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昆虫纲 - 中山大学精品课程

合集下载

昆虫纲分目ppt课件

昆虫纲分目ppt课件
昆虫纲分目
1
昆虫的分目
昆虫在高级阶元的分类上,分歧较大。以往通 常将昆虫纲分为两个亚纲和33个目,即无翅亚 纲和有翅有纲。在无翅有纲中含有4个目,分 别是原尾目、弹尾目、双尾目和缨尾目。例如 我国著名的昆虫分类学家蔡邦华教授在其昆虫 分类学一书中将昆虫纲分为两个亚纲,34个目。 无翅亚纲包括4个低等的目;有翅亚纲包括30 个目。该系统比较易学,但不能很好的反应类 群的亲缘关系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21
螳螂目(Mantodea)
渐变态,卵产于卵囊内,卵 囊附着在树枝等物体上。成、 若虫均肉食性,捕食蝇类、 叶蝉、蝗虫、鳞翅目幼虫等, 是多种害虫的天敌。螳螂有 自残习性;在交尾前后,雌 虫常嚼食雄虫。卵囊又称螵 蛸,产于桑树的称桑螵蛸, 可供药用。该目全世界已知 约2000种,主要分布于热 带地区,中国记载有50多种。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13
蜉蝣目(Ephemerida)
通称蜉蝣或蜉。体中小型, 柔软纤弱。头部可作自如活 动,触角短,刚毛状,复眼 发达,单眼3个,口器咀嚼式, 较退化。前、后胸较小,中 胸显著,翅膜质,三角形, 后翅明显小于前翅,有时退 化。足细弱,雄虫前足特别 长。腹部l0节,第ll节退化或 与第10节愈合,腹未有尾须 1对,细丝状,多节,有时还 有1条第11节背板延长形成 的中尾丝。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17
直翅目(Orthoptera)
本目昆虫包括蚂蚱、蝗虫、 螽斯、蝼蛄和蟋蟀等,为中 到大型的昆虫,口器为典型 的咀嚼式,触角线形或鞭形, 单眼2-3枚。前胸发达,前 翅革质成覆翅,后翅膜质, 扇状折叠,翅脉多为直脉。 产卵器常发达,剑状、刀状、 矛状或凿状。常具听器及发 音器。

白庆笙:昆虫分类

白庆笙:昆虫分类

球杆状触角 :基部各节细长如杆,端 部数节逐渐膨大,整个形状似一根棒 球杆.例如蝶类(是鳞翅目中蝶与蛾 的主要区别特征之一),蚁蛉等.
中山大学 白庆笙

中山大学 白庆笙
中山大学 白庆笙
雌蚊 雄蚊
环毛状触角 :鞭节各小节 都具一圈细毛,愈接近基部 的细毛愈长.
中山大学 白庆笙
雌蚊 雄蚊
锤状触角
中山大学 白庆笙
中山大学 白庆笙
刺吸式:各部分都延长为细针状. 上唇:较大的1 根口针,端部尖锐如利剑. 上颚:最细的2 根口针. 下颚:1 对,由分4 节的下颚须及由外颚叶 变成的口针组成, 口针端部尖锐,具齿. 舌:1 根,较宽,细长而扁平. 下唇:1 根,长而粗大,多毛,呈喙状,可围 抱上述口针. 吸食动物血液和植物汁液的昆虫如椿象,蝉及蚊子等
剑水蚤(甲壳类)
昆虫纲-蝶
中山大学 白庆笙
昆虫的基本形态 及 分类依据
革翅 膜翅
中山大学 白庆笙
跳跃足
步行足 听器
气门
中山大学 白庆笙
中山大学 白庆笙
中山大学 白庆笙
触角的基本结构
中山大学 白庆笙
中山大学 白庆笙
触角的类型
中山大学 白庆笙
叩头虫---- 锯齿状
丝状:除基部两节稍粗大外,鞭节由许 多大小相似的小节相连成细丝状,向端 部逐渐变细,如蝗虫,蟋蟀等的触角. 蛾----栉齿
中山大学 白庆笙
口器的类型
中山大学 白庆笙
从比较形态学研究表明,咀嚼式口器是最基本,最原始 的类型,其它类型都是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的.它们 的各个组成部分尽管外形有很大变化,但都可以从其基 本构造的演变过程找到它们之间的同源关系.
除直翅目之外,鞘翅目 的成虫和幼虫,脉翅目 成虫,鳞翅目幼虫及膜 翅目多数成虫也都是咀 嚼式口器.

昆虫总论PPT课件

昆虫总论PPT课件

昆虫腹部横切面模式图
3个血窦 第46页/共153页
1.消化(系二统)的昆基虫本的构消造化和系功统能 • 昆虫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唾腺。 • 消化道是一条自口到肛门、纵贯体腔中央的管子,依次可分为
前肠、中肠和后肠三部分 。
第47页/共153页
昆虫消化道的模式构造
第48页/共153页
(三)昆虫的呼吸系统
如灭幼脲影响几丁质合成使变态受阻第二节昆虫的生物学特性?一昆虫的生殖方式?二昆虫的变态及其类型?三昆虫各发育阶段的特点?四昆虫的季节发育?五昆虫的主要习性一昆虫的生殖方式两性生殖绝大多数昆虫经过雌雄交配后产下的受精卵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又称卵生
第一章 园林植物害虫基本知识
第1页/共153页
第一章 园林植物害虫基本知识
第39页/共153页
2.雄性外生殖器 第40页/共153页
五、昆虫的体壁及其衍生物
• 昆虫的体壁可分为三个层次,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层、皮细胞层和底膜 • 1.表皮层 • 2.皮细胞层 • 3.底膜
第41页/共153页
体壁构造
第42页/共153页
昆虫体壁构造 1.体壁的纵切面 2.上表层的纵切面
第20页/共153页
昆虫的复眼
第21页/共153页
1、口器类型 (五)口器-取食器官 • 咀嚼式口器:鳞翅目幼虫、蝗虫 • 刺吸式口器:蚜虫、叶蝉 • 虹吸式口器:蝶、蛾类成虫 • 锉吸式口器:蓟马
第22页/共153页
2、口器构造
蝗虫的咀嚼式口器 1.上唇 2-3.上颚 4-5.下颚 6.下唇 7.舌
第49页/共153页
2.呼吸作用与熏蒸杀虫剂的关系
• 当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毒气时,毒气同样可随气 体扩散作用进入虫体,使昆虫中毒死亡。这就是 利用熏蒸剂杀虫的原理。

昆虫纲

昆虫纲
昆虫纲
概述
世界上种类最多,种群数量最大 除海洋外,其余所有的生态环境都有昆虫分布。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头部)
形态特征(口器)
形态特征(口器)
根据形状和取食功能不同 • 咀嚼式-蜚蠊 • 刺吸式-蚊,蚤,虱 • 舔吸式-蝇
形态特征(口器)
咀嚼式
刺吸式
舔吸式
形态特征
双翅目昆虫只有前翅,后翅退化成棒状的平衡棒
蚊子爱叮什么样的人
蚊子凭气味选择对象
• 当人类呼出二氧化碳和其他气味时,这些气味会在 空气中扩散,而这些气味好比是开饭的铃声,告诉 蚊子一顿美餐就在眼前……
穿深色牛仔裤易挨咬
• 蚊子怕光但又不喜欢光线太暗,最喜欢在弱光环境下 吸血。白天,当人们穿着深色衣服时,反射的光线较 暗,恰恰投其所好。
Hale Waihona Puke 蚊子爱肤色黑或发红的人二、生活史
蚊属全变态昆虫,生活史分 四个时期,即:

→幼虫→蛹→成虫
(蜕皮4次) 水中 陆地
幼虫 孑孓(jiejue)
俗称跟头虫 口器为咀嚼式 迅速摆动以摄取水中的 食物
三、吸血习性
雄蚊不吸血以植物汁液及花蜜为食。 雌蚊吸血是为了产卵的需要,不同蚊 种吸血对象不同。
蚊子吸血的全过程
四、成蚊交配
交配是在群舞时进行的,雌蚊一生只需要交配1次。
雌蚊交配后,多需吸血,卵巢发育,才能产卵。
蚊的活动与温度、湿度、光照及风力等有关, 一般都在清晨、黄昏或黑夜活动, 伊蚊多在白天活动。
五、与疾病的关系
蚊除叮咬吸血、骚扰人体外, 主要传播以下疾病: 疟疾 丝虫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 黄热病
A型爱被蚊子叮
A型血的人几乎没有对天花的免疫力, 蚊子也更爱叮咬他们

昆虫纲分类(实验用)PPT课件

昆虫纲分类(实验用)PPT课件
2)差翅亚目(蜻蜓亚目): 体粗壮,后翅基部比前翅宽,休息时两对翅平伸。
飞龙捕虫蜻蜓目,刚毛触角多刺足; 四翅发达有结痣,粗短尾须细长腹
云南的许多地方有食用蜻蜓稚虫的习俗,常见的食用种类有红蜻、 角突箭蜓、舟尾丝等3种,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氨基 酸、矿质元素等营养成分。
精品ppt
26
夏赤蜻 Sympetrum darwinianum 蜻科Libellulidae 分布:四川、广东、广西、福建等
65
精品ppt
66
我国的保护蝴蝶
金斑喙凤蝶 Teinopalpus aureus Mell Ⅰ级、 尾褐凤蝶(二尾凤蝶)Bhutanitis mansfieldi(Riley)Ⅱ级
三尾褐凤蝶东川亚种
Bhutanitis thaidina dongchuanensis Lee Ⅱ级、 阿波罗绢蝶 Parnassius apollo L.Ⅱ级、
最大的一種蝴蝶。分布于江、浙、湘、廣東、廣西、
福建、江西、台等長江、珠江流域諸山區,及川、
云、貴州、甘、陝等地。國外分布于印度、錫金、
不丹、緬甸、泰國、斯里蘭卡、馬來西亞等國。
精品ppt
74
金斑喙凤蝶Teinopalpus aureus
♀♂形态不同。 ♂翅黑褐,布满金绿色微粒
,前翅中域有一金绿色横带,后翅中区有一
精品ppt
20
精品ppt

成虫
稚虫
21
主要类群
无翅亚纲:4目 有翅亚纲:30目
精品ppt
22
精品ppt
23
幼虫1-3年或更长
精品ppt
24
精品ppt
25
世界已知约5000种,我国记载400多种。全球广布。主要有

昆虫纲.

昆虫纲.
⑴头部:似半球形,有复眼和触 角各1对,喙1支 触角:有15节(柄节、梗节、鞭节)
⑵胸部: •足3对,有黑白斑和环蚊,为蚊种分类之一 •翅1对,翅脉覆鳞片,1对平衡棒
⑶腹部:分11节,第一节 不易查见,末3节变为外生 殖器;雌蚊末端有尾须一 对,雄蚊为抱器
2、蚊卵:小,长不到1mm
3、幼虫:共四龄,一龄长 约1.5mm,四龄较一龄幼 虫长8倍。
2.胸部 •前胸和后胸退化,中胸特别发达 •翅1对,有6条纵脉,均不分支。后翅退化为平衡棒。 •足3对较短,跗节分5节,末端有爪和爪垫各1对,中 间有1爪间突,爪垫发达,密布粘毛。爪垫和足上密 布鬃毛,均可携带多种病体
3.腹部 由10节组成,一般仅可见前5节,后5节演 化为外生殖器。雄外生殖器是蝇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1.完全变态:发育过程需要蛹期的 2.不全变态:发育过程不需要蛹期
蚊的生活史
虱的生活史
孵化:昆虫的幼虫破卵而出的过程。 龄期:幼体发育过程中需要蜕皮数次,每一次蜕皮 之后就进入一个新的龄期。如蚊幼虫共分为4个龄 期,自卵孵出后为1龄幼虫,蜕皮1次后为2龄幼虫, 依次类推,蜕皮3次后即为4龄幼虫; 化蛹:幼虫发育为蛹的过程。 羽化:成虫从蛹中脱出的过程。
生活史
蝇为全变态昆虫
1.卵:椭圆形或香蕉状,长约1mm,乳白色。常数十 至数百粒堆积成块。在夏季,卵产出后一天即可孵化
2.幼虫:圆柱形,前尖后钝,乳白色,幼虫分3龄
3.蛹 体外被有幼虫表皮硬化而成的蛹壳。圆筒形,长 5~8mm,棕褐色至黑色。在夏秋季,蛹3~6天羽化
4.成虫 羽化1~2天后进行交 配,一般一生仅交配一次,数日 后雌虫产卵。
昆虫纲
授课教师 全芯
昆虫纲是动物界种类最多(75万种以上)、 数量最大的一个纲,是医学节肢动物中最重要 的一个组成部分

昆虫纲ppt课件

昆虫纲ppt课件
16
17
18
19
20
3. 蜻蜓目ODONATA
豆娘(束翅)亚目Zygoptera
21
(1)丝蟌科LESTIDAE
体形较细瘦,腹部末端具三 片羽状尾鳃。稚虫头宽于长, 复眼大。罩形下唇匙状,中 部末端具缺刻。胸足长。如 丝蟌Lestes,栖于小型水体。 长约14-18mm。
22
蜻蜓(差翅)亚目 ANISOPTERA
江鸡Macromia clio
26
27
28
4.半翅目 HEMIPTERA
(1)黾蝽(水黾)科Gerridae 体细长,头甚长,触角明显较长。常依表 面张力在静水水面滑翔。
29
水黾属 HYDROMETRA
只取食紧贴水面食物,一般 不会伤害健康鱼苗,但能抢 食饵料。腹节上有特殊腺体, 能分泌一种油类物质。本科 种俗称甚多,卖油卖糖(北 京)、水豆油(闽南、台 湾)、水和尚(广东)、水 马、香油瓶等,如习见的水
3对,足的基部3对; 肛鳃:某些种类,1对,腹
部末端2根细长的尾须间。 √胸部分节明显,中、后胸背板
具两对后伸的翅芽。 √胸足强壮,末端具二爪。 √多栖息于溪流与湖泊。常见石
蝇,是鱼类的良好饵料。
15
2. 蜉蝣目EPHEMERIDA
蜉蝣科Ephemeridae:
稚虫长筒形,两端稍尖。触角 长,有缘毛。尾毛三条,等 长。足强壮,末端具一爪,适 于挖泥生活。常栖于污水或泥 沙中,是鱼类的良好饵料。
和水底处。常见有蜓Aeschna
25
(4)伪蜒科CORDULIIDAE
稚虫身体扁化。体长达30mm。 复眼小,足长,罩形下唇匙状, 侧叶远缘具9—10个发达的锯齿, 其缺刻深度等于锯齿本身宽的一 半,每个锯齿具3—5根刚毛,下 唇中片两侧各具11一13根刚毛, 侧叶具7一8根刚毛。稚虫体灰色, 腹部宽,在3—9节上具小的背棘, 在8和9节上具侧棘。稚虫栖息在 各种不同的静水水域中。常见如

昆虫纲

昆虫纲

② 胸足的变化类型
A、步行足(walking leg) B、跳跃足(jumping leg) C、开掘足(digging leg) D、捕捉足(grasping leg)
E、游泳足(swimming leg) F、抱握足(clasping leg)
G、携粉足(pollen carring leg)
化。也就是经过幼体期到达成体期的
现象。如昆虫、蛙
不完全变态(incomplete metamorphosis)
渐变态(gradual metamorphosis)
半变态(hemimetabola) 成虫
成虫
卵 若虫
卵 稚虫 完全变态(complete metamorphosis) 成虫
③ 羽化(emergence)
复眼大
触角细小、刚毛状 翅膜质 具丝状尾须 稚虫水生
成虫
若虫 图10-89 蜉蝣
(3)蜻蜓目(Odonata) *复眼特别发达
*口器咀嚼式 *翅2对,膜质,多脉 *半变态,稚虫水生
(4)直翅目(Orthoptera) *口器咀嚼式 *前翅革质,后翅膜质 *渐变态
(5)竹节虫目(Phasmida)
等翅目(如白蚁)和膜翅目(如蜜蜂) 具多态现象
图 1085 白 蚁 社 会 的 成 员
图10-86 蜜蜂
③ 其它生物学特征 * 拟态
* 多型现象(polymorphism)
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间在大小、颜色、 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称多型现象
异色瓢虫 蚂蚁
(三)昆虫纲的分类
* 分类依据
体多呈棒状
触角细长
口器咀嚼式
渐变态
(6)网翅目(Dictyoptera)
触角细长多节

昆虫纲

昆虫纲

昆虫纲无翅亚纲增节变态类原尾目(Protura)该目昆虫是一种微小的无翅昆虫。

原尾目为昆虫纲中最原始的类群。

体微小,不过2mm。

无管亚目始螈科夕螈科螈科有管亚目古螈科华螈科表变态类弹尾目(Collembola)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小型无翅昆虫。

体长0.2~10毫米,一般不超过5毫米。

节腹亚目愈腹亚目矶生亚目双尾目(Diplura) 昆虫纲的一目。

因腹末有1对尾须或尾铗,无中尾丝,故通称双尾虫、铗尾虫。

双尾虫科原铗尾虫科铗尾虫科缨尾目(Thysanura)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无翅,体窄长,被有鳞片。

触角丝状,30节以上。

石炳科衣鱼科有翅亚纲原变态类浮游目(Ephemeroptera)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成虫常在溪流附近,幼虫水生。

蜉蝣不全变态类蜻蜓目(Odonata)该目成员多数为大、中型昆虫,头大且转动灵活,两对翅膜质透明,翅多横脉,翅前缘近翅顶处常有翅痣。

差翅亚目--统称蜻蜓蜻总科--异色灰蜻蜓总科--长者头蜓均翅亚目--统称蟌蟌科--蓝纹蟌色蟌科--黑色蟌扇蟌科间翅亚目蜚蠊目(Blattodea)节肢动物门,体阔而扁,头小,前胸背板发达,似盾状,盖于头上。

触角长丝状。

复眼大,肾形,单眼2个。

鳖蠊科折翅蠊科光蠊科蜚蠊科--蟑螂螳螂目(Mentodea)体细长,一般绿色。

头大,三角形,复眼突出,单眼3个,排成三角形。

触角丝状;口器咀嚼式。

螳螂科--螳螂- 广斧螳等翅目(Isoptera)体柔软,口器咀嚼式,触角念珠状,前后翅等长,翅膜常超过腹部末端,如家白蚁(Coptotermes)。

白蚁科稀白蚁属亮白蚁属浙江亮白蚁球白蚁属锯白蚁属白蚁属突歪白蚁属近歪白蚁属--古田近歪白蚁- 扬子江近歪白蚁- 近歪白蚁- 大近歪白蚁华歪白蚁属马歪白蚁属瘤歪白蚁属钩歪白蚁属大白蚁属--土垅大白蚁- 黄翅大白蚁- 罗坑大白蚁土白蚁属囟土白蚁--黑翅土白蚁- 贵州土白蚁- 海南土白蚁- 浦江土白蚁- 云南土白蚁地白蚁属壤白蚁属钩白蚁属小白蚁属象白蚁属--小象白蚁歧颚白蚁属近瓢白蚁属须白蚁属弧白蚁属近针白蚁属华象白蚁属葫白蚁属钝象白蚁属--祥云钝象白蚁棘白蚁属奇象白蚁属夏氏白蚁属华白蚁属印白蚁属--勐戛印白蚁澳白蚁科草白蚁科原白蚁属--高山原白蚁木白蚁科新白蚁属--恒春新白蚁木白蚁属树白蚁属堆砂白蚁属--狭背堆砂白蚁- 铲头堆砂白蚁- 截头堆砂白蚁鼻白蚁科木鼻白蚁属散白蚁属--尖唇散白蚁- 肖若散白蚁- 黑胸散白蚁- 弯颚散白蚁- 黄胸散白蚁- 湖南散白蚁- 细颚散白蚁- 罗浮散白蚁- 清江散白蚁- 栖北散白蚁- 宜章散白蚁蔡白蚁属乳白蚁属- 长泰乳白蚁- 台湾乳白蚁- 大头乳白蚁- 苏州乳白蚁原鼻白蚁属棒鼻白蚁属长鼻白蚁属齿白蚁科缺翅目(Zoraptera)昆虫纲的一目。

《昆虫分类部分》PPT课件

《昆虫分类部分》PPT课件

精选ppt
3
第一节 昆虫纲概述
昆虫在无脊椎动物中是登陆取得巨大成功 的一门动物,其绝大多数种类演化成为真 正的陆栖动物,占据了陆上所有生境。昆 虫纲不仅是节肢动物门,也是动物界最大 的一个纲,约占已知动物种类3/4,与人 类的生活、健康、经济等各方面有着十分 密切的关系。已有纪录的共85万种,初步 估计昆虫100万种。通常分为2亚纲、30目。
———复眼 ———前胸背板 ———中胸小盾片
———半鞘翅
麻皮蝽
精选ppt
35
稻绿蝽
10.广翅目Megaloptera
前口式,咀嚼式口器,上颚发达。触角线状、 念珠状或栉齿状。前翅较大,后翅臀区较发达, 脉网状。幼虫水生,完全变态发育
____触角 ____上颚
东方巨齿蛉头部放大图
东方巨齿蛉
Acanthacorydalis oorientalis
精选ppt
23
1)蜻科Libellulidae:前后翅三角室不同方向, 结前横脉前后两列相连接。
黑尾灰蜻Crocotheis servillia 习性:捕食小型昆虫,常见沟谷溪 流和河边。 分布:全国分布,陇东优势种。
赤衣Crocothemis servillia 习性:捕食小型昆虫,偶见沟 谷溪流和河边。 分布:全国分布,陇东稀有种。
——鞘翅
半鞘翅——
铜绿金龟甲
精选ppt
斑须蝽
17
(5)鳞翅:膜质,表面密被由毛特化而成的鳞片. 如蛾、蝶的翅。 (6)平衡棒:前翅膜质,后翅特化成棒状.如蚊、 蝇的后翅。
鳞 片
精选ppt
18
三、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一)昆虫的变态 变态是指昆虫由幼虫转变为成虫的过程中 形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发生的明显变化,称 为变态。有2种类型: 1.不完全变态:昆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和 成虫3个虫态.如直翅目、同翅目、半翅目 的昆虫等。 2.完全变态:昆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 和成虫4个虫态。如鞘翅目、鳞翅目、膜翅 目、双翅目的昆虫等。

昆虫外部形态--上课课件汇总.

昆虫外部形态--上课课件汇总.


昆虫生物学


昆虫胸部

昆虫个体发育阶段

翅的构造及类型 胸足构造及类型

昆虫腹部 昆虫体壁

昆虫卵期 昆虫幼虫期 昆虫蛹期 昆虫成虫期

昆虫变态级变态类型
昆虫年生活史及休眠和滞育 昆虫行为、习性
第一节 昆虫体躯的大小、形状和体向
1 昆虫体躯的大小 size of insect
6、后头区:位于后头沟与次后头沟之间。 7、次后头区 :是在后头区后方围绕头孔的拱 形骨片。
二、触角基本构造和功能 触角构造:昆虫触角着生在头部 的额区,是由柄节、梗节、鞭节 三部分构成。


柄节:基部一节,连接头壳。 梗节:一小节,调整鞭节方向。 鞭节:多小节,着生感觉器官。

触角功能:感听觉;感嗅觉;感 触觉作用。触角能接收信息,与 外界取得联系-感觉器官。 触角类型:多数种类柄节和梗节 没特化。鞭节变化形成各种类型。 常见如下。触角类型是昆虫识别 重要依据。

口器-喙
虹吸式口器为害:
这种口器本身一般不会对作物造
下唇须
成伤害。只有个别种类可以吸食一 些成熟葡萄等汁液,伤害不大。但 幼虫咀嚼式口器,蚕食植物。是农 业害虫的重要类群之一.
图30 昆虫的体向
第一节 昆虫纲基本特征




昆虫的身体由一系列的环节分别 集合为,头、胸和腹三 个体段。 头的体节愈合,体节上 的附肢特 化形成口器和触角。 胸部三个体节分为前、中、后胸, 这三节紧密相连,不能自由活动。 各具一对分节附肢—胸足;中胸 和后胸背板向外延伸形成两对翅。 胸部是运动中心。 腹部9-11节,有气门和外生殖器。 附 肢大部分已退化。 昆虫是外骨骼系统,体壁是骨骼, 内含几丁质。 昆虫是变态发育。

昆虫纲课件

昆虫纲课件

(the flesh fly)
二、生活史
三、生态
1.习性
• 专性寄生 • 兼性寄生 • 偶然性寄生
2.食性
不食蝇类:如狂蝇、皮蝇和胃蝇; 吸血蝇类:口器为刺吸式,雌雄均吸血,如厩螫蝇; 非吸血蝇类:杂食性,常舔吸各种腐败动植物质又舔吸 人和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也舔吸人的食物。
• 3.栖息与活动
⑷ 污水型: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
⑸ 容器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 • • • •
2.交配 时 间:黄昏花前月下 地 点:房檐下 活 动:空中舞会 组织者:雄蚊 目 的:交配与产卵
• 交配与产卵:蚊在交配前有群舞现象
3. 成蚊食性:
(1). 嗜吸人血 (2). 兼吸人血和动物血 (3). 嗜吸动物血: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
4 汗多的人
5 肺活量大、呼吸深的人
9 暴露身体的人
白蛉
(Sand flies)
1-2w
3-4w
1-2w
生态
1.孳生地 白蛉各期幼虫均生活在土壤中,以地面下约 10cm处为多见。凡隐蔽、温湿度适宜、土质疏松且富含有 机物的场所均适于白蛉幼虫孳生。 2.食 性 雌蛉自羽化24小时后吸血,多在黄昏与黎明前进 行。各蛉种吸血对象可有差别。 3.栖息与活动 成虫通常栖息于室内外阴暗、无风的场所, 如屋角、墙缝、畜舍、地窑、窑洞、桥洞等处。
– 按蚊亚科——按蚊属(Anopheles) – 库蚊亚科——库蚊属(Culex)伊蚊属(Aedes) – 巨蚊亚科——巨蚊属(Toxorhynchites)
英国皇家热带医学与卫生学学会会徽
• 蚊科昆虫与其他双翅目昆虫在形态 上的主要区别是:
– 喙细长,为头长的几倍; – 翅脉特殊,上有鳞片(scale); – 足细长,被以鳞片。

昆虫纲总结课堂PPT

昆虫纲总结课堂PPT

3、雌性下生殖板 突;
具瓣。
3、雌性下生殖板
缺瓣。
1、中足和后足腿 节腹面缺刺,但端 刺存在; 2、前足胫节较粗 短; 3、体多毛。
.
6
12 螳螂目 Mantodea
怪足螳科
花螳科
长颈螳科
Amorphoscelidae Hymenopodidae Vatidae
螳科 Mantidae
前足腿节和胫节具外列刺。
差翅亚目(Anisoptera)分科检索
蜓科 Aeshnidae 春蜓科 Gomphidae 蜻科 Libellulidae
1、上下两列结前横脉基本不连成一直 1、上下两列结前横
线(除一、二条较粗的原始结前横脉 脉连成一直线(出
外);
最后一、二条外);
2、前、后翅三角室形状相似,且与弓 2、前后翅的三角室
.
5
11 蜚蠊目 Blattodea cockroaches 蟑螂
蜚蠊科 Blattidae
姬蠊科 Blattellidae
地鳖蠊科 Polyphagidae
中足和后足腿节腹面具刺,若缺则前足 胫节较细长
1、体小型,一般
1、体中至大型; 小于15mm;
2、雄性下生殖板 2、雄性下生殖板
对称,具一对腹突;不对称,通常缺腹
达身体末端, 翅 覆 盖 在 右前翅;
中垫;
后翅长;
左 翅 上 方 ;②跗节扁平; ③前中足胫节腹
③尾须长; ③ 雌 虫 产 ③ 前 中 足胫 节 面常具距;
④产卵器不发 卵 器 矛 状 。腹面无距; ④无发音器分化,
达。
④发音器分化, 无听器。
有听器。
.
9
蟋蟀总科分科检索

昆虫纲

昆虫纲

昆虫纲○蜻蜓目世界有3500种中国有727种。

古翅类昆虫,具咀嚼式口器,头部能转动,胸部各节并合紧密,四翅相似,长而平,不完全变态,雄虫交配器位于腹基部。

蜻蜓目(学名:Odonata)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一目,半变态。

该目多为大、蜻蜓通常在稚虫(水虿)栖息的湖泊、池塘、溪流或湿地附近活动。

由于它们猎食害虫, 故此被视为重要的捕猎者。

《日华子本草》说:“蜻蜓,凉,无毒。

”“入药去翅足,炒用良”,《别录》:“强阴止精。

”《陆川本草》:“治肾虚阳萎。

”为四川名菜。

特征全世界约有5000种蜻蜓,其中日本分布约有200种。

从大型种的鬼大蜻蜓,到仅长两厘米的小红蜻蜓,还有数种长15厘米的豆娘,各种各样的种类都有被发现。

蜻蜓的一生经过“卵 -若虫-成虫”三个增长阶段,是不完全变态的昆虫。

蜻蜓幼虫的腹腔中有一种鳃,是可在淡水中生活的水生昆虫,因此亦被称为“水虿”。

蜻蜓点水其主要作用是雌蜻蜓正在水面上产卵。

○襀翅目襀翅目襀翅虫(幼虫水生)世界有2300种,中国有385种24.蜻蜓目简介中小型有翅昆虫,因常栖息在山溪的石面上而有石蝇之称。

全世界已知约2300种。

石蝇体软,细长而扁平,多为黄褐色。

头宽。

触角丝状,多节,长度可达体长一半以上。

口器咀嚼式,较软弱。

前胸方形,大而能活动。

复眼发达,单眼3个。

翅2对,膜质,后翅常大于前翅。

飞翔能力不强。

尾须1对,多节,丝状。

半变态。

雌虫产卵于水中。

成虫常栖息于流水附近的树干、岩石上或堤坡缝隙间,部分植食性,主要取食蓝绿藻。

特征中或大型昆虫,体软而扁。

咀嚼式口器,前后翅均为膜翅,飞行力弱。

溪边栖,幼虫在清净水中生活,肉食性,有气管鳃,尾须长,无中尾丝。

无经济价值。

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软体宽头绩翅目,方胸细腹三节跗;前翅中肘多横脉,尾须丝状或短突。

经济意义襀翅目成虫多不取食,少数种类可危害农作物和果树。

稚虫大多生活在通气良好的水域中,以水中的蚊类幼虫、小型动物以及植物碎片、藻类等为食,对维持生态平衡及水体净化具有一定作用,同时也是一些珍稀鱼类的食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昆虫纲第一节概述昆虫纲是动物界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类群,与人类经济和健康有极密切的关系,是医学节肢动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昆虫(insect)成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图16-1)。

头部有触角(antenna)1对,为感觉器官,司嗅觉和触觉;复眼(compound eyes)1对。

头部前方或腹面有取食器官,称为口器(mouthparts),通常由上唇(labrum)、上颚(mandible)、舌(hypopharynx)、下颚(maxilla)及下唇(labium)组成。

其中下颚及下唇又各具分节的附属结构,分别称为下颚须(maxillary palp)和下唇须(labial palp)。

胸部分前胸(prothorax)、中胸(mesothorax)、和后胸(metathorax)。

各胸节的腹面均有足1对,分别称前足、中足和后足。

足分5节,由基部向端部依次称基节、转节、股节、胫节和跗节。

跗节又有1~5分节,跗节末端具爪(claw)。

多数昆虫的中胸及后胸的背侧各有翅(wing)1对,分别称前翅和后翅。

双翅目昆虫仅有前翅,后翅退化成棒状的平衡棒(halter)。

腹部分节,末端为外生殖器,其形态构造因种而异,是昆虫种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昆虫从幼虫到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过程称为胚后发育,它经历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到生态习性、行为和本能上的一系列变化,这一过程的总和称为变态(metamorphosis)。

变态是昆虫个体发育的特征。

发育过程中需要经历蛹期的,称为全变态(complete metamorphosis),蛹前的发育期称为幼虫,其外部形态、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显著差别,如蚊、蝇、白蛉及蚤等;发育过程不需要经过蛹期的,称为不完全变态(incomplete metamorphosis),成虫前的发育期称为若虫(nymph),其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与成虫差别不显著,通常仅表现为虫体较小,性器官未发育或发育未成熟,如虱、臭虫、蜚蠊等。

在昆虫胚后发育过程中,幼虫或若虫通常需要蜕皮数次,两次蜕皮之间的虫态称为龄(instar),它所对应的发育时间称为龄期(stadium);幼虫发育为蛹的过程称为化蛹(pupation);成虫从蛹皮中脱出的过程称为羽化(emergence)。

昆虫纲含33个目,与医学有关的种类很多,分属9个目,本章择其要按蚊、蝇、白蛉、蠓、蚋、虻、蚤、虱、臭虫、蜚蠊分节阐述。

第二节蚊蚊(mosquito)属于双翅目(Diptera)、蚊科(Culicidae),是最重要的医学昆虫类群。

蚊分布很广,种类很多,迄今为止全世界已记录蚊虫共3亚科,38属,3350多种和亚种。

我国蚊类已发现的有17属350种以上,其中按蚊、库蚊、伊蚊3个属的蚊种超过半数,重要的传病蚊种有: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嗜人按蚊(An. anthropophagus)、微小按蚊(An.minimus)、大劣按蚊(An. dirus)、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致倦库蚊(Cx. P.quinquefasciatus)、三带喙库蚊(Cx. tritaeniorhynchus)、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和埃及伊蚊(Ae. aegypti)等。

【形态与结构】1.形态蚊是小型昆虫,成蚊体长约1.6~12.6mm,呈灰褐色、棕褐色或黑色,分头、胸、腹3部分(图16-2)。

(1)头部:似半球形,有复眼和触角各1对。

触角(antenna)分15节:第一节称柄节(scape),第二节称梗节(torus),第三节以后各节均细长称鞭节(flagellum)。

各鞭节具轮毛,雌蚊的轮毛短而稀,雄蚊的轮毛长而密。

在雌蚊触角上,除轮毛外,还有另一类短毛,分布在每一鞭节上,这些短毛对空气中化学物质的变化有反应,对二氧化碳和湿度尤其敏感,在雌蚊寻觅吸血对象时起重要作用。

蚊的下颚须又称触须,1对。

两性按蚊的触须均与喙等长,雄蚊的触须末端膨大;库蚊、伊蚊的雌蚊触须甚短,短于喙之一半;库蚊的雄蚊触须长于喙,伊蚊的雄蚊触须与喙等长(图16-3)。

蚊的口器常称为喙(proboscis),属刺吸式口器,由上内唇、舌各1个,上、下颚各1对,共同组成细长的针状结构,包藏在鞘状下唇之内。

上内唇细长,腹面凹陷构成食物管的内壁,舌位于上内唇之下,和上颚共同把开放的底面封闭起来,组成食管,以吸取液体食物。

舌的中央有一条唾液管。

上颚末端较宽如刀状,其内侧具细锯齿,是蚊吸血时首先用以切割皮肤的工具。

下颚末端较窄呈细刀状,其末端具有锯齿,在吸血时随皮肤切开之后,起锯刺皮肤的功用。

下唇末端裂为二片,称唇瓣(labellae)。

当雌蚊吸血时,针状结构刺入皮肤,而唇瓣在皮肤外挟住所有刺吸器官,下唇则向后弯曲而留在皮外,具有保护与支持刺吸器的作用(图16-4)。

雄蚊的上、下颚退化或几乎消失,不能刺入皮肤,因而不适于吸血。

(2)胸部:分前胸、中胸和后胸。

每胸节各有足1对,中胸有翅1对,后胸有1对平衡棒,是双翅目昆虫的特征。

中胸、后胸各有气门1对。

中胸特别发达,其背板几乎占据全胸背,由前而后依次为盾片、小盾片及后背片(图16-5)。

库蚊和伊蚊的小盾片呈三叶状,按蚊的小盾片后缘呈弧形。

蚊翅窄长,膜质。

翅脉简单,上有鳞片覆盖。

翅的后缘有较长的鳞片,称翅繸。

翅鳞可形成麻点、斑点或条纹,是按蚊分类的重要依据。

蚊足细长,自前而后分别称前足、中足和后足。

足上常有鳞片形成的黑白斑点和环纹,为重要分类特征。

(3)腹部:分11节,第一节不易察见。

第2-8节明显可见,在其背面,有的蚊种具有由淡色鳞片组成的淡色横带、纵条或斑。

最末3节变为外生殖器;雌蚊腹部末端有尾须1对,雄蚊则为钳状的抱器,构造复杂,是鉴别蚊种的重要依据。

2.内部结构蚊具有消化、排泄、呼吸、循环及生殖等系统。

其中,与流行病学有关的主要为消化和生殖系统(图16-6)。

(1)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胃、肠及肛门。

胃是消化道的主要部分,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均在胃内进行。

在前胸内有1对唾腺,各分3叶,每叶有一小唾腺管,最后汇合成总唾腺管,通入舌内。

唾腺分泌和贮存唾液。

唾液中含有多种酶,包括阻止被叮刺的人或动物的血液凝集的抗血凝素(anticoagulin),破坏吸入的红细胞的溶血素(haemolysin)和使破坏的红细胞凝集的凝集素(agglutinin)等。

(2)生殖系统:雄蚊有睾丸1对,自每一睾丸发出的输精管在远端膨大为储精囊,两者会合成射精管。

射精管远端为阴茎,阴茎两侧有抱器。

雌蚊有卵巢1对。

两输卵管在汇成总输卵管前的膨大部称壶腹(ampulla)。

总输卵管与阴道相连。

在阴道远端有受精囊(spermatheca)和1对副腺的开口。

阴道则开口于第八、九腹节交界处的腹面。

每个卵巢由几十个至二百多个卵巢小管组成。

每个卵巢小管包括3个发育程度不同的卵泡(follicle)。

顶端的为增殖卵泡,中间为幼小卵泡,靠近输卵管的为成卵卵泡。

卵泡依次逐个发育成熟。

当成卵卵泡中的卵成熟排出后,幼小卵泡,又发育为成卵卵泡,每排出一次卵,在卵巢小管上就留下1个膨大部(inflation)(图16-7)。

此外,呼吸系统中的微气管在卵巢上的分布,卷成细密的丝状,卵巢在妊娠后膨大,微气管也因而伸直,故可鉴别雌蚊是否经产(图16-8)。

【生活史】蚊的发育为全变态,生活史分4个时期,即卵、幼虫、蛹和成虫。

前3个时期生活于水中,而成虫则生活于陆地上。

1.卵 雌蚊产卵于积水中。

蚊卵小,长不足1mm 。

按蚊卵呈舟形,两侧有浮囊,产出后浮在水面。

库蚊卵呈圆锥形,无浮囊,产出后粘在一起形成卵筏。

伊蚊卵一般呈橄榄形,无浮囊,产出后单个沉在水底(图16-9)。

蚊卵必须在水中才能孵化,在夏天通常经2-3天后幼虫孵出。

2.幼虫 初孵的幼虫长约1.5mm ,幼虫共分四龄。

经3次蜕皮,成为第四龄幼虫时,体长可较第一龄幼虫增长8倍。

幼虫体分为头、胸、腹3部,各部着生毛或毛丛。

头部有触角、复眼、单眼各1对,口器为咀嚼式,两侧有细毛密集的口刷,迅速摆动以摄取水中的食物。

胸部略呈方形,不分节。

腹部细长,可见分9节。

前7节形状相似,在第八节背面有气孔器与气门或细长的呼吸管,是幼虫期分类的重要依据。

库蚊呼吸管细长,伊蚊呼吸管粗短;按蚊缺呼吸管,但有气门,各腹节背面有掌状毛(float hair),有漂浮作用(图16-10)。

在气温30℃和食物充足的条件下,幼虫期经约5-8天发育,蜕皮4次变为蛹(pupa)。

3.蛹侧面观呈逗点状,胸背两侧有1对呼吸管,是分属的重要依据(图)。

蚊蛹不食能动,常停息于水面,遇惊扰时迅即潜入水中。

蛹的抵抗16-11力强,在无水情况下,只要保持一定的湿润,仍能发育羽化为成蚊。

4.成蚊从蛹变成成虫的过程称为羽化。

新羽化成蚊经1-2天发育,即行交配、吸血、产卵。

自卵发育到成蚊所需时间取决于温度、食物及环境诸因素,在适宜条件下约需9-15天,一年可繁殖7-8代。

三属蚊生活史各期主要鉴别特征见表16-1。

表16-1 按蚊、库蚊、伊蚊生活史各期主要鉴别特征【生理与生态】1.孳生习性成蚊产卵的地点就是幼虫的孳生地,蚊虫孳生地的区分在调查和防制上有重要的意义。

各种蚊虫对孳生环境有一定的选择,可分为五种类型:(1)稻田型:稻田型包括主要孳生在稻田、沼泽、芦苇塘、池塘、沟渠、浅潭、草塘、清水坑等清洁静水中生长的蚊类,我国疟疾和马来丝虫病的重要媒介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以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媒介三带喙库蚊是这类型的代表。

(2)缓流型:缓流型主要包括孳生在清洁的小溪、灌溉沟渠、溪床、积水梯田、渗水坑等岸边草丛缓流中的蚊类。

我国南方山区疟疾主要媒介微小按蚊为本型的代表。

(3)丛林型:丛林型主要包括孳生在丛林浓荫下的山溪、蔽荫的山涧溪床、石穴、泉潭等小型清洁积水中的蚊类。

我国海南省丛林及山麓的疟疾主要媒介大劣按蚊是本型的代表。

(4)污水型:污水型主要包括孳生在地面洼地积水、阴沟、下水道、污水坑、沙井、浅潭、清水粪缸、积肥坑、污水池,特别是污染积水中的蚊类。

我国班氏丝虫病主要媒介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是本型的代表。

(5)容器型:包括孳生在人工容器和植物容器的蚊类。

人工容器指缸、罐、坛、桶、盆、碗、瓶、盒以及其它人造的可以积水的器物,轮胎积水、石穴积水也可归入这一类;植物容器指树洞、竹筒、叶腋、椰子壳等可以积水的部分。

我国登革热的重要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本型的代表。

2.成蚊交配蚊羽化后1-2天便可交配,常在未吸血之前。

交配是在群舞时进行的,群舞(group dancing)是几个乃至几百、数千个雄蚊成群地在草地上空、屋檐下或人畜上空飞舞的一种性行为。

雌蚊飞入舞群即与雄蚊完成交配,然后离去。

通常雌蚊一生只需交配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