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2章 现代混合经济)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第2章现代混合经济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市场、市场机制(market,market mechanism)答:(1)市场是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商品、劳务和资产的价格以及交易数量的机制。
它既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和地点,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同时也是一种市场机制。
(2)市场机制是市场有机体各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推动市场运行的形式和手段。
具体的说,市场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由利润最大化的厂商行为所决定的供给、由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行为所决定的需求,以及价格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整个经济体制顺利运行,并达到均衡的作用机制和调节功能。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主要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在市场机制中,价格机制构成经济运行的中心。
价格作为最敏感的市场信号,通过它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润和效用的影响,像一只“看不见的手”那样调节着他们的经济行为。
每一种商品和劳务都有价格,价格的变动引起供给和需求的变动。
生产者生产什么和怎样生产由生产者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根据产品及要素价格的相对变化,以及其产量、产品价格及要素投入的均衡点来决定。
为谁生产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价格,工资、地租、利息、利润构成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市场机制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得到完全的发挥,使整个经济处于最有效率的状态:厂商获得最大利润并且不存在过剩生产能力;消费者以最低的价格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品,其效用达到最大化。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7章--效率与公平:重大权衡)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第17章效率与公平:重大权衡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收入分配的趋势(trends of income distribution)答:收入分配的趋势是指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所得收入的绝对和相对变化的一般规律。
一般而言,在政府未加干预的情况下,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分配会出现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的趋势。
2.收入和财富的洛伦茨曲线(Lorenz Curve of income and wealth)答:人们常用洛伦茨曲线来对收入和财富不公平状况进行分析。
洛伦茨曲线是西方经济学中用以描述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一种曲线,由美国统计学家M·O·洛伦茨提出,因此被称为洛伦茨曲线。
它由累计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如图17-3所示。
图17-3 洛伦茨曲线图17-3中的对角线OL称为绝对平等线,线上任意一点表示占总人口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同样的百分比,即收入累计百分比等于人口累计百分比。
由横轴和纵轴组成的折线OHL称为绝对不平等线。
它表示社会的全部收入集中在一个人手中。
介于绝对平等线与绝对不平等线之间的任意一条凸向横轴的曲线,是反映实际收入分配状况的曲线,即洛伦茨曲线,例如OL曲线。
该曲线向下弯曲的程度越大,表明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的程度越严重;反之,社会收入的分配越接近公平。
3.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答:基尼系数是表示社会中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2章 市场如何决定收入)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第三编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第12章市场如何决定收入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收入分配(income distribution)答:收入分配是指按照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的贡献大小而实现的收入配置。
收入产生于国民经济的生产过程中,是对投入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的回报,包括工资和薪金、租金、利息和利润。
工资和薪金是对付出劳动的报酬;租金是对提供地产或者一段时间内转让其他实物资本的回报;提供货币就能得到利息;利润或亏损则是对企业家的风险奖惩。
2.收入(流量),财富(存量)[income (flow),wealth (stock)]答:在衡量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时,最常用的两个指标是收入和财富。
收入指的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工资、利息收入、股息和其他有价物品的收益。
市场经济中的收入以工资、利润、租金和利息等形式分配给生产要素的所有者。
所有收入的总和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中最大的部分是劳动收入,其形式为工资、薪金和附加福利。
剩余部分是各种形式的财产收入:租金、净利息、公司利润和业主收入,这部分基本上包括了小企业主的收入。
财富是人们在某一时点所拥有的资产的货币净值。
财富是一个存量,而收入是单位时间中的流量。
家庭的财富包括有形财产(房屋、汽车、其他耐用消费品及土地),还有金融资产(如现金、储蓄、债券和股票)。
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都称为资产,而所有欠他人的东西都称为负债。
总资产和总负债的差额称为财富或净财富。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3章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3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或需求法则,是指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的互为反方向变化的依存关系。
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大小,取决于该商品价格的高低。
如果商品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相应减少;反之,如果该商品的价格下降,其需求量就增加。
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关系。
因此需求规律就是市场上的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描述。
如果把需求规律反映在坐标图上,则这一规律就表现为需求曲线具有的负的斜率,即需求曲线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
应注意的是,需求规律适用于所有正常商品和大部分低档商品;对于一些特殊的低档物品(如吉芬商品),则不适用,消费者对吉芬商品的需求量是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的。
4.影响需求曲线的因素(influences affecting demand curve)答:需求是指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给定某一价格,一系列因素均会对需求曲线产生影响:平均收入水平、人口规模、相关商品的价格及其可获得性、个人和社会的偏好,还有其他特殊因素等。
5.供给表或供给曲线(SS)(supply schedule or curve,SS)答:供给表或供给曲线是用来表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与生产者愿意生产和销售的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工具。
(1)供给表是某商品的各种价格和相应的供给数量的数字序列表,把供给表里的数字序列用曲线形式表示出来就是供给曲线。
(2)供给曲线是供给函数的几何表示,描述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表明卖者或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某一商品的供给量同这种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影响供给曲线的因素(influences affecting supply curve)答:供给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的数量。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7章效率及公平:重大权衡)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第17章效率与公平:重大权衡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收入分配的趋势(trends of income distribution)答:收入分配的趋势是指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所得收入的绝对和相对变化的一般规律。
一般而言,在政府未加干预的情况下,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分配会出现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的趋势。
2.收入和财富的洛伦茨曲线(Lorenz Curve of income and wealth)答:人们常用洛伦茨曲线来对收入和财富不公平状况进行分析。
洛伦茨曲线是西方经济学中用以描述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一种曲线,由美国统计学家M·O·洛伦茨提出,因此被称为洛伦茨曲线。
它由累计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如图17-3所示。
图17-3 洛伦茨曲线图17-3中的对角线OL称为绝对平等线,线上任意一点表示占总人口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同样的百分比,即收入累计百分比等于人口累计百分比。
由横轴和纵轴组成的折线OHL称为绝对不平等线。
它表示社会的全部收入集中在一个人手中。
介于绝对平等线与绝对不平等线之间的任意一条凸向横轴的曲线,是反映实际收入分配状况的曲线,即洛伦茨曲线,例如OL曲线。
该曲线向下弯曲的程度越大,表明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的程度越严重;反之,社会收入的分配越接近公平。
3.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答:基尼系数是表示社会中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
Removed_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章 经济学核心概念)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第一编基本概念第1章经济学核心概念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稀缺和效率(scarcity and efficiency)答:(1)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
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从稀缺性出发,西方经济学一般认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以供消费。
”同时,对稀缺资源应从动态的观点来认识。
历史上,许多资源曾经被视为自由取用的资源,如空气、水,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人口的增加,人类需要的不断提高,这些资源也变得越来越稀缺。
(2)效率指的是经济效率,也即资源配置效率,是在经济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如何充分利用资源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愿望,使资源得到最有效合理的安排,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一般地,在不会使其他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那么这项经济活动就被认为是有效率的。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7章 成本分析)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第7章 成本分析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总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total costs :fixed and variable ) 答:(1)总成本(TC )是生产某一特定产量所需要的最低成本总额,即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全部生产要素的价格。
在短期中,总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用公式表示即为:TC FC VC =+。
(2)固定成本(FC )也称为“固定开销”,是指在短期内不会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生产要素价格,一般包括租用机器厂房所花费的租金、机器设备折旧费、债务的利息支付、长期工作人员的薪水等等。
(3)可变成本(VC )是指在短期内可以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些成本,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的费用、生产工人的工资,也包括非固定的所有成本。
厂商没有进行生产时,可变成本为零。
产量逐渐增加时,可变成本会相应地增加。
2.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 )答:边际成本是指厂商多生产一单位产出所需要增加的总成本,或者说,边际成本就是由1单位产量的变动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动。
设()C Q 为生产Q 单位产量的总成本,则Q 与(1Q -)单位产量之间的成本()()1C Q C Q --就是边际成本。
如果用TVC ∆表示由产量的变动Q ∆所引起的总可变成本的变动,用TFC ∆表示由产量的变动Q ∆所引起的总固定成本的变动,则边际成本可以表示为:()////MC TVC TFC Q TVC Q P V Q P MP =∆+∆∆=∆∆=⋅∆∆=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的边际成本曲线表现为先降后升的U 形特征,即在产量水平较低的阶段上,边际成本可能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但到达一个最低点后,则随着产量的进一步增加而增加。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9章 不完全竞争和垄断)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第9章不完全竞争和垄断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perfect vs.imperfect competition)答:(1)完全竞争又称为纯粹竞争,是指不存在任何阻碍和干扰因素的市场情况,亦即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的条件是:①对单个厂商而言,价格既定。
市场上有大量互相独立的买者和卖者,他们是既定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决定者;②产品同质。
所有卖者向市场提供的产品都是同质的、无差异的产品,对买者来说没有任何差别;③要素自由流动。
所有要素都可以自由流动,进入或退出市场;④信息充分。
卖者和买者都可以获得完备的信息,双方不存在相互的欺骗。
除此之外,还有完全竞争者都具有理性的假设。
事实上,这种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很难在现实中存在。
但是,完全竞争市场的资源利用最优、经济效率最高,可以作为经济政策的理想目标,所以,经济学家总是把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当作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把它作为一个理想情况,以便和现实比较。
(2)不完全竞争是相对于理想化的完全竞争而言的一类市场结构,市场中的企业或个人不像在完全竞争市场中都是价格接受者,而是对产品市场价格有一定程度的控制力。
如果一个企业能够明显地影响其产品的市场价格,那么,该企业就属于“不完全竞争者”;当个别出售者具有一定程度控制某一行业的产品价格的能力时,该行业就处于不完全竞争之中。
(注:一定程度控制力并不意味他们具有全部的价格决定权,决定价格的自由度在不同行业中存在差异,不完全竞争的存在并不排除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因为厂商之间常会相互竞争以增加自己的市场力量。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4章 供给和需求:弹性及其应用)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第二编 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第4章 供给和需求:弹性及其应用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需求、供给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supply )答:(1)需求的价格弹性简称“需求弹性”或“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动的百分率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
其计算公式为:d d D Q P E P Q=-⋅。
需求弹性的概念是由马歇尔在解释价格与需求的关系时最先提出的。
经济因素决定了个人消费品价格弹性的大小。
一般来说,奢侈品、拥有替代物的商品、使用时间较长的商品的价格弹性较大。
(2)供给的价格弹性是商品的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用来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行业中增加生产的困难程度与考察时段的长短是决定供给弹性大小的主要因素。
一般地,如果所有的投入品很容易在现行市场价格下购得,且生产能力并未受严格限制的产品供给弹性较大;另外,随着供给者做出反应时间的增加,供给弹性也会增大。
2.富有弹性、缺乏弹性和单位弹性的需求(elastic ,inelastic ,unit-elastic demand ) 答:依照所考察的弹性值的大小,可以对需求价格弹性进行分类:①若1D E >,即价格变动1个百分点引起需求量的变动超过1个百分点,则称该物品的需求富有弹性;②若1D E <,即价格变动1个百分点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不足1个百分点,则称该物品的需求缺乏弹性;③若1D E =,即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点恰好等于价格变动的百分点,则称该物品的需求为单位弹性。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5章需求和消费者行为)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5章需求和消费者行为)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第5章需求和消费者行为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效用与边际效用(utility ,marginal utility )答:(1)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消费者在消费或拥有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这种商品的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的欲望的能力。
某种物品的效用大小没有客观标准,完全取决于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的欲望的能力的主观心理评价和偏好。
因此,同一商品会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有不同的效用。
效用值可以用基数也可以用序数加以度量,这取决于效用理论的假定。
不同的效用理论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不同方法,主要有基数效用论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和序数效用论的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
(2)边际效用是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其表达式为:()TU Q MU Q ?=?其中,Q 为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数量,()TU f Q =为总效用函数。
当商品的增加量趋于无穷小,即0Q ?→时,边际效用也可以表示为:()()0d lim d Q TU Q TU Q MU Q Q ?→?==?2.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 )答:广义的功利主义是指一种强调功利价值,以功利为衡量事物价值尺度的思想文化现象。
它既可以表现为一定的理论学说,也可以表现为现实生活中支配人们行为的心理趋向、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6章 政府税收和支出)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第四编应用微观经济学第16章政府税收和支出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政府的职能(functions of government)答:政府的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
换句话说,就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
政府的具体职能参见本章“复习笔记”相关内容。
2.政府控制经济的三个工具:税收、支出、管制(three tools of government economic control:taxes,expenditures,regulation)答:政府用来影响私人经济活动的三种主要工具分别是:(1)对收入、商品和服务的税收。
这些税收减少了私人收入,从而减少了私人支出,同时为公共支出提供了来源。
税收制度还通过对某些经济活动征收重税以对其进行抑制,同时对那些需要扶持发展的活动征收较轻的税,甚至进行补贴。
(2)在某些商品或服务领域中的支出,以及为个人提供资源的转移支付。
(3)管制或控制措施,用以指导人们从事或减少某些经济活动。
比如,对企业污染的限制,或是强制检验新药安全性等措施。
3.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market failures vs.government failures)答:(1)市场失灵是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①外部性,即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造成的另一个经济主体的利益或成本的变化,而另一个经济主体又没有得到补偿或支付的情况;②公共产品,即对整个社会有益,但因不能获得收益或私人成本太高而私人厂商不愿意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如国防、空间研究、气象预报等;③非零交易成本,如搜集信息、讨价还价、达成合同等所需要的成本,往往使得交易难以进行;④市场特权,如垄断的存在或过度的竞争;⑤市场机制不能够解决社会目标问题;⑥非对称信息,如生产者往往具有比消费者更多的关于商品的信息。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0章--寡头和垄断竞争)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第10章寡头和垄断竞争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集中:集中率,HHI(concentration:concentration ratios,HHI)答:市场力量表示单个企业或少数企业控制某一产业的价格和生产决策的程度。
市场力量最常用的衡量指标是一个产业的集中率。
其中,四企业集中率是指四家最大的厂商在某个产业的总产量(或发货量)中所占的百分比;同样,八企业集中率就是前八大厂商在某个产业总产量中所占的百分比。
在完全垄断的情况下,四家或八家企业的集中率都是100%,因为一家企业就生产了所有的产品,而对于完全竞争来说,这两种集中率都接近于零,因为即使是最大企业也只是行业中全部产出的一小部分。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传统的集中率没有能够充分地衡量市场力量。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是一种更好的衡量那些占统治地位的企业在行业中的角色的方法。
该指数是将一个市场中所有参与者所占的市场份额的比率的平方进行加总而获得的。
完全竞争的HHI接近零,而完全垄断的HHI则是10000。
2.市场力量(market power)答:市场力量表示单个企业或少数企业控制某一产业的价格和生产决策的程度。
市场力量最常用的衡量指标是一个产业的集中率。
其中,四企业集中率是指四家最大的厂商在某个产业的总产量(或发货量)中所占的百分比;同样,八企业集中率就是前八大厂商在某个产业总产量中所占的百分比。
3.策略互动(strategic interaction)答:策略博弈的本质在于参与者的决策相互依存。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细讲解(含考研真题)(第9章_不完全竞争和垄断)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第9章不完全竞争和垄断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perfect vs.imperfect competition)答:(1)完全竞争又称为纯粹竞争,是指不存在任何阻碍和干扰因素的市场情况,亦即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的条件是:①对单个厂商而言,价格既定。
市场上有大量互相独立的买者和卖者,他们是既定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决定者;②产品同质。
所有卖者向市场提供的产品都是同质的、无差异的产品,对买者来说没有任何差别;③要素自由流动。
所有要素都可以自由流动,进入或退出市场;④信息充分。
卖者和买者都可以获得完备的信息,双方不存在相互的欺骗。
除此之外,还有完全竞争者都具有理性的假设。
事实上,这种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很难在现实中存在。
但是,完全竞争市场的资源利用最优、经济效率最高,可以作为经济政策的理想目标,所以,经济学家总是把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当作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把它作为一个理想情况,以便和现实比较。
(2)不完全竞争是相对于理想化的完全竞争而言的一类市场结构,市场中的企业或个人不像在完全竞争市场中都是价格接受者,而是对产品市场价格有一定程度的控制力。
如果一个企业能够明显地影响其产品的市场价格,那么,该企业就属于“不完全竞争者”;当个别出售者具有一定程度控制某一行业的产品价格的能力时,该行业就处于不完全竞争之中。
(注:一定程度控制力并不意味他们具有全部的价格决定权,决定价格的自由度在不同行业中存在差异,不完全竞争的存在并不排除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因为厂商之间常会相互竞争以增加自己的市场力量。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2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2Born to win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2章现代混合经济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市场、市场机制答:市场是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商品、劳务和资产的价格以及交易数量的机制。
它既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和地点,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同时也是一种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市场有机体各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推动市场运行的形式和手段。
具体的说,市场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利润最大化的厂商行为所决定的供给、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行为所决定的需求,以及价格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整个经济体制顺利运行,并达到均衡的作用机制和调节功能。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主要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在市场机制中,价格机制构成经济运行的中心。
价格作为最敏感的市场信号,通过它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润和效用的影响,像一只“看不见的手”那样调节着他们的经济行为。
每一种商品和劳务都有价格,价格的变动引起供给和需求的变动。
生产者生产什么和怎样生产生产者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根据产品及要素价格的相对变化,以及其产量、产品价格及要素投入的均衡点来决定。
为谁生产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价格,工资、地租、利息、利润构成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市场机制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得到完全的发挥,使整个经济处于最有效率的状态:厂商获得最大利润并且不存在过剩生产能力;消费者以最低的价格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品,其效用达到最大化。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5章 资本、利息和利润)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第15章资本、利息和利润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资本,资本品(capital,capital goods)答:(1)资本指能够增值的价值,即经济活动中表现为生产要素或经营投入的价值,并可以产品形态和货币形态存在。
木工制造家具时,他们用的锯、车床和电钻都是资本。
资本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
资本是现在生产过程的投入,也是过去生产过程的产出。
木工用一部车床制造桌子腿,车床本身是制造车床的企业的产出,车床制造者又用其他设备来制造它的产品。
因此,资本是用于生产各种物品与劳务,包括更多资本的生产要素。
(2)资本品是指作为实物投资对象的物品,包括机器设备、建筑物等固定资本以及存货。
资本品投资相当于一般所称的“实物投资”。
资本品在理论上是相对于非资本品(如原材料、燃料、消费品等)而言的。
对于既能作为资本品又能作为非资本品的物品,划分的标准是购买费用是否计入生产成本和使用年限是否超过一定时间(如一年),若是,则为资本品。
2.有形资产和金融资产(tangible assets vs. financial assets)答:(1)有形资产是指以实物形态存在的非金融资产,包括有形固定资产和有形非生产资产。
(2)金融资产是“非金融资产”的对称,指以价值形态或金融工具形式存在的资产。
它分为两类,一类是金融债权,另一类是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
其中,第一类是主要的金融资产。
3.租费、资本收益率、利率、利润(rentals,rate of return on capital,interest rate,profits)答:(1)租费是为暂时使用的资本品所作的支付。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1章 不确定性经济学)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第11章不确定性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风险与不确定性(risk and uncertainty)答:(1)风险指事物未来变化的不确定性可能使决策者得到的收益低于期望收益甚至遭受损失。
在经济活动中有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企业风险(包括企业经营风险与企业财务风险)、信贷风险、利率风险、道德风险、外汇风险等。
证券或资产投资活动中的风险是指投资的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甚至发生亏损的可能性。
在对投资活动进行风险分析时,要用到“确定性等值”的概念。
确定性等值是指投资者在一定时点所获得的无风险的确定收益与在同一时点预期得到的有风险的收益具有相同的效用或满意程度。
(2)不确定性是指一个事件的未来结果不止一种。
在经济活动中,不确定性可以分为三类:①外生不确定性,即独立于经济系统之外的因素决定的不确定性。
例如自然气候,其不确定性导致了农业收成的不确定性。
②内生不确定性,即与经济系统本身有关的因素所导致的不确定性。
它产生于经济行为人在信息不完全、不对称情况下的决策。
这种不确定性往往与信息成本有关。
如相互竞争的两个企业,往往并不准确地了解对方的成本函数,因此对自己的竞争策略的结果并不确定。
③未预期到的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
2.拉平地区价格的套利(arbitrage leading to regional)答:拉平地区价格的套利是指一种能够消除由不同地区的同种类型的市场供给和需求暂时不平衡所导致的价格差异的活动,即在某地区的一个市场上买入一种商品或资产,然后在其他地区的另一个同类型的市场上卖出,通过一买一卖的价差而获取利润。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8章 国际贸易)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第18章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绝对优势(劣势)和比较优势(劣势)[absolut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or disadvantage)]答:(1)绝对优势指可以用较少量的投入生产物品的一种生产率方面的优势。
绝对优势比较的是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一个可以用较少量投入生产物品的生产者被称为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
该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为反对当时的重商主义和保护贸易政策在其1776年的巨著《国富论》中提出。
如果一国某种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或价格比其他国家低,就称该国具有这种产品上的绝对优势,因而该国就应完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种产品,同时进口那种它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这种基于绝对优势的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结果将使贸易各方都可获得贸易利益。
换言之,在斯密看来,贸易应该是一场双赢的“正和博弈”。
这一思想开启了整个国际贸易理论的先河。
(2)比较优势理论是指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其《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形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占据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则优势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交换,双方仍能从中获益。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8章 国际贸易)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第18章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绝对优势(劣势)和比较优势(劣势)[absolut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or disadvantage)]答:(1)绝对优势指可以用较少量的投入生产物品的一种生产率方面的优势。
绝对优势比较的是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一个可以用较少量投入生产物品的生产者被称为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
该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为反对当时的重商主义和保护贸易政策在其1776年的巨著《国富论》中提出。
如果一国某种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或价格比其他国家低,就称该国具有这种产品上的绝对优势,因而该国就应完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种产品,同时进口那种它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这种基于绝对优势的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结果将使贸易各方都可获得贸易利益。
换言之,在斯密看来,贸易应该是一场双赢的“正和博弈”。
这一思想开启了整个国际贸易理论的先河。
(2)比较优势理论是指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其《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形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占据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则优势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交换,双方仍能从中获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第14章土地、自然资源和环境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renewable vs.nonrenewable resources)答:不可再生资源是指那些供给量基本固定,或短期内不可再生的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的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矿物燃料,相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它们的数量可以视为固定的。
另外还有非燃料矿物资源,例如铜、银、金、石头以及沙粒。
可再生资源是其效用能够有规律地进行补充,而且只要开采和使用得当,它们就能产生无穷无尽的效用的资源。
例如,太阳能、耕地、河水、森林以及鱼群等都是很重要的可再生资源。
2.可分拨资源和不可分拨资源(appropriable vs.inappropriableresources)答:按照资源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是否存在明显的外部性,资源可划分为可分拨和不可分拨的资源。
可分拨的资源是指当厂商或消费者能够获得商品的全部经济价值的资源,包括土地、诸如石油和天然气之类的矿产资源,及森林等。
在一个运行良好的竞争性市场中,可分拨的自然资源将被有效地定价和分配。
不可分拨的资源是其成本或收益不能完全归属于其拥有者的资源。
不可分拨的资源是一种具有外部性的资源。
根据资源是否可分拨的属性,可以得出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结论:当资源是不可分拨的、具有外部性时,市场参与者就不能完全获得使用自然资源的成本或收益,市场就会提供错误的信号和扭曲的价格。
一般说来,对于外部不经济的产品,市场会生产过度;而对于外部经济的产品,市场又会供给不足。
3.租金(rent)答:租金(或纯经济租金)是对使用供给固定的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报酬。
租金的典型例子就是土地租金。
土地租金是为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价格。
土地的一个不寻常的特征是:数量固定,对价格完全缺乏供给弹性。
4.土地的无弹性供给(inelastic supply of land)答:如图14-6所示,由于土地的供给是固定的,因此土地的供给曲线是完全没有弹性的,即是垂直的。
图14-6 土地租金的决定因为土地的供给没有弹性,且土地总是为了它能生产的产品而发挥作用,所以土地的价值完全是由其能够生产的产品的价值派生而来,反之则不成立。
5.固定要素的税收(taxation of fixed factors)答:对于固定数量的投入要素来说,对租金征税不会引起扭曲或经济的无效率,因为对纯经济租金征税不会改变任何人的经济行为。
需求者没有受到影响,因为他们的意愿价格没有改变;供给者的行为也没有受到影响,因为投入要素的供给是固定的。
6.外部性和公共品(externalities and public goods)答:(1)外部性是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
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2)公共品是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所谓非竞争性,意指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这一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
所谓非排他性,意指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
7.私人品和公共品(private vs.public goods)答:(1)私人品,与公共品相对而言,是指在消费过程中那些具有竞争性的商品和生产者以及消费者都可以实行排他原则的物品。
私人品的供求可以通过市场交换得到解决。
竞争性指消费者或消费数量的增加引起商品的生产成本的增加,生产者的排他性指生产者能够限制意愿购买这种商品的消费者使用这种商品,消费者的排他性指在消费一种物品时,其他人能够被排除在外。
不存在排他性,市场就不会或不能完全发挥作用,不存在竞争性,则商品就应当以零价格供应。
(2)公共品是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所谓非竞争性,意指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这一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
所谓非排他性,意指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
8.外部性引起的无效率(inefficiency of externalities)答:外部性引起的无效率是外部性会导致市场失灵,从而影响经济中资源配置效率的经济效应。
外部性有时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等,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对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强加了成本或赋予利益的情况,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
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消,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
9.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社会收益和私人收益(internal vs.external costs, social vs.private benefits)答:(1)内部成本,指的是与企业产品生产或劳务密切相关的成本、费用,包括生产环节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销售环节的销售成本及其费用;管理环节的各项成本费用等。
内部成本是企业的内涵式支付。
(2)外部成本又称为企业的社会成本,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满足行业准入要求和承担社会义务而做出的必要支出,如税收支付、环保支付、安全生产条件投入、员工的社会保障支付等。
外部成本与企业的产品生产或劳务的提供并不直接相关,而是更多地与企业的法人地位相关,属于企业的外延性支付。
(3)社会收益指单个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行为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收益,包括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
当一项活动的私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时,我们就会观察到这项活动的过度供给,此时存在负的外部性;反之则会产生供给不足,此时存在正的外部性。
(4)私人收益指单个经济活动主体从某一经济行为所获得的收益,仅包括直接收益。
10.矫正外部性:标准、税收、责任、交易(remedies forexternalities:standards,taxes,liability,bargaining)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相关内容。
11.可交易的排放许可证(tradable emission permits)答:可交易的排放许可证是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一种方式。
具体而言,可交易的排放许可证是指,政府机构评估出一定区域内满足环境容量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并将最大允许排放量分成若干规定的排放份额,每份排放份额为一份排污权。
政府在排污权一级市场上,采取一定方式,如招标、拍卖等,将排污权有偿出让给排污者。
排污者购买到排污权后,可根据使用情况,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排污权买入或卖出。
12.全球公共品(global public goods)答:全球公共品是公共品的一种,是指无论个人是否愿意购买或接受,但其影响将波及整个世界的所有居民的一种物品。
全球公共品的重要例子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预防艾滋病的疫苗等。
二、问答题与计算题1.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自然资源按照物质的更新、循环、再生与否,可分为两类:(1)可再生资源。
经过开发利用之后能够继续在自然与社会中产生或出现的资源,如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等。
(2)不可再生资源。
被开发利用以后不能在自然与社会中重新产生或出现的资源,如经过漫长地质年代形成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物质和能量。
2.什么是不可分拨的自然资源?举个例子,解释为什么对这种资源进行市场分配是无效率的。
为了提高市场产出,你更愿意采取哪种方式?答:不可分拨的自然资源是其成本或收益不能完全归属于其所有者的资源。
不可分拨的资源是一种具有外部性的资源。
水资源是一种不可分拨的且具有外部性的稀缺自然资源,它在形式上表现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由于水资源的产权不明晰,因此,水资源常常遭破坏和浪费。
例如,钢铁厂和化工厂常是用水大户,但同时又是污水排放大户。
如果对这种资源进行市场分配,钢铁厂和化工厂将仅仅根据其边际收益和成本进行生产决策,这将导致过度用水和超标排放污水,从而导致水资源分配的无效率。
为了解决水资源浪费和污染问题,政府应该经济干预,对生活和生产用水收费,同时对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征收绿色税,制定环保标准,同时对工业企业的污水处理循环利用进行奖励。
3.定义“纯经济租金”。
(1)说明能取得租金收入的要素的供给增加,会减少其租金,并降低大量使用该要素生产的商品的价格。
(2)用租金理论解释下面的论点:“玉米的价格高并不是因为玉米地的价格高。
反过来说更接近事实:玉米地的价格高是因为玉米的价格高”。
请用图示说明。
(3)考虑(2)引用的论点,为什么对于作为一个整体的市场来说它是正确的,但对于单个农场主却并不正确,请解释这里的合成谬误。
答:租金(或纯经济租金)是对使用供给固定的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报酬。
租金的典型例子就是土地租金。
土地的租金是为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价格。
土地供给的一个不寻常的特征是:数量固定,对价格完全缺乏弹性。
(1)由于取得租金收入的要素的供给增加,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会形成该要素的超额供给,因此,该要素的价格会下降,从而使需求增加,使该要素市场重新恢复均衡。
要素价格下降会导致经济租金的减少。
同时,要素价格下降也会降低利用该要素所产出的商品的生产成本,从而降低大量使用该要素生产的商品的价格。
(2)短期内,玉米地的供给可以看成是固定不变的,又由于对玉米地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是由对玉米的需求引致的,所以玉米地的价格是由玉米的需求所决定的。
如图14-7所示,玉米地的供给数量在短期内固定为,缺乏价格弹性,因此,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
由于市场上对玉米的大量需求,使农户对玉米地产生了较高的需求,玉米地的需求曲线如图14-7所示。
处于较高位置的需求曲线和垂直的供给曲线相交,决定了玉米地的均衡价格为,而均衡数量为。
图14-7 玉米地市场的均衡(3)合成谬误是指,如果认为对局部来说成立的东西,对总体也必然成立,那就犯了“合成谬误”,因为总体并不等于局部之和。
对于单个农场主而言,它必然会接受一个能够弥补其生产成本的玉米的价格。
这意味着,对单个农场主而言,由于玉米地的高价格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增加,因此玉米的价格必须足够高才能弥补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