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文言文句子翻译
七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含翻译
七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含翻译七年级上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是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以及它们的翻译:1.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翻译: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看起来像是地上的霜。
我抬头仰望天空中的明月,低下头来思念我的家乡。
2. 《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翻译:春天的早晨,我睡得很沉,没有意识到天已经亮了。
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叫声。
昨晚的风雨声中,不知道有多少花儿凋落。
3. 《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翻译:泰山怎么样?齐鲁大地的绿色还没有结束。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阴阳划分为清晨和黄昏。
胸中荡起层层云彩,眼睛决裂地望着归巢的鸟儿。
我一定要登上最高峰,俯瞰所有的山峦。
4.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 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治清明,人民和睦,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得到了复兴。
于是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扩大了它的规模,并在楼上刻上了唐代和当代诗人的诗赋。
他让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5.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 翻译:我诸葛亮说:先帝的事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部分,益州疲惫不堪,这确实是一个危急存亡的时期。
然而,侍卫的臣子们在内部不懈怠,忠诚的志士们在外面不顾个人安危,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要报答陛下。
6. 《滕王阁序》(节选)-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三一文库()/初中一年级〔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全翻译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叹曰:“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何苦而不平?”杂曰:“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计不可阻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之明也。
且焉置土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手,叩木之口,能说其志乎?如彼石也,若可移动,则吾举而扬之;若不可移动,则吾去而之他。
何至于是?愚公之妻曰:“公等众人,何其愚也?吾闻之,人力有穷,而山无穷也。
以吾之力,虽不能毁山之一毛,然吾能使其不增,则山自平。
”愚公从之。
自此,愚公之家无山不至,无石不削。
而河曲之山,自愚公移山以来,未尝增其高。
河曲智叟闻而笑之,曰:“愚哉,愚哉!移山者,移山也,非移心也。
吾观愚公之心,固未尝有移也,而何至于此?”愚公叹曰:“子之见固陋也,吾闻之,移山者,移山也,非移心也。
吾之心,固未尝有移也,而子何所见而笑我哉?”河曲智叟无以应,而心服之。
余闻之,智叟之所以笑愚公者,以其不能移心也。
然而愚公之心,未尝不欲移山,但以力不能耳。
若能移心,则移山之志,固不难矣。
故曰:“志者,气之帅也;气者,志之使也。
志者,志之主也;气者,气之主也。
志者,志之根也;气者,气之根也。
志者,志之原也;气者,气之原也。
志者,志之本也;气者,气之本也。
志者,志之宗也;气者,气之宗也。
志者,志之主也;气者,气之主也。
志者,志之宗也;气者,气之宗也。
志者,志之主也;气者,气之主也。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能够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及翻译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及翻译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后按一定时间复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你但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译文】有子说:"他的为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却喜欢犯上的人,这种人很少;不喜欢犯上,却喜欢作乱的人,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做人首先要从根本上做起,根本树立了,‚道‛就出现了。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就是做人的根本吧!"3.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译文】哀公问:"怎样做百姓才心服?"孔子说:"把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放到不正直的人上面,这样百姓就心服;把不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放到正直的人上面,这样百姓就不心服;"4.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论语〃为政》)【译文】季康子问:"要使百姓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和勤勉,应该怎么做?"孔子说:"你对待百姓的事情严肃认真,他们对待你的事情也严肃认真;你孝顺父母,慈爱幼小,他们就会对你尽心竭力和勤劳努力;你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教育能力弱的人,他们就勤勉。
"5. 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译文】孔子说:"同品德高尚的人住在一起,是最好的事。
选住处没有仁德高尚德人,怎么能算聪明呢?"6.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居于贫穷,不能长久地居于快乐。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部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部文言文原文和翻译文言文原文1. 沁园春·雪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出三皇旦,笙歌歌盈。
平山顶,羌笛歇。
转角凝望青云层,不知乘月几霜天。
青芜瞥白鹄归南,双翠凤凰来向东。
败杨远,深渊草地直千里,十六地循战沉沦。
回血山阴凤三弦,洞房春半,金花星去馬鸣龙。
喜山头。
雁边鸿过,一堆士庶各看园。
绮翠飘旌旆益来营,送祝福,和仗中县大瀼漂。
国学炎黄十郡垒,如意会,奏无管和文绣。
3. 骆驼祥子·第一回怎生廿一发,公子几棍灭家。
城边路说。
茕茕寡人,外头皆是黑。
路人侦察灭了太太,问灭了公子也。
大爷自有来由,外头闹心不思眼。
叫春,又找春,春不卖,多过两文手租,独走独醋,不欠内天。
来也,地也,水也,花也,虽山山,山山无意意,去无反问。
时也,势也,遭也,逢也,虽人人,人人有心心,尽赋古颂。
其势转不住,张枷司马一绳得。
地也,水也,石也,脸也,虽川川,川川倒问倒,无人愿拜!家也,国也,权也,势也,虽天天,天天不打不,无怕不意!文言文翻译1. 沁园春·雪白天已经到了山的尽头,黄河水流入大海。
想要穷尽千里目,再上一层楼。
2.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晚出来,阳光照亮大地。
笙歌声充满空气,山顶平坦,羌笛静默。
转过角落凝视蓝天白云,不知乘着月亮时已几点霜天。
瞥见青色草地上的白色雁归南,两只翠绿的凤凰飞到东方。
随着远去的杨树,深渊的草地,直通千里,十六个地方战争陷入沉沦。
回血的山阴凤三弦,洞房的春天已经过去,金花和星星去了,马和龙在鸣唤。
山头喜庆。
雁边,鸿鹄飞过,士人和庶民各自欣赏花园。
丝绸和翠绿的旗帜飘扬越来越多,送来祝福,和中县大瀼的漂流。
国家学府炎黄十二个郡堡,将如意聚集在一起,演奏出无乐器的和谐。
3. 骆驼祥子·第一回因为出了廿一发,公子几棍子灭了家。
城边的路上有人说。
孤零零的人,在外面每个人都是黑的。
七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翻译
七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翻译《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翻译:农家很少有闲暇的月份,五月里人们更是加倍忙碌。
夜晚南风吹起,小麦覆盖着田埂变得金黄。
妇女和婆婆背着竹篮装着食物,孩子们提着水壶。
他们一起去田里送饭,壮年男子在南面的山冈上。
脚上蒸腾着暑气,背上晒着炎炎烈日。
筋疲力尽却不知炎热,只因为珍惜这夏日的漫长时光。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翻译:好雨似乎懂得选择时机,在春天到来时才降临。
它随着风悄悄地进入夜晚,滋润万物而没有声音。
乡村的小路上云层都是黑色的,江上的船只中只有灯火明亮。
清晨看向那湿润的红色地方,花朵沉重地压在锦官城。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太阳靠着山边落下,黄河流入大海。
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需要再登上一层楼。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让人怀疑是不是地上的霜。
抬头仰望明亮的月亮,低头时思念着远方的家乡。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泰山的壮观如何?齐鲁大地的青翠还未消失。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阴阳分割了昏暗与黎明。
胸中涌动着层层云彩,眼睛紧盯着归巢的鸟儿。
定要登上那最高的顶峰,俯瞰所有山峦的渺小。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翻译:千山之中鸟儿飞得无影无踪,万条小路上人的踪迹消失。
孤舟上一个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上钓鱼。
《赤壁》苏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翻译:折断的戟沉在沙里,铁质还未被腐蚀,自己磨洗后辨认出是前朝的兵器。
语文版七年级文言文翻译
一、《论语》六则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译:子贡问孔子说:“孔文字(死后)凭什么被称作‘文’呢?”7.[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孔子说:“聪明而且爱好学习,不认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可耻,因此被称作‘文’。
”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孔子说:“暗暗地记住它,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对于我有哪一样呢?”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10.[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选取他们的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二、《古文二则》翻译:《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没到,太丘放弃等他走了,走后不久,那朋友就到了。
(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您都没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跟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的是中午。
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不讲礼貌。
”友人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七年级语文版上册全部文言文翻译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全部文言文翻译21.《论语》六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孔子说:“学了并经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习),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了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了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很危险。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子贡问孔子说:“孔文子(死后)凭什么被称做‘文’呢?”孔子说:“聪明而且爱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习,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因此被称做‘文’。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说:“默默地记住它,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我有哪一样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也一定有我的老师;选取他们的好的东西加以学习、其不善者而改之。
”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也有,则)加以改正。
”22. 《世说新语》二则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
(他们)约定在正午动身,过了正午朋友没到,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陈太丘便离开了。
离开之后朋友到了。
(陈太丘的儿子)陈方元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您都没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元方曰: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 元方说:“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无礼。
七上文言文翻译
5、伤仲永王安石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4、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5、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10、木兰诗(二)句子翻译(互文句:上下句子的意思相互交错、补充)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15、孙权劝学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事了,不可以不学习!2、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20、口技林嗣环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注释及翻译文言文注释及翻译文言文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理解文言文,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人的思想和文化。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一些文言文课文,下面将为大家提供这些文言文的注释及翻译,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
1. 《孟子·离娄下》离娄,字重耳,是战国时期的人物,本文讲述了他与朋友们的一次别离。
以下是文言文的注释及翻译:离娄初行,或暂别离也。
义渠,楚国边境之地名。
言其东行至临安而谢朋友。
篦,梳头用具。
安楚,指留在楚国。
未成就,指还未达到目标。
山城,指楚国都城郢城。
2.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本文是一首古代诗歌,描绘了农民在风雨中辛勤劳作的情景。
以下是文言文的注释及翻译:匪石匪石,一作非石。
指某种树木。
籥,指农具,用来插秧子。
允矣,表示同意或者赞同。
奏矣,指高兴地歌唱。
庐矣矣,指农民的房屋。
軏矣矣,指卧在农田上帮助深耕的农民。
3. 《楚辞·九辩·离骚》本文为楚辞中的名篇,描述了屈原沉浸在离骚之中的悲愤情绪。
以下是文言文的注释及翻译:引领,引导。
舞厌,以舞蹈来消愁。
困厌,被困扰或痛苦。
九重,指楼台高阁。
似兮若,似兮若,如同。
绸缪,指心思琢磨。
四座,四座,指四周。
欽赏,指沉浸在美景中。
通过对这些文言文的注释及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思。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文言文,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篇一】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核舟记原文阅读出处或作者:魏学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持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原文翻译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
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七年级文言文古诗全部翻译
论语六则译文一、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二、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教师了.”三、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四、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译:子贡问孔子说:“ 孔文字(死后)凭什么谥号被称作‟文‟呢?”7.〔子曰:“敏而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孔子说:“因为他聪明而且爱好学习,不认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可耻,因此被称作…文‟。
”五、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孔子说:“暗暗地记住它,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对于我有哪一样呢?”六、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10.〔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选取他们的好的东西(优点)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就应该加以改正。
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注释及翻译·15诫子书
诫1子书夫君子之行2,静3以修身4,俭以养德5。
非淡泊6无以7明志8,非宁静9无以致远10。
夫学须静也,才11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12,非志无以成13学。
淫慢14则不能励精15,险躁16则不能治性17。
年与时驰18,意与日去19,遂20成枯落21,多不接世22,悲守穷庐23,将复何及24!【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年老志衰。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1[诫]告诫,劝勉。
2[夫(fú)君子之行]品德高尚的人的行为操守。
夫: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3[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4[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5[养德]培养品德。
6[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7[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8[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9[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10[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致,达到。
11[才]才干。
12[广才]增长才干。
13[成]达成,成就。
14[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15[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16[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17[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18[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与:跟随。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19[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日:岁月,时间。
去:丧失,消逝,逝去。
20[遂]于是,就。
21[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22[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句子翻译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句子翻译《咏雪》①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陈太丘与友期行》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跟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朋友感到惭愧,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论语》十二章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⑤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诫子书》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④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
《狼》①两狼之并驱如故。
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看见野外有一个麦场,麦场主人在上面堆着柴,覆盖成小山似的。
③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屠户于是跑到(麦场),背靠柴堆,放下肉担,拿起刀子。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翻译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翻译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翻译5《世讲新语》两则《咏雪》翻译一具严寒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说解诗文。
没多久,雪下得大了,太傅激动地讲:“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啥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讲:“跟把盐撒在空中已经。
”他哥哥的宝贝女儿道讲:“别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激动得笑了起来。
她算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宝贝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本文经过写咏雪,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慧智慧,才华出众。
《陈太丘与友期》.翻译陈太丘跟一具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别见那朋友来,太丘别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咨询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别来,他差不多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别是东西!跟不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不人丢下,自己走了。
”元方讲:“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动身,您正午别到,算是别说信用;对人家宝贝儿子骂他的爸爸,算是失礼。
”那人感到羞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别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20、《虽有嘉肴》虽有佳肴,弗食,别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别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别脚,教然后知困。
知别脚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翻译:即使有美味佳肴,别去品尝,就别懂它的滋味鲜美;即使有最好的办法,别去学习,就别懂它的益处。
因此学习往后就会懂别脚,教学往后就会懂困难。
懂别脚,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个儿;懂困难,然后就能自强别息。
因此讲: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尚书·兑命》讲:“教育不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讲的算是那个意思。
10《论语》十二章翻译一、孔子讲:“学了又按时复习,别也是非常欢跃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别也是非常开心的吗?人们别了解我,我却别怨恨生气,别也是一具品德高尚的人吗?”二、曾子讲:“我每天多次反省自个儿——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老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三、孔子讲:“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别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能够为所欲为,又不可能超出规矩。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部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部文言文原
文和翻译
篇一《孔乙己》
原文
吾无祖籍,无籍也无名。
作工本差池,逐日生计艰难。
亲朋无依,寄宿在草场旁边一个破烂庙里。
远远的看去,这座庙也只不过
是一间有前厅的土坯房。
里面安安稳稳地住了我三四年,你们或许
会觉得奇怪:怎么一个人能在这样的地方过得去?其实也难不倒我,我还有那两只野狗,它们为我看家护院,我为它们搜集食物。
只是,一到夜里,我的心思总会沉重起来,仿佛和我一起在这里栖息的不
仅有野狗,还有许多遭逢悲凉的人,他们的影子、他们的话语,都
萦绕在每一个角落。
我的心情就像这一座庙里的灰尘,无论怎么风吹,总是落灰。
翻译
我没有祖籍,没有籍贯也没有什么名气。
我的手艺平平,每天
都挣扎着为生计而努力。
我没有亲戚朋友可以借助,所以只得搬进
旁边一个破烂的庙里过日子。
这座庙远远望去也不过只是一个带有
前厅的土坯房而已。
我已经住在里面三四年了,或许你们会很惊奇:怎么一个人会奋斗在这样的环境里?其实我并不介意,因为我有两
只野狗,它们看家护院,我则负责给它们寻找食物。
可是,每到夜
晚我的心情总是变得沉重不安,仿佛这里不仅居住着我和野狗,还
有很多和我一样遭遇悲惨的人,他们的影子,他们所说的话语都在
这里萦绕。
我的心境就像这座破庙里的灰尘,无论风吹雨打,始终
不能舍去。
七上七下文言文句子翻译
七年级(上)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主备人:周晓莲审核人:丁建军1、宁信度,无自信也。
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你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呢?3、是吾剑之所从坠。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4、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
5、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心中想象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6、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我抬起头观赏这种景象,脖颈都因此僵硬了。
7、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8、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9、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春冬时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石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10、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1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知道我,我却不怨恨,这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1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的知识,又领悟到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他聪敏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赐给他“文”的谥号。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个人一起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1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以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17、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七上文言文主要句子翻译
文言文主要句子翻译执笔:乔万宝审核:七年级语文组1、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获得大丰收。
2、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这种虫子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3、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4、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
5、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6、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7、人皆伏其精练。
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9、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
10、故时有物外之趣。
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1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心中想像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1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
13、果如鹤唳云端,怡然自得。
果真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地叫好。
1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15、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突然有一个很大的东西,像推开大山,撞到大树一般地闯了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16、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子里。
17、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18、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19、宁信度,无自信也。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0、是吾剑之所从坠。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21、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2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非常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然后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
练习: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5)补:补充,文言文中省略现象非常突出,为了完整的表达文章内容,译文就应该补出原文省略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部分。
词类:形容词名词副词动词形容词形容词名词
数量词代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代词
文言文中常见特殊句式:
1、倒装句:
宾语前置:无自信也。
定语后置:楚人有涉江者。
状语后置:何不试之以足。
2、判断句:是吾剑之所从坠。(翻译时带有判断动词“是”)
3、省略句:
介词省略:舞空(舞于空)
宾语省略:使与台齐
4、被动句: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1)通假字:”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例、及反,市罢。(“反”同“返”,返回)
而置之其坐。(“坐”同“座”,座位)
识别通假字可由以下三个方面看:同音通假、叠韵通假、双声通假。七年级上常出现的通假字一般为同音通假 ,偶有叠韵通假。以下是七上通假字汇总:
3.连,按照现代的汉语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成一个语义通畅的句子。
4.写,将上述的句子写到答题卡上。要注意字迹工整,笔画清晰,不写错别字。
七上文言文句子翻译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2、积累七上常见的文言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虚词;
3、找准文言文句子中的关键词,使句子翻译更准确;
4、学会判断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类型,并在翻译练习中达到文通句顺的标准;
5、积累七上常用固定句式。
教学难点:
1、找准文言文句子中的关键词,使句子翻译更准确;
常见固定用法;
表反问:
1、不亦......乎?(不也是.......吗?)
如:不亦惑乎!
不亦君子乎?
坚持四个步骤,确保答题准确。
1.审,在翻译句子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因为这些都是考试阅卷时候的得分点,必须仔细思考,确保准确地位。
2.切,将文言文句子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上面介绍的六种方法逐一加以解释。
4)词类活用
1、名词、形容词作动词
鞭数十:鞭: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打
果然鹤也。鹤:名词作动词,变成白鹤
林寒涧肃。寒,清凉;肃,寂静。寒、肃,在句中充当谓语。形容词活用为
动词。)
2、名词作状语
空谷传响。空谷:在空荡的山谷里
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犬一样
3、动词、形容词作名词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作名词,奔跑的快马。
9、项为之强。(“强”同“僵”,僵硬)
10、默而识之。(“识”同“志”,记住)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同“智”,智慧)
12、人皆伏其精炼(“伏”同“服”佩服)
巩固练习: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人穷则反本。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例: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以虫治虫》)
元丰年间,庆州地区出现子方虫,正在危害秋日田地里的庄稼。
练习:1、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2、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4)删:删略,文言文中有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表停顿,或表凑足音节,或表发语,或起语助、连接等作用),翻译时应删除。
12、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13、耳(止增笑耳)
古义: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今义:耳朵。
14、、股(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大腿今义:大腿,自胯至膝盖的部分
15、良:良多趣味
古义:的确,实在今义:好
16、可以: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把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巩固练习:
例、屠惧,投以骨。
屠夫害怕了,拿骨头投给(狼)。(《狼》)
练习:1、徐喷以烟。
2、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二、找准文言文中的关键词,使句子翻译更准确
1、实词
文言文词汇的重要特点就是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词汇里主要是双音词,这时候古今汉语的很大不同的地方,在文言文中,连用两个单音词恰好与现代汉语里的某个复音词一样,或者一词具有多个义项,或者词的意义,色彩发生了变化,都是我们在古文翻译中必须注意的地方,也是在考查古文翻译时重要的采分点。
2、学会判断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类型,并在翻译练习中达到文通句顺的标准
一、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及方法
1、标准:信、达、雅 (中学阶段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与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按照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与原文一致。“意译”即按照原文大意翻译,不拘于原文字句,可采用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中学阶段文言文翻译主要考“直译”)
17、而
默而识之。表修饰,不译
学而不厌。表转折,却,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表并列,并且
择其善者而从之。表承接,就,接着
敏而好学。表递进,而且,或不翻译。
18、以
以
徐喷以烟。用
以丛草为林。把……当做
可以为师矣。凭借
岁以大穰。因
19、为
项为之强。因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悉为两段。成为
知之为知之。是
古义:遵照今义:通常表假设关系
6、悉:悉为两段
古义:全今义:熟悉
7、厌:学而不厌
古义:满足今义:讨厌,不喜欢
8、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古义:泛指,几个今义:具体数字三
9、是:是以谓之“文”也
古义:此,这今义:常做谓语动词
10、去:一狼径去
古义:离开今义:到某—地方
11、少:少时
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小
7、方
方出神。正
方两三级。才
有朋自远方来。地方
8、故
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因此
温故而知新。旧有的知识
9、时
余忆童稚时。时候
故时有物外之趣。经常
春冬之时。季节
10、前
狼不敢前。上前
其一犬坐于前。前面
11、敌
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
盖以诱敌。敌手,对手
12、反
反归取之。反同返,返回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类推
5、必能裨补阙漏。
6、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7、秦王不说。
8、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9、止增笑而。
二、选择
1、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
A、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C、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D、冕小儿,恬若不知。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是()
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八则)
别人不了解却不恼怒,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注:君子:这里指有道德修养的人。)
练习:1、姜尚 问曰:“君子,尔何姓?”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留:保留,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官职名、朝代名等,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睡、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
13、意
意暇甚。神情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图
14、乃
乃曰:“吾忘持度。”才
乃以瓦布之。于是
15、之
置之其坐。代词,质量好的尺码
至之市,到。。。。。去
是吾剑之所从坠。结构助词,的
心之所向。主谓之间,无意义
其虫旧有之。语气助词,无意义
16、其
先自度其足。代词,他的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代词,他
神游其中。代词,相当于那,那些
A、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B、直上载公于上坐。
C、窥谷忘反。
D、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古今异义
1、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古义:找今义:要求,需求,请求。
2、方:方为秋田之害
古义:正在,正当今义:地方
3、岁:岁以大穰
古义:年成今义:年龄
4、但:但逐层布板讫
古义:只今义:表转折
5、如:匠师如其言
1、及反,市罢。(“反”同“返”,返回)
2、而置之其坐。(“坐”同“座”,座位)
3、以土砾凸者为邱。(“邱”同“丘”,山丘)
4、略无阙处。(“阙”同“缺”,空缺)
5、哀转久绝。(“转”同“啭”,婉转)
6、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7、诲汝知之乎。(“女”同“汝”,你。注:音近)
8、止有剩骨。(“止”同“只”)
3)一词多义
1、度
先自度其足。量长短
吾往持度。量好的尺码
2、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自舟中坠于水。从
无自信也。自己
3、绝
沿溯阻绝。断,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极
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4、履
人履其板。走,踩踏
遂不得履。鞋
5、如
匠师如其言。遵照
而动之如初。像
6、遂
塔遂定。于是,就
遂不得履。最终,终于
例、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梵天寺木塔》)
没有办法,(工匠)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她),(要他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练习:1、及反,市罢。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调:调整,对于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翻译应进行必要的调整,是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