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事件与
三聚氰胺案例分析
三聚氰胺案例分析一、背景:2008年3月始,结石婴儿陆续出现。
2008年9月8日甘肃《兰州晨报》等媒体首先以“某奶粉品牌”为名,爆料毒奶粉事件,三鹿稳坐泰山,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9月11日:三鹿作为毒奶粉的始作俑者,被新华网曝光,社会哗然,不过事后“我们的所有产品都是没有问题的”成为三鹿各方对事件的统一口径。
9月12日:三鹿集团声称此事件的真凶是不法奶农为获取更多的利润而向鲜奶中渗入三聚氰胺,石家庄市政府执行指令力度不大。
9月16号:政府公布检测结果,发现22家企业69批次婴幼儿奶粉有不同含量的三聚氰胺。
随后又开展了全国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检查,蒙牛、伊利、光明在一些抽检产品批次中发现三聚氰胺,引发了乳制品行业地震,推倒了乳制品行业的“多米诺骨牌”。
二、原因1)经济利益的驱使。
三聚氰胺是一种低毒的化工原料。
三聚氰胺进入人体后,发生取代反应(水解),生成三聚氰酸,三聚氰酸和三聚氰胺形成大的网状结构,造成结石。
加三聚氰胺会使得食品的蛋白质测试含量虚高,从而使劣质食品和饲料在检验机构只做粗蛋白质简易测试时蒙混过关。
用三聚氰胺的花费只有真实蛋白原料的1/5。
三聚氰胺作为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没有什么气味和味道,所以掺杂后不易被发现。
2)检测制度的缺陷。
市场上检验奶粉合格的方法是通过检查奶粉中氮含量的高低来确定的(凯氏定氮法),即通过食品中氮原子的含量来间接推算蛋白质的含量。
食品中氮原子含量越高,则认定蛋白质含量就越高。
这套检测办法有个弱点,即只要在食品添加一些含氮量高的化学物质(三聚氰胺),就可在检测中造成蛋白质含量达标的假象。
而此前三聚氰胺检测并没有国家标准。
3)政府监管缺位。
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需要完备的市场规则体系,企业、奶站和奶户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市场主体,难免会做出机会主义和逆向选择行为,但市场规制建设明显滞后。
在牛奶质量标准体系上,存在着标准滞后和不完善、不统一现象;在检测方式上,主要依靠企业自行检测,没有具备公信力的第三方检测制度;在市场监管上,主要靠有关部门运动式、突击式的检查,而没有常态化的检查监督制度。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案例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案例
一、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这事儿当年可轰动了。
一些不良奶粉厂商,为了让检测的时候蛋白质含量数据好看,就往奶粉里加三聚氰胺。
这三聚氰胺可不是啥好东西,根本就不能被人体正常吸收,结果好多小宝宝喝了这种奶粉后,都出现了肾结石等严重的健康问题。
那些可爱的小宝贝们,有的肾都被结石折磨得不行了。
全国上下都愤怒了,这简直是拿宝宝们的健康开玩笑啊。
那些无良企业最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个事件也让咱们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更加重视了,标准也更严格了。
二、地沟油事件。
你能想象有人把从下水道里捞出来的油重新加工,然后再送上咱们的餐桌吗?没错,地沟油事件就是这么可怕。
一些不法分子,收集饭店下水道里那些油腻腻、脏乎乎的泔水油,经过一些简单又恶心的加工,伪装成正常的食用油。
这些地沟油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吃多了对身体那可太有害了,什么肠胃病啊,致癌风险都会大大增加。
老百姓知道这事儿的时候,都觉得太恶心了,在外面吃饭都提心吊胆的。
后来国家大力打击地沟油的生产和销售,就是要把这种恶心又危险的东西彻底赶出咱们的餐桌。
三、瘦肉精事件。
那些养猪的人里啊,有一小撮贪心的家伙。
他们想让猪长得瘦肉多,卖相好,就给猪喂瘦肉精。
这瘦肉精可不得了,猪吃了它虽然是长瘦肉了,但是人要是吃了含瘦肉精的猪肉,那心跳就会加速,就像刚跑完百米冲刺一样,还会手抖、头晕呢。
好多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这种猪肉,身体出现各种不舒服。
这事儿被曝光后,大家买猪肉的时候都开始小心翼翼的,监管部门也加大了对猪肉市场的监管力度,坚决不让这些喂了瘦肉精的猪肉流入市场。
三聚氰胺事件的原理
三聚氰胺事件的原理
三聚氰胺事件是指2008年中国发生的一起食品安全事件,涉及到大批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
三聚氰胺事件的原理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学物质,被用作含氮肥料、树脂、胶粘剂等材料的原料。
三聚氰胺具有丰富的氮元素,可以提高肥料的氮素含量,从而提高肥料的效果。
然而,三聚氰胺的毒性较大,高浓度的三聚氰胺对人体健康有害。
2. 在奶粉生产过程中,制造商可能会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可以通过增加奶粉中的氮含量,提高奶粉的蛋白质含量,从而增加奶粉的价值。
而且,三聚氰胺具有保湿性能,可以吸收奶粉中的水分,使奶粉更加干燥,更易于储存和运输。
3. 在奶牛饲喂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牧草和饲料中含有三聚氰胺的情况。
三聚氰胺是一种常用的杀虫剂和杀菌剂,用于预防农作物和饲料中的害虫和病菌。
当奶牛饲食含有三聚氰胺的饲料时,其体内的三聚氰胺会输出到奶中。
4. 奶牛在分娩后会分泌乳汁。
在奶牛生产乳汁的过程中,奶农可能会使用含有三聚氰胺的饲料来促进奶牛乳汁的产量。
这样,奶牛分泌的乳汁中就会含有三聚氰胺。
总的来说,三聚氰胺事件的原理是因为奶粉中可能存在三聚氰胺的添加剂,或者
奶牛饲喂的饲料中可能含有三聚氰胺,这样奶牛分泌的乳汁中就会含有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的添加或存在会导致奶粉中三聚氰胺含量超标,对人体健康产生长期和慢性的危害。
三聚氰胺可以造成肾脏结石、尿毒症等健康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婴幼儿的死亡。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警惕,促使了中国食品安全制度的改革和监管体系的完善。
三聚氰胺事件回顾
一、三聚氧胺事件冲击食品添加剂行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影响颇巨的三聚氤胺事件对整个食品行业产业链产生严重冲击。
近日,《第一财经日报》从中国纤维素醯行业年会上获悉,作为食品工业重要添加剂的纤维素醯销量直线下降,部分产品价格锐减30%"50%,销量大幅萎缩。
多作为增稠剂使用的纤维素醴一直以来是食品行业的重要添加剂,U前产量近50%被用于食品添加剂。
“由于三聚氤胺事件影响,很多食品企业关闭,导致我们整个行业受到严重影响纤维素聪行业协会理事长严路彤说。
口前很多地方质监部门都要求食品添加剂厂家接受相关调查,“整个行业正遭受池鱼之灾” o据了解,H前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食品企业只占到整个食品企业的5. 8%(全国约4.2万家食品企业),导致食品安全面临很大挑战。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为数极少,上档次的企业多为引进或模仿国外的技术装备。
”食品添加剂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吉鹤立说。
尽管近期原材料价格有所下降,但是三聚氤胺对整个行业影响非常明显,为了应对困局,各企业纷纷寻求新的出路。
“一定要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督力度,在保证国供应同时,加大出口力度长光企业发展董事长丁长光呼吁,“纤维素醯行业协会将很快建立行业技术委员会,增加产品安全质量近年来,我国食品行业每两年增幅高达130%以上,2007年食品工业产值达31900亿元,食品添加剂达529亿元,“添加剂只占到食品工业产值1. 66%",行业增长潜力巨大。
就像硬币两面,IJ前整个食品行业所面临的困境对整个产业链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记者在纤维素醯行业年会上看到,此次年会盛况空前,诸多外国食品及食品设备.添加剂企业老总纷纷前来与中国同行切磋,试图抓住这一难得的进入机会。
“保证食品安全不是付出而是收获。
”一位美国食品企业负责人称。
袁飞三聚氤胺鸡蛋引发饲料业“添加剂质疑”市场销售的地产鸡蛋被检出三聚氧胺后,知情人士昨天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为达到饲料中蛋口质含量检测指标,很可能有不法商家在鸡饲料中人为添加三聚氛胺。
食品安全事件的案例分析与启示
食品安全事件的案例分析与启示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因为食品安全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还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凸显。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食品安全事件的案例,总结出一些启示,以期为提升食品安全做出贡献。
一、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广泛关注的三聚氰胺事件,牵涉到许多婴儿奶粉品牌。
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广泛的恐慌和质疑,还对奶粉行业产生了重创。
通过这起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1. 加强监管:食品安全事故的背后往往有监管不力的问题。
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于食品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相关企业遵守相关规定。
2. 强化责任意识:企业要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加强自身内部品质管理体系建设,确保从源头上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3. 加强产品检测: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产品质量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食品检测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检测技术和水平。
二、有毒有害食用油事件有毒有害食用油的问题长期存在于食品行业中,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以下是几点启示:1. 加大力度打击食用油走私:政府应加大打击食用油走私的力度,加强对食用油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制售有毒有害食用油的行为。
2.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食品行业的监管,明确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规范,对违规者进行惩罚和处罚,确保食品安全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3.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加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引导消费者选择安全可靠的食品。
三、果蔬农药残留问题果蔬农药残留问题是当前食品安全领域的一大难题,消费者对果蔬农药残留的担忧日益加剧。
以下是一些启示:1. 树立绿色农业理念:推广有机农业和无公害农产品,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果蔬的质量和安全性。
2. 规范农药使用:加强农药的生产和销售管理,制定严格的农药使用标准,确保农药使用的安全和有效。
三聚氰胺案例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三聚氰胺事件是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
2008年,我国多个省份发生婴幼儿奶粉污染事件,导致多名婴幼儿患上肾结石,甚至死亡。
经调查,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奶粉生产商在奶粉中非法添加了三聚氰胺。
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漏洞。
本文将对三聚氰胺案例进行法律分析,以期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借鉴。
二、三聚氰胺案例的基本情况1.事件背景2008年9月,我国多个省份发生婴幼儿奶粉污染事件,导致多名婴幼儿患上肾结石,甚至死亡。
经调查,奶粉生产商在奶粉中非法添加了三聚氰胺。
2.事件调查事件发生后,国家有关部门立即启动了调查。
经调查,发现多个奶粉品牌存在添加三聚氰胺的行为。
涉及的品牌包括蒙牛、伊利、三鹿等。
3.事件处理事件发生后,我国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1)对涉事企业进行严厉处罚,包括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
(2)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包括追究刑事责任。
(3)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完善食品安全法规。
三、三聚氰胺案例的法律分析1.违法行为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指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是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本案中,奶粉生产商在奶粉中非法添加了三聚氰胺,属于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行为,符合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构成要件。
2.责任追究(1)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对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在本案中,奶粉生产商和相关责任人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2)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奶粉生产商因生产、销售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导致婴幼儿患上肾结石,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三聚氰胺”事件分析
•
据研究人员介绍,三聚氰胺其分子中含有大 量氮元素,用普通的全氮测定法测饲料和食品 中的蛋白质数值时,根本不会区分这种伪蛋白 氮,添加在食品中,可以提高检测时食品中蛋 白质检测数值 • 正因如此,不法分子才有机可乘,本应用于家 居装潢的化工材料竟出现在婴幼儿奶粉中,以 次充好,欺瞒民众
昔日的三鹿集团
•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食品 工业百强、中国企业500强、农业产业化国 家重点龙头企业,也是河北省、石家庄市 重点支持的企业集团。企业先后荣获全国 “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全国轻工业十佳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 企业、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中国食 品工业优秀企业等省以上荣誉称号二百余 项
三聚氰胺案件法律启示(3篇)
第1篇摘要:三聚氰胺案件是我国近年来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之一,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本文从法律角度对三聚氰胺案件进行分析,总结案件的法律启示,以期为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
一、案件背景2008年,我国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在这起事件中,不法企业添加三聚氰胺到奶粉中,导致大量婴幼儿患上肾结石等疾病,甚至死亡。
这一事件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广泛关注,也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漏洞。
二、案件法律分析1.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指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是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
在三聚氰胺案件中,不法企业添加三聚氰胺到奶粉中,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
2. 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销售或者提供假冒伪劣商品,不得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三聚氰胺案件中,不法企业销售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生命健康权,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
3. 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在三聚氰胺案件中,不法企业生产、销售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依法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三、案件法律启示1.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三聚氰胺案件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不足。
为此,应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提高法律的威慑力,为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提供有力保障。
三聚氰胺事件回顾
三聚氰胺事件回顾2024年初,中国市场上出现了大批次含有三聚氰胺的乳制品。
三聚氰胺是一种用于制作塑料和胶粘剂的化学物质。
据报道,少数不法商贩为了在乳制品中掺入廉价的三聚氰胺以提高蛋白质含量,往往以增加含氮物质的含量来掩盖真实情况。
2024年5月,中国媒体首次报道了相关婴幼儿肾结石病例,引起公众关注。
此后,事件迅速升级,越来越多的患儿被发现,大量乳制品也被检测出含有三聚氰胺。
该事件造成了全国范围的恐慌,许多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受到了不良产品的影响。
中国政府对该事件作出了回应,立即展开了全面调查。
各级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暂停相关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抽检乳制品质量、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等。
同时,政府公开向受害家庭道歉,并承诺全力救治患儿,并对相关企业进行重新审核和整改。
此后,许多企业和品牌被查封、关闭或整改。
中国政府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措施,制定了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
政府还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监督和协调食品安全工作。
在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支持下,中国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确保婴幼儿得到及时救治,并在确认产品安全后全面推进了产品的召回和销毁工作。
然而,三聚氰胺事件给中国的乳制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公众对乳制品的信任受到了极大的动摇,许多家长转而选择进口奶粉,中国乳制品市场的信誉受到了严重影响。
对中国乳制品的出口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限制和质疑,导致了经济损失。
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典型案例,提醒人们要时刻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并加强监管措施。
同时,这一事件也呼吁消费者要更加了解产品,选择可靠的品牌,并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及时举报,以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三聚氰胺事件与范文
三聚氰胺事件与范文2024年中国发生了一起震惊全球的三聚氰胺事件,这个事件使得中国乳品行业遭受巨大打击,也让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起全球的关注。
下面将对三聚氰胺事件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三聚氰胺是一种常用的工业原料,可以用于合成塑料、树脂等材料。
然而,它也具有高浓度的蛋白质含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奶粉的氮含量,使得奶粉看起来更有营养。
这就是奶粉生产商加入三聚氰胺的原因。
事件起因是2024年晚期,中国一些地方开始出现了大量婴儿尿毒症的病例。
尿毒症是一种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肾功能异常,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死亡。
经过调查,这些婴儿的主要食物是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
事情的真相很快被曝光,奶粉生产商为了追求利润,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三聚氰胺。
这导致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的最大限量,达到了危险的水平。
当婴儿喝下这些奶粉后,体内的三聚氰胺会与体内的代谢产物发生反应,形成结晶体堆积在肾脏中,从而引发尿毒症。
这次事件的影响非常严重。
首先,成千上万的婴儿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很多甚至丧失了生命。
其次,中国的奶粉产业受到了巨大的损失。
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对中国产奶粉的信任被严重破坏,许多人转而购买进口奶粉。
对于国内奶粉生产商来说,他们面临了庞大的赔偿和处理成本。
此外,中国政府也遭受了很大的压力,因为他们没有很好地监管奶粉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这次事件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抗议和关注。
中国的消费者们开始对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关注,对政府的监管和监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政府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立即采取措施来进行调查和整改。
一些涉事的企业负责人被迅速找出,他们被公众和法律严厉谴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管和监察。
他们推出了一系列安全措施和政策,加强了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
同时,政府还呼吁消费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选择可信的食品品牌和渠道。
此外,中国也加强了国内乳制品的质量检测和监管力度,确保奶粉等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食品安全危机案例
食品安全危机案例食品安全是一个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问题,而食品安全危机则是指由于食品安全问题而引发的突发事件。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食品安全危机案例为例,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一、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即三聚氰胺事件。
这起事件由于一些不法商人将三聚氰胺添加到奶粉中以提高蛋白质含量而引发。
三聚氰胺对人体肾脏造成严重损害,尤其是对婴幼儿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这起事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监管不力,相关部门未能有效监控奶粉市场,造成了不法商人有机可乘;二是企业缺乏自律意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使用有害物质。
针对这起事件,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提高了食品安全监测标准,加强了对食品生产环节的抽检工作,并加强了惩罚措施,对违法生产食品的企业进行了严厉处罚。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了民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苏丹红事件2005年,苏丹红事件在中国引发了巨大关注。
苏丹红是一种禁用的致癌物质,但被不法商贩添加到食品中以增加颜色的鲜艳度。
这种添加行为不仅违法,还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
苏丹红事件揭示了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漏洞。
监管部门在这方面的监管较弱,而不法商贩则利用这一漏洞进行违法活动。
此外,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择手段地使用低品质的原料,从而导致了苏丹红事件的发生。
中国政府针对苏丹红事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首先,政府加强了对食品原料的监管,禁止使用未经检验合格的原料。
其次,政府加大了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另外,政府还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增加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任。
三、霉变鸡蛋事件2010年,新闻报道了国内某地霉变鸡蛋事件。
该事件的起因是鸡蛋存放不当导致发霉,进而释放有害物质。
大量食用有霉变的鸡蛋可能对人体造成中毒甚至死亡的风险。
这起事件揭示了食品加工环节中的管理不善问题。
三聚氰胺案例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2008年,我国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导致众多婴幼儿因食用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而患上肾结石等疾病,甚至有婴儿因此丧生。
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严重问题。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三聚氰胺案例进行法律分析。
二、案件概述1. 事件经过2008年9月,媒体曝光了多起婴幼儿因食用三聚氰胺奶粉而患上肾结石的事件。
经调查,发现这些奶粉中均含有三聚氰胺。
随后,我国政府迅速展开调查,并对涉事企业进行了严肃处理。
2. 案件处理在案件处理过程中,相关部门对涉事企业进行了严厉的处罚,包括吊销生产许可证、罚款、追究刑事责任等。
同时,对涉案人员进行逮捕,并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法律分析1. 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1)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本案中,涉事企业明知三聚氰胺对人体健康有害,却仍然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其行为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2)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聚氰胺事件与食品质量管理
三聚氰胺事件与食品质量管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由三聚氰胺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波及范围之广,性质之严重,成为万众关注的焦点。
事件的发生导致29.4万婴幼儿泌尿系统异常,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食品工业,教训是十分惨痛的。
这一重大安全事件反映了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职业道德诚信、企业自身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和业内专家认真思考,吸取教训。
奶粉事件的发生,反映了在食品安全体系中存在着许多漏洞,也提醒我们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认识食品安全问题。
由于食品生产的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大的食品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就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危害。
食品安全不仅仅是公共卫生问题,更是一个综合的社会问题,不能脱离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况单独考虑。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多部门监管、分段管理的体制客观上导致了食品生产的某些环节的监管存在着职能交叉,而还有些环节处于监管的真空状态。
农业部孙政才部长就表示,“国家对奶站既没有专门的监管办法,也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原料奶中间收购环节基本处于失控状态。
”多部门管理的另一个缺陷还体现在,由于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尽管三聚氰胺曾经是宠物食品和饲料的监管重点,却没能成为乳品监管考虑的重点,最终导致事态蔓延。
面对这一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除做好处理和应对工作外,针对事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建立起相应的应对机制更加重要。
在我国食品安全当前所处的复杂社会环境下,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机制建设上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亡羊补牢,时犹未晚,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应对工作:1.进一步构建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2.强化对非法添加物质的监控。
3.提高未知物的检测鉴定能力。
4.加强食品企业自身管理和原料供应体制建设。
我国的食品安全,对内关系到芸芸众生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对外关系到泱泱大国形象和国际影响。
要彻底改观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可谓任重道远。
深入开展食品质量管理等措施,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合理解决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
三聚氰胺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
三聚氰胺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2008年9月初出现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最终认定为在原料奶中被恶意添加了化工原料三聚氰胺, 造成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涉及企业之多、影响面之广是前所未有。
国产乳制品企业陷入集体信任危机, 也导致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深度担忧。
三聚氰胺事件折射出的现象发人深思,分析其深层次原因,研究相应对策,避免三聚氰胺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
一、奶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1、当前的市场上,原料奶和乳制品中蛋白质含量的高低直接决定最终产品质量和市场价格, 因此在原料收购环节和乳制品质量监督环节, 都要测定蛋白质含量,而三聚氰胺含氮量高达66. 6%, 远高于蛋白质, 而且白色无味, 添加后在外观上不容易被发现,同时三聚氰胺易于购买和生产, 成本很低, 因此, 被不法分子恶意添加在原料奶中虚增含氮量, 没有任何营养的三聚氰胺成了造假分子理想的蛋白质冒充物, 以此来降低生产成本,牟取暴利。
2、监管和监督的缺失,使得企业的不良做法失去了有效的制约。
在食品行业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目前的食品,从田间到餐桌,其实中间还要经过企业加工、运输和市场等几个环节,而正是在这几个不同的环节,监管监督机构是不同的,在田间是属于农业部门负责,而市场是属于质检部门负责,而到了餐桌到进入人体则是由卫生部门负责,多家监管的好处是可以有多方力量共同来维护这个食物链的安全运转,但是正是由于多头监管,往往各部门为了自己的利益,加上中间的沟通的问题,往往却使得监管容易缺失,某些环节容易出现问题,从而造成食品安全事故。
二、奶粉事件造成的严重后果如果企业不重视消费者的健康,如果企业缺失了诚信和社会责任心只顾拼命发展,妄图用低劣食品来占领市场,壮大企业,那么这个企业即使做得再大,相信这样的企业也难以可持续发展,最终会被消费者所抛弃,被社会淘汰,并受到法律制裁。
三鹿原董事长田文华被判无期并处罚金2000多万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案例。
[笔记]三聚氰胺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
三聚氰胺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2008年9月初出现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最终认定为在原料奶中被恶意添加了化工原料三聚氰胺, 造成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涉及企业之多、影响面之广是前所未有。
国产乳制品企业陷入集体信任危机, 也导致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深度担忧。
三聚氰胺事件折射出的现象发人深思,分析其深层次原因,研究相应对策,避免三聚氰胺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
一、奶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1、当前的市场上,原料奶和乳制品中蛋白质含量的高低直接决定最终产品质量和市场价格, 因此在原料收购环节和乳制品质量监督环节, 都要测定蛋白质含量,而三聚氰胺含氮量高达66. 6%, 远高于蛋白质, 而且白色无味, 添加后在外观上不容易被发现,同时三聚氰胺易于购买和生产, 成本很低, 因此, 被不法分子恶意添加在原料奶中虚增含氮量, 没有任何营养的三聚氰胺成了造假分子理想的蛋白质冒充物, 以此来降低生产成本,牟取暴利。
2、监管和监督的缺失,使得企业的不良做法失去了有效的制约。
在食品行业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目前的食品,从田间到餐桌,其实中间还要经过企业加工、运输和市场等几个环节,而正是在这几个不同的环节,监管监督机构是不同的,在田间是属于农业部门负责,而市场是属于质检部门负责,而到了餐桌到进入人体则是由卫生部门负责,多家监管的好处是可以有多方力量共同来维护这个食物链的安全运转,但是正是由于多头监管,往往各部门为了自己的利益,加上中间的沟通的问题,往往却使得监管容易缺失,某些环节容易出现问题,从而造成食品安全事故。
二、奶粉事件造成的严重后果如果企业不重视消费者的健康,如果企业缺失了诚信和社会责任心只顾拼命发展,妄图用低劣食品来占领市场,壮大企业,那么这个企业即使做得再大,相信这样的企业也难以可持续发展,最终会被消费者所抛弃,被社会淘汰,并受到法律制裁。
三鹿原董事长田文华被判无期并处罚金2000多万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案例。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之一-三聚氰胺事件
食品安全事件分析之一-------三聚氰胺一、案例综述2008年9月8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泌尿科又接收了一名8个月大,来自该省岷县的患有“双肾多发性结石”和“输尿管结石”病症的婴儿,这是该院三个多月来接受的第14名患有同样疾病病例。
经调查发现,但是这些孩子们出生后一直都在吃名为“三鹿”牌的奶粉。
最终证实由于奶粉中添加了三聚氰胺导致蛋白质含量不足导致了婴儿的“集体疾病”。
国家质检总局9月16日晚通报了全国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抽检的阶段性结果。
此次专项检查对109家婴幼儿奶粉生产厂家进行了排查,共检验了这些企业的491批次产品,结果显示,有22家企业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被要求立即下架。
这22家企业的名单中,内蒙古伊利、蒙牛集团、江西光明英雄、青岛圣源、上海熊猫、河北三鹿、广东雅士利、湖南南山等知名乳品企业的名字赫然在内,国产奶粉爆发全行业危机。
二、案例影响1、三鹿集团集团原董事长田文华:2009年1月被判无期徒刑2、三鹿奶粉事件主犯张玉军:张玉军以三聚氰胺和麦芽糊精为原料,配制出专供在原奶中添加,以提高原奶蛋白检测含量的含有三聚氰胺的混合物“蛋白粉”。
2009年11月24日被执行死刑。
3、三鹿奶粉事件主犯耿金平:耿金平在明知“蛋白粉”为非食品原料、不能供人食用的情况下,多次将其添加至原奶中,并销售到三鹿集团等处。
2009年11月24日三鹿刑事犯罪案犯耿金平被执行死刑。
4、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局长李长江:2008年9月22日引咎辞职。
5、石家庄市原市委副书记、市长冀纯堂:2008年9月17日被免职6、患儿:截至2008年11月27日,全国累计报告因食用三鹿牌奶粉和其他个别问题奶粉导致泌尿系统出现异常的患儿29万余人。
7、奶农:从9月14日到16日,河北全省损失生鲜奶5936吨,平均3000元人民币一吨的牛奶,除少量以200一吨贱卖外,绝大多数都被奶农忍痛无奈地倒掉。
三聚氰胺案件法律启示(3篇)
第1篇一、引言2008年,我国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食品安全事件——三聚氰胺事件。
这场事件不仅造成了无数儿童的身体健康受损,更引发了全社会对食品安全、产品质量和法律法规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三聚氰胺案件出发,探讨法律在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启示。
二、三聚氰胺案件概述1.事件背景2008年,我国某奶粉生产企业为了提高奶粉蛋白质含量,在生产过程中非法添加了含有三聚氰胺的工业原料。
三聚氰胺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该事件导致全国数万名儿童患上肾结石,部分儿童甚至因此死亡。
2.事件处理事件发生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对涉案企业进行严厉查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二是对全国奶粉市场进行全面检查,确保食品安全;三是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三、三聚氰胺案件法律启示1.食品安全法的重要性三聚氰胺事件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不足。
在此次事件中,涉案企业为了追求利益,不惜牺牲消费者健康,充分说明了食品安全法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法律武器。
2.法律责任追究的必要性三聚氰胺事件中,涉案企业及相关责任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通过对涉案企业及相关责任人的严厉处罚,可以起到震慑作用,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完善三聚氰胺事件反映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不足。
为此,我国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1)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提高法律法规的执行力。
(2)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明确监管职责,确保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3)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
(4)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态势。
4.消费者权益保护三聚氰胺事件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也暴露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的不足。
为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明确消费者权益。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与应对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与应对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其中,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成为了一个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本文将对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曝光情况及中国政府应对此次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进行探讨。
一、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曝光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食品安全事件,即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该事件爆发后,成千上万的婴儿因摄入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而出现严重肾脏问题,甚至导致了部分婴儿的死亡。
此次事件的曝光度极高,引发了整个社会的愤怒和关注。
二、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面对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曝光,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应对食品安全问题。
首先,政府立即停止受影响奶粉的生产和销售,并成立专门调查组进行全面调查。
此举不仅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向社会传递了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
其次,政府加强了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
通过加大监督力度和检查频率,政府力求保障市场上食品的质量与安全。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食品企业的执法力度,对违规企业实施了重罚,并公示了失信企业名单,以此强化了市场监管。
再次,政府加强了对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如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的使用,政府有效提高了食品安全标准,以确保消费者的权益。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辨别能力。
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发放食品安全知识手册等方式,帮助民众更好地了解食品安全问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影响与启示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曝光对中国食品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带来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首先,该事件引发了对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深思。
尽管中国政府在此次事件曝光后迅速采取措施,但问题的发生说明了食品安全监管仍然存在不足。
因此,政府应持续改革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建立更加严格的监管体系,并加强对违规企业的打击力度。
其次,此次事件凸显了食品企业的责任和诚信意识的重要性。
三聚氰胺事件案例分析
一、事件背景
二、事件经过
目录 三、 事件结果
四、 事件分析
一、毒奶粉事件背景
1.1 事件背景
1 2 •三鹿集团股 份有限公司 奶粉产销量 连续14年全 国第一,该奶 粉被确定為 国家免检产 品
3
•三鹿集团宣称 ,将坚持向社 会提供多品种 的优质乳制品, 为提高全国人 民的身体素质, 振兴中国民族 乳品工业,做 出新的更大贡 献! 企业宗旨
2008年9月11日
2008年9月8日 2008年9月
一、事件背景
二、事件经过
目录 三、 事件结果
四、 事件分析
事件结果
1. 三鹿公司被迫宣布破产,并按照患病婴儿病情予 以赔偿
⒉ 三鹿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田文华被免职,后并遭 刑事拘留 ⒊ 石家庄市副市長张发旺、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市 长翼纯堂以及石家庄市委书记吴显国相继被撤职
•“三鹿”商标 被认定为“中 国驰名商标”; 产品畅销全国 31个省
二、事件经过 目录 三、 事件经过
四、 事件分析
1.2事件经过梗概
調查
發展
初始
2008年9月医 院爆发幼儿肾 结石,开始并 未引起有关部 门和民众的注 意。
截至2008年9 月21日,全国 因饮用三鹿婴 幼儿奶粉而患 肾结石的幼儿 累计达 54440 人,其中 4 人死亡。
收奶人員
生產商
奶農
反思
为什么企业失信状况如此严重? 1. 人们疯狂追求利润,受到利益的驱使。同时,有 限的文化水平以及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使某些人、 某些企业在面对诱惑的时候一切以金钱至上,枉 顾社会道德。 2. 其次,道德自律的缺乏。食品生产者看问题的角 度不再是实事求是,而是以金钱至上的观念来看 待问题,出了事也互相推诿责任,缺乏担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聚氰胺事件与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
摘要 1. 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影响 2. 中国食品行业的积弊 3. 政府监管和消费者权限 4. 三聚氰胺事件促成行业结构调整 5.结论和建议
作者:李刚(Li Gang) 研究员 王献义(Wang Xianyi) 研究员 林瑞明(Lin Ruiming) 研究员 钟星(Zhong Xing) 首席研究员 龚炯(Gong Jiong) 首席研究员
这是由于鸡饲料中掺入三聚氰胺,污染鸡蛋
□ 食品遭三聚氰胺污染事件,既暴露出企业商业诚信的道德缺失,又暴露出负责监管的 国家质量检验机构措施不力
– 三鹿集团在收到消费者反馈,说明其产品有可能损害消费者健康后,刻意隐瞒信息, 导致危害扩大
y 2008年3月,三鹿集团秘密委托一家私人公司对其产品进行检验,表明管理层已经 意识到产品质量有问题,但从未通知公众
在文章的最后,我们提出了为加强食品安全生产,企业内部质量控制、政府监管、消费 者监督等三大因素应相互补充,相互监督,不可偏废,协调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制定在 危急事件处理过程中能够查明责任与权限的体系。
1. 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影响
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 卫生部2008年9月11日发布公告,高度怀疑甘肃等地的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与 石家庄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有关。公告指出,正常情况下婴幼儿泌尿系统 结石病例十分罕见,并且患儿多有食用三鹿奶粉历史,而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经国家 质检局检测发现含有大量三聚氰胺。虽然三聚氰胺的人体毒理作用尚不明确,但动物 实验显示,大剂量摄入这种工业用化学产品可造成各种炎症、膀胱及肾结石。三聚氰 胺从未被允许在食品中直接使用。卫生部因而怀疑三鹿奶粉是导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疾 病的原因。 三鹿集团于卫生部公告当日宣布召回问题产品。在随后的抽样检查中,多家乳品 企业的产品被检出受三聚氰胺污染。9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婴幼儿配方奶粉检测 结果,三鹿、蒙牛、伊利、雅士利、圣元、施恩等22家企业的69批次产品检出三聚氰 胺。9月30日,质检总局公布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检测结果,20家企业的31个批次 产品被检含有三聚氰胺。10月14日,质检总局再次抽检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其他乳粉, 结果显示,抽检产品均符合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规定。三聚氰胺事件暂告一段落
蒙牛、伊利、光明等行业领先品牌产品中相继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逾 7000 吨产品被下 架销毁,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陆续宣布对中国乳制品进口采取限制性措施。国际媒体 对三聚氰胺事件进行了报道,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国通过北京奥运会建立起来的正面形象。
三聚氰胺事件暴露出中国企业责任心的缺失。早在 10 个月前三鹿集团就已经接到有关其 产品导致婴幼儿疾病的反馈,但迟迟未采取行动。在确定其产品有问题后包括三鹿的相关 企业试图遮掩,最终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中国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分工
行政机构 食品与药 品监督管 理局
商务部
职能与责任 负责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安全管理 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 开展对重大事故查处,以及对保健品 的审批 负责整顿和规范食品流通秩序,建立 健全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监管上市销 售食品和出口农产品的卫生安全质 量
分管环节
y 在香港上市的蒙牛受到三聚氰胺事件的打击,市值缩水将近三分之二
蒙牛乳业(2319.HK)股价图
9 月 16 日,蒙牛被 检出三聚氰胺
数据来源:雅虎财经网站,/q/bc?s=2319.HK
□ 三聚氰胺事件曝光后中国乳制品企业反映不一,体现各企业对自身责任的检讨态度, 在赢回消费者的努力中取得不同的效果
6.9 企业数量(万个) 2.6
0%
35.3 50%
100%
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企业 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下、10人以上 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下、10人以上
数据来源:2007年《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
中国乳制品企业市场占有率
三鹿 18%
伊利 13%
其他 60%
完达山 9%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2007)
品中农业化学物质(农药、兽药、鱼
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肥料)等农
业投入品,境内动植物及其产品检验
检疫
卫生部
负责拟定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制定食
品卫生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并指导、检
查、监督地方执法,和负责对重大食
品安全事故的查处、报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数据来源:三星经济研究院整理
经营 生产
养殖
标准、法 规制定
局) 执行卫生许可审批规定 (质检总局)
□ 中国政府监管主体对食品安全的管理上采取多个部门、分段共管的模式,这种模式导 致政出多门,功能重叠,不利于有效监管
– 食品安全监管主体机构包括: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 局、工商总局、商务部等,以生产环节为主导的分权管理划分,使得出现问题时难以 辨别,容易导致“多头管理、无人负责”
– 利用“人海战术”监管基数庞大的中小食品加工企业明显力不从心 y 2006年至2007年上半年,国家质检部门共对7880家企业的11104批次食品进行了国 家监督抽查,但与总数45万余家食品企业相比,覆盖率仅1.7%;加上未注册的黑食 品作坊,覆盖率更低 y 三聚氰胺事件后,各级质检局开始直接向乳品厂派遣驻厂质检员,占用大量政府人 力资源
– 三元、完达山保持低调,但因未被检出三聚氰胺,在危机中意外受益 y 在质检总局证实未在三元产品中检出三聚氰胺后,三元股价连续六个交易日涨停; 之后,三元和完达山就由谁合并三鹿展开竞争
3. 政府监管和消费者权限
□ 市场集中度低、监管目标数量庞大,负责监管食品安全的政府机关任务繁重;为应对 这一状况而采用的“人海战术”效率不高,常常事倍功半
y 2008年5月,三鹿集团捐赠问题奶粉给四川地震遗孤,博取公众好感 – 质检总局的疏失以及当地政府企图掩饰丑闻对三聚氰胺事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y 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奶粉被质检机构确认为“国家免检产品”,这被认为是质检 机关未善尽自己的责任
y 当地政府在得到消息之后企图遮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造成恶劣政治影响
※若有疑问,请与李刚联系:gang123.li@
《摘要》
2008 年 9 月 11 日,卫生部发布公告,高度怀疑由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 聚氰胺(Melamine) 污染,造成甘肃等地集中出现婴幼儿泌尿系统疾病,三聚氰胺事件爆发。 据中国卫生部的统计,截至 11 月 27 日 8 时,共有约 29.4 万名三聚氰胺病童入院接受治疗, 其中 6 人不排除因食用问题奶粉而死亡,目前仍有 861 人留医,其中 154 人病情危重。
– 与有较高知名度的大企业相比,作坊式的小食品制造企业受舆论关注程度较低,逃避 监管的成本也较低,给政府监管造成困扰
– “人海战术”:监管机构雇佣大量全职、兼职的监管员,对管理对象进行监督 y 截止2007年6月底,质检部门在全国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区16030个,确定食品安 全专职监督员25346人,聘请政府协管员72474人,聘请社会信息员106573人。
– 在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的一系列检测结果显示,三鹿奶粉污染并非是一个孤立事件, 很多其他知名品牌的产品中也检出三聚氰胺,这导致乳品全行业面临信任危机
– 乳制品滞销导致流通、售卖环节压货现象严重,占用大量资金,同时上市乳制品企业 股价暴跌,经营风险骤增
y 太子奶集团于2007年投资12亿元用于扩大产能;在前阶段银根紧缩政策和三聚氰胺 事件的双重打击下,资金链断裂,面临破产
吊销生产许可,109家被勒令整顿或等待国家质检局进一步调查 y 2008年1至9月,中国月均出口乳制品1.2万吨,而10月份这一数字锐减至1036吨 – 三聚氰胺事件持续发酵,影响扩展到乳制品行业以外,和海外市场 y 出口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食品中陆续检出
三聚氰胺 y 10月25日,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在内地生产的鸡蛋中检出三聚氰胺,后经生产商确认
无证无照加工经营等违法行为
国 家 质 检 负责食品安全的抽查、监管(生产许
总局
可、出厂强制检验),建立与食品有
关的认证认可和产品标识制度,出口
食品加工厂的注册、出口食品检查、
活体动物进出口检疫、出口检验检疫
证书的发放
农业部
主管种植养殖过程的安全:负责监控
农田和屠宰场,起草和实施相关法
规,审查、批准和控制食用动植物产
流通,进 出口
职能重叠 依法组织开展对重大事故 查处(卫生部) 安全管理组织协调(商务 部,质检总局)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检测体 系(质检总局) 监管上市食品(质检总局) 监管出口农产品(质检总
工商总局 负责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体
工商户,审核其主体资格,执行卫生
许可审批规定,查处假冒伪劣产品和
食品安全监管(商务部) 颁发生产许可(农业部) 出厂强制检验(工商总局) 建立与食品有关的认证认 可和产品标识制度(商务 部) 批准农业投入品(质检总 局)
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 处(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 局)
– 质检主管部门在 2000 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实现垂直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设在各 个省、市、区县的分支机构未能真正实现独立操作,行动受到地方利益集团限制
□ 三鹿婴幼儿奶粉以及其他一些乳制品企业产品受三聚氰胺污染事件造成极为恶劣的经 济和政治影响
– 根据卫生部最新报告,截至11月27日8时,医院共收治三聚氰胺病童约29.4万人次, 其中6人不排除因食用问题奶粉死亡,154人病情危重
y 香港、台湾地区有婴幼儿疑似因食用问题奶粉而入院接受治疗 – 截至9月底,超过7000吨乳制品被下架销毁,全国175家婴幼儿奶粉生产商中,66家被
– 蒙牛诚恳道歉,在一定程度上争取到消费者的谅解 y 蒙牛在道歉信中承诺召回问题产品、负责病患医药费及支付赔偿、对现存产品全面 检查、继续执行与奶农的收购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