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教案:《水结冰了》

合集下载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结冰了》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结冰了》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结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教材,第4章第1节“水结冰了”。

主要内容涉及水的三态变化,特别是水从液态到固态的结冰过程,以及相关的物理性质和条件。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掌握水结冰的基本条件和特性。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生活中水结冰现象的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物质变化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结冰的物理条件和特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观察和分析水结冰的过程,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箱、冰格、水、色素、温度计、显微镜、投影仪。

学具:观察日记、记录表、画笔、颜料、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冰格制作彩色冰块,展示给学生,引发学生对水结冰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讲解水从液态到固态的结冰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冰块的外观、温度等特性。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记录冰块的外观、温度变化,讨论结冰的条件。

4. 知识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水结冰的物理条件和特性。

5. 实践操作学生利用温度计、显微镜等工具,观察冰块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6. 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水结冰的现象,分析结冰的条件。

2. 答案作业答案包括结冰现象的描述、条件分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对水结冰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布置学生课后查找更多关于水的三态变化的知识,了解其他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

板书设计:1. 水结冰了水的三态变化水结冰的条件水结冰的特性2. 观察记录表冰块外观温度变化结冰条件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4. 实践操作的指导与安全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完整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在于水结冰的物理条件和特性的理解,难点则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水结冰的过程。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水结冰了》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水结冰了》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水结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具体内容为第三章《水结冰了》。

本章主要包含水的三态变化、水的性质以及水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

本节课将重点学习水的固态——冰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在低温下结冰的现象,认识冰的性质。

2.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研究水的三态变化。

3.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结冰的现象、冰的性质。

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相互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热水、杯子、实验器材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冰块进行魔术表演,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冰是如何形成的?2. 新课导入(1)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引导学生关注水的固态——冰。

(2)介绍冰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3.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冬天,为什么水会结冰?(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答问题。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冰块,描述冰的外观特点。

(2)让学生思考:如何让冰块融化?5. 实验探究(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过程。

(2)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冰融化的原因。

(2)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涉及到水的三态变化?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2. 冰的形成过程及特点3. 水的固态——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冬天常见的结冰现象,并分析原因。

2. 答案示例:冬天,湖里的水结冰了。

原因是气温降低,水在低温下由液态变为固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冰的性质和水的三态变化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观察不够仔细,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结冰现象,了解水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实验探究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冰块魔术表演要简洁有趣,易于学生理解。

2024年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水结冰了》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水结冰了》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水结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3课《水结冰了》,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一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特别是水的凝固现象,理解水在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及物态转换。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掌握水从液态到固态(冰)的凝固过程。

2. 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温度对水态变化的影响,理解凝固是水分子运动减慢的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凝固过程、温度对水态变化的影响。

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原理、凝固过程中分子运动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热水、温度计、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笔、冰袋、热水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冰块,询问他们是否知道冰是如何形成的。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冰的认识和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冰的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水的三态变化,重点介绍凝固过程。

解释温度对水态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凝固是水分子运动减慢的过程。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观察冰的形态,记录在温度计下冰的融化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冰融化成水时,温度保持不变。

4. 实验探究(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将冰块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变化。

记录实验结果,讨论温度对冰融化速度的影响。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2. 凝固过程水分子运动减慢温度下降形成冰3. 温度对水态变化的影响冰融化:温度上升,冰化为水水结冰:温度下降,水变为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冰箱内的冰块,记录冰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思考为什么在冬天,河流会结冰?2. 答案:冰融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因为冰融化吸收的热量用于打破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分子运动加快,温度相对稳定。

科学实验教案 水结冰了

科学实验教案 水结冰了

《水结冰了》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过程与方法: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初次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教学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教学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教学准备】小组: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只、冰块1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

【教学过程】一、冰的观察1、师: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2、师: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中,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

板书:水结冰了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维恩图中,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

4、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

(预设:冰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比较硬、很光滑、温度低、易融化、冰块会浮在水上面、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

)5、水是我们上学期所探究过的,它的特点肯定还记得,我们把水和冰做一个比较,及时把结果记录在维恩图中。

6、学生比较后汇报。

(预设:水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等;水和冰的共同点:都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7、师: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维恩图,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展现在这里,水是液体,那么冰呢?(学生发表意见,并请他们阐述原因。

)通过争论得出结论:(1)冰是固体,因为冰具有固体的特点。

(2)水结成冰以后,形态发生了改变,从液体变成固体。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了解冰的特征。

水可以变成冰,通过比较渗透由液态水可以变成固态冰的物理变化。

)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1、师:我们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冻槽内里水会结冰,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教科版科学三下33《水结冰了》教案范例

教科版科学三下33《水结冰了》教案范例

教科版科学三下33《水结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33课《水结冰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二章《物质的变化》中关于水的三态变化,特别是水从液态到固态的结冰过程。

详细内容如下:1. 认识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

2. 探究水结冰的条件,观察并记录水结冰的过程。

3. 分析水结冰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掌握水结冰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水结冰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结冰条件的探究,以及实验操作中的观察和记录。

2. 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变化,水结冰的原理和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箱、冰格、计时器、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冰块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冰块,引导学生思考:冰从哪里来?冰是如何形成的?2. 讲解水的三态变化(5分钟)指导学生回顾水的三态,介绍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3. 探究水结冰的条件(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水倒入冰格,放入冰箱,观察并记录水结冰的过程。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生活中常见的结冰现象为例,讲解水结冰的原理和过程。

5. 随堂练习(10分钟)(1)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2)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会发生什么变化?6. 分析讨论(5分钟)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水结冰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2. 水结冰的条件3. 水结冰的原理和过程4. 水结冰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水的三态变化。

(2)分析水结冰的条件。

(3)举例说明水结冰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水的三态变化:液态、固态、气态。

(2)水结冰的条件:温度低于0℃,持续一段时间。

(3)水结冰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冰箱冰格、冰袋、冬季道路除冰等。

三年级科学教案:《水结冰了》

三年级科学教案:《水结冰了》

三年级科学教案《水结冰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在低温下会结冰的特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水结冰的条件:低温2. 水结冰的过程:液态水变为固态冰3. 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蒸发、降水、融化三、教学重点:1. 水结冰的条件和过程。

2. 自然界中水循环的现象。

四、教学难点:1. 水结冰的原理。

2. 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具:PPT、实验器材(水、冰箱、杯子、温度计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杯子、一张纸、一支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水在不同季节的状态变化。

2. 新课导入:讲解水结冰的条件和过程,让学生了解水在低温下会结冰。

3. 实验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水在冰箱中结冰的过程。

4. 问题解决:引导学生思考水结冰对自然界和生活产生的影响。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水结冰知识的理解。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水在低温下会(结冰/融化)。

2. 选择题: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会(上升/下降)。

3. 简答题:水结冰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八、课后作业:1. 观察家附近的水源,记录下水的状态变化。

2. 结合家庭成员,讨论水在生活中的作用。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学生的反馈意见,为的教学做好调整。

十、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结冰的原理。

2.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结冰的过程。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操作和总结能力。

三年级科学《水结冰了》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水结冰了》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水结冰了》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水的凝固现象,知道水在0℃时会结冰。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结冰的过程。

(2)培养学生合作实验、交流分享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水结冰的条件和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水结冰的原理。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学PPT、实验器材(水、杯子、冰箱等)。

(2)实验指导书。

2. 学生准备:(1)提前了解水的凝固现象。

(2)准备实验记录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PPT展示水的凝固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水为什么会结冰。

(2)学生分享提前了解的水结冰的知识。

2. 实验探究(1)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结冰的过程。

(3)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3. 交流分享(1)每组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结冰的条件和过程。

4. 知识拓展(1)教师讲解水结冰的原理。

(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5. 总结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论。

2. 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3. 教师批改实验报告,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与同学的互动。

2. 实验操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实验报告评价:检查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以及对水结冰现象的理解。

七、安全与环保1. 安全提示:在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小心使用实验器材,避免热水溅伤。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结冰了》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结冰了》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结冰了》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第3节《水结冰了》,主要介绍水的凝固现象——结冰。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水在低温下会凝固成冰的原因和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水在低温下会凝固成冰的现象和原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记录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水在低温下凝固成冰的现象和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水分子在低温下的排列和结构变化。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对于水的凝固现象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他们对冰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水的凝固现象。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老师可以用以下问题导入课堂:“你们知道水为什么会变成冰吗?在哪些情况下水会结冰呢?”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激发他们对冰的认知和好奇心。

第二环节:新课呈现展示一张描绘水结冰现象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向学生展示一块冰块,让他们观察并描述冰的特点和形态。

引导学生发现冰是由透明的块状物质组成的。

第三环节:实验探究准备好以下实验材料:-两个相同的透明杯子-水-冰块1. 将两个杯子中的水温度调整到相同的温度。

2. 将一个杯子放置在常温环境中,另一个杯子放置在冰箱中。

3. 让学生预测哪个杯子中的水会先结冰,并记录下来。

4. 等待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示例:学生A:我觉得放在冰箱里的杯子中的水会先结冰,因为冰箱里的温度更低。

学生B:我觉得两个杯子中的水会同时结冰,因为它们的温度是一样的。

第四环节:讨论学习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并引导他们找出水在低温下结冰的原因。

解释水分子在低温下的排列和结构变化。

示例:老师:实验结果是什么?哪个杯子中的水先结冰了?学生A:放在冰箱里的杯子中的水先结冰了。

小学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水结冰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会结冰的现象。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科学术语,描述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合作的能力。

通过实验、讨论和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总结的态度,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尊重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帮助学生掌握水在不同温度下会结冰的现象。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合作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水结冰的原理: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分子活动状态。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两个一样大小的塑料杯、冷冻器、盐、水2. 教学课件3. 实验记录表四、教学过程步骤一:新课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过去学过的课程内容,提问:“在寒冷的冬天,你有没有发现水会变成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水变成冰的原因,鼓励他们提供自己的观点。

步骤二:实验观察(15分钟)1. 准备两个一样大小的塑料杯,将一杯水倒入另一杯中。

2. 将一杯水放入冷冻器中,另一杯放在室温环境下。

3. 鼓励学生预测冷冻器中的水和室温下的水会有什么状态上的变化。

4. 等待适当的时间,观察并记录两杯水的变化情况。

5. 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状态是如何改变的,并与他们之前的预测进行对比。

步骤三:实验解释(2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两杯水的实验结果,问他们水在不同温度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2. 解释水结冰的原理:水在低温下,分子活动减慢,与周围的分子粘结在一起形成固体。

3. 通过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水分子的状态变化和结冰原理。

步骤四:合作探究(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两人。

2. 每组选择一个温度范围,如使用冷水、常温水、热水。

2024年教科版水结冰了优秀教案6范例

2024年教科版水结冰了优秀教案6范例

2024年教科版水结冰了优秀教案6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物理》第二章第五节“物态变化”,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凝固点、冰的形成及性质。

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水结冰的物理过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理解水的凝固点及冰的形成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凝固点、冰的形成过程及性质。

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冰的形成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热水、温度计、烧杯、实验用电子秤。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冰块,让学生观察冰的外观,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怎么形成的?”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强调水的凝固点及冰的形成过程。

解释冰的性质,如密度、硬度等。

3. 随堂练习(15分钟)出示习题:冰的密度是多少?为什么冰能浮在水面上?学生解答,教师点评并讲解正确答案。

4. 实验演示(15分钟)演示冰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5. 课堂小结(10分钟)提问学生:“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2. 水的凝固点3. 冰的形成过程及性质4. 课堂习题七、作业设计冬天的河面为什么会结冰?为什么冰块在水中浮起来?2. 答案:冬天的气温低于水的凝固点,河水开始凝固形成冰。

冰的密度小于水,所以冰块能在水中浮起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水结冰的物理过程掌握程度,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冰的性质为生活带来便利,如冰袋、冰雕等。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其他物质的凝固过程及性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冰的形成过程及性质2. 教学目标的学以致用能力培养3. 教学难点的水的三态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及实验演示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课堂小结6. 板书设计对知识点的梳理7. 作业设计的生活现象解释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思考与引导一、冰的形成过程及性质冰的形成过程包括水分子在低温下减缓运动,逐渐排列成规则的晶体结构。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水结冰了》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水结冰了》教科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凝固的概念以及水结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水的奇妙变化。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水结冰了》这一章节的内容。通过提问导入新课,我发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其实已经为他们理解水结冰打下了基础。他们对于冬天的河水结冰、窗户上的冰花等现象都很有感触,这为接下来的理论学习奠定了兴趣基础。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特别是凝固这一基本概念。凝固是指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水释放热量。这个概念对于理解季节变化和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看水结冰在实际中的应用。比如,冬季河流结冰对交通和生态的影响。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水的三态变化和水在结冰过程中热量释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实验和图像资料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水结冰了》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水结冰了》为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水的奥秘》的第三节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水的三态变化,特别是聚焦于水的凝固现象——结冰。内容包括:
1.认识水的三态:液态、固态和气态;
2.探索水在低温下如何从液态变为固态,即结冰过程;
3.理解凝固是水在低温下释放热量的过程;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孩子们对水的三态变化的概念掌握得还不错,但对于凝固过程中热量释放这一难点,有一部分学生还是显得有些困惑。我通过对比实验和图像资料进行解释,希望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能需要寻找更多直观的教学工具,比如动画或模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2024年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水结冰了》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水结冰了》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水结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科学》中的第1课《水结冰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凝固点、冰的特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2. 理解水的凝固点,掌握冰的特性。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凝固点、冰的特性。

难点:水的凝固点的理解,冰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热水、杯子、温度计、实验器材。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冰块进行导入,让学生观察冰块的外观,感受冰的冷,引发学生对冰的好奇心。

2. 教学新课(1)水的三态变化通过展示图片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液态、固态、气态)及其相互转化。

(2)水的凝固点讲解水的凝固点,让学生了解水在0℃时会结冰。

(3)冰的特性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冰的特性,如:透明、硬度大、冷等。

3. 例题讲解以冰的形成过程为例,讲解水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将热水倒入杯子中,观察水在冷却过程中的变化,记录温度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2. 水的凝固点:0℃3. 冰的特性:透明、硬度大、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水结冰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原因。

答案:如冰箱中的水结冰,原因是温度低于水的凝固点。

2. 作业题目:思考为什么冰块可以制冷?答案:冰块在融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从而达到制冷的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凝固点和冰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对冰的特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水结冰现象,了解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冷、保鲜等。

三年级水结冰了科学教案

三年级水结冰了科学教案

三年级水结冰了科学教案三年级水结冰了科学教案一:课题:水结冰了学习目标:1.了解水在何种条件下能够结冰。

2.观察和记录水结冰的过程。

3.探究温度对水结冰的影响。

教学准备:1.实验用水杯、水、冰块。

2.温度计。

3.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引导他们回忆起水的不同形态,如液体、固体和气体,并询问他们水可以变成固体的条件是什么。

2.实验观察:将一杯水放置在教室中心位置,记录当前室温。

请学生观察并描述水的状态。

然后,将冰块放入水杯中,继续观察并记录变化。

3.讨论与总结:与学生讨论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引导他们认识到水在低温下可以结冰。

询问学生是否知道结冰的温度是多少。

提醒他们水的冰点是零度摄氏度。

4.探究温度对水结冰的影响:将两杯水放置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如一个放置在冰箱里,另一个放置在室温下。

学生预测并记录水结冰的时间。

5.结论和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实验结果,确认低温可以加速水的结冰过程。

提醒学生结冰是物质由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并巩固学习到的知识点。

6.拓展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更多的探究,如尝试不同温度条件下水的结冰时间、用盐或糖对水结冰的影响等。

7.总结回顾: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内容,强调水的冰点和结冰是物质状态转变的过程。

教学延伸:1.学生可尝试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如冰水、常温水和热水。

2.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物质的冰点和熔点,例如金属、蜡等。

三年级水结冰了科学教案二:课题:水结冰了学习目标:1.了解水在何种条件下能够结冰。

2.观察和记录水结冰的过程。

3.探究温度对水结冰的影响。

教学准备:1.实验用水杯、水、冰块。

2.温度计。

3.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引导他们回忆起水的不同形态,如液体、固体和气体,并询问他们水可以变成固体的条件是什么。

2.实验观察:将一杯水放置在教室中心位置,记录当前室温。

请学生观察并描述水的状态。

然后,将冰块放入水杯中,继续观察并记录变化。

三年级科学教案:《水结冰了》

三年级科学教案:《水结冰了》

三年级科学教案《水结冰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凝固现象,知道水在低温下会结冰。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水的凝固现象2. 影响水结冰的因素3. 实验操作技能4. 生活实践中的应用5. 科学小故事教学重点:1. 水的凝固现象及影响因素2. 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教学难点:1. 水的凝固现象的理解2. 实验操作技能的运用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准备实验器材2.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器材3. 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水的凝固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 提问:你们知道水在低温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吗?二、探究水的凝固现象(10分钟)1. 教师讲解水的凝固现象,引导学生理解。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在低温下结冰的过程。

3.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教师巡回指导。

三、影响水结冰的因素(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什么因素会影响水结冰呢?2.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 教师讲解影响水结冰的因素,如温度、水的纯净度等。

四、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10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技巧。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练习操作技能。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五、生活实践中的应用(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水结冰在生活中的应用吗?2.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 教师讲解水结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冬季防滑、冰镇饮料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水的凝固现象,探究影响水结冰的因素,进行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以及了解水结冰在生活中的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操作错误,确保教学效果。

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科学小故事(5分钟)故事名称:《小水滴的冰岛之旅》故事内容:讲述小水滴在冰岛的冒险之旅,了解了水结冰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13《水结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3课《水结冰了》,涉及教材第二章《物质的变化》第三节“水的三态”。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水的固态——冰的形成过程、性质以及水循环过程中的相关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水在低温下会结冰,掌握冰的基本性质,了解水循环过程中的固态表现。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自然界中水的变化现象,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结冰的过程及水循环过程中固态表现的理解。

教学重点:冰的形成条件、性质及在自然界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热水、杯子、温度计、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冰雕、冰川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冰这种自然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冰的形成条件、性质以及冰在自然界中的现象,如冰川、冰雹等。

3. 实践操作:(1)将热水倒入杯子,观察水蒸气的产生,然后将杯子放入冰箱,观察水结冰的过程。

(2)让学生观察冰块,描述冰的形状、颜色、硬度等,并记录在记录本上。

4. 例题讲解:讲解冰的形成过程、性质及在自然界中的现象,结合例题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13 水结冰了2. 内容:(1)冰的形成条件:低温、水(2)冰的性质:透明、硬、冷(3)冰在自然界中的现象:冰川、冰雹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里冰箱中冰的形成过程,描述冰的性质。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冰的形成条件、性质及水循环过程中固态表现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冰川的影响,了解冰川融化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威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019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水结冰了》教案

2019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水结冰了》教案

2019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水结冰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结冰了》这一课是2019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3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了解水的凝固现象,掌握水在凝固过程中的特点,以及水结冰后体积的变化。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简单的文字和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科学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心。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过水结冰的体验,但对水的凝固过程和凝固特点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凝固现象,掌握水在凝固过程中的特点,以及水结冰后体积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凝固现象,水在凝固过程中的特点,水结冰后体积的变化。

2.难点:水结冰后体积变大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冰块、容器、温度计、计时器等。

2.场地准备:实验室或教室。

3.课件准备:PPT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水结冰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水的凝固现象,并提出问题:“水在凝固过程中有什么特点?水结冰后体积会发生什么变化?”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凝固过程,并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水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并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变化,用计时器记录时间。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3《水结冰了》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3《水结冰了》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3《水结冰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结冰了》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的凝固现象,探究水在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以及凝固点。

教材内容丰富,以实验为主,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对于水的凝固现象可能还没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发现和总结水的凝固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凝固现象,知道水在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凝固点。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的凝固现象,知道水在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凝固点。

2.难点:让学生探究并总结水凝固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总结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冰块、温度计、容器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水的凝固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和实验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水的凝固现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在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凝固点,记录实验数据。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总结水凝固的规律。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水凝固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冰冻食品、冰雕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的凝固现象和水凝固的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实验和观察,撰写实验报告。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突出水的凝固现象和水凝固的规律。

教科版科学三下33《水结冰了》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33《水结冰了》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33《水结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33课《水结冰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二章《物体的状态变化》中的第三节,详细内容为水的凝固现象,探讨水在低温下结冰的过程及其特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在低温下结冰的过程,理解凝固现象及其特点。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物体状态变化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水的凝固过程及特点。

教学重点:观察水结冰的实验现象,探讨凝固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箱、冰块、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滴管等)、投影仪。

学具:实验记录表、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冰块,让学生观察冰块的外观,触摸冰块,感受冰的冷。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冰是怎么形成的吗?冰和水的状态有什么不同?2. 例题讲解(1)讲解水在低温下结冰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凝固现象。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水结冰的过程,分析凝固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水结冰的过程。

(2)讨论:水结冰时,温度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2)强调凝固是物体状态变化的一种,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凝固有关。

5. 板书设计(1)板书课题:水结冰了(2)板书内容:① 水的凝固过程② 凝固的特点③ 水结冰的实验现象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凝固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其原因。

2. 答案:(1)现象:冰块融化成水。

(2)原因:温度升高,冰的固态变为水的液态。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结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但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温度变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凝固现象。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凝固现象,进行分享和讨论。

(2)探讨其他物体状态变化(如熔化、汽化、升华等)的原理和特点。

小学科学3水结冰了教案

小学科学3水结冰了教案

小学科学3水结冰了教案冰是水在低于冰点时固态化的过程,结冰是指水变成冰的过程。

在小学科学3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水结冰的原理和过程,并通过实验和互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索水结冰的规律。

以下是一个关于小学科学3水结冰的教案:活动名称:水结冰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结冰过程和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2. 引导学生用观察和实验的方式,探索水结冰的规律和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冰镇水瓶、透明塑料杯、热水瓶、测温器等。

2. 图片或视频资料:关于水结冰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关于水结冰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水结冰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见过水结冰的现象?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你们知道水结冰的原理是什么吗?探究:1. 实验一: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师将一瓶冰镇水和一瓶热水放在桌上,让学生触摸瓶体并观察水的变化。

然后,教师让学生用测温器分别测量两瓶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学生会发现冰镇水比热水冷一些。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冰镇水的温度比热水低呢?水的状态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吗?2. 实验二: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教师将一杯水放在教室里,让学生观察杯中水的状态。

然后,教师将杯中水放入冰箱中,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观察一次。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条件下会导致水结冰?为什么水放在冰箱里会结冰呢?总结: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水的状态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当温度降低到0°C以下时,水会结冰,变成冰的固态。

- 水在冷藏条件下会结冰,冷藏箱内温度实际是如何影响冰的生成的。

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更多与水结冰相关的问题,如:- 在自然界中,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冰冻现象?- 冰在什么情况下会融化成水?- 水在什么情况下会汽化成水蒸气?巩固:教师可以分发练习册或让学生完成一些与水结冰有关的小练习,巩固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13《水结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3课《水结冰了》,涉及教材第二章《物体的状态变化》的第三节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三态变化,冰的形成过程,冰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冰与水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三态变化,理解冰的形成过程和性质,掌握冰与水相互转化的条件。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和验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结冰的过程及冰的性质。

教学重点:冰与水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热水、温度计、实验器材、PPT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冰块,让学生观察、触摸,引发他们对冰的好奇心。

2. 讲解:讲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三态变化,介绍冰的形成过程和性质。

3.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记录温度变化。

4.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冰与水相互转化的条件。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2. 冰的形成过程及性质3. 冰与水的相互转化条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描述冰与水相互转化的过程,并说明转化条件。

答案:冰与水相互转化是物体状态变化的过程。

冰融化成水需要温度高于冰点(0℃),水结冰需要温度低于冰点。

2. 课后实践:观察生活中的水结冰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亲身体验冰的形成和融化过程,提高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冰与水转化条件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拓展延伸部分,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物质的三态变化,以及在不同环境下冰的性质变化,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热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教案:《水结冰了》
•相关推荐
三年级科学教案:《水结冰了》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水的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冰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初步了解冰与水之间的变化关系。

在三年级上册中,学生已经知道冰是由水变化而来的,通过这节课学习,要让学生对温度有一个更深的认识,明白温度的变化是与热量有关的,还可以为后续集中探讨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奠定基础。

在教学目标分析里面,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我分别从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目标来看:
在科学概念里面,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在过程与方法里面,通过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变化,了解冰的特点,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第二呢,要培养学生他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我们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同时激发学生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水结成冰的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教学难点是:理解水为什么能结成冰。

根据这样一些,我们本节课倡导的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主探究模式(教法),也就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比如说,我们在上学期已经知道了水的特点,那么能否根据水的特点来推测冰的特点呢?这个时候让学生为主体,他们进行思考,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接着学生与学生交流,学生与教师交流,然后通过实验观察来证明,我们的这个猜测是否正确呢?接着我们通过多媒体等这些相互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是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学法),要求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用理论来指导水结冰的知识的学习,同时知道,对同类物质进行比较,这里主要是对冰和水的各自特点的比较,来加深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程序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讲好教学程序,我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导入新课;
第二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三个环节是课堂小结;
第四个环节是随堂练习。

在导入新课里,我分三步,第一步知识回顾;第二步,引入视频;第三步我来设置问题。

知识回顾是“你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水都有哪些特点吗?”学生对于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答案,通过交流我们很快就可以得到水的各种特点,接着我们会看一个水结冰的视频,通过这样一个视频给学生直观的感觉,水放进冰箱的冷冻室,变成了固态的冰,是因为温度下降了。

接着我来设置问题,既然水结冰了是因为温度下降了,那么水下降到什么温度时,水开始结冰了呢?这个问题的设置,同样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急切的了解水结冰的温度。

第二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们前面讲到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水结成冰的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以及理解水为什么能结成冰,所以我让学生从测量水结冰前,结冰时的温度来学习这节内容。

首先我给每组学生准备了一个装有碎冰的烧杯,一袋食盐,一个盛有少量水并插有温度计的大试管,在这里呢,我对这个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良,本来这个温度计需要学生手拿的,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我用一个带孔的橡胶塞把这个温度计固定住了,这样的话就可以很稳定地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固定在试管的水中央。

接下来就开始做实验了,首先我们在这个装有碎冰的烧杯中插入这根大试管,用温度计观测试管中水温的变化,此时,同学们都很期待试管中的.水能变成冰,但结果是让人失望的,这个时候,我会问学生,温度计的温度下降了,但是试管中的水却没有结成冰,说明,水的温度降的还不够低,谁有办法让这温度变得更低呢?接下来,学生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到底应该怎么做?预设1,学生知道方法,加盐;预设2,不知道,由我直接告诉学生,我们可以在碎冰中加入食盐,来加快冰的融化,就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学生重新开始实验,在碎冰中加入较多的食盐,观察水开始结冰前以及结冰时的温度变化,使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水结冰时的温度始终保持在0℃,在这里,使学生纠正这样一个错误认识,我们学生一直认为水结冰时的温度在0℃以下,和环境温度的变化相混淆。

实验中用到了食盐来加快冰块的融化制造更低的温度,根据新课程当中,要求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我们会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到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比如,我们可以在下雪的马路上撒点盐,来加快雪的融化,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学习的价值。

第三个环节,课堂小结。

这里我会启发学生思考,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我学到了哪些科学知识,我学到了哪些学习方法,我还有什么地方不懂,以及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有怎样的一种建议,通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在一个和谐的氛围当中来学习科学知识。

第四个环节是随堂练习。

这里我会出一些与本节知识相关的习题,通过让学生在课堂直接完成,使得他们加深对水结冰本节课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