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上结冰的原理

合集下载

科学实验教案 水结冰了

科学实验教案 水结冰了

《水结冰了》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过程与方法: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初次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教学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教学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教学准备】小组: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只、冰块1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

【教学过程】一、冰的观察1、师: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2、师: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中,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

板书:水结冰了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维恩图中,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

4、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

(预设:冰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比较硬、很光滑、温度低、易融化、冰块会浮在水上面、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

)5、水是我们上学期所探究过的,它的特点肯定还记得,我们把水和冰做一个比较,及时把结果记录在维恩图中。

6、学生比较后汇报。

(预设:水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等;水和冰的共同点:都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7、师: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维恩图,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展现在这里,水是液体,那么冰呢?(学生发表意见,并请他们阐述原因。

)通过争论得出结论:(1)冰是固体,因为冰具有固体的特点。

(2)水结成冰以后,形态发生了改变,从液体变成固体。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了解冰的特征。

水可以变成冰,通过比较渗透由液态水可以变成固态冰的物理变化。

)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1、师:我们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冻槽内里水会结冰,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三年级新教科版科学《水结冰了》说课稿

三年级新教科版科学《水结冰了》说课稿

科学《水结冰了》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水结冰了》。

一、说教材本课是三年级上册《水》单元的第3课。

教材用冬天水面的冰、屋檐下的冰等场景引入,唤起学生“温度低时,水会结冰”已有认知,由此引出本课研究的主题“水结冰后的变化”,从而开展一系列“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的活动。

本课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开门见山,提出问题“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

第二部分——探索,首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对聚焦问题表达自己的猜想;其次是让学生进行“创设温度不断下降的环境,观察水结冰的过程”的实验,让学生能够比较清楚地观察到水结冰的过程和温度的变化;然后是学生进行“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观察活动。

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观察与探究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关于水结冰的条件、水结冰后的变化以及冰还是原来的水吗等问题的看法,希望学生认识到随着温度的变化,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本课作为《水》单元的第3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上节课对水加热过程的观察,学生对水的状态变化有了一定认识。

本课研究让水的温度一直下降,水向周围放热,凝固成冰的过程。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发现“水结冰只是状态的变化,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的概念,从而进一步建构“物质能够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的科学概念。

二、说学情冰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物质,许多学生也有过接触冰的经历。

他们知道温度很低的情况下,液态的水会变成固态的冰。

但是很多学生不知道水在什么温度时可以变成冰,也不曾仔细观察过冰的特点,如冰是有固定形状的;也很少有学生知道水结冰后的其他变化,如体积变大。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观察到液态的水凝固成固态的冰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变化。

三、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教科版科学三上 1.3 水结冰了

教科版科学三上 1.3 水结冰了

3、水结冰了【学习内容】新教科版三年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水结冰了»【学习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2、过程与方法: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初次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学习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学习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学习准备】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冰块、试管、自来水、水温计【学习过程】一、冰的观察1、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2、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中,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

板书:水结冰了3、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P9的维恩图中,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

4、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

5、水是我们上学期所探究过的,它的特点肯定还记得,我们把水和冰做一个比较,及时把结果记录在维恩图中。

6、学生比较后汇报。

7、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维恩图,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展现在这里,水是液体,那么冰呢?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1、我们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冻槽内里水会结冰,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2、指导学生阅读书P8,然后请学生讲讲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约四分之一的清水,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2)、将装有清水的试管放入盛满碎冰(加了食盐)的容器中,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3)、温度计插入水中的位置保持不变,等待试管中的水结冰。

(4)、当试管中的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

(5)水完全结冰后,在试管上标记冰柱的高度。

3、请组长来领器材,同时主意轻声交流,仔细观察。

冰凌是怎么形成的

冰凌是怎么形成的

冰凌是怎么形成的冰凌是怎么形成的演变过程按照冰量的增减,可分为成冰、融冰两个阶段。

从开始结冰到最大冰厚出现,称为成冰阶段;冰从开始消融直至春季河流中流冰终止,称为融冰阶段。

按照冰的形态变化,可分结冰、封冻、解冻3个时期。

从河流开始结冰日到冰花、冰块流动停止日,称为结冰期;从流冰停止日到冰盖融解开始日,称为封冻期;从冰盖消融开始流动日到流冰终止日,称为解冻期。

冰凌是怎么形成的状态和要素主要冰凌状态和要素如下:(1) 冰凇。

漂浮于水面成细针状或极薄片状的冰晶,在流动中常聚集成松散的小片或小团。

(2)微冰。

多在岸边出现的透明易碎的薄冰。

(3) 岸冰。

沿河岸冻结的冰带。

因形成的时间和条件不同,又分初生岸冰、固定岸冰、冲积岸冰、再生岸冰和残余岸冰等形式。

(4) 冰花。

浮于水面或水中的水内冰、棉冰和冰屑等。

(5)流冰花。

冰花随水流流动的现象。

(6) 流冰。

冰块或兼有少量冰凇、冰花等随水流流动的现象。

(7) 水内冰。

在水面以下任何部位存在的冰。

(8)疏密度。

测验河段内,冰块与冰花的平面面积与敞露水面面积的比值。

(9)敞露水面宽。

测验断面上,固定岸冰以外的自由水面宽度。

(10)冰盖。

横跨两岸覆盖水面的固定冰层。

(11)封冻及封冻日期。

测验河段内出现冰盖,且敞露水面面积小于河段总面积的20%时为封冻。

其开始出现的日期,为封冻日期。

(12)冰上雪深。

冰面上未受扰动的积雪厚度。

(13)层冰层水。

冰层中央夹有水层。

(14) 锚冰。

水面以下冻结于河底或建筑物上的冰。

(15)清沟。

封冻期间,河流中未冻结的狭长水沟。

(16) 连底冻。

从水面到河底全断面冻结成冰。

(17) 冰塞。

冰盖下面因大量冰花堆积,阻塞了部分过水断面,造成上游水位壅高的现象。

(18) 冰坝。

在河流的浅滩、卡口或弯道等处,横跨断面并明显壅高水位的冰块堆积体。

(19)岸边融冰。

封冻冰层自岸边发生明显融化,出现冰上积水或敞露水面的现象。

(20)冰滑动。

整片或被分裂的封冻冰层顺流滑动一段距离后,又停滞不动的现象。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水结冰了》(附答案解析)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水结冰了》(附答案解析)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水结冰了》班级:姓名:一、填空题1.热水降温的规律是。

2.“水结冰了”实验中,试管中水完全结冰后,冰柱的高度比原来水面的高度要。

(填:高;低)3.水结成冰后体积会。

(选填“变大”或“变小”)4.水通常在℃时开始结冰,在℃时沸腾。

5.当水温降低到℃时,水会结成冰,水结成冰后,体积了。

(填“变大”或“变小”)二、判断题6.水结冰时,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7.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

8.水变成冰后,不再是同一种物质了,因为它们的形态不一样了。

()9.水凝固成冰后体积会增大。

()10.水在结冰时的温度是0℃,结冰过程中,温度会不断地下降。

三、单选题11.寒冷的冬天,自来水管被冻裂,是因为()。

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不变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小12.一般情况下,冰开始融化的环境温度是()。

A.50℃B.高于0℃C.100℃13.棒冰融化时处于冰水混合物这一阶段的温度会()。

A.越来越高B.越来越低C.保持不变14.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到0℃时,水会结冰,结冰后水的体积()。

A.变大B.不变C.变小15.冬天,为了防止水管冻裂人们会给室外的水管包一层保温材料,那么水管被冻裂的原因是水结冰后()。

A.质量变大B.体积变大C.质量和体积都变大四、连线题16.连一连。

人正常的体温0℃人感觉舒适的气温37℃水沸腾时的温度24℃冰融化时的温度100℃五、简答题17.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六、综合题18.水结冰实验。

(1)食盐应该加入____。

A.试管的水中B.烧杯里C.烧杯外(2)如图试管中的水很久都没能结冰,应该____。

A.减少冰的量B.减少水量C.增加水量19.水结冰的实验探究。

(1)水是一种液体,冰是一种____。

A.固体B.气体C.液体(2)如图是水结冰实验,在碎冰中加食盐是为了____。

A.杀菌B.升高温度C.降低温度(3)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____。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水结冰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水结冰了》

(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
读出温度计,并继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直
到所有水结冰。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水结冰了》
水在什么温度时会结冰实验记录表
水的温度 其他 ( 0 ℃) 发现
在试管中(常温下)
插入碎冰中
在碎 冰中 加入 较多
( 2 )分钟 ( 4 )分钟 ( 6 )分钟 ( 8 )分钟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水结冰了》
文开与武开
气温升高的时候,河流里的冰开始 化解,分解的冰块随着河水向下流动, 河流开封。
有时河流解冻来得很快,特别是气 温猛升或水位暴涨,大块冰凌汹涌而 下,易造成冰凌,科学家们对于迅速 解冻容易引起的开河方式叫“武开”河; 对于慢慢地解冻的开河方式叫“文开” 河。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水结冰了》
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做凝固。
凝固
水(液体) 0℃或0℃以下 冰(固 体)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水结冰了》
这是水在0℃或0℃以
下凝固而形成的冰。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水结冰了》
凝固 融化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水结冰了》
为什么河水在零度以下才会冻结?
温度降低到0 ℃ 时水会变成冰。但实际 上并非如此,自然界中的水不是纯净的水, 里面溶解饿了很多物质,水的凝固点降低, 水需在0℃以下才能结冻的,再者,当温度 刚好降到0℃时,水是不会结冰的,缘于水 结冰时会放出很大的潜热,若正好是冰点, 刚生成的冰晶又会很快融化掉。所以,一 般温度在零度以下河水才出现冻结现象。
温度计示数下降的很慢 水基本没变化 怎么办呢?
第三步:把试 管放入碎冰中。 观察温度值的 变化。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水结冰了》

最新2019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

最新2019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课题
水结冰了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水在0℃结冰
2、温度使水的形态发生变化
3、水结冰的过程叫凝固
4、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科学探索
1、通过活动体验,探索水结冰过程发生的变化。
2、辨别水和冰的异同点
3、查阅资料,了解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科学态度
1、认识冰对生活的重要性
④放到室外,冷冻,当结冰,冻实就做好了美丽的冰花
2、自制冰花欣赏(展示图片)
六、作业布置
回家做一块冰,再对它进行仔细观察,看看你又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学生回忆,交流
学生准备实验工具与材料
学生合作完成实验过程
学生回答:盐可加速冰的溶解,降低水温
学生填写活动手册,并互相交流
学生研讨回答:水结冰后形态发生变化:有固定的形态、不流动、固体,而且体积变大。
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凝固。
(展示示意图)
5、人们怎么利用冰满足生活的的需求?
教师点拨:
①保存海鲜
②降温
③冰雕
④冷饮
……
四、课堂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水结冰后体积没变,质量变大。()
2、冰、水蒸气都是水,只是形态不同,物质没变。()
3、冰可以雕刻出各种各样的艺术品。()
4、冰是水遇冷后形成的晶体。()
学生认真听,听后选择回答
学生观察比较,填写活动手册,互相交流
学生认真听
学生回忆、查阅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课后可以制作
学生课后完成
让学生认识冰
通过活动体验,探索水结冰过程发生的变化。

2019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

2019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

研讨2: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水:高度3.7m,初始温度27℃
下降 冰:高度4.1cm,温度0℃
我发现:水在变成冰的过程中,温度会________,
体积会_增__大___。
研讨3:冰还是水吗?

无固定形状
会流动
液体
无色 无味 透明

固定形状
不流动
固体
我发现: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冰还是水。
研讨4:为什么烧杯外壁有一层白白的? 我发现: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霜。
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结冰时,冰水混 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
把水放进冰箱的冷冻室,水会变成 冰_______ , 这是因为冰箱冷冻室温度低于 _0_℃_____ 。
冬天湖面结冰是因为 气__温___低__于0℃ 。
研讨2: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约四分之一的清 水,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3.水结冰了
如果我十分钟后再测这杯水的温度,温度会 如何变化?
谁能解释?
一、聚焦
冬 天 屋 檐 下 的冰
冬天水面的冰
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
水会结冰
研讨1: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冰水
的刚
水(液态)0℃或0℃以下 冰(固态)
温开 度始

我发现: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
2、将装有清水的试管放入盛满碎冰, (加入了食盐)的容器中,用温度计 测量试管中的水的温度。这时的温度 是25℃。
在碎冰里加入了食盐,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
3、温度计插入水中的位置保持不变。 当试管中的水开始结冰时,这时的温度 是0℃。
4、水完全结冰后,在试管上标记冰柱的 高度。我们发现,冰水变成冰后体积增 大了,说明超 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 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冰

冰作者:凌波来源:《天天爱科学》2016年第02期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存在最广泛的物质,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存在于大自然中。

我们通常所说的水是指液态的水,气态的水指的是水蒸气,固态的水指的是冰。

当温度下降到0℃以下(包括0℃),水就会变成冰。

冰和水一样是透明的,无色无味。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自然界中的冰面不是平的,总是有一个小小的凸起,就像一个天然的凸透镜。

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清代科学家郑复光还亲自动手做了一面冰透镜,证实冰透镜确实可以取火。

2006年第4届全国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圣火就是用冰透镜采集的。

北风吹来了冬天,也带来了冰。

早在先秦时期,智慧的古人便已做出总结:“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冻,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

”这描述的就是立冬之后气温下降,水开始结冰,天寒地冻的自然景象。

谚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告诉我们水结成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谚语“冬前不结冰,冬后冻死人”说的是如果冬至前水还不结冰,冬至后天气会非常冷。

结冰不只是一种自然现象,还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冰是怎么形成的?水是唯一一种以三种状态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物质。

水的这种特殊性是由水分子的特殊结构决定的。

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H)和一个氧原子(O)构成。

这三个原子并非呈直线排列在一起,而是以氧原子为中心形成一个顶角为105°的三角形,看起来就像一个米奇头像。

无数“米奇头像”一样的水分子牢牢地抱在一起,科学家把它们命名为“氢键”。

氢键之间结合的牢固程度不同,水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液态水的水分子是随机排列的,所以水能够流动。

当温度下降到0℃以下(包括0℃),水分子就会变得不太灵活,水分子之间的距离也就相对固定,呈有序排列。

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天然的冰中,水分子排列成一个六面体。

冰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我们都知道物体受热会膨胀,遇冷会收缩,就是通常所说的“热胀冷缩”。

水面冻冰什么积雪什么上加霜补全句子

水面冻冰什么积雪什么上加霜补全句子

水面冻冰,积雪覆盖,上加霜。

这句话描述了冬季严寒天气下水面的情况,其中包含了冰冻、积雪和结霜三种自然现象。

这些现象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相互作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探讨水面冻冰、积雪和结霜的形成原因、影响以及相关的科学知识。

1. 形成原因水面冻冰的形成是由于水在温度低于零度时结冰,冰层覆盖在水面上。

这通常发生在寒冷的冬季,当气温持续降低时,水体的热量会逐渐散失,从而使水温下降至冰点以下。

当水温降至零度以下时,水分子会逐渐凝固成冰,形成冰层。

积雪的形成是由于大气中的水蒸气在冷凝的过程中凝结成固态的水晶,然后下落到地面形成雪。

而霜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汽在接触到地面或其他物体表面时凝结成霜,形成薄薄的冰层。

2. 影响水面冻冰、积雪和结霜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冻冰可以改变水体的物理性质,使得水面凝固成固体,影响了水体的流动和生物生长。

积雪覆盖可以改变地表的热量平衡,保护植物和土壤,同时也对交通、农业和城市运转产生重要影响。

结霜可以对植物、建筑物和交通设施造成损坏,同时也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

3. 科学知识水面冻冰、积雪和结霜的形成有着复杂的科学知识。

冻冰的形成受到气温、水质和水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

积雪的形成与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温度和气压等有关,同时也受地面的温度和地形的影响。

结霜的形成则受到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温度和地面的材质等因素的影响。

水面冻冰、积雪和结霜是冬季寒冷天气下的常见现象,它们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深入了解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影响以及相关的科学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寒冷天气下的生活和工作。

冻冰、积雪和结霜的形成是大自然复杂而奇妙的过程,它们不仅仅是自然现象,更是地球气候系统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这些现象,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和研究。

冬天的河面结冰描写

冬天的河面结冰描写

冬天的河面结冰描写冬天河面结冰描写一、整体景象描写冬天,河流像是被大自然按下了暂停键。

河面那原本灵动、波光粼粼的水面,逐渐被一层晶莹剔透的冰所覆盖。

远远望去,整个河面就像一条宽阔的、银色的丝带,蜿蜒在大地之上。

冰面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仿佛无数细碎的钻石镶嵌其中,又似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天空和两岸荒芜的树木。

二、结冰过程描写1. 初冻期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河面首先泛起了丝丝寒意。

最初,在靠近河岸的浅水区,水面上会出现一些薄冰的碎片,它们像是被风吹散的冰片,零零散散地漂浮着。

这些薄冰边缘参差不齐,随着水流缓缓地移动、碰撞,发出轻微的“咔咔”声,仿佛是它们在互相诉说着冬天的到来。

2. 冰冻期渐渐地,寒冷如同一位技艺高超的工匠,不断地雕琢着河面。

薄冰开始相互连接、融合,向河中央蔓延。

冰的厚度也在一点点增加,从最初只能承载一片树叶的脆弱,变得坚实起来。

这个过程中,冰面下偶尔会困住一些小气泡,它们像是被封印在水晶中的精灵,形成一个个圆润的小空洞,透过冰面看去,就像河底有无数双眼睛在窥视着外面的世界。

3. 封冻期当寒冷达到极致的时候,整个河面都被坚冰封锁。

冰面平滑如镜,没有了一丝波澜。

从高处俯瞰,能看到冰面下一些模糊的暗影,那是水草和石头的轮廓,它们在冰的禁锢下,仿佛进入了一场漫长的沉睡。

此时的河面,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冰雪王国,与外界的喧嚣隔离开来。

三、冰面细节描写1. 冰纹仔细观察冰面,会发现上面布满了各种各样的冰纹。

有的冰纹像是大树的枝干,向四面八方伸展,形成复杂而又有序的图案;有的则像羽毛,纤细而轻柔,仿佛是风在冰面上留下的痕迹。

这些冰纹有的深,有的浅,深的像是被刻刀深深地镌刻在冰面上,浅的则若有若无,像是用最轻柔的笔触轻轻描绘而成。

2. 冰裂由于温度的变化或者水流的轻微涌动,冰面上还会出现一些冰裂。

这些冰裂长短不一,形状各异。

长的冰裂像是一道闪电划破夜空,从河的这一边延伸到那一边;短的则像小孩子随手画出的不规则线条。

水面结冰安全知识

水面结冰安全知识

水面结冰安全知识水面结冰安全知识汇总以下是关于水面结冰的一些安全知识:1.一般情况下,冰面能承受的压强是700帕,而一般情况下,冰面结冰之后,冰面结冰的厚度大约是6毫米。

因此,冰面最多只能承受一个人行走,不能承受重压。

2.有些淡水鱼(如鲫鱼、鲤鱼等)在冰层上面游动,不会对冰面造成破坏。

3.在冰面上行走时,应注意不要在冻得实实硬硬的冰面上行走,以免踏碎冰面,导致冰水浸入鞋内,使双脚受到寒冷的刺激而冻伤。

4.不要在冰面上迅速跑动,这会使冰面断裂。

5.当薄冰面受到重压时,可能会发生断裂,因此,人在冰面上行走时,不应随意取走或坐在冰面上,以免因冰面断裂而掉进冰窟。

6.如果掉进冰窟,应伏卧在冰面上,让其他人用绳子或竿子把人拉出。

以上是关于水面结冰的一些安全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水面结冰安全知识归纳水面结冰安全知识归纳如下:1.做好防冻防滑措施。

在冰面易出现裂缝、深坑、杂草等地带加强巡查,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2.加强对冰面情况的掌握。

冰面情况复杂多变,人员上冰前必须对冰面情况了解清楚,如有疑问,必须进行必要的踩踏检查。

3.禁止冒险行为。

不要到水域结冰的河、湖、水库、海滩等处滑冰、玩耍或进行其他危险行为。

4.必须佩戴救生装备。

在冰面作业和活动时,必须佩戴救生衣、安全帽等防护装备。

5.不要轻易尝试陌生冰面。

冰面情况不明时,不要轻易尝试到冰面上去。

6.掌握应急措施。

在冰面出现破裂或出现大裂缝时,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水面结冰安全知识大全在水面上结冰的地区,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

以下是一些关于水面结冰的安全知识:1.冰面情况不明:在结冰的水面上,冰面的厚度可能不足以支撑人体的重量,因此需要谨慎评估冰面的安全性。

2.冰面破裂:冰面可能因为温度变化、船只驶过等原因而破裂,导致冰面上的行人掉入水中。

3.水下环境不明:冰面下的水域可能存在暗流、漩涡等危险情况,需要谨慎评估冰面下的水域情况。

4.天气变化:天气变化可能会影响冰面的安全性,例如温度骤降、大风等天气。

为什么冰会浮在水面上

为什么冰会浮在水面上

为什么冰会浮在水面上?
冰浮在水面上的主要原因是水的密度特性与其结晶结构的关系。

这个现象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解释:
1、水的密度变化:一般情况下,液体的密度高于其固态形态的密度。

但是,水在0摄氏度以下冷却时,其密度开始减小,直至冰点(0摄氏度)时达到最大值。

这意味着水在冰点以下的温度范围内,其固态形态的密度比液态形态的密度要小。

2、冰的晶体结构:水在结冰时形成六角形的晶体结构,这种结构使得水分子在固态状态下排列成了比较稀疏的晶格,相比之下,液态水分子则更紧密地排列在一起。

3、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被排开的液体的重量,而密度较小的冰在液体水中会受到较大的浮力。

因此,冰浮在水面上是由于其密度较小,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比其重力要大的结果。

综上所述,冰浮在水面上是由于水的密度特性在结冰时的变化,以及冰的晶体结构使其密度较小,从而使得冰在液态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其重力,导致冰浮在水面上。

为什么冰会浮在水面上?

为什么冰会浮在水面上?

为什么冰会浮在水面上?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水的分子结构和特性。

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的,这使得水分子呈现出极性。

这意味着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带负电荷,而氢原子带正电荷。

由于这种极性,水分子之间会发生氢键的相互作用,使得水具有一定的表面张力和密度。

当水温降低到冰点以下时,水分子开始凝固形成冰晶。

冰晶的结构使得它的密度比液态水要小,这是由于冰晶中的分子排列方式导致了空隙的产生。

因此,冰的密度约为0.92克/立方厘米,而液态水的密度约为1克/立方厘米。

当冰块放入水中时,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冰会浮在水面上。

这是因为水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物质,它的密度在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反常的。

一般来说,当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时,它的密度会增大,导致它沉入液体中。

但是对于水来说,它的密度在冰点以下会减小,导致冰浮在水面上。

因此,冰能够浮在水面上是由于水的分子结构和特性所决定的,冰的密度比水小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

水会结冰现象

水会结冰现象

水会结冰现象
水会结冰现象是指水在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下时,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以下是水结冰现象的详细解释:
1. 冰点:冰点是指水在标准大气压下(1大气压,即101325帕斯卡)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温度。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为0摄氏度(273.15开尔文)。

2.温度:水结冰需要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下。

当温度低于冰点时,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逐渐增强,分子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形成冰晶结构。

3.过冷:过冷是指水在冰点以下仍然保持液态的现象。

当水温度略低于冰点时,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足够强,使水分子开始形成冰晶结构。

但由于冰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冰晶无法继续生长,因此水保持在液态。

4.结晶过程:当水温度降至冰点以下时,冰晶开始生长。

水分子逐渐附着在冰晶上,形成更大的冰晶。

随着冰晶的生长,冰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逐渐增强,最终形成固体冰。

综上所述,水会结冰现象是指水在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下时,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冰点是水结冰的关键温度,当温度降至冰点以下时,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逐渐增强,分子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形成冰晶结构。

最终,水分子附着在冰晶上,形成更大的冰晶,从而使水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冰。

300字水结冰的作文

300字水结冰的作文

作文一<<水结冰的奇妙之旅>>在寒冷的冬天,常常能看到水结冰的神奇景象。

水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平时它是液态的,能流动。

但当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它就会开始结冰。

你要是仔细观察,会发现水结冰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

一开始,水面会慢慢出现一些薄薄的冰层,就像给水面盖上了一层轻纱。

随着温度继续下降,冰层会越来越厚。

水结冰的过程中,体积还会变大。

这会把瓶子撑破,把水管挤裂。

不过,也正是因为水结冰体积会变大,才让我们能在冬天看到美丽的冰雕。

水结冰,虽然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但每次看到,还是会让人感叹大自然的奇妙。

作文二<<探索水结冰的奥秘>>你知道吗?水结冰可藏着不少奥秘呢!当天气变冷,水温逐渐降低,水分子的运动就会变得缓慢起来。

它们不再像之前那样欢快地跑来跑去,而是慢慢地靠在一起。

慢慢地,这些水分子就会形成有规律的排列,水就开始结冰啦。

水结冰的时候,还会释放出一些热量。

这有点让人意外吧?一般我们觉得变冷是吸收热量,可水结冰居然还会放热。

而且,结冰后的水,那硬度可和液态水大不一样。

你可以拿一块冰在手里感受感受,凉凉的、硬硬的。

水结冰,从一种形态变成另一种形态,真的太神奇啦!作文三<<水结冰的奇妙过程>>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常常能看到水结冰的现象。

这看似平常,实则充满了奇妙之处。

当温度降低到 0 摄氏度以下,水就开始了它的结冰之旅。

一开始,水面会出现一些薄薄的冰层,就像给水面盖上了一层轻纱。

随着时间推移,冰层越来越厚,水逐渐变得不再流动。

水结冰的过程是缓慢而有序的。

水分子们原本自由自在地运动着,可温度一低,它们就像是被施了魔法,慢慢靠拢,整齐地排列起来,形成了冰晶。

而且,水结冰后体积还会变大。

原本装得满满的一杯水,结成冰后可能会把杯子撑破。

水结冰,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每次观察,都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作文四<<探索水结冰的奥秘>>你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水结冰?这可是个有趣的过程。

冬天的科学探索

冬天的科学探索

冬天的科学探索寒冷的冬天是一个充满神奇和挑战的季节,也是科学探索的绝佳时机。

接下来,我们将探索一些与冬天相关的科学现象和实验。

一、冰的神奇冰是冬天的代表,它的形成和性质一直是科学家关注的课题。

我们都知道,水在0摄氏度以下会结冰。

那么,为什么冰会浮在水面上呢?这是因为固体冰的密度较低,比液体水的密度小。

正是这个性质使得冰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为了更好地理解冰的性质,我们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

首先,准备一杯水和一块冰。

观察冰的形态和位置。

然后,将冰放在一块浮力极大的物体上,比如塑料泡沫。

惊喜的发现,冰会浮起来!这是由于冰的密度小于塑料泡沫。

二、研究雪的奥秘雪是冬天美丽而神奇的产物,落下的每一片都独一无二。

雪花的形状是如何形成的呢?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雪花是由冰晶形成的。

冰晶是六角形的晶体结构,由水蒸气在较低温度下凝结而成。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雪花的形成。

将一杯开水放置在制冷器中,待水温降至0摄氏度以下,观察杯子外表面是否会出现冰晶的形成。

你会惊喜地发现,水蒸气在冷却过程中凝结成冰晶,形成美丽的雪花。

三、冰雪造形冰雪的形状和结构也是一个有趣的研究对象。

我们经常听说雪花是对称的,每片雪花都是完美的六角形。

然而,现实中的雪花形状各异,这是因为雪花在飞舞的过程中被风和其他因素影响。

为了观察真正完美的雪花,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冰雪造形的实验。

首先,准备一个封闭的容器,将水倒入容器中,然后将其放入冰箱冷冻。

当水完全冷冻成冰块时,取出容器,小心地从容器中取出冰块。

你会惊讶地发现,在冷冻过程中,形成了完美的六角形冰晶,它们就像真正的雪花一样美丽。

四、冬季的大气压冬天有时会带来低气压和寒冷的冷空气。

这是由于地球自转和气流的运动所引起的。

冷空气的到来会带来阴霾和降雪,所以我们往往认为低气压即将带来不好的天气。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的变化来研究大气压的影响。

在一个晴朗的冬天日子里,记录当天的气温和气压,并观察天气情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第3课水结冰了(教材P7~9)2.提问:(教学提示:出示试管、清水、碎冰、食盐、温度计。

)你们能利用这些材料使试管中的水的温度变得越来越低吗?(预设:在试管里加入适量清水,在碎冰里加入食盐,把装有清水的试管插入碎冰中,持续测量水温,直到水结冰。

)3.布置任务:分发材料,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帮助卡。

4.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

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学生1:水在温度下降到0 ℃时会结冰。

主持人: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学生2:液态的水变成了固态的冰,体积变大。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5.小结:当环境温度低于0 ℃,水的温度下降到0 ℃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会向周围放出热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 ℃。

结冰之后冰所占据的空间比水的大。

探索二:水和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1.提问: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预设:冰是固体,水是液体,它们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冰还是水吗?(预设:冰还是水,只是状态不同。

)2.布置任务:引导学生从外观、味道等方面观察、比较水与冰。

小组讨论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3.研讨汇报。

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请各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的发现。

小组1:从外观上看,水和冰都是无色、透明的。

用味觉器官来感受,可知两者都是无味的。

两者的形态有区别,水是液体,能流动,没有固定形状;冰是固体,不会流动,有固定形状。

主持人:其他小组有需要补充的吗?小组2:我们有补充。

我们组发现从触觉上感受,水很柔软,而冰是坚硬的,还很凉。

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

一、下面是成成所在的实验小组探究水结冰的实验记录。

2.实验时,在碎冰中加入食盐的目的是()。

A.让碎冰结成块B.获取更低的温度C.消毒3.第10分钟时,试管中为冰水混合物,温度保持在0 ℃不变,要想让水完全结冰,此时()。

A.不需要吸收热量B.需要吸收热量C.需要放出热量4.第14分钟时,水已经完全结冰了,此时会发现冰柱的高度()原来水面的高度。

怎样防止水面不结冰的方法

怎样防止水面不结冰的方法

怎样防止水面不结冰的方法防止水面结冰有多种方法,以下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方法以及相应实施措施。

本文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物理方法1.1 水流循环通过不断循环水流可以保持水面的流动性,降低结冰的可能性。

具体实施措施可以是在水面设置水泵,将水泵吸入并喷射出来,使水流形成循环。

此外,可以利用喷泉的喷射效应来循环水流。

1.2 水面喷洒将水面喷洒,可以通过水分的蒸发来释放热量,减少水的温度下降,从而减少结冰的可能性。

可以使用喷头均匀地喷洒水面,或者设置喷洒系统定时喷洒水面。

1.3 加热设备在需要保持水不结冰的地方设置加热设备,如加热器、电热毯等,通过加热水面来防止结冰。

具体实施中需要考虑加热设备的功率和温度控制,以免造成能源浪费或者温度过高。

二、化学方法2.1 添加化学物质通过在水中添加特定化学物质,可以改变水的冰冻点降低流动性,从而减少结冰的可能性。

常用的添加物有盐、碱、螯合剂等。

具体实施时需要根据水体特性和环境要求确定添加量和添加时间。

2.2 表面活化剂表面活化剂可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水分子更容易流动,从而减少结冰的可能性。

常用表面活化剂有肥皂、洗衣粉等,可通过在水面添加适量的表面活化剂来达到防止结冰的效果。

三、生物方法3.1 水生植物覆盖在水面上种植水生植物,形成覆盖层,可以减少水体的蒸发,提高水温,从而减少结冰的可能性。

水生植物还能提供氧气,保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3.2 鱼类养殖在水体中养殖鱼类,鱼类粪便能够分解产生温暖的气体,提高水体温度。

同时鱼类也能增加水体的循环流动,减少结冰的可能性。

四、工程方法4.1 隔热处理通过在水体周围设置隔热层,如蓄热墙、保温层等,可以减缓水的温度下降速度,从而减少结冰的可能性。

具体实施时选择合适的隔热材料和结构形式,并考虑工程造价和效果。

4.2 水体深化增加水体的深度,可以提高水体的热容量,使温度下降速度变慢,减少结冰的可能性。

在适当的地方加深水体,同时考虑水体容积和土地利用等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面上结冰的原理
水面上结冰的原理是液体水分子在温度下逐渐减小而形成的固体结构。

当水温下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分子开始因为热运动减弱而变得有序。

在水的表面上,水分子之间形成的氢键开始变得稳定,并逐渐形成规则的结构,这就是冰的晶体结构。

冰晶体的结构使得水的分子比在液体状态下更紧密地排列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固体冰。

此外,冰在结晶过程中会释放出一定量的热量,这就是为什么水结冰时会有冰花、冰凌等形成的原因。

这是因为当水分子从液态转变为固态时,分子之间不仅需要重新有序排列,还需要释放掉多余的热量。

这一过程称为结晶热,使得周围的环境温度降低。

总结起来,水面上结冰的原理是由于水分子在温度下降的影响下,逐渐形成有序排列的冰晶体结构,并释放出热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