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解 名解+简答题及论述题 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剖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重点运动系统
第一章骨学
名词解释
1、胸骨角:胸骨柄上缘有颈静脉切迹,胸骨柄和体连接处形成微向前凸的角,称胸骨角,
两侧连第二肋软骨。
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翼点:在额骨、顶骨、颞骨、蝶骨的会合处最为薄弱,此处构成H形的缝,称翼点。
其
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3、椎间孔: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简答题
1、简述颅中窝的结构。
答:颅中窝由蝶骨体和大翼、颞骨岩部等构成。
中央是蝶骨体,上面有垂体窝,窝前外侧有视神经管。
其两侧由前向后,依次有眶上裂、圆孔、卵圆孔和棘孔等。
2、鼻旁窦包括哪些?其位置、开口如何?
答:鼻腔周围有四对鼻旁窦,为额窦、上颌窦、筛窦、蝶窦。
分别位于相应的骨内。
其中额窦、上颌窦和前筛窦、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3、颅内底面有哪些沟、管、裂、孔?各通行什么结构?
答:(1)视神经管——视神经、眼动脉;
(2)破裂孔——颈内动脉;
(3)圆孔——上颌神经;
(4)卵圆孔——下颌神经;
(5)棘孔——脑膜中动脉;
第二章关节学
名词解释
1、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和两侧髋骨及其连结构成。
骨盆被骶骨的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和耻骨联合上缘所围成的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额下方的小骨盆。
2、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连接而成,构成人体中轴。
简答题
1、试述膝关节的构成,关节腔内、外主要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答: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
关节腔内有前交叉韧带连于股骨下端与胫骨上端之间,限制胫骨向前移位。
后交叉韧带连于股骨下端与胫骨上端之间,限制胫骨向后移位。
股骨下端与胫骨上端之间还有内、外侧半月板,内侧半月板呈“C”形,外侧半月板呈“O”形,半月板起缓冲压力、吸收震荡、起弹性垫的作用。
髌骨下缘滑膜向关节腔突入形成翼状襞,起充填关节腔的空隙作用。
髌骨上缘滑膜向上突入至股四头肌与股骨下端之间形成髌上囊,髌韧带与胫骨上端之间有髌下深囊,滑膜囊起减少两接触面摩擦作用。
膝关节囊外有髌韧带、精测副韧带和腓侧副韧带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
第三章肌学
名词解释
1、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空隙为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
通过。
2、腹股沟管:为腹前外侧壁三层扁阔肌和腱之间的一条裂隙,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由外上斜向内下,长4~5cm,男性精索或女性的子宫圆韧带由此通过。
简答题
1、哪些肌能张口?哪些肌能闭口?为什么下颌神经收到刺激时,常导致牙关紧闭?
答:(1)张口肌:翼外肌、二腹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
(2)闭口肌:咬肌、翼内肌、颞肌;
这些肌大多数由下颌神经支配,且闭口肌的力量大于张口肌的力量,所以下颌神经受到刺激,常导致牙关紧闭。
内脏学
第五章消化系统
名词解释
1、咽淋巴环:由咽扁桃体、腭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舌扁桃体等淋巴组织组成,对消化道和呼吸道具有防御功能。
2、咽峡:由腭垂、腭帆的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区域,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3、麦氏点(McBurney Point):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为脐与右骼前上棘的连线中、外1/3的交点处。
4、肝门及肝蒂: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以及神经和淋巴管出入之处等。
出入肝门的结构,即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以及神经核淋巴管等,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共同构成肝蒂。
简答题
1、简述大唾液腺的组成及其腺管的开口部位。
答:大唾液腺由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三大腺体组成。
其中腮腺通过腮腺导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黏膜上的腮腺管乳头。
下颌下腺借导管开口于舌下阜。
舌下腺借舌下腺大导管开口于舌下阜,借舌下腺小导管开口于舌下襞表面。
2、食管有哪几处狭窄?各距上颌中切牙距离如何?
答:食管有三处狭窄,第一狭窄为食管的起始处,相当于第六颈椎体下缘水平,距中切牙15cm;第二狭窄为食管在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与其交叉处,相当于第4、第5胸椎之间水平,距中切牙25cm;第三狭窄为食管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40cm。
三个狭窄处是异物容易滞留及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3、简述胆汁的产生及其排出途径。
答:胆汁由肝细胞产生后,经肝左管、肝右管输送到肝总管,经胆囊管进入胆囊内贮存。
进食后,尤其是进食高脂肪食物,在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下,胆囊收缩,肝胰壶腹括约肌舒张,使胆汁自胆囊经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排入十二指肠腔内。
4、简述阑尾切除术中如何寻找阑尾。
答:阑尾的位置一般常与盲肠一起位于右髂窝内,但变化较大。
国人阑尾的位置以回肠后位和盲肠后位多见,由于结肠的三条结肠带均在阑尾根部集中,故沿结肠带向下追踪,是手术中寻找阑尾的可靠方法。
5、简述咽的交通情况。
答:咽分鼻咽、口咽、喉咽三部分,其中鼻咽借鼻后孔与鼻腔相通,借咽鼓管咽口与咽鼓管
相通;口咽借咽峡与口腔相通;喉咽借喉口与喉腔相通,借食管与胃相通。
6、腹膜炎症或腹部手术后的病人多采取半卧位,为什么?
答:使有害液体流至下腹部,腹膜有吸收的功能,因下腹部腹膜的吸收能力较弱,以减少腹膜对有害物质的吸收。
7、腹膜腔积液时在患者仰卧位和坐卧位时各自最易停留在何处?
答:仰卧位时,最易停留在肝肾隐窝。
坐位时,最易停留在直肠子宫陷凹(女),直肠膀胱陷凹(男)。
8、咽可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有哪些结构特点?
答:咽可以分三部分,软腭平面从上称鼻咽,软腭平面与会厌上缘之间称口咽,会厌上缘从下称喉咽。
鼻咽部有咽鼓管咽口,平对下鼻甲的后方,咽鼓管圆枕是确认咽鼓管咽口的标志,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喉咽部有腭扁桃体;口咽部两侧有梨状隐窝,是异物滞留的部位。
综合论述题
1、一幼儿误食一分硬币后,过两天在粪便中发现,请按顺序写出该硬币都经过哪些器官排出体外。
答:硬币经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管→肛门排出体外。
2、患者,男性,35岁。
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钝痛,5小时后疼痛转到右下腹急诊入院,伴恶心。
体格检查:体温38.5℃,脉搏90次/分,血压14.1/10.1kPa(106/76mmHg)。
心肺检查未见异常。
体格检查:右下腹麦氏点肌紧张,有压痛、反跳痛。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0.85,淋巴细胞0.15。
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
请思考问题:
(1)阑尾根部体表投影位于何处?手术时如何寻找阑尾?
答: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以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为标志,此点在临床上称为麦氏点(McBurney),阑尾炎症时,此处常有明显压痛。
有时也以左、右髂前上棘的连线的中、右1/3交点Lanz点来表示。
由于三条结肠带均汇集于阑尾根部,临床做阑尾手术时可沿结肠带向下追寻,这是寻找阑尾的可靠方法。
第六章呼吸系统
名词解释
1、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临床上通常把鼻、咽、喉称上呼吸道;把气管、主支气管及肺内的各级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
2、肺门:肺内侧面(纵膈面)中间有一凹陷,称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神经、淋巴管出入肺的位置。
3、肋膈隐窝:肋胸膜在膈胸膜相互转折之处的胸膜隐窝,在深吸气时,肺下也不能到达其内,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腔积液常聚积于此处。
4、胸膜与胸膜腔:胸膜为被覆于胸腔内面和肺表面的浆膜,可分为脏、壁两层。
脏、壁两层胸膜在肺根部互相延续,围成完全封闭的胸膜腔。
5、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神经、淋巴管由结缔组织包绕在一起,称为肺根。
6、纵膈:是左右两侧纵膈胸膜之间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前到胸骨,后到胸段脊柱,上为胸廓上口,下至膈。
简答题
1、左、右主支气管有什么区别?有何临床意义?
答:左主支气管较细长,走向倾斜;右主支气管较粗短,走向略直。
气管异物易进入右主支气管内。
2、胸膜分哪几部分?肋膈隐窝如何形成?有何临床意义?
答:胸膜分壁胸膜和脏胸膜。
壁胸膜按所附着部位分肋胸膜、膈胸膜、纵膈胸膜、胸膜顶四部分。
肋膈隐窝为每侧肋胸膜和膈胸膜反折形成,位置较低。
临床意义是肋膈隐窝是胸膜腔的最低处,故胸膜炎症的渗出常积聚此处。
同时该处为胸膜腔穿刺或引流的部位。
3、喉腔分哪几部分?其标志是什么?
答:分喉前庭、喉中间腔、声门下腔三部。
喉前庭位于喉口至前庭裂平面之间的部分。
喉中间腔位于前庭裂平面至声门裂平面之间的部分。
声门下腔位于声门裂平面至环状软骨下缘之间的部分。
4、试述肺和胸膜下界的投影。
答:肺下界在锁骨中线与第6肋相交,腋中线与第8肋相交,肩胛线与第10肋相交,脊柱旁平第10胸椎棘突。
胸膜下界在锁骨中线与第8肋相交,腋中线与第10 肋相交,肩胛线与第11或第12肋相交,脊柱旁平第12胸椎棘突。
第七章泌尿系统
名词解释
1、肾窦:肾门向肾实质内深入,由肾实质围成的腔隙称肾窦,内含肾动脉分支、肾静脉属
支、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和脂肪组织等。
2、膀胱三角:在膀胱底部,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区域,此处由于缺少黏膜下层,
无论膀胱充盈或空虚时,均平滑无皱襞,是膀胱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3、肾区:竖脊肌外缘与第12肋之间的夹角内,临床称此处为肾区。
4、肾门:内侧缘中部凹陷,有肾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出入称肾门。
5、肾蒂:内侧缘中部凹陷,有肾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出入称肾门。
出入肾门的结构
被结缔组织包裹,总称为肾蒂。
简答题
1、输尿管全程3处生理性狭窄位于何处?
答:输尿管全长有三处狭窄,分别在起始处、与髂血管交叉处和入膀胱壁内段处。
第八章男性生殖系统
名词解释
1、精索:精索由腹股沟管腹环,至睾丸上端的圆索状结构。
内有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
静脉丛、输精管动脉、输精管静脉、神经、淋巴管和腹膜鞘突的残余部等。
简答题
1、试述男性尿道的特点。
答:男性尿道分三部分,即尿道前列腺部,膜部,海绵体部。
有三处狭窄,即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
两个弯曲是耻骨前弯和耻骨下弯,耻骨前弯在导尿时可以改变。
三处膨大即尿道前列腺部,尿道球部,尿道舟状窝部。
2、试述精子成熟后排出体外的过程。
答:睾丸精曲小管、精直小管、睾丸网、输出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尿道。
3、输精管分为哪几部分?何处是结扎的部位?
答:睾丸部,精索部,腹股沟管部和盆部。
精索部是结扎选择的部位。
综合论述题
1、一名男性患者经B超检查,发现肾盂处有结石。
请写出该结石经处理后经过哪些器官排出体外?该结石经过哪些狭窄排出体外?
答:经过的器官: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
经过6个狭窄:第一处:输尿管起始处;第二处:输尿管与髂血管交叉处;第三处:输尿管膀胱壁内段;第四处:尿道内口;第五处:尿道膜部;第六处:尿道外口。
第九章女性生殖系统
名词解释
1、子宫峡:子宫体与子宫颈阴道上部的上端之间较为峡细的部分,非妊娠时,长约1cm,妊
娠末期可延长至7~11cm。
2、尿生殖膈: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及其间的会阴深横肌。
男性有尿道通过,女性有尿道和
阴道通过。
简答题
1、子宫的正常位置是什么?其主要固定装置有哪些?有何作用?
答:子宫位于小骨盆中央,呈前屈、前倾位。
子宫主韧带防止子宫下垂,子宫阔韧带防止向两侧倾倒,骶子宫韧带维持前屈,子宫圆韧带维持前倾。
2、女性的生殖腺是什么?其固定装置有哪些?
答:卵巢,卵巢悬韧带,卵巢固有韧带.
第十章腹膜
名词解释
1、腹膜:腹膜为覆盖于腹、盆腔壁内和腹、盆腔脏器表面的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由间皮
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呈半透明状。
脉管学
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
名词解释
1、动脉韧带:在肺动脉分叉处稍左侧有一纤维性结缔组织索连于主动脉弓下缘,它是胚胎
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称为动脉韧带,是胎儿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形
成的遗迹。
若生后6个月尚未闭锁,则称为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的先天性
心脏病之一。
2、二尖瓣复合体:二尖瓣环、瓣尖、腱索和乳头肌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称为二尖
瓣复合体。
3、三尖瓣复合体:三尖瓣环、瓣尖、腱索和乳头肌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称为三尖
瓣复合体。
4、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界沟上1/3的心外膜下,呈长梭形,为心正常
起搏点。
5、颈动脉窦:为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彭大部分,窦壁外膜深面有丰富的游离
神经末梢,为压力感受器。
当血压升高时,窦壁扩张,血管壁侧压力增
加,刺激压力感受器,可反射性引起心跳减慢,末梢血管扩张,血压下
降。
6、颈动脉小球:是一扁椭圆形,粟粒状小体,借结缔组织连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的后方,
它与主动脉小球一样,均属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
氧气分压及血液中氢离子浓度的变化,当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或氧
分压降低时,可反射性的引起呼吸加快、加深。
7、静脉角:是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而形成的夹角处,通常有淋巴导管注入,左静脉
角是胸导管注入,右静脉角是右淋巴导管注入。
简答题
1、何谓心脏传导系:
答:由特殊心肌细胞构成,具有自律性和传导性,主要功能是产生和传导冲动,控制心脏的节律性活动。
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区、房室束,左、右束支
和Purkinje纤维网。
2、简述供应胃的动脉及其来源。
答:①胃左动脉(腹腔干);②胃右动脉(肝固有动脉);③胃网膜左动脉(脾动脉);④胃网膜右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⑤胃短动脉(脾动脉或脾动脉分支)。
3、下肢大隐静脉内血栓脱落,通过哪些途径最后梗塞在何处?说明经过的途径。
答:最终栓塞在肺内。
途径:大隐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干→肺动脉→肺内毛细血管→肺。
综合论述题
1、临床上肝硬化时肝门静脉高压患者常出现呕血、便血和脐周静脉曲张等表现,请根据肝门静脉系的特点及肝门静脉系的交通解释上述表现的解剖学基础。
答:多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收集腹腔内不成对器官的静脉血(肝除外),而且起始端和末端均为毛细血管,无瓣膜,这样可以使血液在肝门静脉内双向流动。
肝门静脉高压导致血液通过3个途径逆流:
(1)通过食管腹段黏膜下的食管静脉丛形成肝门静脉系的胃左静脉与上腔静脉系的奇静脉和半奇静脉之间的交通——呕血。
(2)通过直肠静脉丛形成肝门静脉系的直肠上静脉与下腔静脉系的直肠下静脉和肛静脉之间的交通——便血。
(3)通过脐周静脉网形成肝门静脉系的附脐静脉与上腔静脉系的胸腹壁静脉和腹壁上静脉或与下腔静脉系的腹壁浅静脉和腹壁下静脉之间的交通——“海蛇头”。
2、胆囊炎症中用静脉注射药物治疗,若采取贵要静脉注射,说明药物到达胆囊的途径和经尿液排出体外的途径。
答:(1)到达胆囊的途径:贵要静脉→肱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干→肺动脉→肺→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腹主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固有动脉右支→胆囊动脉→胆囊。
(2)经尿液排出途径::贵要静脉→肱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干→肺动脉→肺→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肾→过滤形成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3、口服抗生素类药物,经胃肠吸收后,再通过哪些途径可作用于阑尾?
答:胃肠吸收→肠系膜上静脉→肝门静脉→肝→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室→肺动脉干→肺动脉→肺→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回结肠动脉→阑尾动脉→阑尾
4、试述从左手背静脉网注入抗生素,经过何途径到达右侧面部危险三角区?
答:左上肢贵要静脉(头静脉)→肱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干→肺动脉→肺→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主动脉弓→头臂干→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面动脉→右侧面部危险三角区。
第十二章淋巴系统
名词解释
1、乳糜池:位于第一腰椎前方,呈囊状膨大,接受左、右腰干和肠干,是胸导管的起始处。
感觉器
第十四章视器
名词解释
1、黄斑:在视神经盘的颞侧稍偏下方3.5cm处,有一由密集的视锥细胞构成的黄色小区,
称黄斑,其中央凹陷称中央凹,此区无血管,是感光最敏感处。
这些结构在活体
上呈褐色或红褐色。
2、视神经盘:位于视网膜鼻侧白色圆形隆起,视神经从此处传出,此处无感光细胞,因此
又称生理性盲点。
简答题
1、视器具有屈光作用的有哪些结构?
答: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2、简述房水循环途径及相关的疾病。
答:睫状体产生→眼后房→瞳孔→眼前房→虹膜角膜角→巩膜静脉窦→睫前静脉→眼睛脉。
第十五章前庭蜗器
名词解释
1、螺旋器:位于蜗管的下壁(螺旋膜),又称基底膜上壁,与鼓阶相隔。
在螺旋膜上有特殊
的结构称为螺旋器又称Corti器,是听觉感受器。
2、壶腹嵴:在各骨壶腹内的各膜半规管亦有相应呈球形膨大的膜壶腹。
膜壶腹壁上有隆起
的结构称为壶腹嵴,它们是位觉感受器,能感受头部变速旋转运动的刺激。
3、椭圆囊斑:在膜迷路的椭圆囊上端的底部和前壁上有感觉上皮,称椭圆囊斑,是位觉感
受器,感受头部静止的位置及直线变速运动引起的刺激。
简答题
1、简述鼓室的位置、内容物和各壁及其毗邻关系。
答:位置:位于颞骨岩部内的含气的不规则小腔。
鼓室有六个壁,鼓室内有听小骨、韧带、肌、血管和神经等。
鼓室的各壁及上述各结构的表面均覆盖有黏膜,此黏膜
与咽鼓管和乳突窦、乳突小房的黏膜相连续。
神经系统
第十六章神经系统总论
名词解释
1、灰质: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及树突的集聚部位,在新鲜标本中色泽灰暗称灰质。
2、皮质:大、小脑表面的灰质。
3、白质:神经纤维在中枢部集聚的部位,色泽白亮,称白质。
4、髓质:位于大、小脑深部的白质。
5、神经核:在中枢部皮质以外,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或柱,称神经核。
6、神经节: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集聚处称神经节。
有感觉神经节和内脏运动神经节。
第十七章中枢神经系统
名词解释
1、内侧丘系:由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二级感觉纤维,经内侧丘系交叉后形成,向上经脑
干,终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
传递对侧躯干和四肢的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
觉。
2、内囊:是位于尾状核,背侧丘系与豆状核之间的白质板。
在水平切面上呈向外开放的“V”
形,分前肢、后肢、膝三部。
联系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的上、下行纤维绝
大部分通过内囊。
内囊损伤可导致对侧偏深感觉丧失,对侧偏瘫和双眼对侧
视野偏盲。
3、纹状体:由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
4、海马结构:包括海马和齿状回。
简答题
1、简述脑干内的交叉纤维束及其性质。
答:椎体交叉,与躯干、四肢的运动有关;内侧丘系交叉,与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有关;外侧丘系交叉形成的斜方体,与听觉有关;三叉丘系交叉至对侧
的纤维,与头面部的感觉有关。
2、简述脑干内四个丘系的起止作用。
答:内侧丘系起自薄束核和楔束核,上行至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传导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脊髓丘系是脊髓丘脑束的延续,至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传导躯干、四肢的浅感觉(痛温觉)和粗略触觉。
三叉丘系由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发出,上行至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传导头面部的感觉。
外侧丘系是蜗神经核发出的纤维,上行至下丘或内侧膝状体,传导双侧听觉。
3、简述脑干内有哪些感觉核团、哪个核团接受内脏感觉的传入。
答:三叉神经感觉核,孤束核,前庭神经核,蜗神经核。
孤束核接受内脏感觉的传入。
4、脑干内有哪些运动核团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从大脑皮质到这些核团的纤维束叫什么?答: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上半,疑核,副神经核。
皮质核束。
5、间脑分哪5部分,来自于脑干的4大丘系分别在间脑的哪部分交换神经元?
答:分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和后丘脑。
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腹后外侧核:接受内侧丘系及脊丘系。
后丘脑的内侧膝状体:接受听觉纤维。
6、人脑有哪些语言中枢?位于何处?语言中枢所在的大脑半球称为什么半球?语言中枢受损后表现统称为什么?
答:语言中枢有运动性语言(说话)中枢:额下回后部。
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
听觉性语言(听话)中枢:颞上回后部。
视觉性语言(阅读)中枢:角回。
语言中枢所在的大脑半球
被称为优势半球。
失语症。
7、大脑的基底核包括哪些?其中哪些结构组成纹状体?
答:基底核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及杏仁体组成。
其中尾状核、豆状核合称纹状体。
8、颅腔内有哪些脑室?位于哪里?脑室内何结构能产生脑脊液?说明脑脊液在各脑室间的流动方向?
答:侧脑室位于端脑内,第三脑室位于两侧背侧丘脑之间,第四脑室位于脑干和小脑之间。
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脑脊液从侧脑室流向第三脑室再流向第四脑室。
综合论述题
1、一男子背部受伤,经检验得知第8胸椎体骨折,相应部位脊髓左侧半横断。
请问可能损伤哪个脊髓节段?可能存在哪些临床表现?为什么?
答:可能损伤第9胸髓节段。
右侧脐水平以下痛、温觉减退或丧失,但触觉存在,原因是损伤了左侧脊髓丘脑束;左侧下肢痉挛性瘫痪,原因是损伤了左侧皮质脊髓侧束;闭目后,左侧下肢位置觉丧失运动觉,振动觉和精细触觉障碍,原因是损伤了左侧薄束。
临床称Brown-sequard综合征(布朗-色夸综合征)。
2、试述内囊的位置及分部,广泛内囊出血有哪些主要临床表现?为什么?
答:内囊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
在水平切面上,内囊呈向外开放的“V”形,可分为3部分:①内囊前肢:位于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
②内囊后肢:位于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
③内囊膝:位于前、后肢汇合处。
内囊是重要的上下行投射纤维通行处,出血会使纤维束受压,出现相应临床表现。
广泛内囊出血表现为三偏综合征:即:对侧偏身瘫痪(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损伤),对侧偏身感觉丧失(丘脑中央辐射损伤),双眼对侧半视野的同向偏盲(视辐射损伤)。
第十八章周围神经系统
简答题
1、腓骨颈骨折可损伤什么神经?引起哪些症状?
答:可伤及腓总神经。
因腓总神经绕行腓骨颈处位置表浅,且与骨膜紧贴,故腓骨颈骨折或使用固定器材不当时均可累及,引起小腿伸肌瘫痪而导致足下垂;小腿外侧群肌瘫痪,足不能外翻,呈足内翻位。
主要表现:足不能背屈,不能外翻,,不能伸趾;由于重力和后群肌的过度牵拉,足下垂并内翻,病人走路时呈“跨阈步态”;感觉障碍在小腿前外侧面下部和足背较明显。
2、试述胫神经损伤出现“钩状足”畸形的形态学基础。
答:胫神经是坐骨神经干的直接延续,分支主要分布于小腿后群肌和足底肌以及小腿后面和足底的皮肤,损伤后因其分布区功能障碍,出现足不能跖屈,不能以足尖站立,足底内翻力弱等症状。
由于拮抗肌的牵拉,使足背屈和外翻,即呈“钩状足”畸形。
感觉障碍主要在足底。
3、严重中耳炎患者为什么易损伤面神经?损伤后出现何表现?
答:面神经出脑后进入内耳门,穿过内耳道底进入面神经管,此面神经管位于鼓室内侧壁后方,形成面神经管凸,此管壁骨质甚薄,甚至缺如。
中耳炎时伤及其内通行的面神经,损伤后伤侧表情肌瘫痪,如笑时口角偏向健侧,不能鼓腮,,口角流涎,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或变平坦,闭眼困难,角膜反射消失,听觉过敏,舌前2/3味觉障碍,泪腺和唾液腺分泌障碍等症状。
4、简述管理舌的神经及功能。
答:支配舌肌运动的神经为舌下神经;司舌前2/3的一般感觉神经为三叉神经的分支——舌神经。
而舌前2/3的味觉由面神经的分支——鼓索传导。
管理舌后1/3的一般感觉和味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