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明儒学案凡例》

合集下载

明儒学案凡例原文及翻译

明儒学案凡例原文及翻译

明儒学案凡例原文及翻译(原创实用版)目录一、明儒学案凡例的原文概述二、明儒学案凡例的翻译解读三、明儒学案凡例的现代意义与启示正文一、明儒学案凡例的原文概述《明儒学案》是我国明代一部重要的儒学研究著作,全名为《明儒学案丛编》,作者是明代著名学者、教育家、思想家王守仁(字伯安)。

全书共收录了明代著名儒者的学案、论述、书信等,旨在总结明代儒学的学术成果和发展趋势。

其中,《明儒学案凡例》是该书的一篇序言性质的篇章,对全书的内容和编纂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二、明儒学案凡例的翻译解读《明儒学案凡例》原文较长,这里选取其中一段进行翻译解读:“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

道无古今,学无中外,皆天下之公器。

儒者,道之干也;儒学,天下之达道也。

干者,所以载之也;达道者,所以行之也。

行道者,自以为道,而天下归焉。

自以为道,非道也;而天下归焉,道亦在其中。

”翻译:道是天下共有的公道,学是天下共有的公学。

道不分古今,学不分中外,都是天下共有的工具。

儒者是道的主干,儒学是天下可达之道。

主干是用来承载的,可达之道是用来实践的。

实践道的人,自认为掌握了道,而天下人都归附于他。

自认为掌握了道,其实并非道;而天下人归附于他,道也在其中。

这段话阐述了道的普遍性和儒学的地位,表达了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和追求。

三、明儒学案凡例的现代意义与启示《明儒学案凡例》虽然写于明代,但对于现代社会仍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强调道的普遍性。

道是天下共有的公道,不分古今、中外。

这表明人类文明的发展需要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我们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共识,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2.强调儒学的地位。

儒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道德、仁爱、忠诚、孝顺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积极意义。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儒学的优秀传统,为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和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3.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文章中提到,实践道的人是自认为掌握了道,而天下人都归附于他。

明儒学案凡例原文及翻译

明儒学案凡例原文及翻译

明儒学案凡例原文及翻译(原创实用版)目录1.明儒学案概述2.明儒学案凡例原文3.明儒学案凡例翻译4.明儒学案的价值和影响正文1.明儒学案概述《明儒学案》是一部系统总结和记述明代传统学术思想发展演变及其流派的学术史著作。

全书一共 62 卷,以王守仁心学发端发展为主线,首篇《师说》提纲挈领全书。

全书一共记载了有明一代 210 位学者。

《明儒学案》开创了史学上的学案体史书体裁,适应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学术思想繁荣的需要。

2.明儒学案凡例原文《明儒学案凡例》原文如下:“一、师说:以王守仁心学发端,首篇《师说》提纲挈领全书,分为十八章,包括理气、心性、格致、诚敬、道统、经世、邦国、民本、礼义、法度、仁政、教化、刑罚、农桑、兵革、财赋、选举、职官等,以述其大要。

二、学案:分别列出十七个学案,大致依据时间先后推移次序和学术流派传承关系。

每个学案都有较为固定的结构,拥有案序,传和语录;其中案序为概说该学派之基本情况,诸如该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主要代表人物,与其他学派的关系等等,传即是学者传记,语录则为学者的言论和著作。

三、附录:附录包括诸儒杂著、书信、诗文等,以供参考。

”3.明儒学案凡例翻译《明儒学案凡例》的译文如下:“一、师说:以王守仁的心学为起点,首篇《师说》概括了全书的主要内容,分为十八章,涵盖了理气、心性、格致、诚敬、道统、经世、邦国、民本、礼义、法度、仁政、教化、刑罚、农桑、兵革、财赋、选举、职官等重要主题,以揭示其主要观点。

二、学案:分别列出了十七个学案,大致按照时间顺序和学术流派的传承关系进行排列。

每个学案都具有相对固定的结构,包括案序、传和语录;案序概述该学派的基本情况,如主要学术观点、代表人物、与其他学派的关系等;传则是学者的传记,语录包括学者的言论和著作。

三、附录:附录收录了各位儒家的杂著、书信、诗文等,以供读者参考。

”4.明儒学案的价值和影响《明儒学案》的价值在于它系统总结和记述了明代传统学术思想的发展演变及其流派,对于研究明代学术史具有重要意义。

《明儒学案》书籍介绍

《明儒学案》书籍介绍

《明儒学案》书籍介绍《明儒学案》书籍介绍黄宗羲《明儒学案》明末清初的明代学术思想史著作。

六十二卷。

明末清初黄宗羲撰。

成于康熙十五年(1676),较全面地记载了明,三百年间学术思想的演变发展和各学术流派的分合斗争。

【作者简介】黄宗羲(1610—1695年),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

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

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书籍简介】全书将明代二百多名学者,按时代顺序及学派分为十九个学案加以叙述。

明初九卷,包括崇仁、白沙、河东、三原四学案。

崇仁以吴与弼为首,胡居仁、娄谅等附之,其学主程朱一派,实为明代学术思想之先导。

白沙以陈献章为主,上承南宋陆象山心学之绪,下开明王学之基。

河东以薛瑄为首,三原以王恕等为主,此两派皆宗程朱之学,后者且出自前者,然学术宗旨又有一定差别,故分别立之。

明中期则专述王学及其流裔。

首立《姚江学案》,述该派创始人王守仁(阳明)之学术,然后依次为浙中、江右、南中、楚中、北方、粤闽诸王门学案,以明王学传授之统系。

并另立虽出自王门而对王学宗旨已有不同程度修正的止修、泰州、甘泉兰学案,以见王学之流变。

继立《诸儒学案》,以记学术上自成一家而不附从于某一学派的学者。

末为明季东林、蕺山两学案,前者以顾宪成、高攀龙为首;后者仅作者之师刘宗周一人,专标“慎独”之旨,亦系王门后学。

其叙事,每学案首冠小序,简述该派源流及为学宗旨。

次小传,略记各学者生平及主要学术观点,加以评论。

并节录各学者重要著作或语录原文,间附案语,列于叙传之后。

读去条理清晰,源流洞悉。

《诸儒学案中-文定何柏斋先生瑭》(明儒学案)简介及原文全文

《诸儒学案中-文定何柏斋先生瑭》(明儒学案)简介及原文全文

《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中·文定何柏斋先生瑭关于明儒学案《明儒学案》是一部系统总结和记述明代传统学术思想发展演变及其流派的学术史著作。

全书一共62卷。

《明儒学案》以王守仁心学发端发展为主线,首篇《师说》提纲挈领全书。

全书一共记载了有明一代210位学者。

文定何柏斋先生瑭原文何瑭字粹夫,号柏斋,怀庆武涉人。

生而端重,不事嬉戏,人以为呆。

七岁时,入郡城见弥勒像,抗言请去之,人皆大骇。

及为诸生,慨然慕许文正、薛文清之为人,索其遗书读之。

登弘治壬戌进士第,改庶吉士,历编修修撰。

逆瑾召诸翰林,各赠川扇。

翰林入见而跪,先生独长揖,瑾怒,扇不及之。

翰林谢扇复跪,先生从旁曰:“嘻!何跪而又跪也?”瑾大怒,诘其姓名,先生前对曰:“修撰何瑭。

”知不为瑾所容,累疏谢病,致仕归。

瑾诛,复职。

无何,以经筵触忌讳,谪同知开州,量移同知东昌府,又归。

嘉靖初,起山西提学副使,丁忧。

改浙江,进南京太常少卿、本寺正卿,历工户礼三部侍郎,谢病。

陞右都御史,掌留台,不就。

家居十余年。

癸卯九月卒,年七十。

赠礼部尚书,谥文定。

先生以儒者之学,当务之为急,细而言语威仪,大而礼乐刑政,此物之当格而不可后者也。

学问思辨,一旦卓有定见,则物格而知至矣。

由是而发之以诚,主之以正,然而身不修,家不齐,未之有也。

至究其本原为性命,形於著述为文章,固非二道,特其缓急先后,各有次第,不可紊耳。

今曰“理出於心,心存则万理备,吾道一贯,圣人之极致也,奚事外求?”吾恐其修齐治平之道,反有所略,则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於古人之道,不免差矣。

先生此论为阳明而发也。

盖力主在心为知觉,在物为理之说,固无足怪,独是以本原性命非当务之急,若无与乎修齐之事者,则与清谈何异?修齐之事,无乃专靠言语威仪、礼乐刑政与?真可谓本末倒置矣。

先生与王浚川、许函谷辨论阴阳数千言,为浚川所破者不一,其大指之差,在“以神为无,以形为有”,有无岂能相合?则神形已离为二,神形既二,又岂待人死而后无知哉?儒学管见或问儒者之学。

《诸儒学案上-学正曹月川先生端》(明儒学案)简介及原文全文

《诸儒学案上-学正曹月川先生端》(明儒学案)简介及原文全文

《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上·学正曹月川先生端关于明儒学案《明儒学案》是一部系统总结和记述明代传统学术思想发展演变及其流派的学术史著作。

全书一共62卷。

《明儒学案》以王守仁心学发端发展为主线,首篇《师说》提纲挈领全书。

全书一共记载了有明一代210位学者。

学正曹月川先生端原文曹端字正夫,号月川,河南之渑池人。

自幼不妄言动。

年十七,读《五经》皆遍,师事宜阳马子才、太原彭宗古,远有端绪。

永乐戊子举於乡,明年登乙榜第一,授山西霍州学正,历九年,丁忧庐墓。

壬寅起补蒲州。

洪熙乙巳考绩,两学诸生皆上章请复任霍州,上遂许之。

又历十年。

宣德甲寅六月朔之明日,卒於霍州,年五十九。

初,先生得元人谢应芳《辨惑编》,心悦而好之,故於轮回、祸福、巫觋、风水时日世俗通行之说,毅然不为所动。

父敬祖为善於乡,而勤行佛、老之善以为善。

先生朝夕以圣贤崇正闢邪之论讽於左右,父亦感悟乐闻。

先生条其人伦日用之事可见之施行者,为《夜行烛》一书,言人处流俗中,如夜行,视此则烛引之於前矣。

里中有斋醮,力不能止,则上书乡先生,请勿赴。

又上书邑令,请毁淫祠,令以属之先生,毁者百余,惟存夏禹、雷公二庙,四时祈报,则设社穀坛。

邢端修五岳庙,先生言其非礼;同僚肃拜梓潼神,先生以为谄。

僚曰:“斯文宗主也。

”先生曰:“梓潼主斯文,孔子更主何事?”门人有赴汉寿亭社会者,先生愍痛以折之。

诸生有丧,则命知礼者相之,有欲用浮屠者,先生曰:“浮屠之教,拯其父母出於地狱,是不以亲为君子,而为积恶有罪之小人也。

其待亲不亦刻薄乎?”其人曰:“举世皆然,否则讪笑随之。

”先生曰:“一乡溺於流俗,是不读书的人,子读儒书,明儒礼,不以违礼为非,而以违俗为非,仍然是不读书人也。

”每有修造,不择时日,或以太岁土旺为言,先生明其谬妄,时人从而化之。

霍州樵者拾金钗以还其主,人以为异,樵曰:“第不欲愧曹郡博耳。

”高文质往观剧,中途而返,曰:“此行岂可使曹先生知也。

”先生以力行为主,守之甚确,一事不容假借,然非徒事於外者,盖立基於敬,体騐於无欲,其言事事都於心上做工夫,是入孔门底大路。

明儒学案-第1章

明儒学案-第1章

第1章明儒大家黄宗羲之生平黄宗羲,明末大思想家,在明清鼎革之际,念念不忘旧朝,集合志士,起兵抗清。

后组织“世忠营”结寨自固。

复追随南明鲁王,任左副都御史。

失败后,隐居著书,对清廷荐官力辞不就,坚决不出仕。

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清初五大师”,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他的父亲黄尊素因弹劾魏忠贤而被削职归籍,不久又下狱被押送京城,后来,受酷刑而死。

在他的父亲被送走之前,父亲命他拜著名学者刘宗周为师,并嘱咐他:“学者不可不通知史事。

”就这样,父亲的教训对他后来的求学道路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而当时年仅十九岁的黄宗羲袖藏铁锥,孤身赴京为父讼冤。

黄宗羲的祖父为使黄宗羲牢记国恨家仇,还在他进出的门口处写上“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八字来激励他。

当时,崇祯即位,阉党失势,黄宗羲在公堂之上出锥击伤主谋,追杀凶手,并在刑部大堂当场锥刺魏忠贤死党许显纯等,明思宗叹称其为“忠臣孤子”,其事迹更是轰动海内外。

黄宗羲归乡后,即更加发愤读书,“愤科举之学锢人,思所以变之。

既,尽发家藏书读之,不足,则钞之同里世学楼钮氏、澹生堂祁氏,南中则千顷堂黄氏、绛云楼钱氏,且建‘续钞堂’于南雷,以承东发(疑系“林”字--笔者按)之绪”(《清史稿》480卷)。

又从学于著名哲学家刘宗周,得蕺山之学。

清军入关后,黄宗羲召集里中子弟数百人组成“世忠营”参加反清战斗,达数年之久。

失败后返乡闭门著述,清廷屡次诏征,皆辞免。

黄宗羲曾自云一生有三变:“初锢之为党人,继指之为游侠,终厕之于儒林,”这正是黄宗羲一生的写照。

黄宗羲多才博学,于经史百家及天文、算术、乐律以及释、道无不研究。

尤其在史学上成就很大。

清政府撰修《明史》,“史局大议必咨之”(《清史稿》480卷)。

而在哲学和政治思想方面,更是一位从“民本”的立场来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者,真堪称是中国思想启蒙第一人。

明儒学案在线阅读

明儒学案在线阅读

明儒学案在线阅读沈芝盈(点校)前言黄宗羲字太沖,号梨洲,公元一六一○年(明万历三十八年)生,浙江余姚人。

他的父亲黄尊素是东林名士,天启年间,因弹劾宦官魏忠贤而被杀害。

崇祯初,宦官集团暂时失势,其中作恶多端的人将受到制裁。

黄宗羲当时十九岁,得到这个消息后,毅然进京,为父讼冤,并且在对簿公堂时,手锥陷害他父亲的仇人。

清军南下,黄宗羲回到浙江,召募义兵,组织抗清武装斗争。

但不久兵败,被悬赏缉捕,只得隐伏山林。

直到清政权基本稳定,放松了对沿海知名抗清人士的禁令后,才回到家乡,着书讲学。

康熙十七年,清政府诏徵博学鸿儒,未几,又开设明史馆,以此网罗知识分子,黄宗羲屡次被推荐,都以老病辞。

公元一六九五年(清康熙三十四年)卒,年八十五。

黄宗羲学识渊博,对天文、律历、象数、史地都有研究。

他的《明儒学案》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学术思想史专着。

虽然,《礼记》中的《学记》、《儒行》、《檀弓》,《史记》中的《儒林传》、《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汉书儒林传》,《宋史道学传》,都可以算作学术思想史的嚆矢,其后还有宋朱熹《伊洛渊源录》,明周汝登《圣学宗传》、孙奇逢《理学宗传》,已经有了学术思想史的雏型,但是黄宗羲的《明儒学案》,收集资料比较全面,阐述各家学术观点比较客观,分类系统性比较强,编纂的方法也有独到之处,即使比较晚出的唐鑑《清学案小识》、尹会一《北学编》,也都不能与之相媲美。

黄宗羲在《自序》中表明:“羲为《明儒学案》,上下诸先生,深浅各得,醇疵互见,要皆功力所至,竭其心之万殊者,而后成家,未尝以懵懂精神冒人糟粕。

”并且指出周汝登和孙奇逢的不足,认为他们不是“见闻狭陋”,就是“不得要领”,且“扰金银铜铁为一器”。

(见《凡例》)因此,他自己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着重梳理各家学术观点,“为之分源别派,使其宗旨历然”。

(《自序》)在体例上则以“有所授受者分为各案,其特起者,后之学者,不甚着者,总列诸儒之案”。

(《凡例》)各学案又都冠以叙论,作简括的介绍说明,随后分列本案各学者,并依次叙述他们的传略。

9明儒学案

9明儒学案

卷四十二 甘泉学案六 唐伯元、杨时乔、王道 卷四十三 诸儒学案上一 方孝孺、赵谦 卷四十四 诸儒学案上二 曹端 卷四十五 诸儒学案上三 黄润玉、罗伦、章懋、庄昶、张元祯、陈选 卷四十六 诸儒学案上四 陈真晟、张吉、周瑛、蔡清、潘府、罗侨 卷四十七 诸儒学案中一 罗钦顺
附案 应典、周莹、卢可久、杜惟熙、颜鲸
本书将搜集到的有关明代三百年学术流派的材 料进行分类排比。 由于系统比较清楚,结构比较严密,纲目和主 次的关系处理得很有逻辑性,在材料的整理上 高过了前人;同时,作者对各派原著都做过直 接研究,因为叙述各派学术思想,简明扼要, 选材比较精审而有代表性。 作者处理材料的态度也相当严肃。他的见解倾
每介绍一学派,先叙其渊源流别,概括要旨,然 后列举该派代表人物,各立小传,略述一生经历, 择录重要言论,提示学术思想特点而加以评论。
目录 师说 方正学孝孺、曹月川端、薛敬轩、吴康斋与弼、陈剩夫真晟、 周小泉蕙、陈白沙献章、罗一峰伦、蔡虚斋清、王阳明守仁、 邹东廓守益、王龙溪畿、罗整庵钦顺、吕泾野、孟云浦化鲤 孟我疆秋 张阳和元忭、罗念庵洪先 赵大洲贞吉 王塘南时槐 邓定宇以赞、罗近溪汝芳、李见罗材、许敬庵孚远 卷一 崇仁学案一 吴与弼 卷二 崇仁学案二 胡居仁、娄谅、谢复、郑伉、胡九韶 卷三 崇仁学案三 魏校、余祐 卷四 崇仁学案四 夏尚朴、潘润 卷五 白沙学案上 陈献章、李承箕

卷二十八 南中王门学案四 蒋信、冀元亨 卷二十九 北方王门学案 穆孔晖、张后觉、孟秋、尤时熙、孟化鲤、杨东明、南大吉 卷三十 粤闽王门学案 薛侃、周坦 卷三十一 止修学案 李材 卷三十二 泰州学案一 王艮、王襞(附朱恕、韩乐吾、夏叟)、徐樾、王栋、林春 卷三十三 泰州学案二 赵大吉 卷三十四 泰州学案三 罗汝芳、杨起元

7《明儒学案凡例》

7《明儒学案凡例》

五、参考书目:
1. 《黄宗羲评传》 作者:徐定保 南京 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民本的极限: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 张师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五.思考题: 1.名词解释:黄宗羲;《明儒学案》; 2.如何评价《明儒学案》?


(二)《明儒学案》简介

1、作者——黄宗羲 黄宗羲(1610~1695),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 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浙江余姚人。是清代浙东 学派的创始人。对清代史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自幼好学,师从刘宗周。章学诚赞誉“梨洲黄氏,出蕺 山刘氏之门,而开万氏弟兄经史之学”。黄宗羲在学术 上上承明代学者王守仁、刘宗周,下启清初史家万斯大、 万斯同,为清代浙东史学开山。 作为杰出的史学家,《明儒学案》为代表作。辑有《宋 元学案》。著有《明史案》成为《明史稿》的蓝本。 作为思想家,与顾炎武、王夫之齐名,写有《明夷待访 录》集中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因其遍学天文、地志、历算、音律,九流百家,著述丰 富,还有所作散文有《南雷文案》、《南雷文定》等。

注释:
(1)得力处:独树一帜的地方。
(2)定以一二字:宋明理学家强调一个概念
为宇宙本体,然后围绕它展开自己的学说。 如:周敦颐强调“太极”,张载强调“气”, 朱熹强调“理”,王守仁强调“心”。 (3 )月氏要领:月氏对西汉的真实意图。
注释:



(1)得力处:独树一帜的地方。 (2)定以一二字:宋明理学家强调一个概念为宇宙本体, 然后围绕它展开自己的学说。如:周敦颐强调“太极”,张 载强调“气”,朱熹强调“理”,王守仁强调“心”。 (3 )月氏要领:月氏对西汉的真实意图。 (4)辟释氏:排斥佛教。 (5)其弥近理而乱真者,终是指他不出:对佛教中越貌似 有理而越淆乱经义的那些理论,终究还是指不出来。 (6)语录:宋代理学家多在书院讲学,凡学者自编的讲稿 叫“讲义”,而师生随时问答,有学生记录的师说,称“语 录”。

明儒学案凡例原文及翻译

明儒学案凡例原文及翻译

明儒学案凡例原文及翻译
摘要:
一、明儒学案简介
二、明儒学案凡例原文解析
三、明儒学案翻译及其现代意义
四、总结
正文:
【一、明儒学案简介】
明儒学案是一部关于明代儒家学者的传记汇编,由明代学者黄宗羲发起编撰,共收录了642位儒学家的传记。

这部著作旨在传承和发扬儒家学说,尤其在明代的背景下,明儒学案反映了儒家学者在面对社会变革时的坚守与创新。

【二、明儒学案凡例原文解析】
明儒学案中的“凡例”是对整部书籍编写规则的概述。

黄宗羲在编撰明儒学案时,遵循了一定的体例。

首先,他按照儒家学派和地域进行分类,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各个学派之间的关系和演变。

其次,他详细记载了每位儒学家的生平事迹、学术观点和著作,以便后人学习和研究。

此外,黄宗羲还对一些重要概念和观点进行了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儒家学说。

【三、明儒学案翻译及其现代意义】
明儒学案不仅是一部历史文献,更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儒家经典。

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有助于普及儒家文化,让更多人了解明代儒学家的思想。

例如,明儒学案中强调的“仁爱”、“忠诚”、“礼义”等价值观,对于构建和谐社
会和培养道德品质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明儒学案中的许多观点也可为现代教育、政治、伦理等领域提供借鉴。

【四、总结】
明儒学案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的儒家经典。

通过解析其凡例原文,我们可以了解到明代儒家学者的学术传承和思想特点。

将明儒学案翻译成现代汉语,有助于传承和发扬儒家文化,为现代社会提供道德和智慧的支持。

《儒藏·明儒学案》点校说明

《儒藏·明儒学案》点校说明

《儒藏·明儒学案》点校说明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

其父黄尊素为东林名士,天启间因弹劾宦官魏忠贤下狱,死狱中。

崇祯初,宦党失势,十九岁的黄宗羲入京为父讼冤,在对簿公堂时手锥宦党许显纯等,朝野震惊。

由是声名渐显,为复社重要成员之一。

清军南下,宗羲回到浙江,召募义兵,率乡人组成“黄氏世忠营”,进行反清武装斗争。

失败后被悬赏缉捕,被迫亡命海上。

明亡后始还乡,隐居山林,多次拒绝清廷的征召。

恢复刘宗周创立的证人书院,讲学其中,并多次到各地授徒论学。

宗羲一生除赴南明行在短暂地担任过左副都御史一职外,主要从事著书讲学。

他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天文、历法、术数、文学等都有很深的研究。

主要著述除《明儒学案》而外,尚有《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易学象数论》、《孟子师说》、《明文海》、《明文案》及诗文集等。

其史学主张对浙东学者影响很大,《易》学著作在清代《易》学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但黄宗羲主要以思想史研究见长,他本人也是一个思想家。

黄宗羲的思想深受其师刘宗周的影响,但又绝不囿于一家之说,而是博采众说,融会贯通,又推衍发挥,心得独到。

同其它许多心学家一样,本体——功夫论是黄宗羲哲学思想的基本框架。

在本体论上,黄宗羲是彻底的气一元论者。

在他看来,宇宙万物尽管千差万别,但都统一于气。

存在本身,不过是气的运动变化。

气的运行变化所体现出来的规律即是理。

人本身也是气,人心也是气,只不过是一种虚灵知觉之气,即所谓“知气”。

心的知觉运动也就是“知气”的流行运转,其间所体现出来的条理即是性。

这样,理、心、性诸范畴在气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

另一方面,由于宇宙万物只有对于人才有意义,是主体意识的对象化,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世界统一于气也就是世界统一于心。

这就是黄宗羲“盈天地皆心”的本体论。

气或者说心的基本存在状态是“一本万殊”。

实体气是一本,而春夏秋冬四季的推移是万殊。

“知气”心是一本,而喜怒哀乐交替变化是万殊。

读黄宗羲《明儒学案》(上)

读黄宗羲《明儒学案》(上)

读黄宗羲《明儒学案》(上)节本《明儒学案》三册,民国二十六年(公园一九三七年)五月版,为商务印书馆“中学国文补充读本”。

王云五、丁毂音、张寄岫主编,缪天绶选注。

黄宗羲乃明清之际的大学者,少有奇气。

父东林名士,为魏忠贤所陷害,袖长锥入京复仇,然魏逆已死,仅刺杀了几个没紧要的奸人。

但其凛冽之气轰动一时。

他秉承王阳明之学,又有自己的见解。

明亡,力图匡复;不成,乡居奉母杜门著述。

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和后之《宋元学案》类儒学史,惜未完而终。

其体例先总述或探其学术的渊源,然后按学案(流派、学者)介绍。

先述简历和大体的思想学问,并加以评价,再引其说。

读此总有点读西方神学或哲学著作的感觉。

学者简历中的细节很有意思。

明代的文字读起不吃力,注释挺不错,注重出典。

中学国文补充读物如此,可见那时中学的水平足抵今天本科以上了。

反观现在,整个社会每况愈下的国文水平令人感慨!序录宋人成说:言心则以知觉而与理为二;言功夫则静时存养,动时省察。

故必敬义夹持,明诚两进,而后为学问之全功。

——崇仁学案有明之学,至白沙始入精微,其吃紧功夫,全在涵养,喜怒未发而非空,万感交集而不动。

至阳明而后大。

罗一峰曰:“白沙观天人之微,究圣贤之蕴,充道以富,崇德以贵,天下之物,可爱可求,漠然而无动于其中。

”——白沙学案河东有未见性之讥。

所谓“此心始觉性天通”者,定非欺人语。

可见无事乎张皇耳。

——河东学案自姚江(王守仁)指点出良知,人人现在,一反观而自得;便人人有个作圣之路。

故无姚江则古来之学脉绝矣。

《天泉问答》:“无善无恶者心之体,有善有恶者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为善去恶,只是率性而行,自然无善恶之夹杂。

——姚江学案阳明先生之学,有泰州(王艮)龙溪而风行天下,亦因泰州龙溪而渐失其传。

顾端文曰:“心隐辈坐在利欲胶漆盆中,所以能鼓动得人,只缘他一种聪明,亦自有不可到处。

”羲以为:非其聪明,正其学术也。

所谓祖师禅者,以作用见性。

诸公掀翻天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诸儒学案中-诸生李大经先生经纶》(明儒学案)简介及原文全文

《诸儒学案中-诸生李大经先生经纶》(明儒学案)简介及原文全文

《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中·诸生李大经先生经纶关于明儒学案《明儒学案》是一部系统总结和记述明代传统学术思想发展演变及其流派的学术史著作。

全书一共62卷。

《明儒学案》以王守仁心学发端发展为主线,首篇《师说》提纲挈领全书。

全书一共记载了有明一代210位学者。

诸生李大经先生经纶原文李经纶字大经,建昌南丰人。

生而有文在手,坟起如方印,读书好深湛之思,以理学自负。

为诸生,值乡举,上书当道,言当待士以礼,无制士以苛法。

藉令峻制苛法,尽革怀挟之弊,而使志行之士如吴康斋、陈布衣者,睥睨其间,避匿而不肯出,无宁疏於防检,使志行士或由以进也。

当道得其言而韪之。

久之,弃举子业,精心著述,以《诗》三百篇非夫子之旧,汉儒杂取逸诗以足其数,故无益於天德王治之粹者,削之,作《诗教考》。

以《礼》有三:曰仪,曰曲,曰官。

见诸动止食息日用伦常者,谓之曲,行之吉凶军宾嘉者,谓之仪,朝廷之制度,谓之官。

《三礼考註》昧於经曲制度之节,混三为一,今为之分别。

作《礼经类编》。

王、湛二家之学盛行,先生弗以为是,作《卫道录》,作《大学稽中传》。

念时无知者,闻罗整菴著《困知记》,辨心性之异,以闢王、湛,大喜,上书以质所学。

整菴方自贵重,惩两家之聚生徒,各立门户,故少所容接。

而先生之辞又过侈,遂沮抑之。

先生乃大失望,走南都,谒祭酒黄泰泉。

泰泉深契之,而与之讲乐律,然亦未遑张其学术也。

其后东南中倭,天下颇汹汹,先生以为是司兵者不知兵也,条事务七事,诣抚按藩臬献之,竟不遇。

中暍,卒於越道。

先生与王、湛异者,大旨只在穷理二字。

然先生之所谓理者,制度文为,礼乐刑政,皆是枝叶边事,而王、湛之所谓理,则是根本。

根本不出一心,由一心以措天地万物,则无所不贯,由天地万物以补凑此心,乃是眼中之金屑也。

先生之诚意,原以意非心之发也,是主宰乎知觉之中者也,颇与子刘子之言意相合。

第子刘子所谓主宰者,知觉中自有主宰,先生谓主宰乎知觉之中者,则又立意以为之,仍是《困知》之余论也。

明儒学案凡例原文及翻译

明儒学案凡例原文及翻译

明儒学案凡例原文及翻译
摘要:
一、《明儒学案》概述
1.成书背景
2.涵盖时间
3.内容特点
二、《明儒学案》的体例
1.八大学案分类
2.各类人物编排顺序
三、“圣学”与“儒林”的重要性
1.“圣学”为道问学之宗
2.“儒林”为尊德性之地
3.二者的关系与作用
四、其他学案类别的价值
1.各随其才,各适其用
2.一代之英华
正文:
《明儒学案》是一部关于明朝一代学术的著作。

从成祖永乐年间开始,到神宗万历年间结束,涵盖了三百年的历史,详细记录了各位儒者的学说,没有比这更详尽的了。

我曾经通读全书,深感明朝学术的繁荣,因此选取其中的要点,以便广泛传播。

关于《明儒学案》的编写体例,共有八项:一是“圣学”,二是“儒林”,三是“文苑”,四是“名臣”,五是“循吏”,六是“儒将”,七是“忠义”,八是“隐逸”。

各类人物,依序排列。

明朝儒者的学说,若要寻求其精华,莫过于“圣学”和“儒林”。

然而,“圣学”是学问的宗旨,“儒林”是品德的基石。

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至于其他各篇,则是各人依据自己的才华,各得其所,也是一代人的才华展示。

在《明儒学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儒者,他们各有所长,各展其才,共同构成了明朝学术的多元风貌。

总之,《明儒学案》是一部详尽地记录了明朝一代学术的著作。

明儒学案凡例原文及翻译

明儒学案凡例原文及翻译

明儒学案凡例原文及翻译《明儒学案凡例》是明代儒学家顾炎武所著的一部儒家经典评论著作,全书共分为四卷,包含了对《四书》和《五经》等经典著作的注释和解释。

以下是《明儒学案凡例》的原文及翻译:原文:凡例者,言凡所以例也。

人之学者,必有所据而为法,有所依而为则。

若依于心,则心之所欲,皆为则矣;若依于事,则事之所宜,皆为则矣。

心之所欲,皆为则矣,则无所不为;事之所宜,皆为则矣,则无所不宜。

心之所欲,皆为则矣,则无所不为;事之所宜,皆为则矣,则无所不宜。

故曰,凡有所欲,则有所为;凡有所宜,则有所则。

则者,法也。

心之所欲,皆为则矣,则无所不为;事之所宜,皆为则矣,则无所不宜。

故曰,凡有所欲,则有所为;凡有所宜,则有所则。

则者,法也。

翻译:《明儒学案凡例》中的“凡例”一词,意指一切事物的规范和范例。

人类的学问,必然有所依据而成为法则,有所依托而形成准则。

如果依据个人的心意,那么个人欲望的一切都成为准则;如果依据客观事物,那么事物的适宜之处都成为准则。

个人欲望的一切都成为准则,那么就没有什么不能为;事物的适宜之处都成为准则,那么就没有什么不合适的。

个人欲望的一切都成为准则,那么就没有什么不能为;事物的适宜之处都成为准则,那么就没有什么不合适的。

因此说,凡是有所欲,则有所行为;凡是有所适宜,则有所规范。

规范即是法则。

个人欲望的一切都成为准则,那么就没有什么不能为;事物的适宜之处都成为准则,那么就没有什么不合适的。

因此说,凡是有所欲,则有所行为;凡是有所适宜,则有所规范。

规范即是法则。

《明儒学案》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明儒学案》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明儒学案》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明儒学案》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学术史著作。

中国历史文选下册课文翻译

中国历史文选下册课文翻译

《史通·二体》译文在三皇五帝的时代,书籍曾经有《五典》、《三坟》,可距离现在太久远了,没办法闹得一清二楚。

从唐尧、虞舜以下直到周朝,这些记载组成了《古文尚书》。

但是当时的世道仍旧很淳朴,文字奉从简略,要索求完备的史书体裁,原本上就不存在。

此后左丘明给《春秋》作解释,司马子长编写《史记》,史书体裁到这时才完备了。

后来接续的作品,相互遵照着写出来,即便有改动扩大,也仅仅变换一下各自的书名篇目,范围本来就有限,谁能超出这个范围呢?大致上说,荀悦、张璠属于左丘明的一派;班固、华峤,属于司马子长的同类。

只是这编年、纪传两大史书流派,各自看重夸耀本流派,一定要辨明他们的优点与缺点,才能够说出个究竟来。

像《春秋》这样的史书,缀联日期和月份形成编排次序,标列季节和年份来互相接续,中原国家与边疆各部族,在同一年同一时期,没有不完整地记载那些事件,显现在读者的眼前。

道理全都包括在一桩记载中,语句没有重复出现的现象。

这是它构成长处的地方啊!至于贤能的士人,贞烈的女子,才华出众的人,品德美好的人,如果他们的事迹与国家政治有关系,必定予以高度注意观察而完整地加以记载,如果他们的事迹与国家政治关系不大,只有坚持正直的原则的才详细地加以述说。

例如绛县的老翁、杞梁的妻子,有的是晋国的国卿才获得记述,有的是因为答对齐国的国君才被记载的。

他们中存在着贤惠像柳下惠,仁德像颜回那样的人,最终也没能够彰显他们的姓名、显扬他们的言行。

所以论起编年体史书细小内容的处理,就连最细微的事情都不遗漏;说起编年体史书重要内容的处理,就连十分重大的事情都给抛弃掉。

这是它构成短处的地方啊!像《史记》这样的史书,本纪用来包举朝廷大事,列传用来曲折详细地记载小事,表用来按表格形式标列年代和爵位,志用来总括本纪、列传和表所遗漏的内容。

至于天文地理、国家法典、朝廷规章,明显的和隐微的,必定都完备地包括进来;重要的和次要的都不遗漏:这是它构成长处的地方啊!至于同是一桩事件,分散在好几篇里,断断续续,彼此分离,前后多次重复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释:
(1)得力处:独树一帜的地方。
(2)定以一二字:宋明理学家强调一个概念
为宇宙本体,然后围绕它展开自己的学说。 如:周敦颐强调“太极”,张载强调“气”, 朱熹强调“理”,王守仁强调“心”。 (3 )月氏要领:月氏对西汉的真实意图。
注释:



(1)得力处:独树一帜的地方。 (2)定以一二字:宋明理学家强调一个概念为宇宙本体, 然后围绕它展开自己的学说。如:周敦颐强调“太极”,张 载强调“气”,朱熹强调“理”,王守仁强调“心”。 (3 )月氏要领:月氏对西汉的真实意图。 (4)辟释氏:排斥佛教。 (5)其弥近理而乱真者,终是指他不出:对佛教中越貌似 有理而越淆乱经义的那些理论,终究还是指不出来。 (6)语录:宋代理学家多在书院讲学,凡学者自编的讲稿 叫“讲义”,而师生随时问答,有学生记录的师说,称“语 录”。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他认为万法实有,万象不虚,此身 是菩提树,有成佛的心性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 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要 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 了光明的本性。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慧能是倾向于万法皆空的,法体本 不是菩提。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 是台。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那里会染上什么尘 埃?
四、分析





黄宗羲的“学有宗旨说”和“学贵自得论” 《凡例》是黄宗羲对《明儒学案》所作的总说明,其中既包 括全书的主体内容,也包括全书的编写体例,还包括作者本 人关于治学之道的卓越见解。 “学有宗旨说”:立说者学有宗旨,求学者得其宗旨,这是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这是立说于前和评判于后的关系。 “学贵自得论”:“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 这就提出了治学和求学的原则与标准。并且进一步指出了贯 彻这一原则、达到这一标准的具体途径:要“作切实功夫”。 黄宗羲的学有宗旨说和学贵自得论,是互为条件,互为目的 的。你要学有宗旨,必须学贵自得;你宗羲评传》 作者:徐定保 南京 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民本的极限: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 张师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五.思考题: 1.名词解释:黄宗羲;《明儒学案》; 2.如何评价《明儒学案》?

黄宗羲及相关著作
民本的极限: 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
2、《明儒学案》的编撰
从程朱理学到“心”学
清算王学思潮与《明儒学案》的编撰
3、《明儒学案》的体例和内容:
(1)体例:系统总结和记述明代学术思想发
展演变及其流派的学术史著作。 (2)内容:全书一共62卷。《明儒学案》以 王守仁心学发端发展为主线,首篇《师说》 提纲挈领全书。全书一共记载了有明一代210 位学者。
《明儒学案凡例》
2011历史学
明儒学案凡例

一、解题

(一)学案体:
1、定义:记述学术源流的史书体裁。始创 于明末清初。学案体体裁中的“学”指学术、 学派,而“案”则谓考察、按据,是叙述学 派源流及其学说内容、考按学术事件而加以 论断的专门史学著述形式,为学术思想史专 著。
2、发展: 萌芽:宋代朱熹作《伊洛渊源录》 产生:《明儒学案》 发展:清 黄百家、全祖望撰《宋元学案》 唐鉴撰《国朝学案小识》
4、《明儒学案》的成就
开后世“学案”体之先声。编纂有法,分类
有序,证论切要 。对后世学术思想影响深远。 黄宗羲的编纂思想是阐明各家各派的自得之 学,把握学术思想的真谛。 取材丰富,所摘录者都是取自原书,未有转 录于他书者,是为本书的一个特点。
二、注释
(1)周海门:即周汝登,号海门,著有《圣
三、参考译文

从过去到现在关于理学方面的专著,前有周汝登的 《圣学宗传》,近有孙奇逢的《理学宗传》。二书 罗列各家学说很完备,但陶望龄在给焦竑的书信中 说:“周汝登自己认为身居山麓江畔,见闻狭窄孤陋, 曾经希望广泛搜集书面资料和口头资料,增补所遗 漏的部分,不敢就说这本书已经是定型的著作了。” 况且各个理学家自己有自己的宗旨,而周汝登持守 发挥禅宗学说,搅和金银铜铁铸成一器,这是周汝 登本人的宗旨,不是各个理学家的宗旨啊。孙奇逢 混杂收录,不做进一步的审察区分,书中评判注解 所涉及的地方,不一定就抓住了各家学说的要领, 而他的所见所闻也如同周汝登一样。研习者观看我 这本书,然后会知道周汝登、孙奇逢两家的疏漏简 略。

(二)《明儒学案》简介

1、作者——黄宗羲 黄宗羲(1610~1695),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 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浙江余姚人。是清代浙东 学派的创始人。对清代史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自幼好学,师从刘宗周。章学诚赞誉“梨洲黄氏,出蕺 山刘氏之门,而开万氏弟兄经史之学”。黄宗羲在学术 上上承明代学者王守仁、刘宗周,下启清初史家万斯大、 万斯同,为清代浙东史学开山。 作为杰出的史学家,《明儒学案》为代表作。辑有《宋 元学案》。著有《明史案》成为《明史稿》的蓝本。 作为思想家,与顾炎武、王夫之齐名,写有《明夷待访 录》集中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因其遍学天文、地志、历算、音律,九流百家,著述丰 富,还有所作散文有《南雷文案》、《南雷文定》等。
学宗传》。 (2)孙钟元:即孙奇逢,号中元,著有《理 学宗传》。 (3)陶石篑:即陶望龄,号石篑。 (4)焦弱侯:即焦竑,字弱侯。 (5)禅学:唐朝,慧能创立。南派。 (6)学者:研习者。
补充:古代人的名、字、号


所谓“名”,即个人在社会上所使用的符号。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 又称“表字”。” 在古代有的人除名、字外,还有“号”。号是人的别称,所 以又叫“别号”。号的实用性很强,除供人呼唤外,还用作 文章、书籍、字画的署名。 苏轼——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李白——名: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礼记》说:“幼名、冠字。”。《疏》云:“始生三月而 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 其名,故冠而加字。”名是幼时起的,供长辈呼唤。男子到 了二十岁成人,要举行冠礼,这标志着本人要出仕,进人社 会。女子长大后也要离开母家而许嫁,未许嫁的叫“未字”, 亦可叫“待字”。十五岁许嫁时,举行笄礼,也要取字,供 朋友呼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