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材必修部分概念变化详解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版教材内容变化——马老师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版教材内容变化编撰:马琪翔时间:2019年12月4日目录一.教材知识框架分析 (3)二.情景式话术 (4)三.具体内容更替 (4)四.内容更替说明 (7)1.蓝细菌的表述更加准确 (7)2.肽键的准确表示方法 (7)3.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 (8)4.内质网参与了分泌蛋白的合成 (9)5.水有两种运输方式 (9)6.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统称转运蛋白 (9)7.ATP的表述及作用方式 (10)8.NADPH也能提供能量 (10)9.细胞全能性的定义 (11)10.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11)11.着丝点改为着丝粒 (11)12.胞吞胞吐的范畴相关变化 (12)13.格式相关变化 (12)14.增加的知识点 (12)15.实验探究的改变 (13)16.章节和顺序的改变 (13)附表一: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教材对旧试题的影响统计表 (14)附表二: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教材对知识树的影响统计表 (14)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版内容变化新教材是由《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修订而来,修订的主要依据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在修订过程中,吸收了高中生物实验教材的优点,在继承的基础提升了教材价值。
一.教材知识框架分析总体上看必修一新旧教材思路没有变化,以前的内容基本都可以使用,只有部分内容略微调整(下图为新旧教材知识框架),总体上来说是“三删一改一增加”删除3 个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操作难度大,效果不理想),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材料不容易得到,效果不理想),、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需要耗费大量的实验材料,实验的价值也不高)。
其中“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改为“思维训练运用模型作解释”,保留了该实验的思维训练价值。
更改了一个实验: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将“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调整为“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可行性更强了。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部分变化总结
• 第六章 • 增加:细胞分化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非洲爪蟾的核移植实验。 • 脐带血干细胞” • 细胞自噬 • 年龄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 改变:着丝点改称为着丝粒。 • 有丝分裂仅指分裂期 • 无丝分裂的知识:改为小字,弱化了这一知识点。 细胞衰老:将“自由基学
说”和“端粒学说”升级为正文内容,显示了这一知识的重要性。 细胞死亡: 明确指出包括凋亡和坏死两种方式。
• 细胞全能性的定义:修改为“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 分化成其它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并明确指出“受精卵也是具有全能性的。 龙胆紫:改称为甲紫溶液。
•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改为“思维训练
• 删减:细胞癌变(调整到了必修二)
一.《遗传和进化》教材总体变化
1增加了部分内容:表观遗传、生物进化的证据 2.删除了原教材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 删减: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的实验
• 第4章
• 增加: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 变化:协助扩散:也叫易化扩散。
•
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明确水有两种运输方式,更多是协助扩散 胞吞与胞
吐:改为正文,强调其意义。明确胞吞胞吐属于跨膜运输,需要膜蛋白的参
与。
• 删减:删除了流动镶嵌模型,移到到了第三章—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 第一章变化部分:血浆成分表 • 血浆缓冲物质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相对稳定的机制的实验材料有变化 • 第二节标题由“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改为“内环境的稳态” • 增加:缓冲对、尿毒症
• 第二章 • 增加了外周神经系统并附一图片 • 新增一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 脑神经,脊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内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系统,交感副交感神经 • 神经胶质细胞 •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 递质受体复合物 神经递质的降解和回收 • 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 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
全面解读高中生物学必修一新教材
全面解读高中生物学新教材1、学习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对《分子与细胞》的内容要求是:概念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概念2: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
教学提示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好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
结合生物个体水平的知识、化学和物理学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突破学习难点。
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细胞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及研究进展,进行交流,以丰富相关知识,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
为帮助学生达成对概念1 的理解,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应开展下列教学活动:(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2)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结构模型;(4)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可结合电镜照片分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为帮助学生达成对概念2的理解,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应开展下列教学活动:(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3)探究酶催化的专一性、高效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4)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5)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6)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7)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简易装片,或观察其永久装片。
学业要求完成本模块学习后,学生应该能够:•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视角,解释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这些分子是细胞执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建构并使用细胞模型,阐明细胞各部分结构通过分工与合作,形成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实现细胞水平的各项生命活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索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阐明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贯穿着物质与能量的变化(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说明这些细胞具有多种形态和功能,但同时又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生命观念、科学探究);•观察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细胞,结合有丝分裂模型,描述细胞增殖的主要特征,并举例说明细胞的分化、衰老、死亡等生命现象(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变化梳理必修一
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变化梳理(必修一)第一章1.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整合进了“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中,书后题中以图片形式介绍了病毒,引导思考病毒生命活动为什么离不开细胞。
2.调整知识顺序,先讲述细胞学说,后讲述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再介绍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3.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标题改变,放入了思考、讨论中,而不再是资料分析。
4.细胞学说的内容3改变说法: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5.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图片改变。
多使用的是初中生物教材中的图片。
6.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中的课本图片改变。
7.蓝藻之名不再用,直接用蓝细菌,蓝藻图片提出“色球藻”。
细菌图片换了,多了鞭毛8.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一节旁栏思考题更有深度。
一一真原核生物的本质,进化角度分析二者。
9.生物科技进展更贴近生物研究的前沿。
10.书后题更偏向于用文字表述去答题,偏向于归纳、分析和知识应用。
要求学会概念图绘制。
第二章1.细胞中的元素添加思考讨论:“比较组成玉米和人体细胞的元素及含量”,用以直观分析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说明不同生物细胞中元素种类相同,含量不同。
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为C。
2.旧教材中元素在细胞鲜重、干重的饼状图删掉了。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删掉表格、大括号图,增加饼状图,各种化合物的含量数据有变化,增加了与生活的联系:食物合理搭配。
4.生物组织检测实验:还原糖去掉果糖,只剩下葡萄糖。
脂肪的观察方法减少,只剩下花生子叶临时切片观察,去掉了苏丹四的染色结果。
实验材料有变化,苏丹3染液给出了具体浓度配制。
实验去掉了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增加了三个实验的结果图片,清晰明了。
5.调整知识顺序,细胞中的无机物调整为第二节,糖类和脂质调整为第三节,蛋白质为第四节,核酸为第五节。
按难度进行了调整,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
6.细胞中的水:增加了水分子的结构模型图,提出了水分子之间靠“氢键”结合。
以“小字”形式增加了水的分子结构,用以说明水为什么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为什么能够维持生命系统稳定性。
全面解读高中生物学必修一新教材
全面解读高中生物学新教材1、学习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对《分子与细胞》的内容要求是:概念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概念2: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
教学提示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好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
结合生物个体水平的知识、化学和物理学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突破学习难点。
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细胞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及研究进展,进行交流,以丰富相关知识,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
为帮助学生达成对概念1 的理解,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应开展下列教学活动:(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2)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结构模型;(4)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可结合电镜照片分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为帮助学生达成对概念2的理解,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应开展下列教学活动:(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3)探究酶催化的专一性、高效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4)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5)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6)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7)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简易装片,或观察其永久装片。
学业要求完成本模块学习后,学生应该能够:•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视角,解释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这些分子是细胞执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建构并使用细胞模型,阐明细胞各部分结构通过分工与合作,形成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实现细胞水平的各项生命活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索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阐明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贯穿着物质与能量的变化(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说明这些细胞具有多种形态和功能,但同时又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生命观念、科学探究);•观察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细胞,结合有丝分裂模型,描述细胞增殖的主要特征,并举例说明细胞的分化、衰老、死亡等生命现象(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必修1部分内容变化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必修1部分内容变化分析寇小永1窦继红2龚大洁1!! (1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兰州730070 ;2西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兰州730070)摘要本文对比分析了新、旧教材《分子与细胞》模块,对新教材在体现“大概念”“大单元”的教学思想、彰显人文教育和育人价值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
关键词教材比较分子与细胞内容变化特点对比分析人教版生物学新、旧教材《分子与细胞》模块,发现新教材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导向,完善、更新内容,凸显育人价值。
1微调章节,凸显大概念教学课程标准强调“内容聚焦大概念”的课程理念,要求通过“分子与细胞”的学习形成2个大概念,大概念1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均分布于新、旧教材前三章,大概念2为“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通过分裂实现增殖”均分布于新、旧教材后三章,2个大概念的章节分布在新旧教材中基本一致。
但比较新旧教材目录发现,新教材适当调整了章节安排,凸显大概念教学的思想。
整体来看,章节内调整较大的为第2、3、4章。
第2章由原来的“有机物)无机物”调整为“无机物)有机物”,且“有机物”三节内容按学习难度由简单到复杂排列,层层递进,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3、4章中将“细胞膜”与“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合并为“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将“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运输方式”合并,即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一实例合并在“被动运输”一节的“探究•实践”栏目中,易于学生知识建构,凸显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体现出单元主题设计教学的思想。
第6章将“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放在细胞衰老的特征与原因之后,增加“细胞自噬”的内容,删去“细胞的癌变”一节,此整合凸显教学内容“少而精”的原则,利于建构关于生命的历程的概念。
2教材内容的完善与更新2.1节标题的修改第3章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等核心概念作为节标题,不加“系统的边界”等修饰词,直人主题,更加确切。
人教社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一教材变化
· 2.5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拓展了: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 的多聚体的图示。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 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拓展了:提出假说法的作用,课后题提到了 “类比”的方法。
念,细胞呼吸在有机物代谢中的枢纽作用去构加建。深知新识知网识络点,的以记防忆后,期主知动识去点 · 5.4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拓展了:恩格尔太曼多的、实太过验零;散甲而醛失的去形主干成。及对植
物的影响,希尔反应;明确了[H]为还原型辅酶Ⅱ。
· 6.3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拓展了:细胞自噬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 3.2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详细介绍了差速离心的原理,同位素标记 法进行了扩展。
· 4.1被动运输:明确提出了渗透作用、被动运输的概念,膜上转运蛋白 的种类、结构及其作用,明确水分子跨膜运输类型。
· 4.2主动运输拓展了:以正文的形式详细介绍了胞吞胞吐的过程,增加 了变形虫胞吞,胞吐的示意图。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5.章节内部知识的删减
2.5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中删减了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 分布。
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中删减了: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与 社会的联系---细胞癌变的过程中膜蛋白成分的改变。
3.2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中删减了: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4.1被动运输中删减了: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要承担者
标题语言表述的改变,
• 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改为2.5核酸是遗使传表信述息更的清携晰带,者重点更
• 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改为细胞膜的结构和突功出能,更符合学生的阅
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旧版教材的对比分析
• 第五章 • 增加: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实验 • 以小字形式补充了细胞呼吸是代谢的枢纽 的一段
义。 • 线粒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思维训练的栏目)。 • 光合作用:新增光谱概念,及阳光穿过三棱镜图。
话,突出细胞呼吸的意
• 变化:ATP:更名为腺苷三磷酸,废除“~代表高能磷酸键”的说法,增加 ATP为主动运输供能的机制。
• 第六章 • 增加:细胞分化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非洲爪蟾的核移植实验。 • 脐带血干细胞” • 细胞自噬 • 年龄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 改变:着丝点改称为着丝粒。 • 有丝分裂仅指分裂期 • 无丝分裂的知识:改为小字,弱化了这一知识点。 细胞衰老:将“自由基学
说”和“端粒学说”升级为正文内容,显示了这一知识的重要性。 细胞死亡: 明确指出包括凋亡和坏死两种方式。
蛋白质:肽键更改为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 学键。
以图示的形式增加了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和二硫键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又称质膜。
糖脂也叫糖蛋白
植物细胞结构图不再出现溶酶体
游离核糖体也参与了分泌蛋白的合成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新旧教材变化梳理
前沿科学家访谈:换成了“与袁隆平院士一席谈”,介绍了杂交水稻。
第一章:1.章扉页说明了“基因最早的名字就是遗传因子”。
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明确了自交的定义:两性花的自花传粉、单性花的同株传粉。
豌豆的7对性状中豆荚颜色说明了是“未成熟”。
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替换了,流程更清晰明确。
增加说明了“分离定律的普遍性”,强调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相对性状的遗传、性状分离现象等。
强调学会“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科学探究”,理解这种科学方法的原理、过程并能用此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3.将所有旧教材中的“叫做”改为了“叫作”。
4.旧教材的“实验”专栏改为了“探究实践”,符合学科素养培养5.“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节首的问题探讨替换:豌豆的两对性状讨论,更适合本节课的引课。
旁栏思考增加:得到YyRr的亲代可以有哪些类型?(理解本质)整合了“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放在了一个小标题之下。
提出“表现型”也叫“表型”这一概念,“基因工程”也叫“遗传工程”。
增加了一整个小标题内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要求学生理解遗传规律的本质并学会应用(杂交育种、医学实践上的医用)。
6.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介绍了育种工作者:就业单位、主要任务、工作方式、具备素质、职业乐趣。
将旧教材第六章第1节的节后内容调整到了此处。
第二章: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节首的问题探讨中增加了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内容顺序做了调整:先介绍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再给出减数分裂的概念。
将“着丝点”改为“着丝粒”。
提出了减数分裂Ⅰ(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分裂Ⅱ(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部分删除掉了旧教材中的两个“相关信息”栏目,替换了部分旁栏思考题。
“与社会的联系”中说明了不良环境会影响生殖细胞的形成,让学生有健康生活意识。
探究实践“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中减数分裂的显微照片标明卵放大倍数,替换了照片,写明了分裂时期,旧教材六张照片,新教材8张照片。
生物新人教必修教材部分变化的概念摘录速收藏!
生物新人教必修教材部分变化的概念摘录速收藏!2019年秋季,部分省市开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以下简称新教材)。
新教材是以原教材(以下简称旧教材)为基础修订而来。
新教材在旧教材的基础上,在一些概念的描述上进行了更改。
以下以必修1《分子与细胞》及必修2《遗传与进化》为例,阐述概念的不同之处。
1. 脂肪必修1旧教材没有关于脂肪概念的描述。
必修1新教材26页: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即三酰甘油(又称甘油三酯)。
评析:旧教材提到脂肪,但没有脂肪的概念,学生对脂肪不甚了解,经常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提出疑问。
新教材给出了脂肪的概念,教材的旁边又增添了图示,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理解脂肪的构成,降低学习的难度。
2. 蛋白质变性必修1旧教材没有明确提出蛋白质变性的概念。
必修1新教材32页: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某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
评析:新教材给出的概念中,更明确了蛋白质变性后蛋白质空间结构的破坏,生物活性的丧失,更好区分蛋白质变性和蛋白质盐析。
3. 被动运输必修1旧教材70页:物质进出细胞,既有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必修1新教材65页: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被动运输。
评析:旧教材在被动运输概念中侧重顺浓度的重要性,新教材在被动运输概念中则侧重不消耗能量的表述。
4. 自由扩散必修1旧教材70页: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必修1新教材66页: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作自由扩散,也叫简单扩散。
评析: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给出的概念中,增加自由扩散的别称,即简单扩散。
更改后的概念与大学教材相统一。
5. 协助扩散必修1旧教材70页: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必修1新教材66页:这种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作协助扩散,也叫易化扩散。
【新教材】人教版新旧生物教材叙述性概念的变化
人教版新旧生物教材叙述性概念的变化(必修部分)【必修1】1 着丝粒取代着丝点新教材用着丝粒取代着丝点,是与时俱进,力求体现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以前,染色体上纺锤丝附着区域常使用着丝粒或着丝点,着丝粒多出现在遗传学文献中,着丝点多出现在细胞学文献中。
现在,着丝点这一术语逐渐被动粒取而代之;着丝粒这一术语则被沿用下来。
着丝粒和动粒都是染色体结构的重要部分,两者紧密联系,位置关系固定,结构成分相互穿插,功能密切相关。
着丝粒是染色体主缢痕的染色质部位,能够把两个姐妹染色单体连在一起并在后期分离。
动粒是纺锤丝附着位点,与染色体移动有关,在前期和中期每一个染色体有两个动粒位于着丝粒两侧。
2 脂肪必修1旧教材没有关于脂肪概念的描述。
必修1 新教材26页∶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即三酰甘油(又称甘油三酯)。
评析∶旧教材提到脂肪,但没有脂肪的概念,学生对脂肪不甚了解,经常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提出疑问。
新教材给出了脂肪的概念,教材的旁边又增添了图示,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理解脂肪的构成,降低学习的难度。
3 蛋白质变性必修1旧教材没有明确提出蛋白质变性的概念。
必修1新教材32页∶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某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
评析∶新教材给出的概念中,更明确了蛋白质变性后蛋白质空间结构的破坏,生物活性的丧失,更好区分蛋白质变性和蛋白质盐析。
4 被动运输必修1旧教材70页∶物质进出细胞,既有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必修1新教材65页∶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被动运输。
评析∶旧教材在被动运输概念中侧重顺浓度的重要性,新教材在被动运输概念中则侧重不消耗能量的表述。
5 自由扩散必修1旧教材70页∶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必修1新教材66页∶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作自由扩散,也叫简单扩散。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版教材内容变化
⾼中⽣物必修⼀新旧版教材内容变化⾼中⽣物必修⼀新旧版教材内容变化原创马琪翔徐说⽣物3天前新教材是由《普通⾼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修订⽽来,修订的主要依据是《普通⾼中⽣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在修订过程中,吸收了⾼中⽣物实验教材的优点,在继承的基础提升了教材价值。
⼀.教材知识框架分析总体上看必修⼀新旧教材思路没有变化,以前的内容基本都可以使⽤,只有部分内容略微调整(下图为新旧教材知识框架),总体上来说是“三删⼀改⼀增加”删除3 个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操作难度⼤,效果不理想),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法(实验材料不容易得到,效果不理想),、细胞⼤⼩与物质运输的关系(需要耗费⼤量的实验材料,实验的价值也不⾼)。
其中“细胞⼤⼩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改为“思维训练运⽤模型作解释”,保留了该实验的思维训练价值。
更改了⼀个实验: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调整为“⽤⾼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可⾏性更强了。
增加了⼀个实验: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的实验为: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解的作⽤,该实验可以说明酶的专⼀性。
新教材必修⼀知识框架旧教材必修⼀知识框架⼆.情景式话术新教材在具体落实学⽣⽣物学学科核⼼素养发展⽅⾯,没有采⽤贴标签的⽅式,⽽是结合具体的知识内容,设置问题情境,让学⽣通过真实情境下的探究与实践活动发展核⼼素养。
第⼀,注意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论是章⾸页,还是各节,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都强调了“真实的问题情境”(原实验教材中,有些问题情境为虚拟情境,教材修订时都改为真实的问题情境)。
例如,第3 章章⾸页问题情境为胰岛分泌胰岛素这⼀真实的问题情境。
第⼆,强调情境的贯穿性,注意前后呼应。
有些章节,“问题探讨”创设的情境,到教材正⽂介绍和习题中,还在不断呼应。
例如,第1 章第1 节的“问题探讨”的情境是:⼤熊猫与它吃的冷箭⽵虽然形态迥异,但都是由细胞组成。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新旧教材变化梳理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新旧教材变化梳理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前沿科学家访谈:换成了“与袁隆平院士一席谈”,介绍了杂交水稻。
第一章:1.章扉页说明了“基因最早的名字就是遗传因子”。
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明确了自交的定义:两性花的自花传粉、单性花的同株传粉。
豌豆的7对性状中豆荚颜色说明了是“未成熟”。
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替换了,流程更清晰明确。
增加说明了“分离定律的普遍性”,强调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相对性状的遗传、性状分离现象等。
强调学会“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科学探究”,理解这种科学方法的原理、过程并能用此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3.将所有旧教材中的“叫做”改为了“叫作”。
4.旧教材的“实验”专栏改为了“探究实践”,符合学科素养培养5.“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节首的问题探讨替换:豌豆的两对性状讨论,更适合本节课的引课。
旁栏思考增加:得到YyRr的亲代可以有哪些类型?(理解本质)整合了“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放在了一个小标题之下。
提出“表现型”也叫“表型”这一概念,“基因工程”也叫“遗传工程”。
增加了一整个小标题内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要求学生理解遗传规律的本质并学会应用(杂交育种、医学实践上的医用)。
6.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介绍了育种工作者:就业单位、主要任务、工作方式、具备素质、职业乐趣。
将旧教材第六章第1节的节后内容调整到了此处。
第二章: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节首的问题探讨中增加了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内容顺序做了调整:先介绍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再给出减数分裂的概念。
将“着丝点”改为“着丝粒”。
提出了减数分裂Ⅰ(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分裂Ⅱ(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部分删除掉了旧教材中的两个“相关信息”栏目,替换了部分旁栏思考题。
“与社会的联系”中说明了不良环境会影响生殖细胞的形成,让学生有健康生活意识。
人教社2019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二教材变化(37张PPT)
谢谢大家
——不足之处请指正
谢谢观看,欢迎指导! 1.空灵美的审美过程,还是一个从“ 有我之 境”进 入“无 我之境 ”的过 程。欣 赏空灵 美之初 ,人们 还是清 醒地感 受到自 己的存 在,没 有把自 己游离 于现实 之外。 随着境 界的廓 大和意 蕴的深 化,欣 赏者不 知不觉 飘飘欲 仙、超 然物外 。 2.真理总是越辩越明。曾几何时,方 言的存 废问题 ,曾经 引起激 烈争议 ,但争 论至今 ,越来 越多的 人逐渐 达成共 识:推 广普通 话很重 要,保 护方言 也很重 要,二 者并不 是非此 即彼的 关系。 3.时间不断向前,语言的融合与演进 同样不 可阻挡 。一些 方言会 淡出生 活,一 些新的 语言习 惯也正 在形成 。无论 时代如 何变化 ,总有 乡愁需 要守望 ,而方 言无疑 是记住 乡愁的 重要载 体。珍 视方言 ,其实 是对文 化根脉 的呵护 ,是对 历史的 铭记。 讲乡音 、守乡 愁,让 我们且 行且珍 惜。 4.苏轼历经仕途坎坷,却始终能以旷 达之心 消解现 实痛苦 ,他丰 富而又 精彩的 人生经 历,正 是那句 流传甚 广的话 “生活 予我以 苦痛, 我却报 之以歌 ”的真 实写照 。 5.“路遥热”的出现是一件鼓舞人心 的好事 情,它 说明文 学需要 有大情 怀和大 境界, 朴实无 华而充 满道德 诗意的 现实主 义作品 是有生 命力的 ,是不 会过时 的。 6.弱势群体的产生是由于经济利益和 社会权 利分配 不公、 社会结 构不协 调不合 理的结 果,给 予这个 群体关 怀是政 府部门 不可推 卸的责 任。 7.同样的喜怒哀乐,被不同的戏曲剧 种表达 出来, 构成了 戏曲舞 台千姿 百态的 风貌, 给人以 独特的 艺术享 受。 8.把最深刻的东西,以最贴近民众的 情感表 达方式 表现出 来,这 种表达 应该是 有趣、 有味、 也有技 的。所 以,在 今天的 剧种建 设中, 我们要 把追求 艺术个 性同形 式丰富 、锤炼 提升三 者紧紧 结合起 来。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内容变动(前三章)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新人教版增减或调整内容对比第1章走进细胞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标题变动: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内容变动:1、细胞学说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2、细胞学说要点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增加内容:1、细胞学说的意义细胞学说使人们认识到植物和动物有着共同的结构基础,从而在思想观念上打破了在植物学和动物学之间横亘已久的壁垒,也促使积累已久的解剖学、生理学、胚胎学等学科获得了共同的基础,这些学科的融通和统一催生了生物学的问世。
细胞学说中关于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的观点,使人们认识到生物的生长、生殖、发育及各种生理现象的奥秘都需要到细胞中去寻找,生物学的研究随之由器官、组织水平进入细胞水平,并为后来进入分子水平打下基础。
细胞学说中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不仅解释了个体发育,也为后来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
新细胞由老细胞产生,老细胞由更老的细胞产生,如此上溯,现代生物的细胞都是远古生物细胞的后代,小小的细胞内部,凝聚着数十亿年基因的继承和改变,每个细胞,每个生物,都是历史的产物。
被恩格斯列入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的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作为生物学大厦的基石,赋予生物学不同于其他自然科学的独特韵味。
2、科学方法:归纳法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
例如,从观察到植物的花粉、胚珠、柱头等的细胞都有细胞核,得出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这一结论,运用的就是归纳法。
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根据部分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而得出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这一结论,实际上就是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
如果观察了所有类型的植物细胞,并发现它们都有细胞核,才得出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的结论,就是完全归纳法。
科学研究中经常运用不完全归纳法。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新教材必修部分几个概念的变化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新教材必修部分几个概念的变化张国权%!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高级中学%聊城%!&!'"""摘%要%简要介绍了高中生物学教材修订后出现的几个概念变化#并对概念变化引发的一些困扰作出释疑或商榷$关键词%人教版新教材%概念%高中生物学%%生物科学近几十年发展迅猛#相关概念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人民教育出版社!"#$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下文称新教材"的编写紧跟时代步伐#对一些概念作出了修正#体现出概念的普遍性%客观性%系统性和时代性$可也会带来一些不适和困惑$本文对这些变化进行汇总或释疑#为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新教材提供参考$!"蓝细菌替代蓝藻随着人类对生物的深入研究和获得新发现#生物的分界历经二界%三界%四界%五界%六界等变化#最后又提出0三域1学说$目前#0三域学说1已获国际学术界基本肯定#把生命世界分为细菌域%古生菌域%真核生物域$细菌域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和各种除古生菌以外的其他原核生物$古生菌域包括一些嗜热和超嗜热古生菌%极端嗜盐菌%极端嗜酸菌%产甲烷古生菌等$真核生物域包括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新教材必修#第#章第!节0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中用0蓝细菌1代替了0蓝藻1一词$其中有这样的表述-0原核生物主要是分布广泛的各种细菌$有一类细菌叫作蓝细菌!旧称蓝藻"1#该表述让部分教师产生疑问-0原来的蓝藻难道是细菌&1这种疑问的产生是由于把新教材中的0细菌1理解成了细菌域中狭义的细菌$其实#新教材中在本节所说的0细菌1是指细菌域#而非细菌域中狭义的细菌$蓝细菌是革兰氏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2%能进行放氧性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属于细菌域$0蓝藻1一词容易使学生将其误解为真核生物的藻类$以0蓝细菌1代替#很容易知其为原核生物$#"特殊的化学键替换高能磷酸键一般将水解时能释放出!&E6X/?9或Q"E6X/?9以上自由能的化学键称为高能键#用符号0d1表示#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称为高能化合物$细胞内高能化合物不下十数种#其中绝大多数为磷酸化合物'!(!表#"$而最常见的磷酸化合物就是细胞的能量0货币1@Y4$新教材必修#第&章第!节0细胞的能量3货币)@Y41表!"生物体中常见的高能化合物类型类型磷酸化合物非磷酸化合物磷氧键型磷氮键型硫酯键型甲硫键型举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Q二磷酸甘油酸%氨甲酰磷酸%乙酰磷酸%无机焦磷酸%W Y4!@Y4%(Y4%N Y4%\Y4"%W O4!@O4%(O4%N O4%\O4"磷酸肌酸%磷酸精氨酸酰基辅酶@%乙酰辅酶@.腺苷甲硫氨酸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中有这样一句话-@Y4的结构可以简写成@,4d4d4#其中@代表腺苷#4代表磷酸基团#d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而在旧教材中写为0d1代表高能磷酸键$一方面这样避免学生误认为0d1的键能很高$另一方面除高能磷酸键外还有其他类型#所以新教材中将0d1表述为0一种特殊的化学键1$$"协助扩散定义的新修订新教材必修#第'章第#节0被动运输1中对协助扩散的定义修正为-物质顺浓度梯度#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并简要介绍了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作用特点#指出水分子更多的是借助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进出细胞$从而扩展了旧版教材对协助扩散的定义#使协助扩散的定义更加科学和客观#同时解除了学生对通道蛋白归属的疑问#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形成科学的知识$%"着丝粒取代着丝点新教材用着丝粒取代着丝点#是与时俱进#力求体现生物科学的新进展$以前#染色体上纺锤丝附着区域常使用着丝粒或着丝点#着丝粒多出现在遗传学文献中#着丝点多出现在细胞学文献中$现在#着丝点这一术语逐渐被动粒取而代之+着丝粒这一术语则被沿用下来$着丝粒和动粒都是染色体结构的重要部分#两者紧密联系#位置关系固定#结构成分相互穿插#功能密切相关$着丝粒是染色体主缢痕的染色质部位#能够把两个姐妹染色单体连在一起并在后期分离$动粒是纺锤丝附着位点#与染色体移动有关#在前期和中期每一个染色体有两个动粒位于着丝粒两侧$+"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周期是一个由物质准备到细胞分裂高度受控%周而复始的连续过程#可以简单地分为分裂间期和细胞分裂期$分裂间期是细胞增殖的物质准备和积累阶段#又人为地分为(#期%.期和(!期$细胞分裂期是细胞增殖的实施过程#包括核分裂和胞质分裂两个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过程#在该期也有一些物质准备#主要用于调控细胞分裂进程$真核细胞的细胞分裂主要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方式#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是指的核分裂$细胞有丝分裂又人为地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胞质分裂一般开始于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完成于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形式#细胞连续两次有序的分裂#分别称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两次分裂之间有或长或短或无的分裂间期#将其称为减数分裂间期#该期不再进行O W@复制$为区别于一般的细胞分裂间期#在减数分裂之前的分裂间期常称为减数分裂前间期'Q($为此#新教材必修#第B章第#节0细胞的增殖1和必修!第!章第#节0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中从语言表达和图示两方面均作出了修正$更加明确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细胞周期中的细胞分裂期#不含分裂间期$不足之处#未能写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指细胞分裂中的核分裂以及核分裂和胞质分裂是两个过程$在绘制染色体和O W@数量变化曲线时#两者数量减半是在后期末还是末期末的争议未能消除$,"细胞全能性和基因概念的扩展新教材必修#第B章第!节0细胞的分化1中#对细胞全能性的定义作出这样的表述-0细胞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1$新教材较实验教科书的细胞全能性概念补充了0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1$这样的修订与目前学术界的普遍认识相一致#可谓是与时俱进+并且有利于学生辨析全能性细胞和细胞全能性两个概念#也有利于理解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单能干细胞的概念$对于细胞全能性的概念需要注意的是-一是理论上具有全套基因组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全能性+二是概念中的0潜能1隐含了全能性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能表现出来$细胞全能性是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的理论依据#相关研究仍在继续#细胞全能性这一术语也会随之发展$此外#新教材必修!第Q章第'节0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O W@片段1中#在标题中对基因的本质表述增加了0通常1二字#在文中增加了7W@病毒的表述#指出0对7W@病毒而言#基因就是有遗传效应的7W@片段$1这种处理与0O W@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和0中心法则1两部分内容相契合#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建立完善的基因概念$基金项目 山东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 规划!"#I 年度教学专项课题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研究 W?-b6"'I"主要参考文献'#(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Q版"'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QQ#QQQ-'!(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生物化学教程'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P-Q"P Q#!-'Q(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细胞生物学!第'版"'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IQ!IB-"*B I*生物学教学!"!"年!第'&卷"第B期。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部分几个概念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部分几个概念的变化生物科学近几十年发展迅猛,相关概念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下文称新教材)的编写紧跟时代步伐,对一些概念作出了修正,体现出概念的普遍性、客观性、系统性和时代性。
可也会带来一些不适和困惑。
本文对这些变化进行汇总或释疑,为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新教材提供参考。
1 蓝细菌替代蓝藻随着人类对生物的深入研究和获得新发现,生物的分界历经二界、三界、四界、五界、六界等变化,最后又提出“三域"学说。
目前,"三域学说"已获国际学术界基本肯定,把生命世界分为细菌域、古生菌域、真核生物域。
细菌域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和各种除古生菌以外的其他原核生物。
古生菌域包括一些嗜热和超嗜热古生菌、极端嗜盐菌、极端嗜酸菌、产甲烷古生菌等。
真核生物域包括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新教材必修1第1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中用“蓝细菌”代替了“蓝藻”一词。
其中有这样的表述:“原核生物主要是分布广泛的各种细菌。
有一类细菌叫作蓝细菌(旧称蓝藻)",该表述让部分教师产生疑问:“原来的蓝藻难道是细菌?"这种疑问的产生是由于把新教材中的“细菌”理解成了细菌域中狭义的细菌。
其实,新教材中在本节所说的“细菌”是指细菌域,而非细菌域中狭义的细菌。
蓝细菌是革兰氏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能进行放氧性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属于细菌域。
“蓝藻”一词容易使学生将其误解为真核生物的藻类。
以“蓝细菌"代替,很容易知其为原核生物。
2 特殊的化学键替换高能磷酸键一般将水解时能释放出25 kJ/mol或30 kJ/mol以上自由能的化学键称为高能键,用符号“~"表示,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称为高能化合物。
细胞内高能化合物不下十数种,其中绝大多数为磷酸化合物2)(表1)。
而最常见的磷酸化合物就是细胞的能量"货币"ATP新教材必修1第5章第2节“细胞的能量货币'ATP"中有这样一句话:ATP的结构可以简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
生物教材的名词变化
生物教材的名词变化
在生物学教材中,名词的变化通常是由于学科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改进,导致对某些概念和分类的重新定义和调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名词变化在生物学教材中:
1. 进化和演化:在早期的生物学教材中,常用“进化”来描述生物种群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和演化。
现在,许多生物学家用“演化”来代替“进化”,因为“演化”更准确地描述了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变化,而不仅仅是单一方向的变化。
2. 基因和DNA:在生物学教材中,基因最初被定义为一个遗传单位,控制着某些性状的表现。
然而,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基因被重新定义为DNA序列的一部分,而DNA才是真正的遗传单位。
因此,现在许多教材中,“基因”被更准确地定义为DNA序列的一部分。
3. 物种和种群:在早期的生物学教材中,物种通常被定义为具有独特特征的生物种类。
然而,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物种被重新定义为具有独特基因组的生物种类。
因此,现在许多教材中,“物种”被更准确地定义为具有独特基因组的生物种类。
4. 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在生物学教材中,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然而,在过去,这两个概念经常被混淆使用。
现在,许多生物学教材将它们区分开来,生态系统被定义为生物群落和其环境的组合,而生物群落被定义为在同一区域内的生物个体群体的组合。
这些名词变化反映了生物学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信名词变化将继续发生。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图解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图解生命的起源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过程,它伴随着生物进化和遗传规律的发现,为我们揭示了生物世界的奥秘。
在高中生物必修一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许多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本文将结合图解的方式,对高一生物必修一课程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解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1. 细胞及其特点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
通过图解,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细胞的结构和特点。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其中细胞膜起到筛选物质的作用,细胞质中含有各种细胞器,细胞核则控制着细胞的活动。
此外,细胞还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的能力,这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2. 生物进化与自然选择通过图解,我们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过程。
生物进化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也是物种形成和多样性的原因。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驱动力,在资源竞争和适应性选择的作用下,适应环境的个体将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从而改变了物种的遗传特征。
3. 遗传与基因遗传是生物进化和个体发育的基础。
图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基因的结构和传递规律。
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段特定序列,它携带着遗传信息。
通过遗传,父母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子代,决定了后代的遗传特征。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遗传变异的重要原因,它们为物种进化和个体多样性提供了基础。
4. DNA与RNA的结构和功能DNA和RNA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核酸分子。
通过图解,我们可以看到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DNA是双链螺旋结构,RNA是单链结构。
它们都由碱基、糖和磷酸组成。
DNA负责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RNA则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
5.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图解可以很好地展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与关系。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产生氧气释放到环境中。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分解有机物质以释放能量的过程,产生二氧化碳释放到环境中。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教材必修部分概念变化详解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必修一1 着丝粒取代着丝点新教材用着丝粒取代着丝点,是与时俱进,力求体现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以前,染色体上纺锤丝附着区域常使用着丝粒或着丝点,着丝粒多出现在遗传学文献中,着丝点多出现在细胞学文献中。
现在,着丝点这一术语逐渐被动粒取而代之;着丝粒这一术语则被沿用下来。
着丝粒和动粒都是染色体结构的重要部分,两者紧密联系,位置关系固定,结构成分相互穿插,功能密切相关。
着丝粒是染色体主缢痕的染色质部位,能够把两个姐妹染色单体连在一起并在后期分离。
动粒是纺锤丝附着位点,与染色体移动有关,在前期和中期每一个染色体有两个动粒位于着丝粒两侧。
2 脂肪必修1旧教材没有关于脂肪概念的描述。
必修1 新教材26页∶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即三酰甘油(又称甘油三酯)。
评析∶旧教材提到脂肪,但没有脂肪的概念,学生对脂肪不甚了解,经常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提出疑问。
新教材给出了脂肪的概念,教材的旁边又增添了图示,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理解脂肪的构成,降低学习的难度。
3 蛋白质变性必修1旧教材没有明确提出蛋白质变性的概念。
必修1新教材32页∶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某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
评析∶新教材给出的概念中,更明确了蛋白质变性后蛋白质空间结构的破坏,生物活性的丧失,更好区分蛋白质变性和蛋白质盐析。
4 被动运输必修1旧教材70页∶物质进出细胞,既有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必修1新教材65页∶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被动运输。
评析∶旧教材在被动运输概念中侧重顺浓度的重要性,新教材在被动运输概念中则侧重不消耗能量的表述。
5 自由扩散必修1旧教材70页∶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必修1新教材66页∶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作自由扩散,也叫简单扩散。
评析∶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给出的概念中,增加自由扩散的别称,即简单扩散。
更改后的概念与大学教材相统一。
6 协助扩散必修1旧教材70页∶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必修1新教材66页∶这种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在协助扩散,也叫易化扩散。
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
评析∶旧教材协助扩散的概念经常与大学生物教材的易化扩散概念差别较大,不便于对协助扩散的细解。
而新教材中把协助扩散和易化扩散统一起来,而日明确了协助扩散可以是载体蛋白的协助,也可以是通道蛋白的协助。
这样的更改,有利于消除争议,统一观点7主动运输必修1旧教材71页∶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必修1新教材69页∶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
评析∶新教材把旧教材的"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更改为"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更改后更简洁。
8无氧呼吸旧教材没有无氧呼吸的概念,新教材94页∶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就是无氧呼吸。
评析∶新教材增加无氧呼吸概念,与教材中的有氧呼吸概念相互呼应,便于对比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9 细胞全能性必修1旧教材119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必修新教材121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
评析∶新教材细胞全能性概念的外延扩大了,加加了细胞分化成其他细胞的潜能和特性。
消除了一教辅书对细胞全能性范围的不同界定。
必修二1 基因突变必修2旧教材81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必修2新教材81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
评析∶新教材将旧教材基因突变概念中的"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更改为"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这样的改动使基因突变概念更加确切。
2 染色体变异必修2旧教材没有染色体变异的概念。
必修2新教材87页∶生物体的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称为染色体变异。
评析∶新教材增加染色体变异概念,可以增加对染色体变异类型的理解。
3 基因检测必修2旧教材没有基因检测的概念。
必修2新教材94页∶基因检测是指通过检测人体细胞中DNA序列,以了解人体的基因状况。
评析∶新教材增加基因检测概念,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人类遗传病产前诊断的理解。
4 将豌豆7对相对性状中的种皮颜色改为花的颜色新教材第 1 章第 1 节设计了新的“问题探讨”,以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的杂交创设情境。
与之呼应,在豌豆的 7 对相对性状(教材图 1-2)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结果(教材表 1-1)中,新教材将“种皮颜色”改为“花的颜色”。
这种修改是无异议的,理由如下:(1)这两个性状在孟德尔的原文中属于同一组实验,数据相同;(2)研究表明这两个性状由同一对基因控制,控制红花基因的显性基因也控制种皮颜色为灰色。
5 规范使用科技名词实验教科书称减数分裂的两个过程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通过查询17 种共22 本大学教科书及名词词典,“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是主流称谓,少数教科书称“第一次减数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
为规范使用科技名词,新教材将这两个过程改为“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
类似的情形还有,将“表现型”改为“表型”,将“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改为“镰状细胞贫血”,将“共同进化”改为“协同进化”等。
6 减数分裂不包括细胞间期新教材必修 1 已经明确有丝分裂不包括细胞间期,有丝分裂仅包括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与必修 1 一致,必修2 在介绍减数分裂时,描述为:“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减数分裂Ⅰ与减数分裂Ⅱ之间通常没有间期”,可理解为细胞间期为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这也意味着减数分裂不包括细胞间期。
7 关于道尔顿发现色盲现象的故事道尔顿虽然是化学家,但是他发表的第一篇研究论文《有关色觉的离奇事实——附观察记录》却是生物学领域的,正是这篇论文记载了他发现色盲现象的故事。
1790 年,道尔顿开始做植物学研究,并且发现自己的色觉与常人不同。
他能分辨白色、黄色或绿色,但认为人们说的紫色、粉红色、深红色和花斑色差不多。
1792年,道尔顿观察一朵花时,发现这朵花白天在日光下呈现蓝色,晚上在烛光下则变成了红色,但其他人认为花始终是粉红色。
更加奇怪的是,只有他和他的弟弟观察到了“变色”现象。
当时其他人都不理解他,认为他很可笑,但是道尔顿没有放过这个现象,他不懈地努力研究,终于得出这是一种色盲现象的结论,成为第一个发现色盲的人。
教材就根据这篇论文重新讲述了这个故事,并做了一定的简化处理。
8 关于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变化根据艾弗里发表于 1944 年的论文,新教材必修 2 修改了该实验过程。
实验教科书讲述艾弗里从肺炎链球菌 S 型菌中分别提取出 DNA、 RNA、蛋白质等物质,然后与活的 R 型菌混合后培养,观察是否发生了转化。
但实际上,当时的技术条件无法彻底分离 DNA、 RNA、蛋白质等物质,艾弗里得到的提取物实际上是一种混合物。
他向提取物中分别加入蛋白酶、酯酶、 RNA 酶、 DNA 酶,结果发现,只有 DNA 酶能够阻止转化实验,这说明被 DNA 酶分解的DNA 极可能就是有活性的“转化因子”。
此外,教材补充介绍艾弗里分析发现“转化因子”的理化特征与 DNA 的十分相似,因此,这些结论表明, DNA 才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对艾弗里实验的修改也影响了该实验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实验教科书讲述:“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一个更具说服力的实验”,新教材删除了这句话中的“更”字。
为什么删除“更”?其实,这两个实验分别从不同角度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艾弗里实验是首次证明,具有开创性;噬菌体侵染实验是对这个结论的有力支持。
理解这两个实验的关系,还要结合时代背景。
艾弗里的实验结果发表后,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大多不相信这个结论。
几年后,当人们的顽固观念已经“风雨飘摇”时,噬菌体侵染实验的结论就为人们接受 DNA 是遗传物质的结论扫清了所有障碍,因此噬菌体侵染实验对人们接受这一事实起到重要作用,但并不表明它比艾弗里实验更有说服力、结论更可靠。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依据命名变化,教材将肺炎双球菌改为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发现于 1881 年,最初被命名为 Pneumococcus。
1920 年改称 Diplococcus pneumoniae(肺炎双球菌)。
因为它与链球菌非常相似,后来改为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肺炎链球菌)。
9 密码子表的变化密码子表的变化主要是增加了以下两部分内容。
1. 介绍硒代半胱氨酸(Sec)的密码子。
硒代半胱氨酸是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第21 种氨基酸,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的一些特殊的蛋白质中,如细菌的甲酸脱氢酶、哺乳动物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
编码 Sec 的密码子 UGA 是一种双功能密码子,通常它是终止密码子,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具备 Sec 插入序列和一系列参与Sec 插入机理的组分时, UGA 就可以编码 Sec。
此外, 2002 年科学家发现了第 22 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吡咯赖氨酸(Pyl),它是由 UAG 编码的。
但考虑到必修 1 介绍人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21 种,而且yl 只存在于一些产甲烷古菌和细菌中,且含量极少,因此必修 2 教材在密码子表中没有介绍Pyl 的密码子。
2. 实验教科书介绍了两种起始密码子,新教材对起始密码子 GUG 进行了说明。
真核生物的起始密码子均为 AUG,编码甲硫氨酸;而原核生物的起始密码子有三种:AUG、 GUG 和 UUG,绝大多数情况下是 AUG,编码甲酰甲硫氨酸,少数情况下UG 也可以是起始密码子,但作为起始密码子, GUG 也编码甲酰甲硫氨酸。
也就是说, GUG 作为肽链中间的密码子,编码缬氨酸,只在原核生物中作为起始密码子时,才编码甲酰甲硫氨酸。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原核生物中,起始氨基酸是一种甲酰化的甲硫氨酸,称甲酰甲硫氨酸;而真核生物不发生甲酰化作用,起始氨基酸是甲硫氨酸。
为降低难度,教材介绍 GUG 时只注明编码“甲硫氨酸”,删去了“甲酰”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