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西乡-镇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评价
长宁区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应用
1引言长宁区域构造位置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结合部,川南古坳中隆低陡弯形带与娄山褶皱带之间,东受四川菱形盆地北东向边界向西南延伸影响,西受华蓥山断裂带演化控制,南受娄山褶皱带演化控制,北受川南低褶带构造演化影响,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形成的现今构造体系。
区块内有建武向斜、罗场向斜、叙永向斜、乐义构造、长宁背斜构造等。
长宁背斜核部出露寒武系、志留系地层,两翼为二叠系-三叠系地层;长宁构造核部出露最老地层为下寒武系遇仙寺组地层,顶部区多出露二叠系。
其中长宁背斜构造龙马溪组地层稳定,区块西北部龙马溪组厚度和向斜核部厚度相对较大,厚度在360-450m。
长宁构造区域位置图1。
长宁区块实钻资料表明,龙马溪组下部为大套厚层黑色页岩,岩心见笔石化石、黄铁矿,页理较发育;龙马溪组上部为灰黑色页岩,深灰色灰质页岩,普遍含灰质,岩心见黄铁矿条纹,笔石化石,夹多层灰质粉砂岩,五峰组岩性主要为灰黑色页岩。
根据已钻井岩心全岩X 射线衍射分析矿物组分分析表明,龙马溪组岩石矿物组成以石英等脆性矿物为主,石英含量介于40%-60%;黏土矿物含量介于20%-45%,具有随埋深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总体上,龙马溪组底部页岩具黏土含量与长石含量低、石英含量与碳酸盐岩含量较高的特征[1]。
该区龙马溪组优质页岩储层在3小层到1小层,厚度一般在20-40米,水平井箱体大都选择龙马溪组龙一12到龙一11段,厚度一般在4-6米左右。
长宁区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应用摘要:长宁区块页岩气藏源储一体,区块构造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优质页岩储层发育,基于实钻井测井资料总结了长宁区块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①电性特征整体表现为“四高三低一扩一发育”的特征;②储层参数横向对比表明在长宁背斜中奥顶构造井游离气含量、总气含量最高,电阻率最高,长宁中奥顶构造南翼井石英长石含量最高,电阻率最低。
以实例阐述储层评价方法的应用:①用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和阵列声波测井资料推断该区块龙马溪组地层地应力分布,最大主应力方向整体表现为区块西部井至东部井最大主应力在北西西-南东东向,区块北部井最大主应力在南西西-北东东向;②用核磁共振成果资料分析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孔径孔隙度大小分布,表明基质孔隙较发育,储层富含游离气特征明显;③用岩石力学参数结合电阻率成像资料进行页岩储层各向异性分析、可压裂性评价,在压裂设计上选择最小水平主应力较低的层段射孔,以利压裂缝开启和缝高控制;④应用储层测井资料响应特征和解释处理成果,综合评价页岩储层品质,依据甜点小层的划分标准划分优质甜点小层,以作为后期水平井开发的箱体。
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润湿性分析及影响讨论_刘向君
doi:10.11764/j.issn.1672-1926.2014.10.1644非常规天然气收稿日期:2014-02-13;修回日期:2014-03-2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硬脆性泥页岩地层井周裂缝形态调控岩石力学基础研究”(编号:5127417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页岩气低成本高效钻完井技术基础研究”(编号:U1262209)联合资助.作者简介:刘向君(1969-),女,四川成都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岩石力学、岩石物理、非常规页岩气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E-mail:liuxiangjunswpi@163.com.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润湿性分析及影响讨论刘向君,熊 健,梁利喜,罗 超,张安东(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摘要:国内外大部分学者研究认为泥页岩表面润湿性为水湿,而页岩气藏中页岩岩石存在有机质影响,页岩表面润湿性表现比较复杂,因此选择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野外露头及井下岩心进行分析,通过开展一系列实验,研究分析了龙马溪组页岩润湿性,并从3个方面初步探索讨论了润湿性对页岩气藏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表面既亲油又亲水,且页岩表面更倾向于油湿,页岩岩石孔隙表面处润湿性存在差异,出现非均匀润湿性即斑状润湿;页岩自吸吸水率、吸油率随时间增加而先上升后趋于稳定,页岩自吸吸水率大于自吸吸油率;页岩浸泡在水中水化应力随着时间增加而先呈上升后趋于稳定,而先浸泡白油后浸泡水中水化应力上升速度减慢;页岩硬度随浸泡时间增加、浸泡温度升高以及浸泡压力增大而呈下降趋势,其中浸泡白油中硬度下降幅度较小,而浸泡水中硬度下降幅度较大;页岩表面吸附特性与表面自由能有关,表面自由能随水接触角减小而增大,同时页岩表面亲油对气态烃有较强吸附能力;页岩表面亲水性易造成水锁,而表面亲油性可减轻水锁伤害,页岩气藏水锁伤害评价应考虑页岩表面既亲油又亲水特性影响;油基钻井液对页岩强度影响较小,而水基钻井液对页岩强度影响较大,易造成井壁失稳,水基钻井液体系优化需考虑抑制其水化作用。
川东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分析
川东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分析摘要:川东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是我国很长一段时间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目的层段,由于工区目的层段页岩储层特征复杂,制约页岩气赋存状态和含气量评价,本文基于页岩展布特征、地化特征和矿物成分,分析评价川东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
为工区页岩气的产量评估、富集规律认识以及高效开发方案的实施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研究表明,川东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具有分布广、厚度大等特点,页岩有机质均发育较好,页岩气资源丰富、地质条件优越,TOC含量普遍大于2%,有机质类型主要以Ⅰ型-Ⅱ1型为主,属腐泥型和腐殖-腐泥型干酪根,热成熟度普遍介于2-3%之间,为生干气阶段,具有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潜力。
且样品中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高、膨胀性粘土矿物含量较少则利于后期压裂改造和裂缝的形成。
关键词:川东南;五峰-龙马溪;页岩;矿物成分1.前言川东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是我国南方海相地层最有利的页岩气勘探开发重点层系[1]。
工区位于上扬子板块,整体经历了多期旋回构造运动,在奥陶世时晚期,川东南地区受板块的强烈挤压发生大规模的海侵,使得研究区页岩沉积出大量的含笔石黑色页岩[2]。
寒武世时,研究区整体上经历了快速的海侵,此时盆地内以海相沉积为主,地层经历了连续沉积后,形成了浊流沉积盆地由于川东南地区盆内遭受构造改造作用时间较晚且改造程度较弱,志留系龙马溪组表现为超压地层,地层压力系数越高,页岩气保存条件优越,因此分析评价页岩气储层特征对页岩气赋存状态和含气量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3]。
2.页岩展布特征川东南地区在晚奥陶-志留纪时期经历了一个缓慢海进、海退的沉积旋回,由盆内向盆缘,整套地层沉积速率增大,厚度也随之增大[4]。
如焦页1井志留系厚986.3m,隆页1井志留系厚1017.5m,彭页1井志留系厚1391m。
五峰-龙马溪组厚度在不同地区,亦有较大变化,彭页1井钻遇五峰-龙马溪组405m,隆页1井钻遇五峰-龙马溪组220m,焦页1井钻遇五峰-龙马溪组228.3m。
中上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模式及有利区优选评价
中上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模式及有利区优选评价本文以中上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重点,以大量的露头、资料井和评价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大量的实验分析,系统分析了页岩的沉积及储层特征,明确了富有机质页岩沉积的主控因素,查明了影响页岩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详细解剖了威远、长宁和巫溪地区页岩气藏特征,明确了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建立南方海相页岩气“甜点区”评价体系,并优选了页岩气的建产区,对我国中上扬子地区有利区、建产区的优选及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以笔石生物年代地层划分为标准,针对五峰组—龙马溪组重点剖面及钻井开展了系统的笔石生物地层划分工作。
以蜀南、黔渝和川东北地区为重点研究区域,明确了三个不同区域富有机质页岩沉积时间上的差异。
蜀南的威远地区富有机质页岩主要沉积于LM1-LM8,长宁地区主要沉积于WF2-LM4阶段,富有机质页岩沉积中心随时间向北逐渐推移。
黔渝地区富有机质页岩主要沉积于WF1-LM4阶段,厚度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于焦页1井及其周边区域,越靠近南部海岸线,富有机质页岩沉积结束的时间越早,但在北部的华蓥山地区富有机质页岩厚度较薄;川东北地区呈现整体抬升的趋势,其中巫溪地区是该地区的沉积中心,富有机质页岩沉积时间从WF2-LM9早期,厚度大。
总体而言,四川盆地富有机质页岩沉积存在两个厚度中心,富有机质页岩厚度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富顺—永川和川东的武隆—石柱地区。
系统总结了中上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中孔隙特征,把页岩孔隙划分为有机质孔、粘土矿物间孔隙、草莓状黄铁矿晶间孔、溶蚀孔等,其中有机质孔隙是页岩气的主要储集空间,有机质是页岩孔隙度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
通过对比不同层系(五峰组—龙马溪组和筇竹寺组页岩)、不同构造区域页岩孔隙发育特征,发现(1)页岩有机质内孔隙孔径越大,有机质含量越高,对页岩孔隙的保存越不利;(2)页岩最大古埋深越大,生烃能力开始下降的时间越早,越不利于页岩中孔隙的保存;(3)区域构造条件越复杂,保存条件越差,越不利于页岩中孔隙的保存。
浅谈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
浅谈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层位于中国华北地块的北部,是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区域之一。
该区域页岩气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本文将从岩性特征、孔隙结构、裂缝特征、地层构造等方面,对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的特征进行探讨。
一、岩性特征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整体岩性为页岩、板岩、泥页岩和黑色粉质页岩。
页岩层中石英含量较高,多为细晶石英,页岩中的粘土矿物以伊利石和泥质高岭石为主,同时还含有少量的长石矿物。
整体来看,岩性较为致密,无明显的泥碎屑结构。
页岩中的有机质含量较高,有机质丰度一般在2%-5%之间。
由于有机质的存在,页岩整体颜色呈现深灰色或黑色,呈现出一定的均一性。
二、孔隙结构龙马溪组页岩的孔隙结构主要包括一些微孔和裂缝孔隙。
微观来看,页岩中主要有细微的孔隙,孔隙直径一般在0.1-10微米之间,这些微孔主要由于石英颗粒间的间隙或黏土矿物颗粒空隙而形成。
裂缝孔隙也是页岩中的重要孔隙类型,主要分为水平裂缝和垂直裂缝两种。
裂缝孔隙在页岩中的分布较为普遍,裂缝的长度和宽度也较为适中。
虽然页岩的孔隙度并不高,但裂缝和微孔的存在为页岩的储层特性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三、裂缝特征龙马溪组页岩的裂缝特征主要表现在产状、分布、密度和规模等方面。
页岩中产状裂缝较多,产状裂缝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呈现出一定的层间分布特点。
裂缝的密度一般在0.5-2m/m2之间,裂缝的规模一般为毫米级或厘米级。
裂缝的发育程度也不一,有些裂缝成熟度较高,裂缝间的连接性较强,有利于气体的储集和运移;而有些裂缝则未发育完全,对页岩气的富集运移有一定的限制。
四、地层构造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主要分布在北华北地块的断裂带附近,地层构造较为复杂。
在地层构造上,页岩主要受到古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多期次的构造变形。
这些复杂的构造特征对页岩的物性和储层特征有着一定的影响。
常见的构造特征包括褶皱、断裂、岩性变化和构造异常等。
古构造运动还导致了页岩层的非均质性增强,对页岩气的产出和富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浅谈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
浅谈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是中国南部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区域之一,其页岩储层特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将围绕着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裂缝特征、孔缝结构特征、岩石力学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探讨其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一、岩石学特征龙马溪组页岩主要由泥质成分和粘土矿物组成,岩石中主要有粘土矿物、碳酸盐、石英、长石、云母等。
其中氯硫铵、孔隙度和2.1 g/cm3以下的总有机碳含量相对较高。
页岩的成都原生组分主要有有机质和无机颗粒两大类。
其中有机质在页岩中主要以气态、液态和固态形式贮存。
有机质是储层形成的基础,是页岩储层主要的赋存空间。
龙马溪组页岩的岩石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岩石组分较为复杂,富含有机质和粘土矿物,这些特征直接影响了储层的孔隙结构和裂缝特征。
二、孔隙结构特征龙马溪组页岩的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其储层有效储集性能的重要因素。
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主要包括孔径、孔隙度、孔隙类型等。
孔径主要集中在纳米级别,多为微孔和超微孔,孔隙度一般在2%~6%之间。
页岩储层孔隙度较低但是孔隙结构复杂,有机质颗粒的微观结构和排列方式对孔隙结构起着决定性作用。
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展现出孔隙度低、孔径细、孔隙类型多样等特点,这些特征使得页岩储层具有较高的渗透率和储层容量。
三、裂缝特征页岩储层的裂缝特征对页岩气的产能及勘探开发具有重要影响。
龙马溪组页岩裂缝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垂直于水平压力方向的裂缝,另一类是平行于水平压力方向的裂缝。
前者形成主要是受到水平压力的影响,后者则是在构造运动过程中形成的。
裂缝的产生与储层的岩石学成分、构造应力状态、成岩作用等因素有关,同时也受到构造运动、地质构造等因素的控制。
龙马溪组页岩裂缝特征的认识和研究对于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页岩储层孔隙度低、孔径小,通常以孔隙和微裂缝的形式存在。
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的孔缝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孔隙度低、孔径细,同时具有复杂的孔缝结构,孔隙和裂缝发育度高,这些特征对页岩气的产能和产气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南川区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
南川区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随着页岩气勘探的深入,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已经变得至关重要。
其中,南川区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南川区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
一、测井工具的选择对于南川区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需要选择能够评价岩石孔隙度、渗透率和有效厚度等参数的测井工具。
常用的测井工具包括自然伽马辐射仪、中子测井仪、声波测井仪、密度测井仪、测井电缆测试仪等。
此外,还需要结合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测井工具。
二、测井仪器的精度校正为确保测井结果的准确性,应对测井工具进行精度校正。
校正能够消除测井数据中的实验误差和仪器固有误差,提高测井精度,减小评价误差。
三、岩石物性参数计算方法南川区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需要计算一系列岩石物性参数,包括孔隙度、密度、渗透率、有效厚度等。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孔隙度计算法、密度计算法、中子测井测厚计算法、声波测井相速度计算法、电缆测试仪多点分析法等。
四、评价指标的确定为对南川区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进行综合测井评价,应确定一系列评价指标。
常用的评价指标有孔隙度、渗透率、有效厚度、饱和度、地质储量等。
五、综合评价判别方法综合评价判别方法是根据评价指标得到的测井结果,对南川区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层位比较法、模式识别法、因子分析法等。
综上所述,南川区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体系,需要选择合适的测井工具、精度校正、物性参数计算、评价指标的确定和综合评价判别方法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深入研究,页岩气勘探的发展前景将变得更加广阔。
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特征研究
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特征研究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特征研究本论文以四川盆地南缘的长宁页岩气示范区及周边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地层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野外露头、钻/测/录井资料、地球物理资料以及各类相关地球化学分析资料,以矿物学、沉积学、石油地质学、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及相关最新研究成果为依据,较为深入地研究了长宁及周边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主要地质特征,探讨了地质特征与页岩气的关系,总结了有利于页岩气富集成藏的主要地质因素,其成果可为研究区及其周边地区页岩气的勘探及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
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保存较完整,顶、底界线清楚,根据其岩性特征、测井曲线特征及古生物特征的差异,再结合海平面变化规律,将五峰组—龙马溪组中的龙马溪组分为上、下两段,地层展布呈现北厚南薄的特征;研究区沉积时处于受限的陆棚环境中,进一步划分内、外陆棚两个亚相及六种微相,其中外陆棚亚相中的泥棚和硅质泥棚微相最有利于页岩气的发育与富集。
有机质主类型主要为腐泥型(Ⅰ)与腐殖腐泥型(Ⅱ1)。
目的层TOC 值的分布范围为0.07~8.35%,平均值为1.4%,底部TOC均值最高;区内有机质成熟度均达到成熟/过成熟演化阶段。
研究区内富有机质页岩平均厚度超过20m,具有极佳的生烃潜力及优异的页岩气成藏条件。
矿物组分主要以石英、粘土矿物为主;下段地层石英含量高、脆性较好,这对于后期压裂开发更加有利;其储集空间以孔隙和裂缝为主,孔隙度分布在2~6%之间,渗透率分布在0.01~10Md 之间,属于典型低孔、特低渗储层;目的层底部含气量较高在1.849~2.175m3/t之间,平均为1.921m3/t,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
通过对区域盖层以及构造背景等问题的分析表明,目的层在埋深、地层接触关系和有效页岩厚度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条件,非常有利于页岩气的保存。
综合以上研究,明确了有利于页岩气富集的地质因素,认为远离陆源且水体较深的沉积环境控制了富有机质页岩的发育,是页岩气藏形成的基础条件;页岩本身低孔低渗但其内部微孔隙、微裂缝可以作为容纳页岩气储集空间;保存条件是能否形成优质页岩气藏的关键。
龙马溪组页岩非均质性特征
龙马溪组页岩非均质性特征摘要:国内针对页岩储层非均质特征评价工作开展的还相对较少,目前没有完善的评价标准。
在详细调研国内外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基础上,文中分别从平面、层内、微观 3 个方面对有机质体积分数、成熟度、孔隙度、矿物组分的非均质性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做出相应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在平面、纵向和微观尺度上非均质性强,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高,物性好,微裂缝发育,有机质含量高,热演化程度适中,具有较好的勘探开发潜力。
关键词:非均质特征;矿物组分;龙马溪组;页岩储层Heterogeneity characteristics of Longmaxi Formation shale inFuling area, Sichuan ProvinceHou JiangShaanxi Yanchang Petroleum (Group) Co. LTD. Shanxi Xi’an 710001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are few researches on the evaluation of heterogeneity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reservoirs in china. Based on the detailed research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into the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from the plane, layer and micro 3 aspects of volume fraction, organic matter maturity, porosity, mineral composition of the heterogeneity of comparative studies, and make the corresponding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Fuling region Longmaxi shale reservoir in the vertical plane, and the micro scale heterogeneity, quartz and other high brittle mineral content, good physical properties, micro fracture, high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the thermal evolution degree is moderate, has the good potential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Key words: heterogeneity; mineral composition; Longmaxi Formation; shale reservoirs作者简介:侯江,男,1984-,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勘探与开发研究工作。
强改造区龙马溪组页岩气保存条件指数评价
强改造区龙马溪组页岩气保存条件指数评价于俊友;雍自权;程凌云;兰宁;王天依;胡玉川;梁小龙【摘要】研究区内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型干酪根为主,富有机质页岩厚度一般大于30m,总有机碳质量分数普遍大于2%,有机质总体仍处于过成熟阶段,岩石脆性矿物含量相对高、黏土矿物含量相对低,具低孔、渗特性,为页岩气成藏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自中生代以来,研究区经历了5期构造运动,为强隆升、强剥蚀、强变形的强改造区;野外采集了海拔、地层出露特征、地层剥蚀情况、褶皱形态、节理及断裂特征、泉水及热液矿床的分布等资料,以海拔、剥蚀、倾角、变形、破裂5个指数定性半定量评价页岩气保存条件.结果表明:研究区西北部海拔较低,剥蚀量相对小,地层倾角相对较缓,变形强度、破裂强度相对小,页岩气保存条件好;东南部海拔虽低,但剥蚀量相对大,多为高角度地层,变形强度、破裂强度相对大,页岩气保存条件差.【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年(卷),期】2015(012)035【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强改造区;龙马溪组;页岩气;保存条件;指数评价【作者】于俊友;雍自权;程凌云;兰宁;王天依;胡玉川;梁小龙【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近年来,四川盆地东南缘普遍发育的上奥陶统五峰组(O3w)-下志留统龙马溪组(S1l)和下寒武统牛蹄塘组2套优良烃源岩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层系[1~9]。
石柱复向斜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页岩分布特征及生烃潜力探讨
石柱复向斜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页岩分布特征及生烃潜力探讨为研究石柱复向斜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页岩的分布特征及生烃条件,本文以野外露头剖面实测资料为主要依据,以页岩岩相分析为手段,结合区域测井资料等确定页岩发育层段、页岩厚度与分布特征;以有机地化分析测试为依据,分析页岩气有机地化特征,探讨区域页岩的生烃潜力。
研究表明石柱复向斜及周缘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页岩地层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平均TOC含量>2%,属富有机质页岩。
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主要处于过成熟阶段。
纵向上TOC 值具明显差异性,以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下段底部最优。
平面上焦页-漆辽一带为厚度和TOC中心,为页岩气发育的有利区。
标签:石柱复向斜;页岩;岩相;分布特征;生烃潜力页岩气是最现实的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接替者之一,是指以吸附或游离态赋存于富有机质页岩地层中,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生物成因或热成因的非常规天然气。
近年来由美国主导的页岩气革面,引起了国内众多科研单位和学者的高度重视。
张金川[1]等认为四川盆地经历了克拉通和前陆盆地演化过程中复杂的构造变动,其构造演化和地质条件类似于美国典型的页岩气盆地。
中上扬子地区的海相碎屑岩地层--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与美国主要的页岩气产层具有很多的相似性,可能具有较大的页岩气勘探潜力而受到重视。
特别是2012年11月,中石化在邻近区块涪陵焦石坝实施的第一口页岩气井--焦页1HF井钻获高产页岩气后[2],鄂西-渝东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已经成为勘探的重点和研究的热点地区。
石柱复向斜是四川盆地东缘含油气构造单元之一,是鄂西渝东地区一直以来的油气重点勘探区域。
1 区域地质概况鄂西渝东区在构造上位于中、上扬子的交界處四川盆地构造相对稳定区与湘鄂西强烈构造变形区的过渡带,地理上位于长江、乌江以东,建始—彭水断裂以西,包括方斗山复背斜、石柱复向斜、齐岳山复背斜、利川复向斜等4个次级构造单元[3],其西北部为万县复向斜,为我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战场(图1)。
中国南方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脆性矿物特征研究
中国南方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脆性矿物特征研究高攀;李遇【摘要】中国南方下志留统龙马溪组(S1l)是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重要的目的层之一,本文通过系统梳理该地区龙马溪组矿物成分数据资料,并对21个实测露头泥质岩中的脆性矿物进行X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龙马溪组的脆性矿物石英、长石等含量普遍较高,平均为42.52%,黏土质矿物平均含量38.80%;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岩,平均含量为17.58%.因此,龙马溪组泥页岩中具有较高的脆性矿物含量,脆性系数大,易形成诱导裂缝,有利于页岩气的形成.【期刊名称】《云南地质》【年(卷),期】2017(036)001【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页岩气储层;龙马溪组;脆性矿物;中国南方【作者】高攀;李遇【作者单位】云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云南昆明,650218;云南煤层气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74.1+2页岩气是指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天然气。
在页岩气藏中,天然气也存在于夹层状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甚至砂岩地层中,为天然气生成之后在源岩层内就近聚集的结果,表现为典型的“原地”成藏模式[1]。
生烃、排烃、运移、聚集和保存全部在烃源岩内部完成,页岩既是烃源岩、储层,也是盖层,这样形成了页岩气独特的赋存状态[2]。
页岩气储层具有孔径小、孔隙度低和渗透率低的特征,储层需经过大规模压裂才能形成工业气流[3]。
除储层已具有的天然裂缝外,开发过程中还应考虑储层是否易于改造,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诱导裂缝。
研究发现脆性指数是评价页岩储层的重要参数,尤其是对于页岩气开发目标区的选取具有重要的意义。
页岩气储层含有大量的脆性矿物时,在构造运动过程中容易形成天然裂缝,为游离态天然气的富集提供空间[4]。
中国南方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Sll)发育一套厚度较大、分布面积广、有机碳含量高、热演化程度高的黑色页岩,是产气的理想层位[7],对该区脆性矿物的研究能为我国页岩气勘探与开发提供坚实的基础。
川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优质页岩识别与评价
川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优质页岩识别与评价作者:周维娜胡华伟熊亮康保平何显莉付晓宁来源:《科技风》2016年第09期摘要: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大,但页岩储层的低孔、特低渗性导致其测井响应变化较弱。
在川南地区龙马溪组优质页岩的测井响应特征上,建立了直观、有效、快速识别优质页岩的方法:曲线重叠法、雷达图法、聚类分析法,建立了矿物组分、TOC、孔隙度、脆性等页岩参数的测井计算模型,对川南页岩气储层进行了综合分类评价,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川南地区;龙马溪组;优质页岩;快速识别;综合分类评价四川盆地是国内页岩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1 ]。
近年来川南油气勘探也展示了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但页岩气储层含气测井响应变化较弱,为此,建立一套快速、有效识别和评价优质页岩气储层的测井方法。
1 识别优质页岩储层的方法1.1 优质页岩测井相应特征川南龙马溪组下部岩性为灰黑色、黑色碳质页岩,向上颜色逐渐变浅为深灰色、灰色页岩。
勘探实践表明:优质页岩具有“三高两低(高伽马、高声波、高电阻、低密度、较低中子)”的测井响应特征(图1)。
据川南优质页岩测井相应特征及地化等资料,采用了曲线叠合法、雷达图法和聚类分析法。
1.2 识别优质页岩储层的测井方法1.2.1曲线重叠法曲线重叠法是将伽马、密度、中子三条曲线重叠来判别优质页岩发育段,叠合面积越大,含气指示性越好(图1)。
此法简单快速,效果直观,适合于定性-半定量判别优质页岩层段。
1.2.2雷达图法该法较为直观地确定井剖面地层岩性,识别储层流体,适用于对更多属性特征进行表征。
优质页岩为典型的“五角星”形,普通页岩由于有机质丰度低,有机孔相对不发育,含气量低,“挖掘效应”不明显,造成其为“仓”形,二者形状和面积差异较大,容易区分(图2),适合于半定量判别优质页岩层段。
1.2.3聚类分析法聚类分析法是研究“物以类聚”的一种数理统计的方法[ 2 ]。
K-means聚类是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
浅析陕南汉中地区页岩气形成条件及资源潜力
浅析陕南汉中地区页岩气形成条件及资源潜力发布时间:2021-01-12T08:20:49.858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期作者:张迅达[导读] 页岩气属于一种非常规的天然气,它的形成需要受到多种条件的影响,例如地质条件,物质条件等等。
陕西煤田地质油气钻采有限公司 714000摘要:页岩气属于一种非常规的天然气,它的形成需要受到多种条件的影响,例如地质条件,物质条件等等。
首先从地质条件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机质需要经过很长的反应时间才可以生成页岩气,也就是说当有机制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才可以达到相应的成熟度,并逐渐形成页岩气。
从物质条件的角度进行分析,常见的有机质风度和有机质类型都是物质条件的相关内容,对页岩气的形成可以产生极大的影响。
除了这两种因素之外,良好的储层条件也可以对页岩气的生成产生影响,当页岩气的气量达到一定的指标,这些气量就需要储存在相应的岩层当中,如果这些岩层具有一定的孔隙度,那么就可以保证已经生成的页岩气得以有效的储存。
关键词:页岩气;形成条件;有机质;储层条件这几年都地区的相关国家对页岩气的开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推动了该地区的经济增长。
因此我国也开始逐渐针对页岩气开发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开发技术上获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从整体的情况来看,与北美页岩气开发技术相比仍然具有极大的差距。
要想提高我国页岩气的开发效果,相关工作人员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在相关技术的研究上,因为页岩气属于一种非传统的天然气,所以他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
1.陕西汉中地区页岩气形成的条件目前我国四川盆地的页岩气探测和开发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但是要想跟上北美国家的页岩气开发技术的步伐,针对页岩气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评价,并考虑地层岩性,有机地化等多项特征,才可以更好的提高页岩气开采的效果。
我国陕西汉中地区的页岩气含量较高,但是该地区的地质特点十分复杂。
微注入压降测试在页岩气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微注入压降测试在页岩气储层评价中的应用任建华【摘要】页岩气储层渗透率非常低,采用常规压力恢复测试方法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径向流阶段,而微注入压降测试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拟径向流阶段,可以快速有效评价储层参数.基于微注入压降测试基本原理和测试流程,将微注入压降测试分为两个阶段开展分析:裂缝闭合前分析和裂缝闭合后分析.结合PY-1井微注入压降测试数据开展实例分析,裂缝闭合前分析评价了页岩储层滤失类型;裂缝闭合后阶段评价了原始储层压力及渗透率等物性参数.微注入压降测试解释储层原始压力与现场静压测试结果一致,结果表明解释结果可靠,为快速评价页岩气储层参数提供指导.【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8(018)030【总页数】5页(P65-69)【关键词】页岩气;微注入压降测试;裂缝闭合前分析;裂缝闭合后分析;储层参数【作者】任建华【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21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3不稳定试井是评价油气藏地层特征参数(渗透率、原始地层压力)及油气井完井后井筒附近地层特征参数(表皮系数、水力压裂裂缝半长等)的有效方法。
储层渗透率和原始地层压力是评价油气井产能及控制地质储量的重要参数。
传统的注入压降测试或关井压恢测试满足了常规储层评价大部分需求。
页岩储层具有极低渗透率(纳达西量级)特征,采用常规压力恢复试井方法需要时间较长,难以观测到地层径向流,不能准确评价储层物性参数[1,2]。
页岩储层具有低孔、超低渗特征,需要经过压裂改造才能获得工业产量,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有效推进页岩气高效开发[3—5]。
不同于常规油气井测试,页岩气井不仅需要评价储层参数为评价压裂后井的产能提供依据,同时还需评价地层破裂压力、裂缝闭合压力及滤失等参数为压裂设计提供指导。
微注入压降测试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地层拟径向流,极大地缩短了测试时间。
Padmakar[6]分析了裂缝闭合前后压力数据,认为Nolte法[7]适用于低渗储层;Wallace等[8]对非理想状态下微注入压降测试曲线进行了研究。
川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特
1161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四川省南部,主要范围囊括长宁国家页岩气示范区以及周边地域。
大地构造位置上主要位于川南低陡褶皱带[1],区内构造已褶皱为主,主要为长宁背斜,整体向北东方向发育,东北翼呈较陡趋势[2]。
地层上,研究目的层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依据岩性组合、GR曲线、有机质含量、含气性等特征,可将龙马溪组划分为7小层,地层小层划分及主要特征列述如下。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S 1l):研究区出露厚度为200~450m,岩性以黑色碳质页岩、硅质页岩、粉砂质页岩为主,富含腕足类、笔石化石;有机质含量高,成熟度高,沉积相为浅水陆棚相。
可分为2亚段,分为为S 1l 1、S 1l 2。
S 1l 2亚段厚度在100~250m之间,岩性以灰色页岩与粉砂岩,韵律旋回明显。
S 1l 1-2亚段厚度为100~150m,岩性以灰色页岩为主,硅质含量较高,GR值相对较低。
S 1l 1-1亚段厚度14~49m,可从下至上进一步划分为S 1l 1-1-a 、S 1l 1-1-b 、S 1l 1-1-c 、S 1l 1-1-d 4小层。
S 1l 1-1-a 小层厚度1~4m,岩性以黑色碳质页岩为主;S 1l 1-1-b 小层厚度4~11m,岩性以黑色碳质页岩为主;S 1l 1-1-c 小层厚度3m~9m,岩性以黑色碳质、硅质页岩为主;S 1l 1-1-d 小层厚度为6~25m,岩性以灰黑色粉砂质页岩、泥页岩为主。
上奥陶统五峰组(O 3w):研究区出露厚度为0.5m~15m,岩性主要为一套富含大量笔石生物化石的黑色富有机质硅质—泥质页岩,部分含泥灰岩、生屑微晶灰岩,发育深水陆棚相。
2 页岩储层矿物特征川南五峰组—龙马溪组矿物主要以硅质矿物如石英、长石;黏土质矿物如伊利石、绿泥石、蒙脱石、伊蒙混层;碳酸盐岩类矿物如方解石;其他矿物主要为自生成因的黄铁矿组成。
2.1 硅酸盐矿物川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总体硅酸盐岩矿物含量约占47.1%,以石英和长石为主,平均石英川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特征及富气层位何星宇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59 摘要:我国页岩气勘探进展及产能较常规天然气产能仍存在差距,勘探新的页岩气产气区,寻找富气层位,是目前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任务。
陕南西乡--镇巴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第43卷第4期2019年8月JOURNAL OF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Vol.43No.4Aug.2019 DOI10.3969/j.issn.2095-4107.2019.04.006陕南西乡一镇巴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许婷",许锋",郭玉华3,王宁",谢青",黄薇"(1•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710068;2.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陕西西安710054;3.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21)摘要:根据有机碳质量分数、碳同位素、热演化程度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资料,分析陕南西乡一镇巴地区下古生界龙马溪组与牛蹄塘组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两套页岩的生桂潜力、有机质沉积环境及母质来源。
结果表明:研究区两套页岩有机质质量分数高,为优质桂源岩;有机质类型好,主要为生桂能力强的I型;成熟度高,为过成熟裂解生气阶段,具有良好的生怪潜力,且牛蹄塘组较龙马溪组生婭能力更强。
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中低Pr/Ph、高伽马蜡烷/C30霍烷反映水体盐度较高,形成的缺氧强还原环境是有机质得以保存的重要条件。
两套页岩的有机质母质输入主要为细菌和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其中细菌生源的贡献更大,藻类生源也占较大的比例;规则留烷的优势分布特征、有机碳同位素及C27/C29表明两套页岩在生源构成上有一定的差异,其中龙马溪组以代表浅海环境C27留烷占优势的浮游藻类为主,牛蹄塘组以代表半深水一深水环境©9苗烷占优势的浮游绿藻输入为主。
关键词:西乡一镇巴地区;牛蹄塘组;龙马溪组;页岩;生婭潜力;沉积环境;生物来源中图分类号:TE122.1;P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07(2019)04-0059-100引言页岩气作为一种清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凭借丰富的资源量和开发利用的可行性成为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的新宠页岩气资源的商业开发和利用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取得成功,改变世界能源格局。
陕南镇巴地区牛蹄塘组页岩气地质条件与含气性特征:以镇地1井为例
陕南镇巴地区牛蹄塘组页岩气地质条件与含气性特征:以镇地1井为例陈相霖;翟刚毅;包书景;庞飞;王劲铸;童川川【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8(027)0z1【摘要】为深入研究陕南镇巴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地质条件与含气性,以镇地1井钻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样品分析测试结果,对研究区页岩岩石矿物学、有机地球化学和孔隙特征等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镇地1井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厚90 m,发育硅质页岩、黏土质硅质混合页岩和黏土质页岩等3种岩相;有机碳含量高,平均为3.37%;热演化成熟度相对适中,平均为2.66%;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平均为53.6%;页岩孔隙发育程度较好,孔隙类型以为矿物溶蚀孔隙为主.含气量测试结果表明镇地1井牛蹄塘组总含气量为1.84~6.04 m3/t,具有较好的含气性,与T OC含量有较好的相关性.上述诸多有利条件充分说明了该地区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和资源潜力.【总页数】6页(P101-106)【作者】陈相霖;翟刚毅;包书景;庞飞;王劲铸;童川川【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北京100083;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北京100083;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北京100083;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北京100083;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北京100083;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4【相关文献】1.黔南地区麻页1井寒武系牛蹄塘组页岩特征及页岩气勘探前景 [J], 卢树藩;陈厚国2.四川盆地外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地质条件及含气性特征:以湘西北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J], 秦明阳;王崇敬;薛圆;郭建华;何红生;黄俨然;焦鹏;刘辰生;郑振华;郭军;曹铮3.陕南西乡-镇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评价 [J], 谢青;许锋;王宁;许婷;黄薇4.陕南西乡--镇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评价 [J], 谢青; 许锋; 王宁; 许婷; 黄薇5.黔北地区凤冈二区块X井牛蹄塘组页岩气储层特征分析 [J], 王玥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南西乡-镇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评价谢青;许锋;王宁;许婷;黄薇【摘要】西乡-镇巴地区位于华南板块扬子陆块北缘,构造系统复杂,黑色页岩较发育,前人对其页岩研究较少.利用野外调研、钻测井及实验等方法,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以西乡-镇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对其烃源岩、储层特征及保存条件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页岩厚度大、分布广,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干酪根,也有部分Ⅱ型.储层脆性矿物含量高,天然裂缝较多,粘土矿物含量相对少,主要为伊利石,其次为绿泥石和伊蒙混昆层;孔隙度、渗透率较低,属低孔、低渗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压溶作用和有机质成熟作用.保存条件良好、埋深厚度大、岩性致密、封闭性较好.研究区龙马溪组具备较好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期刊名称】《矿产勘查》【年(卷),期】2018(009)009【总页数】8页(P1675-1682)【关键词】页岩气藏;烃源岩;储集条件;龙马溪组;西乡-镇巴地区【作者】谢青;许锋;王宁;许婷;黄薇【作者单位】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西安710068;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710054;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西安710068;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710054;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西安710068;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710054;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西安710068;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710054;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西安710068;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 引言我国南方油气资源长期以来引人注目,也是我国页岩气取得重大突破的区域,备受地质学者或专家的重视,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南方地区发育有良好的下古生界海相页岩,具有形成大型油气田良好的物质基础(王博,2010)。
据前人研究,四川盆地页岩气主产层位主要有寒武系牛蹄塘组和志留系龙马溪组,且中石化在焦石坝实施的第一口页岩气井——焦页1井钻获高产页岩气,焦页1井开采层位即志留系的龙马溪组(王聚杰,2016)。
下寒武统页岩是四川盆地的主要烃源岩,其具有厚度大、分布广、成熟度高、品质高、生气潜力大的特点,是较好或好的生气烃源岩(李玉喜等,2009;吴陈君等,2014)。
依据前人对华南地区(主要为四川盆地)的研究,得到了大量有关页岩分布和生烃有机质特征的研究成果,与美国各盆地页岩气藏对比,四川盆地含气页岩具备较好的页岩气成藏条件(表1),普遍认为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是华南地区最主要的烃源岩,同时也具有页岩气勘探前景。
根据前人研究,西乡—镇巴地区具有生烃潜力的海相页岩主要有4套,即下寒武统黑色碳质页岩、上奥陶统—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笔石页岩(王博,2010),下二叠统栖霞组中上部至茅口组底部碳酸盐岩页岩、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和大隆组泥质页岩和长兴组碳酸盐岩页岩。
前人对川东、川南、黔西北等地区的龙马溪组页岩研究较多,但对其在陕西西乡-镇巴地区的页岩研究甚少,尤其对其页岩气的生、储层等成藏条件尚不明确。
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镇巴县寒武系牛蹄塘组镇地1井中首次发现了寒武系页岩气藏,所以也有必要对该地区的龙马溪组进行研究。
本文以陕西省南部西乡-镇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页岩气生-储层特征分析、保存条件评价为主线,采用野外调研、钻测井及实验分析方法等,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研究区的页岩分布、厚度、埋深,烃源岩和储层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其结果将为以后在该地区开展(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表1 美国各盆地与中国四川盆地含气页岩主要地质特征对比表盆地页岩名称厚度/m 总有机碳(TOC)/% 埋深/m 有机质类型镜质体反射率/% 构造运动沃斯堡 Barnett 61~91 1~4.5 1981~2591 Ⅱ型 1.1~1.4 简单密执安 Antrim 48.8 0.2~20 183~671 Ⅰ型 0.4~1.6 简单圣胡安 Lewis 152~579 0.5~2.5 91~1829 Ⅱ型 1.6~1.88 简单四川盆地龙马溪组 30~120 1.88~4.36 1600~8000 Ⅰ型 2.6~3.6 复杂牛蹄塘组 20~200 1.5~5.7 2500~10000 Ⅰ型 3.0~4.2 复杂中国地质调查局标准>15m >2.0 500~4500 0.5~3.51 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华南板块扬子陆块北缘,扬子陆块在大约25亿年的地质演化历史中,经历了前南华纪基底形成、南华纪-中三叠世(盖层沉积)、晚三叠世以来(环扬子周缘冲断带形成)三大阶段(黄磊和申维,2015;沈娟等,2017)。
基底由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片麻岩、混合岩,中元古晚期至新元古代早期为变质火山-沉积岩及同期侵入杂岩一起构成,自南华纪开始接受地台盖层沉积,发育了陆表海、陆缘海向内陆盆地转化的稳定型沉积,并伴随着区外北侧商丹洋的形成、消减、俯冲,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的碰撞(李婷,2010;吴新斌等,2013),扬子陆块出现间歇性整体隆升剥蚀,导致上寒武统、中上志留统、泥盆系、石炭系等地层缺失。
而其构造格架主要是印支—燕山期由板内陆/陆叠覆“A”型俯冲形成的(图1),也是秦岭造山带、扬子陆块、松潘-甘孜造山带三者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龙马溪组见于汉南-米仓山基底隆起周缘外侧及陕西省南郑县黎坪、漆树坝、镇巴县凉桥、八卦梁、余家大梁、松树,西乡县洋溪及四川省南江县桥亭等地,主要岩石组合为一套黑色碳硅质页岩夹碳硅质岩。
图1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图(据张国伟等,2001;刘树根等,2001;汪泽成等,2004;董树文等,2006)2 沉积相晚奥陶-早志留世龙马溪期是继晚奥陶世以来上扬子地区盆山格局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黔中古隆起、川中古隆起等较前期扩大,上扬子海域被古隆起围限,为一局限海盆,海域面积缩小,古隆起外缘为陆棚浅海和陆架边缘海(闫剑飞等,2010)。
沉积相展布严格受古隆起控制,扬子周缘隆起不断上升,陆缘碎屑物不断增多,沉积相由靠近古隆起的潮坪相向周缘变为浅水陆棚相、深水陆棚相,地层厚度由东南向西北呈逐渐减薄的趋势(图 2)。
研究区龙马溪组主要为深灰色—黑色含碳硅质页岩、硅质岩、碳质页岩夹粉砂岩条带,普遍含碳质、含黄铁矿晶粒及结核,局部黄铁矿成层分布,底部硅质岩中有放射虫。
发育纹层状层理、水平层理并且含丰富笔石化石,属深水陆棚环境,向上水体变浅。
本次根据页岩岩性、颜色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不同,综合分析区域资料及四川盆地内前人沉积微相划分方案,自下而上将其又划分为2个微相带—炭泥质陆棚微相和砂泥质陆棚微相(图3)。
3 烃源岩特征3.1 烃源岩分布及特征我国南方地区发育有良好的下古生界海相页岩,具有形成大型油气田良好的物质基础。
前人对华南地区(主要为四川盆地)页岩进行了深入研究,普遍认为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是华南地区最主要的烃源岩,同时也具有页岩气勘探前景(李荣西等,2013)。
龙马溪组页岩在研究区西部见于汉南—米仓山基底隆起周缘西乡县大河镇、南郑县福成镇一带,黑色页岩厚约20~30 m,其中有机碳含量(TOC)大于2%的有效烃源岩厚约7~15 m(图3)。
在东部分布于镇巴县凉桥、小洋坝等地,黑色页岩厚约60 m,其中TOC大于2%的有效烃源岩厚约15 m。
自西向东龙马溪组页岩厚度增加,但有效烃源岩厚度变化不大。
3.2 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有机碳含量(TOC)主要为0.50%~4.0%,平均为2.36%。
TOC含量分布在2%以下的占样品总数的43.48%,47.83%的样品TOC含量介于2%~4%之间,8.70%的样品TOC含量大于4%,说明了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的TOC含量较高。
氯仿沥青“A”中饱和烃+芳香烃含量为16.36%~49.92%,平均为35.11%,饱/芳比为1.25%~8.20%,平均为3.29%,表明其有机质类型为混合型,既来源于浮游植物,也来源于海相藻类堆积物。
图2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龙马溪组沉积相图图3 西乡县大河镇龙马溪组综合柱状图据干酪根镜检方法,龙马溪组页岩干酪根含大量的腐泥组,为95%以上,少量的镜质组为1%~5%(表2)。
根据干酪根TI指数判断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
据页岩H/C和O/C原子比分别为 0.85~1.63(平均1.10)和0.11~0.25(平均0.15),干酪根类型为Ⅰ型和Ⅱ型(图4)。
总之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干酪根为主,为生烃有利类型,同时也有一定的Ⅱ型。
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总体演化程度较高,镜质体反射率(Ro)为 2.23%~2.57%,平均为2.46%,主要处于过成熟演化阶段,天然气以干气为主,但小于3%,说明其还有较强的生烃能力。
岩石热解烃峰温(Tmax)为430~532℃,平均为465℃,说明其处于过成熟演化阶段,与Ro测试结果一致。
表2 龙马溪组页岩干酪根显微组分分析及有机质类型样品编号腐泥组/%壳质组/%镜质组/%惰质组/%类型指数类型PM01-1 95 0 5 0 91.3 Ⅰ型PM01-2 96 0 4 0 93.0 Ⅰ型PM04-1 97 0 3 0 94.8 Ⅰ型PM04-2 98 0 2 0 96.5 Ⅰ型PM06-1 97 0 3 0 94.8 Ⅰ型PM06-2 99 0 1 0 98.3 Ⅰ型PM09-1 96 0 4 0 93.0 Ⅰ型4 储层特征页岩不仅可以成为优质烃源岩,也可以成为良好的储集岩,其储集能力对页岩油气聚集成藏具有决定性作用。
图4 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干酪根O/C-H/C关系图4.1 岩石矿物学特征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主要成分为石英、粘土矿物和长石以及少量的菱铁矿,其中石英含量为55%~75%,粘土矿物含量为24%~38%,长石含量为6%,菱铁矿含量为0~1%。
脆性矿物成分含量较高,有利于页岩气的开采。
页岩中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其次为绿泥石和伊蒙混层(表3)。
伊利石的相对含量为64%~92%,平均为77.3%;伊蒙混层含量为2%~23%,平均为9.70%;绿泥石含量占粘土总量的1%~34%,平均为13%。
伊蒙混层中主要为伊利石层,其占伊蒙混层含量的90%~95%,平均为91.70%。
龙马溪组页岩有较高含量的伊利石和伊蒙混层,有利于提高页岩的吸附性能,对吸附气的保存较为有利。
4.2 孔隙类型及结构特征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龙马溪组微观孔隙较为发育,孔径依孔隙类型不同而不同。
龙马溪组页岩矿物基质孔隙类型主要有粒内孔、粒间孔,为页岩气的储集提供了良好空间(图5)。
龙马溪组页岩内大量发育由颗粒部分或全部溶解形成的溶蚀孔(图5a,b,d,f,h,i),溶蚀孔孔径较大,伊利石化的长石颗粒溶蚀孔疑似方解石或白云石颗粒几乎被完全溶蚀,而形成近菱形的溶蚀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