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水结冰了》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结冰了》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结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教材,第4章第1节“水结冰了”。
主要内容涉及水的三态变化,特别是水从液态到固态的结冰过程,以及相关的物理性质和条件。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掌握水结冰的基本条件和特性。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生活中水结冰现象的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物质变化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结冰的物理条件和特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观察和分析水结冰的过程,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箱、冰格、水、色素、温度计、显微镜、投影仪。
学具:观察日记、记录表、画笔、颜料、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冰格制作彩色冰块,展示给学生,引发学生对水结冰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讲解水从液态到固态的结冰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冰块的外观、温度等特性。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记录冰块的外观、温度变化,讨论结冰的条件。
4. 知识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水结冰的物理条件和特性。
5. 实践操作学生利用温度计、显微镜等工具,观察冰块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6. 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水结冰的现象,分析结冰的条件。
2. 答案作业答案包括结冰现象的描述、条件分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对水结冰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布置学生课后查找更多关于水的三态变化的知识,了解其他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
板书设计:1. 水结冰了水的三态变化水结冰的条件水结冰的特性2. 观察记录表冰块外观温度变化结冰条件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4. 实践操作的指导与安全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完整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在于水结冰的物理条件和特性的理解,难点则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水结冰的过程。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水结冰了》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水结冰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对应章节为《水结冰了》。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凝固现象、冰的特性以及冰与水的转化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理解水的凝固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生活中水的变化现象的能力。
3. 增进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水的凝固现象及冰的特性。
重点:水的三态变化、冰与水的转化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验器材(烧杯、冰块、热水、温度计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冰雪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冰雪的变化。
2. 新课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有哪些形态吗?(2)学生回答:液态、固态、气态。
3. 例题讲解(1)讲解水的凝固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冰的形成过程。
(2)讲解冰的特性,如透明、硬度大、浮力等。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见到的水结冰的现象。
(2)讨论冰的特性及其应用。
5. 实验探究(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2)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冰与水的转化过程。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3)拓展延伸:讨论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冰雕、冰镇饮料等。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2. 水的凝固现象3. 冰的特性4. 冰与水的转化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水结冰现象,描述其过程并分析原因。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掌握了水的凝固现象,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水的变化现象,发现更多有趣的自然科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实验探究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2024年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水结冰了》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水结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3课《水结冰了》,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一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特别是水的凝固现象,理解水在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及物态转换。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掌握水从液态到固态(冰)的凝固过程。
2. 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温度对水态变化的影响,理解凝固是水分子运动减慢的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凝固过程、温度对水态变化的影响。
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原理、凝固过程中分子运动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热水、温度计、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笔、冰袋、热水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冰块,询问他们是否知道冰是如何形成的。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冰的认识和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冰的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水的三态变化,重点介绍凝固过程。
解释温度对水态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凝固是水分子运动减慢的过程。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观察冰的形态,记录在温度计下冰的融化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冰融化成水时,温度保持不变。
4. 实验探究(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将冰块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变化。
记录实验结果,讨论温度对冰融化速度的影响。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2. 凝固过程水分子运动减慢温度下降形成冰3. 温度对水态变化的影响冰融化:温度上升,冰化为水水结冰:温度下降,水变为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冰箱内的冰块,记录冰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思考为什么在冬天,河流会结冰?2. 答案:冰融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因为冰融化吸收的热量用于打破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分子运动加快,温度相对稳定。
教科版科学三上 1.3 水结冰了
3、水结冰了【学习内容】新教科版三年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水结冰了»【学习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2、过程与方法: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初次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学习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学习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学习准备】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冰块、试管、自来水、水温计【学习过程】一、冰的观察1、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2、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中,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
板书:水结冰了3、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P9的维恩图中,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
4、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
5、水是我们上学期所探究过的,它的特点肯定还记得,我们把水和冰做一个比较,及时把结果记录在维恩图中。
6、学生比较后汇报。
7、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维恩图,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展现在这里,水是液体,那么冰呢?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1、我们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冻槽内里水会结冰,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2、指导学生阅读书P8,然后请学生讲讲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约四分之一的清水,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2)、将装有清水的试管放入盛满碎冰(加了食盐)的容器中,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3)、温度计插入水中的位置保持不变,等待试管中的水结冰。
(4)、当试管中的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
(5)水完全结冰后,在试管上标记冰柱的高度。
3、请组长来领器材,同时主意轻声交流,仔细观察。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与反思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与反思一. 教材分析《水结冰了》这一课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单元第三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凝固现象,掌握水变成冰的过程以及冰的性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是,对于水的凝固现象和冰的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去发现和总结水的凝固过程和冰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凝固现象,掌握水变成冰的过程以及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发现和总结水的凝固过程和冰的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究精神,学会合作交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凝固现象,掌握水变成冰的过程以及冰的性质。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发现和总结水的凝固过程和冰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水的凝固过程和冰的性质。
2.实验法: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的凝固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教师需要准备足够的水、冰、容器等实验器材。
2.场地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一个宽敞的实验场地,以便学生进行实验和活动。
3.教学课件: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进行教学演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水的凝固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水的凝固过程和冰的性质,让学生对水的凝固现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水3 水结冰了课件
思考:在碎冰中加入食盐有什么作用呢?
观察:1.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2.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水结冰后体 积膨胀了
水结冰后变 成了固体
水
冰
汇报:1.水在0℃的条件下会结冰。 2.水结冰后会变成固态,体积会变大。
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水在结冰的过程中,温 度要一直保持在0℃。
这是一种与原来杯中的水不一样 的物质,它的名字称为——
形成凝华的条件比较特殊,一般是要求气体的浓度要达到一定的要求,温度要低 于凝点的温度,比如低于0摄氏度时的水蒸气等,形成原因一般是急剧降温或者升华 现象造成。 凝华的实际现象举例: 1.冬夜,室内的水蒸气常在玻璃窗上凝华成冰晶;树枝上的“雾凇”;从冰箱里拿出来 的冰棍表面结了一层“霜”;又如自然界中“霜”的形成等等,都是凝华现象。 2.冬天叶片上出现的白边。
冰
冰与水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冰也是水吗?
闻
看
摸
摸得着 看得见
透明
冰的特点
坚硬 没有颜色 没有气味
冰
资料:水和冰的相同点
水和冰都由水分子组成,属 于同一种物质
资料:水和冰的比较
水
液体
都是水; 看得见; 透明; 没有气味; 摸得着; 没有颜色
冰
固体
霜
雾凇
凝华是物质跳过液态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低于 三相点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化。凝华过程中物质要放热。
第一单元 水
3.水结冰了
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 什么情况?
我们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现象?
水
思考: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操作:在一支试管中加入约四分之一的清水,在水
面处做好标记。将装有清水的试管放入盛满碎冰(加 入了食盐)的容器中,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
2024年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水结冰了》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水结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科学》中的第1课《水结冰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凝固点、冰的特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2. 理解水的凝固点,掌握冰的特性。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凝固点、冰的特性。
难点:水的凝固点的理解,冰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热水、杯子、温度计、实验器材。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冰块进行导入,让学生观察冰块的外观,感受冰的冷,引发学生对冰的好奇心。
2. 教学新课(1)水的三态变化通过展示图片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液态、固态、气态)及其相互转化。
(2)水的凝固点讲解水的凝固点,让学生了解水在0℃时会结冰。
(3)冰的特性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冰的特性,如:透明、硬度大、冷等。
3. 例题讲解以冰的形成过程为例,讲解水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将热水倒入杯子中,观察水在冷却过程中的变化,记录温度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2. 水的凝固点:0℃3. 冰的特性:透明、硬度大、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水结冰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原因。
答案:如冰箱中的水结冰,原因是温度低于水的凝固点。
2. 作业题目:思考为什么冰块可以制冷?答案:冰块在融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从而达到制冷的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凝固点和冰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对冰的特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水结冰现象,了解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冷、保鲜等。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13《水结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3课《水结冰了》,涉及教材第二章《物质的变化》第三节“水的三态”。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水的固态——冰的形成过程、性质以及水循环过程中的相关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水在低温下会结冰,掌握冰的基本性质,了解水循环过程中的固态表现。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自然界中水的变化现象,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结冰的过程及水循环过程中固态表现的理解。
教学重点:冰的形成条件、性质及在自然界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热水、杯子、温度计、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冰雕、冰川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冰这种自然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冰的形成条件、性质以及冰在自然界中的现象,如冰川、冰雹等。
3. 实践操作:(1)将热水倒入杯子,观察水蒸气的产生,然后将杯子放入冰箱,观察水结冰的过程。
(2)让学生观察冰块,描述冰的形状、颜色、硬度等,并记录在记录本上。
4. 例题讲解:讲解冰的形成过程、性质及在自然界中的现象,结合例题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13 水结冰了2. 内容:(1)冰的形成条件:低温、水(2)冰的性质:透明、硬、冷(3)冰在自然界中的现象:冰川、冰雹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里冰箱中冰的形成过程,描述冰的性质。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冰的形成条件、性质及水循环过程中固态表现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冰川的影响,了解冰川融化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威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年级上册科学-水结冰了-教科版(共15张)-PPT课堂课件
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科版 (共15 张)-PPT 课堂课 件(完 整版)
美丽的冰面
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科版 (共15 张)-PPT 课堂课 件(完 整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科版 (共15 张)-PPT 课堂课 件(完 整版)
保存海鲜的冰块
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科版 (共15 张)-PPT 课堂课 件(完 整版)
2.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答:温度的变化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
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科版 (共15 张)-PPT 课堂课 件(完 整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科版 (共15 张)-PPT 课堂课 件(完 整版)
植物枝条上的冰
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科版 (共15 张)-PPT 课堂课 件(完 整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科版 (共15 张)-PPT 课堂课 件(完 整版)
壮观的冰川
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科版 (共15 张)-PPT 课堂课 件(完 整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科版 (共15 张)-PPT 课堂课 件(完 整版)
冰冻的河流
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科版 (共15 张)-PPT 课堂课 件(完 整版)
我们对冰的观察——
看:颜色? 形状?
是否透明? 形状固定? 是否流动? 闻:气味? 摸:感觉?
回忆上学期学过的水,思考冰与水有哪些相同 点和不同点,将结果写在维恩图中。
实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实验步骤(书49面) 1.用温度计测出试管中水的温度
2.将试管插入到碎冰中,待液柱 不再下降时读出温度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水结冰了》(附答案解析)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水结冰了》班级:姓名:一、填空题1.热水降温的规律是。
2.“水结冰了”实验中,试管中水完全结冰后,冰柱的高度比原来水面的高度要。
(填:高;低)3.水结成冰后体积会。
(选填“变大”或“变小”)4.水通常在℃时开始结冰,在℃时沸腾。
5.当水温降低到℃时,水会结成冰,水结成冰后,体积了。
(填“变大”或“变小”)二、判断题6.水结冰时,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7.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
8.水变成冰后,不再是同一种物质了,因为它们的形态不一样了。
()9.水凝固成冰后体积会增大。
()10.水在结冰时的温度是0℃,结冰过程中,温度会不断地下降。
三、单选题11.寒冷的冬天,自来水管被冻裂,是因为()。
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不变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小12.一般情况下,冰开始融化的环境温度是()。
A.50℃B.高于0℃C.100℃13.棒冰融化时处于冰水混合物这一阶段的温度会()。
A.越来越高B.越来越低C.保持不变14.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到0℃时,水会结冰,结冰后水的体积()。
A.变大B.不变C.变小15.冬天,为了防止水管冻裂人们会给室外的水管包一层保温材料,那么水管被冻裂的原因是水结冰后()。
A.质量变大B.体积变大C.质量和体积都变大四、连线题16.连一连。
人正常的体温0℃人感觉舒适的气温37℃水沸腾时的温度24℃冰融化时的温度100℃五、简答题17.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六、综合题18.水结冰实验。
(1)食盐应该加入____。
A.试管的水中B.烧杯里C.烧杯外(2)如图试管中的水很久都没能结冰,应该____。
A.减少冰的量B.减少水量C.增加水量19.水结冰的实验探究。
(1)水是一种液体,冰是一种____。
A.固体B.气体C.液体(2)如图是水结冰实验,在碎冰中加食盐是为了____。
A.杀菌B.升高温度C.降低温度(3)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____。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水结冰了》
(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
读出温度计,并继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直
到所有水结冰。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水结冰了》
水在什么温度时会结冰实验记录表
水的温度 其他 ( 0 ℃) 发现
在试管中(常温下)
插入碎冰中
在碎 冰中 加入 较多
( 2 )分钟 ( 4 )分钟 ( 6 )分钟 ( 8 )分钟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水结冰了》
文开与武开
气温升高的时候,河流里的冰开始 化解,分解的冰块随着河水向下流动, 河流开封。
有时河流解冻来得很快,特别是气 温猛升或水位暴涨,大块冰凌汹涌而 下,易造成冰凌,科学家们对于迅速 解冻容易引起的开河方式叫“武开”河; 对于慢慢地解冻的开河方式叫“文开” 河。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水结冰了》
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做凝固。
凝固
水(液体) 0℃或0℃以下 冰(固 体)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水结冰了》
这是水在0℃或0℃以
下凝固而形成的冰。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水结冰了》
凝固 融化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水结冰了》
为什么河水在零度以下才会冻结?
温度降低到0 ℃ 时水会变成冰。但实际 上并非如此,自然界中的水不是纯净的水, 里面溶解饿了很多物质,水的凝固点降低, 水需在0℃以下才能结冻的,再者,当温度 刚好降到0℃时,水是不会结冰的,缘于水 结冰时会放出很大的潜热,若正好是冰点, 刚生成的冰晶又会很快融化掉。所以,一 般温度在零度以下河水才出现冻结现象。
温度计示数下降的很慢 水基本没变化 怎么办呢?
第三步:把试 管放入碎冰中。 观察温度值的 变化。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水结冰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结冰了》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结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教材,具体章节为《水结冰了》。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水的三态变化,即液态、固态和气态;水的结冰过程及条件;冰的特性及其与水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掌握水结冰的过程及条件。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生活中水的变化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原理,冰的特性。
教学重点:水结冰的过程及条件,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水的变化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箱、冰块、热水、杯子、温度计、显微镜、幻灯片等。
学具:观察日记、画笔、纸张、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冰箱里的冰块,引导学生观察冰块的外观、温度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冰是怎么来的吗?冰和我们有关系吗?”2. 例题讲解:(1)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即液态、固态和气态。
(2)讲解水结冰的过程及条件。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热水冷却后结冰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2)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冰的晶体结构。
4. 讲解冰的特性,引导学生思考冰与水的区别。
5. 小组讨论:讨论生活中见过的水的变化现象,分享观察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液态、固态、气态。
2. 水结冰的过程及条件。
3. 冰的特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冰箱,记录冰块的变化过程。
(2)思考:为什么冰块在冰箱里不容易融化?2. 答案:(1)冰块在冰箱里的温度较低,不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
(2)冰箱内的低温环境减缓了冰块的融化速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学难点是否讲解清楚。
2. 学生反思:对水的三态变化、冰的特性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观察生活中水的变化现象的积极性。
3. 拓展延伸:(1)让学生调查家里的冰箱,了解冰箱对冰块保存的影响。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13《水结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3课《水结冰了》,涉及教材第二章《物体的状态变化》的第三节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三态变化,冰的形成过程,冰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冰与水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三态变化,理解冰的形成过程和性质,掌握冰与水相互转化的条件。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和验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结冰的过程及冰的性质。
教学重点:冰与水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热水、温度计、实验器材、PPT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冰块,让学生观察、触摸,引发他们对冰的好奇心。
2. 讲解:讲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三态变化,介绍冰的形成过程和性质。
3.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记录温度变化。
4.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冰与水相互转化的条件。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2. 冰的形成过程及性质3. 冰与水的相互转化条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描述冰与水相互转化的过程,并说明转化条件。
答案:冰与水相互转化是物体状态变化的过程。
冰融化成水需要温度高于冰点(0℃),水结冰需要温度低于冰点。
2. 课后实践:观察生活中的水结冰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亲身体验冰的形成和融化过程,提高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冰与水转化条件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拓展延伸部分,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物质的三态变化,以及在不同环境下冰的性质变化,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热情。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水结冰了》教科版
在实践活动环节,同学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很顺利,大家都能积极参与。但在成果展示时,我发现有些小组的表达不够清晰,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讨论过程中没有充分交流。针对这一点,我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中加强引导,鼓励同学们多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水结冰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水结冰的情况?”比如,冬天河里的水变成了冰,饮料放在冰箱里结成了冰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水结冰的奥秘。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水结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注意到,有些同学能够提出很有创意的想法,但也有一些同学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全体同学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次的讨论中,尝试设置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欲望。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同学们对水结冰的知识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但我认为,还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同学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巩固学习成果。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水的结冰条件和冰的特点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结冰的过程和冰的性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水结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冰的形成过程、冰的用途等。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结冰了》精品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结冰》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教材第二单元《水世界》中,探索第6课《水结冰》。
通过学习,我们将详细掌握水在低温下如何变成冰,冰特性以及冰与水之间相互转化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解水结冰条件,掌握冰特性,理解冰与水之间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自然环境变化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冰特性,冰与水之间相互转化过程。
教学重点:水结冰条件,观察和分析冰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箱,冰格,冰块,热水,冷水,盐,色素,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温度计,记录表,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从冰箱中取出冰块,让学生观察冰外观,激发学生好奇心。
a. 让学生描述冰外观。
b. 提问:你们知道冰是怎形成?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水结冰条件,引导学生掌握冰特性。
a. 讲解水结冰条件:温度低于0℃,水分子运动减缓,逐渐凝固成冰。
b. 讲解冰特性:透明,有光泽,硬度大,密度小,易融化等。
3. 随堂练习:进行冰实验,巩固学生对冰特性理解。
a. 实验一:冰融化。
让学生观察冰块在不同环境下融化速度,记录实验结果。
b. 实验二:冰颜色。
在冰块中加入色素,观察冰块颜色变化,理解冰透明性。
六、板书设计1. 水结冰2. 内容:a. 水结冰条件:温度低于0℃b. 冰特性:透明、有光泽、硬度大、密度小、易融化c. 冰与水关系:相互转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描述冰外观和特性。
b. 请解释水结冰条件。
c. 请举例说明冰与水之间相互转化。
2. 答案:a. 冰外观:透明,有光泽;特性:硬度大,密度小,易融化。
b. 水结冰条件:温度低于0℃。
c. 冰与水相互转化:冰融化成水,水结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是否掌握水结冰条件和冰特性,以及冰与水之间关系。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1.3水结冰了-教科版(26页PPT)
3.在做“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的探究实 验时。为制造更低的温度,可以在碎 冰里加入较多的 食盐 。
水凝结成雪的过程和凝结成冰的过程 有什么区别
其实是同一个过程,在显微镜下看,雪 本身就是微小的冰晶。水云,云滴都是小水 滴。冰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所以在混 合云里,当过冷却水滴和冰晶相碰撞的时候, 就会冻结,沾附在冰晶表面上,使它迅速增 大。当小冰晶增大到能够克服空气的阻力和 浮力的时候,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
为什么雪是洁白的而冰是透明的
因为冰是单晶,雪是多晶。通俗地讲, 冰种水分子团的排列比较有序,透光性好。 雪中的水分子是乱七八糟排列的,光不容易 透过,反射德比较厉害,就呈白色的了。
虽然一个晶体的表面因为反光弱而显得
透明,但多个晶体的反光则会使雪花反射率 大大增强。刚降落的雪能反射95%的光线。 正因为如此,刚下的雪才会显得如此的洁白, 人们在户外参加冬季运动的时候,最好要戴 上太阳镜。
冰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隔着冰能看见其他物体吗?
水云,云滴都是小水滴。
为制造更低的温度,可以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
。
在做“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的探究实验时。
水云,云滴都是小水滴。 我们观察了冰,冰有什么特点?
1.在试管里加 水云,云滴都是小水滴。
冰和水,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和不同的特征? 在做“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的探究实验时。 碎冰若干 纯净水 食盐若干 通俗地讲,冰种水分子团的排列比较有序,透光性好。
猜一猜
小溪中散步, 池塘里睡觉, 江河里奔跑, 海洋里舞蹈。
说一说
把一杯水放入冷冻室里,一天后会有什么变化?是什 么使水发生了变化?
观察冰 冰是什么颜色呢? 冰是什么味呢?
教科版科学三年纪上册《水结冰了》课件
B.播撒干冰等,从而产生大量冰晶,使云上部的冰晶密度增大,促成或增加降水
C.)
5.水结冰了
聚焦
➢ 10分钟后再测这杯水的温度, 会发生什么变化?
➢ 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 会出现什么变化?
探索
实验材料
试管
烧杯
食盐
温度计 橡皮筋
毛巾
探索
实验步骤
1.在试管中加入常温水,做好标记 2.将试管放入碎冰中,测量水的温度 3.在碎冰中,加入食盐制造更低温的环境 4.待试管中的水结冰,记录温度和冰柱高度
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水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为了
帮助降雨,以下哪种方式不符合科学(
)。
A.云中播撒盐粉等,促使大云滴生成导致形成或增加降水
B.播撒干冰等,从而产生大量冰晶,使云上部的冰晶密度增大,促成或增加降水
C.向龙王祈雨
课后习题
1. 关于霜的形成,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B
)。
A.冰融化形成
B.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0℃及以下)形成
C.大自然里的小精灵变出来的
2.人工降水是指当大气中水汽较为充沛时,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
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水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为了
帮助降雨,以下哪种方式不符合科学( C
)。
A.云中播撒盐粉等,促使大云滴生成导致形成或增加降水
①无色 ⑤透明 ⑧不流动
②无味 ⑥无固定形状 ⑨会流动
③液体 ⑦固定形状
④固体
液态水
③⑥⑨
①②⑤
冰 ④⑦⑧
研讨
➢ 冰还是水吗? 答:冰还是水,固态的水。
课后习题
1. 关于霜的形成,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 0分钟 2分钟开始结冰持续结
时
冰时
温度
我们的发现:
研讨:
1.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冰还是水吗?
植物枝条上的冰
壮观的冰川
漂浮的冰块
被冰冻的水
冰雕
保存海鲜的冰块
饮料里的冰块
水结冰了
温馨提示:
(1)持续观察记录水温的变化,重点关注两次 温度:试管刚插入碎冰时水的温度,开始结冰 时的温度。 (2)试管放入烧杯之前用记号笔标记水的位 置。全部结冰之后冰在试管中的位置。 (3)温度计在试管中位置不变,不触碰杯底和 杯壁。 (4)观察记录及时。 (5)注意分工合作。
观察记录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