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黄帝的谱系

合集下载

最直观的五帝系谱

最直观的五帝系谱

五帝世谱
晋语》“昔少典娶于有蟜氏女,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时播百穀草木,淳化鸟兽蟲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
嫘祖。

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帝颛顼生子曰穷蝉。

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

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

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

高辛於颛顼为族子。

用鲧。

九岁,功用不成。

帝位,为人臣。

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
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

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帝尧。

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硃开明。

”尧曰:“吁!顽凶,不用。


战国、秦、汉期间,人们对黄帝族的发展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司马迁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在《史记·五帝本纪》里叙述了这样一个系统:我国上古时代,人名、族名和地名常常合而为一。

上面这个系统里的名称绝大多数都不应当视为某一个人的名字,而应当作为族名来认识。

相传黄帝25子,实即由黄帝族繁衍出来的25个氏族。

我国古代文献里,几乎众口一辞地盛赞黄帝的巨大影响,很可能在那个时代已经形成了以黄帝族为核心的部落联盟。

在我国上古时代的历史中,黄帝、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被尊称为五帝,是最有影响的部落联盟首领。

三皇五帝时代年表(一)

三皇五帝时代年表(一)

三皇五帝时代年表(一)三皇五帝时代的序列大系:(简)(一)燧人氏时代(公元前1.5万年~公元前7724年)。

中国文明发祥于昆仑丘,燧人氏在昆仑山(今甘肃合黎山、龙首山,《山海经》载昆仑山在此)立天表,作为天齐,确立天北极,由兹氏雷泽氏(时居龙首山、山丹河),创制结绳纪历的《河图》、《洛书》,为北斗九星悬朗时代,依章动岁差计算创制于公元前1.48~1.47万年间。

(二)伏羲氏时代(公元前7724年~公元前5008年)。

据《易》帝出乎震,建寅作孟春,28宿始于大角、角,依章动岁差计算公元前7750年~公元前7675年称帝,校正为公元前7724年。

又据苗族古歌,伏羲称帝号“罗奉”,公元前7724年为罗奉元年,初都榆中,迁榜罗,再迁陈仓、华山牛鸠原、王屋山,崩鸡公山。

汉湖南长沙楚帛书乙篇载伏羲氏族谱系。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为太昊遗址,自公元前7000年~5800年,共1200年,发现文字25字,七声音阶骨笛25支,以及牙璋、白龟等,南传于淮河青莲岗文化龙虬庄,发展为大汶口文化。

伏羲上元太初历年代为公元前104+4617=4721年,已进入神农氏时代。

(三)炎帝·神农·蚩尤时代(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4513年)。

大地湾—老官台文化—仰韶北首岭半坡文化是炎帝·神农氏文化;磁山·斐李岗·龙虬庄·北辛文化是蚩尤氏文化。

贵州安顺关岭红崖丹书是炎帝族自六盘山南下四川—贵州—云南的共工支所留族谱,《山海经》载有炎帝九世的族谱,第九世为夸父,时居潼关至灵宝三百里桃林塞夸父八大社(营);神农氏第八代名榆罔(参庐),都河南卢氏县祁村湾、陈留、曲阜;蚩尤氏与共工氏据晋、冀、鲁。

蚩尤死葬濮阳西水坡M45,时公元前4515年~4510年。

(四)黄帝时代(公元前4513年~公元前4050年)。

《黄帝四经》出土,记黄帝与蚩尤征战事及颛顼与共工(时称涅)征战事。

河北涿鹿有黄帝城、蚩尤城、蚩尤寨、阪泉之野张公泉(共工氏汉姓张)、釜山会盟石仰韶文化遗址。

山海经黄帝的谱系

山海经黄帝的谱系

《山海经》中黄帝的谱系王小超在《山海经》中,黄帝的谱系最大,其次是炎帝,然后是帝俊。

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其地位自然受到人们的乐道。

我们来看下黄帝的家族吧:第一支:黄帝的妻子嫘祖生了昌意,昌意有了儿子韩流,韩流取了蜀山子的女儿阿女,生了颛顼。

颛顼生了儿子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太子长琴是有名的乐师。

老童还生了两个儿子:重和黎,天帝命重向上举天,命黎向下压低。

颛顼的儿子驩头,驩头生苗民。

颛顼生儿子伯服。

颛顼生儿子季禺。

颛顼生儿子淑士。

颛顼生儿子三面之人。

第二支:黄帝的儿子骆明,骆明生了白马(鲧),鲧生了禹。

鲧生均国,均国生役采,役采生修[革合]。

鲧妻名士敬,士敬的儿子叫炎融,生驩头。

第三支:黄帝的儿子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

第四支: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胜北狄。

第五支:黄帝的儿子禺号,禺号生禺京。

《山海经》明文记载的黄帝有一个妻子五个儿子,但这显然并不全面。

但本文姑且以《山海经》为准吧。

现抄录《山海经》中关于黄帝的记载如下:《西山经》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

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

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

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

其源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

是生玄玉。

玉膏所出,以灌丹木。

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

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而投之锺山之阳。

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有而)〔而有〕光。

五色发作,以和柔刚。

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不祥。

自峚山至于锺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

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

《大荒东经》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虢。

黄帝生禺虢,禺虢生禺京。

禺京处北海,禺虢处东海,是惟海神。

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

其上有兽,其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赤水西,有(先)(天)民之国,食穀,使四鸟。

黄帝世系

黄帝世系

黄帝世系一世:黄帝林姓元祖,姓公,号轩辕。

少典之子,母曰附保视有大电绕北斗星而有孕,二十五月而生帝于寿丘,熊氏部落首领,长姬水故姓姬。

约四千多年前,居西北高原,后分路东进,在陂泉一战打败炎帝,遂合并为一,并力合战,在汤鹿之野击败九黎族,擒杀蚩尤,被尊为炎黄部落联盟之首领。

纳四妃,生二十五子,得姓十四人,共得姬、酉、祁、已、腾、箴、任、荀、嬉、姞、儇、依等十二姓。

二酹,少昊氏居庵,大昊氏居陈。

在位一百年,享年一百一拾岁而终(前2575年),崩于荆山之阳,葬于陕西省黄陵县桥山。

元妃嫘祖,西陵之女,生子二:其一玄嚣,是为青阳。

二为昌意,是为青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

二世:玄嚣黄帝之子,以金德玉,故号少昊金天氏,子橋极,余未考。

其裔孙台骀,水官尝通汾兆二水,颛顼帝嘉之,封于汾水,其后裔以沈为姓。

故林、沈有同源异姓之说。

东周时,楚国沈尹成生诸梁,梁食采于叶(南阳叶县)子孙因以为氏;五代时,王审知为闽王,闽人沈氏避沈讳,去水为尤,为尤氏。

综上所述,叶、尤两姓均出自沈姓,故与林姓世称同宗。

三世:橋极玄嚣之子,生子帝喾,余未考四世:帝喾高辛氏,接颛顼之位,为五帝之三。

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纳利物,不于其身,聪一知远,明一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

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其动也时,其服也士。

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

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纳四妃,元妃姜生弃、次妃简狄生契、三妃庆都(陈锋氏女)生尧(放勋)、四妃常仪(娵訾氏女)生挚。

其时有犬戎之寇,其子勇猛无比,率大军平寇乱,献贼将首级于阙下,帝大悦,赐封于钟县,子孙因以钟为姓。

(有曰钟姓源自微子,纣王无道,微子奔周,周王封微子启于宋,都商丘。

宋桓公的第四代宋州黎,封于钟蘺,故以地为姓。

楚汉相争时,钟離昧为楚国大将,刘邦欲捕昧,昧遂自刎,其子钟離接避祸于颖川郡长社,并改姓钟,为钟氏一世祖)。

故林,钟亦有同源异姓之说。

《山海经》中的帝系图

《山海经》中的帝系图

《山海经》中的帝系图
《山海经》中的帝系图
2011-01-09 20:32:48| - 金宇飞的日志- 网易博客
《海内经》:黄帝妻雷祖,生昌意。

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

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大荒东经》:少昊孺帝颛顼于此。

故有诸帝关系为:黄帝—少昊—帝颛顼。

《大荒东经》:帝俊生帝鸿。

《西次三经》: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水,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

《春秋左传?文公十八年》: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类恶物。

顽嚚不友,是与比周,天下之民谓之浑敦。

帝江为浑敦,而浑敦为帝鸿之子,故有诸帝关系为:帝俊—帝鸿—帝江。

《海内北经》: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

故有诸帝关系为:帝尧—帝喾—帝丹朱—帝舜。

因此,根据《山海经》所记而整理的帝系图是:
黄帝—少昊—帝颛顼…帝俊—帝鸿—帝江…帝尧—帝喾—帝丹朱—帝舜。

黄帝征服了中原农耕民族?DNA检测结果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观念

黄帝征服了中原农耕民族?DNA检测结果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观念

黄帝征服了中原农耕民族?DNA检测结果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炎帝和黄帝是我们共同的祖先,因而我们自称是“炎黄”后代。

从《史记》的记载中来看,炎帝和黄帝并非一开始就是同一个部落。

炎帝属于神农氏,是姜姓,来源于西羌,大约在1万年前进入渭河上游,演变为了农耕民族,创造了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

随后炎帝部落的势力继续东进,一直到达了河南、山西、山东一带,进一步创造了龙山文化。

根据分子人类学的研究表明,古羌族父系Y染色体为O2。

黄帝属于轩辕氏,属于姬姓(公孙姓),属于游牧部落。

根据考古发现,今天黄土高原、鄂尔多斯高原、河套平原等地可能就是黄帝部落的活动范围。

这一带已经发现了石峁遗址。

轩辕氏,说明该部落已经学会了驾驭马车,古代的马车最早是由塞种人发明的,后来逐渐传播到了东方。

从石峁遗址的出土来看,这里民族喜欢用石头来建造,这和西域许多史前遗址具有联系.石峁遗址中的石人新疆切木尔切克文化的石人另外一大重要的发明也可能是黄帝族带来的,那就是青铜冶炼技术。

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冶炼技术出现于西亚地区,后来经过游牧民族的传播,逐渐传播到了东方。

根据中国的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早期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石峁遗址也属于齐家文化)比较偏向于游牧文化,这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青铜器——青铜刀。

《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黄帝族是中国最早学会冶炼铜的民族。

马家窑遗址出土的青铜刀根据《山海经》的记载来看,黄帝部落也就是狄族,《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山海经》的记载被《左传》证实了:周朝的建立者就是姬姓,也就是黄帝的后代,而当时活动于北方的北狄,也就黄帝的后代,也是姬姓。

杜预《春秋释例》说:“鲜虞中山,白狄,姬姓”。

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通过对长城一带史前遗址古人类的DNA进行检测,人们发现该地区频繁出现的父系Y染色体为N,这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北亚基因,也是属于黄种人,现在大量基本保留在因纽特人群体中。

01三皇五帝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01三皇五帝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三皇五帝简介三皇五帝世系图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

从三皇时代到五帝时代,历年无确数,最少数千年。

近代考古在中原地区发现的裴李岗文化、贾湖文化等,从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已经进入农业社会,其中出土的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与约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有类同和相似之处。

三皇五帝是中华上古杰出首领的代表。

三皇五帝是谁,存在多种说法。

基本上,无论是按照史书的记载,还是神话传说,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

大致上,三皇时代距今久远,或在四五千年至七八千年以前乃至更为久远,时间跨度亦可能很大;而五帝时代则距夏朝不远,在4000多年前。

历史三皇五帝属中国上古时期,距今久远,少有当时的文字实物资料流传,主要靠传说流传至今,因此这段历史对于后来的人们存在很多含糊不清之处。

由于对这一历史时期现存的资料大多和神话传说纠缠在一起,许多事情很难判断真伪,综合史料,大致为:三皇时代处于约6000年前到4000年前,是中华文明的萌芽发展期。

历史资料表明,漫长的三皇时代是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变期,早期的女娲也常被列为三皇之一。

到五帝时代,已经是父系社会,不过女子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嫘祖等女子人物在文明发展中也有很大的贡献。

五帝时代文明是三皇时代文明的延续。

以文字为例,传说伏羲创造八卦、文字,而在黄帝时代仓颉造字,文字愈加成熟。

女娲、伏羲时代的龙崇拜,在炎黄时代进一步发展。

传说炎帝(指末代炎帝)、黄帝皆神农后裔,炎帝即神农部落首领,也是各部落联盟的首领、天子共主,当时神农部落已世衰,黄帝和伏羲(有人认为盘古即为伏羲)部落有密切的传承关系,后来黄帝取代炎帝成为天子,为五帝之首,五帝以后即为夏、商、周时代。

五帝时代在约4000多年前,当时,黄河流域有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主要从事农业劳动,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并且结为联盟,最后,黄帝又征服了周边各个部落,黄帝时代华夏文明取得很大发展,华夏族由此产生,现在的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也是来自于此。

历史趣闻《山海经》的价值 《山海经》对古典文化的影响

历史趣闻《山海经》的价值 《山海经》对古典文化的影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山海经》的价值《山海经》对古典文化的影响
导语:《山海经》的价值:《山海经》是一部记载我国先秦时期的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其涉及面广,记载了大量的神话传说以及古人的地理观,对后世影响
《山海经》的价值:《山海经》是一部记载我国先秦时期的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其涉及面广,记载了大量的神话传说以及古人的地理观,对后世影响十分巨大。

对历史,民俗,科学等的作用。

正如当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指出的那样:“《五藏山经》在《山海经》全书各部分中最为平实雅正,尽管免不了杂有一些传闻、神话,基本上是一部反映当时真实知识的地理书。

”据谭先生研究,《山经》共写了四百四十七座山,这些山中,见于汉晋以来记载,可以指系确切的约为一百四十座,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其中对晋南、陕中、豫西地区记述得最详细正确。

这应该是研究我国古代地理的宝贵资料。

而《山经》在记述时,往往以山为纲,以首山叙起,依次叙山名、水名、道里、民族、风俗、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又是研究其他学科的宝贵材料。

在《海经》中,记载了一些诸如结胸民、羽民国、厌火国、贯胸国、不死民、反舌国、三首国、长臂国、三身国、一臂国、奇肱国、丈夫国、巫咸国、女子国、轩辕国、白民国、长股国、一目国、大人国、君子国、无肠国、夸父国、黑齿国、玄股国等奇异的国家和民族,虽然这些国家和民族并非真有,只存在于传说中,但也有一定的地理学和民族学价值。

《山海经》最重要的价值也许在于它保存了大量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除了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如夸父逐日、鲧、禹治水等之外,还有许多是人们不大熟悉的。

如《海外北经》中载:“共工之臣曰相柳氏,
生活常识分享。

山海经简介_百度百科

山海经简介_百度百科

《山海经(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Rivers)》《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

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

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山海经》影响很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重视,对于它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余不敢言也”,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

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国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

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

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国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是一部上古时期荒诞不经的奇书,也有人认为是古代山水物志。

上古帝王及黄帝世系图表

上古帝王及黄帝世系图表

上古帝王世系表
黄帝世系图表
注:①黄帝之父曰少典。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取代神农氏为帝,国号有熊。

25子有姓14人。

正妃嫘祖生玄嚣、昌意。

②帝喾娶娵訾氏生挚,陈锋氏生帝尧名放勋,元妃姜原生稷,次妃有娀简狄生契。

帝挚立不善,不久改立帝尧, 国 号 陶唐。

尧就位年龄不详,立73年令舜摄政,辟位28年而崩,在位101年。

契,姓子氏,治水有功,封于商,传13世至成汤而灭夏。

周后稷名弃,姓姬氏,舜封之于邰,传16世至武王灭商。

③帝舜名重华,国号有虞,故称虞舜,父瞽叟,继母生弟象。

年30举,用事20年,代尧摄政8年,尧崩3年丧毕,61岁即位,在位39年,享年100岁。

④禹姓姒氏,名文命,国号夏后,在位10年。

涂山氏生子启,至桀传17世而亡。

⑤禹和尧均为黄帝的五世孙,舜为黄帝的九世孙,而禹位承舜,相差四代。

黄帝家谱

黄帝家谱

人文始祖:黄帝(BC2697年—BC2598年)。

姬姓,少典之子。

黄帝娶有4妃:西陵氏、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

四室生有25个儿子。

西陵氏嫘祖,是黄帝的元妃,生有2子,长子叫玄嚣,次子叫昌意。

黄帝二世:玄嚣,黄帝长子。

黄帝三世:蟜极,玄嚣之子。

黄帝四世:帝喾,蟜极之子,又称高辛氏。

黄帝五世:后稷,帝喾之子,名弃,周朝始祖。

初仕尧,官司农,教民稼穑;继佐舜,亦官大司农,播种五谷,封国于邰。

黄帝六世:不窋,又称叙望不,后稷子。

母日姞氏。

佐大禹,亦官大司农。

黄帝七世:鞠陶,又称鞠,不子。

鞠公字德宣,袭爵邰侯。

黄帝八世:育黄帝九世:抚黄帝十世:拔黄帝十一世:膺黄帝十二世:胜,胜公仕夏黄帝十三世:含章黄帝十四世:郝黄帝十五世:乾黄帝十六世:公刘,由狄迁豳,袭爵为侯,屡谏桀王不从,自修后稷之业,周道始兴。

黄帝十七世:堃,堃公仕商,袭爵黄帝十八世:庆节,庆节继爵黄帝十九世:皇仆,字元音黄帝二十世:太素,袭爵黄帝二十一世:国华,继位黄帝二十二世:差弗,继位黄帝二十三世:绍穆,继位黄帝二十四世:承启,继位黄帝二十五世:殷仲黄帝二十六世:怀德黄帝二十七世:毁隃,继位黄帝二十八世:超,继位黄帝二十九世:公非,又称公非递、公卯,字辟方。

袭爵。

黄帝三十世:至详,继位黄帝三十一世:尚贞黄帝三十二世:高圉,字侯侔。

BC1358年—BC1298年在位。

黄帝三十三世:亚圉,高圉子,字云都。

BC1297年—BC1193年在位。

黄帝三十四世:公叔祖类,亚圉子。

又名太公、组绀。

BC1192年—BC1158年在位。

黄帝三十五世:古公亶父,公叔祖类子,周称太王。

由豳迁岐,居岐之阳,实施翦商。

BC1157年—BC1139年在位。

黄帝三十六世:周公季历(BC 1165年—BC 1065年),古公亶父子,又称王季、公季。

娶挚任氏女太任。

BC1138年—BC1100年在位。

黄帝三十七世:姬昌,季历子,居西佰,又称西伯昌,后称周文王。

BC1099年—BC1050年在位。

山海经简介_百度百科

山海经简介_百度百科

《山海经(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Rivers)》《山海经》是中国先重要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

山海经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

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

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经西汉向、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山海经》影响很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重视,对于它的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容“余不敢言也”,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

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国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

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

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国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是一部上古时期荒诞不经的奇书,也有人认为是古代山水物志。

根据各方资料整理的黄帝世系余氏资料

根据各方资料整理的黄帝世系余氏资料

根据各方资料整理的黄帝世系余氏资料分类:余氏族志根据各方资料整理的黄帝世系余氏资料初天皇.初地皇.初人皇.天皇氏.地皇氏.泰皇氏.鉅靈氏.句疆氏.譙明氏.涿光氏.鉤陣氏.黃神氏.狃神氏.犁靈氏.大騩氏.鬼騩氏.弇茲氏.泰逢氏.冉相氏.蓋盈氏.大敦氏.雲陽氏.巫常氏.泰壹氏.空桑氏.神民氏.倚帝氏.次民氏.辰放氏.蜀山氏.豗傀氏.渾沌氏.東戶氏.皇覃氏.啟統氏.吉夷氏.几籧氏.豨韋氏.有巢氏.遂人氏.庸成氏.史皇氏.柏皇氏.中黃氏.大庭氏.栗陸氏.昆連氏.軒轅氏.赫蘇氏.葛天氏.尊盧氏.祝誦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陰康氏.無懷氏。

太昊氏伏羲氏.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

(舊石器時代..史前時代)1、炎帝神農氏-炎帝神农氏的先祖为伏羲女娲氏政权的柱下史,世居秦岭以南的华阳地区。

神农氏的先祖与魁隗氏的先祖同源,皆出自于少典氏,他们早期共同居住在姜水,因比皆以姜为姓。

第一代神农(前4795前4733年)系伏羲女娲氏政权的大典氏,为柱下史,号神农氏。

在位虚记约三十二年(前5032前5001)。

炎帝神农氏政权前后共传十七代(前九后八),有天下五百二十年(前5032前4513)。

公元前4513年,炎帝神农氏政权被黄帝姬芒所灭。

2、勗其妣扶胥氏3、巨駓妣蜀山氏4、芒昧妣逿伊氏5、夷栗妣女儀氏6、柏堅妣赤水氏7、諱節妣鉅閭氏8、赫胡妣摩利氏9、封胥妣女娥氏10、依盧妣九方氏11、啟昆妣女蟜氏12、黃帝-子高序号1黄帝-黄帝轩辕氏的先祖为少典氏和有氏。

黄帝轩辕氏政权共历十五帝,传国四百六十一年(公元前4513前4053)。

黄帝姬芒(前4543前4476年),男,姓姬,名芒,号轩辕氏。

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的首任帝。

尊号黄帝。

2玄嚣--号青阳,上古传说人物。

传说他是黄帝和嫘祖的长子,蟜极的父亲,是五帝之一帝喾的祖父。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有二子为正妃嫘祖所生,长子为玄嚣,次子昌意。

黄帝之子玄嚣,为姬姓,名挚,后采继位为天子,修太昊之法,后人称为少昊氏。

一张图看懂《山海经》的人物关系,三大家族四帝体系都在这张图里

一张图看懂《山海经》的人物关系,三大家族四帝体系都在这张图里

⼀张图看懂《⼭海经》的⼈物关系,三⼤家族四帝体系都在这张图⾥
《⼭海经》有三⼤家族,按规模⼤⼩分别为黄帝、帝俊、炎帝,但按书中⼈物历史,最早的是
炎帝,其次帝俊,最晚的是黄帝。

三⼤家族世系的时间关系就是:炎帝世系最低辈夸⽗与黄帝同时代,帝俊世系最低辈吉光或同
时代或早于帝颛顼。

三⼤家族构成了《⼭海经》的主架,其次是四帝体系。

其实,四帝体系与三⼤家族毫⽆关系,⽽且四帝的(时间)顺序是帝尧最先,其次帝喾,再次帝丹
朱,最后帝舜,前三帝都没交待⼦孙,最后的帝舜则介绍了⼉⼥孙等辈。

《⼭海经》总共提及名字带'帝'的有11⼈:炎帝,帝俊,帝鸿,黄帝,⽩帝少昊,帝颛顼,帝
尧,帝喾,帝丹朱,帝舜,帝江。

地名还有天帝之⼭、帝都之⼭、帝囷之⼭、倚帝之⼭、阳帝之⼭、众帝之台、帝台、帝苑,没
名字的帝、群帝。

还有两种神奇的植物,叫做帝休、帝屋。

除了三⼤家族、四帝体系之外,《⼭海经》⾥⾯还有治⽔体系,就是⼤禹治⽔的那个治⽔。


名思义,⼤禹就是这个体系的主⾓,但是在《⼭海经》⾥,禹既没尊号,也丝毫没有提及禹的
部族国家叫什么名字。

在治⽔体系中,有⼀个'帝',但只称帝不称名,从'帝命禹治⽔'开始,就讲述了治⽔体系下的神话
故事。

⽽在三⼤家族世系,治⽔体系,四帝体系之外,还有禹的补充世系,夏商体系,两岳体系等等。

光是⼀部《⼭海经》的⼈物关系就如此复杂,那么整个中国神话到底能不能构成⼀个完整的体系?各个体系之间⼜能作何取舍,整合出最完善的中国古代神话系统?
因此,从下周开始,我将会整理出主流的中国神话体系,从天地诞⽣讲到现代⽣活,欢迎⼤家
关注。

伏羲八卦、炎帝《连山》、黄帝《归藏》对应《山海经》

伏羲八卦、炎帝《连山》、黄帝《归藏》对应《山海经》

伏羲八卦、炎帝《连山》、黄帝《归藏》对应《山海经》《山海经》这部书,初看起来杂乱无章,其实它的叙事手法极有规律,它完全是建立在中国古老易学体系之上,传递着上古帝王以卦位王天下的思想。

《山海经》这部书总是与“八”字有着不解之缘,比如“伏羲有子八人”;炎帝传八世;少昊传八世;黄帝传八世,《海外经》和《大荒经》分为东、西、南、北,共四经,四象生八方;《五臧山经》和《海内经》分东、西、南、北、中,共五经,也存在四象生八方,所有这些是出于巧合,还是人为使之?作者认为是后者,是人为造成这个局面。

也就是说:《山海经》这部书里面包含着八卦、九宫的易学理论体系。

之所以《山海经》读起来凌乱,那是因为我们还不掌握《山海经》的写作手法,还不掌握《山海经》中包含着哪些古老的易学体系。

在本章开篇中,作者讲过:“《山海经》记载的历史时期,上至伏羲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下至夏桀亡国战章山,从公元前3100年,一直记载到公元前1675年。

在这段历史时期,华夏祖先至少使用过伏羲八卦、炎帝《连山易》、黄帝《归藏》这三部治国理政的易学经典。

”有了这个梗概的思路,我们顺藤摸瓜,将《山海经》四部十八卷,对照伏羲八卦、炎帝《连山》、黄帝《归藏》的卦象进行分析,最后作者得出结论:(一)、《海外经》南、西、北、东四卷,整体是按地道右旋的方式开始叙述,叙述的角度是环形的,就像八卦图形一样周而往复,说明《海外经》描写的是地盘。

地盘写地理,天盘写天文。

《海外经》第一卷起自《海外南经》,说:“海外自西南陬至东南陬者。

”“西南”二字,明显是提示我们,《海外经》首卦为伏羲先天八卦西南震卦,是伏羲先天八卦卦象。

《周易·说卦传》第五章说:“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海外经》南、西、北、东四卷是伏羲先天八卦象,还体现在《海外经》各个国家的图腾多是“其为人”,“其”就是“旗”。

参见本书第四章《山海经》是华夏图腾史。

黄帝家族

黄帝家族

黄帝家族(1)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蟜极—帝喾(名夋,又名夒náo)—契(约前2096年--前?年在位)—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前?年--前1875年在位)—王亥(又名振,前1875年-前1775年在位)—上甲微(前1770年-约前1720年在位)—报乙—报丙—报丁—主壬(也作示壬)—主癸(也作示癸,前?年—前1675年在位)—商太祖成汤(商朝首任帝王)—太丁、外丙、仲壬(2)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蟜极—帝喾—契(约前2096年--前?年在位)—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前?年--前1875年在位)—王恒(商部族首领,前1775年-前1770年在位)(3)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轩辕)—少昊(又名玄嚣,本名(己挚,黄帝长子)—蟜极—帝喾—弃(后稷,姬弃)—不窋(kū)—鞠—公刘(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隃)—公非(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类)—古公亶父(亶)—季历(历)—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朝开国君主)(4)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蟜极—帝喾—尧(帝尧)—丹朱(5)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蟜极—帝喾—挚(帝挚)(6)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蟜极—帝喾—台玺—叔均(也被周朝奉为先祖)(7)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蟜极—业父—大业—伯益—大廉—衍曾—衍祖—衍父—中衍—轩祖—轩父—戎胥轩—中潏—蜚廉—恶来—女防—旁皋—太己—大骆—秦非子(秦国首任国君)—秦侯—公伯—秦仲—秦庄公—……—秦始皇(嬴政)(8)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蟜极—业父—大业—伯益—大廉—衍曾—衍祖—衍父—中衍—轩祖—轩父—戎胥轩—中潏—蜚廉—季胜—孟增—衡父—造父—渠父—安父—梁父—莒父—奄父—叔带(赵国始祖)—明祖—明父—公明—赵成子(赵衰)、赵夙(9)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蟜极—业父—大业—伯益—若木(伯益次子)—昌曾—昌祖—昌父—费昌(费国始祖、费姓始祖)(10)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蟜极—帝喾—陶父—皋陶(李唐皇帝的始祖,也是天下李氏家族的得姓始祖,其子孙被封于英、六,此后世系不明)(11)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蟜极—挥公(世界张姓始祖)(12)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昧祖—昧父—昧—台骀(13)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重(句芒)(14)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该(蓐收)(15)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穷奇(16)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般(17)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倍伐(18)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穷申(19)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瞽目(20)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昌意(黄帝次子)—颛顼—古蜀王(21)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昌意(黄帝次子)—颛顼—魍魉(22)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昌意(黄帝次子)—颛顼—梼杌(23)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昌意(黄帝次子)—颛顼—鲧曾—鲧祖—鲧父—鲧—禹(大禹,姒文命,夏朝首任帝王)—姒启(即夏启,夏朝第二任帝王)—姒太康、姒元康、姒伯康、姒仲康、姒武观(24)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昌意(黄帝次子)—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即帝舜)—商均—……—阏父(也称虞阏父、遏父,是商均的第32世孙)—陈胡公(即胡公满,陈国开国君主)(25)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昌意(黄帝次子)—颛顼—称—老童(又名卷章)—吴回—陆终—昆吾、参胡、彭祖、会人、曹姓(曹国始祖,封地在今山东省菏泽市)、季连(季姓、熊姓、芈姓、屈姓、景姓、昭姓始祖、楚国始祖):①季连—附沮—穴熊—熊完—熊服—熊元—熊机—熊杼—熊怀—熊胤—熊靡—熊祖—熊潜—熊仅—熊绅—熊克—熊成—熊单—熊辅—熊佐—熊文—熊浩—熊杰—熊启—熊苞—熊越—熊儃—熊俊—鬻熊—熊丽(鬻熊长子)—熊狂—熊绎(熊狂长子)—熊艾②季连—附沮—穴熊—熊完—熊服—熊元—熊机—熊杼—熊怀—熊胤—熊靡—熊祖—熊潜—熊仅—熊绅—熊克—熊成—熊单—熊辅—熊佐—熊文—熊浩—熊杰—熊启—熊苞—熊越—熊儃—熊俊—鬻熊—熊丽(鬻熊长子)—熊狂—屈紃(熊狂次子)③季连—附沮—穴熊—熊完—熊服—熊元—熊机—熊杼—熊怀—熊胤—熊靡—熊祖—熊潜—熊仅—熊绅—熊克—熊成—熊单—熊辅—熊佐—熊文—熊浩—熊杰—熊启—熊苞—熊越—熊儃—熊俊—鬻熊—端木侸(鬻熊次子,史称侸叔)—端木典(端木姓得姓始祖)(26)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昌意(黄帝次子)—颛顼(即玄帝颛顼)—称—老童—重黎世系表燧人氏(配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姬轩辕)┣━━━━━━━━━━━━━━━━┓少昊(即玄嚣) 昌意┃┃蟜极颛顼(又名乾荒)┃┃业父(大业的父亲,配女修) 女修┃大业(配女华)┃伯益(即大费)┣━━━━━━━━━━━━━━━━┳━━━━━━━━━━━━┓大廉若木(伯益次子) 玄仲(也作元仲,江国始祖)┃┃衍曾(中衍的曾祖父) 昌曾(费昌的曾祖父)┃┃衍祖(中衍的祖父) 昌祖(费昌的祖父)┃┃衍父(中衍的父亲) 昌父(费昌的父亲)┣━━━━━━━━━┓┃中衍孟戏费昌(费国始祖,费姓始祖)┃轩祖(戎胥轩的祖父)┃轩父(戎胥轩的父亲)┃戎胥轩┃中潏┃蜚廉┣━━━━━━━━━━━━━━━━━┓恶来季胜┃┃女防孟增┃┃旁皋衡父┃┃太己造父┃┃大骆渠父┣━━━━━━━━━━━┓┃秦非子(秦国首任君主) 成安父┃┃秦侯梁父┃┃秦公伯莒父┃┃秦仲奄父┣━━━━┓┃秦庄公嬴康叔带(赵国始祖)┣━━━━┳━━┓┃秦襄公世父缪嬴(丰王妻) 明祖(公明的祖父) ┃┃秦文公明父(公明的父亲)┃┃秦静公(未即位) 公明┃┣━━━━━━━━━┓秦宪公赵成子(赵衰) 赵夙。

山海经黄帝的谱系

山海经黄帝的谱系

《xx》xxxx的谱系xx在《山海经》中,黄帝的谱系最大,其次是炎帝,然后是帝俊。

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其地位自然受到人们的乐道。

我们来看下xx的家族吧:第一支:黄帝的妻子嫘祖生了昌意,昌意有了儿子韩流,韩流取了蜀山子的女儿阿女,生了颛顼。

颛顼生了儿子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太子长琴是有名的乐师。

老童还生了两个儿子:重和黎,天帝命重向上举天,命黎向下压低。

颛顼的儿子驩头,驩头生苗民。

颛顼生儿xx。

颛顼生儿子xx。

颛顼生儿子淑士。

颛顼生儿子三面之人。

第二支:黄帝的儿子骆明,骆明生了白马(鲧),鲧生了禹。

鲧生均国,均国生役采,役采生修[革合]。

鲧妻名xx,xx的儿子叫炎融,生驩头。

第三支:黄帝的儿子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

第四支:xx之xx曰始均,始均胜xx。

第五支:xx的儿子禺号,禺号生禺京。

《山海经》明文记载的黄帝有一个妻子五个儿子,但这显然并不全面。

但本文姑且以《山海经》为准吧。

现抄录《xx》中关于xx的记载如下:《西山经》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

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

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

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

其源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

是生玄玉。

玉膏所出,以灌丹木。

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

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而投之锺山之阳。

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有而)〔而有〕光。

五色发作,以和柔刚。

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不祥。

自峚山至于锺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

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

《大荒东经》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虢。

黄帝生禺虢,禺虢生禺京。

禺京处北海,禺虢处东海,是惟海神。

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

其上有兽,其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赤水西,有(先)(天)民之国,食穀,使四鸟。

《山海经》中黄帝谱系

《山海经》中黄帝谱系

《山海经》中黄帝谱系展开全文《山海经》中黄帝谱系一、《山海经》中关于的黄帝谱系《山海经?海内经》载:“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

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

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山海经?海内经》载:“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

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

”《山海经?大荒东经》载“有白民之国。

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

”《山海经?海内经》载: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

《山海经?海内经》载:“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

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

”《山海经?海内经》载:“少皞生般,般是始为弓矢。

”《山海经?海内经》载:“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

”《山海经?海内经》载:“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穣,以处江水。

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

”《山海经?海内经》载:“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

”《山海经?海内经》载:“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

”《山海经?海内经》载:“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

后稷是播百谷。

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

大比赤阴,是始为国。

禹鲧是始布土,均定九州。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帝俊生后稷。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

”《山海经?南山经》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

吴女巨天门,日月所入。

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山,名曰嘘。

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

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有人反臂,名曰天虞。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

”《路史?后纪》载:“颛顼娶滕奔氏之女曰娽。

山海经中关于黄帝架象周游的记载

山海经中关于黄帝架象周游的记载

山海经中关于黄帝架象周游的记载阪泉大战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虎为前驱,雕、鹰、鸢为旗帜,此以力使禽兽者也。

炎黄之间的这场战争声势浩大,古书上说他们“战涿鹿之野,血流漂忤”(贾谊《新书)卷二),战争的惨烈可想而知。

炎帝在这场大战中失败了,黄帝登上帝位的宝座,他可以居高临下地向群神发号施令了,于是黄帝登泰山而群神相应:昔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凰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

(《韩非子·十过》)黄帝乘坐着用象牙装饰的车子,用六条蛟龙来拉车;木神毕方作车轴两端的插销,蚩尤在前面为黄帝开路,风神扫除尘埃,雨神清洗道路,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凰飞翔,奏响动听的音乐。

此时的蚩尤外表谦卑顺从,但心里并不服气。

炎黄大战之后不久,蚩尤接着发动了一场新的战争。

涿鹿大战这就是涿鹿大战。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

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而师,纵大风雨。

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

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

(《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的阵代表营十分强大,在有的传说中,他代表一个庞大的神族,“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钢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振天下”(《太平御览》卷七十九)。

蚩尤制造各种兵器进攻黄帝。

黄帝先用水攻拒敌,他派天神应龙到冀州原野迎战。

应龙有巨大的双翼(郭璞注:应龙,龙有翼者也。

)能在腾云驾雾中聚积雨水攻击敌军。

蚩尤先行一步,他请风伯和雨师参战,带来一场大风雨,气势反而压倒了应龙。

水攻不成的黄帝改用火攻,他派天女出征迎战。

天女是旱神,她带来的大旱止住了风雨,蚩尤战败被杀。

天女神力耗尽,无法再回到天界,她走到哪里,哪里就天旱不雨,黄帝只能将她安置在赤水之北的苦寒之地。

后继天神乱战炎帝在战争神话中的事迹不多,但他的神族后裔却干出了轰轰烈烈的事业,炎帝的子孙后裔对战败于黄帝并不甘心,夸父、刑天、共工等天神在炎帝之后继续战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海经》中黄帝的谱系
王小超
在《山海经》中,黄帝的谱系最大,其次是炎帝,然后是帝俊。

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其地位自然受到人们的乐道。

我们来看下黄帝的家族吧:
第一支:
黄帝的妻子嫘祖生了昌意,昌意有了儿子韩流,韩流取了蜀山子的女儿阿女,生了颛顼。

颛顼生了儿子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太子长琴是有名的乐师。

老童还生了两个儿子:重和黎,天帝命重向上举天,命黎向下压低。

颛顼的儿子驩头,驩头生苗民。

颛顼生儿子伯服。

颛顼生儿子季禺。

颛顼生儿子淑士。

颛顼生儿子三面之人。

第二支:
黄帝的儿子骆明,骆明生了白马(鲧),鲧生了禹。

鲧生均国,均国生役采,役采生修[革合]。

鲧妻名士敬,士敬的儿子叫炎融,生驩头。

第三支:
黄帝的儿子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

第四支:
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胜北狄。

第五支:
黄帝的儿子禺号,禺号生禺京。

《山海经》明文记载的黄帝有一个妻子五个儿子,但这显然并不全面。

但本文姑且以《山海经》为准吧。

现抄录《山海经》中关于黄帝的记载如下:
《西山经》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

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

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

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

其源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

是生玄玉。

玉膏所出,以灌丹木。

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

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而投之锺山之阳。

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有而)〔而有〕光。

五色发作,以和柔刚。

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不祥。

自峚山至于锺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

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

《大荒东经》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虢。

黄帝生禺虢,禺虢生禺京。

禺京处北海,禺虢处东海,是惟海神。

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

其上有兽,其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赤水西,有(先)(天)民之国,食穀,使四鸟。

有北狄之国。

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有芒山。

有桂山。

有榣山,其上有人,号曰太子长琴。

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榣山始作乐风。

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

有虫状如菟,胸以后者裸不见,青如猨状。

《大荒北经》有[亻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

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妭]。

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黄帝乃下天女曰(魃)[妭],雨止,遂杀蚩尤。

(魃)[妭] 不得复上,所居不雨。

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

叔均乃为田祖。

(魃)[妭] 时亡之。

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父山,顺水入焉。

有人,名曰犬戎。

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肉食。

有赤兽,马状,无首,名曰戎宣王尸。

《海内经》
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

黄帝妻雷祖,生昌意。

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

韩流擢耳谨首,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肠止。

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

百仞无枝,(上)有九[木属],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暤爰过,黄帝所为。

有窫窳,龙首,是食人。

有(青)兽,人面,名曰猩猩。

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

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

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少暤生般,般是始为弓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