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文言文句子翻译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以虫治虫》)
元丰年间,庆州地区出现子方虫,正在危害秋日田地里的庄稼。
练习:1、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2、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来自百度文库4)删:删略,文言文中有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表停顿,或表凑足音节,或表发语,或起语助、连接等作用),翻译时应删除。
12、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13、耳(止增笑耳)
古义: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今义:耳朵。
14、、股(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大腿今义:大腿,自胯至膝盖的部分
15、良:良多趣味
古义:的确,实在今义:好
16、可以: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把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巩固练习:
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八则)
别人不了解却不恼怒,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注:君子:这里指有道德修养的人。)
练习:1、姜尚 问曰:“君子,尔何姓?”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留:保留,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官职名、朝代名等,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睡、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
4)词类活用
1、名词、形容词作动词
鞭数十:鞭: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打
果然鹤也。鹤:名词作动词,变成白鹤
林寒涧肃。寒,清凉;肃,寂静。寒、肃,在句中充当谓语。形容词活用为
动词。)
2、名词作状语
空谷传响。空谷:在空荡的山谷里
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犬一样
3、动词、形容词作名词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作名词,奔跑的快马。
17、而
默而识之。表修饰,不译
学而不厌。表转折,却,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表并列,并且
择其善者而从之。表承接,就,接着
敏而好学。表递进,而且,或不翻译。
18、以
以
徐喷以烟。用
以丛草为林。把……当做
可以为师矣。凭借
岁以大穰。因
19、为
项为之强。因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悉为两段。成为
知之为知之。是
例: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梵天寺木塔》)
这非常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然后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
练习: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5)补:补充,文言文中省略现象非常突出,为了完整的表达文章内容,译文就应该补出原文省略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部分。
13、意
意暇甚。神情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图
14、乃
乃曰:“吾忘持度。”才
乃以瓦布之。于是
15、之
置之其坐。代词,质量好的尺码
至之市,到。。。。。去
是吾剑之所从坠。结构助词,的
心之所向。主谓之间,无意义
其虫旧有之。语气助词,无意义
16、其
先自度其足。代词,他的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代词,他
神游其中。代词,相当于那,那些
空谷传响。响:动词作名词,回声
回清倒影。清:形容词做名词,清波
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4、代词作动词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几何:有多少
三、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古代汉语中有许多特殊句式,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需按照现代汉语的规律,使句子翻译后能够文通字顺。一般来说句子的成分对应的词性如下:
成分:定主状谓补定宾
3、直译方法:
1)对:对译,在翻译时可按古文的词序和语法结构逐字、逐句翻译,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例: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注;“转”同“啭”《三峡》)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练习:1、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2、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换:替换,有些词语在文言文中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在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
5、必能裨补阙漏。
6、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7、秦王不说。
8、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9、止增笑而。
二、选择
1、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
A、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C、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D、冕小儿,恬若不知。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是()
1、及反,市罢。(“反”同“返”,返回)
2、而置之其坐。(“坐”同“座”,座位)
3、以土砾凸者为邱。(“邱”同“丘”,山丘)
4、略无阙处。(“阙”同“缺”,空缺)
5、哀转久绝。(“转”同“啭”,婉转)
6、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7、诲汝知之乎。(“女”同“汝”,你。注:音近)
8、止有剩骨。(“止”同“只”)
词类:形容词名词副词动词形容词形容词名词
数量词代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代词
文言文中常见特殊句式:
1、倒装句:
宾语前置:无自信也。
定语后置:楚人有涉江者。
状语后置:何不试之以足。
2、判断句:是吾剑之所从坠。(翻译时带有判断动词“是”)
3、省略句:
介词省略:舞空(舞于空)
宾语省略:使与台齐
4、被动句: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连,按照现代的汉语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成一个语义通畅的句子。
4.写,将上述的句子写到答题卡上。要注意字迹工整,笔画清晰,不写错别字。
9、项为之强。(“强”同“僵”,僵硬)
10、默而识之。(“识”同“志”,记住)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同“智”,智慧)
12、人皆伏其精炼(“伏”同“服”佩服)
巩固练习: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人穷则反本。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学会判断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类型,并在翻译练习中达到文通句顺的标准
一、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及方法
1、标准:信、达、雅 (中学阶段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与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按照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与原文一致。“意译”即按照原文大意翻译,不拘于原文字句,可采用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中学阶段文言文翻译主要考“直译”)
七上文言文句子翻译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2、积累七上常见的文言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虚词;
3、找准文言文句子中的关键词,使句子翻译更准确;
4、学会判断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类型,并在翻译练习中达到文通句顺的标准;
5、积累七上常用固定句式。
教学难点:
1、找准文言文句子中的关键词,使句子翻译更准确;
7、方
方出神。正
方两三级。才
有朋自远方来。地方
8、故
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因此
温故而知新。旧有的知识
9、时
余忆童稚时。时候
故时有物外之趣。经常
春冬之时。季节
10、前
狼不敢前。上前
其一犬坐于前。前面
11、敌
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
盖以诱敌。敌手,对手
12、反
反归取之。反同返,返回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类推
1)通假字:”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例、及反,市罢。(“反”同“返”,返回)
而置之其坐。(“坐”同“座”,座位)
识别通假字可由以下三个方面看:同音通假、叠韵通假、双声通假。七年级上常出现的通假字一般为同音通假 ,偶有叠韵通假。以下是七上通假字汇总:
常见固定用法;
表反问:
1、不亦......乎?(不也是.......吗?)
如:不亦惑乎!
不亦君子乎?
坚持四个步骤,确保答题准确。
1.审,在翻译句子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因为这些都是考试阅卷时候的得分点,必须仔细思考,确保准确地位。
2.切,将文言文句子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上面介绍的六种方法逐一加以解释。
古义:遵照今义:通常表假设关系
6、悉:悉为两段
古义:全今义:熟悉
7、厌:学而不厌
古义:满足今义:讨厌,不喜欢
8、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古义:泛指,几个今义:具体数字三
9、是:是以谓之“文”也
古义:此,这今义:常做谓语动词
10、去:一狼径去
古义:离开今义:到某—地方
11、少:少时
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小
3)一词多义
1、度
先自度其足。量长短
吾往持度。量好的尺码
2、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自舟中坠于水。从
无自信也。自己
3、绝
沿溯阻绝。断,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极
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4、履
人履其板。走,踩踏
遂不得履。鞋
5、如
匠师如其言。遵照
而动之如初。像
6、遂
塔遂定。于是,就
遂不得履。最终,终于
例、屠惧,投以骨。
屠夫害怕了,拿骨头投给(狼)。(《狼》)
练习:1、徐喷以烟。
2、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二、找准文言文中的关键词,使句子翻译更准确
1、实词
文言文词汇的重要特点就是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词汇里主要是双音词,这时候古今汉语的很大不同的地方,在文言文中,连用两个单音词恰好与现代汉语里的某个复音词一样,或者一词具有多个义项,或者词的意义,色彩发生了变化,都是我们在古文翻译中必须注意的地方,也是在考查古文翻译时重要的采分点。
A、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B、直上载公于上坐。
C、窥谷忘反。
D、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古今异义
1、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古义:找今义:要求,需求,请求。
2、方:方为秋田之害
古义:正在,正当今义:地方
3、岁:岁以大穰
古义:年成今义:年龄
4、但:但逐层布板讫
古义:只今义:表转折
5、如:匠师如其言
例、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梵天寺木塔》)
没有办法,(工匠)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她),(要他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练习:1、及反,市罢。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调:调整,对于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翻译应进行必要的调整,是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元丰年间,庆州地区出现子方虫,正在危害秋日田地里的庄稼。
练习:1、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2、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来自百度文库4)删:删略,文言文中有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表停顿,或表凑足音节,或表发语,或起语助、连接等作用),翻译时应删除。
12、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13、耳(止增笑耳)
古义: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今义:耳朵。
14、、股(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大腿今义:大腿,自胯至膝盖的部分
15、良:良多趣味
古义:的确,实在今义:好
16、可以: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把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巩固练习:
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八则)
别人不了解却不恼怒,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注:君子:这里指有道德修养的人。)
练习:1、姜尚 问曰:“君子,尔何姓?”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留:保留,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官职名、朝代名等,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睡、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
4)词类活用
1、名词、形容词作动词
鞭数十:鞭: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打
果然鹤也。鹤:名词作动词,变成白鹤
林寒涧肃。寒,清凉;肃,寂静。寒、肃,在句中充当谓语。形容词活用为
动词。)
2、名词作状语
空谷传响。空谷:在空荡的山谷里
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犬一样
3、动词、形容词作名词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作名词,奔跑的快马。
17、而
默而识之。表修饰,不译
学而不厌。表转折,却,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表并列,并且
择其善者而从之。表承接,就,接着
敏而好学。表递进,而且,或不翻译。
18、以
以
徐喷以烟。用
以丛草为林。把……当做
可以为师矣。凭借
岁以大穰。因
19、为
项为之强。因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悉为两段。成为
知之为知之。是
例: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梵天寺木塔》)
这非常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然后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
练习: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5)补:补充,文言文中省略现象非常突出,为了完整的表达文章内容,译文就应该补出原文省略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部分。
13、意
意暇甚。神情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图
14、乃
乃曰:“吾忘持度。”才
乃以瓦布之。于是
15、之
置之其坐。代词,质量好的尺码
至之市,到。。。。。去
是吾剑之所从坠。结构助词,的
心之所向。主谓之间,无意义
其虫旧有之。语气助词,无意义
16、其
先自度其足。代词,他的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代词,他
神游其中。代词,相当于那,那些
空谷传响。响:动词作名词,回声
回清倒影。清:形容词做名词,清波
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4、代词作动词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几何:有多少
三、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古代汉语中有许多特殊句式,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需按照现代汉语的规律,使句子翻译后能够文通字顺。一般来说句子的成分对应的词性如下:
成分:定主状谓补定宾
3、直译方法:
1)对:对译,在翻译时可按古文的词序和语法结构逐字、逐句翻译,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例: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注;“转”同“啭”《三峡》)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练习:1、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2、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换:替换,有些词语在文言文中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在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
5、必能裨补阙漏。
6、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7、秦王不说。
8、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9、止增笑而。
二、选择
1、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
A、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C、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D、冕小儿,恬若不知。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是()
1、及反,市罢。(“反”同“返”,返回)
2、而置之其坐。(“坐”同“座”,座位)
3、以土砾凸者为邱。(“邱”同“丘”,山丘)
4、略无阙处。(“阙”同“缺”,空缺)
5、哀转久绝。(“转”同“啭”,婉转)
6、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7、诲汝知之乎。(“女”同“汝”,你。注:音近)
8、止有剩骨。(“止”同“只”)
词类:形容词名词副词动词形容词形容词名词
数量词代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代词
文言文中常见特殊句式:
1、倒装句:
宾语前置:无自信也。
定语后置:楚人有涉江者。
状语后置:何不试之以足。
2、判断句:是吾剑之所从坠。(翻译时带有判断动词“是”)
3、省略句:
介词省略:舞空(舞于空)
宾语省略:使与台齐
4、被动句: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连,按照现代的汉语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成一个语义通畅的句子。
4.写,将上述的句子写到答题卡上。要注意字迹工整,笔画清晰,不写错别字。
9、项为之强。(“强”同“僵”,僵硬)
10、默而识之。(“识”同“志”,记住)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同“智”,智慧)
12、人皆伏其精炼(“伏”同“服”佩服)
巩固练习: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人穷则反本。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学会判断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类型,并在翻译练习中达到文通句顺的标准
一、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及方法
1、标准:信、达、雅 (中学阶段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与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按照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与原文一致。“意译”即按照原文大意翻译,不拘于原文字句,可采用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中学阶段文言文翻译主要考“直译”)
七上文言文句子翻译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2、积累七上常见的文言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虚词;
3、找准文言文句子中的关键词,使句子翻译更准确;
4、学会判断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类型,并在翻译练习中达到文通句顺的标准;
5、积累七上常用固定句式。
教学难点:
1、找准文言文句子中的关键词,使句子翻译更准确;
7、方
方出神。正
方两三级。才
有朋自远方来。地方
8、故
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因此
温故而知新。旧有的知识
9、时
余忆童稚时。时候
故时有物外之趣。经常
春冬之时。季节
10、前
狼不敢前。上前
其一犬坐于前。前面
11、敌
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
盖以诱敌。敌手,对手
12、反
反归取之。反同返,返回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类推
1)通假字:”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例、及反,市罢。(“反”同“返”,返回)
而置之其坐。(“坐”同“座”,座位)
识别通假字可由以下三个方面看:同音通假、叠韵通假、双声通假。七年级上常出现的通假字一般为同音通假 ,偶有叠韵通假。以下是七上通假字汇总:
常见固定用法;
表反问:
1、不亦......乎?(不也是.......吗?)
如:不亦惑乎!
不亦君子乎?
坚持四个步骤,确保答题准确。
1.审,在翻译句子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因为这些都是考试阅卷时候的得分点,必须仔细思考,确保准确地位。
2.切,将文言文句子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上面介绍的六种方法逐一加以解释。
古义:遵照今义:通常表假设关系
6、悉:悉为两段
古义:全今义:熟悉
7、厌:学而不厌
古义:满足今义:讨厌,不喜欢
8、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古义:泛指,几个今义:具体数字三
9、是:是以谓之“文”也
古义:此,这今义:常做谓语动词
10、去:一狼径去
古义:离开今义:到某—地方
11、少:少时
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小
3)一词多义
1、度
先自度其足。量长短
吾往持度。量好的尺码
2、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自舟中坠于水。从
无自信也。自己
3、绝
沿溯阻绝。断,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极
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4、履
人履其板。走,踩踏
遂不得履。鞋
5、如
匠师如其言。遵照
而动之如初。像
6、遂
塔遂定。于是,就
遂不得履。最终,终于
例、屠惧,投以骨。
屠夫害怕了,拿骨头投给(狼)。(《狼》)
练习:1、徐喷以烟。
2、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二、找准文言文中的关键词,使句子翻译更准确
1、实词
文言文词汇的重要特点就是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词汇里主要是双音词,这时候古今汉语的很大不同的地方,在文言文中,连用两个单音词恰好与现代汉语里的某个复音词一样,或者一词具有多个义项,或者词的意义,色彩发生了变化,都是我们在古文翻译中必须注意的地方,也是在考查古文翻译时重要的采分点。
A、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B、直上载公于上坐。
C、窥谷忘反。
D、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古今异义
1、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古义:找今义:要求,需求,请求。
2、方:方为秋田之害
古义:正在,正当今义:地方
3、岁:岁以大穰
古义:年成今义:年龄
4、但:但逐层布板讫
古义:只今义:表转折
5、如:匠师如其言
例、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梵天寺木塔》)
没有办法,(工匠)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她),(要他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练习:1、及反,市罢。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调:调整,对于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翻译应进行必要的调整,是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