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G型客车技术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G型样板车技术规范
1 适用范围
1.1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2004年25G型客车样板车的设计制造。
2 车种
2.1 YZ25G型硬座车
2.2 YW25G型硬卧车
2.3 RW25G型软卧车
2.4 CA25G型餐车
3 通用技术要求
3.1车辆及其设备的一般技术规定、质量管理要求、组装后的检查和试验、使用的材料及配件等,除符合本技术规范要求外,应符合有关国标、铁标的要求。
车辆的设计制造应遵循安全性、功能性、美观性和质量可靠性等原则,车辆的零部件应具有通用性、互换性,并应具有良好的防腐和耐磨耗性能,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使检修工作减至最低的程度。
3.2车辆及其设备应在保证旅客安全、舒适的前提下,尽量减轻自重,并具有良好的防火和阻燃性能,采用的非金属材料的阻燃性能须符合铁道部的有关规定。
尽可能采用绿色环保材料。
3.3采取措施提高车辆密封性,降低车内噪声。
3.4部分重要配件须采用进口配件,其进口由卖方主管部门统一办理,国产重要配件须在部鉴定、审查的产品中选用。
3.5车辆强度应符合TB1335《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的要求。
3.6车辆动力学性能应符合GB5599《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的要求。
3.7车辆限界应符合GB146.1《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的要求。
3.8车辆的使用寿命为30年,在15年内车体钢结构不得发生挖补和截换。
3.9车辆检修周期,厂修期8年,段修期2年。
3.10使用条件
3.9.1每列最大编组为20辆
3.9.2 环境温度:-20℃~+40℃(部份客车为-40℃~+40℃)。
3.9.3相对湿度:最大相对湿度≤95%
3.9.4 站台高度
车辆适于300mm、500mm和1200mm的站台高度,站台边缘距线路中心距为1750mm。
3.9.5线路最大坡度≤30‰。
4主要技术要求
4.1 主要技术参数
4.1.1 轨距1435mm
4.1.2 构造速度140km/h
4.1.3 最高运营速度120km/h(速度标记按120 km/h涂打)
4.1.4 在平直道上重车紧急制动距离,初速度120km/h时,≤800m,初速度140km/h时,≤1100m。
4.1.5 通过最小曲线半径
单车:100m
连挂时:145m
4.1.6平稳性指标W≤2.5
4.1.7 噪音(120km/h时)
软卧车≤65dB(A),餐车餐厅及其他车种≤68dB(A)。
4.1.8 静止状态下车体传热系数(K值)
软卧车≤1.1W/m2.k,其他车种≤1.16W/m2.k。
4.1.9 照度
符合GB/T12815《铁道客车照明设计基本参数》的要求。
4.1.10轴重≤17t。
4.2 主要尺寸
4.2.1 车体长度25500mm
4.2.2 车体宽度约3105mm
4.2.3 车顶距轨面高度(空车时)4433mm
4.2.4 车辆定距18000mm
4.2.5 车钩中心线距轨面高度880105+-mm
4.2.6 通过台渡板面距轨面高度1333mm
4.2.7地板面距轨面高度为1283mm,通过台地板面与风挡渡板面需采取过渡措施。
4.2.8 心盘面距轨面高度780mm
4.3 车体钢结构
4.3.1 车体钢结构采用整体承载无中梁筒形结构,侧墙为平板。
钢结构中板材及型材厚度≤6mm的采用镍铬系耐候钢,厚度≤2.5mm的采用05CuPCrNi,厚度3至6mm的采用09CuPCrNi-B,型钢和厚度>6mm的板材允许使用普通碳素钢。
车顶空调机组座处平顶板、厕所、洗脸室等易腐部位铁地板采用不
锈钢板。
4.3.2 车体钢结构组成后,其平面度为:
侧墙≤1.5mm/m
车顶两侧≤2mm/m
端墙≤2.5mm/m
车顶中部≤4mm/m
并不得有明显的局部凹凸不平。
4.3.3 车顶两侧设雨檐。
4.3.4 车底架枕梁端和枕梁两侧2m范围内侧梁上设顶车位。
4.3.5 车体两侧中部侧墙上设有可更换的列车运行方向牌和牌插。
4.3.6 一、四位侧门附近的侧墙上设侧灯座(餐车三、四位)。
4.3.7 二、三位侧门附近的侧墙上设顺位牌(餐车设三、四位)。
4.3.8 侧门两侧设扶手:侧门采用折页门的车扶手设在车体外侧;侧门采用塞拉门的车扶手设在车体内侧。
侧门下方设有防滑的脚蹬。
设有通过台的侧门脚蹬组成(包括围板、脚蹬、翻板)采用不锈钢制品。
4.3.9 两端外端墙设攀登车顶用的扶梯。
4.3.10 侧门采用塞拉门的车,需在一、四位端设调车脚蹬。
4.4 钢结构的除锈防腐和油漆。
4.4.1 车体钢结构的钢材表面应进行预处理,进行抛丸处理的钢材表面清洁度应达到Sa2 1/2级、局部Sa2级;薄钢板表面清洁度应达到有关规定的要求。
4.4.2 车体钢结构内、外表面应在彻底干燥的情况下涂两遍防锈底漆,每遍厚度不小于30μm;车体钢结构内部及底架外部在
涂完防锈漆后,再涂3mm厚的沥清浆。
或在车体钢结构内部及底架外部喷涂厚度不小于200μm厚的604防腐涂料。
4.4.3 车体外部墙的面漆应涂两遍,顶板应涂三遍,每遍厚度不小于30μm,面漆采用双组份聚氨酯油漆。
25G型客车面漆采用高光漆,高光漆60度镜向光泽度应≥80%。
涂装的油漆至少在两个段修期内无须重新喷涂,工厂交车时提供油漆修补工艺的技术资料。
4.4.4 底漆、腻子、中间涂层及面漆由同一厂家配套,须采用经部审定厂家的产品。
4.4.5 外皮美工方案按部审定方案执行。
4.5 车体隔热材
车体隔热材采用包装严密的玻璃棉板,墙、顶隔热材内侧加铝箔(铝箔设在玻璃棉包装薄膜的外侧),隔热材的安装须牢固、严密,不得有缝隙。
4.6 车内墙、顶、地板
4.6.1硬座车、硬卧车客室顶板采用模压玻璃钢,餐车餐厅顶板采用工程塑料,软卧车客室顶板采用贴面胶合板。
车内墙板采用贴面胶合板。
地板采用胶合板,通过台、小走廊地板采用防腐地板(餐车除外),防腐地板的形式和性能须符合部批技术条件。
客室、餐厅地板表面覆经部批准厂家生产的阻燃改进型PVC地板布,可采用分幅组焊形式,地板布厚度3mm,具有良好的抗灼烧能力,各项性能须符合部批技术条件。
要保证地板布粘接牢固。
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在一个厂修期内不得出现鼓泡、开胶、褪色、破损等缺陷。
各板、梁、柱间采取隔音减振措施,避免在运行中发生声响。
4.6.2墙板、地板、顶板骨架采用无木结构设计。
4.6.2 墙、顶板和间壁板的安装须严密,并应减少接缝和压条。
4.6.3 地板周围及各螺栓、管道等穿过地板处须做到水不渗漏到地板内部。
4.6.4 洗脸室、厕所地板采用仿理石地板,选用深色,为圆型凸起防滑表面。
地板与墙板、门坎结合须严密,做到用水冲洗时,水不渗到墙板、地板内部。
地板应防滑、耐磨,应有坡度,在最低处设有带盖的排水口,排水口下方应避开转向架,防止水在转向架轴箱、制动盘、制动缸及车轮踏面上。
4.6.5厕所和洗脸室装用经部审定型式和部批厂家的产品。
软卧车、硬卧车洗脸室设一个二、三芯带保护门的防水插座。
要求墙板所用玻璃钢的厚度不得小于5mm,厕所内要尽可能无外露管路。
4.6.6玻璃钢的材质应具有良好的耐老化、耐候性能,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在质量保证期内不得出现由质量造成的变色、裂纹、破损、胶衣脱落等缺陷。
4.7 车钩缓冲装置
采用15号C级钢车钩、C级钢钩尾框和G1型缓冲器。
4.8 风挡、渡板装置及翻板
4.8.1 采用经部鉴定或审查厂家生产的橡胶风挡,并保证与现有22、25型客车连挂。
4.8.2 通过台地板尽可能与渡板面高度一致。
4.8.3 两车连接通道处设有统一型式扶手。
其形式、规格待统型。
4.8.4 通过台翻板按部审查的图纸制作。
4.9 转向架
4.9.1 采用经部审定的209P型或206P型转向架。
4.9.2 轴重≤17t,固定轴距2400mm。
4.9.3 采用整体辗钢车轮,轮对应采用减重法作动平衡,不平衡值≤0.735N.m。
同一轮对轮重差不超过4%。
车轴端部螺栓孔采用三孔机床加工,确保加工精度。
4.9.4 采用进口油压减振器(KONI或DISPEN)。
4.9.5 采用经部审定的国产提速轴承,型号为NJ3226X1、NJP3226X1。
采用金属迷宫式轴箱,轴箱上装有轴温报警用数字式传感器,采用经部统型的KZS/M-Ⅱ型集中式轴温报警器。
轴报记录仪设置:25G型车设播音车内。
4.9.6 采用整体硫化一次成型的导柱弹性定位套。
4.9.7 转向架各部件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基础制动各类销套采用奥贝套,要有良好的精度,便于装卸,作用灵活,关键部件的紧固件采用防松螺母,按部要求执行。
除闸瓦、油压减振器和车轮踏面外,其余各部件应满足200万公里无需换修的要求。
4.9.8 转向架的安全性能
脱轨系数≤1.0
轮重减载率≤0.6
倾覆系数≤0.8
4.9.9 转向架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转向架各零部件涂装油漆后组装落成。
4.9.10 DC600V供电客车设经部审定厂家的接地装置,按部审定方案装车。
4.10 制动装置
4.10.1 采用104型空气制动机。
4.10.2 采用盘形制动装置,取消踏面清扫器,设电子防滑器,防滑器主机设在电气综合控制柜内。
盘形制动装置须符合部批技术条件。
采用球型折角塞门,球型截断塞门与集尘器联合体。
采用制动软管连接器总成。
车体两侧设制动、缓解显示器。
采用双管制供风,车下制动装置及管系须按部审定的统一型式布置,枕内采用整体管排装车。
4.10.3 所有制动管路(转向架上连接胶管除外)采用不锈钢材质(包括截门),转向架上的连接风管采用经部审定型式和厂家的金属软管,制动管及风缸内部须清洁,不得有残留物。
4.10.4 一位端设手制动机,设紧急制动阀和风表。
风缸、紧急制动阀和风表按部统型标准布置。
4.10.5 设有能从车上、下操纵的缓解装置。
风缸底部采用防石击塞门。
4.10.6副风缸容积为180升。
4.11 给水和卫生装置
4.11.1 设车内上水箱,可以从车体两侧注水,注水口应有防污措施。
4.11.2 水箱用不锈钢制作,其容量为:餐车≥1200升,其它车种≥1000升。
4.11.3 水管路采用不锈钢管,水箱及水管路采取防寒措施,在最低环境温度下能正常使用。
4.11.4 采用新型节水水阀(软卧、餐车除外),无温水装置的采用JSF-Ⅰ型,设有温水装置的采用具有冷热水混合功能的JSF-Ⅱ型。
软卧车洗脸间可选用适于其档次、性能可靠的手动水阀,
但型式须由中标数量最多的厂家选定。
各阀及附件均须装在便于接近及拆装检修的位置。
4.11.5采用真空保持式集便器,每车设2个污物箱。
4.11.6 每车厕所污物箱容积不小于550升;污物箱两侧设置2.5″排污接头,可从车体两侧排污;污物箱设自动排放阀,车内设置排放按钮。
4.11.7 污物箱设置80%、100%液位传感器。
车内设置80%、100%液位显示、加热工作等显示。
污物箱及管路应采取防冻、防寒措施,在最低环境温度下能正常使用。
集便器的使用标识应明确,设禁往便器内扔手纸的标记。
4.11.8 设液位显示装置。
4.11.9 硬座车、硬卧车、软卧车设部统型电热温水箱。
4.11.10 硬座车、硬卧车和软卧车设经部审定型式和批厂家生产的嵌入式电开水炉,另设便于乘务员接水的水阀。
4.11.11 洗面柜组成、蹲式便器采用不锈钢制品,座便器采用统型结构或陶瓷便器,便器盖采用部统型式。
4.11.12部分硬卧车设残疾人厕所。
4.11.13厕所、洗脸室采用模压玻璃钢。
4.12 采暖装置
采用经部审查的板式电热器采暖,可采用铝型材带状电热器。
外气计算温度、湿度及车内温度、湿度及其他各项指标须符合GB/T12817标准的要求。
4.13 供电与照明
4.13.1 采用集中供电AC380V或DC600V。
4.13.2 设双线两路交流电源干线及连接器,AC380V供电的客车连接器采用安装有橡胶防护装置的KC20A型,DC600V
供电的客车连接器采用安装有橡胶防护装置的KC20D型,连接器的设置按统型方案布置。
4.13.3 车内设播音装置和共用电话插座,播音天线采用T FGL-3型抗干扰天线,外端墙设DC48V侧灯插座。
4.13.4设39芯连接器。
4.13.5 各种连接器的形式尺寸及安装位置按部统一要求设置。
4.13.6 配线要求N线与E线分开。
所有主、支路电线均应布在经部审查的、有内绝缘的金属线槽、线管及金属软管内(转向架上轴温报警器线管除外),应防止雨、水进入线路及连接器内。
不同电压制式、不同回路电缆须分开布线及穿管,并采取防鼠咬措施。
4.13.7 电线须采用低烟无卤导线,规范车上、车下布线,所有配线在穿过墙板及转弯处须加护套。
4.13.8 所有机电设备(DC48V电气装置除外)的金属外壳应有可靠的接地保护。
4.13.9 所有分线盒、接线柱、电气开关、继电器、熔断器等均应设在便于检修、更换的位置,车下分线盒用不锈钢制作。
4.13.10 客室照明为荧光照明,采用附部指定单位颁发合格证的电子镇流器或逆变器。
软卧车、硬卧车设嵌入式床头灯。
顶灯、床头灯、地灯、角灯需采用部统型的灯具(隐光源除外)。
4.13.11 设有应急照明装置,AC380V供电的客车车下装有酸性免维护蓄电池,电池容量60Ah;DC600V供电的客车车下装有DC110V中倍率碱性免维护蓄电池,电池容量120Ah。
应急电池箱采用不锈钢材质。
4.13.12 采用经部审定的PLC电气综合控制柜,整列车构成无主网络监控系统及无线传输系统。
4.13.15 二、三芯带保护门的交流插座设置:硬卧车大走廊设三个、软卧车大走廊设两个、包间内各设一个、乘务员室设一个。
4.13.16设厕所有无人显示装置。
4.13.17车下枕内电气布线采用整体模块装车。
4.14 空气调节装置。
4.14.1 采用车顶单元式空调机组。
硬座车采用侧向送风,硬卧车采用隐蔽式送风,软卧车采用隐蔽式侧送风,餐车采用侧向或多孔顶板送风,不得直接吹向旅客。
4.14.2 外气计算温度、湿度及车内温度、湿度和其他各项指标须符合GB/T12817的要求。
要求空调机组在外温+45℃时保证启动。
4.14.3空调装置风道中的滤尘网应便于拆装、清洗。
4.14.4 厕所设自然通风器或废排装置。
4.14.5 空调机组产生的冷凝水和雨水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进入车内。
4.15 车门
4.1
5.1 各门作用应灵活、可靠,关闭严密。
4.1
5.2 硬座车、硬卧车、软卧车侧门采用专业化厂家制造、经部审定形式的手动塞拉门。
其余各车采用折页门,折页门门板采用合金化镀锌钢板。
4.1
5.3 卧车、餐车走廊隔门采用大玻璃窗双向摆门,玻璃规格为688×418mm,圆角R60mm。
门框内侧距离:硬卧车为700mm,软卧车为660mm,餐车为600mm,硬座车、硬卧车、
软卧车内端门采用专业化厂家制造、经部审定型式的手动拉门。
硬座车、硬卧车、软卧车外端门采用经部审定型式的手动对开拉门。
餐车外端门采用经部审定型式的双扇摆门。
其他各门按现有同型客车设置。
厕所门、乘务员门采取防挤手结构。
4.1
5.4 乘务员室门设玻璃窗。
4.1
5.5 各门应加锁(摆门除外),采用统一型式的门锁。
厕所门锁设有无人显示,检查门锁采用标准内三角钥匙可以打开的锁,塞拉门的翻板及翻板锁采用统一型式,考虑与25T形成系列化。
要求门锁作用灵活、可靠,方便检修。
4.1
5.6 各门框安装牢固,周边不得有锐棱,须圆滑过渡。
4.16 车窗
4.16.1 采用铝合金单元式车窗,活动、固定车窗按25G型客车统型平面设置,采用25T型统型车窗。
4.16.2 厕所、洗脸室、储藏室玻璃和厨房窗下半部玻璃为磨砂玻璃,其他为透明玻璃,厕所车窗内侧设护栏。
4.16.3 各车窗应严密,不得漏雨、渗水,并应便于更换玻璃。
4.16.4 除厕所、洗脸室、卧车两端小走廊及餐车厨房、储藏室外,各窗设窗帘。
软卧车、餐车设纱帘和窗帘。
4.17 车内设备
4.17.1 各车客室布置、厕所布置、乘务员室和通过台按统一型式布置。
4.17.2 硬座车、硬卧车、软卧车两端各设2个2千克带有可旋转底座、嵌入式安装的磷酸胺盐干粉灭火器。
餐车一位端设2个2千克带有可旋转底座、嵌入式安装的磷酸胺盐干粉灭火器。
餐车厨房设2个2千克。
灭火器底座距地板布面约1400mm。
4.17.3 硬座车、硬卧车、软卧车设置隐藏式垃圾箱,投放口应使用方便,不得小于310×220mm,投放口处须设禁扔烟头标记。
4.17.4 空调硬座车、硬卧车、软卧车在客室设两个,在乘务员室设1个不设外罩加铅封的安全锤。
4.17.5 五金件:采用统型结构形式的金属喷塑件。
4.17.6 侧门外侧扶手采用统型扶手。
4.17.7 硬座车行李架采用聚碳酸脂板式或铝合金行李架,设毛巾杆。
4.17.8 采用统一的嵌入式或外挂式烟灰缸。
4.17.9 车内顺位牌插:硬座车设在客室端部,硬卧车、软卧车设在大走廊端部,餐车设在餐厅端部。
4.17.9 采用统型的窗帘滑道(双滑道)和滑块。
4.17.10 采用带阻尼装置的翻板凳。
边桌的形式按部统型后的方案执行。
4.17.11 硬座车客室、餐车餐厅的座椅与墙板、间壁板间留有安装座套空间。
卧铺两端与墙板、间壁板间留有安装铺套的空间。
4.17.12 软卧车提供地毯、卧铺套、靠背套。
5 各车种技术要求
5.1 YZ25G型硬座车
5.1.1 定员:118人,带车长办公席的硬座车112人。
5.1.2 平面布置(见附图)
5.2 YW25G型硬卧车
5.2.1 定员:66人。
设残疾人厕所的硬卧车定员60。
5.2.2 平面布置(见附图)
5.2.3 播音车乘务员室与播音室合为一间。
5.2.4 客室采用半封闭式,上铺与中铺、中铺与下铺间设脚蹬,脚蹬靠门框处安装。
5.2.5下铺长度为1970mm,中铺采用固定式,中铺、上铺长度为1990mm,铺宽度为585mm。
客室包间内的设备件设置按部统型后的方案执行。
5.2.6 在一、三、五铺下设卧具箱。
5.3 RW25G型软卧车
5.4.1 定员:36人。
5.4.2 平面布置(见附图)
5.4.3 下铺宽750mm,长度为1960mm,门口处斜角采用统一型式,下铺面距地板面高度为430mm;上铺宽度为670mm,长度为1850mm;靠背下边缘距下铺面高度尺寸为260mm,长度不小于1880mm,靠背可调节角度。
5.4.4 采用新型拉门滑道。
5.4.5包间拉门锁与手把分离,拉门在全开、全闭状态应有可靠的自锁功能。
5.4.6 采用统型的书报网。
5.5 CA25G型餐车
5.5.1 定员:50人。
5.5.2 平面布置(见附图)
5.5.3 设固定座椅。
5.5.4 侧走廊门与厨房间通道处地板表面铺设防滑的铝板或不锈钢板。
5.5.5餐车厨房设电气化厨房设备,餐车设消毒柜。
6 标记
外部标记按TB1要求涂打,设置车内、外标记。
在注水口处边梁上涂打注水口标记,字号为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