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德国人和中国人的区别
德国人与中国人文化差异
24领导和下属 德国人的人权是 “人人平等”,中国领导人是 “高人一等”。
3天气和心情 德国人喜欢晴天,讨厌雨天;中国人对晴天和雨天认为无所谓,不太影响心 情。
4生活方式 德国人崇尚自由和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尤其有保持自己独立空间的强烈需 要。而中国人喜欢热闹,扎堆,害怕被孤立。从某个角度讲,西方人更具有独立 的人格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5#
5交通工具 这跟经济发展有关,但也跟公共意识,环保意识有关,德国人家家有汽车,
休闲时尚也骑自行车;当然在中国,很多东西早失去了它工具的本质,人骑自行 车看穷,贷款也要买汽车,做梦都想奔驰宝马,而形成一种炫耀的象征。
6老人的生活 这个图既反映中西方文化差异,也反映社会生活保障制度的差异。 7自我 德国人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特立独行和自信很正常;中国文化有枪打出头
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传统,人们喜欢随大流,集体大于自我。 8周末的街景 德国人喜欢休闲安静,中国人喜欢涌出来逛大街,另外延伸说一句,据出国
德国人与中国人的文化差异
这是一个德国华裔人画了一系列图来形象的表达他认为中国人与德国人的 习惯差异,觉得不错,另加一点个人的观点。 蓝色代表德国人↓ 红色代表中国 人↓
1一日三餐
德国人喜欢早、晩冷食,中午热食;中国人喜欢早、中、晩都要求热食。
2人际关系
这幅图认为是最生动,最有代表性的。德国人交往讲究志趣相投,性格相近, 有相通爱好的自然而然在一起交往,性质相对单纯些。而中国人讲究功利性的人 际关系,所以编织出一个复杂的人际网,很多时候明明觉得对方很讨厌,不是一 路人没有共同语言,但觉得这个人能有价值 “用的上”,就去满脸堆笑的交往, 各自心里打着小算盘,相辅相成。
14排队 德国人自觉遵守;中国人插队拥挤到前面,这个不用多解释,大家日常生活都
跨文化交际—中德差异课件
德国文化中工作节奏较快,强调高效率和快节奏的工作方式。在 中国文化中,工作节奏相对较慢,更注重稳定和持久的工作关系。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德国文化中更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鼓励员工追求个人生活和 兴趣爱好。在中国文化中,工作通常更为重要,个人生活常常需
要为工作让步。
05
CATALOGUE
跨文化冲突与解决
03
语言障碍与误解
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存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出现语言障碍和误解。
为了减少误解和冲突,需要加强文化交流和语言学习,并尊重彼此的文
化差异。
03
CATALOGUE
社交习惯
社交场合
家庭聚会
在中国,家庭聚会通常由长辈主持,晚辈尊重长辈,积极 参与家务活动。在德国,家庭聚会更注重个人空间的独立, 晚辈可能不会参与家务活动。
间和独立性。
04
CATALOGUE
价值观差异
个人与集体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在德国文化中,个人主义被高度重视,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而在中国文化中,集体主 义更为重要,个人的利益通常要服从于集体或组织的利益。
独立思考与权威服从
德国文化鼓励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不轻易接受权威的观点。而在中国文化中,尊重权 威和传统是重要的价值观念。
直接与含蓄
中国人在交往中通常比较含蓄, 表达方式较为间接,而德国人则
更加直接和坦率。
情感表达
中国人在交往中比较注重情感控制, 不太轻易表露个人情感,而德国人 则更加开放和直率地表达情感。
决策方式
中国人在交往中通常采用集体决策 方式,强调协商和共识,而德国人 则更加注重个人独立思考和决策。
礼节与礼貌
02
CATALOGUE
10张图一目了然的告诉你中西方文化差异
10张图一目了然的告诉你中西方文化差异悦居英国2016-05-31 15:50:49中国文化孩子阅读(13216)评论(3)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举报下面这些蓝色和红色的海报来自于设计师杨柳呈现中国(红)与其他西方国家(蓝)之间关键性的文化差异的一组插画作品。
这些海报极其精准地概括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并且有助于人们理解这些差异。
设计师杨柳在中国与德国分别生活了13年,这样的人生经历促使她更加关注不同的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可能是她个人去了解她的生活环境的方法。
她把这些不同的现象用图画简化,希望这样能使得人们更关注于这些现象背后的东西,然后能够对其他文化更加包容。
在西方,人们更愿意选择骑自习车而不是驾车出行,因为骑自行车更环保并且有利于身体健康。
但是中国,很多人早已丢掉了他们的自行车选择驾车出行。
20年前的中国几乎到处都是自行车,所有的城市主干道旁都设有自行车专用车道,而私家车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
今天,无论是在北京还是中国其他的主要城市,道路上都塞满了龟速行驶的私家车,驾驶员们锤击着方向盘按响喇叭挑衅着彼此的怒气。
只有最大胆和疯狂的人才会选择在这样的道路上骑自行车。
中国人喜欢在吃饭的时候不断地大声交流并且在中国的餐馆吃饭会非常吵闹。
在中国,这家餐馆里越吵,这家餐馆就越好。
如果你不介意这种喧闹,旅行的时候在大堂里和一群中国人在一起吃饭将会是一次非常棒的体验。
如果你更喜欢安静的平和像烛光晚餐那样浪漫的环境,那就开个包间吧。
曾经人们觉得排队是那些弱者才会做的事情,推推搡搡才是常识。
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刺耳,但是当你在银行、火车站、商店的收银台或者其他的会排队的地方,你就会发现这句话说的事实。
不过如今中国是在慢慢变好的,你可以在很多公交站台看到人们有序排队上车,但是仍然有其他地方,如果你想要得到服务,就只能加入战局。
中国人依然沉迷于用摄影记录他们的旅行,然后花更多的时间在摆pose拍照而不是享受美景。
中德餐桌文化对比分析
中德餐桌文化对比分析中德两国是世界上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他们的餐桌文化也是各具特色的。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对中德两国的餐桌文化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两国在用餐方式、饮食习惯、餐桌礼仪等方面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一、用餐方式中式餐桌文化注重家庭团聚,通常是全家人坐在一起用餐。
在家庭聚餐时,菜品通常是放在桌子中间的大盘子或者碟子上,大家一起共享。
而在正式的宴会或者商务餐厅用餐时,人们通常会坐在圆桌或者方桌周围,每个人有自己的座位,菜品由主人或者服务员端上来,大家用餐时不会在意对方的菜盘。
二、饮食习惯在饮食习惯方面,中国人喜欢吃米饭和面食,午餐和晚餐通常会配有米饭或者面条。
而在早餐方面,中国人通常会吃包子、面条、豆浆等食物。
在肉类方面,中国人喜欢猪肉、鸡肉、牛肉等,而海鲜也是中国人餐桌上常见的食材。
德国人的饮食习惯则更注重面包和土豆。
德国是面包之国,有各种各样的面包种类,人们早餐通常会吃面包搭配黄油和果酱。
土豆也是德国人餐桌上的主食之一,人们喜欢将土豆煮熟、烤熟或者制成土豆泥。
在肉类方面,德国人喜欢吃猪肉和牛肉,鱼肉也是常见的食材之一。
三、餐桌礼仪在餐桌礼仪方面,中式餐桌文化注重尊重长辈和客人,通常是长辈先开饭,客人先吃。
在宴会或者商务餐桌上,主人通常会为客人夹菜、倒酒,以示尊重。
中国人在用餐时会尽量不出声音,尤其是在吃面条或者汤类食物时,以避免嘈杂。
德国人在餐桌上也有着严格的礼仪。
在家庭用餐时,人们通常会等到所有人都就坐好了才开始用餐,不会吃得很快或者很慢。
在正式宴会或者商务餐桌上,德国人通常会等到主人开始吃饭之后才开始用餐,餐桌上的交谈通常也是比较正式的。
中德两国的餐桌文化在用餐方式、饮食习惯和餐桌礼仪方面各具特色。
通过对中德餐桌文化的对比分析,我们不仅能够了解两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能够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希望中德两国在不断交流合作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彼此餐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为两国关系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与其它国家的身体语言对比
中国与其它国家的身体语言对比首语包括点头和摇头。
在中国和其他大部分国家都是点头表示同意、赞赏,摇头表示否定和遗憾。
而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点头是否定,摇头是肯定。
大拇指伸出,在中国表示胜利、佩服,第一、首领等;在日本表示男人、父亲;在美国、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表示幸运;在印度、德国则表示想搭车。
拇指向下一般都表示品德不好、坏或不成功,而在英国美国,拇指向下表示不同意;在法国表示死了;在印尼、缅甸等地区则表示失败。
伸出中指,菲律宾表示愤怒、轻蔑;美国、法国、新加坡表示下流;沙特则表示恶劣行为或极度不快。
向上伸食指,中国表示数字一或请注意;美国表示请稍等片刻;法国是学生请求发言的表示;缅甸表示最重要;日本表示最优秀。
小指伸出,中国表示渺小,看不起;日本表示女人,小孩儿;韩国表示女朋友;而缅甸、印度一带则用来表示厕所;菲律宾表示小人物。
食指弯曲,中国表示数字九;日本表示小偷;泰国、朝鲜表示钥匙;印尼表示心肠坏;墨西哥则用来表示金钱。
伸出中指压在食指上,在中国表示数字十;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法国、墨西哥等表示祈祷;荷兰表示发誓;斯里兰卡表示邪恶;而在香港则表示关系密切。
用拇指和食指搭成圆圈,在日本、韩国缅甸等均表示金钱;美国表示同意或成功;印尼则相反,表示不成功,表示傻瓜,无用;而在巴西则表示肛门。
注意:切忌伸一根手指头指人指路,这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另外要注意,适当地运用手势,可以增强感情的表达。
但与人谈话时,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不宜过大,要给人一种优雅,含蓄而彬彬有礼的感觉。
“OK”形手势的含义:在我国和世界其它一些地方,伸手示数时该手势表示零或三.在美国、英国表示“赞同”“了不起”的意思;在法国,表示零或没有;在日本表示懂了;在泰国表示没问题、请便;在韩国、缅甸表示金钱;在印度表示正确、不错;在突尼斯表示“傻瓜”;在巴西表示侮辱男人,引诱女人.(即在拉美表示下流.)。
各国人的性格特点
各国人的性格特点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和俄罗斯人的性格特点德国人:严谨;法国人:浪漫;英国人:刻板;俄罗斯人:粗犷狂放。
用四字成语形容德国人、俄国人、法国人、韩国人、日本人、西班牙人、英国人的性格特点德国人、一丝不苟固步自封俄国人、坚韧不拔自高自大法国人、浪漫情怀自吹自擂韩国人、奋发图强自取其辱日本人、精益求精自取灭亡西班牙人、热情似火自生自灭英国人彬彬有礼自欺欺人俄罗斯人,英国人,德国人的外貌特征?发色,瞳色,轮廓,体型俄罗斯人:男人毛多女人生完孩子就变河马体形瞳孔淡褐色英国人:男人鼻子大毛发颜色最淡个子高瘦女人同英国男人瞳孔淡蓝绿色德国人:男人脑袋小身子大强壮眉骨高女人轮廓生硬像男人瞳孔棕色头发淡黄或棕红色多英国人,德国人,美国人,澳大利亚人怎么样,比较一下首先德国人很严谨做事情特别认真不过他们的风趣和幽默是你了解了才有有点感觉的做事很讲究效率很直接的那种英国人也是比较古板的我和他们聊天的时候有时候不小心把HE 和SHE搞混了他还会马上纠正你挺郁闷的比较拖然后男人感觉都是那种很MAN的特别带伦敦腔的很忧郁的感觉澳大利亚人就比较开放美国人那更是开放了后者更放肆点美国人很有创造力很固执比如你卖东西跟他如果他买了19元你叫他多给1元然后他拿50找比较好找他会说“WHY I NEED TO GIVE U MORE?” 他们根本理解不来数学是垃圾很自由的想法基本上都是自己做自己的事然后家庭的观念比较少实话说澳大利亚的不怎么了解这些是根据学校的外教比较得来的我喜欢加拿大人懒的很讨人喜欢怎样从身体特征区分美国人、英国人、俄国人、德国人、法国人美国等移民国家什么人都有,是不能用面部特征分的。
如果你指的是白人的话,那么,典型的各国白人面部特征是:美国人一脸牛气哄哄,头发蓬松,白脸有点红(喜欢户外活动),大脸,一般有点浮肿(垃圾食品吃成的)英国人一脸高贵气质,头发剪得齐整而短,脸上干净,就算留胡子也很整洁。
俄国人通常留大胡子,鼻子特别勾,脸特别白,头发颜色最浅。
中国人与德国人之观念差异
中国人与德国人之观念差异作者:暂无来源:《环球慈善》 2010年第6期文、图/驻德记者刘佳睿一提起德国人,更多的印象会是严谨、呆板、教条、墨守成规的固定评判词语,但是,德国人在一板一眼的背后却有着热情甚至是疯狂的一面,而且各个地域的德国人也有较大的性格、价值观和行为差别。
我在这里认识了一位叫刘扬的中国人,在参加第14 届北京图书国际博览会时,德方展出的一组对比鲜明的图片就是她的作品。
这些图片鲜明地反映了中德文化差异。
也正是这些差异,导致了我们在跟德国人打交道的时候,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误解和矛盾。
我把它们大致分成了三个部分: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为人处世的行为方式。
通过这些图片我们也可以相互理解彼此在言行方面的表现差异。
我不知道大家看了图片以后是否会有相当不同的感慨。
至少我在第一次看到这些图片的时候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感觉用形象的方式把一些生活中“不说憋屈”而“说了矫情”的东西表现得淋漓尽致。
和中国文化弘扬不仅仅为己,也要为他人的道德思想相比,我们不难发现,德国人显得更自我和独立。
这并不是说他们就不懂得为别人着想,而是在首先确保自己一切没问题的时候再去帮助别人和关心别人。
所以,你绝对不会看到一个手上拎着大包小包坐在公交车上的年轻人起身给老人让座的情景发生。
尊老爱幼这一套,在这里是行不通的,至少是极难遇见的。
比如,我在乘坐轻轨车时,曾起身让座给一位上车的老人,他友善地表示感谢,却非常认真地说:“谢谢,不用了,我没问题。
”因为他们的想法和我们完全不同,我们是觉得我们应该尊敬长辈,而这里更多是提倡人人平等,不管你是还没断奶的小孩或是年迈的长者。
这些老人会有一种不服老的精神,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已经老了。
所以,我们的好心让座也许在他们看来却是一种羞辱。
再比如,我跟我的德国朋友交流孝顺一事。
我告诉他,中国是文明古国,讲究礼仪道德,而且百善孝为先,甚至还举出乌鸦反哺的例子来解释我们的观点。
而这对他们来说是相当不好理解的事情。
一个德国人图解中西文化巨大差异
一个德国人图解中西文化巨大差异张放下面那些图画都是一个德国人画的,看来他对中国文化还是颇有些研究的。
至少他看到了问题的表面,这已经很不一般。
之所以说他对中国与德国文化之间的差别的理解有些表面化,是因为他只看到表面,却没有更深入地理解为什么中国人会如他所绘画出来的那种情形。
相信他一时半会儿不会给出答案,或者说,不会给出正确的答案的。
不过,即便是这样,也可以从他的画中,深刻地感受到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严重差别,以及因差别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比如,思维方式,为人处事,世界观,人生意义探究等。
这些画非常生动,同时也让人思考。
至少我看到了这些画,印象非常深刻之余,想到了好多:究竟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两者之间究竟有没有一点儿交叉点?如果有的话,那是什么样的交叉点?这个交叉点的面积究竟有多大?此外,两者之间能否有可能有某些时候达成50%以上的相类似,甚至更大胆一点假设80%相类似?达到80%看起来似乎非常有难度。
中国文化,如西方文化一样,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已成为中国人特有基因,成为“遗传微粒”。
中国人的老祖宗在每个中国人出生前,就把这种“炎黄基因”的大部分覆制传递到中国人身上,就是说,还没出生,中国人就不由自主地成为特定意义上的“中国人”,并使之一辈子不可有丝毫更改。
而德国人,或者说欧洲的那些西方人,也一样,也只能将他们祖先的基因传承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本质性的改变。
所以,当看到有些纯种中国人讲英语,不停地“耸肩”,“恩哼”时,真让人感到难受,可以说是种折磨人的事情。
事实上,中国人永远不可能把西方人特有的“耸肩”的绝对正确姿势,给完全拷贝过来。
正如德国人或者说西方人,永远也把握不了中国京剧中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的样子一样。
看他们表演京剧,不过就是当一乐子,一笑了之。
事实上,西方人永远不可能彻底理解中国人为什么在思考方式、为人处事上面会是那样,而不是这样;也永远不会真正弄明白为什么中国人的世界观会与他们的相当不同,而不是相同;更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对人生意义的看法与他们的相去那么远,而不是这么近。
德国人和中国人生活状态的对比共27页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德国人和中国人生活状 态的对比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德国人的生活习惯
德国人的生活习惯德国人的生活习惯1)中国人晒衣物,通常是挂满户外阳台,临空而飘,犹如彩旗高高飘扬,手法高调,张扬。
德国人晒衣物却是在地下室,若天气好的话,则晒在自家花园里。
(2)中国人晒衣服用衣架撑着,德国人则用小夹子夹在绳子上,而且衣服和裤子都是倒着晒的。
(3)德国人吃冰淇淋爱伸舌头添个圆滑。
中国人吃冰淇淋不伸舌头用牙齿咬。
(4)中国人吃面喝汤的声音吓德国人一跳。
德国人拧鼻涕清鼻子的声音吓中国人一跳。
(5)中国女人做月子,吃好休息好,整整一个月不出门。
德国女人不知月子是啥东东,生完小孩一周后又去游泳,又去散步吹吹风。
(6)德国人爱点蜡烛。
中国人爱挂灯笼。
(7)德国人的枕头都是80x80cm正方形。
中国人的枕头都是长方形。
(8)德国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淡薄,人与狗之间的感情特别深厚。
中国人亲情友情浓厚,富有人情味。
(9)中国的窗户向外开或是左右开,德国的窗户向里开。
(10)德国人大夏天爱烧烤,烤肉,烤香肠,烤玉米,烤辣椒,每到周末家家户户在花园里,烤得"乌烟涨气",炭烤得肉上的油吱啦吱啦的冒。
中国人大夏天爱吃清补凉,绿豆汤,苦丁茶,龟令膏,小米粥。
(11)德国人做菜少不了牛油和黄油。
中国人做菜少不了盐和酱油。
(12)德国的鸡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中国的三黄鸡又嫩又鲜,吃了让人回味。
(13)德国的鸡旦壳薄,无腥,质嫩,个大,(德国人喜欢水煮鸡旦7成熟加盐加胡椒粉拌着吃)中国的`鸡旦壳厚,个小,有腥味。
(14)德国人吃生番茄爱撒点盐和胡椒粉。
中国人吃生番茄爱撒白糖。
(15)德国人吃完美食,遗留在手上的还要舔手指。
中国人把遗留在手上的美味,赶快用纸擦,用水洗(16)德国的小孩是先吃早饭后刷牙。
中国的小孩是先刷牙再吃早饭。
(17)中国加油站有专门的工人为车主加油。
德国的加油站车主就得自己动手加油。
(18)中国的地摊可以讨价还价,喊价上天还价下地,复杂但其乐无穷。
锻炼人脑。
德国的地摊没人讨价还价,明码销售,简单,不用动脑。
跨文化交际—中德差异课件
了解中德文化差异,有助于减少日常交往中的误解 ,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本课件的结构和目的
结构
本课件将首先介绍中德两国的基 本文化背景,然后分别从价值观 、礼仪、时间观、沟通方式等方 面探讨双方的文化差异。
目的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读者能够掌 握中德文化差异的基本知识,提 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与德国 朋友的交流与合作。
德国
在德国工作场合,团队合作是基于明确 的任务和角色分配。领导力通常表现为 引导和协调团队成员,以实现共同目标 ,领导者往往以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为 基础。
VS
中国
中国工作环境中,团队合作更加注重人 际关系和和谐氛围。领导力通常包括激励 和引导团队成员,同时保持团队的和谐和 凝聚力,领导者除了具备专业能力外,还 需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重要性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人们越来越多地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 行交流和合作。了解并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技巧,有助于减少误解 、增进相互理解,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什么需要了解中德文化差异
经济合作
中德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了解双方文 化差异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商务活动,避免文化冲突 。
留学与旅游
随着中德留学、旅游人数不断增加,了解彼此的文 化差异有助于提高留学体验、增进旅游交流。
04
生活场合的中德文化差异
社交礼仪与人际关系
80%
问候方式
中国人倾向于使用“你好”作为 通用问候,而德国人更常用 “Guten Tag”或者“Hallo”。
100%
称呼习惯
中国人在称呼对方时,常使用职 称或头衔,以示尊重;而德国人 更偏向使用对方的名字,体现平 等观念。
80%
距离感
在德国和中国居住哪一个好?
在德国和中国居住哪一个好?
有很多人在德国居住的中国人内心都会挣扎,内心分成两份思考到底是中国好还德国好呢?开始从各种方面来作为比较最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我们都知道德国福利待遇好,但是却也不一定就适合我们生活。
首选是吃的方面,在这方面德国可以说是完败啊,大吃货帝国不是吹出来了的,国内美食一向就能蹦出一堆来,德国的话,热狗热狗热。
再说说穿的,德国最大的好处的是买名牌衣服真的相对便宜,打折村的衣服尤其实惠。
但是,如果想买日常的衣服的话还是被中国秒杀。
交通方面,德国是完爆国内的,这没办法,毕竟我们人口多。
所以喜欢吃的朋友当然还是回来住吧,喜欢安静,毕竟追求时尚的话当然可以选择德国。
各有各的好处。
如果有想德国的朋友,可以来了解一下“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项目”,这个是一个非常棒的项目,有想法的朋友们可以去试试哦。
【转】图释德国人和中国人的差异——刘扬《东西相遇》
【转】图释德国人和中国人的差异——刘扬《东西相遇》图解德国人和中国人的差异,蓝色这边是德国人,红色这边是中国人。
The design of cultural differences.Germans are the blue side, Chinese the red:1 意见 suggestions2 生活方式 lifestyle3 时间观念 time sense4 人际关系 human network5 对待愤怒 attitudes toward anger6 排队 standing in line7 自我 ego8 周末街景 streets on Sundays9 聚会 parties10 在餐厅 in restaurants (decibels)11 美丽的标准 standard of aesthetic beauty (tan level)12 处理问题 problem solving13 一日三餐 three meals a day (hot or cold)14 交通工具 transportation preferences (1970 and present)15 老人的日常生活 daily life16 沐浴时间 time of showers17 心情与天气 mood and weather18 领导 view of superiors19 孩子 children20 对待新事物21 旅游 travel22 时尚 fashion23 胃疼时的饮品 stomach pains when the drink24 想象中的对方 the kind of people you dreamed of作者简介:刘扬,女,一九七六年生于北京。
十三岁随家人迁居德国。
十七岁时被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设计系录取,师从于霍尔格·马帝斯,获硕士及大师班学位。
毕业后曾先后在伦敦、柏林、纽约工作及生活。
德国和中国的人口结构有何不同?
德国和中国的人口结构有何不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每个国家的人口结构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比较。
德国和中国是欧亚两大国家,虽然地理位置相隔遥远,但两国之间的人口结构却各有特点,本文将重点分析德国和中国的人口结构的不同之处。
一、生育率的差异生育率是指女性平均每年能够生育的孩子数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德国和中国在这一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德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教育程度普及、生活压力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德国的生育率处于低位状态,近年来更是跌至历史最低点,2019年的生育率为1.54,远低于维持人口平衡的2.1。
相对而言,德国的老龄化问题更为突出。
与此相比,中国的生育率曾长时间处于高水平状态,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期间,生育率一度超过了 2.5。
但随着社会经济现代化、家庭生活方式改变、城市化进程加速等,中国的生育率逐渐走低,2019年生育率为1.69,接近德国的生育率水平,但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二、年龄结构的差异除了生育率的不同,德国和中国在年龄结构上也存在不同之处。
德国的老年人口比例较高,2019年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1.5%,而且老年人口比例持续上升。
这一方面是由于德国的生育率低,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德国的医疗体系完善,使得人们的寿命延长。
然而,老年人口增长过快将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压力,因为老年人口需要更多的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障。
相对的,在中国的年龄结构中,青壮年人口比例较高。
2020年中国15岁及以下的青少年占比为17.9%,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为70.6%,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为11.5%。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曾经的生育率较高,在人口结构中形成了大量的年轻人,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劳动力需求量也持续增长。
此外,中国的老龄化速度较快,对于养老问题的解决也具有挑战。
三、城乡差异最后,德国和中国在城乡方面的人口结构也存在差异。
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
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德国人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
德国人为“逻辑思维”,是以逻辑推理为基础,强调事物的同一性、非矛盾性和排中性。
同一性认为事物的本质不变,一个事物永远是它自己;非矛盾性认为事物不可能同时存在是与非;排中性认为事物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无中间性,听来具体而实在;中国人的“辩证思维”,是以对立统一为基础,包括变化论、矛盾论和中和论,变化论认为事物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没有永恒的是与非;矛盾论认为事物都是对立统一,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本身;中和论,中庸之道,认为事物存在适度的合理性,强调和谐,听来抽象而玄妙。
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对事物的认识和处理就截然不同,这是一个非常有趣而重要的社会现象。
1990年前后,我与德国富来公司合作经营和维修压铸设备。
当时,西安仪表厂提出一个特殊要求,要在同一台压铸机上既能使用老式捷克立式压铸机模具,又要能使用新型德国卧式压铸机模具,这是两种不同的压射方式。
德国人在“逻辑思维”的支配下,分别设计立式和卧式两套压射机构,采取调换压射机构的方式来生产两种不同的模具。
从逻辑推理来说,这是完全正确的。
结果在用户审查时此方案被推翻了。
一是调换模具需要重装压射机构,工作量巨大:二是经常拆装,机器精度无法保证;三是设备费用巨大,用户无法承受。
四位德国工程师,辛苦设计三个月的方案,几分钟就被全部否定。
德国富来公司总工程师压力极大,回到宾馆闷闷不乐,无法向公司交待。
此时,我悄悄地递给德国总工程师一张简图,按此方案,统统不要做了,只要在原来卧式压铸机上增加一块“中间模板”,向后推仍旧生产卧式压铸模铸件,向前推就可生产立式压铸模铸件。
既不要调换压射机构,也就保证了机器精度,还节省装拆工时,制造成本大为降低。
我嘱咐只说是德国公司的后备方案,雪中送炭,总工程师惊喜。
第二天,立即审查通过,签订成交合同。
中国人“辩证思维”的一块“中间模板”,就代替了德国人“逻辑思维”的两套庞大繁琐的“合模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人和中国人:自我
德国人和中国人:人际关系
德国人和中国人:排队
德国人和中国人:美丽的标准
德国人和中国人:旅游
德国人和中国人:领导
德国人和中国人:淋浴时间
德国人和中国人:理想中的对方
德国人和中国人:老人的生活
德国人和中国人:准时
德国人和中国人:周末的街景
德国人和中国人:意见
德国人和中国人:一日三餐
德国人和中国人:心情和天气
德国人和中国人:胃痛时的饮品
德国人和中国人:时尚
德国人和中国人:生活方式
德国人和中国人:交通工具
德国人和中国人:孩子
德国人和中国人:聚会
德国人和中国人:餐厅分贝
德国人和中国人:处理问题
德国人和中国人:对待新的事物
德国人和中国人:对待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