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6.3剪一剪、拼一拼(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剪一剪、拼一拼

第1课时剪一剪拼一拼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73页。

◆教学提示

在上两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图形特征,本节课在此基础,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活动加深对图形特征的认识,探究图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探知四种图形的特征。

2.能正确区分四种图形的区别。

3、探究它们之间的联系。

4.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探知四种图形的特征。

难点

探究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纸。学生准备:练习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游戏情境导入新课:

师:拿一张正方形的纸,请同学们想办法将这张纸折成相等的两部分?

生:操作。(折、剪、画的形式都可以尝试)

生:小组合作接触工具将正方形的纸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设计意图:从动画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渴望解决问题的愿望。

二、探究新知

师:将正方形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我们可以通过折、剪的方式,尝试分切的方法

1、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怎样将一张正方形的纸折成相等的2部分。

2、小组同学合作操作

3、全班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探究正方形纸怎样分成相等的2部分,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对折或剪切后的图形变成了什么图形,让学生探究图形间的联系。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怎样将一张正方形的纸折成相等的4部分。

小组讨论完成并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探究正方形分成相等4部分的方法,进一步了解正方形和三角形、长方形的联系。

4、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怎样将一张长方形的纸折成相等的2部分。

师:长方形可以分成相等的2部分吗?

生:尝试自主探究(在纸上画、折、剪切等方式都可以)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合理使用手中工具,做到安全有序。

全班交流

探究长方形能不能分成相等的4部分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后全班交流。

教材73页

剪一剪,拼一拼

5、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怎样将一张三角形的纸剪成相等的2部分

学生小组合作剪一剪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师:将三角形的纸剪成相同的两部分时,我们可以选择对折的方法。

生:只要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就表示两部分完全相等了

师:自己对折试一试?

生:操作。

全班交流对折结果

6、讨论怎样将剪下的2个三角形拼成另一个三角形?

师:示范:出示三角形的纸,从中线部分剪开。

师:观察两个三角形的大小

生:相同

师;形状呢?

生:也一样。

师:怎样才能把它拼成一个新的三角形呢?

生:相同的边可以拼在一起试一试。

总结:我们通过折剪拼的形式将图形进行了重组发现了他们之间有很多联系。

设计意图:在探究过程中深入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探知各种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巩固新知:

1、正方形有(4)条边

2、长方形有(4)条边

3、三角形有(3)条边

4、圆形有(0)条边

5、正方形的边都相等吗?不相等

长方形的边都相等吗?对边相等(学生说不出对边时教师给予适当引导)

四、达标反馈

1、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剪成4个相等的三角形,并拼成另一个形状。自主探究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这是一个七巧板,观察图中共有几个图它们各有几个?

共有7个图形三角形有5个正方形1个,

平行四边形1个(平行四边形没有接触过,所以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可以提示)

作业布置:

1、做一个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图形

2、将圆形分成相等的2部分

3、将圆形分成相等的4部分

4、这个机器人中都有什么图形组成,各是几个?

答案:1、

2、

3、

4、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

圆形有9个,长方形有9个

设计意图:机器人的组成中有很多图形容让学生作答错误,例如圈住部分,机器人的耳朵并不是长方形,大腿和胳膊部分也不是长方形。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数学资源: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圆形有()个

长方形有()个

正方形有()个

三角形有()个

2、观察下图,说出图形的个数

三角形()个

长方形()个

正方形有()个

圆形有()个

答案1、10 11 4 12

2、18(小鸟的嘴部不是三角形) 11(机器人手中的棋子不是长方形) 1 15(小鸟的眼睛,花朵都是圆形)

资料链接:

加强直观教具的应用激发和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先导,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培养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就会为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一、发挥图示、教具作用,重视直观教学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形象语言,配合教具演示,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得高兴,学得乐意。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印象深刻,所以,现行通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对知识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仅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类应用题的有关概念和解法,而且提高了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二、运用直观教具,此时无声胜有声直观教具因其真实、具体,手可摸眼可看,有的甚至能闻能尝、能动能静,特别利于强化视觉功能,调动多种感官联动,全方位去感知,从而有助于突破难点,促进学生知识点的理解,因而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运用中因为学生认知能力上的差异以及学生生活体验的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能让学生自行收集(搜集)的教具,就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去发现甚至去创造,当然更要容许学生犯错。

三、加强直观,引导动手操作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化抽象为具体,使生涩难懂的知识变得浅显,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在教学中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动手操作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