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高级会计第九章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会计处理与内部控制(1)

14高级会计第九章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会计处理与内部控制(1)
14高级会计第九章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会计处理与内部控制(1)

第九章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会计处

理与内部控制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近三年考题均为案例分析题,最近3年本章考题均为2题(其中1题为选做题),分值为30分

考点包括:

1.部门预算管理和政府收支分类(2010年、2011年、2012年)

2.政府采购(2010年、2011年、2012年)

3.国有资产管理(2010年、2011年、2012年)

4.会计处理(2010年、2011年、2012年)

从2010年、2011年、2012年的考试题目来看,考点主要集中在部门预算管理和政府收支分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以及会计处理等方面。

从题目形式和出题思路上来看,近三年基本一致,但是个别地方高会群:二一八五八六八二三的难度有所加大,这在2012年的题目中表现的较为充分。如2012年国有资产考核的内容包括了对外投资和无形资产的核算和处理,部门预算管理考核的内容则包含了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的处理等。

2013年大纲内容与2012年的对比分析:

1.2012年在部门预算管理中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部分,在2013年单独编为一节“预算绩效管理”,要求“熟悉预算绩效管理的原则、内容、方法及要求”。

2.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部分增加了“公务卡”部分,要求“掌握公务卡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

3.政府采购部分强调了政府采购的特殊规定,要求要掌握。同时,要求了解政府采购人和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的法律责任。

4.国有资产管理部分强调了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特殊规定,要求要了解。

5.会计处理部分按照2013年1月1日实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来编写,充分反映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和要求.大纲要求要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规定和会计核算。

6.根据新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单独增加了内部控制一节,要求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组织实施、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主要风险和关键控制措施,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等内容。

第一节部门预算管理

一、部门预算的概念

政府部门依据国家有关预算管理政策规定,结合自身未来一定时期履行职能需要,从基层预算单位开始逐级编制、审核、汇总、上报,由财政部门审核并提交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批准的部门综合财务收支计划。

部门预算实行“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的综合预算管理。

与传统预算的区别(部门预算的特点)

二、中央部门预算的编制规程

中央部门预算编制采取自下而上的汇总方式,从基层预算单位编起,逐级汇总,所有开支项目都落实到具体的预算单位。

三、中央部门收入预算的编制

1.收入预算的内容

中央部门收入预算来源主要包括上年结转、财政拨款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下级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等。

【提示】行政事业单位中“其他收入”科目是核算除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下级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未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捐赠收入、现金盘盈收入、存货盘盈收入、收回已核销应收及预付款项、无法偿付的应付及预收款项等。

【例题1】分析判断正错: 某行政单位已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自2013年年初起对外出租一栋旧办公楼,租期4年,每年租金为75万元。财务处建议将2013年收取的75万元租金作为“其他收入”列入2013年度收入预算。

【答案】不正确。按照现有规定,行政单位出租、出借形成国有资产所形成的收入,应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提示1】财政补助收入,即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

【提示2】事业收入,即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其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给事业单位的资金和经核准不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计入事业收入。

【相关链接】

2011年1月1日前,因存在未纳入预算管理的预算外资金,中央部门预算收入还包括预算外资金收入。预算外资金由各单位缴入财政专户,形成国家财政收入,再由财政部门按照综合预算有关的规定,确定各部门使用预算外资金的支出规模。预算外资金核拨给部门后,形成部门收入。2011年1月1日后,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部门预算收入中不再存在预算外资金收入。《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取消了“预算外资金”的提法,将原“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改为“财政专户管理资金”。

2.收入预算编制的要求

(1)项目合法合规:从2011年起,除学费收入纳入财政专户实行专项管理外,交通运输部主管部门集中收入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其余中央预算外资金全部取消,纳入公共预算管理。

(2)内容全面完整:全面考虑各项收入,不应在部门预算外保留其他收入项目。

(3)数字真实准确:对非财政拨款资金进行充分预计。所测算的部门预算需求先用非财政拨款资金满足后,其缺口部分即为财政拨款资金需求。

【相关链接】

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定额或者定项补助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财力可能,结合事业特点、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事业单位收支及资产状况等确定。定额或者定项补助可以为零。

非财政补助收入大于支出较多的事业单位,可以实行收入上缴办法。具体办法由财政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制定。

四、中央部门支出预算的编制

1.支出预算的内容

中央部门预算支出包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上缴上级支出、事业单位经营支出和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提示1】行政单位的支出主要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事业单位支出主要包括事业支出(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主要包括利息支出、捐赠支出等),其中经营支出应与经营收入相配比。

【提示2】支出预算的主要组成部分是:(1)基本支出预算,用于保障机构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的工作任务,分为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2)项目支出预算,用于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

2.基本支出预算的编制原则

(1)综合预算原则:统筹考虑各项收入,合理安排。

(2)优先保障原则:优先保障基本支出。

(3)定额管理原则:以定员定额为主,资产管理与定额管理相结合。

【提示1】基本支出的内容包括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其中人员经费主要体现为“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日常公用经费主要体现为“商品和服务支出”和“其他资本性支出”。

【提示2】根据部门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标准由“双定额”构成,即综合定额和财政补助定额。

综合定额是针对综合预算而言,是指财政部门按人或物核定的部门、单位总体或某个定额项目的大口径支出标准;

财政补助定额是财政部对与其有预算拨款关系的部门、单位按人或物核定的财政补助标准,即财政预算分配定额。

【提示3】行政单位的主要收入是财政拨款,综合定额和财政补助定额是一致的。

事业单位收入来源不同,与财政的关系差别较大,多适用“双定额”。

3.基本支出预算的编制程序

(1)制定定额标准;

(2)审核基础数据;

(3)测算和下达控制数;

(4)编制部门基本支出预算;

(5)审批下达正式预算。

【提示】在第4个环节,即各部门在财政部下达的基本支出预算控制数额及财政拨款补助数额内,可自主调整编制本部门的基本支出预算。

需注意:预算单位基本支出自主调整的范围仅限于人员经费经济分类款级科目之间或日常公用经费支出经济分类款级科目之间的必要调剂。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之间不允许自主调整。

【例题2】甲科研所是一家中央级事业单位,2×12年甲科研所本级下达的预算控制限额为:

基本支出8000万元,其中,人员经费3500万元、日常公用经费4500万元;财务处认为本单位人员经费标准偏低,在下达的基本支出预算控制限额内对支出构成比例进行了调整,在预算草案中确定科研所本级人员经费预算4000万元、日常公用经费预算4000万元。

【答案】此资料中,财务处的处理不正确,预算单位在编制基本支出预算时,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之间不得自主调整。

4.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的原则

(1)综合预算原则:统筹考虑,提高配置效率。

(2)科学论证、合理排序原则: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分轻重缓急合理排序。

(3)追踪问效原则:体现了“重投入”向“重产出”的转变;对执行过程进行追踪问效,项目结束时要绩效评价。

5.项目类别

根据项目的重要性,将预算项目分为: 国务院已研究确定的项目、经常性专项业务项目、跨年度支出项目和其他项目。

根据项目的存续时间,将预算项目分为新增项目和延续项目。

【提示】国务院已研究确定项目、经常性专项业务项目和跨年度支出项目(统称“前三类支出项目”)中的延续项目必须明确项目的起止年限,未经财政部批准,部门不得自行变更项目的名称和内容。

“其他项目”中的延续项目,项目内容必须与以前年度安排过的预算项目相一致,项目名称原则上也应保持一致性,其他项目信息可视具体情况调整。

6.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的程序

(1)项目申报:包括项目申报书、可行性报告和评审报告(预算数额较大或专业技术复杂的新增项目,或项目计划及项目预算变化较大的延续项目)

(2)项目审核

(3)项目预算安排

(4)项目批复

【提示】中央部门购置有规定配备标准或限额以上资产的,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应先报财政部审批。

财政部审批同意后,中央部门再将资产购置项目列入年度部门预算。在进行项目申报时,需将资产购置批复文件和相关材料一并报财政部。

五、部门预算执行及调整

1.中央部门基本支出预算执行及调整

中央部门应当严格执行批准的基本支出预算。如遇国家出台有关政策,对预算执行影响较大,确需调整基本支出预算的,由中央部门报经财政部批准后进行调整。

【提示】执行中发生的非财政补助收入超收部分,原则上不再安排当年的基本支出,可报财政部批准后,安排项目支出或结转下年使用;发生的短收,应报经财政部批准后调减当年预算,当年的财政补助数不予调整。

【例题3】判断做法是否适当:

某部门下属事业单位2012年上半年取得的事业收入超出预算较多,申请根据实际超收收入调整增加2012年下半年日常公用经费基本支出预算中的出国考察费,部门财务会议建议审核同意并报省财政厅。

此建议事项不正确,理由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非财政补助收入超收部分原则上不再安排当年的基本支出。

2.中央部门项目支出预算执行及调整

项目支出预算一经批复,中央部门应当按照批复的项目支出预算组织项目的实施,并责成项目单位严格执行项目计划和项目支出预算。

中央部门和项目单位不得自行调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发生项目变更、终止的,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经财政部批准,并进行预算调整。

【例题4】判断做法是否适当:

经2012年项目预算批复,甲单位有一房屋修缮项目(预算金额为190万元),计划于2012

年3月到6月实施.甲单位3月份与施工方签定合同,并支付首付款30万元,5月份发现由于施工设计存在问题,该项目处于停滞状态,合同无法如期实施。2012年6月30日,甲单位为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将该项目资金用于正在实施的其他工程项目。

甲单位此做法不正确, 理由是:应当按照批复的项目支出预算组织项目的实施,项目资金按照规定用途使用,不得自行调整.如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必须按照规定程序报经财政部批准,并进行预算调整。

3.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及分析

(1)行政单位预算执行及分析:

当年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100%

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支出数。

(2)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及分析:

预算收入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100%

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100%

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数。

【例题5】甲事业单位2012年年初预算批复9000万元,9月份因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追加项目支出预算200万元。2012年年度决算支出9500万元,其中包含上年结转支出500万元。

预算收入完成率=(9000+200)/(9000+200)×100%

=100%

预算支出完成率=(9500-500)/(9000+200)×100%

=97.83%

六、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的管理

1.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

财政拨款结转资金(简称结转资金)是指当年支出预算已执行但尚未完成,或因故未执行,

下年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拨款资金。

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简称结余资金)是指支出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由于受政策变化、计划调整等因素影响工作终止,当年剩余的财政拨款资金。

【提示】中央部门结转和结余的资金数额应经财政部审核确认。

2.结转资金的内容

包括部门预算基本支出结转资金和项目支出结转资金。其中基本支出结转资金包括人员经费结转资金和日常公用经费结转资金。

3.结转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原则

结转资金原则上不得调整用途(基本的用于基本,项目的按照原项目用途继续使用)。

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中央部门需调整结转资金用途的,需报财政部审批。

【提示1】基本支出结转资金原则上结转下年继续使用,用于增人增编等人员经费支出(不得用于提高人员经费开支标准)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但在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间不得挪用。

【提示2】中央部门在预算执行中因增人增编需增加基本支出的,应首先通过本部门基本支出结转资金安排,并将安排使用情况报财政部备案。

【例题6】判断做法是否适当:

某事业单位将财政基本支出结转资金中日常公用经费结转用于发放规定标准的补贴。

此处理不正确,财政基本支出结转资金中日常公用经费结转和人员经费结转之间不得挪用。

4.结余资金的内容

中央部门结余资金是指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结余资金。

对某一预算年度安排的项目支出连续两年未使用的、或者连续三年未使用完而形成的剩余资金,视同结余资金管理。

5.结余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原则

中央部门在年度预算执行结束后形成的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应全部统筹用于编制以后年度部门预算,按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用于本部门的相关支出。

【提示1】中央部门在编制本部门预算时,可以在部门本级和下级预算单位之间、下级不同预算单位之间、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统筹安排使用结余资金。

【提示2】中央部门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在统筹用于编制以后年度预算之前,原则上不得动用。因特殊情况需在预算执行中动用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安排必需支出的,应报财政部审批。

【例题7】判断做法是否适当:

2012年7月份,某单位一房屋修缮项目已验收完成,剩余资金20万元。单位决定将此20万元剩余资金用于当年的资产购置。

此处理不正确,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在统筹用于编制以后年度预算之前,原则上不得动用。应特殊情况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动用的,应报财政部审批。

6.预算编制阶段结转和结余资金的安排和使用

(1)“一上”预算编制阶段:统筹考虑累计结转和结余资金以及当年部门预算执行进度提出预算申请。

(2)“一下”控制数测算阶段:考虑累计结转和结余资金情况以及当年部门预算执行进度,测算预算控制数,并对部门动用结余资金计划提出审核意见。

(3)“二上”预算编制阶段:充分考虑部门的预算执行进度,必要时商财政部同意进行调整。

(4)部门预算草案上报阶段:此时年度预算执行已结束, 财政部可结合部门当年的实际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情况,商相关中央部门进行调整。

【提示】中央部门的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必须在年度预算执行结束、结余资金已实际形成后,才可在编制以后年度预算时统筹使用。

对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因项目已完成或终止形成的剩余资金,未经财政部批准,不得直接在编制下年预算时安排使用。

七、政府收支分类

1.政府收支分类是按照一定的原则、方法对政府收入和支出进行类别和层次划分,以全面、准确、清晰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

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也称为预算科目,是政府收支分类的具体项目。

2.收入分类

收入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收入分类设类、款、项、目四级科目。

根据财政部制定的《2013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收入分类科目的类级科目包括: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3.支出功能分类

支出功能分类主要根据政府职能进行分类,反映政府支出的内容和方向,表明政府支出用在了哪些领域。支出功能分类设置类、款、项三级科目。

【提示1】支出功能分类主要反映政府的各项职能活动,说明政府究竟做了什么,是办了教育,还是支持了国防等。

支出功能分类里有很多的类、款和项,考生不需要记忆所有的类、款、项,只需要把握划分思路即可。

【提示2】从支出功能分类上看,任何部门分管的学校均属于“教育”类,任何部门设立的医院均属于“医疗卫生”类,任何部门的科研均属于“科学技术”类。

如2010年案例分析五,从支出功能分类讲,该科研所的网络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经费、退休费等均应划为“科学技术”类,而该科研所所属研究生院的改建工作经费,则应划为“教育”类。

【相关链接】

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根据相关政策调整和预算管理的需要,对2013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

做了3项修订,其中增加一项“219援助其他地区支出”,另外2项涉及金融类。一是细化金融监管支出科目,将2170203项“反洗钱及反假币”科目名称修改为“反假币”,新增2170208项“反洗钱”科目;二是新增金融支农支出科目,删除21705款“农村金融发展支出”及其下的项级科目,新增21308款“引导金融机构支农补助”科目,以反映各级财政部门通过金融方式支持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支出。其下设01项“支持农村金融机构”,02项“涉农贷款增量奖励”,99项“其他金融支农支出”。此次科目修订体现了财政对金融监管和金融支农工作的强化。

4.支出经济分类

支出经济分类主要反映政府各项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是在支出功能分类的基础上,用于某个领域支出的再细分。

支出经济分类设类、款两级科目。根据财政部制定的《2013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支出经济分类的类级科目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转移性支出、赠与、债务利息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和其他支出。

【提示】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类的区别:(1)“工资福利支出”与“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前者的对象是在职职工,后者的对象是离退休人员及其他人员;(2)“商品和服务支出”与“其他资本性支出”,前者用于日常性的非固定资产的购买支出等,后者用于非各级发展和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方面的支出等;(3)“基本建设支出”与“其他资本性支出”,前者是发展和改革部门安排的项目,后者是财政部门等非发展和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项目。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开远市渔业管理站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根据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要求,结合相关规定制度本单位如下制度:第一章预算领域机构职责及内容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健全预算制度,杜绝违纪违法行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我市经济有序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财政部《行政单位预算规则》、《事业单位预算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定,并结合我单位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单位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本单位的预算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预算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单位各项预算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监控制度,防止财产、资金流失、浪费或被贪污、挪用。 第三条单位预算管理由单位预算管理决策机构、管理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分别负责预算各阶段相关工作。 第四条单位领导班子组成预算管理决策机构负责预算制定,单位会计、出纳组成预算管理、执行机构,负责预算管理执行工作,单位纪检部门组成监督机构,负责预算监督审计预算监督工作。 第二章预算编审、批复、执行、调整 第五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报同级财政部门按法定程序审核、报批。部门预算由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组成。 第六条单位依法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和罚没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捐赠、其他收入等必须列入收入预算,不得隐瞒或少列。单位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实物),要据实及时入账,不得隐瞒,更不得另设账户或私设“小金库”。按规定纳入财政专户或财政预算内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或罚没款,要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及时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滞留在单位坐支、挪用。 第七条单位编制的支出预算,应当保证本部门履行基本职能所需要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对其他弹性支出和专项支出应当严格控制。 支出预算包括: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专项支出。人员支出预算的编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标准,逐项核定,没有政策规定的项目,不得列入预算。日常公用支出预算的编制应本着节约、从俭的原则编报。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预算的编制应严格按照国

农村信用社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农村信用社(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第一章总则 1、为促进各县(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农村信用社)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防范金融风险,保障农村信用社体系安全稳健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和《关于农村信用社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规定和银行审慎监管要求,制定本指引。 2、内部控制是农村信用社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3、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目标: (一)确保国家法律规定和农村信用社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确保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 (三)确保每一个部门,每一项工作和程序,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有章可循; (四)确保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 4、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应当贯彻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包括: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渗透到农村信用社的各项业务

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并由全体人员参与,任何决策或操作均应当有案可查。 (二)安全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 (三)及时性原则。经营管理活动中应当体现“内控优先”的要求,设立新的机构或开办新的业务,必须先建章立制。 (四)有效性原则。建立内控制度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成为所有员工严格遵守的行为准则。 5、内部控制应当与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和风险特点相适应,以合理的成本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农村信用社开办的所有业务品种必须应有相应的管理办法(操作规程)。 6、农村信用社应当明确划分相关部门之间、岗位之间、与分支机构之间的职责,建立职责分离、横向与纵向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 各个岗位应当有正式、成文的岗位职责说明和清晰的报告关系,关键岗位应当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人员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 第二章健全内控组织架构 6、农村信用社应设立健全的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机构,规范各自职责和议事规则,形成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7、农村信用社理事会、监事会和主任室应当充分认识自身对内部控制所承担的责任。 理事会负责审批农村信用社的总体经营战略和重大事项,确定农

预算编制内部控制制度

XXXX中心小学预算编制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发挥预算的规范和监督职能,保障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邻水县财政部门的总体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预算编制原则 1、预算编制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预算编制既要考虑学校事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学校财力可能,不搞赤字预算。 2、预算编制必须坚持“收支两条线”原则。收入预算要坚持积极稳妥原则,既要考虑经费来源渠道的增加和收入的增长,又要考虑实现收入增长的可能性。支出预算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节能降耗等原则,在确保人员教育教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校园建设、发展支出。 3、预算编制要坚持“归口管理”原则。学校按部门分项目统筹经费分配与管理,最后由财会室汇总各部门项目费用,编制本年度经费预算,经专题会议研究,经过职工大会批准后申报执行。 第四条:预算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第五条: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预算编制与预算审批职务;预算审批与预算执行职务;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职务分离。 第二章分工与授权 第六条:预算编制管理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为非常设机构由总务室牵头发起,成员由行政校长、财务人员、相关业务人员及教师代表构成。预算业务管理工作机构设在财会室,工作人员除财会人员外,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基建管理、人事管理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应当参与其中。 第七条:预算编制组织机构分工 领导小组组负责学校预算编制的原则、方法、规范及编制工作;总务室要发挥好预算编报工作的牵头组织作用,确保按时规范完成预算编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学校预算的编制、修订工作。财会室负责预算的审核、汇总、修正工作及决算的编制与申报工作。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doc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全面预算是企业对一定期间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做出的计划安排。全面预算作为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凭借其计划、协调、控制、激励、评价等综合管理功能,成为促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戴维奥利所指出的:全面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因此,探讨全面预算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把全面预算管理纳入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之中,对于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并提高全面预算执行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面预算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一)全面预算是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的手段 由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制定,并于2008 年 6 月28 日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方法概括为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全面预算是内部控制的手段之一。从全面预算与控制的关系来看,全面预算制度本来就包含有控制原理,如全面预算从编制、审批、下达、执行过程中的审批制度和职责分工制度,以及对预算执行结果的绩效考评等,均贯彻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由此可见,全面预算本身就属于内部控制范畴。全面预算的制定和执行过程,是企业不断用量化的工具,使自身所处的经营环境与拥有的资源和企业目标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也是企业在此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的识别、预测、评估与控制过程。

与具体的管理制度不同,内部控制主要表现为一种机制,其目标是保证企业的规则和制度得以执行和遵守,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资产的安全性,并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效果。也就是说,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需要以具体的管理制度平台,并将自己融于管理制度之中,从而发挥其在企业管理中的控制作用。 预算属于管理职能之一,具有事前控制的特征。全面预算是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目标的有效方法和工具。企业战略制定得再好,如果得不到有效实施,终不能将美好的愿景转变为现实。通过实施全面预算,将根据发展战略制定的年度经营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可以使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和年度具体行动方案紧密结合,从而化战略为行动,确保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全面预算通过战略与内部控制结合。 (二)内部控制是约束预算风险的重要保证 全面预算是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与此同时,全面预算也是企业一项具体的管理活动,基本流程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三个主要环节,各环节均存在风险,因而全面预算也是内部控制的对象。例如,在预算编制环节,可能存在由于业务部门参与度较低,导致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数据不准确的风险:在预算执行环节,可能存在预算执行中的越权审批、缺乏有效监控,预算执行不力的风险;在预算考核环节,可能存在预算考核不严格、不合理、不到位,预算管理流于形式的风险等。 在内部控制建设中之所以强调全面预算制度,目的是通过内部控制机制,提高全面预算的执行力,内部控制必然要求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反过来讲,预算管理制度也需要借助于内部控制

农村信用社内控与合规建设.doc

农村信用社内控与合规建设 近年来,我们农村信用社虽然在规范业务经营、促进业务持续快速协调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内部控制和合规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强化内控管理和合规文化建设。 1、加强内部控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一方面,要建立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制度。要根据信用社内部具体情况,按照业务流程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健全资本金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完备的内部监督和风险防范制度。其中主要应针对业务流程中关键风险点设计专门的管理控制制度,并根据业务发展、风险点转移和环境变化等情况及时修订内控制度,转变以事后处罚为主的内部控制思路,加强对风险的事前识别和事中评估;另一方面,加强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进一步推进自律建设。要有针对性地对重点业务、重点环节和重点部门进行重点整治。对虚假贷款、违规办理票据业务、利用虚假资料套取和挪用信贷资金、制造假手续假印章等手段窃支单位和个人存款、利用系统内往来和同业往来账户盗窃资金等业务管理上存在的漏洞等问题进行重点治理。对授权授信、重要空白凭证管理、金库和尾数箱、查询对账、私设“小金库”、重要岗位人员轮岗和休假、录像检查等重点环节进行重点治理。内部必须要建立清晰的责任制、问责制及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树立所有员工的职业责任感,充分体现信用社倡导合规和惩处违规的

价值观念。 2、建立有效的合规建设控制机构 信用社应根据自身特点,建立有效的合规部门组织结构,并为合规部门履行职责提供充分的资源以及配套机制。第一,信用社可在总社及分社设立独立的合规风险管理部门,在分社下属机构设立合规部门和合规岗位,重视报告路线问题,明确合规风险报告的路线。第二,建立与合规部门相配套的机制。首先,要为合规部门配备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高专业素养的合规从业人员,以确保合规工作的有序进行。其次,要完善合规机构内部制度,保障合规部门的公正性,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第三,保障合规部门信息来源的开放和畅通。首先,合规部门要享有与任何员工进行沟通的权力,以便更好的获取其履行职责所需信息和记录。其次,合规部门在调查发现的违规行为,有权直接向高级管理层报告。此外,合规部门则应确保内部员工能够自主自由的反映信用社内部违规问题,保护其不受到违规者的威胁和报复。 3、运用先进手段和工具,实现合规信息化管理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合规管理的知识含量不断增大。信用社合规工作也应更多的借助内部互联网、信息库等进行。具体到实践中,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信用社内部合规控制系统,为合规部门的合规风险监测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利用相关专业软件设计合规风险的监测指标,进行信息化合规管理。通过内部信息系统将信用社内部各个岗位的合规操作标准化和量化,使业务系统在处理数据业务的同时对合规性进行检查,实时判断该项操作是否符合合规标准,并及时形成合规报告反馈给合规控制部门和人

1、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单位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单位预算是指列入部门预算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它单位的收支预算。单位预算是国家预算的基本组成部分。它是指各级政府的直属机关就其本身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经费收支所汇编的预算。 第一章预算领域机构职责及内容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健全预算制度,杜绝违纪违法行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经济有序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财政部《行政单位预算规则》、《事业单位预算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我单位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单位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预算规章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单位各项预算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监控制度,防止财产、资金流失、浪费或被贪污、挪用。 第三条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由单位预算管理决策机构、管理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分别负责预算各阶段相关工作。 第四条单位领导班子组成预算管理决策机构负责预算制定,单位会计、出纳组成预算管理、执行机构,负责预算管理执行工作,单位纪检部门组成监督机构,负责预算监督审计预算监督工作。 第二章预算编审、批复、执行、调整

第五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报同级财政部门按法定程序审核、报批。部门预算由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组成。 第六条行政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和罚没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捐赠、其他收入等必须列入收入预算,不得隐瞒或少列。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实物),要据实及时入账,不得隐瞒,更不得另设账户或私设“小金库”。按规定纳入财政专户或财政预算内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或罚没款,要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及时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滞留在单位坐支、挪用。 第七条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支出预算,应当保证本部广履行基本职能所需要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对其他弹性支出和专项支出应当严格控制。 支出预算包括: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专项支出。人员支出预算的编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标准,逐项核定,没有政策规定的项目,不得列入预算。日常公用支出预算的编制应本着节约、从俭的原则编报。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预算的编制应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标准,逐项核定。专项支出预算的编制应紧密结合单位当年主要职责任务工作目标及事业发展设想,并充分考虑财政的承受能力,本着实事求是:从严从紧、区别轻重缓急,急事优先的原则按序安排支出事项。 第八条对财政下达的预算,单位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用款计划

我国内部控制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内部控制的起源与发展 摘要:本文从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会计核算、内部牵制与内部稽核去探究它的起源,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古代到现代发展情况的探究,提出了一些改善内部控制的建议和措施,完善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关键字:内部控制起源发展制度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为合理保证单位经营活动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与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它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要素,并受企业董事会、管理阶层及其他人员影响。内部控制制度即指各级管理部门在本单位、本部门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具有控制作用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即时以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而所形成的一整套严密的控制机制。 二、内部控制的意义 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企业经营方式和制度的巨大变化,内部控制在企业的管理中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已经逐渐地成为企业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效屏障和保障企业实现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的保护伞,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风险防御能力,内部控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管理层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有助于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三、内部控制的起源 内部控制,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和完整概念,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才被人们提出、认识和接受。而在此前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早已存在着内部控制的基本思想和初级形式。在我国,内部控制制度起源于在西周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没有经历过工业革命,所以内部控制制度没有体现在企业的制度中,而我国古代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现在统治者对政权的控制中,我国西周时期内部控制的最初产生空间、手段和雏形已经具备。 1、组织结构 我国在西周时期,官厅组织结构就已经比较完善。《周礼》中有记载,西周

财政预算支出管理与内部控制

财政预算支出管理与内 部控制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财政预算支出管理与内部控制 一、财政预算支出的监管问题 一般认为,财政预算支出的有效监管基于“四个支柱”:责任感、透明度、预测性和参与性。其中,责任感要求有关政府官员应明确其对内部上级领导和外部社会公众所负的责任;透明度意味着财政和财务信息的透明对行政部门、立法机关和大多数公众部门而言都是必需的;预测性要求法律和规章制度必须事前清晰地为人们所知,而且能统一地、有效地贯彻实施;参与性则需要提供可靠的信息并对政府的行为予以检查。财政预算支出有效监控的“四个支柱”具体体现在财政预算支出管理过程的诸环节之中,如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现金和国库管理、公共支出等。 在以上诸环节中,最关键的就是预算执行。这是一个利用现有资源来贯彻执行预算编制中的政策和充分体现财政预算支出管理目标的过程。对此,就必须要有一整套用来确保预算完好执行的程序和机制。否则,决策就可能会建立在错误的信息基础上,资源也往往会失去有效的管理,即使是良好的预算制度,也会失去意义。 二、财政预算支出内部控制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根据财政预算支出管理的特点和具体要求,结合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可把财政预算支出管理中的内部控制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旨在确保只有经过正确授权的指令才予以执行,要求对预算支出的每一过程都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预算执行过程中最基本的控制环节有: 1、在承诺阶段,需要核实:(1)支出计划是否由法定批准人批准;(2)资金是否按照预算规定的用途拨付,且在适当的支出类型中保留足够的资金;(3)拨付的资金是否列入正确的科目。 2、当提供了商品和服务后,必须核实:是否已收到有关商品和已提供某项服务的有关单据证明。 3、在支付之前,需确认:(1)是否存在有效的支出义务;(2)有关专业人员证明所提供的商品和所收到的服务是否满足预期标准;(3)发票和其他有关支付票据是否是正确的或适合支付的;(4)验明收款人。 4、在最终支付之后,需对所有相关支出进行检查和复审,对不规范之处应予汇报。

对目前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对目前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内控机制风险防范 内控机制建设是农村信用社组织管理的重要部分,是农村信用社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是在长期工作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被认可和遵循,带有价值取向、职业操守、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及其具体化的物质实体等因素的总和。其内涵不仅包括以诚实、守信、正直等道德价值标准或行为操守为准则,还包含员工的价值观、风险观、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以及与此相关的组织结构和制度等。它不仅具有激励与约束功能,还具有重要的企业形象宣传功能。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弱,自我约束能力低。为此,下面就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农村信用社为何要加强内控机制建设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必须要加强内控机制建设。转换经营机制、增强服务功能、扩大资产规模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核心目标,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而形成“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自我约束”在整个经营机制转换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覆盖了整个内控机制建设并最终将全面体现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文化。因此,建立严密的内控机制,提高信用社自我发展能力将成必然。 (二)农村信用社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必须要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在金融行业的竞争中,农村信用社最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通过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提高竞争力。良好的内控机制,可以通过价值观和风险观引导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把遵守岗位的基本要求转化为员工的内在素质,在他们的道德意识、职业习惯、思想观念、知识体系、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中体现出来,从而把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引导到农村信用社所确定的发展目标上来。农村信用社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尽快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强化风险管理,从而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二、当前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订立不完善。当前一些信用社的内控制度处于松散状态,缺乏系统性、整体性,有些制度的订立属于应急措施,仅限于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属于短期行为。各种制度之间的衔接不强,整体性差,有许多相互矛盾之处和空白地带,职能部门自成体系、各自为政,制度制定针对本部门的多,考虑大局、整体的少,相互之间缺乏协调、制约,责权利失衡,缺乏制约性。 目前农村信用社在授信业务、存款及柜台业务、中间业务、会计业务和计算机系统等各方面都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部分重要业务缺乏有效的制度来制约。现行的一些内部控制,达不到应有的控制、制约作用。还有一些内控制度缺乏对违规操作的具体处罚规定,罚则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在制定制度时,不加区别的照抄照搬他行的各种内控制度,不根据自身的情况加以吸收、改造,导致管理成本的增加和制度效力的削弱。有些信用社对“内控制度”这一概念认识存在偏差,将内部控制建设误认为就是简单的制度修订和汇编,甚至将制度汇编作为“政绩”来炫耀,这种曲解“内部控制”的行为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简单的修订和转抄各种制度办法时,又经常出现断章取义的现象,使一些制度改变了解原来的意义,约束效力大为削弱;制度的订立与落实不能统一,执行力度差,使订立好的各种制度成了摆设。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计算机在各项业务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内控制度将成为内控机制的重

内控管理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健全财务制度,杜绝违纪违法行为,推进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财政部《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并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实事求是、量入为出。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收入预算,做到不遗漏、不隐瞒。包括:财政拨款收入、罚没款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其他收入等必须列入收入预算,不得隐瞒或少列。同时各项开支严格执行制度和标准,防止出现财务收支的盲目性。 二、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安排急需处理的事关全局的支出事项。既要体现实际需要,又要考虑财力实际,确保收支平衡。 三、统筹兼顾,不能出现赤字预算和寅吃卯粮的现象,做到当年收支保持平衡并留有一定的结余;同时,在确保重点支出的情况下,统筹兼顾,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四、发挥职能效应,保证经费,履行基本职能所需要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对其他弹性支出和专项支出应当严格控 制。 支出预算包括: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专项支出。人员支出预算的编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标准,逐项核定,没有政策规定的项目,不得列入预算。日常公用支出预算的编制应本着节约、从俭的原则编报。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预算的编制应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 和标准,逐项核定。专项支出预算的编制应紧密结合单位当年主要职责任务、工作目标及事业发展设想,并充分考虑财政的承受能力,本着实事求是:从严从紧、区别轻重缓急,急事优先的原则按序安排支出事项。 五、建立健全支出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稽核、审批、审查制度,完善内部支出管理,强化内部约束,不断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成本。各项支出应当符合国家的现行规定,不得擅自提

内部控制课程标准

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五年制高职审计专业 《内部控制制度》课程标准 郑丙金 徐州财经分院会计系 二0一二年九月

五年制高职审计专业《内部控制制度》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在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历史上,2006年值得大书特书的年份,在这一年,随着1项基本准则与38项具体准则的颁布,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已经建立,这是我国会计准则改革在经过十多年探索之后的一次大爆发,按照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新企业会计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的范围内施行, 鼓励其他企业执行,这对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企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会计制度更为重要,会计制度设计显得更有现实意义,搞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工作不仅有利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更有利于企业加强会计管理工作,针对以上情况并结合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特点,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教学手段和方法已显得不太适用。我们提出了以能力为主的教学理念,根据内部控制制度教学的特点,注重课程与教学的实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课程是五年制财经高职会计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经济专业教学中属于后期主干课程,专业性较强。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全面树立现代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理念,初步掌握从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践活动必须具备会计制度总则设计、会计组织系统设计、会计核算系统设计、内部控制系统设计及具体业务与核算规程设计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以能力为主,根据内部控制制度教学的特点,注重课程与教学的实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发展和促进学生的能力和技能为中心,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生活、实现就业、能够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胜任内部控制制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的总体要求是: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题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形成内部控制制度业务的操作能力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内部控制制度理论课程的设计思想,紧紧围绕内部控制制度业务的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内部控制制度业务的工作任务与内部控制制度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模块内容的学习中掌握知识,使课程内容与职业要求相一致,充分体现财经职业教育特色

浅谈当前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建设

浅谈当代投资领域中的“超国民待遇 论文关键词:国际投资法超国民待遇次国民待遇 论文摘要:该文对国民待遇的基础理论进行分析,论述国民待遇原则在我国的运用,最后提出完善中国国民待遇制度的若干思路。 一、国民待遇的基础理论 (一)国民待遇原则的含义和特征 国民待遇原则是有关外国人民商事法律中最古老的待遇原则,是国家属地优越权所派生出来确定外国人地位的一种待遇准则,是指东道国应给予外国公民以本国公民同等的民事权利地位。 当代国际投资领域的国民待遇原则有以下几个特征:①国民待遇的实行一般按照互惠原则。②国民待遇的授予有特定的范围。③国民待遇制度的使用呈全球化趋势。 (二)国民待遇的适用对象 当代国际投资领域的国民待遇的适用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类:①外国投资者。②关于投资的资产,即外国资本。③与投资有关的活动,即在东道国的投资行为。 二、国民待遇原则在我国的运用 迄今为止,我国外资的国民待遇仍然是不够的,与国际通行的做法及WTO的协议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问题有以下两个:“超国民待遇”和“次国民待遇”。 (一)“超国民待遇”

为吸引外资,中国从80年代起,对某些国际投资甚至采取了“超国民待遇”的态度,这在一定时期的确大大改善了中国资本不足的现状,为中国的长期经济高速发展贡献了力量。外商投资企业享有的“超国民”待遇主要表现在: 1.在企业税收方面:虽然2008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税率上“内外合一”,但外商投资企业享有的减免较多,而且享有利润再投资退税、亏损弥补、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优惠,所以其实际税负比内资还是低得多。 2.外汇管理与调剂渠道方面:外资企业也享有一定的优惠。按当前的外汇管理法规,外资企业可以全额持有所创外汇而不必卖给中国银行,并且还可以直接向外资银行借贷外汇;在外汇调剂渠道方面,外资企业可以在外汇指定银行和外汇调剂中心自由选择进行买卖外汇。 3.经营管理方面:我国外资法赋予外资企业在生产、采购、销售、人事、资金、物质、进出口等各方面享有生产经营自主权。在当前的法律制度框架下,内资企业很难充分享有这些优惠。此外,外资企业在土地使用、基础设施使用、用工费用等方面也享有优惠待遇。 (二)“次国民待遇” 外商投资企业在享受种种优惠的同时,又受到较多限制,即通常所说的“次国民待遇”,主要表现在: 1.在出口业绩和销售要求上:尽管目前我国外资法经过修改,基本上取消了对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方面的强制性具体要求,但仍有一些出口引诱方面的规定。 2.在企业设立条件与要求方面:对于外商投资企业

预算管理制度(内部控制管理)

单位预算业务管理制度 为加强学校财务管理,本着量入为出,事前控制的原则,有计划的调配使用教育资金,合理配置办学资源,安排好费用支出,保障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学校预算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结合”的管理体制。学校预算编制要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预算年度全校可能组织的收入情况,统筹合理安排支出项目,不搞赤字预算。 2.财务预算是根据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计划和工作任务编制的财务收支计划、固定资产设备购置计划、资金使用计划、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和财力结合单位工作任务安排所需资金,是学校筹集、分配、运用、控制资金的依据。 3.做好预算编制前期准备工作。要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通过实际情况与预算的对比,摸索收支规律,为本年度的预算编制打下基础;要了解和掌握预算年度事业发展计划及其资金供需情况,以便安排支出预算时做到保证重点,兼顾一般。 4.学校基础信息是做好财务预算的根本保障,各部门有义务向财务部门提供其职责范围内的数据资料,并对所提供的基础信息负责,对于重大数据差错,要追究其责任。 5.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稳健的原则,尽可能排除收入的不确定因素,不将上年非经常性的收入作为预算年度的收入依据。收入预算的编制按来源测算:在编制财政补助收入时应根据有关政策法规、人员

工资标准及北京市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编列;在编制预算外资金收入(事业收入)时,应根据具体的收费项目确定,凡明确有收费标准的项目,要根据有关基数和收费标准计算编列;在编制其他收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结合上年情况编列。 6.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各部门应根据本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参照上年度本部门各项实际开支,考虑可能出现的变化因素,先自行做出本部门费用预算。财务部门汇总后编制学校年度预算草案。 7.支出预算分为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两部分,支出预算首先要保证基本支出。 8.编制基本支出时,应分为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和对个人及家庭补助支出三个两部分:人员支出应按国家有关政策、标准和编制人数等计算编列;公用支出有支出定额的,要按定额计算编列,无支出定额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测算编列。 9.项目支出的预算要与学校发展规划相结合,其安排要做到“量力而行”,对于不能短期完成的项目要制定项目规划,分步实施。在编制项目支出预算时,应分为“基本建设项目支出”、“行政事业性项目支出”和“其他项目支出”,在对申报项目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审核的基础上,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并及时上报财政局。项目支出实行项目管理,要有执行项目完成情况报告、招投标制度、重大项目审核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

财务预算与成本管控的关系

一、全面预算是成本管控的基础 绝对的成本降低是通过建立控制环境实现的,而控制环境的建立主要依靠被全面预算具体化和量化的战略计划的实施。通过全面预算将企业的战略计划细分,具体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加强企业的内控,建立完善的控制体系,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 另一方面,全面预算的“全员”特征,要求企业培养企业员工的全面预算意识,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预算。因为员工是企业战略计划的实施者、执行人,所以让员工积极参与预算有利于避免员工对预算的抵触情绪,使之能更好的发挥预算的控制作用。 二、全面预算是确定成本指标的依据 制造业成本控制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对生产阶段产品成本的控制。另一个含义则强调对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各环节以及各阶段的所有成本费用的控制。 由成本控制的含义可知,企业成本既包括产品生产阶段的成本,也包括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全部成本、费用支出。企业要加强成本管理,既要突出重点,搞好产品生产成本控制,又要照顾全面,做好企业生产经营各个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因此,在现代制造业的成本管控管理中,企业要实施全面预算确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总成本,确立标准成本体系,做好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三者的统一。 但仅制定成本指标,并不能保证企业各种耗费都一定控制在预算之内。因此,要以成本标准为依据分解预算,要将成本预算层层分解,具体到各部门,实行责任制,严格控制部门耗费,确保成本不超标。 三、是划分部门职责的工具 现代制造业实施成本控制,一定要处理好企业与下属各生产单位在成本管理中的关系及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在企业的统一计划 下,明确各生产单位的成本管理内容,把企业与各生产单位的成本控制结合起来。通过全面预算,将成本指标从厂部到车间,车间到班组,按生产系统把指标层层分解和落实,实行分级管理和控制。厂部、车间、班组各自负责本身的控制指标。 尹老师以东龙投资集团成本预算为例指出,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软件,东龙投资将成本分解成几十个项目,分别进行预算,过程透明可塑,便于发现生产管理方面的漏洞。另外,成本预算的很细致,通过系统就能给下面车间主任下达明确的指令,要求他们怎么减少成本、控制费用。 四、协调业务部门同财务部门之间的关系 全面预算包括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业务预算由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组成;财务预算包括现金预算和费用预算。 通过全面预算的实施可以处理好财务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在成本管理中的关系,明确各部门成本管理的内容,在主管财务的厂长、经理或总会计领导下,以财务部门为主,把财务部门同其他部门的成本控制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贯穿整个企业上下,连接左右各方的成本控制系统。财务部门在负责全面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将成本指标按构成项目分解为各项具体指标,落实到企业各业务管理部门,由各业务部门分别按各自的职责范围,分工管理各项成本控制指标。 五、全面预算使产品生产成本控制具体化 现代制造业的产品生产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成本。 1、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材料是产品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一般占到70%左右,因此,是生产成本控制的重点。直接材料控制首先要区别产品生产用的材料种类,然后再确定它们在单位产品中的标准用量和标准价格。 2、直接人工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简单地说,就是生产成本中工人的工资。这部分成本的控制也分为“量”和“价”两个方面。用量是指人工工时,称为人工效率,价格是指小时工资率。在实际产量下,当直接人工实际工资与直接人工标准工资之间出现差异,我们就要从人工效率差异和小时工资差异两个方面来计算分析,寻找原因,制订对策。“量差”即人工效率差异,反映了工作效率的

XX公司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2完整篇.doc

XX公司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4第2页 (七)销售会计:审核销售单据、与客户对账、应收账款账龄分析等; 注:受本公司规模及财务部门设置限制以上二、三、六、七项由本公司财务经理负责实施,四、五项由出纳负责实施。 第四章一般会计业务处理程序 第一条会计业务包括下列各项: (一)原始凭证的审核; (二)记账凭证的编制; (三)电脑数据的输入; (四)会计报告的编制、分析与解释; (五)会计用于企业管理各种事项的办理; (六)内部的审核; (七)会计档案的整理保管; (八)其他依照法令及习惯应行办理的会计事项。 各项会计业务应包括预算、决算、成本、出纳及其他各种会计业务。 第二条会计业务的处理程序应依本公司的规定,根据合法的

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根据合法的记账凭证输入电脑。 各种特殊会计事项,依本公司规定处理有滞碍难行时,得参酌一般会计的原理原则方法 或习惯,在不违背政府法令范围内处理。 第三条原始凭证关系现金、票据、证券业务的,非经财务经理签字,不得为出纳执行。 第四条会计人员于核对账目时,对于现金、票据、证券及其他各项财务应随时派员盘点。 关于财物的核对与盘点事项,每季度最少应办理一次。 第五条会计业务的处理发生错误时,应于发现错误时,随时加以更正。 第六条会计人员执行其职务时,须使用本名,不得用别名或别号。 第七条凡是以证明会计事项发生及其经过的文书单据均为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法令规定须具备某种条件者,应依其规定。 第八条原始凭证应先详细审核,如有下列情况者,当视为不合法: (一)法令明定为不当的支出者; (二)票据数字计算错误者; (三)收支数字与规定及事实经过不符者;

信用社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指导

信用社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指导 为促进我县农村信用社建立健全内部控制,防范金融风险,保障我县农村信用社系统安全稳健运行,依据《商业银行法》、《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商业银行内控制度指引》、《xx省农村信用社会计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农村信用社实际,特制定本《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指导》。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指导是为实现我县经营目标,制定的一项基本制度,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第二条内部控制目标: (一)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农村信用社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确保我县信用社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 (三)确保风险体系的有效性; (四)确保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准确、真实和完整。 第三条信用社会计内部控制五个基本原则: 即规范化原则、授权分责原则、监督制约原则、账务核对原则、安全谨慎原则。 第四条会计内部控制要求:

(一)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各项业务经营活动均应体现“内控优先”的要求; (二)任何人不得拥有不受内部控制约束的权力,存在的问题和违规行为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纠正; 第二章会计的内部控制 第五条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严格遵守《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严守工作纪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第六条会计核算必须做到“五无”、“六相符”。 “五无”:账务无积压、结算无事故、计息无差错、记账无串户、存款无透支。 “六相符:”账账相符、账款相符、账据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内外账务相符。 第七条会计工作“十六项基本规定”:双人临柜,钱账分管;凭证合法,传递及时;科目账户,使用正确;当时记账,账折见面;现金收入先收款后记账,现金付出先记账后付款;转账业务,先记借后记贷;他行(社)票据收妥抵用;有账有据,账据相符;账表凭证,换人复核;当日结账,总分核对;内外账务,定期核对;联社(行)印、押、证,三人分管;重要凭证,领用登记;会计档案,完整无损;人员变动,交接清楚。 第八条会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合法,严禁设置账外账,严禁乱用会计科目,严

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1. 总则 1.1. 为了加强对晋城蓝焰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晋城煤业)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规范预算管理行为,防范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根据财政部《关于企业实行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预算》(征求意见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法律法规,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晋城煤业的预算编制、预算分解、预算执行控制、预算调整和预算考核评价等业务。 1.3. 本制度适用于晋城煤业公司本部、分公司及其所属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简称各单位),参股子公司可参照执行。 1.4. 释义 1.4.1. 本制度所称预算管理是指以财务预算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由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构成,是晋城煤业发展战略的保障和支持系统。 1.4. 2. 业务预算包括生产预算(生产衔接安排等)、采购预算、销售预算、商品产销存预算等。业务预算主要依据预算年度市场情况、本单位产能、产品结构、目标利润、消耗定额、期初、期末存货以及生产经营工作总体部署等情况进行编制。 1.4.3. 资本预算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权益性资本投资预算和筹资预算等。资本预算主要依据生产经营、更新改造、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

现金流转等有关资料编制。资本预算要按照具体投资项目、投资规模、资金渠道、经济效益和工期安排等编制。 1.4.4. 财务预算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以及有关财务会计制度为基本依据进行编制,主要以预计损益表、预计现金流量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利润分配预算、营业(销售)成本预算、制造费用预算、期间费用预算以及其他业务和营业外支出预算等形式反映。 2. 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 2.1. 股份公司预算管理领导组 2.1.1. 股份公司预算管理领导组的组成 (1)组长:股份公司总经理; (2)副组长: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3)组员: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2.1.2. 股份公司预算管理领导组的职责 (1)统一组织、管理股份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2)制定预算管理办法和措施; (3)审议、平衡年度预算方案及预算调整方案; (4)协调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对预算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6)考核、评价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

会计基础工作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基础工作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会计基础工作是财务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工作的统称。 第三条会计基础工作控制制度是为保证会计基础工作满足会计核算与管理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系列相互制约与协调的方法、措施与程序的总称。 第二节会计机构与岗位设置 第四条公司的会计机构为公司财务部,财务部长为会计机构负责人。 第五条根据会计工作和公司实际需要设臵以下会计岗位:财务部长、出纳、核算、总帐报表等。 第六条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登记工作。 第七条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实行定期轮换制度。 第三节会计人员 第八条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第九条会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的《公司会计准则》,遵守职业道德。 第十条会计人员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会计业务的培训,每年有一定时间的后续教育。 第四节会计核算 第十一条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编制财务报告。 (一)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第十二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公司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会计帐册,进行会计核算,及时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

第十三条公司发生的下列事项,应及时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 (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四)资本金的增减。 (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七)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第十四条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保证会计核算指标的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前后各期相一致。 第十五条会计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第十六条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以权责发生制为记帐基础,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原则(除非有特别的说明)。 第十七条根据《公司会计准则》的要求,在不影响会计核算、会计报表指标汇总和对外会计报表的前提下,根据公司实际设臵和使用会计科目。 第十八条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其他会计资料的内容和要求及使用的软件,应符合财政部关于会计电算化的有关规定,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和会计帐簿,不得设臵帐外帐,不得报送虚假会计报表。 第十九条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第二十条会计记录的文字使用中文。 (二)填制会计凭证 第二十一条办理本制度第十三条规定的事项,必须取得或者填制原始凭证,应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并及时送交财务部相关人员。 第二十二条原始凭证不得涂改、挖补。发现原始凭证有误的,应当由开出单位重开或者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开出单位的公章。 第二十三条会计人员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和要求填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分为现金凭证、银行凭证和转账凭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