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度报道的3个问题
新闻深度报道的困境与突破
新闻深度报道的困境与突破新闻深度报道一直以来都是新闻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还能够给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角度。
最近几年来,新闻深度报道却面临着一些困境,包括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受众需求的变化以及信息碎片化等问题。
不过,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技术的发展,新闻深度报道也在不断寻找突破,为读者带来更多有深度、有价值的新闻内容。
一、困境1. 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新闻深度报道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包括采访、调查和写作等环节。
在当今新闻行业中,时间是极其宝贵的资源,新闻工作者往往需要面对快速的新闻生产节奏。
很多新闻机构也面临人手不足、资金不足等问题,难以进行深度报道。
2. 受众需求的变化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更倾向于阅读短小精悍的新闻,而对于长篇深度报道的需求逐渐减少。
这也使得一些新闻机构在做出深度报道时感到困难,难以吸引足够的读者。
3. 信息碎片化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很容易被大量的碎片化信息所淹没,深度报道往往被快速的新闻所淹没,难以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也让一些新闻工作者望而却步,不愿意做出深度报道。
二、突破1. 利用新媒体新媒体的兴起为新闻深度报道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视频、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新闻工作者可以更生动地呈现深度报道的内容,吸引更多的读者。
新媒体也拥有更广阔的传播渠道,可以让深度报道更快地传播开来。
2. 采用数据新闻数据新闻是一种结合数据分析和新闻报道的新型形式,它可以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复杂的信息和深度的分析。
借助数据新闻,新闻工作者可以更直观地向读者呈现信息,使得深度报道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3. 强化调查报道调查报道是深度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往往能够揭露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新闻工作者可以加强调查报道的力度,挖掘更多的独家消息,并通过调查报道来吸引更多读者的目光。
4. 培养读者的深度阅读习惯新闻机构可以通过不断提升读者的阅读素养,让他们更愿意接受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的内容和特点
深度报道的内容和特点深度报道是一种全面、详尽、深入的新闻报道形式,是对特定主题或事件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的报道方式。
它超越了传统新闻报道的表面、简洁,通过搜集大量的背景信息、专家观点和相关数据,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并解析问题。
深度报道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来进行调查研究,质量要求高。
它的特点如下:1.全面而详尽:深度报道通常会涵盖事件的方方面面,包括历史背景、相关人物、重要细节等,以便读者对事件有全面的了解。
它会提供一系列的事实和证据,以支持记者的观点和结论。
2.深入探讨:深度报道致力于解析问题,通过对事件的分析和研究,提供有启发性的见解。
记者会对事件进行调查研究,采访相关人士,包括当事人、专家学者等,以便深入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3.批判性思考:深度报道会让记者对事件进行批判性思考,挑战主流观点,提出新的想法和观点。
它希望能引起读者思考和讨论,拓宽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4.数据支持:深度报道通常会利用各种数据来支持观点和结论。
这些数据可以是统计数据、调查结果、专家意见等,以增加报道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5.长篇文本:由于深度报道需要提供大量的背景信息和分析,它通常较长。
这使得它可以提供更为详细和完整的信息,而不仅仅是简洁的概述。
6.多媒体展示:深度报道通常会采用多媒体形式,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以便更好地展示事实和情况。
这样可以更直观地向读者传达信息,并提高报道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7.具有社会价值:深度报道通常选择那些对社会有重要意义的主题来进行深入调查和报道。
它可以揭示社会问题,引起公众和政府的关注,并推动社会变革。
总之,深度报道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提供全面、详尽的信息,并展示问题的背景和原因。
它通过批判性思考和多媒体展示,使读者对事件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引起公众的关注和思考。
因此,深度报道在新闻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从问题入手做好深度报道
从 问题 入 手做好 深度报 道
吴 玉 萍 ’ 曹志 政 ( . 肃 省 环 境 宣传 教 育 中心 2 肃 经 济 日报 社 甘 肃 兰 州 70 0 1甘 . பைடு நூலகம் 3 00)
在 激 烈 的媒 体 竞争 中, 一份 报纸 要 有 市场 ,最重 要 的 是要 有 辑 的思 想劳 动 。真 正 的媒 体 竞争 实 际上是 思 想观 念 的较量 。 自己的特 点 ;要 能 够吸 引读 者 ,最重 要 的 是避 免 同质 化 。 从提 问 会 提 问 的记 者是 好记 者 , 善于 发现 问题 的报 纸 是好 的报 纸 。 入 手 ,做 好 新 闻事 件 的深度 报 道 ,打 造 报纸 的 “ 个性 ”,树 立 自 怎 么去提 问? 怎么去 发现 问题 ? 身的 “ 风格 ”是报 纸应 对激 烈 竞争 的优 选 路径 。 提 问可 以细 分 为三 个层 次 : 是询 问 强化 报纸 的问题 意识 报 纸 只 有 关 注 问 题 , 才 能 使 读 者 关 注 报 纸 。 首先 , 要 有 以 对 于 不清 楚 的事 实背 景 , 向有 关 方面 查证 ;对 于读 者关 心 的 发 现 问题 、 分析 问题为 宗 旨的新 闻 思维 方 式 。关 注 问题 就把 握 住 问题 寻 求 有关 方 面 的解答 ;或 者收 集相 关 材料 ,以便 我 们 自己更 了时代 的脉搏 ,体 现 了媒 体 的责 任 。我 们做 新 闻 报道 ,必须 要 有 好地 理 解 、把 握 新 闻事件 的意义 。这 是最 基本 的。一 般 来说 ,我 强 烈 的 问题 意识 , 要带 着 发现 问题 的眼 光 审视 报道 对 象 ,要 以揭 们把 基本 事 实搞 清楚 了,就 可 以写 一篇报 道 了。 示 、分 析 问题 的 目的去 组织 报 道 ,要 多 问 为什 么 ,敢 于质 疑 , 不 二是 追 问 要 停 留在表 面 现 象上 。这是 记 者 、编 辑 应该 具 有 的素 质和 能力 。 有些 事 情 背后 隐含 了消 息来 源没 有 详细 说 的 问题 ,或 者 有 的 其 次 , 以问题 为 中心 的 采访 写 作 方式 。在接 受 、处 理 新 闻素 材 的 时候 ,就 不 想 让记 者 知道 得太 多 ,有 些 信 息 、材料 很 散乱 ,看 不 过 程 中 ,要 认 真 思考 ,这里 面 有什 么 问题 ,是什 么性 质 的 问题 , 出有 太大 的价值 。这 时 ,我们 需 要 一双 慧 眼发 现有 价 值 的事 实 , 为什 么 会有 这 样 的 问题 ,这 个 问题 影 响 了哪 些事 情 ,人们 怎 么看 提 出一些 反 映 事实 真相 或 者 需要 引起 关注 的 问题 ,从 不 同方面 来 这 些 问题 , 围绕 问题 的产 生 、存 在 、发 展 、影 响 、解 决 以及 生 成 揭示 新 闻事件 的意义 。追 问实际上 就 是 问题 的纵 向、横 向展 开 。 问题 的各种 因素 ,来 一 层一 层 地 剖析 。这就 是 一个 深 入事 物 内部 三是 反 问 的 过程 ,是揭 示 事物 各 要素 之 间 关系 的 过程 。这样 不 但最 能 够表 如果 说 追 问是 正 向思 维 ,那 么 反 问就是 逆 向思 维 ,就 是要 找 现 出一 个 记 者 的 观 察 、思 考 能 力 ,也 最 能体 现 媒 体 的个 性 和 价 问题 ,寻求 另外 一 种 看法 。这 个 看法 很 可 能就 是独 家 的 ,人所 未 值 , 因为我 们 不但 看 到 了大 家 都看 到 的 东西 ,而 且 看 到 了大 家没 见 的 。在 一 些看 似 合 理 、正常 、合法 、真 实的 事情 中,也 许 隐含 有看 到 东西 ,提 出 了与众 不 同的观 点 , 为读 者打 开 了 一扇 新 的 窗 着 不 合理 、不 正常 、违 法 、虚 假 的 因素 。 同时 ,反 问就是 反思 。 口。第 三 , 以问题 为 中 心 的版面 报 道 方式 。这 实 际上 是涉 及 编辑 现 在 的社 会 中 ,各 个利 益 集 团都 在通 过各 种 媒 体来 争取 、维护 、 思想 、 组织 策 划 的 问题 。 问题报 道 要 在版 面 上 以某 些 形式 体 现 出 扩 大 自己 的权益 ,都在 寻 找代 言 人 ,都在 进 行 公关 。 如果 我们 没 来 ,例 如在 标 题 、言 论 以及 稿件 组 织 、版 面 编排 等 方面 ,要 体现 有 一 种否 定 的辩 证 思维 、 缺乏 质 疑 的勇气 和 独立 的 立场 ,媒体 是 出我 们在 关 注 什么 问题 以及 我们 的价值 取 向。在 编 辑 、安 排 稿件 很 容 易被利 用 、被 愚弄 的 。 过程 中 ,要 把 问题 突 出地 向读 者 展 现 出 来 ,通 过 报 道 向社 会 提 询 问是 发现 问题 的过程 ,追 问、 反 问是 细化 问题 、追踪 事 实 问 , 向读者 提 问 。只 有 关注 问题 ,才 是真 正 地介 入现 实 ,干 预事 的过 程 ,对 一个 大 问题 进 行分 解 、具 体化 。现在 许 多报 道 有一 个 件发 展进 程 。 不 足 之处 ,就是 问题 太 大 ,太 宏 观 、表 面化 、 不深 入 ,提 出 了 问 题 ,但缺 乏 追 问 、反 问的 过程 。如果 追 问 、反 问一 下 ,我 们就 会 二 、 “ 问”挖 掘 问题 三 在 比较 不 同媒 体对 同一 新 闻事 实 的报 道 的 时候 ,我 们 往往 会 打 开 另一 扇 窗 口 ,看 到 了不为 人所 知 的 原 因,看 到 了事 情 的演 变 发现 , 不 同媒 体会 根据 自己的媒 体 定位 、视 角和 立场 写 出不 同特 过 程 。 色 的报道 ,有 的只 报道 了一 个会 议 消 息 ,有 的却 触及 了一 个值 得 提 问、追 问和反 问不但 是 记者 需 要 的 ,编 辑 也 需要 。 只有 这 关 注 的 问题 , 写 出 了有 深 度 、有 影 响 的报 道 。报 道 的深 浅 、好 坏 样 ,才 能使 新 闻报道 更 加客 观 、真实 ,具有 公信 力 。 的背后 ,其 实 隐藏 着对 新 闻 事实 的 理解 、解读 ,隐藏 着 记 者 、编
深度报道的基本写作要求
深度报道的基本写作要求深度报道是一种全面、详尽、有逻辑的新闻报道,旨在通过深入挖掘和分析问题的背景、原因、影响等因素,呈现一个主题或事件的全部面貌。
它不仅要突破传统新闻报道的表面现象,还要加入更多的调查和研究,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信息,让读者获得更多的思考和理解。
以下是深度报道的基本写作要求:1.选题定位:深度报道需要选择一个具有较大关注度和社会意义的主题或事件。
主题应具备适当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足够多的信息和资料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可以展现一个问题的全貌和内在的复杂性。
2.全面调查:深度报道需要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获取相关信息和数据。
可以通过采访专家学者、参观实地、查阅文献等多种方式,搜集丰富的素材。
在调查过程中,应该注重收集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以便于全面客观地呈现问题。
3.深入分析:在报道中,需要对所选主题或事件进行深入分析。
可以对其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解释,通过归纳总结、对比比较、因果推理等手段,展示问题的复杂性和多维性。
同时,需要运用专业知识和逻辑思维,提供有力的论证和解释。
4.采访报道:深度报道需要采访相关的专家学者、事务参与者、受影响的群体等,获取他们的观点和见解。
采访应当针对问题的核心及其相关方面展开,通过深入提问和引导,获取更加详细的信息和丰富的观点,以增加报道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5.避免主观评价:深度报道在呈现问题的多个方面时,应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避免过多的主观评价和个人观点。
报道应该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同时提供不同立场和观点的呈现,让读者自行判断和思考。
6.结构清晰:深度报道需要有清晰的结构,使读者能够快速了解和理解问题的全貌。
一般来说,深度报道可以采用信息导入、问题分析、主题展示、案例介绍、专家观点、数据分析等结构,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7.语言流畅:深度报道要求语言流畅、通俗易懂。
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句式,以便于广大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
另外,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精简性,避免冗长和啰嗦。
深度报道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深度报道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作者:田秀忠来源:《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23期在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兼具深刻性、调查性、过程性、解释性而深得观众或读者厚爱的深度报道已成为一些媒体制胜的法宝之一。
在具体实践中,深度报道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不容忽视。
深度报道要有开放的宏观思维。
一般来说,传统的新闻报道多为一事一报的微观新闻,而深度报道则不同,它往往从宏观的角度来审视事物的内涵及特殊意义。
因而深度报道的选题应着眼于社会生活中带有普遍意义的民生大事,而不是一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小事。
《平顶山日报》成功推出的一组有关大白菜的深度报道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2004年底,汝州、郏县一些地方种植的大白菜喜获丰收,但丰收后的大白菜并未给农民带来丰收的喜悦,大白菜遭遇了卖难。
在为期一个月的报道中,记者首先以《同是大白菜悲喜两重天》、《悲情大白菜》为题,报道了大白菜喜获丰收之后农民遭遇卖难的无奈。
接着以《大白菜难卖,原因何在?》为题分析了造成大白菜卖难的原因,记者还亲历卖菜苦乐,写下了《卖菜记》。
这几篇稿件见报后,大白菜卖难引起了市政府的关注,市蔬菜办呼吁市民购买“爱心菜”助农渡难关,市、县政府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帮助菜农销售白菜,全市开设了“爱心菜”销售热线,市民争购“爱心菜”,市“爱心超市”随后接纳了几千公斤大白菜,到大白菜生产基地买大白菜的车辆日益增多,大白菜卖难得到了有效缓解。
最后,记者又分上、中、下三篇分别以《有一笔财富叫反思——大白菜卖难警示录》、《有一只无形的手叫市场——大白菜卖难警示录》和《有一只有形的手叫调控——大白菜卖难警示录》为题从宏观角度推出了一系列重量级报道,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此次大白菜卖难带给人们的启示,为该组深度报道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深度报道要把握好时机。
何时作深度报道,要与一段时间内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和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需要结合起来,使深度报道具有借鉴、指导、解释等意义,而不是想什么时候做就什么时候做。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相关问题探究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相关问题探究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现状,分析了其发展的必要性,并对如何顺应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发展的新趋势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存在问题;必要性;发展趋势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elaborated the depth of the tv news report present situation, analyzes its development necessity, and how to adapt to the depth of the tv news reports new development trend are discussed.key words: television news; reports; existing problems; necessity; development trend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前言所谓深度报道,在《新闻学简明词典》中这样被定义:“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势的报道形式。
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是新闻五个‘w’和一个‘h’的进一步深入的报道方式。
它的主要特点是要在‘why’和‘how’中进一步深化。
要求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
”深度报道对于所报道对象的调查、分析、解释和预测,在今天这样的社会转型期尤其为公众所需要,它也是拥有专业采编队伍的大众媒体所应该着力打造的拳头产品。
1、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存在的问题分析从电视形态的发展历程来看,对评论的排斥是由纪实热曝光热的误导造成的。
热衷于纪实热和曝光热的电视编导或认为电视应该忠实生活的原型(以前《东方时空》的《生活空间》栏目为代表);或认为电视还原生活是不够的,应该达到干预生活的目的(以《焦点访谈》为代表)。
这两种看法都认为主题先行似的电视形态不可取,认为电视不能成为附属于思想的画面工具。
媒体深度报道应该注意的问题[权威资料]
媒体深度报道应该注意的问题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深度报道是媒体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的常用报道方式,也是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对曾经轰动一时的袁厉害事件报道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媒体在深度报道中的经验教训,以期为同行带来借鉴。
关键词:深度报道袁厉害导向去年年初,河南兰考县一场大火把收养弃儿20多年的袁厉害再次推到风口浪尖,也对中国新闻媒体进行了一次集体考验。
在这场新闻报道中,袁厉害被多数媒体打造成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好人”,承担了本该由政府承担的责任,高尚、善良、生活悲惨;而另外一些媒体则试图展示不一样的袁厉害,累计拥有二十多套住宅,骗捐、敛财、做生意,甚至有人举报她贩卖儿童。
哪个才是真实的袁厉害?一时间舆论哗然。
兰考大火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这场报道引发的社会效果却应该引起媒体人深刻反思。
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是记者们的采访不够深入,使袁厉害的形象判若两人?还是因为袁厉害演技高超,蒙蔽了记者,致使报道和判断失准,做不到全面客观了呢?在这场新闻事件中,媒体对袁厉害的报道已经超出其本来意义,直接影响了社会公众的价值判断。
对袁厉害事件进行重新思考,理智分析,深刻理解深度报道的实质和精髓,在今后的热点、敏感事件报道中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以更加专业、客观、成熟的状态开展新闻宣传。
1.人性的复杂不能用二元论来判定火灾发生后,袁厉害接受媒体采访时声称“我没有一分钱存款”,政府官员却说她“不缺钱,搞房地产、包揽公路、替人讨债,常借弃儿向政府提条件”;一方面袁厉害反复强调“如果我真是卖小孩,逮住了把我枪毙”,另一方面袁厉害也承认“有些孩子送人了”,确实向收养人收了“奶粉钱”……这样自相矛盾的说法还有很多。
如果只相信前者,会觉得袁厉害很伟大、无私,如果只相信后者,会觉得袁厉害很贪婪、险恶,根本配不上“爱心妈妈”的称号。
如此一来就不自觉地陷入了“非黑即白”的二元论误区。
现阶段媒体报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现阶段媒体报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问题描述当前社会媒体报道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列举几点:1. 虚假报道:部分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和获取更多点击量,可能夸大事实或编造消息,导致信息不准确甚至虚假。
虚假报道:部分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和获取更多点击量,可能夸大事实或编造消息,导致信息不准确甚至虚假。
2. 偏颇倾向:一些媒体可能出于特定政治或经济利益,对报道进行有意的偏颇。
这可能导致失去客观性,让公众接收到片面的信息。
偏颇倾向:一些媒体可能出于特定政治或经济利益,对报道进行有意的偏颇。
这可能导致失去客观性,让公众接收到片面的信息。
3. 缺乏深度报道:受时间和资源限制,媒体往往只报道事件的表象,缺乏深入挖掘和分析。
这导致公众只看到冰山一角,无法全面了解事件背后的真相和原因。
缺乏深度报道:受时间和资源限制,媒体往往只报道事件的表象,缺乏深入挖掘和分析。
这导致公众只看到冰山一角,无法全面了解事件背后的真相和原因。
解决办法为了改善当前媒体报道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媒体监管: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媒体的监管,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
对虚假报道和不实信息进行惩处,确保媒体行业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定。
加强媒体监管: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媒体的监管,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
对虚假报道和不实信息进行惩处,确保媒体行业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定。
2. 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强调客观、准确、公正的报道原则。
培养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职业水平。
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强调客观、准确、公正的报道原则。
培养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职业水平。
3. 鼓励多样化媒体:鼓励和支持各种类型的媒体出版和发展,增加竞争和选择。
多样化的媒体有助于减少偏颇报道的风险,并提供更广泛的观点和信息。
鼓励多样化媒体:鼓励和支持各种类型的媒体出版和发展,增加竞争和选择。
记者需要具备哪些技巧来进行深度报道
记者需要具备哪些技巧来进行深度报道作为一个记者,要进行深度报道,需要具备一系列的技巧和能力。
深度报道是一种追求真相、挖掘问题背后根源的新闻形式,它要求记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广泛的信息渠道、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记者需要具备的技巧。
1. 全面了解报道对象深度报道的第一步是全面了解报道对象。
记者需要对所报道的领域、行业或事件有深入的了解,包括相关的背景知识、专业术语和相关法律法规。
只有对报道对象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准确把握问题的核心,深入挖掘报道的内涵。
2. 深入调查和采访深度报道需要记者进行深入的调查和采访。
调查是深度报道的基础,记者需要通过调查搜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找出问题的根源。
采访是深度报道的关键,记者需要与各方面的人士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对话,获取不同的观点和声音。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需要善于引导对话,挖掘被采访者的内心想法和真实感受。
3. 分析和解读深度报道需要记者具备分析和解读的能力。
记者需要对搜集到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同时,记者需要将复杂的问题进行解读,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读者传递信息。
在解读过程中,记者需要客观中立,避免主观臆断和夸大事实。
4. 深入思考和独立判断深度报道需要记者具备深入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记者需要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和判断。
在报道中,记者需要勇于质疑权威,坚持真实和公正,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
5. 写作和表达能力深度报道需要记者具备良好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记者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复杂的问题和深入的思考传递给读者。
同时,记者需要具备良好的编辑能力,对报道进行逻辑清晰的组织和结构化的呈现。
总之,记者进行深度报道需要具备全面了解报道对象、深入调查和采访、分析和解读、深入思考和独立判断、写作和表达等一系列技巧。
只有具备这些技巧,记者才能进行深度报道,为读者呈现更加全面、客观和深入的新闻信息。
关于地方加强深度报道的几点看法
关于地方加强深度报道的几点看法【摘要】地方加强深度报道对于地方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度报道,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地方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有助于引起社会对地方问题的关注和解决。
为了加强地方深度报道,媒体需要不断提升采编技术和深度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
需要克服诸如资金不足、人力不足等困难,保证报道的质量和深度。
提高地方深度报道的效果,可以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社会各界合作,提升报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加强地方深度报道是当务之急,可以促进地方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推动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方加强深度报道、重要性、意义、加强、困难、效果、当务之急。
1. 引言1.1 地方加强深度报道的重要性地方加强深度报道的重要性在于及时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地方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促进地方政府更好地服务于民生,提高地方治理效能。
地方深度报道可以帮助公众更全面地了解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状况,增进公众对地方事务的了解和参与,提高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和认可度。
地方深度报道还可以帮助地方政府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加强地方深度报道有助于打破信息壁垒,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社会的信息透明度和公共管理的效率。
地方加强深度报道对于地方政府和公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 正文2.1 地方深度报道的意义地方深度报道是指针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和报道的新闻工作。
它不仅是对新闻报道的一种补充和延伸,更是对社会舆论监督和信息传播的重要补充。
地方深度报道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层次和深度。
地方深度报道可以更加深入地挖掘和解析当地的社会问题和现象,为公众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信息,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发展状况。
2. 弥补了传统报道的不足。
传统新闻报道往往只是对事件的简单报道,而地方深度报道则可以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揭示问题的根源和内在联系,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的线索和线索。
深度报道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去 认 识 事 物 、 析事 物 , 分 根据 事 物 的特 点
开掘出新闻的思想意义 ,努力反映能揭
示 事 物 本 质 和规 律 的 东 西 。
清, 逻辑混乱 , 拖泥带水 , 杂乱无章 , 前后
脱 节 , 三 倒 四 , 离 破碎 , 不答 意 , 颠 支 词 让
读 者不 知所 云 。
业 务探 讨
所印证 了的。 故而 , 我们必须要学 习和掌
握 马 克 思 主义 的基 本 理论 ,树 立 正 确 的 人 生 观 、 德 观 、 值 观 等 等 , 而 更 好 道 价 从
地 按 社 会 的 发 展规 律 、经 济 的发 展 规 律
史, 为历代朝廷贡米 , 曾经在香港市场卖
子 , 挖 细 采 , 握 过 硬 的典 型 材 料 。 新 深 掌 闻 是 由 事实 组 成 的 ,如果 没 有 几 个 过 得 硬 的 典 型材 料 ,写 出 的 东 西就 难 以生 动 深 刻 , 到 力 透 纸背 的效 果 , 以与 读者 达 难 产 生共 鸣 , 生 良好 的社 会 效 应 。 因此 , 产
写得 丰 富厚 实 , 力 度 。报道 背 景材 料 则 有
刘少奇同志在 《 对华- f 者 团的谈话》 Ii g2 中
也 说 :你 们 的 工作 第 一 要 真 实 ,不 要 故 “
意 加 油加 醋 , 不要 戴 有 色 眼 镜 , 众 反 对 群
是指说明报道问题或事件,当时发生 、 成
长、 变更 的 历 史 、 境 、 因 和条 件 的 材 环 原
料 , 补 充 、 代 、 明 、 比 、 托 和解 对 交 说 对 衬
我们就是反对我们 , 是欢迎就是欢迎 , 是
误 解 就 是误 解 ,你 们 不 要 害怕 真 实 的 东
深度报道策划
深度报道策划:揭示真相、传递信息的力量随着数字媒体的迅猛发展,深度报道作为一种对事件、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的新闻形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青睐。
深度报道的特点在于其详尽的内容、独立的立场和长期的调查,通过丰富的事实和数据,揭示事件背后的真相,为公众提供全面的信息,促进社会公正和进步。
深度报道的认知与传播深度报道的发展和认知与公众对高质量新闻的需求息息相关。
在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往往只看到新闻的表面,缺少对复杂问题的充分理解。
而深度报道通过挖掘深层次的问题和背后的动因,为公众提供更为全面的视角,并引导人们对问题的思考和参与。
然而,深度报道在传播上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深度报道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进行调查和采访,往往难以与时事新闻竞争,容易被忽视或者被优质内容稀缺的平台所边缘化。
其次,深度报道往往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和领域的了解,这要求记者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研究的能力。
最后,深度报道可能需要关注的是一些非常复杂的问题,这就需要记者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以便准确无误地传达信息。
深度报道的主题和范围深度报道可以涵盖各个领域的问题,从政治、社会到科技、文化等,几乎可以涉及到任何人们关心的议题。
然而,一个优秀的深度报道应该具备一定的独特性和独到之处,突出其深度和独立性。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深度报道主题:1.社会问题的深入调查:例如贫困洞穴、性别歧视、青少年犯罪等,通过深度报道的方式,揭示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2.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例如气候变化、水资源问题、大气污染等,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数据,揭示环境问题的根源,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3.政治和权力的调查:例如选举舞弊、政治腐败、公共机构的滥用等,通过深入调查政界和官僚体系,透视政治背后的巨大动力和影响。
深度报道的调查方法和步骤深度报道需要记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调查和研究,这需要采用一系列的调查方法和步骤。
1.问题定义和调查目标的确定:在进行深入报道之前,需要明确调查的问题和目标。
深度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爱 心是 新闻救助的主旨。 在救助过程 中,
报社 编辑要 善于以点带面 ,通过对典 型
的报道 , 进一步放大人们的爱心 , 引导人
们更 多地关注弱势 。一个 叫亚伟 的白血 病 患者 , 通过 《 定西 E报》 l 开展 的救助活
动, 募集 到近 1 0万元 救助资 金 , 情得 病
到有效控制 。此后 ,定西 E报》 今天 《 t 以“ 亚伟得 救助 , 其他 亚伟怎 么办 ” 为题 , 撰 写 了系列评论 ,呼吁全社会共 同关注需 要高额 费用救治 的儿童 。 在多方努力 下 ,
报 》《 、西部商报》 当地 电视 台进行 联合 及
采 访 , 发稿 时 ,兰州 晚报》 在 《 头版整 版 、 《 定西 日报》 视点整 版 、 甘肃 日报 》 《 纪事 栏 目、西部商报》社会栏 目等 同时刊发 《 报道 。 此报道引起地方党政高度重视 , 路 家 先后获得 “ 动定西 ” 感 十大人物 , 西 定 市好媳妇 、 定西市道德模 范 , 感动甘肃 提 名人物 ,市委宣传部党性实践点等 多种
深 度报道存在 的问题及对策
口范光 武
( 赤峰 日报 社 , 内蒙 古 赤峰 040 ) 2 0 0
时下 ,很多新闻媒体都下气力抓
深度报道 ,通过刊发揭示和反映人们 关注 的热点 事件 和焦点 问题 , 提高 来 媒体 的竞争力 和知名度 。 尤其是 作为 平面 媒体 的报 纸 , 的更 显突 出。但 做 是应 当引起 注意的是 , 的媒 体 刊发 有 的一 些深度报 道质量并 不高 , 诸如 思 想 深度 不 够 , 辑不 清晰 , 少 吸引 逻 缺
们 将他 的病 变照片 发到报纸 上及 网上 , 在全 国寻求治疗 的办法 。结果 , 广东 、 四
电视新闻采编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电视新闻采编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一、常见问题分析
1. 缺乏深度报道:在快节奏的电视新闻采编中,常常出现新闻报导的过于功利性,
只注重新闻事件的表面,而没有深入挖掘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
2. 资料不实:在新闻采编中,有时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新闻资料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甚至出现了编造信息的情况,这严重影响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3. 失衡报道:在一些敏感的社会议题上,由于一些不当的因素,有时会出现失衡报道,偏向某一方,导致了信息的不完整和不准确。
4. 编辑水平不高:部分电视新闻台的新闻编辑人员水平不高,导致了新闻文字和画
面匹配不到位,影响了新闻信息的传递效果。
二、对策提出
1. 增加深度报道:对于重要的新闻事件,应该加大深度报道的力度,通过专题节目、纪录片等形式,深入挖掘事件的背后故事,让观众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2. 加强新闻资料核实:新闻报道过程中应加强对新闻资料的核实工作,严格按照新
闻事实进行报道,杜绝虚假信息或编造信息的情况发生。
3. 提高新闻审核标准:在发布新闻之前,应该建立严格的新闻审核制度,对新闻内
容进行多方位审核和评估,确保报道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杜绝失衡报道的情况发生。
三、结语
电视新闻采编是一个高度复杂和严肃的工作,需要对新闻事件进行客观、全面和深入
的报道,对新闻资料进行严格的核实,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
为观众呈现出更加真实、全面和有说服力的新闻信息,增强社会的信息传播效果。
我们应
该认真分析和解决电视新闻采编中的常见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不断提高电视新闻
的质量,为公众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深度报道包括的名词解释
深度报道包括的名词解释深度报道: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与深层原因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报道铺天盖地,但随着内容的快速滚动,很多新闻只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源和背后的真相。
深度报道作为一种新闻形式和报道风格,旨在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调查和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与深层原因。
一、深度报道的定义深度报道是对特定事件、问题以及主题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的新闻报道形式。
它追求专业、全面、客观、有深度的报道,通过收集大量信息、采访各方人士、调查数据等手段,揭示事件的各个维度,层层递进,透过表象看本质。
深度报道的最终目标是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本质,激发读者对问题的思考,并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二、深度报道的特征1. 多视角:深度报道通过采访不同立场的专家、嘉宾,引用各方观点和意见,使得报道能够呈现多种视角,客观全面地反映问题的各个方面。
2. 深入调查:深度报道的数据来源广泛,往往需要大量的采访、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
通过深入调查,从多个维度获取信息,弥补传统报道的不足,为读者提供更加完整和准确的报道。
3. 时间与空间厚度:深度报道不追求速度,而是注重时间和空间的厚度。
通过长期的跟踪报道,对事件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为读者还原事件的真实脉络和背后的因果关系。
4. 分析与解读:深度报道着重于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将繁杂的信息和数据转化为读者能够理解的语言,帮助读者梳理思路,加深问题的认知。
三、深度报道的意义深度报道对于媒体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提供深度思考:深度报道突破了传统报道的表层信息,通过调查和分析,使得读者能够对事件有更细致和全面的理解。
这有助于读者在信息过载的社会中进行深度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2. 完善民主社会:深度报道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有助于公众对重大事件、问题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评估。
这有助于建立稳定、开放、充满公正和民主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 触动社会议程:深度报道往往揭示了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解决方案。
深度报道的采写要求
深度报道的采写要求一、采访目标以深度报道形式完成,对某个社会问题或现象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
需要有明确的主题和话题,同时要求采写对象的社会影响力和相关的专业背景,确保信息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二、采访内容1. 深度采访对象(1)采写对象具体是谁?有何社会地位和职业背景?(2)采写对象在该领域内是否有特权和权威性?2. 采访主题(1)明确深度报道的主题和话题是什么?(2)主题要求有新意,有社会关注度。
3. 采访提问(1)确保提问的问题具有深度和挑战性,能引导采写对象深入思考和回答。
(2)提问要有针对性,根据采写对象的特点和主题需求设计。
4. 采访地点和时间(1)确定采访地点和时间,确保信息的获取完整和准确。
(2)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确保采访的质量和效率。
三、采访方式1. 面对面采访(1)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能更好地了解采写对象的真实情况和态度。
(2)面对面采访能更好地引导采写对象回答问题并留下更多的信息和细节。
2. 电话采访(1)在不方便面对面采访时,可采用电话采访的方式,确保信息的获取。
(2)电话采访要求在采写对象同意的情况下进行,避免打扰。
3. 邮件采访(1)邮件采访可以在事前预约后进行,方便采写对象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回答问题。
(2)邮件采访需要准备充分的问题清单,确保问题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四、采访流程1. 事前准备(1)对采写对象的背景和主题进行充分的调研和了解,做好提问准备。
(2)准备好采访所需的设备和工具,确保采访的顺利进行。
2. 采访过程(1)确保采写对象的同意和配合,尊重对方的隐私和意愿。
(2)引导采写对象思考和回答问题,确保获取信息的全面和准确。
3. 采访后续(1)整理采访所得的信息和内容,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2)根据采访内容进行相关的调研和深度研究,完善深度报道的素材和资料。
五、注意事项1. 尊重采写对象的意愿和隐私,确保采访过程中的尊重和谨慎。
2.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采访的顺利进行和效果达到预期。
经济新闻深度报道面临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好的经济新闻深度报道不光要“ 嗅出” 经济事件背后 千丝万缕的联 系, 还要能把纷繁复杂的经 济现象“ 烹调 ” 得色香味俱佳 , 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 , 把盘亘错结的财经 事件用最浅显易懂的概念来解释 , 最好说得妙趣横生 , 这 也就是理想经济新闻深度报道所追求的“ 可读性” 。 上世纪 3 0年代的《 尔街 日报 》 华 是一份 内容死板 、 充满着各种统计数字的报纸 ,发行量下滑至 100份 。 20
先决条件。例如 ,9 1年 7月, 18 日本经济新闻社 的记者
通 过 汽车 行 业 的 研 究报 告 获 悉 , 日本 第一 大 汽 车 公 司丰
田和美国第二大 汽车 公司 C ( 莱斯 勒) M 克 的发展 趋势 有可能导致它们联合。于是 , 者开始留意这两家公司 记 的动态 。不久之 后 , 他们发现丰 田负责汽车贸易的高层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是没有力量的 。那么 , 要怎样才 能 获得真实 、 权威的新闻信பைடு நூலகம்呢? 记者首先要学会建立可靠的消息源 。 这里所说的消
真钻研现代市场经 济的有关知识 , 市场经济的基本精 使 神可以在自己的写作 中不 自觉地 就能流露出来 , 这并不 是要求记者成为一个经济学家 , 但他必 须懂现代重要经 济学家的重要思想 , 一名经济新闻记者如果离开了这个 基本的知识结构去谈创新 , 就如同 当年洋务派离开了思
想 观 念 的 革 命 而 只 去 引进 洋 枪 洋 炮 一 样 , 最 后 终 是 不 到
息源除了常规的“ 口子 ”还包括同行和 各类 朋友 。对记 ,
者而言 , 同行是竞争对手 , 同时也 是合作伙伴 , 各界的 而 朋友则是了解情况的渠道 。例如 , 经济新闻中很多重 要
的政策规划动态信 息, 来自于参与规划建议的专家学 都
深度报道的深度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论深度报道的主要特征提到‚深度报道‛的概念,现在许多记者脑海中的即刻反应便是那些以‚大特写、大扫描、大透视‛冠名的文章或栏目。
其实,这类标题的文章或栏目大多是琐碎材料的组合,‚大‛、‚长‛并非是深度报道的本质特征。
为了理解‚深度报道‛,需要认识一下我国深度报道的经典之作‚三色‛,即1987年《中国青年报》的四位记者雷收麦、李中伟、叶研、贾永写的关于大兴安岭火灾的三篇报道《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
他们在火灾一线摸爬滚打了十多天,采访到了太多的生活中的素材,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深厚的历史与社会知识的积淀,于是在回到报社后,十天内一举推出了这三篇平均近万字的力作,主题分别是火与社会、火与人、火与自然。
这里以《红色的警告》为例分析一下报道的结构。
这篇报道分为四个部分:关于火种的故事(讲行政管理体制上的多年矛盾)、烧不散的会议(讲基层领导机构办事效率和应变能力的低下)、在大火的映衬下(讲一些基层领导干部的自我保全和领导无能)、不是结束语(明确的结论)。
这四个部分共讲了九个故事或矛盾现象,涉及到数十个历史与现实的具体情节,从刘少奇、万里、田纪云到基层干部、具体工作人员和普通群众,从严酷的损失数字到国务院就这次火灾向人大常委会的报告,纵横捭阖,角度、地点、人物不同,告诉读者的是同一个基本事实:官僚主义和僵化的管理体制是造成这次大火蔓延25天的社会原因。
除了有力的论据,作者们颇为高超的写作能力也为文章添彩,前后呼应,行文流水,材料组合与转折自然、贴切,具有难以辩驳的逻辑力量。
重读当年的文章,仍然能够感受到一种不读完难罢手的魅力,而现在的一些被称为‚深度报道‛的文章,缺少的不是词句的华美,而是逻辑的力量和高屋建瓴的视野。
什么叫深度报道?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论述中找到各种定义或表述,我看还是上个世纪40年代美国《哈钦斯报告》中关于深度报道的定义简洁、清晰:‚所谓深度报道就是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
校园新闻深度报道选题
校园新闻深度报道选题一般而言,新闻体(这里仅就新闻报道体裁而言)大体有以下几类:1、消息新闻是一种新闻体裁,它对最近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事实进行简洁、快速和及时的报道。
它很短,特别强调时效性。
因其在新闻诸文体中使用频率最高,使用数量最多,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文体,故人们常把消息称为新闻。
狭义的新闻即指消息。
2、通讯传播是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及时地报道有新闻价值的人、事、情、问题的一种新闻文体。
它和消息均是主要的新闻报道形式,是记者的常规武器,但是比消息详细深入。
从报道对象看,通讯选材相对较严,消息选材范围宽。
结构上,传播灵活多变,新闻相对稳定。
从表达上看,通讯以叙述描写为主,表达比较灵活自由,而消息以叙述为主。
从报道时效上看,通讯不如消息快。
3、特写新闻特写是一种“再现”新闻事件、人物或场景的形象化报道。
它强调视觉印象,以描摹为主要手法,往往截取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某个片段、细节或画面,使之生动形象,给人以近距离的印象。
4、深度报道至于深度报道,一般认为它不是一个独立的体裁,只是一种报道方式。
它是完整地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
各种新闻体裁都可作深度报道,几种体裁的溶合往往更适合于作深度报道。
学生记者写校园新闻应把握的几个角度:(一)思想角度。
思想启蒙往往能吸引很多人的注意力,加强思想力量是最重要的新角度。
如一个班级的党章小组开展的活动,单从范围来说,算不上大的新闻,但如果从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的角度来看,却又有报道的价值。
(二)特色角度。
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三)读者角度。
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一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报道形式,深度报道与动态新闻相比,加强了报道深度,更多地注入了报道者的理性思考,它是记者在分析新闻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评述结合的方式,交待背景,提出问题,揭示趋势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讲,深度报道大都涉及重大题材或社会舆论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
因为正是现实生活中这些最集中、最真实、最典型的新闻事实,才能揭示出生活的本质规律,并探究到新闻所涵纳的真理,了解到那些熟而未察的社会生活底蕴及社会生活的发展规律,并给人以启迪。
而且,深度报道讲求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与结构,不仅剖析新闻事实的发展过程,也要展示它所发生的宏观背景,是从总体联系上把握其真实性,以理性的目光透视社会各个领域的种种现象和问题。
深度报道作为时代的产物,必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 关于深度开掘问题。
深度报道贵在“深”。
报道有深度是指能揭示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把事情的本质点透。
深度来源于对社会问题的快速透视力,既要看得透,又要反映快,这就要求记者的脑子里有一把锋利的解剖刀,能把事物的特点、本质、事物发展的演变进程、根本原因端出来。
二. 在选题上要宽严结合,把握好“度”。
从原则上说,只要事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或者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都可以选作深度报道的题材。
这种报道以它独有的深度和力度,要求记者具有宏观意识,善于按照事物本来的相互关系来看待或认识事物,善于从纵横两方面的对比中判断事物的地位和重要性。
选题时,要考虑同大局相联系,正确判定所选题材的价值。
既要从大处着眼,挑选那些在全局上有分量或者有独特意义的事物,又要从小处着手,从现实生活的诸多具体事物中去选取。
三. 要讲究写作技巧,在生动性上下功夫。
目前已出现相当一批立意新、内容好、开掘深、文笔美的深度报道。
这些报道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讲究新闻写作:主题清晰、精选细节、语言优美。
总的来说,我们的深度报道仍需提高写作技巧,有些报道过分拘泥于解释新闻事件为何会发生这个主题,在表达方式上也显得不够灵活,平铺直叙,把原因用一、二、三的办法罗列,这样就容易使文章显得沉重有余,活泼不足,宣传效果受到影响。
例如广播就可以完全用音响说话。
强调音响,既可以发挥广播的媒体特点,又可以使节目更加真实、形象。
《新闻纵横》大多播出的是舆论监督的稿件,记者必须到现场采访,采访各方当事人,这就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音响效果。
而且只有生动、形象的音响听众才能接受,更能帮助弥补报道中产生的空白。
当然,深度报道也对新闻记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提高理论修养、法制观念、政策水平,提高业务能力、具备过硬作风,以及良好职业道德与健康体魄、心理素质,才能使自己创作的稿件显得更为深刻与细腻,更为独到和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