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新大旅游集散中心配套交通组织设计及交通改善规划

大鹏新大旅游集散中心配套交通组织设计及交通改善规划(简本)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2016.4

目录

1 项目概况1

1.1 项目背景1

1.2 研究范围及年限1

1.3 项目目标1

1.4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1

2 现状分析2

2.1 区域旅游交通特征分析2

2.1.1旅游吸引力逐年增强,发展速度超预期2 2.1.2旅游交通以“点对点”出行为主2

2.1.3游客的高强度出行特征明显2

2.1.4旅游交通出行方式单一2

2.2新大集散中心概况及周边交通条件分析3 2.2.1 新大集散中心概况3

2.2.2 周边交通条件3

2.2.3 可达性分析4

2.2.4 交通负荷分析53 发展态势分析5

3.1 既有规划情况5

3.2 新大交通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定位5 3.3交通需求分析6

4交通组织设计方案6

4.1 总体思路6

4.2交通组织设计原则8

4.3 交通组织设计方案8

4.3.1外部交通组织8

4.3.2集散中心周边交通组织9

4.3.3景区交通组织9

4.5 交通综合监测与信息发布平台10 4.

5.1 前端设备10

4.5.2 信息发布10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背景

1、东部滨海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游客规模增长迅速,2014年全年累计服务游客达977万人次,对现有旅游设施带来极大冲击,尤其是对交通支撑系统带来严峻考验,由此引发的假日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凸显。

2、在公交优先发展不足的情况下,小汽车出行成为了主要方式,为此,限制小汽车进入景区腹地,构建三级旅游集散中心成为目前破解大鹏新区旅游交通发展瓶颈的有效措施之一。

3、目前三级旅游集散体系中新大集散中心是唯一投入使用的,但由于规划选址用地正在填海,建设周期漫长,现状集散中心用地为临时用地,交通设施较为滞后,同时缺乏整体交通组织设计,旅游高峰期间交通管理较为不便,同时大运会期间建成的临时集散中心用地功能面临着调整,而南侧在建集散中心(临时)即将投入使用。

基于上述背景,亟待需要对现状集散中心进行统一交通组织设计,加强换乘服务,为此开展本次新大旅游集散中心配套交通组织设计工作。

1.2研究范围及年限

核心区为南澳片区,影响区为大鹏新区。

规划年限:重点研究近期(2015-2017年)集散中心建成后的配套交通组织设计,兼顾对中远期的考虑。

1.3项目目标

制定旅游高峰期间新大集散中心配套交通组织设计方案,提出配套改善工程及建设计划。

1.4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结合大鹏新区旅游交通需求特征,分析小汽车、公交、慢行等各类换乘交通需求,针对现状交通供给存在问题与不足,制定相应配套设施建设,并制定合理的实施与投资计划,保障新大旅游交通集散中心近期建成后有效发挥交通功能。

图1-4 研究技术路线图

2 现状分析

2.1区域旅游交通特征分析

2.1.1旅游吸引力逐年增强,发展速度超预期

2013年大鹏新区游客量达到862万人次,2014年达到980万人次,提前突破2020年800万人次的规划容量,旅游发展速度超过预期,高峰期间每日平均接待游客约9万人次,约3.2万辆小汽车。

注:根据《大鹏新区保护与发展综合规划》,至2020年,旅游人口规模为800万人次/年,2030年旅游人口规模为1200万人次/年。

2.1.2旅游交通以“点对点”出行为主

旅游交通“点对点”直达式的组织模式,缺乏截流换乘等环节,新大集散中心也仅在实施交通管制的情况下才发挥一定作用。

2.1.3游客的高强度出行特征明显

从时间分布上来看,旅游交通出行主要集中在暑期旅游旺季以及双休日、黄金周等法定节假日,而游客往返时间也相对集中,并且到达高峰和离开高峰存在一定的叠加效应。

旅游旺季:暑期7-8月份;

节假日:国庆、五一黄金周以及双休日等法定节假日。

日客流往返高峰:到达客流主要在9:30-16:00;离开客流集中在16:00-19:00。

图2-2东部景区高峰小时客流量(pcu/h)图2-3旅游高峰期间游客往返情况南部景区吸引力明显,其中杨梅坑与东西涌游客占比分别达到10%、19%。

从空间分布上看,受路网形态与景区分布的影响,南北向的坪西路、葵南路-新大路交通量大,往各景区道路拥堵严重.

2.1.4旅游交通出行方式单一

旅游出行方式较为单一,以自驾、团体出游为主,其中小汽车出行比例高达71%,旅游大巴比例为15%,公交出行比例仅有8%。而出行游客多数当日往返,但在高峰期间自驾南澳景区的行程时间约为平时的3倍,出行体检不佳。

2.2新大集散中心概况及周边交通条件分析

2.2.1 新大集散中心概况

现状新大集散中心由3块用地构成,其中1#、2#用地为大运会期间建成的临时集散中心。

3#地块由三个小汽车停车区与一个旅游巴士公交接驳区构成,集散中心功能布局及出入口设置如下图所示。

2.2.2 周边交通条件

1、道路交通

新大集散中心周边道路主要包括新大路、新东路、地质公园路以及新丰路,路面状况良好,其中新丰路-南西公路为信号灯控制交叉口,新大路-新东路设置了信号灯,但尚未正式启用。

表2-1主要道路情况汇总表

道路名称道路等级及车道数

路面材

交通设

1新大路次干道,双向2车道

沥青路

完善

2新东路次干道,双向2车道

沥青路

完善

3地质公园路次干道,双向4车道

沥青路

完善

4新丰路次干道,双向2车道

水泥路

完善

新大路道路及人行道设置情况

地质公园路及人行道设置情况

新东路道路及人行道设置情况

2、公共交通

现状投入使用的新大集散中心(1#地块)旅游高峰期间设置有5条假日旅游专线,其中1、2号线为区域线,主要解决大鹏外围区域抵达新大集散中心的客流。3、4、5号线为景区接驳线,联系杨梅坑、西涌、东涌等景区,解决景区客流往返。

随着新的集散中心的启用,将在现有假日专线基础上增开及补充旅游公交专线。拟建集散中心周边运营公交线路有M274、M423等2条线路,始发为大鹏总站,均为接驳线路,主要服务于景区与大鹏总站的往返客流,其中在新大路设置有新大村委、新大市场2处公交中途站。

拟建集散中心周边500米范围内设置有2处公交站点,分别为新大市场、新大村委。

新大村委公交站新大市场公交站

3、慢行系统

省立2号绿道已覆盖新大路、新东路及地质公园路,可提供日常出行、骑行与徒步等功能,但未对东西涌进行设置。

4、静态交通供给

停车供给由新大集散中心及各景区停车位组成,其中新大集散中心共设置停车位1727个,景区共设置小汽车停车位5050个,具体如下:

表2-2新大集散中心及南部各景区停车位供给统计表

名称

泊位数

小汽车

公交、旅游、

大巴

合计

新大集散

中心

2#地块---------

1#地块---5050

3#地块1593841677

景区配建

停车场

东西涌3600---3600

杨梅坑650---650

地质公园800---800合计66431346777

2.2.3可达性分析

研究表明,距离短于5km比较适合骑行,而5~15km时机动化出行为主。根据测算,新大集散中心距离杨梅坑、地质公园等要景区在5km范围内,但东西涌实际路线长度达到13-14km。

相对于公交出行,小汽车可驶入景区内部停车场直达景区,而由于公交出行末端

站点与景区接驳不便,如往西涌公交站点至沙滩缺乏摆渡车及公共自行车接驳,最远步行距离达到2km,滋生了摩的、电动车的发展。

摩的、电动车发展较快

2.2.4 交通负荷分析

1、道路交通

假日高峰期间,往杨梅坑、东西涌等景区道路拥堵严重,拥堵主要来自小汽车大量进入景区,而景区停车位供给不足,从而导致排队堵塞。

2、静态供给

缺乏各景区泊位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车辆基本为“跟随”状态,无法合理引导车流进入各个景区,导致部分景区道路压力持续加大,并造成一些停车场利用率偏低。

3、慢行系统

目前仅省立2号绿道覆盖的新大路、新东路、地质公园路设置了独立的自行车道及步行道,运行状况相对较好;往鹿嘴山庄、东西涌均为机非混行道路,交通秩序较为混乱,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现有集散中心未提供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与地质公园、杨梅坑等景区之间缺乏自行车接驳联系,目前新东路沿线以及杨梅坑内部私人租车行业十分发达,对公共自行车系统形成强有力的竞争。

3 发展态势分析

3.1 既有规划情况

结合大鹏新区相关的区域发展、土地利用、交通发展及枢纽规划,大鹏新区未来将立足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战略发展目标,严控生态保护与协调开发,寻求旅游交通方式转变发展。

区域交通:加快区域及市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高快速路、轨道交通、水上交通、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

城市交通:构建连通“三城四区五镇”的布局结构合理的道路交通网络,形成公共交通为主的客运交通体系、山海城融合的慢行交通体系、高效安全的货运交通体系,打造以葵涌、大鹏、坝光为核心的一刻钟交通圈。

旅游交通:加快客运枢纽(综合旅游集散中心)规划建设,形成以客运枢纽为核心的旅游交通组织模式,优化旅游交通出行结构,提高换乘效率,为居民和游客提供高品质的交通出行服务。

在新大交通旅游集散中心的规划指引方面,已给出相关上层主要定位指引与规模建议,需在后续工作中进一步深入研究,拓展思路,注重落实。

3.2 新大交通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定位

根据新大集散中心现状使用情况及上层规划定位,其近期应提供以下功能:

交通调控功能:南部景区旅游交通调控的重要节点,主要服务于杨梅坑、东西涌、地质公园等景区。

交通接驳功能:提供小汽车、旅游专线换乘,以景区巴士服务为核心功能,并提供公共自行车服务。

旅游服务功能:休憩、公厕、医疗以及基本商业设施,同时能够提供即时准确

的旅游信息服务。

3.3交通需求分析

在未来路网供给有限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满足旅游交通出行需求将成为新区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情况下,为支撑公共交通的运营组织与服务品质的提升,公交场站等配套设施需求势必将进一步增加。

4交通组织设计方案

4.1总体思路

参照国内不同层次旅游交通集散中心建设与管理经验,结合大鹏新区自身旅游交通发展特征与已有规划定位,对新大集散中心功能进行详细分析,选择合理交通管控方案,从而制定配套交通组织设计方案。

表4-1 国内典型旅游集散中心汇总表

运营

模式

通集

散模

交通管控方

经验总结上区政府上通通过站点与上海旅游集

海旅游集散中心

域集

散型

拨款建设,

下属事业

单位运营,

逐年盈利

过服

务点

与旅

游专

线完

成游

客到

旅游专线网络输

送游客

散中心为解决城

市旅游交通问题

提供了良好的应

对,上海世博会

期间发挥了重要

的作用,高品质

的旅游专线吸引

了众多游客,平

均上座率达到

95%

旅游集散中心

市内

部景

区集

政府

和企业共

同组建,杭

州旅游集

团控股经

营,长途客

运集团和

公交公司

出资参股,

西

过集

散中

心进

行截

流换

景区周边道

路局部实行“区域

单双号”交通组织

限行措施,

当景区

周边道路交通流

量呈现饱和状态

时,交警部门将在

道路周边相关路

口视情采取分流、

由传统针对

单一的旅游景区

的换乘服务,逐

步发展为与长三

角其他旅游地区

联网,综合性的

“旅游超市”,经

营管理上灵活,

有创新,企业盈

对于新大集散中心,以下几方面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加大旅游专线的设置,可进一步缓解小汽车出行压力。

新大集散中心目前用地紧张,停车供给并不能够完全满足旅游出行需要,“集

散中心+景区”的模式更适合目前大鹏新区实际情况。

各景区供需矛盾不尽一致,应对压力大的景区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

作为南部景区的总调控点,除交通集散功能外,还应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提

升服务品质,吸引更多的旅客选择集散中心出行。

4.2交通组织设计原则

优先性原则:优先保障公交、景区巴士以及慢行交通的通行与停放;

均衡性原则:优化交通组织,避免集散中心周边各类交通流的交织与集中;

预警性原则:对于景区交通状况、停车位以及交通管控信息做到提前预警;

效率性原则:加大科技设施投入,提高管理效率。

交通组织结构如下:

图4-1外围及内部交通组织模式示意图

对于本次集散中心交通组织设计,从近期、中远期分别进行考虑,主要是集散

中心启用后的外部、集散中心周边、各景区交通组织三个层面:

4.3交通组织设计方案

4.3.1外部交通组织

前往南部景区的车流分为三个方向,分别为盐田市区方向、坪山龙岗方向和大

亚湾惠州方向,主要依托道路如下:

1、旅游专线流线

至景区的假日公交由坪葵路或盐坝高速公路进入坪西路,经迭福立交驶入迎宾路,经葵南路和新大路驶入新大集散中心。

2、旅游大巴流线

经布新立交沿滨海二路、葵南路、新大路至杨梅坑或地质公园;经水头路口至南西路往东、西涌方向。

3、小汽车交通流线

通过水头路口分流往杨梅坑、地质公园以及东西涌的车辆。

4.3.2集散中心周边交通组织

1、旅游专线流线

旅游专线停靠区设置在1#地块和3#地块,新大路北侧驶来车流进入1#地块落客,并换乘景区接驳巴士进入景区。南侧驶来车流进入1#或3#地块换乘景区巴士。旅游专线返程流线通过新大路北行实现。

2、小汽车交通流线

社会车辆停放3#地块,进出均由新大路实现,场地中部设置公交、旅游大巴、景区巴士接驳区,方便游客换乘,同时设置了公共自行车供游客选择。

3、景区接驳巴士流线

景区巴士主要停靠在1#、3#地块,两个接驳区均有往各个景区的发送服务,从景区返程同样经停1#、3#落客区,整体调度通过2#实现。

4、步行及自行车交通流线

1#、3#游客候车区均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通过外围2号绿道及慢行系统实现往杨梅坑、地质公园的联系。

4.3.3景区交通组织

1、杨梅坑

沿线设站点:沿线共设置五个站点,分别为1#地块停车场(3#地块停车场)、七星湾、狼骑、杨梅坑和杨梅坑停车场。为满足景区巴士在杨梅坑停车场正常停靠,建议在此增加15个景区巴士蓄发车位。

景区骑行

1#、3#用地分别设置1处租赁点,七星湾、浪骑、杨梅坑停车场各设置1处租赁点,基本满足游客骑行需要。

2、地质公园

沿线设站点:沿线不设置停车站点,该线路为集散中心和地质公园直达线路。

为满足景区巴士在杨梅坑停车场正常停靠,建议增加10个景区巴士蓄发车位。景区骑行

景区增设1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

3、东西涌

景区巴士

沿线设站点:集散中心至东、西涌点对点。

考虑到西涌目前公交换乘距离远,又存在景区收费,建议西涌景区巴士实行一

票制,包含景区门票及往返车票钱。

2、西涌景区:结合西涌四个浴场现有停车场,各设置15个景区巴士蓄发车位,另外加强南西路(鹤薮村段)管理,取缔占道经营,整治违法停车,推进景区内部循环道路建设,加强交通疏解与应急保障。

4.5交通综合监测与信息发布平台

为加强对主要道路及景区的交通环境的掌握,及时准确发布交通运行信息,为交通管控、游客出行提供准确及时的交通与旅游服务信息,需要加强交通综合监测与信息发布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前端设备、信息发布等内容,其运作架构如下:

4.5.1 前端设备

1、视频监控

新建18处视频监控,加强主要旅游通道的实施情况的监测与管理,其中12处为已有计划,6处为计划新增。

2、地磁监测设备

新增16处视地磁监测设备,加强对道路、节点的交通流量、车速等信息的采集。其中11处为已有计划,5处为计划新增。

将现有景区停车场管理系统接入综合交通信息发布平台,加强停车诱导与景区拥堵预警。

4.5.2 信息发布

新建10处综合交通信息发布屏,动态发布交通运行状况,发布各类预警、交通管控等信息,其中8处为已有计划,2处为计划新增。

图4-20综合交通信息发布屏示意图

新建8处停车信息专用标志屏,动态发布各景区停车位情况,同时可发布各类预警、交通管控等信息,其中2处为现状已有,6处为计划新增。

图4-21停车信息发布屏示意图

根据大鹏新区旅游交通容量控制、各景区停车位以及道路运行变化情况,可变信息可进行调整,提前对相关道路、景区交通情况进行预警发布,引导车流选择合理道路前往景区,根据响应级别,发布交通管制等信息等。

武汉旅游集散中心概念规划

武汉旅游集散中心概念性规划 武汉市旅游局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 2010年8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5) 一、规划目的 (5) 二、规划性质 (5) 三、规划范围与期限 (5) 四、规划理念、原则 (5) 五、规划思路 (6) 六、规划的关键问题与重点内容 (7) 七、规划依据 (7) 八、规划方法 (8) 九、规划成果 (8) 第二章国家政策和上位规划对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的规定 (9) 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规定 (9) 二、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的规定 (9) 三、《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规定(2001-2010) (9) 四、《武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规定(2004-2020) (9) 五、《武汉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规定(2009-2015) (10) 六、《武汉市旅游营销规划》的规定(2008-2010) (10) 七、《武汉市旅游条例》的规定(2007.1) (10) 八、政府领导讲话(2009.8) (10) 九、简短评议 (10) 第三章武汉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一、武汉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的背景及其迫切性 (11) 二、武汉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的意义 (13) 三、武汉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现状 (13) 四、武汉旅游集散中心发展存在的问题 (17) 第四章国内外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19) 一、国外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发展概况 (19) 二、我国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发展概况 (19)

三、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的基本经验与启示 (26) 第五章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29) 一、战略定位 (29) 二、发展目标 (30) 第六章空间结构与总体布局 (31) 一、布局原则 (31) 二、空间结构 (31) 三、总体布局 (31) 四、主要功能项目规划 (32) 五、产品开发 (33) 六、目标市场确定 (34) 七、交通组织规划 (35) 八、支持保障系统规划 (44) 第七章总部中心概念规划 (45) 一、名称 (45) 二、性质 (45) 三、目标定位 (45) 四、选址与规划面积 (45) 五、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46) 六、分区项目策划 (46) 七、景观环境规划 (49) 第八章分中心与站点概念规划 (50) 一、定位 (50) 二、功能作用 (50) 三、建设标准 (50) 四、分期建设安排 (53) 第九章重点项目策划 (55) 一、旅游展示中心策划方案 (55) 二、创意文化体验园策划方案 (60)

大鹏新大旅游集散中心配套交通组织设计及交通改善规划

大鹏新大旅游集散中心配套交通组织设计及交通改善规划(简本)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2016.4

目录 1 项目概况1 1.1 项目背景1 1.2 研究范围及年限1 1.3 项目目标1 1.4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1 2 现状分析2 2.1 区域旅游交通特征分析2 2.1.1旅游吸引力逐年增强,发展速度超预期2 2.1.2旅游交通以“点对点”出行为主2 2.1.3游客的高强度出行特征明显2 2.1.4旅游交通出行方式单一2 2.2新大集散中心概况及周边交通条件分析3 2.2.1 新大集散中心概况3 2.2.2 周边交通条件3 2.2.3 可达性分析4 2.2.4 交通负荷分析53 发展态势分析5 3.1 既有规划情况5 3.2 新大交通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定位5 3.3交通需求分析6 4交通组织设计方案6 4.1 总体思路6 4.2交通组织设计原则8 4.3 交通组织设计方案8 4.3.1外部交通组织8 4.3.2集散中心周边交通组织9 4.3.3景区交通组织9 4.5 交通综合监测与信息发布平台10 4. 5.1 前端设备10 4.5.2 信息发布10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背景 1、东部滨海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游客规模增长迅速,2014年全年累计服务游客达977万人次,对现有旅游设施带来极大冲击,尤其是对交通支撑系统带来严峻考验,由此引发的假日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凸显。 2、在公交优先发展不足的情况下,小汽车出行成为了主要方式,为此,限制小汽车进入景区腹地,构建三级旅游集散中心成为目前破解大鹏新区旅游交通发展瓶颈的有效措施之一。 3、目前三级旅游集散体系中新大集散中心是唯一投入使用的,但由于规划选址用地正在填海,建设周期漫长,现状集散中心用地为临时用地,交通设施较为滞后,同时缺乏整体交通组织设计,旅游高峰期间交通管理较为不便,同时大运会期间建成的临时集散中心用地功能面临着调整,而南侧在建集散中心(临时)即将投入使用。 基于上述背景,亟待需要对现状集散中心进行统一交通组织设计,加强换乘服务,为此开展本次新大旅游集散中心配套交通组织设计工作。 1.2研究范围及年限 核心区为南澳片区,影响区为大鹏新区。 规划年限:重点研究近期(2015-2017年)集散中心建成后的配套交通组织设计,兼顾对中远期的考虑。 1.3项目目标 制定旅游高峰期间新大集散中心配套交通组织设计方案,提出配套改善工程及建设计划。 1.4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结合大鹏新区旅游交通需求特征,分析小汽车、公交、慢行等各类换乘交通需求,针对现状交通供给存在问题与不足,制定相应配套设施建设,并制定合理的实施与投资计划,保障新大旅游交通集散中心近期建成后有效发挥交通功能。 图1-4 研究技术路线图

深圳整体交通规划深圳市整体交通规划

深圳整体交通规划深圳市整体交通规划 深圳市人民政府 二○○五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目标与策略 (1) 第二章强化区域交通基础设施 (8) 第三章加快轨道交通建设 (11) 第四章整合道路体系 (16) 第五章构筑一体化的交通枢纽设施 (18) 第六章平衡停车设施供应 (20) 第七章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23) 第八章缓和小汽车交通增长 (28) 第九章构筑以人为本的行人交通空间 (30) 第十章协调货运交通发展 (31) 第十一章提高交通设施的使用效率 (35) 第十二章改善交通安全 (37)

第十三章加强环境保护 (39) 第十四章广泛应用交通新科技 (42) 第十五章宣传与教育 (45) 第十六章完善体制机制 (46) 附表:近期措施汇总表 (48) 第一章目标与策略 第一条为实现深圳市建设国际化、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必须大力构筑与区域合作、城市发展、土地利用和 环境保护相适应、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 第二条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深圳市的交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近年来,随着区域的迅速融合和城市的快速发 展,深圳市既有的交通体系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机遇与挑战。 1、区域的迅速融合使区域交通基础设施面临新的挑战。深圳市现有的区域级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缺少大型铁路枢 纽设施。面对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的推进、珠三角区域的融合、深港合作的进一步加强等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深圳市 必须通过强化区域级交通基础设施来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的功能,增强区域的辐射力。 2、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使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面临新的挑战。目前,特区内已建成轨道交通一期工程,但轨道交通骨

盐城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3—2030)

盐城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3—2030)公示文字部分 一、规划思路 继承创新结合 充分尊重与汲取同步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成果,体现规划延续滚动。 交通用地互动 充分与城市总体规划互动反馈,凸显交通引导与支撑作用。 导则指引反馈 充分尊重与依据新版综合交通规划导则要求,并应用于规划实践;同步思考、反馈导则技术指引完善的可能。 近期远期兼顾 既要为盐城勾画交通发展蓝图、确定重大设施布局;也要为盐城近期交通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二、规划范围和年限 本次综合交通规划规划范围及年限与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如下表所示: 表1 规划范围和年限

三、愿景与目标 愿景 愿景:建设“畅达、绿色、人本”的健康交通体系。 畅达:对外交通实现突破与融合,城市交通实现整合与集约,构建发达开放的对外交通系统和高效畅达的城市交通系统。 绿色:形成以轨道交通及快速公交(BRT)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多方式协同发展,“集约环保、减碳节能”的综合交通体系。 人本:营造低碳、健康的交通环境,为全体交通使用者提供舒适、人性化、多样化的交通体系。 目标 表2 规划目标

四、战略任务 任务一:区域交通建设谋求新突破 南融长三角、北承渤海湾,西联中西部、东出东北亚。提升交通区位,打造区域性航空与铁路综合枢纽,注重与长三角核心城市快速复合通道建设,加强与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圈、徐州都市圈交通体系衔接,推进与西向交通廊道预控,积极加强与沿海重要港口的联系,构建以盐城为核心的多方式协调的放射交通系统。 任务二:交通引领发展创造新格局 以交通走廊引导和支撑“双城双区”城市空间的形成,以轨道交通及快速公交引导城南新区、城西片区、河东片区及城北片区的协调发展; 土地利用布局与开发建设贯彻公交引导的原则,采取有机疏散与集中发展、集约利用相结合;

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总体规划纲要(2005-2010)

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总体规划纲要(2005-2010) 为全面完成城中村(旧村)(以下统称“城中村”)改造,加快城市化步伐,推动特区内外一体化建设,实现城中村地区与城市其它地区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促进国际化城市、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构建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特制定本纲要。 一、深圳市城中村改造面临的形势 深圳建市以来,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城市建设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显著改善。但是,我市的进一步发展已经明显受到土地和空间、能源和水资源、人口和劳动力以及环境承载力这“四个难以为继”的制约,特别是由于我市过去的城市建设主要着眼于在“增量”土地上做文章,城中村这样的“存量”土地没有纳入城市建设的统一布局和开发。经过多年的累积,违法建筑和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最复杂、最集中的矛盾和问题。城中村不仅村内环境难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难以获得持续提高、许多村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阻碍了城市结构的完善和土地使用效益的提升,侵蚀了周边地区的土地价值,并以其违法经营的手段破坏了城市的公平发展环境和法制管理秩序,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距甚远。 根据继续承担“改革创新排头兵”的历史使命,努力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要求,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率先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积极创新发展机制,并先后作出加快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进程和在全市范围全面推进城中村改造的重大决策。同时,我市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推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规划和国土管理体制的改革,特区内外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以及房地产市场日趋成熟理性,也为城中村改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我市的城中村改造工作已迫在眉睫,各级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全面推进城中村改造的重要意义,努力为改造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为深圳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活力。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深圳市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要求,以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功能、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为核心,结合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和特区外新城建设,长期、持续、全面开展城中村改造,不断改善城市运行机制,为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5)》(文本)

《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5)》(文本)<5648>字节 girlwen 2004-6-1 15:24:18发表于房地产门户-搜房网>业主论坛> 蓝天绿都家园业主论坛lt https://www.360docs.net/doc/2219340691.html,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城市近期建设项目安排,加强城市建设监督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和《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结合深圳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的规划区为深圳市行政辖区,包括深圳经济特区(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盐田区)和宝安区、龙岗区,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 第三条本规划的期限为2003-2005年。 第四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以及必要的图纸、说明组成。 第五条在规划期限内,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二章目标与规模 第六条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建设国际化城市和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及建设高科技城市、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城市、美丽的海滨旅游城市、高品位的文化和生态城市的功能定位,近期建设规划重点落实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城市空间发展、支柱产业发展和交通运输发展等5个方面的目标与对策,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 第七条推动区域合作,进一步提升深圳在“珠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地位。 1、促进深港两地在各个领域的全方位合作,重点加强跨境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口岸通关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 2、加强与“珠三角”地区城市间产业的分工与协作,增强城市间的城际快速交通联系,提高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的资源共享水平,推动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的合作,特别是水环境综合整治及水资源分配的合作,促进区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第八条强化城市集约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的范围,避免城市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张和蔓延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侵蚀和破坏,引导城市集约均衡发展。 2、建立水源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人工绿地生态系统、自然植被生态系统、观光生态系统以及调和型生态系统等六类生态系统,构筑全市基本的生态体系,保障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稳定。 3、加强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重点整治全市水环境和大气环境。在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同时,加强截排污管网的建设;加大对固体废弃物、噪声和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实现生

深圳市城市更新(“三旧”改造)专项规划(2010-2015)

深圳市城市更新(“三旧”改造)专项规划(2010-2015) 总则 第一条为有序推进深圳市城市更新工作,充分发挥城市更新在落实《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加快特区一体化发展、提升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4、《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5、《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 6、《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深府令第211号) 7、《中国共产党深圳市第五次代表大会报告》 8、其他相关规划及标准 第三条本规划编制遵循“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全面统筹、科学评估、低碳更新、有序推进”的原则。 第四条深圳市城市更新是指对符合“三旧”改造的特定城市建成区(包括城中村1(旧屋村)、旧工业区、旧城区及其他用地)内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区域,进行综合整治、功能改变或者拆除重建的活动。 1、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亟需完善; 2、环境恶劣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3、现有土地用途、建筑物使用功能或者资源、能源利用明显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影响城市规划实施; 4、依法或者经市政府批准应当进行城市更新的其他情形。 第五条本规划范围为深圳市全市域。

第六条本规划是指导全市城市更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深圳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2011-2015)》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更新计划与城市更新单元2规划制定的重要依据;是指导法定图则编制中城市更新单元划定的重要文件。 第七条本规划期限为2010-2015年。 第八条本规划解释权属深圳市城市更新主管部门。 第一章目标与策略 第一节更新目标 第九条规划期内城市更新的工作目标是:通过多种改造方式逐步实现空间潜力增加、用地结构调整,城中村环境全面改善,重点工业区转型升级,旧城区活力再现,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特区一体化发展初见成效,完成一批具有示范性的城市更新项目,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提供有力支撑。具体应当实现以下目标: 1、全市城市更新改造规模180.6km2。规划期内更新规模约为69km2,其中,拆除重建规模为23km2,包括城中村12.7km 2、旧工业区9.2km2和旧城区1.1km2,拆除重建后应提供居住用地6.9km2、工业用地4.6km2、商业服务业用地5.7km2,以及市政公用设施、道路广场、绿地等其他用地5.8km2。规划期内年均拆除重建规模约为4-5km2。 2、规划期内城市更新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拆迁费用和直接投资)预计约3500亿元,拉动国民生产总值累计约7000亿元。 3、全面完成原特区内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原特区外主要地区的城中村配套设施完善、环境综合整治;稳步推进旧居住区生活环境质量提升,初步实现宜居城市建设目标。 4、力争完成3-5个重点产业片区改造,为新能源、生物、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腾挪空间,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 5、完成2-3条人文特色街区改造;高标准对滨海旅游、景观门户、轨道站点等周边地区进行改造;集中打造一批城市亮点和建筑精品,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6、通过城市更新有效增加各类配套设施、公共绿地、开敞空间等公益性设施;通过城市更新持续稳定提供保障性住房,力争到2015年共计提供保障性住房150-180万m2。 第二节更新策略 第十条空间优化策略 1、加快特区一体化建设。通过城市更新加快完善原特区外的公共配套设施、市政基础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加快城市空间和功能的战略性优化,努力使深圳城市形态、城市环境、城市管理等接近国际一流城市水准。

大亚湾道路工程规划方案

大亚湾道路工程规划方案 概述 本道路工程规划方案旨在对大亚湾区域内的道路网络进行优化和升级,提高路 网的承载能力,改善道路交通状况,提高交通效率,更好地适应大亚湾未来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背景 大亚湾是广东省深圳市下辖的一个新区,位于深圳市东南部的大鹏半岛上,是 广东省的经济特区和中国国家级开发区之一。随着大亚湾区域经济的持续腾飞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道路交通压力日益加大,已经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对大亚湾区域的道路交通进行规划和改造,已成为当务之急。 目标 本规划方案的目标是: 1.对大亚湾区域的道路网络进行全面的优化和升级,提高道路的承载能 力和交通效率; 2.确定大亚湾区域未来交通发展的整体思路和路线; 3.为大亚湾区域未来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提供有效的交通支持; 4.提高居民的出行便利性,改善道路交通状况,提高通行安全。 方案 道路网络优化 对大亚湾区域的道路网进行全面的优化和升级,包括: 1.对现有的主干道路进行疏堵工作,扩建部分道路,并在路口增设人行 过街天桥、斑马线等; 2.建设交通枢纽,解决公交线路跨越难题,并与地铁、高铁等相应设施 接驳; 3.新建连接各区域的支路道路,增强路网连接性; 4.完善道路信号灯控制系统,使路网流畅通行; 5.根据不同道路等级,制定相应的限行方案和限速标准,确保道路通行 安全;

减少私家车使用 为了缓解道路交通状况,本规划方案还提出减少私家车使用的措施: 1.减少汽车配额,鼓励推广公共交通工具; 2.推进出租车、顺风车、公交车等交通节能、环保、舒适、便捷等方面 的服务; 3.支持“智慧出行”的发展,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提供自行车、电动车等 绿色交通方式; 4.设立停车位限制和收费措施,鼓励居民步行、骑行和乘坐公共交通工 具出行; 实施 本规划方案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1.建立相关工作机构,成立道路建设和管理的专门部门; 2.建设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平台,支持道路改造的监控和管 理; 3.积极推动政府和企业积极参与本工程建设; 4.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加强公众对本工程建设的理解和支持。 总结 本文介绍了大亚湾道路工程规划方案,提出了对道路网络优化和减少私家车使用两个方面的措施,并阐述了实施该方案的具体步骤。本规划方案将有利于提高大亚湾的交通效率,缓解道路交通压力,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提高居民的出行便利性。

深圳大鹏所城文化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深圳大鹏所城文化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深圳大鹏所城,被誉为“深圳后花园”,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 特的历史背景,是一个具有巨大旅游潜力的区域。为了进一步开发大鹏所城的文化旅游资源,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和措施。 一、多样化的宣传推广 开拓旅游市场需要更加广泛和全面的宣传推广,通过各种媒体手段展示大鹏所城的优 美景色、丰厚文化和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到来。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如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广播等媒体,进行集中宣传;开设旅游信息中心,为游客提供详细的旅游咨 询和服务;在旅游季节进行大型文化旅游宣传活动,提高大鹏所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优化旅游配套设施 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完备的旅游景点,也需要完备的旅游配套设施,如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加强和改善配套设施,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消费 能力,促进文化旅游业的长足发展。应加强公共交通工具的投入,改善景区的道路状况, 建立完善的旅游餐饮和住宿服务体系,加强娱乐休闲设施的建设,提高旅游景区的服务质 量和品位。 三、打造旅游特色 文化旅游的核心在于旅游特色的打造。大鹏所城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需要通过加强旅游特色的打造,形成独特的“大鹏所城文化旅游品牌”,提高品牌认知度 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应注重对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的保护和传承,加强旅游文化产 品的开发和推广,挖掘旅游资源的深层次价值,加强旅游服务品质的提升,提高文化旅游 的品质和水平。 四、加强管理和保护 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要保持经济适度增长,同时也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文化 遗产的保护,为后续的发展保持可持续性。应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设立专门的文 化旅游管理机构,采取有力的管理手段,制定完善的规划和保护措施,保护景区环境和文 化遗产,提高其美誉度和可持续性,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和保障。 总之,大鹏所城文化旅游的发展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 力量的全面参与和支持。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大鹏所城文化旅游必将迎来更加美 好的未来。

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方案

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方案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集散中心已经成为了许多城市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旅游集散中心作为旅游服务的综合体系,不仅能提供给游客便利的交通和舒适的住宿,还能为游客提供各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和旅游服务。因此,在旅游集散中心的规划和建设方面需要注重科学合理的规划理念和创新的设计思路,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更好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一、旅游集散中心的定位 旅游集散中心是整个旅游产业的核心,它的主要职能是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具体来说,集散中心应该包含以下基本设施:交通中转枢纽、旅游信息中心、住宿和餐饮、购物和娱乐、旅游服务机构等。因此,旅游集散中心的选址应该考虑到城市的交通状况、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等因素,并且需要注重与城市其他旅游景点的联动,形成一个统一的旅游体系。 二、交通中转枢纽的建设 交通中转枢纽是旅游集散中心的核心设施,它不仅是游客进出集散中心的主要通道,还可以作为区域内外交流的重要枢纽。因此,在建设交通中转枢纽的时候需要注重以下设计要点:

1. 统一的交通系统:交通中转枢纽应该建设与城市相连通的大型市政道路和高速公路,与地铁、公交等市内交通形成交通联动,同时还要考虑到游客自驾游的需求。 2. 安全便利的乘降设施:交通中转枢纽应该配备现代化的乘降设施,并标识清晰游客所需信息,以保证游客的安全和便利。 3. 智能化的交通管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交通管理也出现了相应的智能化技术,如机械化停车系统、自动导引游客等,这些技术应该在交通中转枢纽的建设中得到应用,提高游客的体验度。 三、旅游信息中心的建设 旅游信息中心是集散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游客获取旅游信息并进行旅游规划的主要场所。因此,在旅游信息中心的建设中需要注重以下设计要点: 1. 全面准确的旅游信息:旅游信息中心应该集中提供各种形式的旅游信息,包括景点介绍、旅游路线、住宿和餐饮信息等,使游客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情况,并对旅游行程进行合理的规划。 2. 便捷的旅游咨询:旅游信息中心应该配备专业的旅游咨询人员,提供快捷、准确的咨询服务,为游客解答疑问,提供旅游建议。 3. 多元化的旅游服务: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旅游信息中心还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旅游服务,如车辆租赁、导游服务、旅游保险等。

陆岛交通码头设计特点及典型案例分析

陆岛交通码头设计特点及典型案例分析 摘要:我国拥有众多的有人定居岛屿,陆岛交通码头是保证这些岛屿与大陆 之间正常交通往来和岛上居民便利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本文从选址、自然条件、平面布置、结构选型、施工条件、人文景观需求等方面具体分析了陆岛交通码头 设计的特点,并结合典型的设计案例进行详细阐释,以便为更合理科学地开展陆 岛交通码头的设计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陆岛交通码头;设计;特点;案例 1研究背景 我国海域面积辽阔,其中分布的岛屿众多。据统计,这些岛屿中大部分为无 人定居岛屿,但尚有450个有人居住岛屿。大部分海岛远离大陆,且往往自然资 源有限,粮食、自来水、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必须依靠船只运输补给。如果没有正 规的码头设施和固定的客货运航线,载客运货只能依赖于自然码头和小型的渔船、帆船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天气因素和波浪、潮位条件,使得岛上居民、驻岛 边防士兵等的生活极为不便。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海岛旅游逐渐兴起并蓬勃发展,一些原本少有人迹的岛屿吸引了大量游客 前来游玩观光,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陆岛之间的客货交通运输带来了 新的压力和挑战。 陆岛交通码头,就是专为海岛居民交通、经济发展和海岛旅游提供公共运输 服务的小型码头及其配套设施。陆岛交通码头的建设,可显著提高陆岛之间通航 的便利性,改善沿海岛屿的交通条件,使海岛居民出行更方便,货运更快捷,从 而促进岛屿经济发展。与一般的客运、货运码头对比,陆岛交通码头的设计受自 然条件的限制较多,但其建成后的社会效益显著,因此有必要对其设计的特点进 行详细的研究分析,以便更合理、更科学的开展设计工作。 2陆岛交通码头设计特点

光谷高新大道方案规划

光谷高新大道方案规划 背景介绍 光谷高新大道作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简称“光谷”)的主要交通干道,是 连接该区域与市中心的重要通道之一。由于光谷地区日益发展壮大,现有道路已经趋近饱和,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光谷高新大道方案规划迫在眉睫。 规划目的 光谷高新大道方案规划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该道路的改造与扩建,解决光谷地 区交通拥堵的问题,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流动效率。同时,规划还将优化道路布局,提高交通安全性,提供更好的行车和步行环境,促进光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提升。 规划内容 1. 扩建道路 光谷高新大道的拥堵问题主要源于道路通行能力不足。因此,规划中将扩建现 有道路,增加车道数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这将通过拓宽道路横截面来实现,包括扩大车道宽度、增设新的转向车道和公交专用道等,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2. 优化交通组织 为提高交通流动效率,规划中将对光谷高新大道的交通组织进行优化。这将包 括对交叉口信号灯进行调整、增设应急车道和公交站点,以及改善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条件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可能,并提高行车和步行的便利性。 3. 增加交通设施 规划中将设计和增加光谷高新大道上的交通设施,以提升交通效率和行车安全性。这将包括增设路灯、交通标志、标线等,提高夜间交通的可见性;在适当的位置增设地下通道或过街天桥,改善行人的过马路条件;建设高架桥或地下隧道,减少道路交叉口冲突,提高车辆通行的流畅性。 4. 发展公共交通 为了促进可持续交通发展,规划中还将重点发展光谷高新大道的公共交通系统。这将包括增加公交车数量、完善公交站点设施,建设地铁或轻轨交通等。通过发展

现代城市最新规划方案-更新版

现代城市最新规划方案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规划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现代城 市规划方案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交通、环境、经济等因素,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介绍现代城市最新规划方案的一些关键因素。 交通规划 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现代城市交通越来越繁忙,为了 使城市交通更加便捷高效,我们需要规划多种交通方式,包括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和私人车辆。 为了促进公共交通发展,我们需要建设更多的地铁、轻轨和公交线路,使市民 更方便地抵达目的地。同时,为了支持自行车骑行,我们需要建设更多的自行车道和自行车停车设施。为了支持步行,我们需要改善步行路线、交通流量和人行道。此外,我们也需要发展智能交通系统,使车辆可以更好地运行。 环境规划 环境规划是城市规划中一个重要的部分。现代城市为了保护自然环境,需要进 行环保和绿化。城市的环境规划需要考虑水资源、能源消耗和垃圾处理等问题。 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需要开发更多的水资源,同时要合理利用水资源。为了 减少能源消耗,城市应该发展节能的建筑和设施,并且鼓励市民使用节能产品。垃圾处理是城市的一大难题,我们可以发展以生态处理为主的垃圾处理方式,如垃圾分类、生态填埋和垃圾焚烧等。 经济规划 经济规划是城市规划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如何促进城市 的经济发展,因为经济发展是现代城市的核心。 为了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我们需要建设更多的商业中心和工业园区,以吸引 更多的企业。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城市旅游来促进经济发展。城市旅游可以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城市,从而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此外, 我们需要加强创新创业的支持,例如创业孵化器和创意产业园等,以促进新经济的发展。 城市规划和人类居住 城市规划和人类居住是城市规划中一个重要的部分。现代城市中,人类居住条 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现代城市规划需要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包括住宅、公共设施和娱乐场所。

旅游集散中心岗位职责(共8篇)

旅游集散中心岗位职责〔共8篇〕 第1篇:上海旅游集散中心上海旅游集散中心 上海旅游集散中心建于1998年5月,是市旅游局直接管理的为旅游者提供自助旅游效劳的城市旅游根底效劳功能机构。 中心产品主要以一日游旅游产品类型为主。在最初的十条旅游线的根底上,经过了十多年的开展,已拥有“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线路和“汽车班〞、“火车班〞旅游线路170余条,涉及景点约270余个,主要是苏浙沪等周边地区的短、中途游线。“上海一日〞旅行社是上海旅游集散中心配套工程,作为中心自助旅游线路的补充,为旅游者提供全程导游效劳、上海地区各大星级酒店的外宾商务旅游效劳等。 中心在上海体育场、上海虹口足球场、杨浦体育中心、铁路上海站北广场、铁路上海南站、上海港吴淞客运中心等设有1个主站和5个分站、停靠点。 为更好地效劳市民游客出游,中心立志于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拓展效劳功能、完善票务系统、深化旅游区域合作、打造公共效劳平台。 多年来,上海旅游集散中心的运营为上海旅游经济的开展做出了重要奉献,成为完善城市效劳功能和开展都市旅游的重要组成局部,推动了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开展。 1〕已成为上海市民和在上海的国内外游客短途出游的首选 中心以提供短途自助游为主,以灵活便捷、随到随走的特色和点到点〔发车点—景点〕的线路模式,区别于旅行社组团的常规出游方式,以丰富的产品数量和类型满足了自助游市场的不同需求,受到广阔游客的欢送,成为上海市民和来沪中外游客短途出游的首选,据调查,集散中心市场知晓度超过70%,同时,为标准短途自助游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 2〕已成为完善城市旅游效劳功能的重要组成局部 中心通过整合相关的社会资源,除向游客提供了方便的出游途径外,拓展了城市旅游效劳功能。 3〕旅游交通支持功能:为游客提供到达旅游景点的舒适、平安、快捷的交通效劳,起到改善旅游交通,缓解景点交通压力,促进旅游和交通的合作,方便

深圳市中部物流组团分区规划文本(最新整理By阿拉蕾)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部物流组团【布吉、平湖、横岗】的规划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其它经批准的上层次规划文件)以及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有关法规和规范,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中部物流组团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指导性文件,是下一层次规划(法定图则、详细蓝图、城市设计等)的编制依据。凡在本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规划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本规划的规划范围包括布吉(不含阪雪岗片区)、平湖及横岗地区,总用地面积为163.85平方公里。 第四条本规划期限为:2005—2020年。 第五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说明书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效力。 第六条本规划的解释权属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或其授权的部门,如需调整,必须符合《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的有关规定。 第七条本规划经深圳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深圳市政府批准,自公布之日开始实施。 【关闭窗口】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原则 第八条城市建设目标 1、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城市建设质量,推动特区内外城市发展的一体化,即经济、社会、城市空间的一体化,实现城市持续性发展; 2、按照现代化城市标准进行建设,完善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推动组团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3、提高组团城市化水平,实现组团城市化质量上规模、上档次,全面实现中部物流组团农村城市化。 4、保护城市环境资源,逐步实现城市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建成环境优美、富于特色的生态型现代化城区。 第九条规划原则 1、产业发展一体化原则:实现区域产业发展,形成一个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产业合理布局体系; 2、空间结构一体化原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空间依托和表现形态,是区域社会经济高效、有序发展的必然结果; 3、城市建设一体化原则:重点推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建设,提升组团内各片区城市建设质量,改善城市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塑造城市特色。 4、规划延续性和维护规划权威性原则:本次规划必须遵循总体规划,保持规划基本政策的延续性,维护规划的权威性。 第三章功能定位与发展规模 第十条功能定位 1、功能定位:特区综合服务功能外溢区,全市重要的物流基地; 2、重点发展产业:发展国际物流、货运枢纽、仓储配送、专业市场等物流产业和家电、玻璃、眼镜等优势产业。 第十一条人口控制规模

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方案

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方案 XXX规划方案 第一章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定位 旅游集散中心是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综合性机构。其主要功能包括: 1.游客集散服务功能:为游客提供各类信息咨询、导游服务、票务预订等服务; 2.旅游中介服务功能:提供旅游线路规划、定制、预订等服务; 3.旅游活动组织功能:组织各类旅游活动,如文化体验、户外探险等; 4.区域交通枢纽功能:为游客提供各类交通工具的换乘、预订服务;

5.旅游产品推介功能:向游客推介各类旅游产品,如酒店、餐饮等; 6.统一游客服务功能:提供游客服务的统一窗口,解决游 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各类问题; 7.景区运行动态监测功能:通过景区提供的数据接口,对 景区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8.区域旅游统筹开发功能:协调区域内各景区、旅游企业,推进旅游资源共享、互补发展; 9.组建区域旅游产业联盟:促进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提升 旅游业整体水平; 10.组建全国旅游集散联盟:与其他旅游集散中心合作, 共同推进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章机构设置与职能

为实现上述功能,XXX将设立以下机构: 1.运营中心:负责中心的日常运营管理,包括人员招聘、 培训、考核等; 2.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各类服务,如信息咨询、导 游服务、票务预订等; 3.监测调度中心:监测景区运行情况,协调各部门、企业,确保旅游服务质量; 4.线下服务网点:分布在各个景区、交通枢纽等地,为游 客提供便捷的服务。 XXX将以优质的服务、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游客提供舒适、便捷的旅游服务体验。 2.4.1 游客集散站

游客集散站是旅游集散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为游客提供服务的场所。游客集散站的位置应该方便游客前往,同时也要考虑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在游客集散站内,应该提供一系列的服务设施,例如旅游咨询、票务预订、餐饮住宿等。 2.4.2 游客集散点 游客集散点是指游客集中的地方,通常是在景区或者旅游城市的主要交通枢纽。游客集散点的建设应该考虑到游客的出行需求,例如公交车、出租车、地铁等。同时,游客集散点也应该提供一些基本的服务设施,例如旅游咨询、票务预订、餐饮住宿等。 2.5 线上服务平台 2.5.1 旅游集散中心公共服务平台 旅游集散中心公共服务平台是旅游集散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为游客和旅游企业提供服务的平台。旅游集散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应该包括旅游信息发布、旅游产品推广、旅游咨

最新珠海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公共汽车篇)

珠海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公共汽车篇)

引言 《珠海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公共汽车篇)已征询了相关部门的意见,并组织了专家评审。为使该项《规划》更加科学合理、更多地反映市民的愿望和需求,提高规划的透明度和市民的参与度,提高规划质量,现将《珠海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公共汽车篇)的主要内容上网公示,征求广大市民的意见。 请将有关《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在9月30日前,发送我局邮箱:jtlisr@https://www.360docs.net/doc/2219340691.html,。

珠海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公共汽车篇) 2003~2020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一、项目背景及依据 (1) 二、研究范围和年限 (2) 三、规划主要内容 (2) 四、规划目标原则 (3) 五、发展规模 (3) 第二章公交现状调查与分析 (4) 一、公共交通发展环境状况 (4) 二、公共交通现状调查 (4) 三、公共交通现状的分析与评价 (5) 第三章公交需求发展预测 (7) 一、社会发展预测 (7) 二、公交需求预测 (7) 第四章公交线网及站场规划原则 (9) 第五章近中、远期公交线网及站场规划 (10) 一、近中、远期公交线网规划 (10) 二、公交专用道路规划 (13) 三、公交枢纽站与其它运输方式的衔接 (13) 四、公交站场综合用地标准 (14) 五、近中期公交站、场、厂规划 (15) 六、远期公交站、场、厂规划 (17) 第六章实施方案、投资匡算及评价 (20) 一、公交规划实施方案 (20) 二、投资匡算及经济评价 (27)

三、公交规划实施方案评价 (28) 第七章公交系统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 (29) 一、公交发展战略层面 (29) 二、公交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层面 (29) 三、交通设施建设层面 (29) 四、交通管理与交通设计层面 (30) 五、公交运行管理层面 (30) 六、社会宣传及消费引导层面 (30) 第八章问题与建议 (31) 附图

物流园区规划方案设计

7物流园区规划方案设计 物流园区规划方案概述 物流园区及其类型 一、物流园区 物流园区是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大型综合物流结点,其中集成了各种物流功能以及服务于区域经济和为物流功能顺利实现的各种商务功能和其他辅助功能,集中体现了物流功能的聚集效应和资源整合的特性,在物流网络和物流系统的组织管理系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物流园区最早出现在日本,叫做物流团地,是一家或多家物流中心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物流园区的出现,是政府从城市整体利益出发,为解决城市功能紊乱,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减轻环境压力,顺应物流业发展趋势,实现“货畅其流”的重要举措之一。一些国家的政府在郊区或城乡边缘地带主要交通干道附近专辟用地,通过逐步配套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大型物流中心在此聚集,使其获得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减轻大型配送中心在市中心分布和分散分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近年来,随着物流规划理论及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流园区的认识比以往有所进步,规划建设的物流园区一般是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完善区域物流网络而规划建设的大型综合物流结点,在其中聚集的物流功能与商务功能提升区域物流系统的运作水平与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物流园区还可以物流功能为依托,成为各种物资及原材料交易场所和集散地,成为商品流通链的重要环节,甚至通过信息平台等手段,成为整合分散的社会物流资源及业务资源的有效措施。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说法,物流园区(logistics park)是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边等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 二、物流园区的类型 按依托对象的主导性原则,以某一服务对象为主要特征,将延伸服务合并为同一类型,这样可以将物流园区分为以下几类: (1)货运服务(枢纽)型 依托空运或海运或陆运枢纽而规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运输形式或两条不同的运输干线衔接;提供大批量货物转换的配套设施,实现不同运输形式的有效衔接;主要服务于国际性或区域性物流运输及转换。此种类型的物流园区可以进一步分为空港物流园区(依托机场,以空运、快运为主,衔接航空与公路转运)、海港物流园区(依托港口,衔接海运与内河、铁路、公路转运)、陆港物流园区(依托陆港,以公路干线运输为主,衔接公铁转运)。 (2)生产服务型 依托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等产业园区而规划;提供制造型企业一体化物流服务;主要服务于生产制造业物料供应与产品销售。 (3)商贸服务型 依托各类大型商品贸易现货市场、专业市场而规划,为商贸市场服务;提供商品的集散、运输、配送、仓储、信息处理、流通加工等物流服务;主要服务于商贸流通业商品集散。 (4)综合服务型 依托城市配送、生产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等多元对象而规划;位于城市交通运输主要节点,提供综合物流功能服务;主要服务于城市与区域运输和配送体系的组织。 物流园区的功能 一、物流园区产生的原因 物流园区的产生,尤其在国外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提高物流经营的规模效益 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可以将多个物流企业集中在一起,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优势,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互补性,同时这些企业还可以共享一些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降低运营成本和费用支出,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物流园区聚集了多种物流服务功能和商贸服务功能,进驻物流园区的企业,不论是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还是从事

萧山区综合交通规划(~)(成果稿)规划纲要总结

一、前言 本次规划编制范围为萧山区行政管辖范围,与萧山次区域规划范围相一致,面积为1420平方千米。 规划以实现“和谐萧山、活力萧山、畅通萧山”为目标,以区域交通一体化为主线,突出强调与杭州主城及周边邻近地区基础设施的布局衔接和功能互补,规划的实施将加速推动全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为进一步提升萧山交通品质创造有利的条件。 本纲要是萧山区未来交通规划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规划期限为: ●近期:2009年——2011 年; ●远期:2012——2020年; ●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规划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现代化为目标,以一体化为主线,着眼于建立和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坚持总体规划、突出重点、综合协调、分步实施,突破行政界限,整合交通资源,依托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强化交通运输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实现内外综合交通体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实现“9030”交通圈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发展目标 以“和谐萧山、活力萧山、畅通萧山”为目标,立足构筑“对外交通系统发达、内外衔接系统紧密、城市道路系统完善、公共交通系统便捷、城市慢行系统连续、城市停车系统灵活、交通管理系统现代”的可持续、协调、一体化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9030”交通圈目标,即90分钟联系杭州都市经济圈城市、30分钟联系杭州中心城区及萧山区内主要片区。 (三)规划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引导城市交通系统向高效、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原则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城市交通模式和土地利用布局相协调 一是布局层面上的协调,二是政策和规划层面上的互动反馈协调。 ●各种交通方式的有机结合 建立适应城市特点,各种交通方式有机结合的城市交通结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