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测试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测试题

(90分钟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这反映出武王分封()。

A.主体是先代帝王的后人

B.加速了宗法制的衰落

C.导致“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基础

解析:材料说明分封的对象是先代帝王的后人,但不能理解为其主体就是先代帝王的后人,根据所学知识,分封制的主体是同姓分封,排除A项;分封制度体现的是宗法制,排除B项;分封制与C项无关;从分封的目的来看,对异姓、先代帝王后人分封,是拉拢这些势力的手段,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故选D项。

答案:D

2.《晋书》记载:晋自中原丧乱,元帝过江,用孙氏旧钱,轻重杂行。吴兴沈充又铸小钱,谓之沈郎钱。钱既不多,由是稍贵。安帝元兴中,桓玄辅政,立议欲废钱用谷帛。这表明东晋时期()。

A.缺乏制造货币的材料

B.对货币的管制松弛

C.江南经济发展较迅速

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解析:材料表明东晋一是货币混乱,二是货币量小,三是有人主张废除货币,这些说明了东晋时期,货币流通领域十分混乱,政局一直不稳,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A项;C项本身正确,但与材料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3.(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令农衣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服用貂裘。这实质上反映出明朝政府()。

A.对商人的着装严格限制

B.抑制工商业的发展

C.对商人经营范围的限制

D.注重保护小农经济

解析:材料表明是对商人穿着的限制,因此排除A项;材料本身没有体现B、C两项的意思;严格限制商人穿着,其目的是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以维护小农经济,故选D项。

答案:D

4.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两人的共同主张不包括

...()。

A.严厉抨击明代八股取士之害

B.强调“经世致用,学以济世”

C.讽讥士人专注于研究文学

D.批判矛头直接指向宋明理学

解析:材料“徒讲义理”是宋明理学的特征,八股取士和明朝理学都具有“不顾郡邑之利大害”“误人家国”的这种恶劣影响。A、B、D三项都体现了对宋明理学的批判,符合材料意思,因此被排除。题干中无C项信息,故选C项。

答案:C

5.元朝马致远的《汉宫秋》以西汉元帝时昭君出塞的故事为题材,描绘了元帝时国势衰弱,匈奴兵犯境,满朝文武束手无策,昭君被迫出塞和亲,行至汉匈交界的黑江,投江自杀。这说明()。

A.文学艺术一定程度体现社会思想

B.元曲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元曲的兴起促进了封建社会瓦解

解析:材料展现的是王昭君宁可自杀也不肯到匈奴和亲的故事,这与基本史实不符。作者

此举反映了作者以及社会对元朝的种族等级统治的反抗思想,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能体现材料意思。

答案:A

6.近代有人说:“天生民而立之君,君犹舟也,民犹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伊古以来,盛衰治乱之机总此矣。况今日中原大局,列国通商势难拒绝,则不得不律之以公法。欲公法之足恃,必先立议院……议院兴而民志合,民气强耳。”这一思想应该出自()。

A.清末维新派

B.近代地主阶级洋务派

C.明末清初思想家

D.资产阶级革命派

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有“天生民而立之君”“立议院”“议院兴而民志合”,说明此人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是维新思想,故A项正确。

答案:A

7.近代某一宣言指出:“革命战争之目的,在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以三民主义拥护国家及人民之利益,故必集中革命之势力于三民主义之下。推倒军阀,与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这一宣言发表后的革命战争()。

A.彻底结束了军阀的混战局面

B.推动了中国民族革命的进程

C.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D.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

解析:从材料“推倒军阀,与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可以得出这次革命应该是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因此A、C两项表述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是蒋、汪和中共内部多方因素作用的结果,与北伐战争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答案选B项。

答案:B

8.“以专注于文化批判始,仍然复归到政治斗争终。启蒙的主题、科学民主的主题又一次与救亡、爱国的主题相碰撞、纠缠、同步。中国近现代历史总是这样。不同于以前的是,这次既同步又碰撞带来了较长时期的复杂关系。”这段评述是针对()。

A.维新思想与戊戌变法

B.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D.邓小平理论与改革开放

解析:由材料“专注于文化批判始”“启蒙的主题、科学民主的主题”可知材料所评价的运动是新文化运动;“与救亡、爱国的主题相碰撞、纠缠、同步”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故C项正确。

答案:C

9.1935年11月3日,国民党政府财政部发布了施行法币布告:“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对法币政策实施的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A.有利于中国金融业的现代化

B.标志着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加快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

D.证明了资产阶级有能力治国

解析:材料表明的是法币政策,这一政策统一了中国币制,实现了国家对金融货币的统一管理,打破了先前货币市场的紊乱状况,所以推动了本国经济及对外结算事业的独立发展,促进了中国金融业的现代化,故A项正确,排除C项。B、D两项认识错误。

答案:A

10.1949年1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邀请宋庆龄的电报说:“庆龄先生: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中共邀请宋庆龄是为了()。

A.帮助完成孙中山先生的革命遗志

B.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解题关键首先是时间“1949年1月”,此时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部队基本被消灭。“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表明A项表述不准确;新中国即将建立,宋庆龄是民主党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