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 专题过关检测(十二)人口
2023年高考地理复习精题精练-人口(解析版)
专题07 人口下表为2000和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跨省流入人口数量统计表(万人)。
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1.据表1A.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口的数量均衡B.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C.西部经济地带中云南流入人口最多D.上海流入人口在直辖市中增速最快2.广东是跨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最主要原因是()A.交通发达,出行方便B.生态环境优,居住条件好C.政府鼓励,政策引导D.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答案】1.B 2.D【解析】1.据表中数据分析,东部经济地带跨省流入数量较多,西部较少,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口数量不均衡,A错误。
表中东部经济地带省份2010年流入人数较2000年均在增加,说明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因此B正确。
表中数据显示,西部省份中新疆流入人数大于云南,因此C错误。
据表中数据计算,上海增速为约为186.9%,北京增速约为186.5%,天津增速约为309.6%,天津增速最快,D错误。
故选B。
2.广东是跨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吸引人口迁入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区经济差距,广东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D正确。
交通发达、生态环境、政府鼓励等均不是最主要原因,ABC错误。
故选D。
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
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
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A.2001~2005年B.1991~1995年C.1981~1985年D.1971~1975年4.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A.生育政策放宽B.经济发展提速C.育龄妇女较多D.生育观念转变5.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答案】3.D 4.C 5.B【解析】3.2001-200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5-9岁,1991-199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15-19岁,1981-198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25-29岁,197-197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35-39岁,据图可知,这四个年龄段育龄妇女人数35-39岁最多,说明当时出生率最高,D 正确,ABC错误。
高考地理《人口》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2023·广州高三一模]下面图甲示意陕西省1月平均气温、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图乙示意陕西省人口密度分布。
据此回答1~2题。
1.与①地区人口密度关联较小的因素最可能是()A.地形B.矿产资源C.科技水平D.对外开放程度2.为增加②地区人口容量,应采取的措施是()①大规模开采煤炭资源②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③合理利用水资源④陡坡开荒,多种小麦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023·福建南平联考]生育更替水平是指同一批妇女生育子女的数量恰好能替代她们本身以及她们伴侣的人口更替水平。
少子化是指生育率长期处于生育更替水平以下的状态。
下图示意日本出生人数和总和生育率(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的子女数)的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3.日本初次出现少子化现象是在20世纪()A.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4.日本出现少子化问题主要是由于()A.政府实施生育限制B.经济发展比较落后C.生育观念发生转变D.育龄妇女比重太低5.日本政府为解决少子化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鼓励国外人口迁入B.实施生育激励政策C.提高人口受教育水平D.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常住人口是指在某地实际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一般包括户籍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
下图为2011~202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同比(比上一年度)增长率统计图。
据此完成6~7题。
6.2011~2019年上海市()A.户籍人口减少B.人口总量下降C.常住人口减少D.人口迁入趋缓7.造成该时段上海市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政策变化B.产业转型升级C.城区面积扩大D.人口自然增长慢[2023·全国甲卷]技术进步对人口分布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1790~1870年,随着蒸汽机等技术的应用,美国人口更加趋向临河分布;1870年后随着电力、机械等技术进步,美国的用水来源结构随之变化,河流对人口分布的重要性相对减弱。
高考地理-人口(测)-专题练习 (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人口(测)-专题练习 (含答案与解析)高考地理专题练人口(测)一、选择题(20小题,共80分)1.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A.②③④①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D.④①②③2.关于该国在不同阶段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B.②阶段农业产值上升,工业产值下降C.③阶段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大于第一、二产业的人口D.④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3.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与“单独二孩”政策相比,0~14岁人口将增加约()A.0.2亿B.0.4亿C.0.7亿D.1亿4.“全面放开二孩”人口政策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不正确的是()A.缓解空巢家庭不断增加的趋势B.导致人口增长率持续上升C.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的趋势D.改善男女性别比失衡状况5.2000~2010年间()A.县内流动比重中部增长最快B.省际人口流动量中部基本无变化C.省际人口流动比重东部降低最多D.西部的省际人口流动比重有所降低6.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结构的空间差异,理解正确的是()A.县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B.目前我国省际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C.大学生跨省求学会增加县内人口流动比重D.二孩政策一定会促进省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7.若A、B、C分别表示农、牧、林三大部门比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自然条件优越性比较:①>②>③B.①、②、③地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C.A、B、C三轴分别表示不同地理要素对地理事物的影响程度高考地理专题练人口(测)一、选择题(20小题,共80分)1.某国自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四个阶段示意图中,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历程,正确的排列方式是()A。
①③②④B。
②③④①C。
①②③④D。
④①②③2.关于该国在不同阶段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第一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B。
第二阶段农业产值上升,工业产值下降C。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 学案:人口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学案:人口问题前言:①从命题趋势看,命题者常以某小区域或某城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为切入点,探究人口现象产生的原因。
考试重点是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
②考核能力要求是判读人口统计图表,解读图表信息,展开人文要素之间的逻辑推理。
③因此,在复习中首先是理解人口相关概念,其次要发挥数学计算能力,从量的增减,量的变化趋势、量的变化率,到极值意义等方面思考问题。
再次是强化图表解读训练,在训练中提升解题能力。
一、人口基础概念1.人口增长模式①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人口的增长要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社会生产力水平深刻影响着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的关系。
②3种人口增长模式a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3%右右。
自然增长率<1%b传统型:出生率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c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1%左右。
自然增长率<1%,接近0,甚至负值。
④相关计算a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b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十迁移率(机械增长率)c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
当人口增长率(自然+机械)>0,人口净增长。
d2021年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中国人口共14.1178亿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
e几个国家的人口参数美国:美国是世界第三大人口大国,美国2022总人口数为 3.349亿人,美国的人口增长率为0.59%,而且每年有将近100万人口迁入。
俄罗斯:总人口1.46亿人。
人口增长率-0.72%日本:1.257亿人,人口增长率-0.3%印度:14.07088亿人,人口增长率0.99%巴基斯坦:2.29亿人,人口增长率2%越南:9733.86万人,人口增长率0.9%韩国:5106.9万人,人口增长率0.5%巴西:2.16亿人,人囗增长率0.72%2.人口老龄化①区域人口老龄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7%。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分布
202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分布一、选择题下图示意我国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 B.人口数量众多C.人口稠密 D.距河2km内人口最多2.该河流很可能是()A.淮河 B.珠江 C.海河 D.雅鲁藏布江3.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水能资源分布 B.矿产资源分布 C.交通通达度D.取用水方便程度下图为我国某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密度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4.图示区域()A.人均耕地面积较少 B.人口密度分布差异不大C.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高 D.城镇化水平整体呈南高北低5.影响该区域人口密度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交通 B.地形 C.水源 D.气候下图为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与城镇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制约塔里木盆地人口与城镇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热量 C.土壤 D.水源7.图示区域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的地形(地貌)类型是()A.峡谷 B.山地 C.冲积扇D.高原读世界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人口占洲总面积及总人口的比例图,完成下面小题。
8.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A.大洋洲B.南美洲C.亚洲 D.欧洲9.图示信息显示,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是()A.集中于地势低平地区B.集中于中低纬度地区C.集中于沿海地区D.集中于交通便利地区读“中国三大区域人口密度影响因素排序(1978—2018年)”,完成下面小题。
10.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是()A.东南多西北少 B.南部多北部少 C.西部多东部少 D.东北多西南少11.对我国三大区域人口密度影响均位列前三的因素是()①城镇化水平②工业化水平③交通便利度④对外开放程度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2.“交通便利度”是影响西部地区人口密度最重要因素,原因是()A.道路沿线自然条件更优越B.可以便利获取外部水资源C.修建道路会带来就业机会D.交通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下图为20世纪中期提出的“人类大陆”示意图,即在地图上隐去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口密集的地区,随着时间推移,“人类大陆”在持续变化中。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含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含答案解析)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净增人口数量创下60年来(1962年以来)的新低为48万人,下表为2011年到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单位:万人),完成下面小题。
1. 由材料信息可知( )A .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B .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C .2017年到2018年出生率变化率最大D .儿童抚养比呈下降趋势2. 关于出生率下降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 .育龄妇女人数减少 B .出生率变化与人口惯性无关年份 出生人口 201117852012197320131776 20141897 2015 1654 2016 1883 2017 1765 2018 1523 2019 1465 2020 1200 20211062C .生育成本提高,生育水平下降D .新冠肺炎疫情有一定影响2022年末,我国人口总数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其中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进入负增长阶段。
近三年的新冠疫情对人口增长影响极大。
下表为四国人口出生率及人口数量。
完成下面小题。
3. 202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约为( ) A .5.37‰ B .6.77‰ C .7.37‰ D .8.97‰4. 中国与四国出生率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为高出生率B .经济越发达人口出生率越低C .受新冠疫情影响出生率都有所下降D .韩国因人口少导致出生率低 5. 以上各国应对人口增长问题,措施合理的是( )国家2022年出生率‰人口数量(千万)巴西 12.62 21.4 日本 6.17 12.6 意大利 6.33 5.9 韩国5.515.1A.巴西应鼓励生育B.日本、意大利应控制人口增长C.中国应保持低生育水平D.韩国实施奖励生育以促进人口增长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8.8亿,比2010年减少4000多万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由2010年的8930人上升为15467人;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检测题(含答案)
(4)变小 ①通过区域间合作,环境人口容量变大(或理论承载密度变大);②通过人口迁移或流动,降低了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
(4)温室棚顶安装光伏发电板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温室大棚安装了光伏发电板后,可以调节农作物种植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延长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光伏发电可以满足温室大棚的需要,多余的电能可以输出产生经济效益。
26.(1)沪、苏、津、粤。
(2)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趋向: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现象不断加剧。
(1)习惯上,当一个地区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时,说明该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哪几个省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2)以我国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为依据,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具有什么特点?十年间其发展的趋向是什么?
(3)材料二中省区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4)材料二中,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变大或变小),试分析其原因。
4.广东、山东常住人口数量位居前列,影响的主要因素有( )
①经济发展水平②交通③房价④环境⑤公共服务水平⑥落户政策
A.①②④B.①⑤⑥C.①③④D.②④⑤
5.北京市常住人口呈现负增长,重要原因是( )
A.严格的人口调控政策B.经济活力欠佳
C.环境污染严重D.交通拥堵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省2013年-2016年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源B.科技
C.人口的消费水平D.经济发达程度
24.人类密集地区称人类大陆。读图可知,关于图中①~④人口密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人口增长率高,迁入人口比重大B.②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表现明显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人口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人口一.选择题(共24小题)1.我国人口分布疏密区的界线是()A.秦岭—淮河线B.黑河—腾冲线C.400mm等降水量线D.1月0℃等温线2.关于我国的人口分布,叙述正确的是()A.南多北少B.东多西少C.集中分布在中小城市D.仅受自然环境的影响3.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农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B.自然资源C.经济收入D.国家政策4.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我们看到日本移民是巴西人口组成之一,主要聚居在巴西东南部,早期日本移民主要从事种植业,巴西吸引日本移民的自然资源主要是()A.矿产资源B.土地资源C.海洋资源D.森林资源随着我国产业和人口进入新的重构阶段,人口回流成为新常态,其中县城和乡镇是城市人口回流的主要目的地,主要以“创业回流”“购房回流”类型为主,近年来,武汉市周边市,县人口回流现象明显。
如图示意武汉市与周边市、县位置,据此完成5﹣7题。
5.县城和乡镇是城市人口回流的主要目的地,主要是县城和乡镇()②就业机会多②基础设施完善③生活成本低④行业门槛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图示区域出现人口回流,其最可能先大规模回流至()A.汉川B.黄冈C.潜江D.武汉7.人口回流对图示区域的影响是()A.缓解区域人口老龄化程度B.缓解武汉劳动力不足问题C.有利于县城产业结构调整D.进一步拉大区域发展差距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出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东北地区人口流动呈现出短时段流动、农村人口占比高、以家庭为单位的整体式流动为主的特点,但流动人口在域外其他地区落户积极性总体并不高。
如图为东北地区流出人口在不同省份选择空间分布格局图(箭头粗细代表人数多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与迁入华北、华东相比,东北人口迁入西南地区的迁移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①距离较远②文化相近③经济较差④气候较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东北地区流动人口在域外其他地区落户积极性总体不高的主要原因是()A.户籍落户政策吸引力小B.地区人文环境差异较大C.人口流动管理政策严格D.农村户籍所带来的福利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完成10﹣11题。
2022届新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人口容量含答案
2022新高考地理专题训练:人口容量一、选择题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
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大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材料中“16亿左右”的含义是()A.人口合理容量B.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C.最适宜人口数量D.维持最高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2.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成负相关的因素是()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人均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D.地区开放程度下图为某区域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可知,该地区()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6000人B.t2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C.t3时期,该地区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4.图中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A.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C.人口数量必须低于环境承载力D.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5.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
当时的学者汪士锋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泰稷,江中已民有洲田,川中己辟老林,茴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
两时期环境人口容量差异很大,下列因素对此现象影响最小的是()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C.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6.下列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小于发展中国家B.一定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是变化的C.具有警戒性的特点D.是一个地区需要达到的最大人口数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
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7.表中反映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A.约8亿~9亿B.约14亿~15亿C.15.1亿或16.6亿D.约15亿~16亿8.影响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①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②地区开放程度③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④国家人口政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957年,人口学家马寅初提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为7亿---8亿。
高考地理人口专题试题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专题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人口增长率是指:A. 一年内人口增加数与年初总人口的比率B. 一年内人口增加数与年末总人口的比率C. 一年内出生人数与年初总人口的比率D. 一年内死亡人数与年末总人口的比率答案:A2. 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A. 经济因素B. 政治因素C. 宗教信仰D. 地形条件答案:D3.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为:A. 出生率 - 死亡率B. 人口总数 / 出生人数C. 人口总数 / 死亡人数D. 人口总数 / (出生人数 + 死亡人数)答案:A4.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是:A. 自然增长B. 机械增长C. 国际移民D. 农村人口回流答案:B5. 人口容量的估算通常考虑以下哪些因素?A. 资源状况B. 科技发展水平C.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二、填空题1.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的__________数量,它是衡量人口地理分布的重要指标之一。
答案:人口2. 人口年龄结构可以分为__________型、成年型和老年型,这种划分有助于分析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和发展趋势。
答案:幼年3. 在人口迁移的规律中,推拉理论认为,人口迁移的原因是原居住地的__________因素和目的地的__________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排斥吸引三、简答题1. 请简述人口增长模式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答:人口增长模式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个阶段。
原始型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2. 描述人口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答:人口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包括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和城市地域范围扩大。
其影响表现在经济结构的变化、就业机会的增加、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增大等方面。
四、综合题1. 根据以下数据,计算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检测题(包含答案)
《人口》检测题一、单选题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
这类农民工被媒体称为“城归”。
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
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将有更多“城归”返乡创业,给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撂荒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C.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D.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
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A.技能与素质的提升B.性别结构的均衡化C.年龄构成的年轻化D.数量的大幅度提高下图为某地区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该区域人口迁移主要集中在A.0~14岁B.15~34岁C.35~59岁D.60岁以上4.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在春节返乡后,一部分人不再回到务工的远方城市,转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这一现象称为务工潮倒吸现象。
下图为2008-2015年我国农民工数量及月均收入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图中显示2015年我国农民工()A.外出务工人数约占61% B.本地务工人数超过外地务工人数C.总人数已经超过了3亿D.月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6.出现务工潮倒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内地()A.交通条件改善,空气质量良好B.各类城市发展,就业创业机会增多C.人口政策调整,生育放宽二胎D.产业升级迅速,人力资源需求量大“春节空城”是随着春节的到来,外来务工人员集体回家过年导致某些城市人去城空的现象,是我国传统年节文化的特有现象,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单元检测-人口、乡村和城镇(原卷版和解析版)
单元检测人口、乡村和城镇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山东烟台联考)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因素奠定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其中工业化水平、交通便利度等因素对人口密度影响较大。
下图示意我国四大区域人口密度影响因素排序(圆圈大小表示影响因素水平)。
据此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区域依次是()A.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B.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C.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D.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2.交通便利度对丙区域人口密度影响远高于其他要素和其他区域,是因为丙区域() A.工业基础雄厚B.距沿海港口近C.地形地势复杂D.对外开放度高(2023·江苏泰州期中)生态适度人口是指从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保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来考虑区域的适度人口规模。
下表为广西、新疆、四川、内蒙古4省区生态适度人口数据。
据此完成3~4题。
省区生态适度人口(万人)P1(万人)P2(万人)现实人口(万人)广西3276.22970.67203.25331.4新疆1957.31937.24303.32164.4四川2990.33229.26574.59001.3内蒙古1825.83912.34014.32453.2注:P1表示将消费水平提高到全国平均消费水平后各省区人口容量,P2表示基于全国平均生态压力指数的各省区人口容量。
3.广西生态适度人口比新疆大的原因最可能是()A.水热条件好B.油气资源丰富C.地域面积大D.地形平坦开阔4.推测内蒙古现实人口低于P1的主要原因是()A.生态环境脆弱B.距经济发达地区近C.畜牧业较发达D.二、三产业比重低下图为“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
2023-2024年秋季期高考地理重点复习——人口(15题)
2023-2024年秋季期高考地理重点复习——人口(15题)一.选择题(共15小题)读图,完成下面15~16题。
1.根据人口热力图,可以()A.确定城市用地类型B.统计该市人口数量C.分析城市人口迁移方向D.预测城市人口增长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图中城市()A.①地区土地可能为居住区B.人口迁移方向为西南向东北C.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升高D.人口数量8时少于20时粤港澳大湾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个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产业升级和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003~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累计净迁入人口650余万,其中四个中心城市迁入450余万。
各中心城市净迁入人口数如图所示。
据此回答12~13题。
3.据图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迁移的特点是()A.随着产业转移人口主要向大湾区以外迁移B.中心城市中广州对外来人口吸引力最大C.人口集中迁入区人均GDP增速更快D.迁入人口主要向四个中心城市集聚4.关于图中各地人均GDP增速差异及其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是()A.大湾区四个中心城市最快,经济实力最强B.大湾区内非中心城市最快,城镇化水平高C.湾区外城市快于湾区内,承接产业转移多D.深圳快于广州,城市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常住人口50126804人,与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共增加4100175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86%。
如图为与2010年相比,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级市常住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
据此完成31~32题。
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常住人口比重变化,说明()A.地级市常住人口减少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C.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较少D.人口迁移率空间差异显著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常住人口50126804人,与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共增加4100175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86%。
图为与2010年相比,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级市常住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
高中地理新高考新教材系列:必修二 人口【过关检测】
第一章人口【过关检测】一、选择题下图为“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河流D.土壤2.该区域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A.①B.②C.③D.④读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完成3~4题。
3.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A.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B.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C.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D.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4.可以解释以上人口集中分布特点的原因有()①陆地面积较大②地形全部为平原③气温较为适中④降水量全球最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A.迁入率持续上升B.迁出率持续降低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6.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上海B.安徽C.湖南D.河南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改称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
读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人口总量与高程分布图,完成7~8题。
7.澜沧江—湄公河流域()A.人口密度随高程变化并不明显B.0~400 m人口分布随高度迅速增加C.5 000 m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D.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密8.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A.太阳辐射能B.土地利用方式C.水能资源D.年降水量人口密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农业密度是指单位农田面积上的农民人数;生理密度是指适合作为农业用地的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
下表为四个国家人口密度、农业密度和生理密度(单位:人/ km2)统计表。
读表,回答9~10题。
国家人口密度农业密度生理密度埃及79209 1 475荷兰39634 1 642美国311118日本338135 2 3809.①土地类型②土地面积③农业生产技术④人口总数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0.根据材料可知()A.生理密度大的国家农业密度大B.荷兰的农业技术水平比日本高C.一个国家的农业用地比重D.一个国家的农业人口总数春节空城指数是反映我国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过关检测(十二)人口一、选择题(2020届高三·湖南重点中学联考)据人口统计,中国的生育高峰在1991年停止,此后,全国新生婴儿数目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2000年。
下图为1984~2020年高等教肓适龄人口数变化趋势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时段出生婴幼儿数量下降最快的是( )A.1966~1973年B.1973~1980年C.1980~1990年D.1990~2020年2.由图文材料推断,全国高考人数的下降趋势将持续到( )A.1998年B.2008年C.2018年D.2028年解析:1.B 2.C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1998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达到最低,一般上大学的年龄是18~20岁,可推测18~20年前出生婴幼儿数量下降最快,结合选项可知选B。
第2题,一般入读大学的年龄为18岁前后,根据材料,全国新生婴儿数目下降趋势从1991年一直持续到2000年,18年后即2018年,全国高考人数的下降趋势将会缓解,选C。
(2019·湖北宜昌调研)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2017年4月发布的数据(下表)显示,作为主要劳动力的生产年龄人口大幅减少的趋势没有改变,目前日本的建筑、运输和护理等行业的有效求人倍率(即有效职位数量与有效求职人数之比)已经超过3倍。
据此回答3~4题。
2015年2025年2065年数量比例数量比例数量比例65岁及以上0.338 7亿26.6% 0.367 7亿30% 0.338 1亿38.4% 15~64岁(劳0.772 8亿60.8% 0.717 0亿58.5% 0.452 9亿51.4%动人口)0~14岁0.159 5亿12.6% 0.140 7亿11.5% 0.089 8亿10.2% 总人口 1.270 9亿 1.225 4亿0.880 8亿出生率 1.45 — 1.44A.美国B.俄罗斯C.中国D.古巴4.有效求人倍率不断上升,带来的影响最可能的是( )A.制造行业加速向境外迁移B.产业用工成本不断下降C.刺激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显著回升D.失业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解析:3.B 4.A 第3题,目前,日本人口超过1亿,与日本人口现状最接近的国家可能是俄罗斯,人口约1.46亿,人口出生率低,劳动力不足,B对。
美国人口约3.27亿,A 错。
中国人口13.9亿,C错。
古巴人口约1 100多万人,D错。
第4题,有效求人倍率即有效职位数量与有效求职人数之比。
有效求人倍率不断上升,带来的影响最可能的是因劳动力不足,制造行业加速向境外迁移,A对。
产业用工成本不断上升,B错。
人们生育观念改变,不能使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显著回升,C错。
失业率低,D错。
(2019·河南适应性考试)下表为2017年我国部分省市常住人口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5~7题。
5.A.死亡率低B.出生率高C.人口迁入多D.环境容量大6.北京市常住人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政策限制B.矿产短缺C.交通发达D.经济放缓7.吉林省常住人口的变化会导致( )A.劳动力极度缺乏B.老龄化程度增加C.人口死亡率下降D.环境人口容量扩大解析:5.C 6.A 7.B 第5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广东省经济整体较为发达,就业机会众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广东省人口增量远超其他省市,主要原因是人口迁入多,因此本题答案为C。
第6题,近年来国家为疏解非首都功能,对在京的大量产业和人员进行转移,因此可知A正确。
第7题,由表格内容可知吉林的常住人口流失了15.6万人,还不至于造成吉林省劳动力极度匮乏的状态,因此A错误;由所学知识可知吉林省的人口外流部分几乎都是年轻人口,那么在年轻人口大量外流的状态下,吉林省的老龄化会有一定程度的加深,因此B正确;吉林省常住人口的减少不会影响其人口死亡率,因此C错误;吉林省的环境人口容量相对固定,不会轻易改变,因此D错误。
“生活方式型移民”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喧嚣。
据此完成8~9题。
8.“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 )A.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B.地区间就业机会的差异C.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D.地区间投资政策的差异9.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缓解人地矛盾B.改善环境质量C.降低住房价格D.带动服务业发展解析:8.C 9.D 第8题,由材料可知,“生活方式型移民”更注重迁移目的地的环境质量,故C正确。
第9题,大量外来移民进入,会导致人地矛盾加剧、环境质量变差、住房价格升高;由材料可知,“生活方式型移民”更注重生活质量和环境,会带动服务业的发展,故D正确,A、B、C错误。
(2019·河南郑州模拟)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能迅速改变一个地区的人口结构并导致老龄化。
根据地区老年人口和非老年人口的数量变化情况将老龄化划分为:残留老化、集聚老化、自然老化及集聚稀释四种类型。
下图为2000~2010年我国某市老龄化类型空间分布图,下表为2000~2010年该市城市中心区37个街区老龄化空间类型统计表。
阅读材料完成10~11题。
老化类型街区数老年人口变化非老年人口变化2010老龄化率/% 残留老化21 15 621 -121 784 10.26集聚老化11 40 987 126 203 9.32自然老化 3 2 118 17 759 9.22集聚稀释 2 2 626 47 915 5.5010.2000~2010年,该市( )A.①区域大量劳动力流入B.②区域老年人口数量少C.③区域大量老年人口流出D.④区域人口流动较少11.该市最可能是( )A 广州B.上海C.杭州D.长春解析:10.D 11.D 第10题,根据图及表格信息,①区域为残留老化区,非老年人口大量输出,即大量劳动力流出,A错误;②区域为集聚老化区,大量老年人口流入,老年人口数量大,B错误;③区域为集聚稀释区,老年人口增多,C错误;④区域为自然老化区,老年人口和非老年人口数量变化较小,人口流动较少,D正确。
第11题,从该城市非老年人口变化数量看,该城市有大量劳动力流出,故该城市最可能是长春。
二、非选择题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
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
随着上海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上海市人口容量估算表/万人(2)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人口在地域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变化。
读图2,描述1990~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
(3)结合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题,联合国把世界人口划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三类。
以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作为划分标准,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4%以下的为年轻型人口;占4%~7%的为成年型人口;占7%以上的为老年型人口。
根据上海2010年人口金字塔图,0~14岁男性和女性人口比重相加可知,为8%左右;同理计算,人口15~64岁比重为82%左右;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0%左右。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即为人口老龄化,故上海人口老龄化严重。
第(2)题,读图2可知,1990~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这一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反映上海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郊区化阶段。
2005~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出现了人口增加。
第(3)题,上海属于水质型缺水地区,限制了人口容量,所以应从改善水质等方面采取措施,开发新的水源地,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经济越发达,人口容量越大,上海属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要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科技投入,进行产业结构升级。
答案:(1)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7.6%~9.6%均可)、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2%(79.8%~82.8%均可)、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约为10%(9.6%~10.6%均可)。
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
(2)1990年至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和边缘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
随着上海旧城改造和环境改善,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出现了人口增加的趋势。
(3)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其中水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
上海应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
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人口容量就越大。
上海应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17年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39 0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37万人,增速为0.59%。
图1为我国2007年、2010年和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图2为2008~2017年我国新生人口数量及增速统计图。
(1)描述2007~2017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征。
(2)说出2007~2017年我国老年人口的变化给我国带来的影响。
(3)说明2016年以后我国新生人口数量多的原因。
(4)推测2016年以来我国新生人口数量变化给我国带来的影响。
解析:第(1)题,读图1,2007~2017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特征是:0~14岁少年儿童比重先降后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升高;15~64岁青壮年劳动力人口比重高,且呈先升后降趋势。
第(2)题, 2007~2017年我国老年人口的变化是老龄人口比重增大,导致我国职业结构发生变化,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国防兵源不足,劳动力短缺。
第(3)题,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政策的调整,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导致了2016年以后我国新生人口数量多。
第(4)题, 2016年以来我国新生人口数量增长,有利影响是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为未来我国补给劳动力资源,平衡性别比。
不利影响是人口增加,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基础设施负担加重。
答案:(1)少年儿童比重先降后升;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升高;青壮年劳动力人口比重高,且呈先升后降趋势。
(2)职业结构发生变化;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国防兵源不足;劳动力短缺。
(3)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政策的调整(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
(4)有利影响: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为未来我国补给劳动力资源;平衡性别比。
不利影响: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基础设施负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