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再别康桥审美比较

死水、再别康桥审美比较
死水、再别康桥审美比较

闻一多和徐志摩是新月派诗人的代表。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闻一多和徐志摩的《死水》和《再别康桥》则是新月诗典型的代表作。他们把新格律诗的“三美”体现得淋漓尽致。“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

闻一多的《死水》在音乐美方面则体现的更为严格。《死水》是闻一多自认为“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试验”的作品。全诗每一行均由一个“三字尺”和三个“二字尺”组成,三字尺在诗行中处于一个颤动的过程,即由第一句的第三个音尺到第二、三、四行的第二个音尺;隔行压韵,最后都以双音节词收尾,读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节奏感和韵律感很强,感情也更加激烈。《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诗人说:“诗歌的美妙不在于它的文字意义,而在于它的不可捉摸的音节里。”可见,诗人追求的是音节的音律和节奏。在其诗歌里,音节与内容达到了自然完美的统一。“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两个“轻轻地”叠用,与其说是意境的渲染,不如说是诗人在有意增强节奏的轻盈,节奏感十分明显。在音韵方面,这首诗偶句押韵,同一节二、四句押相同的韵如“来”“彩”“娘”“漾”等等,造成了一种叠荡起伏的音韵美。首节和末节,回环复沓,音节和谐,在诗人有节奏有韵律的吟唱中,诗中的意境、诗人的愁绪也在变化、扩散开来,温文尔雅。在结构方面,《死水》全诗共五节,每节四行,每一行都是九个字。汉字被称为方块字,每个字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建筑体。这样每一行就形成了一个长方体;而四和长方体又构成了一个大的长方体;而全诗是五个大长方体,这就是构成了一个更大长方体。从整体外形上看,结构工整、章法整饰,节与节之间匀称,行与行之间均齐。这样的外形,与中国传统的律诗非常相象。《再别康桥》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但字数没有严格统一,别具风格。

绘画美方面,《再别康桥》这首诗采用现代白话形式,继承了中国古典传统诗歌的含虚、典雅,又采用了音语中的语法调式,可谓中西合壁。而绘画的色彩美在诗中也用明显体现,诗中的云彩、金柳、青荇、清泉,天上虹,一组组物象的颜色鲜明,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死水》诗中“绿酒”、“白沫”、“翡翠”、“罗绮”等词汇,错彩镂金,色彩斑斓,让人产生一种眩目的视觉效果。而且作者还不满足于此,他充分运用了诗歌的语言特性,不但写了翡翠等静止的意象,而且写了青蛙的叫声这样的动的意象,动静结合使意象相互反衬,寓意由死水养活的青蛙唱起了“鲜明”的赞歌,反动派的厚颜无耻的嘴脸跃然纸上,使文字更具产生张力,画面更加活泼起来。

如果说闻一多先生是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奠基者,那么徐志摩先生就是新格律诗的推崇者和努力实践者。两人都不同程度的推动了新格律诗的发展。但从以上对两人作品的比较中,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两人不同的诗风,闻一多是热烈、凝练、秾丽、严谨的,他的《死水》体现了他对帝国主义反动军阀的痛恨,多祖国人民命运深切的关注,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再别康桥》则是写徐志摩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

再别康桥学案

再别康桥 【学习要求】 1.体会徐志摩诗歌中景物与情感的融合。 2.领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歌的重章叠句的效果。 【学习重难点】 诗歌的意象解读及其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学时:反复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初步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学时:解读意象,欣赏其所创造的艺术效果,把握诗歌主旨;感受诗歌的“三美”。【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主要任务: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初步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课前学习 (一)学法指导 1.上网或从图书馆资料中寻找关于作者徐志摩的介绍,了解其写作的主张、诗歌风格,和写作本诗时的相关背景。 2.反复朗诵本诗,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3.画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及其特征,初步体会这些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 (二)尝试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青荇.()长篙.()漫溯.()笙.()箫 榆荫.()浮藻.()沉淀.()斑斓.( ) 2.解释下列词语: 艳影: 青荇: 招摇: 斑斓: 3.徐志摩,浙江海宁人,笔名、、诗哲,是派代表诗人,著有诗集、、《猛虎集》、《云游》,散文集、《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出版。 4.中国现代诗歌是以来的诗歌。中国现代诗歌主要指诗。新体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初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继之《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等刊物也发表新诗。其倡导者和初期作家主要有、、等。 二、课堂探究 (一)探究问题 1.本诗共有七个诗节,每个诗节写了什么?贯穿全诗的线索是什么?

2.本首诗歌的告别对象和其他诗人的诗作有何不同?这使得本首诗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3..明明是“再别康桥”,为何只说“作别西天的云彩”? 4.诗人笔下的自然景物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绘景物? (二)课堂检测 1.完成表格填空 《再别康桥》 序 号 主要内容 第1节 第2-6节 第7节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撑一只 ,向青草更青处 。我 衣袖,不带走 。 3.选择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荇.(xìng) 长篙.(hāo) 漫溯.(sù) B .笙.箫(shēng) 撑.开(chēng) 哀.怨(āi) C .寂.寥(jì) 彷.徨(páng) 河畔.(bàn) D .凄婉.(wǎn) 斑斓.(lǎn) 笙箫.(xiāo) (2)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轻手蹑脚 水波荡漾 飘浮 B.柔声细语 波光艳影 破绽 C.星辉斑澜 招摇过市 漫溯 D .悄然离去 沉默寡言 沉淀 (3)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妍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B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召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C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D .寻梦?撑一支长嵩,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A .青荇:绿色的水草。 B .油油:光润的样子,水流和悦的样子。 C .招摇:向别人夸耀,显示自己。 D .柔波:水中平滑的水纹。

再别康桥中英文对照版

英文版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 --by Xu Zhimo Very quietly I take my leave As quietly as I came here; Quietly I wave good-bye To the rosy clouds in the western sky. The golden willows by the riverside Are young brides in the setting sun; Their reflections on the shimmering waves Always linger in the depth of my heart. The floating heart growing in the sludge Sways leisurely under the water; In the gentle waves of Cambridge I would be a water plant! That pool under the shade of elm trees Holds not water but the rainbow from the sky; Shattered to pieces among the duckweeds Is the sediment of a rainbow-like dream? To seek a dream? Just to pole a boat upstream To where the green grass is more verdant; Or to have the boat fully loaded with starlight And sing aloud in the splendor of starlight. But I cannot sing aloud Quietness is my farewell music; Even summer insects heap silence for me Silent is Cambridge tonight! Very quietly I take my leave As quietly as I came here; Gently I flick my sleeves Not even a wisp of cloud will I bring away 中文版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

这是大学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次作业,觉得蛮好玩的,所以拿来晒晒······ 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 要真正理解诗歌,莫过于吟诵。一个朗诵者,除了自身音色条件,朗诵技巧需进行锻炼外,分析作品同样十分重要,只有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内涵全部发掘出来,才能将作品朗诵地传神,所以,我将从一个朗诵者的角度对徐志摩《再别康桥》(以下简称《再》)进行分析。 我们首先从诗歌的写作背景入手。纵观全诗,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对康桥的深深眷恋,而这种眷恋有至少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正是康桥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的其心中的诗人天命,徐志摩对这个也是肯定的;其二,徐志摩的政治、文艺、传统道德等思想都为康桥思想文化所制约以至支配,徐志摩的思想已经是康桥文化的产物和标本,所以其对康桥的情感必然是浓厚的;其三,在剑桥大学,徐志摩遇到了林徽因,也可以说正是在这时,徐志摩才真正开始写诗。康桥有徐志摩太多太多的美好回忆,如今徐志摩故地重游,自然是心绪万千,所以从朗诵的角度看,全诗的节奏应该是舒缓的,抒情的。 从全诗的结构上看,《再》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像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之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诗的第一节,前两句旋律上带有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是整个《再》乐章的小提琴拨弦部分,是作者飘逸的风度音乐化,我个人认为,这三句应该采用说话式朗诵方式,就像是与老友道别,又不知何时再能重来的留恋和无奈的感觉。用尽可能低沉的声音把诗人那种清风一样来,又悄无声地远去,至深的情思,竟在挥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的感情朗诵出来。 第二至第六节,描写的是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小潭,一一映入眼帘,在这五节中,作者的意象有金柳、青荇、小潭等,诗人又在第二节中放入了两个暗喻,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成“夕阳中的新娘”是将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浸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比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变成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使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作者与康桥俨然成为一对情侣,诗人极其所能赞美它,也不能赞美其万分之一,因此从第二节至第四节,作者的感情不断升华,此时应该是《再》的小提琴满弓奏,我们在朗诵这三节时,可以尽可能地舒缓,轻松,稍有起伏当然更好,例如“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可以作为一个小高潮处理,这句是作者对康桥情感的直接表露,是作者甘心为康桥付出一切的热烈情感。 第五节应该被重点赏析,这节中,诗人翻出一层新的意境,借用“梦/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这几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这一节是诗人全诗的感情爆发点,面对如此美好的康河夜,作者想放歌,因为只有歌声才能表达出作者此时的心情,但是他又顿时哑口了。

再别康桥学案

《再别康桥》导学案及答案 徐志摩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徐志摩生平、创作及新诗有关知识。 2、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3.、分析本诗意境之美和所体现的新律诗的“三美”主张。 4、理解徐志摩在诗中表现的特别的思想感情和心绪感受 二、教学重点: 分析品味本诗所体现的“三美”艺术主张和意境之美。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徐志摩在诗中表现的特别的思想感情和心绪感受。 2.、鉴赏诗歌意象选取与意境营造的作用。 三、学习课时二课时 四、助学资料 资料1: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资料2: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剑桥大学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修听课,度过了一年多悠闲的日子。同时又深受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制度的影响,形成了资产阶级绅士兼诗人的气质。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开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常常,他躺卧在康河边的草地上,或看书,或听音乐,或仰望高天上流云,或泛舟河中去寻梦。 资料3:至性至情的徐志摩,先后有三位女子走进他的内心(原配夫人张幼仪、美丽少女林徽音、再配夫人陆小曼),1920年,徐志摩在剑桥大学邂逅了美丽少女林徽音。两人在此相恋相处一年多,因而康河的柔波里一定也映照过他们浪漫的并肩同游的身影。 资料4:新月诗派:新月社成立于1923年,是五四后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团体,主要成员包括胡适、梁实秋。因为它拥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一大批有才华、有成就的诗人,又以提倡格律诗而独树一帜,形成了现代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人称“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主张“三美”,即“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五、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测 (1)为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青荇()榆阴()沉淀()长篙()漫溯()满载()斑斓()笙萧()

再别康桥文学赏析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 软泥上的青荇⑴,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⑵;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⑶,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⑷;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 ⑴青荇(xìng):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 ⑵招摇:这里有“逍遥”之意。 ⑶篙(gāo):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撑船工具。 ⑷溯(sù):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Very quietly I take my leave As quietly as I came here; Quietly I wave good-bye

To the rosy clouds in the western sky. The golden willows by the riverside Are young brides in the setting sun; Their reflections on the shimmering waves Always linger in the depth of my heart. The floating heart growing the sludge Sways leisurely under the water; In the gentle waves of Cambridge I would be a water plant! That pool under the shade of elm trees Holds not water but the rainbow from the sky; Shattered to pieces among the duck weeds Is the sediment of a rainbow-like dream? To seek a dream? Just to pole a boat upstream To where the green grass is more verdant Or to have the boat fully loaded with starlight And sing aloud in the splendor of starlight. But I can’t sing aloud

学年论文《再别康桥》与《雨巷》的比较

学年论文 题目:《再别康桥》与《雨巷》的比较学院(直属系):人文学院 专业/年级/班: 汉语言文学2009级(1)班学生姓名:陈思位 学号: 20092101102 指导教师:龙瀛老师 开始时间: 2011 年 4 月 27 日 完成时间: 2011年 5 月 15 日

目录 摘要 (3) 引言 (3) 一、新诗的经典绝唱 (3) 二、《再别康桥》与《雨巷》的比较 (4) (一)、比较《再别康桥》与《雨巷》的思想感情 ——轻轻柔柔康桥水,郁郁悠悠雨巷情 (4) 1、异国康河情,江南丁香结 (4) 2、梦醒悄悄是别离,寻梦悠悠有希冀 (6) (二)、比较《再别康桥》与《雨巷》意境 (7) (三)、比较《再别康桥》与《雨巷》的意象 (8) 1、金柳新娘和丁香姑娘 (8) 2、沉默的康桥和寂寥的雨巷 (9) (四)比较《再别康桥》与《雨巷》的艺术美 (10) 1、音乐美 (10) 2、建筑美 (11) 3、绘画美 (11) 4、语言美 (11) 三、结语 (12) 四、注释 (13) 五、【参考文献】 (13)

摘要 今天,随着文化的繁荣,各种文学样式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仍然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诗歌的本质在于抒情,贴近生活,涌动人们内心的澎湃血液。因此,更多的人在写诗、读诗、赏诗、论诗。这篇文章从思想感情、意境、意象、艺术技巧等几个重要的方面对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戴望舒的《雨巷》进行比较,从而,让我们更进一步体会他们的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所描绘出的意境、意象美,艺术技巧对新诗创作的作用。“康河情”和“丁香结”向我们展现出同一时代的两位青年诗人寻梦路和忧伤的无限柔情。 【关键词】:思想感情意境意象艺术技巧寻梦忧伤 引言 江南出才子佳人,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就有的共识,佳人的柔情似水,才子的浪漫不拘,给人无限的憧憬和美的享受!江南的水土孕育出多少优秀的诗人,他们有着水一样的柔情,又有着花间月下的浪漫。风云变幻的20世纪20年代,涌现出了一批用白话文写自由新诗的开山诗人,其中,徐志摩和戴望舒是最具代表的两位。他们同时出现,像两颗耀眼的星星,划亮白话诗坛,展现?五四?以来中国新诗昂扬的生命力和崭新的创作方向。几乎在同一时期,他们分别凭借《再别康桥》和《雨巷》收获了?康桥诗人?和?雨巷诗人?的美誉![1]. 让我们再次通过比较来品读他们优美而泛着淡淡忧愁的诗意,聆听他们内心深处寻梦而不遇的无奈幽怨! 一、新诗的经典绝唱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戴望舒的《雨巷》应该说是新诗的经典绝唱。这可以看成是新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因为它们标志着新诗创作开始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标志着新诗创作巨大的生命力正在滋长。从五四到徐志摩、戴望舒时代,新诗发展短短几年,我们就出了两位最杰出的诗人,应该是新诗的骄傲,我们应该为此感到自豪。如果不是因为政治社会的影响,我想我们的诗坛应该能出更多的徐志摩、戴望舒,能够出更多的像《再别康桥》和《雨巷》这样的经典绝唱。作为经典绝唱,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更深入的解读,体会新诗创作在现当代的社会文化意义以及他给人们带来的审美感受。下面让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解读。

《再别康桥》-中英文对照

《再别康桥》英文翻译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 徐志摩by Xu Zhimo 轻轻的我走了,Very quietly I take my leave 正如我轻轻的来;As quietly as I came here; 我轻轻的招手,Quietly I wave good-bye 作别西天的云彩。To the rosy clouds in the western sky. 那河畔的金柳The golden willows by the riverside 是夕阳中的新娘Are young brides in the setting sun 波光里的艳影,Their reflections on the shimmering waves 在我的心头荡漾。Always linger in the depth of my heart. 软泥上的青荇,The floatingheart growing in the sludge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Sways leisurely under the water; 在康河的柔波里,In the gentle waves of Cambridge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I would be a water plant! 那榆荫下的一潭,That pool under the shade of elm trees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Holds not water but the rainbow from the sky; 揉碎在浮藻间,Shattered to pieces among the duckweeds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Is the sediment of a rainbow-like dream? 寻梦?撑一支长篙,To seek a dream? Just to pole a boat upstream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To where the green grass is more verdant; 满载一船星辉,Or to have the boat fully loaded with starlight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And sing aloud in the splendour of starlight.

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

《再别康桥》是一篇非常经典的现代诗,作者是当代著名文学家徐志摩。下面小编为 大家总结整理了《再别康桥》全文及其他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再别康桥》全文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赏析 《再别康桥》格调委婉轻盈,诗行整齐和谐,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流露出诗人 的依依不舍之情,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这首诗鲜明地体现了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艺术个性,在他的全部诗作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这首诗的笫一节连续使用了三个“轻轻的”,用特有的句式和回环反复的修辞,细腻而真实地描摹了作者那种踌躇满志、步履轻盈的神情和恐怕惊扰“康桥”的内心独感。 从第二节开始描绘康桥的迷入景色,诗人择取了“康河”一带富有特色的景物“杨柳”、“青荇”、“浮蕖”等,先出之以巧妙的比喻杨柳在夕阳的映照下,犹如穿上盛装的“新娘”,榆荫下的清泉泛射出落日的余晖,恰似天上落下的彩虹, 等等,然后由物及人,进一步写出了这些景物所激发的自已感情的波澜,从而构成了个情景交融、物我一体的优美境界。 笫五节写撑箐泛舟,月夜放歌,和前面的凝神观照刚好构成了动禾静,有声和 无声的鲜明对照。正当读者为诗人的描绘所吸引时,诗作又急转直下,由“不能放歌”到“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流露了一种淡淡的哀愁。诗的结尾和开首相呼应, 值得注意的是,“云彩”本来是带不走的,诗人明知如此而偏要郑重其事地写道:“不带走一片云彩”。这只能说明诗人对康桥的依恋之深和思念之切。 作者简介

2-《雨巷》《再别康桥》学案(两个)

《雨巷》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意象及情感。 2.抓住关键词语,感受作者的精神世界及风格。 3.学习通过典型意象蕴含感情的写作特点。 4.朗读背诵。 一、诗歌朗读指导 1、重点字词音与形: 寂寥彷徨彳亍惆怅太息凄婉迷茫颓圮 2、节奏、抑扬、感情 二、诗歌合作鉴赏 1、诗歌感情特点 2、表达诗歌感情的词语 3、诗歌主要意象: ① ② ③ 4、诗人为何哀怨低沉?(知人论世) 5、丁香姑娘是否出现? 6、你怎样理解丁香这一意象? 三、本诗对写作的启示有哪些? 四、拓展阅读: 烦忧戴望舒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再别康桥》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形式、情感、感受诗意美。 2.抓住关键意象,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感悟诗歌“三美”意境的营造。 4.朗读背诵。 一、诗歌朗读指导 1、重点字词音与形: 荡漾榆阴浮藻沉淀彩虹长篙漫溯斑斓笙箫 2、节奏、抑扬、感情 二、诗歌合作鉴赏 1、诗歌感情特点——复杂 2、诗歌主要意象:景和情似乎不一致。 3、思考: ①诗中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②这些景物中分别融入作者的哪些感情? ③这首诗优美动人,美在何处? 4、诗歌之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5、比较阅读:同与异。柳永《雨霖铃》。 三、本诗对写作的启示有哪些? 四、拓展阅读: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 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消溶,消溶,消溶—— 飞扬,飞扬,飞扬,——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再别康桥》英汉版本及诗歌赏析

《再别康桥》英汉语版本及诗歌赏析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 By Xu Zhimo 再别康桥 徐志摩 Very quietly I take my leave As quietly as I came here Quietly I wave good-bye To the rosy clouds in the western sky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The golden willows by the riverside Are young brides in the setting sun Their reflections on the shimmering waves Always linger in the depth of my heart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The floating heart growing in the sludge Sways leisurely under the water In the gentle waves of Cambridge I would be a water plant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That pool under the shade of elm trees Holds not water but the rainbow from the sky Shattered to pieces among the duckweeds Is the sediment of a rainbow-like dream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To seek a dream? Just to pole a boat upstream To where the green grass is more verdant Or to have the boat fully loaded with starlight And sing aloud in the splendour of starlight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再别康桥重点句子赏析

再别康桥重点句子赏析 再别康桥是一首很美的现代诗,为此语文教学分析频道小编为您搜集了再别康桥重点句子赏析,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参考帮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诗人轻轻的来,似乎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来时的那种一往情深、情意款款;诗人轻轻的走,也似乎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离开时的那种深挚的眷恋不舍,深怕打搅了曾经久居的康桥。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作者对康桥的感情,是淡雅的,而正是这淡雅才来得绵长;弥淡愈深、愈绵长,正是深情的哲理。因为淡,因为不忍,所以,诗人时时处处在克制、在小心地疏导放流着内心的激情;可是,却时不时又流露出那么一点激烈:原本是冷冷的河畔的金柳,却在此时的作者的心里幻化成夕阳中的新娘,原本是冷冷的河中的倒影,在此时也成了诗人心头激情澎湃的由头。金柳和倒影,是冷冷的,是客观的,是仅仅可观的;而新娘,却是激情澎湃的,是温润可感的,可触可摸可激情拥抱的。在这里,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暗喻修辞,就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轻轻、悄悄、沉默背后的那种激情和热烈,体会到了深藏 在诗人内心深处的眷恋。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在诗人的心头,对康河的眷恋永远是深情款款的, 是柔情蜜意的。因此,对康河来说,其波是柔的,其泥 是软的;那么,在康河中的青荇,伴着这柔波软泥的自然也是柔软的,油油的,既抓住了水草的自然物性,又让 我们触摸到诗人的心灵,在这里无论是物性还是情意, 都是和全诗和谐统一的。康河、以及康河里的一切,既 是承载着诗人情意的柔情万种的,又是生气勃勃的灵动的,你看青荇,在水底招摇,如此柔情万种而又机敏灵 动的精灵,怎教人不迷恋,怎教人不甘心做那一条水草呢?更何况,她生长在诗人时时眷念的康河!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的梦。 眼神柔柔地触摸着康桥康河边的一切,看过了金柳,觅过了青荇,眼神不经意中,又触碰到了那榆荫下的一潭,哪里不是清泉啊,分明是一潭清泉:金柳的艳影, 油油招摇的水草,康河岂是污浊;轻轻悄悄的来,轻轻悄悄的走,哪里容得这康河之情半点污浊?可诗人偏要说这

死水、再别康桥审美比较

闻一多和徐志摩是新月派诗人的代表。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闻一多和徐志摩的《死水》和《再别康桥》则是新月诗典型的代表作。他们把新格律诗的“三美”体现得淋漓尽致。“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 闻一多的《死水》在音乐美方面则体现的更为严格。《死水》是闻一多自认为“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试验”的作品。全诗每一行均由一个“三字尺”和三个“二字尺”组成,三字尺在诗行中处于一个颤动的过程,即由第一句的第三个音尺到第二、三、四行的第二个音尺;隔行压韵,最后都以双音节词收尾,读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节奏感和韵律感很强,感情也更加激烈。《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诗人说:“诗歌的美妙不在于它的文字意义,而在于它的不可捉摸的音节里。”可见,诗人追求的是音节的音律和节奏。在其诗歌里,音节与内容达到了自然完美的统一。“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两个“轻轻地”叠用,与其说是意境的渲染,不如说是诗人在有意增强节奏的轻盈,节奏感十分明显。在音韵方面,这首诗偶句押韵,同一节二、四句押相同的韵如“来”“彩”“娘”“漾”等等,造成了一种叠荡起伏的音韵美。首节和末节,回环复沓,音节和谐,在诗人有节奏有韵律的吟唱中,诗中的意境、诗人的愁绪也在变化、扩散开来,温文尔雅。在结构方面,《死水》全诗共五节,每节四行,每一行都是九个字。汉字被称为方块字,每个字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建筑体。这样每一行就形成了一个长方体;而四和长方体又构成了一个大的长方体;而全诗是五个大长方体,这就是构成了一个更大长方体。从整体外形上看,结构工整、章法整饰,节与节之间匀称,行与行之间均齐。这样的外形,与中国传统的律诗非常相象。《再别康桥》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但字数没有严格统一,别具风格。 绘画美方面,《再别康桥》这首诗采用现代白话形式,继承了中国古典传统诗歌的含虚、典雅,又采用了音语中的语法调式,可谓中西合壁。而绘画的色彩美在诗中也用明显体现,诗中的云彩、金柳、青荇、清泉,天上虹,一组组物象的颜色鲜明,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死水》诗中“绿酒”、“白沫”、“翡翠”、“罗绮”等词汇,错彩镂金,色彩斑斓,让人产生一种眩目的视觉效果。而且作者还不满足于此,他充分运用了诗歌的语言特性,不但写了翡翠等静止的意象,而且写了青蛙的叫声这样的动的意象,动静结合使意象相互反衬,寓意由死水养活的青蛙唱起了“鲜明”的赞歌,反动派的厚颜无耻的嘴脸跃然纸上,使文字更具产生张力,画面更加活泼起来。 如果说闻一多先生是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奠基者,那么徐志摩先生就是新格律诗的推崇者和努力实践者。两人都不同程度的推动了新格律诗的发展。但从以上对两人作品的比较中,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两人不同的诗风,闻一多是热烈、凝练、秾丽、严谨的,他的《死水》体现了他对帝国主义反动军阀的痛恨,多祖国人民命运深切的关注,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再别康桥》则是写徐志摩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

(完整版)《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文登一中毕巧玉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2、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3、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解读: 对于现代诗歌,我们应加强诵读涵泳训练,激发学生诵读诗歌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在诵读涵泳中通过想象,引导学生学会从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恰当的赏析,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使学生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二、教材分析: 《再别康桥》选自鲁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山水神韵”。大自然中的山水草木、虫鱼鸟兽总是拨弄着着文人或喜或悲的心弦。《再别康桥》就是一首景与情完美融合的绝唱。它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此诗以其优美的意象和韵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全诗描述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美好回忆,对眼前的无可奈

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隽永。学习这首诗歌,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赏析意象,丰富诗歌内涵,深刻理解诗歌的情感,陶冶性情,感受美的事物,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诵读和鉴赏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对现代诗歌接触甚少。读着这样一首诗歌,他们觉得很美,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诗意美,无法准确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所以,我们上课的重点放在“诵读涵泳,读出美感”和“赏析意象,体会情感”上,在诵读中引导学生感受《再别康桥》的语言美、韵律美。通过赏析意象,体会由这些独特意象营造的美妙意境,理解作者哀而不伤的别情,感受《再别康桥》的意象美、情感美。 四、评价设计 1、品味语言美(教师评价) 2、赏析意象美(生生评价、教师评价) 3、体味情感美(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4、我爱朗诵(师生评价) 5、课后作业(自我评价) 五、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了解作者徐志摩、剑桥大学及《再别康桥》的写作背景;了解“新月诗派”、代表人物、及其提出的“三美主张”。 2、通过诵读涵泳和教师的指导,学会运用语调、停顿、重音等朗诵技巧,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语言美。

再别康桥英文翻译

再别康桥英文翻译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 徐志摩by Xu Zhimo 轻轻的我走了,Very quietly I take my leave 正如我轻轻的来;As quietly as I came here; 我轻轻的招手,Quietly I wave good-bye 作别西天的云彩。To the rosy clouds in the western sky. 那河畔的金柳The golden willows by the riverside 是夕阳中的新娘Are young brides in the setting sun 波光里的艳影,Their reflections on the shimmering waves 在我的心头荡漾。Always linger in the depth of my heart. 软泥上的青荇,The floatingheart growing in the sludge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Sways leisurely under the water; 在康河的柔波里,In the gentle waves of Cambridge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I would be a water plant! 那榆荫下的一潭,That pool under the shade of elm trees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Holds not water but the rainbow from the sky; 揉碎在浮藻间,Shattered to pieces among the duckweeds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Is the sediment of a rainbow-like dream? 寻梦?撑一支长篙,To seek a dream? Just to pole a boat upstream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To where the green grass is more verdant; 满载一船星辉,Or to have the boat fully loaded with starlight

再别康桥原文与赏析

《再别康桥》 作者: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再别康桥》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6—1931),笔名南湖、云中鹤。浙江海宁人。1921年前后开始写诗,被誉为新月诗派的台柱。1918—1922年先后曾留学于美国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1922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徐志摩是发起人之一。1926年他与闻一多等主持《晨报》的《诗镌》。在《诗镌》上,徐志摩与他的新月派诗人一起,做着他们的新诗实验。1927年春与胡适、梁实秋、闻一多等创办《新月》月刊,并主持编务工作。《新月》的创刊,把新月诗派的创作推向高峰。1931年11月19日,从上海飞往北平的途中,因飞机在济南开山一带失事,年仅35岁的徐志摩不幸身亡。

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的那段日子,尤其深深地影响了徐志摩的一生,他称剑桥(也即“康桥”)为自己的“精神故乡”。剑桥所体现的英式文明,令徐志摩陶醉,逐渐形成他心中梦寐以求的“康桥理想”。 1922年徐志摩回国。军阀统治下中国现实的黑暗,令他心中的理想渐渐破灭。1928年秋天,他再度游历英国,《再别康桥》写于从英国回来的1928年11月6日的轮船上。 《再别康桥》基本解读 “康桥”是徐志摩精神的故乡,与康桥匆匆作别,那种心情自然是依依难舍的。以悄然的惜别,抒写无尽的眷恋之意,是这首诗的特点。夕阳下的康河,波光潋滟;河畔的金柳,似蒙着轻纱的新娘,那璀璨的艳影,令诗人的心湖荡漾;软泥上的青荇在水底里招摇,让人心醉——诗人宁愿做一根水草,永远植根于康河的柔波里;榆荫下的清潭,天上的彩虹,人间的梦,一切的一切,揉碎在浮藻之间。 尽管一切都被揉碎了,诗人依然撑着长篙在寻梦。在青草的深处,他宁愿满载一船星辉,放歌而归。但在现实中,诗人却不愿惊醒他心中的梦,千万缕惜别之情,只化作心底里缠绵的笙箫、夜空中沉默的夏虫,在“悄悄”之中告别,在“悄悄”中离去,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精华鉴赏 《再别康桥》的惆怅之情深藏于飘逸、洒脱的抒写之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抒情主人公就如一朵流云,无形无迹,自由而舒展。主人公心中的康桥也如梦似幻,美好而易碎。诗中用“金柳”、“青荇”、“星辉”、“笙箫”等意象来描写康桥景观之美和自己对康桥的眷恋。这些意象往往既是写景同时又是抒情,景与情难分难解。“那湖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新娘”既是一种景象,也是“我”心中的眷恋着的情人形象,是“我”心中之旧情的流露——情与景已互为一体。在金柳之间,在青荇之上,“我”固执地寻找着“彩虹似的梦”,“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而事实上,“我”又不能纵情放歌,只有“沉默”,“悄悄”地离去。景色依旧,人事全非,落诗人用与情人缠绵惜别的心情和笔调与“康桥”道别,写出了一种包含淡淡的惆怅和酸楚的不舍之情。应该说,这首诗,是诗人在与自己心中的理想道别,那份深情和静谧,似乎唯恐惊破心中之梦。它微妙地展露了诗人因“康桥”理想的破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徐志摩的诗单纯、轻盈、柔婉而又深含忧郁之情。他善于将气氛、情感和景象融为一体,写梦幻般的景象的同时也充溢着一种梦幻般的情调。而且情绪回环反复,自由舒展,毫不扭捏做作。《再别康桥)读起来特别舒缓、悦耳,有一种和谐、优雅的音乐美。

再别康桥教学案

四川省渠县琅琊中学高中语文 2 再别康桥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诗歌的三美,把握作者蕴含在诗歌中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诵读感受诗歌三美。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诗歌意象蕴含的情感。 3.能力培养目标:新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重点:新诗的鉴赏。分析理解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教学难点: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欣赏法问答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使用:录音机 课堂教学设计: 一、导入。 上高中的第一天,我们好多同学离开了家。这就是离别。当然是暂时的离别。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会经历更多更另人伤感的离别。由“离别”这个话题,历代诗人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歌。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时候我们学过的关于离别的诗歌有哪些。 (学生思考,发言。) 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分享。 关于“别”的诗歌: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师: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再别康桥》,是谁别谁? 答:徐志摩别康桥 师:对。那么,这首诗展示的,又将是怎么样的“别”呢?我们都知道,感情越深,离别越难。诗人与康桥到底有着怎样的情分?我们来了解康桥与徐志摩。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同学先讲,老师补充)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剑桥就是诗歌中的康桥。1922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新月诗派的主要人物。1928年诗人重游英国,在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歌。1931年11月19日,诗人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作品就是这种精神的融合与体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徐志摩的内心世界。 三、学生齐读。 四、整体构思与思路 1、提问: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 依依惜别的感情,也就是《再》中的“别”。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2、刚才我们提到了很多关于别离的诗歌,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比较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 3、明明是“再别康桥”为何只说“作别西天的云彩“? ——借代指康桥美好的一切。用康桥太直接,这样更诗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