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然资源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自然资源概况
内蒙古自然资源概况
•发布时间:2003/12/25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幅员辽阔,横跨东北、华北、西北,毗邻8省市区,靠近京、津二市,接壤俄、蒙两国,总土地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为我国第三大省区。
广袤的农田,美丽的草原,茂密的森林,宽阔的水面,丰富的资源,蕴藏着极其巨大的生产潜力。
一、农业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资源丰富,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与相邻省区比较,是黑龙江省的2.5倍,辽宁省的8.1倍,北京市的72.0倍。
与世界一些国家相比,是日本的3.1倍,法国的2.1倍,意大利的3.9倍。
按人均计,每人占有土地73.3亩,是全国平均数的6.8倍。
现有耕地1.07亿亩,每人占有的耕地4.4亩,是全国平均数的3.2倍;全区有效灌溉面积4425万亩,其中,滴灌、管灌和渠道衬砌等节水灌溉面积3249万亩。
自治区热能资源丰富,多数农业区日平均气温≥0℃的农耕期持续日数为200-230天,积温为2500-3600℃,≥5℃的作物生长期持续日数为160-190天,积温为2300-3500℃,≥10℃的生长活跃期持续日数为120-160天,积温为2100-3200℃,相当多的地区夏收作物尚有较多的剩余积温,可以开展间、套、复种,自治区年平均昼夜温差较大,非常有利于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
自治区土地辽阔,耕地资源得天独厚,全区拥有农耕地1亿亩以上。
农作物主要种植地区是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西辽河平原、嫩江西岸平原和广大丘陵山区。
这些地区有适宜于农作物生长的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淤灌土等多样性土壤地带。
除现有耕地外,还有大面积的后备土地资源,其中不少质量好和较好的宜农土地有待科学合理开发利用。
自治区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全区拥有粮食、油料等25种植物一
万多个品种,其中有许多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品种,这些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宝贵资源。
禾本科植物有春小麦、玉米、水稻、高粱、谷子、莜麦、糜、黍等;豆科植物有大豆、小杂豆等200多个品种;茄科植物有马铃薯等80多个品种,菊科植物向日葵有油用、食用两种;亚麻科植物有30多个品种;还有甜菜、烟叶、小茴香、麻类、黑瓜籽、河套蜜瓜等经济作物及瓜果。
我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多数品种质优、量大,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自治区自然经济植物资源也异常丰富。
有较大开发价值的药用植物有甘草、黄芪、麻黄等104种;油用植物有较大开发潜力的有山杏、棒子等;淀粉植物有橡子等;食用菌及副食植物有蘑菇、发菜等。
这些野生自然经济植物资源,有不少因其独特的优良品质而早已斐声中外,也有一些野生自然经济植物在生产、加工、开发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渔业资源
据2002年底统计,全区现有总水面1379万亩,其中渔业可利用面积980万亩,已利用水面872万亩。
在可利用水面中,湖泊、水库、河沟面积947万亩,占96.6%,池塘14.5万亩,占1.5%,稻田养鱼1.2万亩,占0.12%。
在已利用水面中,养殖水面144.5万亩,占16.6%,捕捞水面631万亩,占72.4%,苇田面积96万亩,占11%。
全区已利用湖泊1467个,面积615万亩,其中10万亩以上的湖泊有呼伦贝尔市呼伦湖(340万亩)、赤峰市达里诺尔(35.7万亩)、乌盟岱海(18万亩)、巴盟乌梁素海(44万亩)、锡盟查干诺尔(15万亩)、鄂尔多斯市红碱淖尔(14.8万亩)等;已利用水库(含塘坝)1075座,总面积78万亩,较大的有赤峰市红山水库(13.6万亩),兴安盟察尔森水库(7万亩),呼和浩特市哈素海(4.5万亩),通辽市孟家段水库(3.3万亩)、莫力庙水库(3万亩)、吐尔基山水库(2.5万亩)、舍力虎(2.5万亩),锡盟乌拉盖水库(5.4万亩)等;有高盐碱湖泊387个,面积247万亩,目前已利用开发卤虫生产的有42个,面积30多万亩。
全区有鱼类110种,隶属9目19科,其中重要经济鱼类有鲤、
鲫、草、鲢、鳙、鳊、鲂、鲶、鳜、狗鱼、细鳞、哲罗、白鲑、雅罗、大银鱼、红鳍鲌、蒙古红鲌、细鳞斜颌鲴等三十多种;其他水生经济动物有河蟹、甲鱼、河蚌、秀丽白虾、卤虫等;水生植物有芦苇、蒲草等。
三、草地资源
内蒙古草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居延海,绵延4000多公里,是欧亚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11片草原,内蒙古有5片,有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
全区草地总面积7880万公顷,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66.6%,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2%,位居全国首位。
其中可利用面积6359.09万公顷,占全区草地总面积的80.7%。
全区水平分布的地带性天然草原植被,从东到西可分为草甸草原(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五大类。
草甸草原是内蒙古最优良的天然植被。
总面积862.87万公顷,占全区草地总面积的10.95%。
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山地及其岭东、岭西两麓的高平原、低山丘陵地区,该类草原土质良好,植物种类丰富。
草甸草原适于发展马、牛、绵羊等牲畜,是驰名区内外的三河马、三河牛、呼伦贝尔细毛羊、乌珠穆沁白绒山羊和乌珠穆沁肉羊的主产区。
草甸草原的饲用植物比较丰富,约220种,主要建群牧草以禾草和杂草为主。
典型草原是内蒙古的主体。
总面积为2767.35万公顷,占全区草地总面积的35.12%,广泛分布于呼伦贝尔高平原中西部、锡林郭勒高平原大部、阴山北麓丘陵一线、鄂尔多斯高平原东部和西辽河平原南部。
典型草原是草原带的最基本的类型,也是全国最典型的草原区域。
该类草原自然肥力高、较高,质量较好,是全区面积最广的优良天然牧场。
典型草原迁于各类牲畜的发展,是草原红牛、科尔沁牛、内蒙古细毛羊、敖汉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科尔沁细毛羊、罕山白绒山羊和锡林郭勒马的故乡。
组成的饲用植被比较丰富,有258种。
该类草原的绝大多数植物均可供各种牲畜采食,粗蛋白质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多,因此,草地质量较高。
荒漠处于草原向荒漠的过渡地带。
总面积841.99万公顷,占全区草地总面积的10.68%。
它在典型草原和草原化荒漠之间呈狭长带状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分布,以锡林郭勒高平原西北部、乌兰察布高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平原西部为主体。
荒漠草原气候干旱,自然条件较差,饲用植物有137种,建群种由旱生丛生小禾草组成。
该类草地植物适口性好,采食率高,适于羊的繁衍。
荒漠草原的名贵畜种也较多,有闻名全国的苏尼特肉羊、、内蒙古白绒山羊、鄂尔多斯细毛羊等优良品种。
草原化荒漠处于荒漠西侧。
总面积538.65万公顷,占全区草地总面积6.84%。
这类草原植被带比较集中地分布在鄂尔多斯高平原西北角和阿拉善高平原东隅,沿荒漠草原从东北向西南呈带状延伸。
这类草地适宜发展骆驼和羊,是阿拉善双峰驼和内蒙古白绒山羊(阿拉善型)的主要产区。
荒漠是在极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由超旱生半灌木和灌木为主所组成的地带性草地。
总面积1692.31万公顷,占全区草地面积的21.47%。
位于内蒙古的最西部,东接草原化荒漠,大致以雅布赖山的分水岭为界,集中分布在阿拉善高平原中西部,乌拉特中旗北部,乌拉特后旗西北部,杭锦旗西北部也有分布。
荒漠是全区最干旱的植被带。
草群组成中灌木、半灌木占绝对优势,草本植物很少。
这类草地的生产力虽低,但对畜牧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阿拉善双峰驼、内蒙古白绒山羊和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野驴、野骆驼的重要产地。
内蒙古自治区畜禽品种资源十分丰富。
地方良种颇负盛名,不同的草原生态,造就了不同类型的牲畜品种。
有蒙古马、蒙古牛、蒙古羊、双峰驼、白绒山羊等地方品种,培育出了三河马、草原红牛、内蒙古细毛羊、内蒙古白绒山羊、阿拉善双蜂驼等27个优良品种,并引进了荷斯坦、西门塔尔、安格斯、道赛特、萨福克等一批世界著名优良畜禽品种,特别是最近新育成命名的呼伦贝尔肉羊和巴美羊两个新品种,填补了国内杂交肉羊品种的空白,在提供高档畜产品和支援区内外畜种等方面,均发挥着重大作用。
我区的肉、蛋、奶、毛绒、皮张等五大类畜产品,在国内占有重要的地位,有些产品在国外也享有
盛名。
已建成种畜场为龙头的良种繁育体系,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种牲畜总头数10285.4万头(只),比重为94.7%,基本实现了畜禽良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