,神道对佛教的利用走到尽 头,在日本知识层中出现了排斥佛教的同时又主张神儒融合的思想。 复古神道:江户时代后期由日本国学家们创立的神道理论,主张神道应剔除所有外来 思想,回到日本最初的古典著作中去。贬斥中国,彻底否定中国文化,强调 要建立以日本文化为中心的思想体系。

《世界宗教源流史》日本神道教之一:神道教的形成

《世界宗教源流史》日本神道教之一:神道教的形成

《世界宗教源流史》日本神道教之一:神道教的形成日本神道教之一:神道教的形成日本是神道教的发源地,神道教是日本的民族宗教。

受佛教的影响,神道教仿照佛教的神社寺庙,建立起由世袭祭司构成的教会制度,奉公元720 年成书的《日本书纪》和712 年成书的《古事记》为宗教要籍,并开始塑神像。

根据《日本书纪》和《古事记》,神道教义的中心是神的" 灵" 和神的"真"。

神和人的交往是通过互相感应来达到的。

神是万物的本源,人们相信通过对神的膜拜祭祀,可以做到有求必应。

" 真" 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主张诚实率真,重视忠、孝、仁、信等美德。

灵和真的关系是人为神子,所以人性神圣。

特别强调尊重自己和别人的人的权利,个人对集体具有天然的责任。

神道教的礼拜比较简单。

人们在规定的日子(如春祭、秋祭)或者在人生重要的时刻(如结婚),需要去神社祭祀,仪式由神社的主持神主负责举行。

通过祭祀,求得神的保护。

神道教对日本天皇进行崇拜,天皇被尊之为神明。

天皇的礼仪制度也往往采用神道教的教仪。

神道教主要有神社神道、教派神道和民俗神道三大派。

神社神道重视对天、地神和祖先的祭祀,主张" 神皇一体" 、" 祭政一致" ,以各地神社为主要祭祀场所和活动中心,在日本建立了成千上万个神社,供祭祀所用。

由于是民间宗教,祭祀活动也被国家用来为其政治服务,如宣扬天皇为神,通过祭祀神社来进行崇祖忠皇教育。

神道教是由日本先民的原始宗教演变来的。

这种原始宗教属万物有灵论,相信以各种巫术的形式能够沟通神人关系,祈求" 神" 降福免灾。

自公元前3 世纪至3 世纪,在稻禾农业的基础上,原始神道开始逐步形成。

其主要宗教活动是祭祀神灵,包括自然神、人格神、观念神、祖先神等,以维持和繁荣血缘群体和地缘群体的农耕生产和生活。

长期、反复的祭祀活动,使祭祀场所、祭拜对象(神的象征物,偶像)、祭祀活动的时间等,逐渐固定下来,神社(祭拜场所)神道的基本特征慢慢成型,神社神道一直是神道教的骨干部分。

战后七十年日本神道的历史变迁

战后七十年日本神道的历史变迁
1 9 4 5年 , 日本 在 制 度 上 发 生 了两个 根 本 性 质 的 变 化 。其 一 ,军 国 主义 分 子 把 持 的 内 阁 彻底 垮
盟军 司令部 向 日本 政府下达 了名为 《 关于废 除 日 本政 府对 于 国家 神道 、神 社神道 的保 障、支援 、 保全 、监 督及 其 宣传 的文件 》 ( G H Q神 道指 令 ) 。 该指令 使 日本 第一 次在历史 上实现 了政 教分离 ,
义 的 彻底 失 败 。另一 方 面 ,这 一 年 的 1 2月 1 5日,
( 一) 颠覆战前 “ 国体”的四个文件 迫使战后 国家神道发生根本性变化 的有 四个
文件 ,分别是 G H Q签 发的 《 神道指令 》 、昭和天
皇的 《 人 间宣 言 》 、 日本政府 签发 的 《 宗 教法人 令 》以及战后 的 《 日本国宪法 》 。 1 . 《 神道指令 》——在精神上解除了 日 本军国 主义 的武 装
重 新 回归 日本 宗 教社 会 的 重 要 的阶 段 。本 节 旨在
解析在 战前 国家神道体制 中 占主导地位 的神社 神
如果说前者 的内阁负责制是从制度上源自 障了 日 本 研 究・ 2 0 1 5 年 第3 期 6 9
战后七 十年 日本神 道 的历史 变迁 日本 的 民 主化 。“ 政 教分离” ,让 国家 神 道 走 下 高 同谷省 吾 在其 所 著 《 神 道原 论 》中所 述 :“ 神 道 与
神 道 宗教 在 日本社 会 选 择 国 家政 体 、 重新 确 定 价 值 取 向 、右 翼 保 守历 史观 的形 成 过 程 中所发 挥 的作 用 ,
探 讨战后教派神道本 身发生的变化对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冲击,并且就神道宗教对 当代 日本人行 为意识以 及 宗教 信仰 的影 响进 行 分析 。

浅析神道教与日本文化

浅析神道教与日本文化

浅析神道教与日本文化日本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度,也是一个以文化为魂的国家。

其中神道教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它的传播和影响已经深入到了整个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

神道教已经成为了日本文化的内在精神,也成为了日本文化的一种生命力和活力。

因此我们有必要浅析神道教与日本文化的关系,探究神道教在整个日本文化中的影响和地位。

1. 建筑文化神道教与日本的建筑文化密不可分。

在日本的建筑中,神道教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日式神社建筑。

日本的神社建筑要求建筑物的材料必须是天然的,而且必须与自然融合在一起。

建筑中的每一块木头都必须有自己的意义和特色。

这种精神是神道教教义的体现,也被运用到了日本的建筑当中,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风格。

2. 艺术文化神道教对日本的艺术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日本的传统绘画风格和诗歌文学等艺术形式中都能够看到神道教的影子。

在日本的绘画中,自然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而且经常用神话、传说的故事或元素作为图像的表达。

在神道教的教义中,自然是一个至高的存在,起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种神道教的信仰被运用到了日本的艺术创作当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3. 社会文化神道教对日本的社会文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神道教的教义中强调的是敬畏自然和神格之法,则体现在日本的社会文化当中就是向自然和神格报恩、尊敬和顺从。

日本的社会中大家都十分重视礼仪和规范,这和神道教的教义是密不可分的。

而日本的传统节日以及各种仪式大多都是以神道教的信仰为依据,是神道教文化的体现。

4. 思想文化神道教对日本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神道教的教义中强调的是回归自然、尊重自然的信仰,这种思想对于日本的文化形成造成了巨大影响,影响了日本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例如,日本人以为“清而无忧,安而无虑”的生活理念,以及“孔子之三墨”,即人要温顺、勇敢和节制。

这些思想都源于神道教的教义,体现了神道教在日本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5. 音乐文化神道教还对日本的音乐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神道教对近代日本发展的影响

神道教对近代日本发展的影响

神道教对近代日本发展的影响作者:胡文嘉来源:《西部学刊》2021年第06期摘要:神道教的神灵不论善恶、不论人兽,只要是非凡之物都能够受人顶礼膜拜。

其“包容”特性体现了萨满教的原始遗风。

在外邦强势儒教和佛教的冲击下却靠着“万世一系”的天皇便能维持自身的地位。

近代日本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现象与问题,都与隐藏在日本社会中的宗教有极大的关系。

“神佛分离”和国家神道教的确立是奠定近代日本思想的中轴,最后形成了以天皇为核心的近代日本统治阶级,对日本社会生活和外交战略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近代日本;国家神道教;神佛分离;社会生活中图分类号:B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6-0138-04一、地理与宗教在国家发展中的不同作用近代日本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地理条件和宗教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康德认为,地理学是历史学的根基。

如果说地理因素决定了近代日本对外政策和战略的大方向,那么宗教因素更多的表现为一种选择。

日本在制定国家政策时需要考虑的地理因素往往有以下几点:其一,如何解决日本所处的地理位置带来的发展弊端,如确保自身在亚洲崛起不会引起中俄的敌视、维持自身在东亚的优势地位等;其二,如何解決作为岛屿国家需要面对的资源匮乏、市场体量不足的问题,如何拓宽海外市场,保持资本竞争活力等;其三,如何面对、继承历史遗留问题,如何摆脱中国附属国地位,如何处理来自邻邦且扎根于本土的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等问题。

麦金德认为,“和平的保障既非人类文化水平的提高,也非物质条件的发展,而在于平衡的政治力量。

来自于大陆心脏和外新月形地带的政治力量最为重要,二者平衡的前提是不存在统一的内新月形地带。

……陆权国家和海权国家都需要内新月形地带的破碎化,无论是欧洲还是亚洲。

”基于这一点,英国长期奉行大陆均衡政策;但在华夷秩序下的东亚,由于中国长期对周边国家保持着绝对强势,这就导致远东地区的政治平衡在多数情况下取决于中国的态度。

日本神道

日本神道

神道教是日本人所独有的宗教信仰,它是在日本固有信仰的基础上不断融合外来文化而逐步发展形成的民族宗教。

神道教首先是一个历史产物,按其发展阶段,可以大致分为自发的原始神道、神佛接触的神社神道、国家神道、现代神道四个阶段。

同时,神道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在日本历史上曾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神道教是大和民族成长的要求,是日本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神道教是构建近代日本民族国家的文化基因;神道教是近代日本对外扩张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动力;摒弃政教合一,回归神道本性的现代神道教是现代日本精神生活的主要支柱之一。

探讨神道教的历史变迁及其影响,对于正确认识日本独特的思想、文化、民族心理将大有裨益。

比起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世界性宗教来,神道缺乏很多重要的要素,比如没有教祖、没有教义、没有戒律。

它甚至压根就没有所谓的“入教”,所有的日本人,从生下来那一天开始天然就是“氏子”、即作为神灵的子孙自动进入神教,而所有外国人,不管多么愿意,也不为神道所接纳。

神道没有教义,也没有戒律,因此,又名没有经卷的宗教。

日本人并不特别拒绝外来干涉的思想、文化,但日本人也不会全体臣服于某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

一方面,日本非常地开放,从大家熟悉“遣隋使”、“遣唐使”到佛教信徒不断地东渡取经,再到明治后的“半个政府出国学习”的使节团,再到战后大规模地接受美欧文化,可资证明;另一方面,日本也很顽固,它从古至今全面接受的所有外来的文化、思想和宗教,没有一样可以在日本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没有一样可以改变日本人骨子里的东西。

在精神上、文化上,日本比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更少羁绊、更少包袱,对新生的事物更宽容、更大胆、更进取。

一般来说,神道是一个宗教。

但是它自己没有教典,理论也没有确立,而且日本人对神的看法非常模糊,常说“八百万之神”,意味着到处都有神,甚至有些神不是尊敬的对象,有可怕的,也有可爱的,和妖怪的界限也暧昧。

所以接受外来的神理论也不难,很自然。

浅析近代日本历史中的国家神道

浅析近代日本历史中的国家神道

从明治维新至1945年日本法西斯战败投降是日本神道教发展鼎盛时期, 发展成了国家神道。

国家神道教是神社神道历史发展的产物, 是日本近现代史上居于统治地位的、以皇室和国家为核心的、服务于日本强权政治的、为法西斯侵略战争服务的国家宗教形式。

国家神道不同于古代神道的祭政一致的皇室神道, 而是以鲜明的为日本近现代法西斯专制政治服务特征并融合到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独特作用的特殊神道。

这种神道在明治维新后居于国教位置被称为国家神道。

国家神道被明治天皇确定为国教。

此后, 国家神道在行政教育等方面与国家政治紧密结合, 对日本民众进行敬神爱国、尊祖崇皇教育, 把复兴皇道和崇拜天皇作为最高要求, 他们要国民尊奉皇祖神天照大神, 宣扬“神皇一体”、“祭政一致”的观点, 为日本近代社会建立天皇制国家政治体制鼓吹呐喊。

国家神道的形成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868年至1889年是国家神道的形成期。

明治维新初期, 天皇曾下令神佛分离。

这是因当时的佛教寺院在幕藩制度下已经成了封建统治的基层组织, 不利于天皇的统治, 也使神道教的地位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 当神佛分离的命令一颁布, 蓄谋已久的神道教的神职人员, 立即伙同国学家、儒学家和维新后新政府的地方官员, 掀起了排佛毁释的风潮。

佛教遭受了沉重打击, 而神道教一跃取得了宗教界霸主地位。

在颁布神佛分离令的同时, 天皇还下令重新恢复神抵官。

神抵官的职责除了负责祭祀天地之神、八神和历代皇灵以外, 还负责对民众的宣传教化工作。

国家把全国所有神社进行统一控制管理, 并以祭礼天皇祖神的伊势神宫作为神社的本宫。

天皇实行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大教”的一元化精神统治, 但是, 进入近代社会后, 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得到发展, 要求实现民主自由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在这种情况下, 明治政府不得不在宗教政策上做出一些调整。

明治4年1871年神低官被降格为太政官管辖的神抵省。

1872年, 又改为教部省, 并把其他宗教也纳入其管辖之下。

论日本传统的神道思想

论日本传统的神道思想
,
,

但 传 人 日 本 的 佛教 和 儒家 思 想 比 神
,
道 思 想 更适 合统 治者 的 需 平 皇制 的 衰 落
的 最澄
。 。
因 而 先后 占 了 统治 地 位 加之
。 ,
,
随 着幕府 统 治 的 建 立
:

神 道 思 想 在很长 时 间 内便 处 于 从 属地 位 了
,
先是神 道 从 属 于 佛教

以 后 又 生 国
再 以 后 就生 夫 妇 神

:
宇 泥 迩 神 与沙 泥 迩 神

角栈 神 与活 栈神

殿 道 神 与 大 殿 边神
面足 神 与绞 皇根神

伊 井 诺 神 与 伊 并 冉神
以 上 畔神 世 七代 ( 夫 妇
:
神 二 神 为 一代 )
2
.
这就 是 天 地 初 开

日 本 国 土生成
它充 满着 神奇 的 幻 想
根 本 不是 事实
,
当 然 更不 能
成为 历 史 的 依 据

日 本 神 道 思 想 的 演 变 与 复兴
日本 的 神 道 思 想 虽 然对 维护 日 本古 代 天 皇 制 的 统一 日 本起 了应 有 的 作 用
,
并在
,


事记



日 本 书纪

的 神代卷 中 已 经 奠 定 了 基础


天 在 上 哄 高天 原

,
而 地则象

油 脂 浮 在 水 上 还未 凝 固 神 产 灵神 之 常 立神
。 、

论日本“道”文化形成的社会背景

论日本“道”文化形成的社会背景

论日本“道”文化形成的社会背景日本“道”文化的形成是受到了历史、宗教和哲学等多方面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社会背景的制约。

在日本历史上,由于政治、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变迁,形成了独特的“道”文化。

日本的“道”文化形成的重要社会背景之一是宗教的影响。

日本最早的宗教是神道教,神代一其宗教亦称为阴阳道,这里系指使用知识饰演神祇将走入悲剧的命运形态得以赶散开幕式12345678111464以及造物者、太阳神等的阴阳二神走入悲剧西·罗德里克-凯普兰铜版以及西珥神的起因121721431是宗教规范。

神道教主张崇拜自然界和祖先的灵魂,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并提出了“道”和“道德”的概念。

它认为人们应该遵循道德和礼仪,使自己与自然和社会协调一致。

神道教对日本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日本“道”文化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日本古代的政治制度对“道”文化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日本的政治体制主要是以皇权为核心的天皇制,天皇被视为神的化身,统治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这种政治体制要求人们遵从天皇的意志,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共处。

人们在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上也更加强调顺从、忠诚和奉献。

这种政治制度对“道”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道”文化更加强调忠诚、服从和自我约束。

日本的地理环境对“道”文化的形成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日本是一个岛国,自然灾害频发,地震、海啸、台风等天灾常常带来巨大的灾难。

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要求人们保持谦卑、顺应自然、忍耐苦难。

这种与自然的和谐观念深深地影响了日本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使得“道”文化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融洽和谐。

日本的宗教哲学对“道”文化的形成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日本古代,佛教、道教等外来宗教的传入对日本人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强调“空”、“无我”、“因果”等思想观念,强调克己奉公,舍己利他的精神。

道教强调顺应自然、淡泊名利、寻求永恒之道的思想观念。

日本神道教管窥

日本神道教管窥

日本神道教管窥在东京有上百人以非常与众不同的方式庆祝新年:沐浴。

男男女女穿着传统的白色服饰,在泡进冰水之前,绕着神社边慢跑边反复呼喊,该净化仪式是神道教的核心信条,这一日本宗教与日本有着同样长的历史。

那么神道教到底是什么?神道教是日本最大的宗教,约80%的日本人信奉神道教。

回到公元6世纪,日本原住民创造了“神道教”一词,以区分它和已经存在的佛教。

当时佛教正在日本广为传播,久而久之,神道教和佛教和平共存。

神道教更像是一种养生之道,而不是一套特定的信仰观念或对神明的崇拜,多数日本人同时信奉佛教和神道教。

那么一个人如何能同时拥有两种信仰呢?其实神道教的特征与宗教没有太多关联。

与基督教和佛教不同,神道教没有官方创立者和圣典,他不会试图用非黑即白来阐释世界,因此神道教没有传道士。

神道教的唯一目标是,通过神圣的仪式以接触神灵或得到“灵性力量”。

这些仪式包括婚葬仪式以及在神社或家中的供奉仪式和大型节日仪式。

“神道教”的字面意思是“Kami的方式”,“Kami”的定义十分复杂,简而言之,“Kami”就是神圣的灵魂。

它存在于山和树等地球万物之中,从概念而言,就是孕灵之物。

“Kami”是宗代相传的,因为人们死后会变成“Kami”。

太阳女神“天照大神”是神道教中最重要的Kami。

在日本神学中,相传皇室为天照大神的后裔,自第一代天皇神武开始传起。

人们认为在神社和节庆上,举行的祈福仪式和进献的供品,能够洗除恶灵,使人和物得到净化,这个仪式是神道教活动生命力的所在。

它包括日祭、周祭、季祭、阴祭和年祭。

事实上,参加例行敬奉和净化仪式,就是神道教信仰的全部。

有人对此表示批评,认为对神道教的敬奉更像是一场作秀,而不是基于对价值观和信仰理念的虔诚表现。

神道教的信徒则认为仪式是一种宗教体验,通过仪式能团结为一体,甚至比共同的信仰理念更重要。

尽管神道教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至今仍可在日本人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比如,神道教祭司“净化”新建筑,还有许多日本制造的汽车,在装配时都被赐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律令制国家形成时期的皇室神道
大化改新后,日本开始全面学习并模仿唐朝的制度和文 化。在祭祀方面,模仿唐朝的“祀令”,设立“神祇令”。原始 神道教的祭祀礼仪被确定为朝廷官方的祭祀礼仪,朝廷专门 设立神祇官管理并主持国家性的祭祀活动,建立起以伊势神 宫为首的皇室神道教系统。至此,神道教的发展步入皇室神 道阶段。“( 神道教) 虽然没有完整系统的思想体系,但是却 把‘天皇是神’作为其思想的核心。”[3]5
收稿日期:2011 - 09 - 06 作者简介:李超( 1985 - ) ,男,福建宁德人,助教,硕士,从事日本文化史研究。
— 15 —
2. 伊势神道教 镰仓幕府为巩固统治,大力宣扬“神国”思想,并支持神 道教的发展。继天台神道教和真言神道教后,伊势神道教应 运而生。伊势神道教是由伊势神宫外宫的祠官( 神官名) 度 会氏创立的,也被称为“外 宫 神 道 ”或“度 会 神 道 ”。 伊 势 神 道教的教义理论也融合了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等多种外来 宗教的思想文化。与早些派别不同的是,伊势神道教从此不 再信奉“本地垂迹说”理论,企图摆脱佛教对神道教的束缚, 为神道教的发展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3. 吉田神道教 随着室町幕府的衰弱,伊势神道教面临严峻的形势。来 自神道教界革新的呼声愈来愈大,吉田神道教诞生。吉田神 道教也被称为“卜部神道教”或“唯一神道教”,创始人是吉 田神社的祠官 吉 田 兼 俱。 其 教 义 信 奉“神 主 佛 从 ”理 论,主 张神道教才是根本,而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等外来宗教只 是神道教的“枝 叶 果 实 ”,是 从 神 道 教 分 化 出 来 的。 虽 然 吉 田神道教反对“本 地 垂 迹 说 ”理 论,但 其 教 义 中 仍 然 带 有 许 多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等外来宗教思想和文化的痕迹。学 者岸本芳雄认为,“就连反‘本地垂跻论’立场的伊势神道和 吉田神道,尽管有意强调‘排佛’,但仍然难免在许多地方流 露出与儒、佛、道融合为一的倾向。”[6]
人民出版社,2005: 30. [6]岸本芳雄. 神道入门———神道とそのあゆみ[M]. 東京:
建帛社,1972: 33. [7]石田一郎. 神道思想集解说[M]. 東京: 筑摩书房,1970:
20. [8]津 田 左 右 吉. シ ナ 思 想 と 日 本[M]. 東 京: 岩 波 新 书,
1974: 61. [9]石田一郎. 日本的思想( 第 14 卷) .[G]∥神道思想集. 東
京: 筑摩书房,1970: 21.
— 16 —
2011 年 11 月 第 30 卷第 11 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doi: 10. 3969 / j. issn. 1001 - 7836. 2011. 11. 006
Nov. 2011 Vol. 30 No. 11
参考文献: [1]村上重良. 神と日本人———日本宗教史探访[M]. 東京:
东海大学出版会,1984: 6. [2]清原贞雄. 神道史[M]. 東京: 厚生阁出版社,1943: 33. [3]王 金 林. 日 本 神 道 研 究[M]. 上 海: 上 海 辞 书 出 版 社,
2007. [4]村上重良. 国家神道[M]. 東京: 岩波新书,1970. [5]刘立善. 没有经卷的宗教———日本神道[M]. 银川: 宁夏
1. 天台神道教与真言神道教 不过,神道教“很快便沦为佛教的附庸。8 世纪中叶,神 道中的诸神竟然全 都 成 了 佛 法 的 保 护 神 ”[5]。 天 台 神 道 教 和真言神道教是在与佛教的融合过程中诞生的。天台神道 教也称为山王神道教,其理论基础来自日本佛教天台宗,用 天台宗教义解释神道教的诸神和各种祭祀礼仪。真言神道 教也称为两部神道教,其理论基础来自日本佛教真言宗,用 真言宗教义解释神道教的诸神和各种祭祀礼仪。这两派神 道教都信奉以“本地垂迹说”为中心的“佛主神从”理论,主 张佛即是神,神即是佛,神是佛的化身,神皈依于佛,神道教 服从于佛教。
浅析日本神道教的五大变迁
李超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公共学科部,江苏 苏州 215123)
摘 要:神道教是日本固有的民族宗教,发源于日本的原始神祇信仰,其历史变迁与外来的宗教文化有着密切
联系。根据神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其历史变迁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一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神祇信
仰; 二是律令制国家形成时期的皇室神道; 三是不断融合外来宗教思想与文化,各种理论教派逐渐形成的教派神道;
学者村上重良认为: “国家神道教是伴随着日本近代化 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作为近代日本思想支柱之 一的国家神道,在文化上大力宣扬日本文化的优越论,日本 民族的优越论; 在思想上强调用皇国的思想统治日本; 在宗 教上向国民大力 鼓 吹‘天 皇 至 上 ’的 思 想,特 别 是 在 侵 略 战 争中为天皇而进行‘圣战’,在组织上由内务省设立神社局, 后来又升为神祇院,直接管辖全日本的神社神职人员,向国 民灌输‘敬神’思想。”[4]107 随着日本逐渐走向军国主义和法 西斯主义道路,国家神道教也成为支持其侵略战争和思想钳 制的工具,学者王金林认为,“如果把对外侵略的日本比喻为 一辆战车,那么军队和神道就是这辆战车的双轮。”[3]7
五、神社法人化与信仰自由化
二战后,盟军驻日本总司令部发布《废除政府对国家神 道、神社神道的保证、资助、监督及弘布》和《神道指令》两道 命令,要求日本废除国家神道。另外,裕仁天皇于 1946 年元 旦发表宣言,否认自己的神格地位,至此,神道教演变为民间 宗教,进入政教分离、教派和神社法人化的新进程。“国家神 道的瓦解,是日本民主主义的巨大进步,日本的宗教由此首 次从政治权力中解放出来,获得了凭本身的责任和势力来扩 大教势的条件。”[4]172 二战后的日本实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并鼓励新宗教自由发展,神道教界掀起成立新教派的热潮。 总之,二战后的神道教作为世界宗教之林中带有浓厚日本传 统特征的一支,呈现出多元化、自由化、法人化的健康发展局 面。
日本的原始神祇信仰中,神与人的关系是一种血缘的、 能互相转化的关系,“人与神之间并无绝对分明的界限,只要 在祭神过程中除去秽 恶,改 过 迁 善,就 能 与 神 同 在。”[2] 神 道 教在原始神祇信仰阶段“虽然离成为宗教还有相当大的差 距,但是却已经存在巫、巫术传统、追求长生、成仙的欲望和 行为,以及朴素的宇宙观、创生观。这些都为原始神道向作 为宗教的神道的嬗变奠定了基础”[3]60 。原始神祇信仰一直 持续到日本列岛建立起律令制国家为止。
思想体系严密、教义经典的佛教在日本列岛传播以后, “在朝廷的推动下,出现了神道教和佛教的融合,在神社旁边 建立神宫寺。佛教经典,仪式也被引入神社。”[3]5 神道教在 不断完善自身理论教义的历史进程中,不仅与佛教,还与道 教、儒家思想等 诸 多 外 来 宗 教 文 化 融 合。 “没 有 经 卷 ”的 神 道教融合了外来宗教的思想文化,并加以理论系统化后,逐 渐发展为各种理论教义的派别。教派神道的主要派别包括: 天台神道教、真言神道教、伊势神道教、吉田神道教、吉川神 道教、垂加神道教和复古神道教等。
四是作为统治阶层意识形态工具的国家神道; 五是神社法人化与信仰自由化时期。
关键词:神祇信仰; 皇室神道; 教派神道; 国家神道
中图分类号:K3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 - 7836( 2011) 11 - 0015 - 02
一、氏族社会时期的原始神祇信仰
神道教历史 悠 久,可 以 追 溯 到 日 本 的 原 始 氏 族 社 会 时 期。根据考古发掘出的祭祀遗迹和神祇信仰用具表明,在距 今一万多年的绳文时代,日本列岛即存在原始神祇信仰。学 者村上重良指 出,“神 祇 信 仰 没 有 教 祖 教 义,无 所 谓 信 或 不 信,仅仅是存在于人们脑海里的对未知世界的恐惧的一种意 识。”[1]
四、作为统治阶层意识形态工具的国家神道
1. 程朱理学与神道教的融合 江户时代,程 朱 理 学 被 确 立 为 官 方 意 识 形 态 的 理 论 基 础,并为神道教理论的儒学化奠定了社会基础和理论基础。 神道教与程朱理 学 不 断 融 合,许 多 带 有“神 儒 结 合 ”理 论 特 征的教派诞生,包括: 理当心地神道教、度会神道教、吉川神 道教,以及垂加神道教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吉川神道教和 垂加神道教。吉川神道教创始人是吉川惟足,教义主张强调 “理”的作用,推崇儒家伦理思想,也被称为“理学神道”。学 者石田一郎认为,吉川神道教是在“通过儒教阐释神道”[7], 而垂加神道教是由山崎暗斋在广泛吸收伊势神道教、吉田神 道教、度会神道教和吉川神道教等诸派神道教思想的基础上 创立。其教义信奉“天人唯一”和“神儒一致”理论。此时的 神道教带有较强的道德伦理倾向,学者津田左右吉将这种现 象称之为“神道的儒教化”[8]。 2. 复古神道教———“国学神道”的兴起 江户时代中后期,社会矛盾激化,动荡不安。在文化领 域则兴起一场“整理国故”的“国学”运动。那时的国学是指 “受到流行于儒学界的古学复兴的机运及其文献学研究方法 的影响而成立的学说。”[9]国学学者们在神道教理论研究的 领域掀起复古思潮,旨在清除神道教中的佛教、道教和儒家 思想等外来宗教的理论,以恢复古代日本神道教的“纯粹本 来面目”。复古神 道 教,也 被 称 为“国 学 神 道 ”,教 义 主 张 从 《古事记》、《日本书纪》和《万叶集》等古典著作中寻找神道 教的真谛。复古神道教对幕末的倒幕运动、王政复古运动和 军国主义思想的产生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复古神道 教 的 思 想 在 幕 末 成 为“尊 王 倒 幕 ”运 动 的理论基础。明治维新时期,神道教从理论阶段迈入政治实
三、不断融合外来宗教思想与文化,各种理论教派 逐渐形成的教派神道
来自中国大陆的宗教思想和先进文化被带入日本列岛
传播,“没有经卷”的神道教开始融合外来的宗教思想文化。 学者村上重良认为,“在 6 世纪中叶,佛教、儒家思想、阴阳道 等从大陆陆续传来,在古代国家的统治阶层中,尽管仍然长 期存在着对外来番神的排斥和抵触,但在这些高度发达的外 来宗教的影响下,神道终于步入观念和礼仪日趋完备和体系 化的阶段。”[4]30 伴 随 着 融 合 过 程,神 道 教 迈 入 理 论 教 派 阶 段。《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这两部古书则记载了日本列岛 传说诸神的系谱,对神道教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