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2020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四篇

2020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四篇

2020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四篇2020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四篇篇一手边这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陪伴我已两月有余,每每想要着手翻阅,总是被它的厚度(全书共259页)所吓倒。

11月份的一个下午,终于静下心来细细翻阅,才发现这本书的妙处所在。

这本书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全面而到位,而且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专业著作,对于工作在一线的高中地理教师,更是一本难得的高质量高水准的工具书。

书里花了大量的篇幅,收录了大量的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案。

不仅为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指明了方向,更教给我们如何具体去做。

现将读本书的收获总结如下: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XX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关于课程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关于学科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更新了教学内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确定,有其坚实的地理学基础,它们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跨学科性。

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之间关系非常紧密: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着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

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的重要思维品质和能力。

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

2020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精选三篇

2020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精选三篇

2020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一)手边这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陪伴我已两月有余,每每想要着手翻阅,总是被它的厚度(全书共259页)所吓倒。

11月份的一个下午,终于静下心来细细翻阅,才发现这本书的妙处所在。

这本书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全面而到位,而且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专业著作,对于工作在一线的高中地理教师,更是一本难得的高质量高水准的工具书。

书里花了大量的篇幅,收录了大量的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案。

不仅为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指明了方向,更教给我们如何具体去做。

现将读本书的收获总结如下: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XX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关于课程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关于学科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更新了教学内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确定,有其坚实的地理学基础,它们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跨学科性。

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之间关系非常紧密: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着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

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的重要思维品质和能力。

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看,高中地理课程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新的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组成,其中“自然地理基础”是对“地理1”的加深,前者的内容要点在“说明现象”,后者的内容要点在“分析原理”。

普通高中地理2024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2篇)

普通高中地理2024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2篇)

普通高中地理2024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普通高中地理____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必须与之相适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____年新课标的出台,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挑战。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对于这个新课标也做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于____新课标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对其他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首先,____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对于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实地调查等方式积累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开展地理实践活动,通过亲身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____新课标强调地理教学的跨学科性。

地理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标鼓励教师将地理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开展跨学科的教学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将地理与历史、政治、经济等学科进行关联,通过地理事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地理教学内容与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科技进行结合,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____新课标注重地理教学的社会实用性。

地理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社会。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加深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最后,____新课标强调地理教学的体验性和趣味性。

地理课程应该是一门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和激发兴趣的课程。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三篇最新高中地理新课标研究心得体会(一)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为最基本的课程理念,为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宏观的规范。

这个标准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目标,构建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

通过一学期的研究和具体实践,我个人对此有了更深的认识。

首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体现了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理念。

其目的是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研究能力和生存能力。

同时,该标准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此外,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建立了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研究需要。

其次,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重视探究,注重对于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该标准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研究、合作研究和探究研究,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这体现了课程总体改革的重要理念。

在学生的研究过程中,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这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最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强调信息技术的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

总之,高中地理新课标的研究让我深刻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也让我更加热爱地理学科。

我相信,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我会成为一个具有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公民。

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强调了信息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

地理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

地理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地理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理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理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1本学期,本人有幸参加了地理远程的培训,此次培训时间虽短,但收获也不少。

特别是一些专家对教学内容的解读和教学案例的分析,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中小师生的积极性,培训中,众多的新的观念和知识一下子扑面而来,脑子里装了很多的感想,下面就简单谈一下我的感想:一、以学生发展为主体通过参加这次地理远程研修培训,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

强调课程设置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

课程建构的主导,不是学科知识的给予而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这种课程理念,并非否定学科知识在教学中存在的必要性,而是给它以新的内涵:不再把知识和技能视为仅供记忆和存储的定论,而认为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不再认为知识只有确定的意义和客观的尺度而认为它还具有不确定的意义和主观的创意,基本质在于运用它进行创造性思维,并由此构建出新的意义,不再把知识的呈现视为唯一的任务,而要以提高学生素质的观点来把握学生的发展,给予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判断王动选择的能力和品质,由此可见,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教材从结构设计到内容表述,都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从而真正实现教育向学生生活的世界回归。

二、倡导新的教学模式向往自由、当家作主是每个人的天性。

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填鸭式”、“满堂灌”只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限制他们的自由发挥,同学们学到知识但不会学习。

与之相反,启发式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老师只是把学生领入知识的大门。

2020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2020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2020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2020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一)手边这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陪伴我已两月有余,每每想要着手翻阅,总是被它的厚度(全书共259页)所吓倒。

11月份的一个下午,终于静下心来细细翻阅,才发现这本书的妙处所在。

这本书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全面而到位,而且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专业著作,对于工作在一线的高中地理教师,更是一本难得的高质量高水准的工具书。

书里花了大量的篇幅,收录了大量的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案。

不仅为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指明了方向,更教给我们如何具体去做。

现将读本书的收获总结如下: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XX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关于课程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关于学科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更新了教学内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确定,有其坚实的地理学基础,它们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跨学科性。

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之间关系非常紧密: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着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

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的重要思维品质和能力。

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范文6篇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范文6篇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范文6篇伴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的进步,高中地理课程也要随之与时俱进。

在这一次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我们学习到了新的教学方向,能够给我们带来新的教学方法,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范文6篇。

第一篇海洋地理是地理科学与海洋科学相互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相互交叉渗透的特点。

海洋地理的研究对象除海洋水体外,还包括海岸与海底,其研究范围涉及地球的岩石圏、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海洋地理环境、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灾害与污染、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权益、海洋立法与管理,以及海洋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等。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海疆辽阔,濒临太平洋与边缘海。

根据1994年11月16日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和我国政府的主张,我国在“四海一洋”所辖海域面积达3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地面积的近1/3。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沿海大国,国民经济要持续发展,必须把海洋的开发和保护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们要响应国家的“海洋强国”要求,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

一、明确基本概念如:在说明海岸的主要类型以及从海岸到海洋的地形变化特点时,一定要用专业语言描述这些基本概念。

海岸带是指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

陆侧是海岸,海侧是明显受潮汐和波浪影响的水下岸坡。

基岩海岸是指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海岸,常有突出的海岬。

在海岬之间,形成深入陆地的海湾。

基岩海岸易于形成海阔水深、避风不淤的天然良港,更有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

沙质海岸是指以沙为主组成的松散沉积物构成的海岸。

沙质海岸多沙滩、沙堤、沙坝、沙丘等地貌,多为天然的优质海滨浴场。

淤泥质海岸是指由粒径较小的粉沙、淤泥组成的海岸。

大多数的淤泥质海岸土质肥沃,适于进行滩涂养殖,但不利于建造海港和海滩浴场。

红树林海岸也属于淤泥质海岸。

珊瑚海岸是由造礁珊瑚、有孔虫、石灰藻等生物残骸构成的海岸。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三篇_年>学习心得体会(一)手边这本>陪伴我已两月有余,每每想要着手翻阅,总是被它的厚度(全书共259页)所吓倒._月份的一个下午,终于静下心来细细翻阅,才发现这本书的妙处所在.这本书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全面而到位,而且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专业著作,对于工作在一线的高中地理教师,更是一本难得的高质量高水准的工具书.书里花了大量的篇幅,收录了大量的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案.不仅为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指明了方向,更教给我们如何具体去做.现将读本书的收获总结如下: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___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关于课程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关于学科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更新了教学内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确定,有其坚实的地理学基础,它们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跨学科性.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之间关系非常紧密: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着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的重要思维品质和能力.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看,高中地理课程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新的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组成,其中自然地理基础是对地理 1 的加深,前者的内容要点在说明现象 ,后者的内容要点在分析原理 . 区域发展是对地理 2 的拓展,围绕人地协调继续展开.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是全新的一个模块,是从地理的角度落实国家安全教育的举措.例如: 地理1 中的1.1主要学习地球的宇宙环境,而自然地理基础中的I 1.1主要学习在这样的宇宙环境下,地球的运动特征及其地理意义; 地理1 中的1.4主要学习如何识别一些地貌形态,而自然地理基础中的I 1.3主要学习如何用内力和外力作用来解释地貌的成因.选修课程有9个模块,与实验版课程标准相比,它进一步考虑扩大学生视野,关心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提高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国家安全意识,以及培养学生兴趣等方面,增加了天文学基础政治地理和地理野外实习 3个模块.在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下,固有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当下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改变,尤其要重视问题教学.所谓问题教学,是以问题为线索,以创设问题情境为开端,围绕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包括创设情境.提出与分析地理问题.提出地理解决方案以及展示评价四个部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加强地理实践,将实践的内涵提升到行动落实的层面,并从提升素养的高度强调实践行动的重要性.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与社会贴近的身边的区域作为活动的落脚点,组织学生带任务.带问题实地考察,使用观察.调查访谈等方法获取第一手信息,进一步对所学知识进行理性反思和总结.最后还应在授课过程中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总之,作为一线老师,我一定要积极学习并努力实践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顺应国家对新一代人才的要求.我相信:沐浴着课改的春风,我一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_年>学习心得体会(二)>,以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为最基本的课程理念,为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宏观的规范,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目标,构建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具体实践,下面谈谈我个人的认识.1.高中地理课程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 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2.高中地理课程重视探究,注重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高中地理课程又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体现了这次课程总体改革的重要理念.而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被动接受,头脑几乎成了知识仓库,形成了教师教课本,学生记课本,考试考课本的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教学结果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心理品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是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学习者,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主线,课堂上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讨论.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一条基本理念,除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外,还强调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这是因为,无论是开展野外观察观测.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室外实习,或者是开展做实验.制作学具等室内操作,都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操作.练习.验证.搜寻.思索.判断.分析.这样既可提高地理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3.强调信息技术的在教学中的应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念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这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是要突出时代性,地理课程要突出时代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包括在地理课程内容选择.地理教学方法运用和地理教学评价中,都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对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日益显著.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讲,基础教育阶段的地理信息技术素养教育也很紧迫.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加之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价值,将其纳入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体系,意义重大.4.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从学习评价的方向来看, 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只有实现了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多样化.多种评价方式综合的情况下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做到完整的.全面的.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不断积累和提升的过程,所以对学生的阶段性成长.发展有了一个全面认识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新课程的评价淡化原有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5.>要求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实现本质上的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恰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求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采取自主式.讨论式.探究式学习方法,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_年>学习心得体会(三)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在国际竞争加剧的同时,国际之间的合作也得到了加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文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现代公民的要求体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随着地理科学的持续发展,新的理论与研究给高中地理课程带来新的学科资源与发展活力.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风向标.主基调,素养导向的教学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课程相衔接的基础学科课程,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涵盖四个方面:人地协调观(一种重要的自然观和发展观).综合思维(一种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区域认知(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地理实践力(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新理念.新实践.新思维在地理课堂中不断涌现,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各具特色,兼具别样优势的方法使地课堂精彩纷呈.不论什么样的形式,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程度.研读新课程标准,回归课堂,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我们有更加清晰准确的学习的方法与教学策略.第一,精心研究.明确方向.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任务量大,而时间较为紧张.研读新课程标准,理解课程目标从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变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现教学由教书到育人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我们只有对这些内容研究透彻,在指导学生学习及复习备考的环节中,才能做到明确思路,做到知识无遗漏,能力有侧重,避免简单教教材,使有效资源最大化.第二,素养导向,课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概念,如何与学科知识结合,这是实践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科知识,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止于知识.学科知识是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知识的学习提升.转化为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我们需合理优化课堂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源于课本而不限于课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例如,>这节课,要求学生对影响农业的诸多要素一一厘清,并条分缕析.而因为知识面的限制和实际生活经验的缺乏,多数学生只把这节内容作为理论课来学习,对其认识只是停留在知识层面上的空洞概念.因而感觉枯燥乏味,兴趣索然,难以理解掌握.学习这节课时,可以借助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辅助学生理解.认知,构建知识体系.或是结合乡土地理的案例,如焦作地区的山药种植作为素材,借助身边的例子,帮助学生思考.总结,以达到厘清要素联系.落实生活体验.自主探究的目标,从而落实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第三,主体体现,积极自主.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发.鼓舞. 兴趣是意识的内动力 ,它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满腔热情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素养导向的教学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传统的课堂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 ,学生能够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就算是达到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从知识掌握的角度来看,自主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能提升课堂的效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提升.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学品质.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其主观能动性达到预期目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参与课堂的形式,如:课前展示.问题探究等.教师设计好课堂环节,学生分析问题,表述观点,动手演示,小组讨论.总结发言.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让课堂有效并且高效地进行.创造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学生乐学会学,课堂和谐高效.总而言之,教学实践中,应更好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我们需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落实主干核心知识,注重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应用,把更多的社会实例.生活实际的应用于地理学习中,将地理学科特色与学科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关注地理学科思维品质.地理实践力等,真正地启发思维.启迪智慧,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地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地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地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地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5篇)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篇1通过参加省普通高中新课改学科通识网络培训,使我收益匪浅,作为一位高中地理教师。

对课改我充满了信心和憧憬。

现将自己的感想与体会总结如下:一、新课程观念教法有所转变面对新课改,首先应具备新理念。

通过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培训,以及校本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的学习,新课标的研究,加上自己努力学习和刻苦实践,自己“操纵”课堂能力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得以升华。

在教学过程中需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等环节,使课改和素质教育相辅相成,新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素质教育则是课改的灵魂和引路人。

二、提高了教材的宏观把握能力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课程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因此新课程的实施要严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

对课标内涵进行细致的解读,对知识点进行合理的整合、处理,明确重点、难点,讲解时就会心中有数。

此次高中地理培训系统的分析了高中地理教材,使我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初中教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各部分的重难点有了宏观的把握。

建设“探究课堂”是推进课改的有效途径。

(1)“探究”理念贯穿于高中教学。

从自然到人文到区域至到地理信息技术,每一堂课都存在着不同的探究方式,渗透着探究的影子。

(2)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也可以成功开展“探究教学”。

自然地理的教学案例丰富了我的教学素材,探究活动的设计丰富了课堂教学,使学生从枯燥的课本内容中解脱出来,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人文地理部分有更大的探究空间,只是这些潜在的教学资源有待于我去开发。

三、注重情感教育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教”的成效,只有在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才能实现。

2022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精选6篇)

2022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精选6篇)

2022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2022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精选6篇)2022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刻不容缓。

党的十九大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的教育方针,高中地理课程承载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教育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教学方向,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感悟。

一、教学设计新颖新课标解读中给了一系列案例,其中《水循环》一节给我很大的感悟,教学分四个环节,分别为:创设驱动式问题情境;发现并提出地理问题;项目合作,寻找地理解决方案;成果展示,总结评价。

问题情境以济南“七十二名泉”展开,先叙述济南因泉城而美,又叙述泉水开发矿泉水后,过度开发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泉城已经快名不副实,泉水停喷的次数越来越多,停喷的时间越来越长……;进而提出问题:泉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济南的泉水主要分布在哪里?济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泉水,泉水是如何形成的?泉水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泉水为何会停喷?我们应如何保泉护泉?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贴近生活,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开展探索性学习;项目合作,寻找地理解决方案中,以“水滴的旅行”“探泉之成因”“感泉城发展”展开,设计一系列问题与探究,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体现了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成果展示中,学生对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和原理等问题及泉的相关知识等都有了深刻的理解,既完成了教学目标中内容的学习,又完成了对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的培养,感悟颇深。

二、教学内容灵活近段时间,辅导学生做练习题时,碰到过这样一道题,学生出现问题比较大,看似一道简单的问题,结果却是问题百出,问题如下: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

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

2020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精选三篇

2020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精选三篇

2020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一)手边这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陪伴我已两月有余,每每想要着手翻阅,总是被它的厚度(全书共259页)所吓倒。

11月份的一个下午,终于静下心来细细翻阅,才发现这本书的妙处所在。

这本书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全面而到位,而且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专业著作,对于工作在一线的高中地理教师,更是一本难得的高质量高水准的工具书。

书里花了大量的篇幅,收录了大量的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案。

不仅为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指明了方向,更教给我们如何具体去做。

现将读本书的收获总结如下: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XX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关于课程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关于学科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更新了教学内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确定,有其坚实的地理学基础,它们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跨学科性。

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之间关系非常紧密: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着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

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的重要思维品质和能力。

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看,高中地理课程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新的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组成,其中“自然地理基础”是对“地理1”的加深,前者的内容要点在“说明现象”,后者的内容要点在“分析原理”。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刻不容缓。

党的十九大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的教育方针,高中地理课程承载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教育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教学方向,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感悟。

一、教学设计新颖新课标解读中给了一系列案例,其中《水循环》一节给我很大的感悟,教学分四个环节,分别为:创设驱动式问题情境;发现并提出地理问题;项目合作,寻找地理解决方案;成果展示,总结评价。

问题情境以济南“七十二名泉”展开,先叙述济南因泉城而美,又叙述泉水开发矿泉水后,过度开发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泉城已经快名不副实,泉水停喷的次数越来越多,停喷的时间越来越长……;进而提出问题:泉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济南的泉水主要分布在哪里?济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泉水,泉水是如何形成的?泉水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泉水为何会停喷?我们应如何保泉护泉?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贴近生活,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开展探索性学习;项目合作,寻找地理解决方案中,以“水滴的旅行”“探泉之成因”“感泉城发展”展开,设计一系列问题与探究,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体现了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成果展示中,学生对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和原理等问题及泉的相关知识等都有了深刻的理解,既完成了教学目标中内容的学习,又完成了对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的培养,感悟颇深。

二、教学内容灵活近段时间,辅导学生做练习题时,碰到过这样一道题,学生出现问题比较大,看似一道简单的问题,结果却是问题百出,问题如下: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

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

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6篇)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6篇)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6篇)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篇1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为最基本的课程理念,为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宏观的规范,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下面谈谈初步认识。

一、高中地理课程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二、高中地理课程重视探究,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的结合高中地理课程又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不仅是地理课程而且是这次新一轮课程总体改革的重要理念。

传统的地理教学“以本为本、以纲为纲”长期以来成为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因而形成了“教师教课本,学生记课本,考试考课本”的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教学结果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心理品质。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历程”和“经历”。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一条基本理念,除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外,还强调“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这是因为,无论是开展野外观察观测、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室外实习,或者是开展做实验、制作学具等室内操作,都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操作、练习、验证、搜寻、思索、判断、分析……。

2023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0篇)

2023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0篇)

2023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0篇)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1春暖花开的明媚三月,我有幸来到了省城西安,在陕西省学前师范学院参加为期九天的省级地理骨干教师的研修学习。

第一天来到学前师范学院报道,学院的接待老师服务热情周到,很快的就办好入住的手续,到房间里休息,学院还细心的给每位来培训的教师发了这九天的培训的课程安排表。

九天的培训内容很丰富,形式多样,有地理理论学习,有CAI技能培训,有拓宽一线地理教师视野的世界地理课程,也有教育技术、西工大附中等名校的教学观摩。

感谢学院的各位老师们精心设置课程,作为师大毕业多年的学生,这次培训的第一课我就再次领略了陈瑛教授的学者风采。

几年来我一直埋头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很多时候局限于传授学生书本知识,对时事地理关注的很少,这次聆听陈瑛教师的“新形势下的世界地理”,更新了我的知识储备,开阔了眼界,也给今后我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发。

还有陈教授本人授课方式平等、轻松、优雅,很值得我去学习。

陈教授讲到世界地理对于地理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地理学的任何理论成果和规律,只有通过世界性的地理研究和类型区的比较分析才能得以证实。

地理学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只有放在全球的尺度上,方能理清脉络、分清层次。

忽视世界地理的研究,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这也是世界地理学科虽几经沉浮,但始终能够屹立不倒的原因。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复兴世界地理的呼声日益高涨。

中国的和平崛起,既是其自身经济和政治实力不断增长的过程,也是其不断走向世界、融入全球的过程。

从近代西方国家的发展历史看,地理学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崛起的这一伟大的历史时期,中国的地理学应当积极调整研究方向,大力加强对世界地理的研究,以服务于国家的全球战略。

我想,中国复兴国家战略大形势下,我们的中学地理教育也会随之发生比较大的变化,要引领学生放眼世界,更好的认识世界。

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通用8篇)

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通用8篇)

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通用8篇)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1一、教育职能的转变,丰富与延伸了地理教学目标与功能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正随着教育职能的转变而不断发展,帮助学生获得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再学习的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方向。

地理学科的目标在于教育学生关心并参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以人为中心的人地关系观念等科学的地理思想,使学生能够从经济、社会、生态和人文精神等方面理解、认识和评价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形成对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和行为方式。

二、课程目标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课程目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与以往的目标相比增加了过程与方法,也就是说新课标不仅重视结果的评价也重视过程的评价和对方法的研究。

而且新课标更加重视能力的培养,如"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以往的地理教学中往往把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学习的动力和手段,而新课标首次把兴趣作为一种目标。

三、新课程更加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高中地理课程又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不仅是地理课程而且是这次新一轮课程总体改革的重要理念。

这是因为,无论是开展野外观察观测、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室外实习,或者是开展做实验、制作学具等室内操作,都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操作、练习、验证、搜寻、思索、判断、分析。

这样既可提高地理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2解读心得范文(精选5篇)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2解读心得范文(精选5篇)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2解读心得范文(精选5篇)高中新课标大家都看了没,关于地理新课程标准有什么心得体会吗,在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2解读心得范文(精选5篇)”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篇一: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本学期在学校安排下,担任初中二年级1、2班的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兼学校图书阅览室管理和新教材作业本发放等工作。

学期临近结束,回顾一学期的工作心得如下:一、思想品行: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也极大的开阔了视野和文化境界角度。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政治和业务学习,自己一直坚持经典诵读和叙事教育写作,不断完善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特别是师德水平。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要让学生养成良好品行,教师的身体力行和表率作用非常关键。

初二下学期,也是与学生做真朋友关键的一个时间段。

这个时候,学生生理心理变化较大的原因,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随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变化,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状态进行调整。

为了整合师生正能量和自身教育资源,开展了“我的目标,我来实现”交流实践活动,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更多促进相互了解,坦言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前行中更好扬长避短。

二、业务素质坚持追随叙事者,每月共读一本教育名著,不断关注自己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和细节,针对每节课或部分重要细节,撰写教育叙事文章。

从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做教师,学习做最好的优质教育。

主动学习与部分学生及其家长交朋友,促进相互了解支持。

教与学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每次遇到问题都是从学生学习成长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而且引导学生学做教师的助手。

学做教师的助手,学做家长的帮手,是一种重要的行为习惯和感念,这样做可以更好做到教书育人相结合,而且对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很多便利。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抓两头:对优生,不断引导激励其保持优势,做到戒骄戒躁,主要通过提问题,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促进主动积极学习的愿望;对学习困难学生,帮助他们找到优点,通过个别谈心和课堂教学活动激励等方法,引导他们拥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灵,始终保持一种最好状态,每天进步一点点。

普通高中地理2022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精选5篇)

普通高中地理2022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精选5篇)

普通高中地理2022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精选5篇)心得体会要怎么写,很多人是第一次写心得体会没有什么经验,那么在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普通高中地理2022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精选5篇)”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篇一:普通高中地理2022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几天的培训终于告一段落。

回顾这几天来的培训学习,我觉得自己深受一次心灵的洗礼,自已对新课程的理解更深了,新课程培训是务实求真的培训,他符合地理新课程理念为教学服务,为探究如何搞好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寻求如何使地理教学符合高考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使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学生地理素养,作为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地理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认真研究考纲和试卷,以及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地理课堂教学计划,明确的提出每一节课教学目标,任务及要求,通过此次培训本人有以下收获:一、重新认识了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他是由教师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辅助,将教学内容传递、灌输给学生,教师是课堂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媒体辅助教师完成教学,教材是灌输的内容,不管文科、理科,教师为中心的弊病很明显,它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任意扩大,而新课程最大的本质特性是加强了探究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新课程教材中增加了许多探究活动,是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范例和素材,它不是将结论直接写在教材中,而是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代为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亲历探究,教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以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让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二、探究了新课程教材的内容1、补充。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内容,联系实际举出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国际时事,学生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进行教学。

2、删减。

将教材中主题联系不密切,学生学习有困难,采用暂时不讲或留到以后讲。

3、分解。

对难点知识,分层启发,逐部深入,突破难点。

2022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精选三篇

2022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精选三篇

以下是关于的多篇精编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手边这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陪伴我已两月有余,每每想要着手翻阅,总是被它的厚度(全书共259页)所吓倒。

11月份的一个下午,终于静下心来细细翻阅,才发现这本书的妙处所在。

这本书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全面而到位,而且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专业著作,对于工作在一线的高中地理教师,更是一本难得的高质量高水准的工具书。

书里花了大量的篇幅,收录了大量的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案。

不仅为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指明了方向,更教给我们如何具体去做。

现将读本书的收获总结如下: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XX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关于课程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关于学科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更新了教学内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确定,有其坚实的地理学基础,它们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跨学科性。

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之间关系非常紧密: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着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

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的重要思维品质和能力。

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看,高中地理课程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新的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组成,其中“自然地理基础”是对“地理1”的加深,前者的内容要点在“说明现象”,后者的内容要点在“分析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2022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精选18篇)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2022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篇1新课标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把学生学习地理从死记硬背和满堂灌中解放出来,从而地理教学首先体现了教育的功能,关注人的素质的提升和人的发展。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理解和研讨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设计教学:一、创设感性导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新课开始前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感性材料,如:动画,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二、将实际生活融入教学感性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随后的教学活动难免要涉及教材知识,为了避免学生出现抵触或逆反的心情,在教学中尽量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融入课堂,利用地理知识解决,这样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才能真的活跃,效率才会高,学生也不会感到累。

三、将知识点进行升华,让学生做真正的思考者1.可以设计一些分歧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例如教材关于北京古城的保护与现代城市的建设之间存在的分歧。

2.假设性问题的提出;如中东地区的石油丰富,但是石油是非可再生的资源,如果石油枯竭之后如何发展?这样设计可以引入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新能源的开发,自然也就理解了可持续发展。

四、教师必须写好反思在平时的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是珍贵的案例,写好教学反思能够积累经验,不断提升自身。

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篇2初中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尝试。

地理科目的新课程改革从教材、课程标准、教学评价机制、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变。

经过了为期两天的培训,对于初中地理新课改有了些许心得和体会,也发现了新课改的一些不足之处。

一、教材的改变与教辅材料的落后(一)教材的改变今年初一地理教材与往年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取消了课本中对于重点内容的总结新教材中已经取消了旧版本中各个章节重点内容的文字表述。

在旧教材中,较易把握,而在新教材中,则需要学生自己去归纳和总结。

这个改变无疑是一个大胆而冒险的尝试,其目的应该是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课堂的自主学习去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

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现在的学生不论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课堂的领悟能力、学习基础来看都无法达到新教材设计的初衷,再加之高一地理的学科地位,这种改变反而加重了教师以及学生在课堂教学上的负担。

2、取消了一些基本知识的铺垫在旧教材中,每个章节的第一节课文都会对本单元所要用到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学习,再引出更深层次的内容,做到循序渐进,由简而难,例如:旧教材《世界的海陆分布》中的比较。

新教材中则取消了这些基础知识的铺垫,这种内容上难度的突然增加使得学生无法适应学习这么抽象的内容,他们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补充旧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才能够较好地理解并掌握,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量和学生课堂的学习量。

3、案例、活动的增加相对于旧教材而言,案例和活动的大量添加则是一个创新之处。

新教材更加注重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直观、生动。

另外,个别活动的问题设计不科学,有些问法太简单。

(二)练习与课改的不同步任何一次教学改革都必须有相应的辅助措施,这次进行的新课改对于教材的改变只能说差强人意,但是练习和配套的地理图册则没有任何的改变。

其中所采用到的图片、例题可以说和往年没有不同,没有体现出新课改的精神,问法还是老一套。

因此,没有一套与新课改相匹配的习题,使得教师在课后的知识巩固手段上更加捉襟见肘。

二、教学评价机制的改变传统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机制是以考试分数为主要依据,而新课改则改变了这种模式。

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学生的评定引入了大学的学分模式,除了以卷面测试来评定学生外,还加入了学习过程评价。

学习过程评价是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平时作业(完成质量)、探究活动、平时测试(进步程度)等确定分数,最终由学习过程评价和模块考试两者分数之和来确定学分。

应该说,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的评价更多地集中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也就是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培养,相对于以前的传统评价模式更科学、更全面;而且学分制的提出,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今年是海南省再次实行新课改的第一年,各个学校都在实施和探索中,但是每个教师心中都有一个指挥棒,那就是初中地理会考。

只有初中地理会考的改革,才能很好的解放学生和一线教师,才能更好的执行新课改,在会考制度不变的情况之下,新课改也是很难进行下去。

三、教学方法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基本上课堂属于满堂灌。

而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更强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通过教师的逐步启发,结合课本案例,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获得知识。

其出发点,无疑是很好的,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是很高:1、学生必须要有充分的知识积累;2、要有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3、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广、渠道多。

而从实际情况看,能符合上述条件的学生是凤毛麟角,一些重点中学的学生也许能够达到要求,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中学来说是不切合实际的。

以上是我对于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初中地理新课改的一些想法,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不妥之处,请指正!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篇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

本周认真研读了《地理课程标准》前两部分内容:前言和课目标,受益匪浅现将学习内容总结如下:一、对地理课程性质的认识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

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

第二,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规律。

二、对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的认识(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三)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的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五)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六)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

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篇4一、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和原则2022年修订的课程标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育人任务,重心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改革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坚持科学论证,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这些无不体现了国家“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符合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

二、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学科表现地理的学科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里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人地协调观,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旨在培养有助于人们更好的分析、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当今世界,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破坏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地步,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所在。

2.综合思维,是一种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整体性思想是贯穿高中地理教学的思想,综合研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指标。

尤其是在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教学中,这种思想重要性的表现尤为明显,对地理要素的综合、时空的综合、区域的综合,已经不是单纯的应对考试这么简单了,这是一种思维方式。

无论学生以后选择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行业,对孩子们的一生都十分重大的影响,这更加体现了国家立德树人的宗旨。

3.区域认识,是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从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并综合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区域关联等方法认识区域。

这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常规方式,也是地理教学考查方式的重要体现形式。

4.地理实践力,是一种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行动力和思维品质。

地理实践力是目前高中地理教学最欠缺的地方,也是最难操作的一部分。

尤其是野外考察部分,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和限制,尤其是安全因素和我们焦作地区的经济水平,很难实现。

焦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为落后,来自农村的学生较多,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实现野外考察;室内实验是地理实践力的另外一种操作方式,比较适合大多树数学生和学校,但局限性较大,而且不是所有的地理现象都能通过实验来实现。

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野外考察有无法取代的地位和作用。

近几年,十一中借助科技创新的平台,也引导学生参与了不少社会调查,获得了不少奖项,也是对实践性地理课程的一种实施方式。

三、新课标指导下地理教学的实施方向1、创设课堂情境课堂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注重地理与生产联系的情景设置,注重地理学术的情景设置。

生活中,处处皆地理,只要用心观察和思考,总能找到相关的生活现象来指导地理教学。

例如,近几天的天气变化,可以用来解释冷锋过境前后的天气、气温和气压的变化规律;可以借助二十节气来解释农业生产的农时,农作物的生活习性,以及每一阶段的天气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