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及其成藏条件概述
探讨页岩气成藏的地质条件
探讨页岩气成藏的地质条件【摘要】页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成藏地质条件对于勘探和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页岩气资源概述、成藏重要性和研究背景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页岩气形成的地质条件、赋存状态、成藏主控因素、储集特征和成藏模式。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分析,揭示了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展望。
本文旨在为页岩气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推动页岩气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应用。
【关键词】页岩气资源、成藏地质条件、页岩气赋存、主控因素、储集特征、成藏模式、研究方向、应用前景、地质条件重要性、页岩气成藏。
1. 引言1.1 页岩气资源概述页岩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常规能源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随着传统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逐渐枯竭,页岩气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当今能源领域的热门话题。
页岩气是一种以页岩为主要产出岩石的油气资源,其开发主要通过水平钻井和压裂技术进行。
页岩气资源分布广泛,且储量巨大,被认为是未来能源产业的重要补充。
与传统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相比,页岩气资源不仅开发成本低,而且能够提供更加清洁的能源。
页岩气资源被认为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页岩气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其在能源领域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
1.2 页岩气成藏的重要性页岩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天然气资源,对于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页岩气成藏的重要性在于其具有丰富的储量和广泛的分布区域,可以为国家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
随着传统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逐渐枯竭,页岩气成为一种重要的替代能源,可以有效缓解能源短缺问题。
页岩气的开发利用也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能源自给率和国家竞争力。
深入研究页岩气成藏的地质条件,探索其储集规律和成藏模式,对于实现页岩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探讨页岩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推动页岩气产业的发展和可持续利用。
1.3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中,我们可以看到自从20世纪美国页岩气开发热潮开始以来,全球范围内页岩气勘探开发活动逐渐兴起。
页岩气的形成条件及我国页岩气资源前景简述
页岩气的形成条件及我国页岩气资源前景简述摘要:本文在大量查阅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简要概括了页岩气的形成条件,进而对我国形成页岩气的物质基础及成藏模式进行了描述,资料表明,我国页岩气资源技术可采储量巨大,前景广阔。
关键词:页岩气形成条件我国页岩气资源前景一、页岩气概述页岩气简单地讲就是从富含天然气的页岩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
张金川等(2004)指出页岩气是指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天然气聚集。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多年研究,在页岩气藏中,天然气并非单纯性的存在与页岩之中,同时也存在于页岩的砂质、粉砂质夹层中。
这主要归结于页岩气具有典型的“原地成藏机理”,即富含有机质泥页岩本身即是气源岩又是储集层,还可以通过自身的特殊条件实现天然气资源的有利圈闭与保存。
二、页岩气的形成条件页岩气从成因上看包含了生物化学成因,热解、裂解成因以及混合成因等几乎所有有机质生气作用方式,并且从未熟到高成熟各个阶段均可成藏。
生物成因气主要形成于有机物的埋深较小,地层温、压相对较低的成岩作用初期,但其生化作用是有限的,他只能将一部分有机物转化成甲烷气,剩余的有机物则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伴随着上覆沉积物不断加积,埋深加大,温、压升高,先转化为干酪根,进而转化为沥青再转化为液态的碳氢化合物,最后当埋藏条件达到高、过成熟阶段后,干酪根的短侧链直接热裂解成气或者由已生成的液态油进一步裂解成气。
而混合成因页岩气则是指不同成因类型的天然气同时存在的页岩气藏。
页岩气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下面从页岩的有机碳含量、干酪根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三方面简要介绍页岩气的形成条件。
1.有机碳含量页岩气的工业聚集需要有丰富的有机质为基础,研究表明黑色页岩和碳质页岩有机质丰度高,是页岩气藏形成的最有利岩石类型,其有机质含量在3%~15%之间或者更高。
有机质作为页岩产气的物质基础与泥页岩的生烃潜力成正相关,同时有机质还具有吸附天然气的能力,可以作为页岩气的赋存介质之一,因而页岩中有机质的含量越高,吸附气的含量也就越多。
页岩气特点及成藏机理
页岩气特点及成藏机理---陈栋、王杰页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随着能源资源的日益匮乏,作为传统天然气的有益补充,其重要性已经日益突出。
随着国家新一轮页岩气勘探开发部署的大规模展开,正确认识和掌握页岩气的成因、成藏条件等知识,对于今后从事页岩气现场录井的工作人员提高录井质量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1.概况页岩气(shale gas)是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和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非常规天然气,成分以甲烷为主,与“煤层气”、“致密气”同属一类。
其形成和富集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往往分布在盆地内厚度较大、分布较广的页岩烃源岩地层中。
2.特点2.1 页岩气是主体上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于暗色泥页岩、高碳泥岩、页岩及粉砂质岩类夹层中的天然气,它可以生成于有机成因的各种阶段天然气主体上以游离相态(大约50%)存在于裂缝、孔隙及其它储集空间;以吸附状态(大约50%)存在于干酪根、粘土颗粒及孔隙表面,极少量以溶解状态储存于干酪根、沥青质及石油中天然气也存在于夹层状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甚至砂岩地层中为天然气生成之后,在源岩层内的就近聚集表现为典型的原地的有利目标。
页岩气的资源量较大但单井产量较小,美国页岩气井的单井采气量为2800-28000m3/d。
2.5 在成藏机理上具有递变过渡的特点,盆地内构造较深部位是页岩气成藏的有利区,页岩气成藏和分布的最大范围与有效气源岩的面积相当。
2.6 原生页岩气藏以高异常压力为特征,当发生构造升降运动时,其异常压力相应升高或降低,因此页岩气藏的地层压力多变。
2.7 页岩气开发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大部分产气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且普遍含气,使得页岩气井能够长期地稳定产气。
但页岩气储集层渗透率低,开采难度较大。
3.成因通过对页岩气组分特征、成熟度特征分析,页岩气是连续生成的生物化学成因气、热成因气或两者的混合。
生物成因气是有机物在低温下经厌氧微生物分解作用形成的天然气;热成因气是有机质在较高温度及持续加热期间经热降解和裂解作用形成的天然气。
页岩气成藏机理
页岩气成藏机理1 前言页岩气是指那些聚集在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天然气。
它与常规天然气的理化性质完全一样,只不过赋存于渗透率、孔隙度极低的泥页岩之中,气流的阻力比常规天然气大,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页岩气的开采难度,因此被业界归为非常规油气资源。
在页岩气藏中,天然气不仅存在于泥页岩,也存在于夹层状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砂岩地层中。
页岩气藏烃源岩多为沥青质或富含有机质的暗色泥页岩和高碳泥页岩,有机质含量一般为4% ~30%,是普通烃源岩的10~20倍。
天然气的生成来源于生物作用、热成熟作用或两者的结合。
页岩自身的有效孔隙度很低,页岩气藏主要是由于大范围发育的区域性裂缝,或热裂解生气阶段产生异常高压在沿应力集中面、岩性接触过渡面或脆性薄弱面产生的裂缝提供成藏所需的最低限度的储集孔隙度和渗透率。
通常孔隙度最高仅为4% ~5%,渗透率小于1×10-3μm。
2 页岩气的成藏机理天然气以多种状态存在于页岩中。
少数为溶解状态天然气,大部分为吸附状态赋存于岩石颗粒和有机质表面,或以游离状态赋存于孔隙和裂缝之中。
吸附状天然气的赋存与有机质含量密切,它与游离状天然气含量之间呈彼消长关系,其中吸附状态天然气的含量变化于20% ~85%之间。
2.1 页岩气第一阶段-吸附状态(吸附与扩散)天然气在页岩中的生成、吸附与溶解逃离(图1①),具有与煤层气成藏大致相同的机理过程。
在天然气的最初生成阶段,主要由生物作用所产生的天然气首先满足有机质和岩石颗粒表面吸附的需要,当吸附气量与溶解的逃逸气量达到饱和时,富裕的天然气则以游离相或溶解相进行运移逃散,条件适宜时可为水溶气藏的形成提供丰富气源。
此时所形成的页岩气藏分布限于页岩内部且以吸附状态为主要赋存方式,总体含气量有限。
2.2 页岩气第二阶段-游离状态(溶解与析出)在热裂解气大量生成过程中,由于天然气的生成作用主要来自于热化学能的转化,它将较高密度的有机母质转换成较低密度的天然气。
页岩气成藏机理及气藏特征
页岩气成藏机理及气藏特征页岩气是泛指赋存于富含有机质的暗色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主要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在埋藏温度升高或有细菌侵入时,暗色泥页岩中的有机质,甚至包括已生成的液态烃,裂解或降解成气态烃,游离于基质孔隙和裂缝中,或吸附于有机质和矿物表面,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就近聚集,形成页岩气藏。
从全球范围来看,页岩气拥有巨大的资源量。
据统计,全世界的页岩气资源量约为456.24xl0i2m3,相当于致密砂岩气和煤层气资源量的总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常规资源[1-6]。
页岩气资源量占3种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总资源量的50%左右,主要分布在北美、中亚和中国、中东和北非、拉丁美洲、前苏联等地区,与常规天然气相当。
页岩气的资源潜力甚至还可能明显大于常规天然气。
1.1 页岩气成藏机理1.1.1成藏气源页岩气藏的生烃、排烃、运移、聚集和保存全部在烃源岩内部完成,页岩既是烃源岩、储层,也是盖层。
研究表明,烃源岩中生成的烃类能否排出,关键在于生烃量必须大于岩石和有机体对烃类的吸附量,同时必须克服页岩微孔隙强大的毛细管吸附等因素。
因此,烃源岩所生成的烃类只有部分被排出,仍有大量烃类滞留于烃源岩中。
北美地区目前发现的页岩气藏存在3种气源,即生物成因、热成因以及两者的混合成因。
其中以热成因为主,生物成因及混合成因仅存在于美国东部的个别盆地中,如Michigan盆地Antrim生物成因页岩气藏及Illinois盆地NewAlbany混合成因页岩气藏[2l]。
1.1.2成藏特点页岩气藏中气体的赋存形式多种多样,其中绝大部分是以吸附气的形式赋存于页岩内有机质和黏土颗粒的表面,这与煤层气相似。
游离气则聚集在页岩基质孔隙或裂缝中,这与常规气藏中的天然气相似。
因此,页岩气的形成机理兼具煤层吸附气和常规天然气两者特征,为不间断充注、连续聚集成藏(图l-l)。
有机质和黏土颗粒气体流入气体进入最终形成表面吸附与解吸页岩基质孔隙天然裂缝网络页岩气藏图1-1页岩气赋存方式与成藏过程示意图在页岩气成藏过程中,随天然气富集量增加,其赋存方式发生改变,完整的页岩气藏充注与成藏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
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一、本文概述页岩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四川盆地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其页岩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对于我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四川盆地页岩气的成藏条件,包括地质背景、储层特征、成藏机制和影响因素等,以期为后续的页岩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四川盆地地处于我国西南地区,具有独特的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这使得其页岩气成藏条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本文首先通过对四川盆地的地质背景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其构造演化历史、沉积相带分布和烃源岩发育特征等基本地质条件。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页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以及含气性特征,揭示页岩气储层的基本属性。
接下来,本文重点探讨四川盆地页岩气的成藏机制,包括页岩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等过程。
通过对页岩气成藏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揭示页岩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
本文还将考虑地质因素、工程因素和经济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综合评估四川盆地页岩气的开发潜力和经济效益。
本文总结了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条件的主要特点和规律,提出了针对性的勘探和开发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对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条件的认识,还可以为后续的页岩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四川盆地地质背景四川盆地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内陆沉积盆地,其形成与演化受到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具有复杂的地质背景。
盆地内沉积了丰富的地层,其中页岩地层发育良好,为页岩气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四川盆地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数亿年前,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包括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等。
这些构造运动导致了盆地的抬升、沉降和变形,形成了现今的盆地格局。
同时,这些构造运动也伴随着岩浆活动和热液活动,对盆地的沉积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四川盆地的地质历史中,沉积了多套页岩地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龙马溪组和五峰组。
页岩气成藏条件及储层研究
吸附阶段
孔隙充填阶段
裂缝充填阶段
页岩气藏阶段
有机质和黏土颗粒表面吸附与解吸
气体流入页岩基质孔隙
气体进入天然裂缝网络
页岩气赋存方式与成藏过程示意图(据Ron McDonald,2002)
第十一页,共22页。
最终形成页岩气藏
页岩气藏特征
页岩气并不形成类似于常规油气的圈闭,具有自生自储、无气水界面、大面积低丰度连续成藏、低孔、低渗等特征,存在局部富集的“ 甜点”区。
40%。
第十八页,共22页。
(5)应力分析
储层研究
水平井的方向应与最大水平应力方向垂直 最大应力方向
水平井眼取向
第十九页,共22页。
水平井与裂缝不同方向的效果
页岩气的特别之处
页岩气与常规气存在明显差异, 不仅包括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也有开发中的经济 风险性, 尤其是采收率的确定需要依赖井控数据。需要客观、准确预测页岩气资源潜力。
2.孔隙度与渗透率
孔隙度是确定游离气含量和评价页岩渗透性的主要参数。在具有较大孔隙的页岩层中页岩气主要以游离方式 储集在孔隙裂缝中,而在某些孔隙度较小的岩层中页岩气通常以吸附状态为主。页岩气藏中吸附是气体得以 储存的主要机制。
第九页,共22页。
3. 裂缝
页岩中极低的基岩渗透率,开启的、相互垂 直的或多套天然裂缝能增加页岩气储层的产 量。那些低泊松比、高弹性模量、富含有机 质的脆性页岩才是页岩气资源的首要勘探目 标
露头和断裂破坏区;
② 陆相页岩热演化程度较低、分布非均质性较强,有效开发需针对性技术;
③ 地面多山地、丘陵等复杂地表,埋藏较深(5000-7000m),还面临水资源与环保等问题,需采用适用 技术降低成本。
页岩气及其成藏机理
页岩气及其成藏机理页岩气及其成藏机理摘要:本文介绍了页岩气的特征、形成条件和富集机理等,认为不同阶段、不同成因类型的天然气都可能会在泥页岩中滞留形成页岩气;页岩气生气量的主要因素是有机质的成熟度、干酪根的类型和有机碳含量;吸附态的赋存状态是页岩气聚集的重要特征。
我国页岩地质结构特殊复杂,需要根据我国具体的地质环境进行分析以便更加合理的进行开采。
关键词:页岩气富集资源天然气作为一种高效、优质的清洁能源和化工原料,已成为实现低碳消费的最佳选择。
全球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量非常巨大,是常规油气资源的1.65倍。
其中页岩气占非常规天然气量的49%约4561012m3,巨大的储量和其优质、高效、清洁的特点,使得页岩气这一非常规油气资源成为世界能源研究的热点之一。
我国页岩气可采储量丰富,约31 1012m3,与美国页岩气技术可采储量相当。
通过对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和试采开发,发现其储集机理、生产机制与常规气藏有较大的差别。
一、页岩气及其特征页岩是一种具有纹层与页理构造由粒径小于0.004mm的细粒碎屑、黏土矿物、有机质等组成。
黑色页岩及含有机质高的碳质页岩是形成页岩气的主要岩石类型。
页岩气是从黑色页岩或者碳质泥岩地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
页岩气藏的形成是天然气在烃原岩中大规模滞留的结果,由于特殊的储集条件,天然气以多种相态存在,除了少数溶解状态的天然气以外,大部分在有机质和黏土颗粒表面上吸附存在和在天然裂缝和孔隙中以游离方式存在。
吸附状态的天然气的赋存与有机质含量有关,从美国的开发情况来看,吸附气在85~20%之间,范围很宽,对应的游离气在15~80%,其中部分页岩气含少量溶解气。
页岩气主体上是以吸附态和游离态同时赋存与泥页岩地层且以自生自储为成藏特征的天然气聚集。
复杂的生成机理、聚集机理、赋存状态及富集条件等,使得页岩气具有明显的地质特殊性,具有低产量、产气时间长的特点(一般可稳产30~50年,递减率<5%)。
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结论
丰富,为页岩气的开采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温度和压力条件适宜,含气性好, 封盖条件优越,以及良好的水文地质和基础设施等条件进一步提高了四川盆地页 岩气成藏的潜力。
结论
然而,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该地区的陆相页岩虽然 含气性较高,但储层厚度较薄,且横向变化大,给开采带来一定难度。此外,海 相页岩虽然生气潜力较大,但成熟度较低,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地质演化才能形 成可供开采的页岩气资源。
三、结论
藏提供了良好的地质环境。但是,针对不同地区的具体条件,仍需进一步深 入研究,为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四、展望
四、展望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页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备受。 四川盆地作为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未来的研究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 方面:
四、展望
1、深入开展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机理研究,探究地质条件对页岩气形成和储 集的影响机制;
结论
针对这些不足,今后应加强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规律的研究,提高勘探和开 采技术水平,以充分挖掘该地区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同时,应重视环境保护和可 持续发展,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推动页岩气开发的绿色发展。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页岩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日益受到全球。我国对页岩气的勘探和 开发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四川盆地作为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其页岩 气成藏地质条件备受。本次演示将围绕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展开分析, 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四川盆地的地理和历史背景
一、四川盆地的地理和历史背景
四川盆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四川省和重庆市,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和天 然气产区。盆地内地形复杂,山脉、丘陵和高原等地貌交错分布。四川盆地的形 成始于2亿年前的三叠纪,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和沉积作用,形成了丰富的油气 资源。
页岩气及其成藏机理
页岩气及其成藏机理张金川1,薛 会2,张德明1,蒲 军2(11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地质系,北京 100083;21石油大学盆地中心,北京 102249) 收稿日期:2003-05-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72062;40172052)。
作者简介:张金川,男,副教授,博士,1964年出生,石油地质学专业,从事非常规天然气、成藏机理及资源评价的研究。
页岩气是以多种相态存在并富集于泥页岩(部分粉砂岩)地层中的天然气。
1821年在美国Chautauqua 县钻探的第一口天然气生产井就是页岩气井(在井深21m 处,从8m 厚的页岩裂缝中产出天然气)。
1998年美国的页岩气当年采气量超过了100亿m 3,其发现储量占美国天然气探明储量的213%。
页岩气是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天然气工业化勘探的重要领域和目标。
根据Curtis 等人的资料分析页岩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岩性多为沥青质或富含有机质的暗色、黑色泥页岩(高炭泥页岩类),岩石组成一般为30%~50%的粘土矿物、15%~25%的粉砂质(石英颗粒)和1%~20%的有机质,多为暗色泥岩与浅色粉砂岩的薄互层;(2)页岩气可以主要来源于生物作用或热成熟作用,w (TOC )介于0~25%之间,镜质体反射率介于014%~2%之间;(3)页岩本身既是气源岩又是储集层,目前可采的工业性页岩气藏埋深最浅为182m 。
页岩总孔隙度一般小于10%,而含气的有效孔隙度一般只有1%~5%,渗透率则随裂缝发育程度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4)页岩具有广泛的饱含气性,天然气的赋存状态多变,吸附态天然气的含量变化于20%~85%之间;(5)页岩气成藏具有隐蔽性特点,不以常规圈闭的形成存在,但当页岩中裂缝发育时,有助于游离相天然气的富集和自然产能的提高。
当页岩中发育的裂隙达到一定数量和规模时,就成为天然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页岩气的资源量较大但单井产量较小,美国页岩气井的单井采气量为2800~28000m 3/d ;(6)在成藏机理上具有递变过渡的特点,盆地内构造较深部位是页岩气成藏的有利区,页岩气成藏和分布的最大范围与有效气源岩的面积相当;(7)原生页岩气藏以高异常压力为特征,当发生构造升降运动时,其异常压力相应升高或降低,因此页岩气藏的地层压力多变。
页岩气研究综述 - 成藏机理、储层性质、渗流机理、吸附机理、含气性分析及主要开发技术
五、页岩气开发主要技术研究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
水平井分段压裂示意图
五、页岩气开发主要技术研究 清水压裂技术
清水压裂是指应用在清水中加入降阻剂、活性剂、防膨剂
等或线性胶作为工作液进行的压裂作业。具有成本低、
伤害低以及能够深度解堵等优点。由于岩石中的天然裂 缝具有一定的表面粗糙度,闭合后仍能保持一定的裂缝, 形成对低渗储层来说已经足够的导流能力。清水压裂很 少需要清理,基本上不存在残渣伤害的问题,且可提供
1
2 3 4 5
概述
国内外页岩气开发和研究现状
页岩气成藏机理研究
储层性质及页岩气渗流
页岩气开发主要技术研究
四、储层性质及页岩气渗流
储层性质
页岩的生烃能力较强,具有自生自储特点。 孔 渗 特 征 裂 缝 地 层 压 力
四、储层性质及页岩气渗流
流动过程
压力差 浓度差 流体势
从基质表面解吸 页岩气由基质向裂缝扩散 裂缝中的渗流
页岩水力压裂的关键因素是裂缝系统和压裂液 配置。而裂缝的发育程度又是影响页岩气产量 的重要因素,获得更多的裂缝是压裂设计首先 考虑的问题。
2.1 压裂设计
为了获得好的压裂效果,在实施压裂之前, 往往要进行压裂设计。压裂设计的核心是压 裂效果的模拟,通过压裂模拟能够预测裂缝 发育的宽度、长度和方向、评价压裂是否成 功。水力压裂模拟一般通过模拟软件进行, 它可以预测裂缝的三维几何形状提供优选的 压裂方案。
五、页岩气开发主要技术研究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
分段压裂利用封隔器或其它材料段塞,在水平井筒内一次压裂一个井 段,逐段压裂,压开多条裂缝。通常情况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
阶段,将前置液泵入储层。前置液是一种没有支撑剂的压裂液;
页岩气藏的基本特征及其成藏机理
1 页岩气藏 的基本特征
热化学能的转化, 热裂解气的大量生成使地层压力不断变大 ,
张金川等认为页岩气指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 当压 力达 到 一 定 的 高度 , 岩石 就 会 沿 着 薄弱 面 产 生裂 缝 , 天 然
岩 中, 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天然气聚集 , 是天 气 聚集 其 中就 容 易 形成 以游 离 态 为 主 的 工业 性 页岩 气藏 ,这 然气生成之后在源岩层内就近聚集的结果 , 表现为典型的“ 原 就构成 了挤压造隙式的运聚成藏特征。由于页岩气藏岩性多 地”成藏模式。页岩气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含气饱和度分布范 为 暗色 泥 岩 和 浅色 粉 砂 岩 的 薄 互 层 , 具有 I ' L V f L I " < 渗 的特 点 , 游
根据张金川等研究页岩气成藏体现出了非常复杂的多机理递变特点除了天然气在孔隙水干酪根以及沥青中的溶解作用机理以外天然气生烃初期的吸附聚集到大量生烃期的活塞式运聚再到生烃高峰期的置换式运聚体现出了页岩气自身所构成的完整性天然气成藏机理序列
页岩气藏 的基本特征及其成 藏机理
梁
摘 要
斌
周 罡
王
旭
7 1 0 0 5 4)
,
( 长安 大学资 源学院 陕 西 ・西安
页岩气是 一种 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泥页岩中的非常规 能源。泥页岩具有特低孔特低渗的特点 它 的这
,
种特 点决定 了页岩 气藏具有 自生 自储 的成藏模 式, 其 既是烃源岩 , 同时也是储层和盖层。 目前 中国 页岩 气 的开 发 正 处于初期 阶段, 面临着诸 多问题。为此, 了解页岩气藏的基本特征及其成藏机理对 页岩 气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围广 、 圈闭具有隐蔽性、 运移距离较短, 它既可以游离在岩石 离 态天 然 气 对 地 层水 的排 驱 方 式 为 活 塞式 整 体 排 驱 ,这 就 与
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能力的唯一标准 。 一
但 在裂缝 发育带 。渗透率大幅度增加 ,如在断裂带或裂缝发育带 ,页 岩储层 的孔隙 度可达 I%.渗透率达2 1 x1 ’ 0 m
4 保 存 条 件
( 有机碳 含量( O ) 有 机碳含 量是 评价 页岩 气藏的 一 2) TC 个重 要指标 , 多数盆地 研究发现 页岩中有机碳 的含量 与页岩产气 率之问
有 良好的线性 关系。 .原 I有 两方面 :①是 因为有机碳是 页岩,气的 矧
页岩气藏 是 自 自储型气藏 ,从某种意 义来 说 .页岩气藏 的形成 生 是天然气 源岩 【大规 模滞 留的结果 ,烃源岩 中天然气 向常规储层初 } J 次运移的 通道 裂缝 、断层等 .所 以连 通烃源岩和常 规 f 2 页 ) 转19
南 红 科 件 分 析
黄 菲① 王保 全②
( 中 法 渤 海 地 质 服 务 有 限 公 司 ② 中海 石 油< ① 中国> 限 公 司 天 津 分 公 司 渤 海 油 田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 有
摘 要 页岩 气藏 为 自生 自储型 气藏 ,它的生烃务件 、储集务件 、保存 备件 相互影响 ,息息相关,热成熟度和有机碳含 量控 制 页 岩 的生 气能力 .而有机碳含量还影 响页岩 的储集性 ,是增加 页岩孔隙空 间的重要 因素; 页岩气藏储层致 密,孔 隙度和渗透率极低 ,裂 缝的存在会提 高储层的渗透率 ,矿物成 分影响其储 集性 能 ,其 中粘土矿物有利 于增加微孔 隙 .并且增加岩石对天然 气的吸 附能力.而 石英和白云石脆性较 大,则有利 于增加储层 中的裂缝 ,并且 对水力压裂造缝有利 ;页岩 气藏 对保存 务件的要求较低。 关键 词 页岩 气 有机碳含量 热成熟度 储 集务件 保存条件
页岩气成藏条件浅析
梁
摘 要
斌
7 1 0 0 5 4 )
( 长安 大 学地 球科 学与 资源 学院 陕西 ・ 西安
页岩 气藏与常规气藏不 同, 为典 型的“ 原地” 成藏模 式。页岩气成藏主要受物质条件( 有机碳含量 、 有机质成
熟度 、 矿物组成 ) ; 储集条件( 储层 物性 、 储 集空间) ; 压力条件 等因素影响。有机碳含量越高 , 生烃能力越强, 越有利于
构 成 。天 然 气 的 成分 影 响 气 藏 的 商业 价 值 ,而 且 为 判 断天 然 度 也 会 产 生 差 异 。 气 的成 因提 供 依 据 。同 时 , J a r e i e 等 指 出成 熟度 还 控 制 着 气体 4结 论 的流 动 速 度 , 由于 气 体 的成 因和 赋 存 方 式不 同 , 高成 熟 度 页岩 ( 1 ) 页岩 气 藏 是 典 型 的 “ 自生 自储 ” 气 藏 。有机 质 含 量 、 成 气藏 比低成熟度页岩气藏 的气体流动速度要 高。 熟度 以及 泥 页 岩 的矿 物 组 成 对 页 岩 的 含气 量 有 重 要 的 影 响 。
天然气总产量 的 1 1 %。 目前 ,国内的许多专家学者也纷纷投 陈 尚斌等 在 对 川 南 龙 马溪 组 页 岩气 储 层 孔 隙 结构 及 其 成 因 的 身 于 页 岩气 的勘 探 开 发 当 中 。页岩 气 作 为 一 种 非 常规 油 气 藏 研究 中指 出,孔隙主要是 由纳米孔隙组成 ,多呈散发形态 ; 在 国内正逐步受 到关注 ,本文主要探讨页岩气成藏 的主要地 2 - 5 0 i r m 的孔隙提供 了主要的孔隙体积 ; 小于 5 0 i r m 的孔隙提 质条件 。 供 了主 要 的 比表 面 积 。 张金J I I 等指 出页岩气是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
页岩气概述
未来走向
一是扎实做好资源评价工作,摸清我国页岩气资源家底; 二是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形成适合我国地质条件的页岩气 勘探开发技术,并实现页岩气重大装备自主生产制造; 三是制定页岩气产业政策,明确行业准入门槛和标准, 形成有序竞争的页岩气发展格局; 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页岩气产业快速发展。
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二、成藏简介
1、形成阶段:生成于有机成因的各种阶段
2、形成地质条件:几乎所有盆地沉积中, 常见 于泥岩、高碳泥岩、页岩及粉砂质岩类夹层中。
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3、成因类型
(1)热成因类型:热成因型页岩气又可分为3 个亚类:
①高热成熟度型,例如美国Fort Worth 盆地的Barnet t 页岩气藏;
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水力压裂 建设 生产
提高回收处理技术 气井废弃和复垦
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五、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
美国现状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页岩气产量占天然气产量比例 8.07% 11.09% 15.19% 21.69% 29.85%
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第二阶段则是天然气的 造隙及排出, 由于天然气 的生成来自于化学能的 转化, 可以形成高于地层 压力的排气压力, 从而导 致沿岩石的薄弱面产生 小规模的裂缝, 天然气就 近在裂缝中保存。
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第三成藏阶段:如果天然 气生成量继续增加, 则裂隙 彼此连通构成较大的裂缝 网络( 运移高速通道) , 浮力 作用促使天然气以臵换方 式从泥页岩层向外运移, 为 常规圈闭气的成藏打开了 通道。
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页岩气
主要内容
1 、基本简介 2 、主要特点 4 、成藏条件 5 、开采污染
基本简介
页岩气(shale gas)是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 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和游离状态为主要存 在方式的非常规天然气,成分以甲烷为主, 与“煤层气”、“致密气”同属一类。页岩 气的形成和富集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往往 分布在盆地内厚度较大、分布广的页岩烃源 岩地层中。页岩气很早就已经被人们所认知, 但采集比传统天然气困难,随着资源能源日 益匮乏,作为传统天然气的有益补充,人们 逐渐意识到页岩气的重要性。
主要特点
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 以吸附状态(大约50%)存在于干酪根、粘土颗粒及 孔隙表面和有机溶剂 的分散有机质)、沥青质及石油中。
页岩亦属致密岩石,故也可归入致密气层气(指渗 透率小于0.1 md的砂岩地层天然气)。 页岩气开发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
Thanks
储量分布
南方海相页岩地 层可能是页岩气 的主要富集地区 松辽、鄂尔多斯、 吐哈、准噶尔等 陆相沉积盆地 重庆綦江、万盛、 南川、武隆、彭 水、酉阳、秀山 和巫溪等区县
从全世界范围看, 泥、页岩约占全 部沉积岩的60%, 页岩气资源前景 巨大。主要分布 在北美、中亚和 中国、拉美、中 东和北非、俄罗 斯。
成藏条件
1、沉积环境
2、总有机碳含量 3、干酪根类型
4、热演化程度
开采污染
页岩气开采可能导致气井周围半径一 公里范围内的饮用水被甲烷、乙烷和 丙烷污染。 可能会影响环境,污染空气、水源和 土壤 因地层压裂导致的地震,在阿肯色州 的页岩气采区3级以下的地震一年内发 生了近千起,而在地质条件更为不稳 定的地区甚至会发生3级以上强度的地 震活动。
页岩气特性及成藏机理
页岩气特点及成藏机理---陈栋、王杰页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随着能源资源的日益匮乏,作为传统天然气的有益补充,其重要性已经日益突出。
随着国家新一轮页岩气勘探开发部署的大规模展开,正确认识和掌握页岩气的成因、成藏条件等知识,对于今后从事页岩气现场录井的工作人员提高录井质量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1.概况页岩气(shale gas)是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和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非常规天然气,成分以甲烷为主,与“煤层气”、“致密气”同属一类。
其形成和富集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往往分布在盆地内厚度较大、分布较广的页岩烃源岩地层中。
2.特点2.1 页岩气是主体上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于暗色泥页岩、高碳泥岩、页岩及粉砂质岩类夹层中的天然气,它可以生成于有机成因的各种阶段天然气主体上以游离相态(大约50%)存在于裂缝、孔隙及其它储集空间;以吸附状态(大约50%)存在于干酪根、粘土颗粒及孔隙表面,极少量以溶解状态储存于干酪根、沥青质及石油中天然气也存在于夹层状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油气藏分布示意图提高。
当页岩中发育的裂隙达到一定数量和规模时,就成为天然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页岩气的资源量较大但单井产量较小,美国页岩气井的单井采气量为2800-28000m3/d。
2.5 在成藏机理上具有递变过渡的特点,盆地内构造较深部位是页岩气成藏的有利区,页岩气成藏和分布的最大范围与有效气源岩的面积相当。
2.6 原生页岩气藏以高异常压力为特征,当发生构造升降运动时,其异常压力相应升高或降低,因此页岩气藏的地层压力多变。
2.7 页岩气开发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大部分产气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且普遍含气,使得页岩气井能够长期地稳定产气。
但页岩气储集层渗透率低,开采难度较大。
3.成因通过对页岩气组分特征、成熟度特征分析,页岩气是连续生成的生物化学成因气、热成因气或两者的混合。
生物成因气是有机物在低温下经厌氧微生物分解作用形成的天然气;热成因气是有机质在较高温度及持续加热期间经热降解和裂解作用形成的天然气。
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及成藏机理分析
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及成藏机理分析摘要:页岩气是现在正在研究的能源领域的热点,本文通过对页岩气赋存地质条件的分析,阐明了有利于页岩气发育的生烃条件:有机碳含量高和热演化程度高;储层条件即其存在需要物性条件好,储集空间大,石英含量多对于采集页岩气是有利的保证。
然后,在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总结了前人的页岩气成藏机理主要分为生气与吸附、生气与孔隙充注、天然裂缝网络充注以及富集成藏四个阶段,提出天然气和常规气共生的模式。
关键词:页岩气;地质条件;成藏机理;赋存模式1.前言页岩气是指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天然气聚集。
在页岩气藏中,天然气也存在于夹层状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甚至砂岩地层中,为天然气生成之后在源岩层内就近聚集的结果,表现为典型的“原地”成藏模式[3]。
它与常规天然气藏最显著的区别是:它是一个自给的系统。
页岩既是气源岩,又是储层和封盖层[1]。
1976年美国能源部启动了东部页岩气项目,对页岩气地质、地球化学和石油工程开始进行系统研究,分别发现了Michigan盆地泥盆系Ant-rim页岩、Appalachi- an盆地泥盆系Ohio页岩、Illi-nois盆地的泥盆系New Albany页岩、Fort Worth盆地密西西比系Barnett页岩和San Juan盆地白垩系Lewis页岩等五大页岩气系统,地质资源量达14×1012~22×1012m3,技术可采储量0.88×1012~2.15×1012m3[2]。
1998年美国的页岩气当年采气量超过了100亿m3,其发现储量占美国天然气探明储量的2.3%,到2010年产量占美国天然气产量的20%增长速度飞快。
页岩气是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天然气工业化勘探的重要领域和目标。
因此,要加强页岩气的成藏地质条件以及成藏机理的研究,为我国的开发利用打好基础。
2.成藏地质条件根据美国已发现的产页岩气盆地[14]主要分布在以阿巴拉契亚盆地为代表的东部早古生代前陆盆地带、以福特沃斯盆地为代表的南部晚古生代前陆盆地带和以圣胡安盆地为代表的西部中生代前陆盆地带以及以密执安盆地和伊利诺斯盆地为代表的古生代—中生代克拉通盆地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页岩气及其成藏条件概述2010年7月,在四川川南地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第一口页岩气井(威201井)顺利完成加砂压裂施工任务,标志着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进入了页岩气的实战阶段。
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储量巨大,有关统计表明全球页岩气资源量约为456.24×1012m3。
较早对页岩气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和加拿大,这些国家在勘探和开发中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页岩气系统理论,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而我国对页岩气的勘探开发还在初级阶段,研究相对程度相对落后,但我国页岩气资源量也十分丰富(预测为30-100×1012m3)。
据有关专家介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页岩气将是我国今后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的重点。
1 页岩气及其特点1.1 页岩气储量从世界范围来看泥、页岩约占全部沉积岩的60%,表1 世界较大页岩气储量地区表(×1012m3)其资源量巨大。
全球页岩气资源量为456.24×1012m3,主要分布在北美、中亚和中国、中东和北非、太平洋地区、拉美、前苏联等地区(表1)在我国的松辽盆地白垩系、江汉盆地的第三系、渤海湾盆地、南华北、柴达木以及酒泉盆地均具有页岩气资源的分布。
其中,四川盆地的古生代海相沉积环境形成的富有机碳页岩与美国东部的页岩气盆地发育相似。
仅四川川南威远、泸州等地区的页岩气资源潜力(6.8-8.4×1012m3),相当于整个四川盆地的常规天然气资源的总量。
1.2 页岩气及特点页岩是由固结的粘土级的颗粒物质组成,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一种广泛分布的沉积岩。
页岩致密且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故成暗色(如黑色、灰黑色等)。
在大多数的含油气盆地中,页岩既是生成油气的烃原岩也是封存油气的盖层。
在某些盆地中,如果在纵向上沉积较厚(几十米-几百米),横向上分布广泛(几百-几万平方公里)的页岩同时作为了烃原岩和储集岩,且在其内聚集了大量的天然气,那就是页岩气。
所谓页岩气是指富含有机质、成熟的暗色泥页岩,因热作用和生物作用而形成了大量储集在页岩裂缝、孔隙中的且以吸附和游离赋存形式为主的天然气。
与常规储层天然气相比,页岩气具有独特的特点(表2)。
表2 常规储层天然气与页岩气对比表成因类型热成因、生物成因及石油裂解气热成因、生物成因主要成分CH4为主,少量C2H5、C3H6CH4为主(>90%),少量C2H5、C3H6且变化较大储集岩类型砂岩、碳酸盐岩等泥、页岩及其间的细粒砂岩夹层运移距离相对较长(一次和多次运移)不运移或很短赋存方式游离气为主吸附气(20-80%)、游离气为主和少量溶解气成藏特点生、储、盖合理组合自生、自储成藏主要动力浮力、毛细管力、水动力等范德华力、毛细管力和膨胀力成藏时间圈闭形成和天然气运聚后早期成藏主控地质因素气源、输导、圈闭等成分、成熟度、裂缝等埋藏深度一般>500m 200m以上,最浅8.2m分布特点构造圈闭的较高部位盆地沉降-沉积中心及斜坡开采特点自然压力开采排气降压解析开采2 生成条件2.1 沉积环境稳定的沉积环境是页岩气形成的首要条件。
只要沉积环境稳定,有机质含量以及成熟度较好(TOC>0.5%,R O>0.4%),无论是海相沉积,陆相沉积还是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都可以形成页岩。
另外,沉积速率较快可以使富含有机质的粘土物质快速沉积而不被氧化;还原环境抑制了微生物细菌对有机质的破坏,这些都是页岩气形成的必要条件。
美国的页岩气盆地的含气页岩,都是在缺氧的环境下使富含有机质的沉积物沉积而形成的。
2.2 有机质页岩中有机质的含量和成熟度对页岩气的生成和储集都有重要的影响。
有机质的含量决定了生烃的强度,因而它决定着生烃量的多少。
总有机碳含量(TOC)与页岩对气的吸附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的线性关系。
在相同压力下,页岩有机碳含量越高,甲烷吸附量越高;以美国福特沃斯盆地Barnett页岩气藏生产为例,有机碳(TOC)含量高的地方,对应产气量也大,其成正相关的关系(图1)。
另外,有机质的成熟度(镜质体反射率R0)越高,生成烃类物质也就越多(图2)。
在成熟作用的早期,天然气是主要通过干酪根经降解作用形成;在晚期阶段,天然气主要通过干酪根、沥青和石油裂解作用形成的。
图1 有机碳含量与气体含量的关系图2 页岩成熟度与产气速度的关系2.3 热力与生物作用有机质因热作用和生物作用而生成页岩气,故可将页岩气分为热裂解成因气和生物成因气两种类型。
不同沉积环境和有机质形成不同类型的干酪根,页岩一般是以Ⅰ型和Ⅱ型干酪根为主,也可有少量的Ⅲ型干酪根。
干酪根热降解过程中,先后产出沥青、原油和天然气,而干酪根,沥青和原油均可以生成天然气,以美国Barnett页岩为例(图3)。
通过干酪根分解,沥青的分解以及油的分解三种途径都可以形成气体。
图3 Barnett页岩热成因生气途径示意生物成因气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形成:醋酸盐的发酵作用、二氧化碳的还原作用生成甲烷。
醋酸盐发酵作用:CH3COOH→CH4+CO2 CO2的还原作用:CO2+4H2→CH4+2H2O页岩气的形成是热成因和生物成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机质的丰度和类型对于页岩气的形成至关重要。
3 储集条件3.1 深度与厚度页岩必须达到一定的厚度,才能成为有效的烃源岩层和储集层。
页岩的埋深影响页岩气的生产和聚集,页岩埋深达到一定的深度(一定的温度、压力)才能形成烃类气体,随着埋深的增加,压力逐渐增大,孔隙度减小,不利于游离气富集,但有利于吸附气的赋存。
另外,厚度越大,能够提供更多的有机质和储集空间,也能提高其作为盖层的封闭能力。
研究表明盆地边缘斜坡页岩厚度适当且易形成张性裂隙,是页岩气藏发育的最有利区域;盆地中心区域的厚层页岩,在热裂解生气阶段若能形成大面积的超压破裂缝,也可形成页岩气藏。
页岩的厚度和埋深是控制页岩气成藏的关键因素,以美国五大页岩气系统的总结研究为例(表3)。
表3 美国5大页岩系统页岩埋深、厚度总结表3.2 岩性特征页岩是由粘土级的颗粒物质组成,其矿物成分比较复杂,除含有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等粘土矿物除外,还含有石英、方解石、长石、云母等矿物成分。
其中粘土矿物含量为30%~50%,粉砂质(石英等颗粒)为15%~25%,有机质为1%~20%,多为暗色泥岩与浅色粉砂岩的薄互层。
粘土矿物具有较高的微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吸附能力较强,这有利于吸附页岩气的储集。
当气体分子满足了吸附后,多余的气体分子一部分就以游离状态进入岩石孔隙和裂隙中(图4)。
另外,天然气在满足吸附以后,可能会有少量天然气因溶解作用存在于液态物质中。
由于页岩的特定矿物成分和岩性结构,使得页岩气在页岩中有不同的赋存方式,其中吸附和游离态占很大的比例,而溶解态仅少量存在。
图4 裂缝页岩气生成模式(据李明潮,1996,有修改)3.3 孔隙度与渗透率页岩是低孔隙度的储层,通常小于5%,以微空隙为主,其孔隙性直接影响页岩气的赋存形式。
微孔(平均宽度<2nm)总体积越大,比表面积也越大,其对分子的吸附能力越强(表4)。
较大的孔隙(平均宽度>2nm),主要发生层流的渗透和毛细管的凝聚,有利于游离气的储集。
例如美国Ohio页岩和Lewis页岩,其平均孔隙度5-6%,游离气可以充填孔隙的50%。
页岩的渗透率通常也小于0.1×10-3μm2,然而在裂缝发育处,渗透率能有所改善。
为了实际开采的需要,可以通过人为造缝(地层压裂)的方式提高渗透性。
表4 美国5大页岩系统储集特征项目吸附气量(%)孔隙度(%)渗透率(10-3μm2)名称Antrim 页岩70 2-10 <0.1Ohio 页岩50 2-11 <0.1New Albany页岩40-60 5-15 <0.1Barnett 页岩40-60 1-6 0.1Lewis 页岩60-88 0.5-5.5 <0.13.4 裂缝裂缝对页岩气的储集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构造断裂等作用的影响,使得页岩中会出现大量裂缝(图5)。
这些裂缝有二个重要的作用,一是为气体提供了储集的空间,一般来说,裂缝发育好的地方更利于页岩气的储集;二是提供了气体的运移通道,当然如果裂缝规模过大,可能导致天然气散失。
由于页岩的渗透率很低,所以裂缝的发育(不管天然还是人为造缝)形成裂缝网络,会使页岩渗透率、孔隙度得到一定的改善。
图5 页岩的天然裂缝3.5 温度与压力温度能够直接影响页岩对气体的吸附能力,温度越高页岩吸附能力降低,温度与吸附能力是呈反相关的关系。
Chalmers等发现温度与气体吸附能力成负幂指数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吸附能力迅速降低。
压力则与页岩吸附能力呈正相关的关系。
压力越大,那么吸附的气量就越多。
另外,游离气的含量也会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Shkolin等也指出,随着压力的增大,气体的压缩率增大,从而增加了游离态气体的储存能力。
总体而言,压力与吸附气和游离气含量关系都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图6)。
图6 压力与气量的关系4 盖层及圈闭条件页岩是细小的颗粒物质组成的沉积岩,较为致密、渗透率较低,通常可以作为盖层。
虽然页岩气的赋存方式与常规天然气有所不同,但是致密的泥页岩仍然对页岩气藏具有封盖作用。
在一些页岩气盆地中,页岩上覆的致密岩层都具有一定的封盖能力,使页岩气藏的盖层类型多样,例如页岩(阿巴拉契亚盆地和福特沃斯盆地)、冰碛岩(密执安盆地)、斑脱岩(圣胡安盆地)和页岩/碳酸盐岩(伊利诺斯盆地)。
盖层的封闭包括岩石的物性封闭、泥页岩的欠压实封闭和含水层的封闭三种封闭类型。
页岩气大量形成以后,被周围有致密的岩层所包围,就可以封闭页岩气(图7)。
图7 结晶灰岩对Barnett页岩气藏的封闭作用由于页岩四周致密层的存在,阻滞了厚层泥质岩内部大量孔隙流体(水、油、气)的及时排出,造成页岩气系统内的欠压实。
欠压实的泥岩具有异常高的孔隙度,其颗粒之间未达到紧密的接触,有利于天然气的保存。
欠压实泥岩比相同深度的正常压实泥岩具有更高的孔隙压力,形成异常高压。
上、下致密层段的毛细管阻力大于中间欠压实层段的毛细管阻力,可有效的阻止地层内天然气的散失(图8)。
在成岩作用过程中,大气降水以及粘土、有机质转化水所形成的水,在页岩气藏中也可成为封闭天然气的含水盖层。
图8 泥页岩层内部欠压实毛细管阻力封闭作用示意图页岩气藏是一边生成一边储集的,不需要构造背景,属于隐蔽的气藏。
页岩具有低的孔、渗性,其可以形成一个能够将页岩气封闭在页岩体内的储集体,形成一个圈闭。
页岩气藏具有较强的抗破坏能力,特别是对于以吸附方式存在的气藏,即使在构造破坏程度较高的地区,只要有天然气的生成,就仍会有页岩气的存在。
5 结论(1):页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在地球上的储量巨大,是今后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重点。
(2):页岩气从生成到最后圈闭成藏有不同于常规天然气的各面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