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十年对峙(全面讲解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到西安事变之间的党史 1927~1936)
新民主主义开始国共十年对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国共的十年对峙)【内容概述】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出现了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国民大革命时期。
中共吸取二七罢工的教训,1923年召开三大,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现了合作,国民大革命由此开始。
进行东征,举行北伐,促进工农运动的迅速发展,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统治。
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抛出“整理党务案”,在帝国主义支持下,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
1927年8月至1931年9月,是中国革命逐步复兴的阶段。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秋收起义进行了夺取敌人中心大城市的革命尝试,文家市决策开始了中国革命在农村的发展。
此后,中国革命进入了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为基地和以农民为基本力量的新阶段。
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共政权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
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唯一正确道路。
1931年9月至1935年12月,是中国革命出现重大转折的阶段。
国际上,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使日本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结果日本占领东北并逐渐深入到华北,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在国内,国民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
由于共产国际“左”倾策略的影响,王明“左”倾错误占据统治地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国共的十年对峙知识点总结

国共的十年对峙知识点总结《国共的十年对峙》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中国革命的困难和中共突破困难的探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国共的十年对峙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国共的十年对峙必考知识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1927年—1937年)。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江西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始。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武汉汉口):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发动起义。
3、秋收起义(1927年9月)。
(1)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进攻大城沙失败。
(1)文家市决策:在撤退的路途中,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927年10日,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5、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为保卫胜利果实,农民积极参军作战。
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1931年,江西瑞金。
7、红军长征。
☆原因:(1)根本原因: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2)直接原因:中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遵义会议(1935年1月,贵州遵义)。
(1)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3)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红军长征的胜利。
(1)1935、10,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与在陕北的红军会师;(2)1936、10,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国共的十年对峙知识点归纳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一、阶段特征:本单元讲述1927-1937年的历史。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点,其一是国民党的内外统治确立(不考),对内镇压红军,对日不断妥协到被动抗日;其二是中共坚持革命,从开辟武装割据道路,长征走向成熟,再到抗日;其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不断加深,国共由对峙走向再度合作。
国共十年对峙

第15课.国共十年对峙国民大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24~1927含义:是指中国人民在国共两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
国共的十年对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一.南昌起义1.背景:①国民大革命的失败;②中共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里,认识到掌握军队和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③敌人在南昌地区的兵力薄弱。
南昌起义军的部队来源:国民革命军3.领导人:周恩来、贺龙4.经过:起义成功后南下受挫,局部转战湘南,局部进入海陆丰。
5.意义:①打响了武装对抗国民党的第一枪;②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建立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二.土地革命⑴八七会议〔枪杆子里出政权〕2.地点:汉口3.内容:①清算了陈独秀的左倾错误;②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对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③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4.意义:给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方向。
(2)秋收起义2.领导人:毛泽东3.目标:长沙4.结果:进攻长沙失败,转向农村开展注:三湾改编:1927年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3)井冈山革命工农武装割据:1.含义:在中共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使根据地不断稳固和扩大。
2.关系:党的领导是前提,土地革命是根本内容,武装斗争是根本形式,根据地建设是物质根底,使根据地不断稳固和扩大。
3.原因: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开展不充分,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②中外反动势力强大,并大多集中在城市,力量相对集中,农村是其统治薄弱的地方,利于突破。
4.意义:①是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中国革命的开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②推动了当时根据地的建设和革命的开展。
注:左倾: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危害性更大〕右倾:保守妥协退让(1)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①俄国:城市中心论,城市包围农村②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为什么要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1.这里群众根底好,国民革命时期湘赣边界地区曾建立过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2.井冈山位于罗霄山脉的中段,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产粮区,便于筹粮筹款;湘赣两省之间,距离大城市较远,反动统治力量较为薄弱,便于利用敌人的矛盾,而革命影响也较容易传播出去。
1.15讲 国共十年对峙

第十五讲 国共十年对峙 导学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年-1937年)【考纲解读】新民主主义革命(1937年之前)①武装起义、土地革命和革命根据地建设;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及实践;③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基础知识梳理】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1、背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解,大革命失败;党认识到掌握革命军队的重要性,决定发动起义唤醒民众走出革命的低潮。
2、过程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率领国民革命军在南昌起义,占领南昌城,后兵分两路转战湘南和海陆丰地区。
2、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两支军队的对峙)二、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清算陈独秀的 右倾 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给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党指明前进的方向。
(毛泽东明确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三、工农武装割据(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1、背景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_湘赣边_秋收起义,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受挫,起义部队被迫退守文家市,在这里毛泽东分析形势,决定放弃攻长沙到山区开展游击战,进行土地革命,史称文家市决策,在转移的过程中进行了有名的三湾改编,主要内容是党指挥枪,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第二年,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此后,进入了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时期)。
知识点拨 中共领导起义失败的最大教训是照搬苏俄经验,坚持“城市中心论”,最大的启示应该是从城市转入农村,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八七会议”以后的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先后有瞿秋白、李立三、王明)受共产国际的影响,盲动、教条、“左”倾,认为革命高潮即将到来,坚持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不认可农村革命道路,中共中央在国统区(白区)不断遭受失败,最终无法立足,于1933年迁入中央苏区,“左”倾危害全面加剧。
《国共的十年对峙》

1、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2、遵义会议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展开的?主 、遵义会议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要内容有哪些?有何意义? 要内容有哪些?有何意义? 3、长征的最终结果如何?有何重大意义? 、长征的最终结果如何?有何重大意义?
1、原因 、
根本原因
“左”倾错误 左
直接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第五次反“围剿”
答案( 答案(B)
3.中国共产党“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 3.中国共产党“工农武装割据” 中国共产党 括 ①武装斗争 ②土地革命 ④根据地建设 B.②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D.①②④
③工人罢工 A.①②③ A.①②③ C.①②③ C.①②③
答案( 答案(D)
4.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4.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共产党得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到农民衷心拥护的主要原因是( 到农民衷心拥护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 A.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 B.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B.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C.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 C.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 D.在农村进行土地革命 D.在农村进行土地革命
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 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 (3)意义: )意义: 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
结果: 结果: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 年 月 起义军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 义,起义军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毛泽东决 定放弃攻取长沙的计划, 定放弃攻取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 山区进军。 山区进军。 影响: 月 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 影响:10月,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创 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 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国共十年对峙

思考: 结合教材分析,中共如何在根据地站稳脚跟? (1)土地革命 (核心)
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意义:使农民政治上翻身、经济上得到土 地,革命积极性高涨
(2)经济建设: 发展生产,粉碎经济封锁
(3)武装斗争: 粉碎敌人的“围剿”
理论总结: 武 装 斗 争(根本保障)
土 地 革 命(核心)
3.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其主要内容是 A.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将地主的所有财产分配给农民 D.组织农民积极从事生产 4.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 C.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 D.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根据地建设(立足点)
工 农 武 装 割 据 思 想
农 村 革 命 根 据 地 形 势 图
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 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 在十几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到 十万人。
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1929-1932)
二、国共对峙的表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时间: 1931年冬 地点: 江西瑞金 标志: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 召开 制定宪法大纲、定都瑞金、毛泽 概况: 东为主席 正式建立了和国民党对峙的政权
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 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史上生死攸 关的转折点。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国共对峙的表现——红军长征
4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是中国 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是宣言 (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成了伟大 书,长征是宣传 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前进的 队,长征是播种 动力; 机”。 (3)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意图。 ——毛泽东 (4)红军长征一结束,革命新局面就开始了。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二分田
①背景: 长征红军处于危险之中。 ②时间与地点: 1935、1 遵义 ③内容: a、纠正、肯定 b、选举、取消 ④意义: a、结束左倾 b、事实确立正确领导 c 、标志着成熟
d 、党史转折点
遵义会议会址
忆秦娥· 娄山关
毛泽东 1935年2月
•
残 苍 从 头而 如雄 阳 山 头 越今 铁关 如 如 越 。迈 ,漫 血海, 步 道 。, 从 真
红军长征(背景、经过、意义)
南昌起义 1、背景:
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旗号
(1)大革命教训:必须掌武装及领导权
(2)中共掌握部分武装力量
(3)敌人在南昌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
(1)时间: 1927、8、1
2、经过:(2)主要领导人:周恩来、贺龙等
占领南昌 (3)概况: 南下受阻 兵分两路
打响第一枪
3、意义:
(1)时间:
1927年10月,毛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 (5)影响: 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为什么都没 有成功?给中共的教训是什么? 照搬苏联经验,走城市中心道 路。都以城市为进攻目标,而 城市敌人力量强大。
秋收起义
教训: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1.南京国民政府代表 A.民族资产阶级的利 B.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C.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D.民族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利益
2.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 A.集体领导的重要性 B.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C.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D.建立根据地的重要性 3.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中得出的最突出 的教训是: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派 B.必须从城市转入农村 C.必须建立统一战线 D.必须建立一支新型军队
高中近代史表—国共政权十年对峙

㈠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1927-1935年,土地革命时期或井冈山时期):⑴背景: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进入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时期。但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
⑵实践:参加八七会议,领导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率领导起义部队走上井冈山,创建农民革命根据地。⑶著作及思想:①著作:《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井冈山的斗争》(1928)、《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等。②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即“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⑷意义:毛泽东从实践上和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中国近现代史略表——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政治
㈠工农武装割据(1927-1937年):⒈南昌起义:⑴背景:国民大革命失败。中共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⑵经过: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⑶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⒉八七会议:⑴召开: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秘密会议,即“八七会议”。⑵内容: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⑶意义:八七会议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使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但这次会议没有注意防止正在滋长的“左”倾苗头,导致后来发展成为危害极大的“左”倾错误。
4-6国共的十年对峙

1-4-6国共的十年对峙一、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背景: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决定将当时共产党掌握的武装力量集中到敌人兵力比较薄弱的武昌附近,以便发动起义领导:周恩来、贺龙等结果:起义成功后,革命军南下广东,图中失败意义:①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权的开始二、八七会议时间:1927年8月7日主持:瞿秋白内容:①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②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毛泽东“枪杆子里出政权”强调武装起义)③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评价:给出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三、湘赣边秋收起义时间:1927年9月9日背景:八七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领导:毛泽东过程:起义军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转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特点:①决定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②军队名称变化(国民革命军到中国工农革命军)结果: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评价:目标是夺取中心城市,以城市带动农村。
不符合中国国情,失败是必然的四、土地革命时间:1927年10月背景: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过程:①打土豪,分土地,废除封建剥削②领导根据地经济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③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④连续粉碎三次蒋介石“围剿”影响: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大大提高五、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创立:毛泽东发表三篇文章为标志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实质:中国革命胜利之路(井岗山之路: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意义:探索中国式武装夺权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六、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1931年11月,江西瑞金背景: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敌人三次“围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内容:①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②制定宪法大纲,定都瑞金③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七、长征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背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过程: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红军整编——四渡赤水——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翻越夹金山——过草地——红军会师结果:①1935年10月陕北吴起镇的红军胜利会师②1936年10月红四、红一、红二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影响: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宣言书)②播下革命的种子,铸就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宣传队、播种机)③红军主力到达抗日前线,具有伟大历史意义八、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遵义背景:红军长征内容:①纠正军事、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评价:①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地位②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③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不再依赖于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挥)④是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⑤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
高考历史知识点:国共十年对峙

高考历史知识点:国共十年对峙
国共十年对峙是指从1927年至1937年的国共两党之间的对立和斗争的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
1. 国共合作与矛盾爆发:1924年至1927年,国共两党曾进行过合作,共同抵抗帝国
主义和军阀统治。
然而在国共合作统治时期,出现了许多矛盾,如领土问题、军队指
挥权问题等,最终导致了国共两党的矛盾爆发。
2. 国共分裂:1927年春,国共合作矛盾进一步加深,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发动了对共产党的大规模镇压,这次事件被称为“四一二事变”,标志着国共分裂的开始。
3. 地方武装斗争:国共分裂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开展了土地革命运动,建立了
苏维埃政权。
而国民党则通过军事打击来削弱共产党的影响力,进行了“围剿”运动。
4. 中共红军长征:1934年,由于国共斗争的失败,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了著名的长征。
红军历经艰苦、跋涉数万里,最终于1935年到达陕北的延安。
5. 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被迫联合起来抵抗日本侵略。
中共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口号,成立了抗日救国统一战线,国
共关系从此得到改善。
这些是国共十年对峙的主要历史知识点,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理解国共关系的发
展和中国现代历史的演变。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D
(1)土地革命:
(2)经济建设:
(3)思想上:形成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 据”思想 ①土地革命(根本核心)
②根据地建设(物质基础)
③武装斗争(斗争形式)
(1)土地革命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 封建剥削。 影响:广大农民政治上翻了身, 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 性空前高涨。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湘赣边秋收起义
时间:
1927年9月
领导人: 毛泽东
结果:进攻长沙失败,转向 农村发展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为什么都没 有成功?给中共的教训是什么?
都以城市为进攻目标,而 秋收起义 城市敌人力量强大。 教训: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秋收起义 1927 年 9 月与南昌起义相比最明显的特 点是 : 不仅是军队的行动 , 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 武装参加 , 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 不再 沿用国民革命军的名称 .秋收起义最初仍以夺取湖 南的中心城市长沙为目标. 起义军遭到严重挫 折……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 ,认为当时占 领中心城市已不可能 , 主张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 , 提出把余下的起义部队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的山区和农村 ,以保存革命的力量 ,再图发展 .会议 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 , 于是部队向井冈山进军 . 秋 收起义的队伍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 ,这是 人民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它为大革命 失败后继续坚持革命斗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 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 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 ——毛泽东
1927年10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地区,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 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井 冈山道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 取政权的正确道路,中国革命的策略发 生了转变。
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

知识点一 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一)背景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
2.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和军队的重要性,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二)过程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发动南昌起义。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标志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军队的开始。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
纠正了陈独秀右倾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总方针;举行秋收起义。
3.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
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928年朱、毛井冈山会师,创建工农红军第四军。
此后共产党人创建了十几块农村根据地,红军发展到10多万。
4.建立政权: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建立。
毛泽东当选政府主席。
5.五次反围剿:1930—1934年,根据地军民进行了五次反国民党围剿的斗争。
前四次取得胜利,第五次失败。
6.红军长征(1934—1936)(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在博古等左倾错误领导人指挥下失败。
(2)过程①中央红军及中央机关:1934年10月,从赣南根据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后,历尽艰险,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②二、四方面军: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与前去接应的红一方面军会师。
三大主力红军长征完全胜利结束。
(3)长征胜利的意义: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力量,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三)国共十年对峙的影响1.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2.十年对峙结束后,迎来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国共的十年对峙

敌 退 我 追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集 中兵力,各个 歼灭”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时间:1931年冬 地点:江西瑞金 标志: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 国代表大会召开 概况: 定都瑞金、毛泽东为主席、 正式建立了和国民党对峙的政权
南昌 起义
秋收 起义
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创建
城市革命
农村革命
海陆丰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意义:
2.中共创建革命军队,武装夺权的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开始。
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时间: 1927年8月7日 地点: 汉口 内容: 1.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2.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 党统治的总方针; 3.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 3、长征
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 攸关的转折点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巩固练习
1、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 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 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 A、北伐军进军湖南 B、八一南昌起义 C、湘赣边秋收起义 D、红这第五次反“围剿” 2.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是:( ) A.中共三大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A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 是土地革命开始的标志 C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D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①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事 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 (3)意义: 确领导 ②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 义原理解决自身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 成熟的标志 ③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国共十年的对峙

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时间: 1927年8月7日 地点:汉口 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内容: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 国民党的总方针; 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为中共指明了前进方向 意义:
2、秋收起义 时间: 1927年9月 领导人: 毛泽东 结果: 进攻长沙失败, 转向农村发展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为什么都没有成功? 给中共的教训是什么?
(3)理论总结:
武装斗争 “工农武装割据”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指导实践:“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郑州 湘鄂西、湘鄂边、洪湖 徐州 徐向前等建立鄂 方志敏建立 南京 豫皖革命根据地 闽浙赣革命 根据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鄂豫皖
川陕
武汉 贺龙等建立 湘鄂边革 命根据地 长沙 湘鄂赣 南昌
毛泽东朱德建立赣南闽 杭州
上海
(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2)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4)开始中国革命新局面。
长 征 精 神
坚定信念 集体主义 革命乐观主义 革命英雄主义
1、2007年8月1日是中国人 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的纪念 日。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与这 一节日有关的是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遵义会议
4、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 “……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 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 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 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 的理解是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 民党 B、长征胜利完成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2、下列属于八七会议内容的 是 ①清算陈独秀右倾错误 ②确 定开展土地革命方针 ③确定 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 ④决定发动南昌起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高三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

高三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一、背景介绍国共对峙是指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中期期间的一场激烈斗争。
这场斗争对中国的历史和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讨论国共对峙的十年时期,即从1927年至1937年。
二、国共对峙的起因国共对峙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及中国国民党的全盛时期。
在1921年党的早期阶段,国共两党通过合作共谋实现反帝反封建的目标,但是由于意识形态和利益的分歧,两党逐渐疏远。
此后,在1927年国共合作的宁汉事变后,两党走向了对峙的阶段。
三、国共对峙的过程和事件1.1927年至1928年:国共关系破裂,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共产党遭受重大打击,被迫转入地下活动。
2.1929年至1930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苏区的根据地实现了初步的发展,成立了苏区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土地革命。
3.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新的抗日方针,表示愿意与国民党合作抗日。
4.1934年至1935年:红军长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艰苦跋涉,最终到达陕北,确立了新的根据地。
5.1936年至1937年:国共两党进行了西安事变谈判,蒋介石被迫接受与共产党合作抗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四、国共十年对峙的影响1.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中国共产党在十年对峙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改善了党的组织和军队建设,为日后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
2.思想理论:在国共对峙的十年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的思想理论,如土地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等。
这些理论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指导。
3.抗日战争:国共两党在十年对峙后开始合作抗日,这对中国抗击侵略者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奠定了基础。
4.社会变革:国共对峙及其后的抗日战争,加速了中国社会的变革进程,对封建社会的剥削制度进行了彻底的冲击。
五、结论国共的十年对峙是现代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它为中国革命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史料及解析】两次国共合作和国共十年对峙

【史料及解析】两次国共合作和国共十年对峙【史料及解析】两次国共合作和国共十年对峙高一的新生学人民版历史时,一定先要让学生明确,历史不能死记,但是一定要记死,首先必须记死一定的基本知识点,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什么理解记忆都无从谈起。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其实也适合两党之间的关系,学生一定要注意在两次国共合作中间有一个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国共第一次合作⑴原因:①中共方面: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使中共认识到必须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中共“二大”正式确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
②孙中山方面:接受建议,同意合作。
③共产国际的帮助。
⑵实现: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3、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⑴在国共两党推动下,以反对军阀和帝国主义为目标的全国性革命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1926年7月北伐⑵失败:1927年蒋发动“四一二”政变,汪发动“七一五”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革命失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7、15----1937、7、7)1、中共探索出中国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道路⑴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⑵1927年八七会议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⑶1927年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爆发。
1927年10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日本大举侵华: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又进逼华北。
3、国民党政策:“攘外必先安内”实质是对日妥协、对红军围剿4、红军长征⑴原因:①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②中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⑵经过:1934年10月开始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8月1日发表《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5 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高三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

高三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国共对峙的十年是新中国内政党派之间的对抗,也是新中国社会主义与西方民主政治的一场较量,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三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阶段特征: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1927--1937)①概括:国共政权对峙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1931年11月,中共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代表广大工农利益。
对国共十年对峙的正确理解①各有相当的武装力量和实际控制区域②虽经不断斗争,各有胜负,但并不能消灭对方。
③国共双方代表中国两大政治势力,不仅指两政权。
④对峙状态历经十年之后,因民族矛盾的上升而共赴国难,联合抗日。
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创立③“围剿”与“反围剿”1930年~1934年蒋介石对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五次“围剿”;后令东北军、西北军围剿西北红军。
中共开展反围剿斗争,长征胜利宣告了国民政府军事“围剿”破产④中日民族矛盾与国内阶级矛盾交织1927年~1935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
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国共对峙时期的社会矛盾①国共为代表的阶级矛盾②阶级或集团的内部矛盾中共内部先后有左倾和右倾矛盾;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势和抗日态度上的矛盾;新军阀和旧军阀的矛盾;帝国主义在侵华权益上的矛盾。
③中日民族矛盾第一讲“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中国红色政权的建立)一、实践(一)武装斗争三大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揭开了序幕,(三次武装起义的背景、时间领导人、斗争过程、特点及其共同点)—投影表格完成名称时间领导人主要经过及特点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时间、地点、内容、意义)(二)革命根据地建立与建设1、建立:①井冈山根据地建立(会师)②根据地广泛建立2、建设:①政权建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背景、目的、性质、结果)②经济建设(目的、措施、作用)党在根据地经济建设中坚持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
国共十年对峙(全面讲解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到西安事变之间的党史 1927~1936)

秋收起义部队原计划也是要攻占长沙,可在行军 过程中,因为我力量悬殊,而难以实行。
金坪 东门市
修水 铜鼓
长沙 秋收起义的部队在攻打大城市受挫之后,毛 文家市 泽东力排众议,果断的改变原来的计划,命令部 队到浏阳的文家市集中。在文家市,他主持前敌 醴陵 安源 委员会会议。经过讨论,大家同意毛泽东的主张, 决定立刻离开敌人力量强大的城市地区,沿罗霄 三湾 山脉南移。那里,敌人的力量薄弱,有利于保存 革领导
起义部队遇到的困难
一些军官有着军阀作 风,动不动就打骂士兵。 一些士兵存在雇佣思想, 缺乏为革命热情。 作战失利 长途奔波,生活艰苦
1、官兵关系紧张
2、开小差,部队 减员严重
改编措施
1、把原来的一个师的编制,缩编为一个团,叫工农革 三湾改编的原则和各项制度,是毛泽东的创举, 命军第一师第一团。 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创举,为人民军队的建设奠定了 基本指导思想。经过改编,部队人员虽然减少了,可 2.在军队中建立党的组织,支部建在连队上,班有党小 革命性、战斗力增强了。 组,连以上各级都有党代表。
贺龙
刘伯承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①时间:1927年8月1日 ②领导: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③概况:
胜利占领南昌,此后起义军南下广东,遭 到敌人封堵,损失严重。革命军一部分由朱德、陈 毅率领,转战湘南,另一部分进入海陆丰,与当地 农民军汇合。
八七会议结束后,另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武装起 起义从9月9日开始,工农群众先是破坏铁路, 义很快发动了。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到湖南的毛泽东 然后在湖南江西边界举行暴动,并一度攻下了醴陵、 和中共湖南省委一起组织领导了秋收起义。参加起 浏阳等县城。 义的除了没有赶上参加南昌起义的一部分北伐军将 士外,还有湖南平江、浏阳等地的农民军和安源煤 矿的工人军,这就使得秋收起义带有明显的工农大 众武装的特色,起义军的名称也定为工农革命军。
高一历史必修一国共的十年对峙知识点

学习历史知识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的知识点一定要多加计划,这样才能进步。
以下是给你推荐的高一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必修一国共的十年对峙知识点一、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遭遇的两次严重挫折的认识。
1.两次挫折1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大革命失败。
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挫折原因1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原因是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超过了革命的力量,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主观原因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由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取得统治地位,毛泽东被剥夺了领导权,第五次反“围剿”指挥失误,被迫进行长征。
3.挽救措施1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召开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最后走出一条正确的工农武装割据之路。
2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从军事上、组织上纠正“左”倾错误,使革命形势转危为安。
4.深刻教训和启示: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那种脱离实际,照抄照搬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或者只凭主观热情而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左”,也要反“右”。
二、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1.相同点1革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
2.不同点1领导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2革命目标: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3革命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4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5革命结果: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没有成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社会主义革命作了必要的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策略。
1935年6月18日 瞿秋白就义
八七会议时的瞿秋白
(二)、“立三路线”(1930.6-9) 李立三的“左”倾路线在党的历史上被称作“立三路线” 李立三(1899.3—1967.6),原名李隆郅,出生于湖南醴陵县 一个私塾教员之家。 “立三路线”错误:
从6月至9月间,要求各大城市的地下党都组织暴动,
2、瞿秋白的“左”倾错误(1927.11-1928.4)
瞿秋白 (1899.1-1935),江苏常州人。他既是一位 敌人的残酷镇压和疯狂屠杀,使党内有的 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同志产生了急于复仇、争取革命胜利的急躁情绪, 表现在思想路线上,就是出现了瞿秋白、李立三两 瞿秋白的“左”倾错误 位领导人的“左”倾盲动错误。 虽然八七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的路线 ,可是在实 际当中,领导人瞿秋白在共产国际的错 误指导下仍然确定以城市暴动为中心的全国武装暴动
大城市。这些毫无希望的起义不但没有达到预期 效果很快就失败了,反而使党组织和基层群众遭 到巨大损失。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 开展土地革命 开展武装斗争:
中共红四军前委在1929年12月召开了党的代表 大会,这就是有名的“古田会议”。由毛泽东起草 的会议决议,批评和纠正了党内的各种错误思想, 强调要把党的建设放在首位,党内要实行民族集中 制,红军必须由党的绝对领导。
• 2、王明“左”倾错误(1931.1-1935.1) • 王明的左倾错误在党内持续时间最长,4年之久, 损失最严重,致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遭到了前所未有 的打击。
•
王明(1904—1974年),原名陈绍禹,安徽六安
人。1925年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
党。
王明“左”倾错误的表现:
首先,在革命道路上,照搬苏联经验,坚持城
七会议之前就打响了! 调动军队加以包围消灭。而共产党要进行武装斗 争,就必须首先依靠和完全掌握这支部队。
朱德: 南昌起 义时任 第九军 副军长
周恩来: 中国共产 党前敌委 员会书记
• 南昌起义
经过激烈战斗,部队占领了南昌。南昌起义时 朱 叶挺 共产党人向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武装反抗的第一次活 周恩来 德 动。这第一枪,使得遭到血腥镇压的革命人民重新 看到了希望,同时也宣告了人民的军队从此诞生。
遭受严重挫折的中国共产党,坚决的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 路,创建人民军队,建立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领导红
军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并在国民党统治区领导人民斗
争。但是党内的“左”倾路线又严重干扰了前进的方向,给革 命事业带来极大损失,红军被迫长征。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
排除了错误领导,确立了毛泽东正确领导。在日本侵华、民族
秋收起义 ①领导: 毛泽东 ②地点: 湖南、江西边界 ③概况: 起义军分三路进攻长沙,由于敌人势力强 大,起义军损失严重,改向敌人统治力量 薄弱的山区进攻。
④三湾改编: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一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也爆发了。当时由张 发奎统领的国民党第四集团军驻扎在广州,在这支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激战,起义军占领了广州 部队里有一直隐蔽真实身份的共产党员叶剑英和他 市区,成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这一举动使国民 指挥的教导团。这年11月,张发奎因与广西军阀争 党反动派大为震惊。 夺地盘,发生战争,把主力调出了广州。中共中央 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发动武装起义。中共广东省委书 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率领教导团和工人赤卫 队、农民军等,在12月11日举行暴动。
军必须“死守”兴国。
王明的“左”倾错误给革命带来及其严重的危害,
Hale Waihona Puke 使国民党统治地区的地下党全部损失掉,使根据地党
的力量损失达到90%以上。革命几乎陷入绝境。
“博古”秦邦 宪 王明
第四次反“围剿”时,毛泽东已被撤职,但因为周 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博古让军事顾问、 恩来、朱德等运用前三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 德国人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负责打仗,放弃 坚持毛正确的作战指导思想,抵制了“左”倾军事 前四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以“御敌于国门之 冒险主义方针,结果仍然取得了胜利,并创造了红 外”为口号,命令红军与装备优良的敌军正面交战, 军大兵团伏击歼敌的典范 。 拼消耗,结果遭到惨败。
调全国红军攻打大城市。 李立三让毛泽东和朱德向南昌进攻,争取武汉的胜利
,
“进攻南昌,会师武汉”,以造成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的 形势,并说“有谁不同意的,应立即来中央解决”。
瞿秋白、李立三都是杰出的革命家, 他们都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后来又为革 瞿秋白、李立三要求全国各地的党组织、公会 命做出了很多贡献。 在大城市举行暴动,要求各地红军主动出击攻打
秋收起义部队原计划也是要攻占长沙,可在行军 过程中,因为我力量悬殊,而难以实行。
金坪 东门市
修水 铜鼓
长沙 秋收起义的部队在攻打大城市受挫之后,毛 文家市 泽东力排众议,果断的改变原来的计划,命令部 队到浏阳的文家市集中。在文家市,他主持前敌 醴陵 安源 委员会会议。经过讨论,大家同意毛泽东的主张, 决定立刻离开敌人力量强大的城市地区,沿罗霄 三湾 山脉南移。那里,敌人的力量薄弱,有利于保存 革命力量。
八七会议
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 彻底清算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开了紧急会议。会议纠正了党内右倾主义错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 误,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并进行土 针 地革命的总方针。 毛泽东着重阐述必须依靠农民和枪杆子的重要性 毛泽东在会上的发言最为明确,他 开始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八七会议旧址:汉口三教街41号。 说:“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贺龙
刘伯承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①时间:1927年8月1日 ②领导: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③概况:
胜利占领南昌,此后起义军南下广东,遭 到敌人封堵,损失严重。革命军一部分由朱德、陈 毅率领,转战湘南,另一部分进入海陆丰,与当地 农民军汇合。
八七会议结束后,另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武装起 起义从9月9日开始,工农群众先是破坏铁路, 义很快发动了。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到湖南的毛泽东 然后在湖南江西边界举行暴动,并一度攻下了醴陵、 和中共湖南省委一起组织领导了秋收起义。参加起 浏阳等县城。 义的除了没有赶上参加南昌起义的一部分北伐军将 士外,还有湖南平江、浏阳等地的农民军和安源煤 矿的工人军,这就使得秋收起义带有明显的工农大 众武装的特色,起义军的名称也定为工农革命军。
他指出,这一块块红色区域长期处在和发展, 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最后将以农村包围城市, 夺取全国政权和革命的胜利。
党的六大
“六大”是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召开的。 大会通过的决议,清算了陈独秀的错误,指出党的 主要任务是实行土地改革,争取广大群众,准备革 命高潮的到来。这些无疑是很正确的。但是会议对 革命斗争的长期性,对建立农村根据地的意义,估 计不足,以致后来发生了“左”倾盲动错误。
和起义形式各有不同,但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 三次起义一开始都是以城市为中心策动的。 导下举行的,说明党在新形势下,走武装斗争的道 这说明,在武装斗争的初期,中国 南昌起义部队占领南昌后又长途行军,想南下广 路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 共产党人还缺乏经验,对中国革命的特殊性 东,攻打大城市,结果在中途被敌人打散。 还认识不足。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开创革命 广州起义部队在占领广州后,受到敌人围攻,没 新思路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 有及时转移,也招致失败。
危亡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提出并促成了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经过十年磨练,中国共产党重新成为强大的政
治力量,并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政党。
1927年,中国革命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蒋介石、 据不完全统计,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 汪精卫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向共产党人举起屠刀。
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到31万多人。 其中,共产党员2.6万人。 中共党员由 5.8 万锐减到1万多人。 工会、农会到处被查禁或解散。
3、在军队中建立士兵委员会,规定军官不得打骂士兵, 官兵一致,共同管理军队。
10月3日到5日,毛泽东又在古城主持了党的前委扩 大会议。
他在会上指出,我们建立农村根据地,三项主要任 务: 开展武装斗争 进行土地改革 建设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
毛泽东及时总结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验, 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
广州起义 ①时间:1927年底 ②领导: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 ③概况: 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但在反动势力的 疯狂反扑之下,起义军寡不敌众而失败。 3、意义:
(1)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局面。 (2)为中国革命创建亿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 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局限性: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参加的人员
彭德怀、滕代远、 黄公略 方志敏 贺龙、周逸群
以永新为中心,10余县,120万人口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1928年7月 1928年初 1928年3月
面积达10余县,55万人口 20余县,100万人口 20余县,100万人口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陕甘革命根据地
1927年11月
1928年
国民党 作战方针 共产党 迎战方针 第一次 分进合击,长驱直入 撒开两手,诱敌深入 集中兵力,先打弱敌, 第二次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 避敌主力,打其虚弱, 第三次 长驱直入 乘退追击
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给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带来了大机遇。中央苏区最大的时候,有21个县, 5万平方千米,人口250万。这意味着,在国民党 统治下的中国,同时存在着由共产党领导的人们政 权。中国革命和前途就寄托在这里。
潘忠汝、徐子清 刘志丹、赵澍、 高岗
20余县,350万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