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生态学考试分析

合集下载

养殖水域生态学

养殖水域生态学

四川农业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考试养殖水域生态学试卷(课程代码 222216)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限制因子:物的存在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又称主导因子。

2.拥挤效应:是指种群增长过程中随着密度增加而使种群增长速度降低的现象。

3.生态位:又称小生境或是生态龛位,生态位是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以及其本身生活习性的总称。

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借以跟其他物种作出区别。

4.水呼吸:水呼吸是一个综合的耗氧过程,包括浮游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呼吸以及细菌对溶解、悬浮有机质的分解,是主要的耗氧组分。

5.内禀增长率:内禀增长率是指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与空间不受限制、同种其它个体的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性质的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的最大瞬时增长率。

反映了种群在理想状态下,生物种群的扩繁能力。

6.窒息点:当动物处于密闭空间中时,不再向该空间中加入新鲜空气,一段时间后当动物因缺氧昏迷接近死亡时的氧气含量,即为该动物的窒息点。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水体光照特点之一是透入水层光的光照强度随着水深的增加而_____A_______。

A.指数式递减 B. 指数式递增 C. 不变 D.算术级数递减2.鱼类和贝类的存活曲线接近于___C_____。

A. B型B. C型C. A型D. 其它型3.以下哪种生物更倾向于K-对策者__D____。

A.轮虫B.枝角类C. 桡足类D. 原生动物4.天然淡水温带湖泊中氧气的主要由___D_____消耗。

A.鱼类呼吸B.逸散入空气C.底栖生物呼吸D.水呼吸5.环境问题包括 ________D__________两个方面。

A.生态破坏和全球变化B. 赤潮现象和环境污染C. 水体富营养化和水污染D.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6.两物种间相互作用彼此得利但缺少另一方不能继续生活的种间关系为_____A_____。

《养殖水域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养殖水域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养殖水域生态学复习题(课程代码222216)一、名词解释1.限制因子:。

2.临界氧量:3.拥挤效应:4.生态位:5.水呼吸:6.赤潮生物:7.内禀增长率:8.窒息点:9.营养级:10.生态学:11.生态系统:12.生态因子:13.生境:14.阈:15.生态幅:16.指示生物:17.种群:18.环境容纳量:19.生物群落:20.群落演替:21.库:22.积温:23.有效积温:24.生物群落:25.生态平衡:二、选择题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这一生态学定义是由首次___ ____提出的。

A. Odum E.P.B. Haeckel E.C. ForelD. Tansley2.水体光照特点之一是透入水层光的光照强度随着水深的增加而_________。

A.指数式递减 B. 指数式递增 C. 不变 D.算术级数递减3.鱼类和贝类的存活曲线接近于__ _____。

A. B型 B. C型 C. A型 D.其它型4.以下呈C型存活曲线的生物是______。

A. 熊猫 B. 鲸鱼 C.鲤鱼 D.人5.以下哪种生物更倾向于K-对策者____ ___。

A.轮虫 B.枝角类 C. 桡足类 D. 原生动物6.海洋硬骨鱼类对水体溶解盐的适应性调节机制是___ ____。

A. 等渗调节 B. 低渗调节C.高深调节D.随渗调节7.淡水硬骨鱼类对水体溶解盐的适应性调节机制是____ ___。

A. 等渗调节 B. 低渗调节C.高深调节D.随渗调节8.天然淡水温带湖泊中氧气的主要由___ ___消耗。

A.鱼类呼吸 B.逸散入空气 C.底栖生物呼吸 D.水呼吸9.林德曼定律生态效率一般是_____ ______。

A. 10% B. 10-20% C. 50%D. 15%10.两物种间相互作用彼此得利但缺少另一方不能继续生活的种间关系为_____ _____。

A. 互利共生B. 原始合作C. 竞争D. 中性作用11.个体水平的生物能量学方程一般是指_____ ______。

水域生态学复习题

水域生态学复习题

《绪论》1、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世界水产业两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捕捞的鱼类营养层次越来越低,养殖的鱼类营养层次越来越高。

2、填空:(1)生态学的定义是由德国的动物学家赫克尔于1866年首次提出的。

(2)有害水华一般通过三种途径影响海水养殖或人体健康,即大量消耗水体的溶解氧气、产生毒素和损伤鱼鳃。

3、简答题:(1)简述自养型养殖系统和异养型养殖系统的特征。

(2)养殖水域生态学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哪些?(3)海水养殖与近海环境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判断题:(1)世界水产业两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是,捕捞的鱼类营养层次越来越低,养殖的鱼类营养层次越来越高。

(√)第一章个体生态学1、个体生态学:是以生物个体(organisms)及栖息地(habitat)为研究对象,研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生理适应性的科学。

2、生态因子: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影响一种或某几种生命有机体的任何部分或条件称为生态因子。

3、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统称为生境。

4、水污染:是指任何带进水体的物质能使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以致破坏接受系统中生命的平衡状态。

5、补偿点: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恰好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这时的光辐射强度叫补偿点。

2、填空:(1)水体中的无生命有机质包括腐质、胶态有机质和溶解有机质三类。

3、问答题:(1)简述水体的降氨措施有哪些?1.利用微生物净化氨2.移植或接种水生植物3.人造水藻4.杀灭水蚤5.换注新水6.斜发沸石(2)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生态作用?1.有利作用:(3)水中溶解有机质有哪些生态作用?第二章种群生态学1、种群的主要特征:(1)空间特征(2)数量特征(3)遗传特征2、种群的数量取决于出生与死亡,迁入和迁出两组对立的过程。

出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则是种群减少的原因。

2、填空:(1)种群密度可以用个体数、生物量、有机质干重或能量等来表示。

水域生态学考试分析

水域生态学考试分析

一、名词解释1、生物监测:系统地利用生物反应以评价环境的变化,并把它的信息应用于环境质量控制的程序中去。

2、新生产力:由真光层之外提供的N源支持的那部分初级生产力为新生产力。

3、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因子。

4、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

5、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地引进历史上该区域尚未出现的物种,从而可能引起造成入侵地生物群落结构与生态功能的巨大变化,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6、生态对策:从进化论观点来看,生物适应于不同栖息环境并朝着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

属于r-选择的生物称为r-对策者;属于K-选择的生物称为K-对策者。

7、生态环境:所有的生态因子综合起来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8、微生物环:是指自养或异养微生物可将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释放的DOM转化成POM(细菌本身),并被微型浮游动物(特别是原生动物)所利用,最后这部分初级生产的能量得以进入后生动物,这一过程称为微生物环。

微生物环是水层区食物网中物质和能量的主要流程。

9、指示生物:生物在于环境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过程中,每个种都留下了深刻的环境烙印。

对某一环境特征具有某种指示特性的生物,则叫做这一环境特征的指示生物。

10、生态模型:用物理或数学的术语对生态学问题基本成分的规范表达。

11、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同一生境中彼此相互作用的各种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12、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其生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联系的统一体。

13、生态演替:就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改变。

即在某一个生态系统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有规律的渐次取代直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顶级群落为止的过程。

14、原生演替:水生群落的演替如果是从新形成的水体开始,就称为原生演替,如新挖鱼池中群落的演替。

15、次生演替:水生群落是从原来干涸的水体充水后开始的就称为次生演替,绝大部分内陆水体的演替一般都属于次生演替。

渔业水域生态工程技术考核试卷

渔业水域生态工程技术考核试卷
3.生物操纵技术通过调整鱼类种类和密度来控制水质,优点是可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缺点是可能影响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需要谨慎选择放养种类和密度。
4.综合实施方案应包括:水域生态修复(如人工湿地建设、水生植物恢复)、渔业资源管理(如合理捕捞、增殖放流)、生态环境保护(如水质监测、污染防治)等内容,旨在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域生态环境的长期保护。
A.减少氮磷输入
B.增加水生植物
C.投放滤食性鱼类
D.提高水温
8.渔业水域生态工程在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包括以下哪些?()
A.提供物种栖息地
B.促进物种迁移
C.稳定生态系统
D.增加物种数量
9.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渔业水域生态工程的效果?()
A.气候变化
B.水域地理位置
C.鱼类种类与密度
D.人类活动
B.提供渔业资源
C.治理水污染
D.增加农业生产
2.渔业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哪个因素?()
A.水域面积
B.水质状况
C.生物多样性
D.气候条件
3.下列哪种渔业水域生态工程技术主要用于提高水质?()
A.水生植物栽培
B.投放渔饲料
C.渔业捕捞
D.水域疏浚
4.关于渔业水域生态工程,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增加水域面积
B.治理富营养化
C.增加鱼类栖息地
D.提供休闲娱乐
7.下列哪种鱼类对渔业水域生态工程具有负面影响?()
A.鲢鱼
B.鲤鱼
C.鲈鱼
D.鳄雀鳝
8.渔业水域生态工程技术中,哪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藻类繁殖?()
A.增加鱼类放养密度
B.投放浮游动物
C.提高水温
D.增加氮磷营养盐

养殖水域生态学复习资料

养殖水域生态学复习资料

养殖水域生态学复习资料养殖水域生态学复习资料(2012.04.30)1养殖水域生态学:是研究水体中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

2乔丹定律:鱼类一般生长在低温条件下趋向于脊椎增多和身体加大。

3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生态工程的目的就是在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德国化学家利比希(Liebig,1840) 提出的“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于最小量状态的营养物质”的观点,被称为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也就是说,生物基本的必需物质随种类和不同情况而异,在稳定的情况下,其所能利用的量紧密地接近所需的最低限度时,就起到限制作用,成为限制因子。

5耐受性定律亦称为谢尔福德耐性定律,是美国生态学家V.E. Shelford 于1913年提出的。

任何一种环境因子对每一种生物都有一个耐受性范围,范围有最大限度和最小限度,一种生物的机能在最适点或接近最适点时发生作用,趋向这两端时就减弱,然后被抑制。

这就是耐受性定律。

任何接近或超过耐受性限度的因子都可能是限制因子。

6生物学零度:是指生物生长发育的温度下限或生物发育的起点温度。

7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随时间而改变称为生态演替,亦即生态演替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有规律的渐次取代直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顶级群落为止的过程。

8生态系统是群落和生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群落中进行的一系列过程必然对生境产生影响,并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定向变化,这种变化称为演替。

9全球变化:是指地球生态系统在自然和人为影响下出现的可能改变地球承载生物能力的全球环境变化,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人类生态环境的变化。

10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大导致全球气温上升的现象。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生态学试卷及问题详解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生态学试卷及问题详解

生态学 1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2分)1.种群: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组合。

2.生物多样性:指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一般有三个水平,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4.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如温度、湿度、土壤、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等等)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5.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6.生态因子:对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生活或分布起着影响作用的因素称为环境因子,或称为生态因子。

7.生态位:指某种生物利用食物、空间等一系列资源的综合状况以及由此与其他物种所产生的相互关系。

它准确描述了某一物种所需要的各种生活条件。

8.酸雨:指雨水呈酸性,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

9.净初级生产量: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植物自己的呼吸消耗掉,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生长河生殖,这部分的生产量称为净初级生产量。

10.集合种群:局域种群通过某种程度的个体迁移而连接在一起的区域种群。

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0.5分)1、生态科学主要研究生物个体水平以上的生命体系,包括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2、存活曲线的基本类型有凸型(A型)、对角线型(B型)、凹型(C型)。

3、根据环境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可将生态因子划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两类。

4、物种形成过程大致分为3个步骤,即地理隔离、独立进化和繁殖隔离机制的建立。

5、海洋生物群落可分为若干带,即:潮间带(或沿岸带)、浅海带(或亚沿岸带)、半深海带和大洋带。

水域生态学习题

水域生态学习题

绪论习题一、生态学定义、其研究对象是什么?二、环境与环境因素作用的一般规律。

三、最小因子限制定律及辅助原理,限制因子的概念。

四、谢尔福德耐性定律及补充原理。

五、水的重要性。

六、流水、静水水体的特征。

七、水体的分区和水生生物的生态分类是如何划分的?八、环境因子是如何划分的?第一章物理因子的生态作用习题一、水环境的光照条件特点及其生态意义。

二、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有何关系?三、光谱成分对藻类的色素组成有何影响?四、光对水生动物的生命过程有哪些影响?五、什么叫吸收系数?影响吸收系数的因子有那些?六、补偿点及补偿深度,补偿点与温度的关系?七、光与水生生物行为关系。

这种关系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八、浮游动物昼夜垂直移动有何特征?其原因和适应意义如何?九、试述海洋生物发光的类型、机制和生态意义。

十、环境温度对水生生物生长、发育有何影响?十一、极限温度及其作用机制是什么?水生生物对极限温度有哪些行为、形态和生理的适应?高温致死的原因是什么?十二、生物学零度。

十三、阐述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对水生生物生命活动影响的积极意义和原因(变化幅度在一定的范围内)。

十四、根据对温度的要求,水生生物怎样划分?十五、季节变异(周期变态)及引起季节变异的原因和生物学意义。

十六、水流对水生生物有何影响?十七、水生生物怎样适应水位和水体干涸的变化。

十八、水中悬浮物的来源及生态作用。

十九、底质对水生生物的生活有何影响?二十、水体容积大小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第二章水化学因子的生态作用习题一、水体是如何按盐度划分的?根据渗透关系的特点水生生物可分为哪几类?它们是如何保持体液化学组成的稳定性?二、水生生物对于防止渗透脱水或充水的适应方式。

三、水生生物盐代谢的途径。

四、影响生物耐盐性的因素。

五、为什么说盐度5---8是水生生物耐盐性的生理界限?六、离子的拮抗与协同作用。

七、水体的盐类成分有何生态作用?八、水体的化学分类体系如何?九、各类水体水中溶解氧的来源,水中溶解氧含量的特点和垂直分布及消耗,影响水中溶解气体含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十、好气生物和嫌气生物及水生生物的呼吸机制。

养殖水域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养殖水域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养殖水域生态学复习题(课程代码222216)一、名词解释1. 限制因子:。

2. 临界氧量:3. 拥挤效应:4. 生态位:5. 水呼吸:6. 赤潮生物:7. 内禀增长率:8.窒息点:9.营养级:10.生态学:11.生态系统:12.生态因子:13.生境:14.阈:15.生态幅:16.指示生物:17.种群:18.环境容纳量:19.生物群落:20.群落演替:21.库:22.积温:23.有效积温:24.生物群落:25.生态平衡:二、选择题1.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这一生态学定义是由首次_______ 提出的。

A. Odum E.P.B. Haeckel E.C. ForelD. Tansley2.水体光照特点之一是透入水层光的光照强度随着水深的增加而。

A.指数式递减B.指数式递增 C.不变 D.算术级数递减3.鱼类和贝类的存活曲线接近于。

A. B型B.C型C.A型D. 其它型4.以下呈C型存活曲线的生物是______ 。

A.熊猫B.鲸鱼 C.鲤鱼 D.人5.以下哪种生物更倾向于K-对策者。

A.轮虫B.枝角类C.桡足类D.原生动物6.海洋硬骨鱼类对水体溶解盐的适应性调节机制是。

A.等渗调节 B.低渗调节 C.高深调节D.随渗调节7.淡水硬骨鱼类对水体溶解盐的适应性调节机制是。

A.等渗调节 B.低渗调节 C.高深调节D.随渗调节8.天然淡水温带湖泊中氧气的主要由消耗。

A.鱼类呼吸B.逸散入空气C.底栖生物呼吸 D.水呼吸9. 林德曼定律生态效率一般是 ___________ 。

A. 10% B. 10-20% C. 50%D. 15%10.两物种间相互作用彼此得利但缺少另一方不能继续生活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 。

A. 互利共生B. 原始合作C. 竞争D. 中性作用11.个体水平的生物能量学方程一般是指___________ 。

A. C=P+R+F+U B.PG= PN+RA C.P = PNC +R D. PNC = PG - RA-RH= PN-RH12.有机物质的分解包括破碎(C)、降解(K)和淋溶(L),则有机质分解(D)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 。

养殖水域生态学(题库20171214)(1)

养殖水域生态学(题库20171214)(1)

一、术语解释题1、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其范围就称为生态辐。

2、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3、生命表:描述种群中个体死亡与存活过程,预计种群中个体存活情况的一种工具。

4、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按照其取食和被食的关系排列而形成的链状顺序。

5、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6、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紧密联系形成的统一整体。

7、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8、社会等级:社会等级是指动物种群中各个动物的地位具有一定顺序的等级现象。

等级形成的基础是支配行为,或称支配从属关系。

社会等级的优越性还包括优势个体在食物、栖所、配偶选择中均有优先权。

9、复合种群:由经常局部性绝灭,但又重新定居而再生的种群所组成的种群。

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相互隔离但又有功能联系(繁殖体或生物个体的交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组成的种群斑块系统。

10、群落交错区:又称为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

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能为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定居,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营巢和隐蔽条件,故在群落交错区往往包含两个重叠群落中所有的一些种以及交错区本身所特有的种,故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11、环境容量: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种群数量最大值。

环境容纳量是环境制约作用的具体体现,有限的环境只能为有限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资源。

实质是有限环境中的有限增长。

12、内禀增长率:具有稳定年龄结构和密度的种群,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种群最大增殖速率。

13、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作业,水域生态学课后习题汇总

作业,水域生态学课后习题汇总

作业01 绪论何谓生态学?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何在?答: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环境:物理环境(非生物inorganic环境):e.g.水、温度、土壤、风、气候;水体的流速、水深…生物(organic)环境:其他有机体所施加的任何影响,e.g. 竞争、捕食、寄生、合作…生态学十个规则说明什么问题?Rule 1 科学观生态学是一门纯科学学科,目标是了解有机体与起环境的相关关系。

分清科学观点与生态学知识的政治和社会影响,这一点是很重要的Rule 2 进化论巨大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形态、生理及行为的多元化,都是亿万年进化的结果。

进化对于每一个个体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只有从进化的观点来看,才能理解,才有意义Rule 3 “对物种有利”现象并不存在对于那些看起来对个体是“花费”的有机体行为模式,认为其出现是“对物种有利”,这种想法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误解,是绝对和完全错误的。

自然选择将会有利于那些传给大多数后裔的基因,即使这些基因有可能导致物种种群大小的下降。

Rule 4 基因和环境同样重要有机体所处的环境,对于它在开放的各种选择的取舍决定中起重要作用;决定有机体构造的基因,同样具有根本的重要性。

这两方面因素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作用,对理解生态学都很重要Rule 5 理解复杂性要求模型生态学是复杂的,每一个尺度上都有大量变异——种类、种类内变异的基因,复杂和动态的环境、变化的数量和随时间而改变的行为….为了理解生态学,必须清楚认明特异问题,形成可以检验的假设。

以数学的思想方法构造假说通常是很有用的。

数学模型在生态学里被广泛应用,可以避免在语言模型中不能避免的含糊不清和混淆。

Rule 6 …讲故事‟是危险的在试图解释生态学的种种模式或相互关系的时候,很容易滑到虚假世界中,每一个观察都很容易的被某特设的断言(所谓的…讲故事‟)所解释。

无论如何,总想去推进假设实际上是应该避免的Rule 7 要有分层次的解释对于任何观察,常常可以识别出一个直接的原因。

2016生态大题

2016生态大题
5、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答:(1)定义: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水体中营养物质增加,引起植物过量生长和整个
水体生态平衡的改变,因而造成危害的一种污染现象。 (2)原因: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是: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增加。一般认为主要是磷,其次是
氮。还可能有碳、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等。 (3)危害:1、供水方面,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藻类大量增长,使水厂在过滤水时效率降低,增加
2/5
金鱼、牟尔曼鲱的集群日粮大于单独摄食。 ④食物的营养价值:食物的营养价值较高且发热量较大的,动物食之的日粮较低。 ⑤嗜食性和可得性:嗜食的和可得的自然是日粮较高 ⑥食物数量:摄食强度常随食物丰富程度而增高,但到饱和密度时不在增高而稳定。 ⑦其他因素:如水温、pH 、光照、氧等都影响摄食强度。 水生动物的摄食强度通常表现有有一定的节律性。如凶猛动物在一次大量摄食后有一定时间的停 食;经常摄食的动物常表现昼夜节律,如草鱼、鲢鳙鱼白天摄食强度大于夜间,午夜大约有 4 小时 左右停食。水生动物摄食强度的季节节律较明显,温暖季节摄食强度较高。 7、水生生物对盐度的适应方式 1)构造适应:形成不透性外覆物,起到渗透隔离作用如植物的细胞壁、轮虫的被甲、甲壳类的甲壳 2)行为适应:选择有利的渗透环境。一些动物对栖息地环境的不适应盐度有回避作用 3)生理适应: A.随渗生物 体液的化学成分和渗透压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由于海水的盐度高而稳定,并且各种离子的 比例稳定而且和生物体液相近,不需要复杂的调节和额外的能量消耗即可保持正常的体液浓度,因 此许多海洋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和无脊椎动物属于随渗调节,是水涨船高似的调节。 B.高渗调节 最普通的形式是借助于发达的排泄器官排水,排泄器官如淡水原生动物的伸缩泡、轮虫的原肾管、 甲壳类的壳腺和触角腺、昆虫的马氏管、鱼类的中肾。在淡水中,“排水吸盐” C.低渗调节 “喝水排盐”在海水中,海鸟通过盐腺排盐,海水鱼通过鳃上的氧细胞排出过多盐分。

养殖水域生态学复习资料

养殖水域生态学复习资料

养殖水域生态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养殖水域生态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是研究养殖水域中水生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2.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3.限制因子: 在众多环境因子中, 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生物的耐受性限制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素4.耐受性定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存在耐受限度的法则5.浮游昼夜垂直移动:无论是海洋或淡水水体中, 都可以见到浮游生物随着昼夜的交替而在水层上下往返游动的情况6.范霍夫定律:体温决定有机体的代谢强度, 一般温度每升高10℃, 化学过程的速率加快2-3倍。

即Q10=2-37.积温:生物特别是植物生长发育时也需要一定的温度总量, 才能完成其某一发育期或整个生活周期8.周期性变性(季节变异):是指同一种浮游生物在一年不同的季节或经过若干个世代以后在形态上发生的变化9.贝格曼定律:低温可以延缓恒温动物的生长, 由于性成熟的延缓, 动物可以活得更久些, 故同类的恒温动物, 在较寒冷地区的个体要比温热地区的个体, 个体大有利于保存体温, 个体小便于散热10.随渗生物(变渗生物):体液的化学成分和渗透压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由于海水的盐度高而稳定, 并且各种离子的比例稳定且和生物体液相近, 不需要复杂的调节机制和额外的能量消耗即可保持正常的体液浓度11.呼吸系数(呼吸熵、RQ): 有机体呼吸时排出的二氧化碳量和所消耗的氧气量之比12.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容积内有机体的量13.阿利氏规律:每一物种都存在着最适的种群密度, 并按照环境的具体条件而改变其最适密度, 也就是说种群密度也是物种的适应特征之一14.r-选择:这类生物的种群密度很不稳定, 很少达到环境所能负载的最高负荷量–K值。

一般保持在S型生长曲线的上升段。

这类生物通常出生率高, 寿命短, 个体小, 常常缺乏保护后代机制, 子代死亡率高, 但具有较大的扩散能力15.K-选择:它们的种群密度比较稳定, 经常处于k值周围, 这类生物通常出生率低, 寿命长, 个体大, 具有较完善的保护后代的机制, 子代死亡率低, 但一般扩散能力也较低16.生殖对策(繁殖策略):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保证种群延续的策略, 是生态对策的一部分17.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同一生境中彼此相互作用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18.竞争:指两个或多个种群当所需的环境资源或某种必需的环境条件受到限制时所发生的相互关系19.物种多样性:指群落是哪些动植物组成的、组成群落的物种名录及各物种种群大小或数量, 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之一, 是衡量群落多样性的基础20.红树林生态系统:以红树林为主的生物群落与生境组成的统一体称为红树林生态系统21.鱼产力(鱼产潜力):指在水域中不投饵、不施肥的条件下, 完全依赖水域中天然饵料生物、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可以转化为鱼产品的能力22.渔获量:单位时间内从水域中捕获鱼类的总重量, 又称鱼类捕捞量23.水华(水花、藻花):是指一定的营养、气候、水文条件和生物环境下, 由于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过多, 导致某些藻类异常增殖, 使水体呈现明显藻色, 并形成肉眼可见的藻类聚集体的现象24.赤潮: 是海洋或近岸海水养殖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增殖而引起海水变色并使海洋动物受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25.生物入侵(生态入侵、生物污染):是指由人类活动有意或无意引入历史上该区域尚未出现过的物种, 从而可能造成入侵地生物群落结构与生态功能的巨大变化二、名词解释或填空1.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统称为生境2.饱和光强(饱和照度):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不再增大甚至减弱而至于停止时的光照强度, 称为饱和光强3.最适光强(最适照度): 饱和光强的起点就是最适光强4.光补偿点:植物的呼吸作用等于光合作用时的光照强度叫该种植物的光补偿点5.窒息点(氧阈):动物在环境含氧量降低到较临界氧量更低的某个界限时开始死亡, 这个界限为动物的窒息点6.群落演替:这种在一个区域内, 群落由一个类型转变为另一类型的有顺序的演变过程7.高斯原理:由于竞争的结果, 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种群不能永久共存8.共生现象:两个物种在一起生活, 之间关系密切程度不同, 有的是对双方无害, 更多的情况是对双方或其中一方有利, 这种两个不同生物钟之间的关系总称为共生现象9.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与其生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间不断的进行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联系的统一体10.生态演替:就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改变。

水域生态学复习题.

水域生态学复习题.

《绪论》1、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世界水产业两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捕捞的鱼类营养层次越来越低,养殖的鱼类营养层次越来越高。

2、填空:(1)生态学的定义是由德国的动物学家赫克尔于1866年首次提出的。

(2)有害水华一般通过三种途径影响海水养殖或人体健康,即大量消耗水体的溶解氧气、产生毒素和损伤鱼鳃。

3、简答题:(1)简述自养型养殖系统和异养型养殖系统的特征。

(2)养殖水域生态学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哪些?(3)海水养殖与近海环境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判断题:(1)世界水产业两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是,捕捞的鱼类营养层次越来越低,养殖的鱼类营养层次越来越高。

(√)第一章个体生态学1、个体生态学:是以生物个体(organisms)及栖息地(habitat)为研究对象,研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生理适应性的科学。

2、生态因子: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影响一种或某几种生命有机体的任何部分或条件称为生态因子。

3、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统称为生境。

4、水污染:是指任何带进水体的物质能使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以致破坏接受系统中生命的平衡状态。

5、补偿点: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恰好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这时的光辐射强度叫补偿点。

2、填空:(1)水体中的无生命有机质包括腐质、胶态有机质和溶解有机质三类。

3、问答题:(1)简述水体的降氨措施有哪些?1.利用微生物净化氨2.移植或接种水生植物3.人造水藻4.杀灭水蚤5.换注新水6.斜发沸石(2)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生态作用?1.有利作用:(3)水中溶解有机质有哪些生态作用?第二章种群生态学1、种群的主要特征:(1)空间特征(2)数量特征(3)遗传特征2、种群的数量取决于出生与死亡,迁入和迁出两组对立的过程。

出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则是种群减少的原因。

2、填空:(1)种群密度可以用个体数、生物量、有机质干重或能量等来表示。

高考生物2024生态与环境历年真题深度剖析

高考生物2024生态与环境历年真题深度剖析

高考生物2024生态与环境历年真题深度剖析第一部分:概述在高考生物考试中,生态与环境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了解历年真题的出题特点以及深度剖析对于高考学生备考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高考生物2024年生态与环境题目的深度剖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第二部分:真题回顾1. 题目一:某实验室开展了一项研究,研究对象为湖中的藻类和浮游动物。

实验设置了三组处理,分别是:组A添加了大量的肥料,组B添加了一定量的杀菌剂,组C不进行处理。

实验结果显示,组A和组B的藻类数量较组C明显增加,而组B的浮游动物数量较组C明显减少。

对于这道题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1 藻类数量的增加:添加大量肥料会提供藻类生长的必需营养物质,从而促进其繁殖。

这说明藻类对营养的需求比较高,对于湖泊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1.2 浮游动物数量的减少:添加杀菌剂可以抑制藻类的生长,导致其数量减少。

由于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藻类数量的减少会直接影响到浮游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因此,杀菌剂的使用在破坏生态平衡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道题目考察了藻类和浮游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外界因素对其数量的影响。

2. 题目二:某地区的污水经过处理后,可以回收利用。

这一措施对周围水体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这道题目需要我们从污水处理和生态环境两个角度进行分析:2.1 污水处理:对污水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和致病菌,使其达到可回收利用的要求。

这不仅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还能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

2.2 生态环境影响:回收利用的污水在排放到周围水体时,如果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措施,仍然可能对水体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例如,其中的营养物质可能导致水体中藻类过度繁殖,引发富营养化问题,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这道题目考察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第三部分:总结与建议通过对以上两道题目的深度剖析,我们可以看出,在高考生物中,生态与环境的题目主要考察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藻类和浮游动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等。

最新大连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2001级养殖水域生态学考试试题

最新大连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2001级养殖水域生态学考试试题

大连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2001级养殖水域生态学考试试题大连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2001级养殖水域生态学考试试题大连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2001级《养殖水域生态学》考试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班级:姓名:一、名词解释(20分)1.胞外产物:2.限制因子:3.临界氧量和窒息点:4.全球变化:5. 拥挤效应:6. 生态位:7. 水呼吸:8.新生产力:9. 赤潮生物:10. 内禀增长率:二、选择题(单选或多选,10分,每题1分)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这一生态学定义是由首次_______提出的。

A. Odum E.P.B. Haeckel E.C. ForelD. Tansley2.水体光照特点之一是透入水层光的光照强度随着水深的增加而____________。

A.指数式递减 B. 指数式递增 C. 不变 D.算术级数递减3.生态生长效率是指_________________。

A. PG/AtB. PG/CC. PN/LD. Pt/Pt-14. 鱼类和贝类的存活曲线接近于________。

A. B型B. C型C. A型D. 其它型5. 林德曼定律生态效率一般是____________。

A. 10%B. 10-20%C. 50%D. 15%6. 环境问题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A.生态破坏和全球变化B. 赤潮现象和环境污染C. 水体富营养化和水污染D.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7.两物种间相互作用彼此得利但缺少另一方不能继续生活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

A. 互利共生B. 原始合作C. 竞争D. 中性作用8.个体水平的生物能量学方程一般是指____________。

A. C=P+R+F+UB. PG= PN+RAC. P = PNC +RD. PNC = PG – RA-RH= PN-RH9. 有机物质的分解包括破碎 (C)、降解 (K)和淋溶(L), 则有机质分解(D)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水域生态系统1分析解析

水域生态系统1分析解析

2010/2011/1
水与生命
周丛生物(periphyton)
• 是生长在淹没于水中的 各种基质(如沉水植物, 木桩、石头等)表面的 生物群。 • 主要包括着生藻类、原 生动物和轮虫。
2010/2011/1
水与生命
漂浮生物(neuston )
• 是生活在水表面的生 物。 • 常见有几种水生高等 植物和水生昆虫。
2010/2011/1
水与生命
• 4、天然水体中的光照强度明 显地低于陆地。 • 水体中的光照强度则随水深的 增加呈对数下降,在纯海水的 100米深处,光强仅有水面的 7%。
2010/2011/1
水与生命
• 5、由于浮游植物个体 小,生命短,繁殖快, 但利用也快,因而产量 高而现存量不高,出现 生物量倒金字塔。
水与生命
2010/2011/1
水生生物的生态类型
• • • • • • 依生活方式或生活习性: 浮游生物 自游生物 底栖生物 周丛生物 漂浮生物
2010/2011/1
水与生命
浮游生物(plankton )
• 是借助于水的浮力营浮游生活的生物,包括浮游 植物与浮游动物。 • 常见的浮游植物有硅藻、绿藻和蓝藻,浮游动物 则以枝角类、桡足类、轮虫和原生动物为主。 • 这类生物的个体一般都很小,通常缺乏主动游泳 能力,其运动在不同程度上依赖于水流。
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水生生物生态类群 水生生物群落
水生生物的适应
2010/2011/1 水与生命
概念
•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 (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 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010/201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生物监测:系统地利用生物反应以评价环境的变化,并把它的信息应用于环境质量控制的程序中去。

2、新生产力:由真光层之外提供的N源支持的那部分初级生产力为新生产力。

3、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因子。

4、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

5、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地引进历史上该区域尚未出现的物种,从而可能引起造成入侵地生物群落结构与生态功能的巨大变化,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6、生态对策:从进化论观点来看,生物适应于不同栖息环境并朝着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

属于r-选择的生物称为r-对策者;属于K-选择的生物称为K-对策者。

7、生态环境:所有的生态因子综合起来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8、微生物环:是指自养或异养微生物可将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释放的DOM转化成POM(细菌本身),并被微型浮游动物(特别是原生动物)所利用,最后这部分初级生产的能量得以进入后生动物,这一过程称为微生物环。

微生物环是水层区食物网中物质和能量的主要流程。

9、指示生物:生物在于环境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过程中,每个种都留下了深刻的环境烙印。

对某一环境特征具有某种指示特性的生物,则叫做这一环境特征的指示生物。

10、生态模型:用物理或数学的术语对生态学问题基本成分的规范表达。

11、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同一生境中彼此相互作用的各种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12、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其生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联系的统一体。

13、生态演替:就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改变。

即在某一个生态系统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有规律的渐次取代直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顶级群落为止的过程。

14、原生演替:水生群落的演替如果是从新形成的水体开始,就称为原生演替,如新挖鱼池中群落的演替。

15、次生演替:水生群落是从原来干涸的水体充水后开始的就称为次生演替,绝大部分内陆水体的演替一般都属于次生演替。

16、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之间,群落与环境之间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达到相对的稳定和协调,并在一定强度的外来干扰下通过自我调节恢复稳定状态。

17、生物修复:利用特定生物(特别是为生物)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吸收,转化或降解作用,达到减缓或最终消除水体污染,恢复水体生态功能的生物措施。

18、生态锥体:指在生态系统中,当依次以各个营养级上的能量、个体数量或总生物量来描述群落的营养结构时,出现从生产者到终端消费者急剧的、阶梯般的金字塔形锥体,包括能量锥体、数量锥体和生物量锥体,三者统称生态椎体。

1、营养级:就是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亦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多个物种组合。

2、关键种:不一定是优势种,但在群落中所起的作用无可替代。

3、生活型: 不同种生物生活在相同生境中由于趋同适应并通过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出现的生理、行为和形态上的相似性称为生活型。

4、背景值: 是指未受人为影响或者基本未受污染环境中某种物质的天然含量或浓度。

5、窒息点:动物在环境含氧量降低到较临界氧量更低的某个界限时开始死亡,这个界限为动物的窒息点。

6、生态幅:每种生物有机体能够生存的环境变化幅度,即最高和最低生态因子之间的范围。

7、水呼吸:水呼吸是水体中一个综合的耗氧过程,包括浮游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呼吸以及细菌对溶解、悬浮有机质的分解,是主要的耗氧组分。

8、生态位:指某一种生物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或作用,包括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和超体积生态位。

9、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产氧等于群落呼吸作用耗氧即净产量为零时的光照强度,称为该种植物的光补偿点。

10、阈和率:阈是任何一种环境因子对生物产生可见作用的最低量。

率是以变化量除以时间,即表示某种改变随时间的变化速度。

11、生活型:不同生物生活在相同生境中,由于趋同适应并且过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出现的生理、行为和形态上相似性称为生活型。

12、领域制:指某种动物的个体或特定群体占据的不让其他同种成员侵入的地域。

是指同种内的社会关系。

13、共位群: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相同功能的物种的集合。

14、粒径普:把粒级按一定的对数级数排序,这种生物量在对数级上的分布就是粒径普,在平衡状态下这条谱线是一条有着很低斜率的直线。

15、生产力:水体生产生物产品的一种能力,它既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着两大功能的综合表征,又是生物种群通过同化作用生产或积累有机物质的能力,不仅取决于水体特征,而且与种群的特征密切联系。

16、生物圈:是指地球表面有生命的部分,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大气、水域和陆地。

17、适应性:生物有适应变化的能力,即当外界条件变化时生物可保持本身机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稳定性。

18、最适度:生物平均产量最高而变异系数最小时的某环境因子的量。

19、牧食链:以活的生物为食,即从绿色植物开始,经草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如小球藻→轮虫→鱼苗→乌鳢。

20、腐质链:以生物分解产物为食,即从死亡有机物质到分解者,然后到碎屑食性动物和它们的捕食者。

21、食物链:生产者形成的有机质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级移动的具体途径。

如小球藻→褶皱臂尾轮虫→鱼苗;小环藻→鲢鱼→鱤22、食物网:生物群落中所有食物链相互交叉所形成的食物链网络。

23、水污染:由于人为的原因使水质发生变化,导致水的任何有益的用途受到现实的或潜在的损害。

即水体进入某种污染物使水的质量恶化并使水的用途受到不良影响,称为水污染。

1、简述什么是P/R系数及其生态学意义。

答:生态系统中初级产量P与群落呼吸量R之间的比率,称为P/R系数。

它是反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状况的最重要的能学特征,也是反映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特点的一个重要指标。

意义:(1)反映种群或群落的代谢率。

P/R值越大,表明种群或群落代谢水平越高,生产力越高。

(2)作为判断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依据。

P/R<1,种群减少,生态系统不稳定。

p/R≈1种群不增不减,生态系统稳定。

P/R>1,种群增长,生态系统不稳定。

(3)作为判断水中营养物质状况的依据,指导施肥。

P/R系数过高,表明初级产量的利用率低,物质循环速率不高,是肥效低的标志。

反之,则表示初级产量利用率高,物质循环速率高。

2、简述P/B系数及其生态学意义。

答:浮游植物的周转率多用毛产量(P)和生物量(B)的比值表示。

P/B值在不同水体和不同时期均有明显变化,主要与种类组成、水体深浅和生物量本身的高低有关:(1)种类组成:浮游群落中藻类细胞越小,光合能力和生产力越高,生物量则越低,P/B值越高。

(2)水域深度:浅水水体光合层在整个水层中所占比例较大,生产量较高。

如果深度不超过透明度的2-3倍,从水面到水底全水层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生产量和P/B值达到最高。

(3)浮游植物生物量:生物量过低,生产量受限制,生物量过高又因自荫作用降低生产量。

3、简述受有机质污染的水域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原理和途径。

(生态修复原理即是概念。

)答:生态修复是指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合理的结构,高效的功能和协调的关系。

途径:1、切断或减少有机质污染源。

2、微生物恢复:有机质分解矿化为无机质,提高了水体生产力。

3、水生大型植物的修复:大型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N、P等营养盐。

4、生态工程:如对河道形态、结构的改造,河道水量的调控。

5、清洁生产和生态渔业:使用干净无污染的能源,尽量少产生有机废弃物,产生安全绿色产品。

6、滤食性动物恢复:对浮游植物、浮游植物的滤食,加快有机质循环,使有机质及时被带走。

7、合理的开放和利用:坚持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

8、生物的吸收、固定、摄食、降解作用。

4、简述我国淡水水域初级生产力的地理分布趋势及原因。

答:全球湖库初级产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的趋势,而中国淡水水域浮游植物日产量和年产量则呈相反趋势。

即从南向北增高的趋势。

这种情况决定于我国土壤和气候分布的特点。

东北和华北地区土壤肥力较高且气候干燥,水中营养盐类和有机质较易积累。

此外,北方生长期中日照时间较长,晴天日数多,有利于初级生产的进行。

反之珠江和长江流域土壤肥力较低,且常受雨水的稀释,生长期云量大,晴天日数少,日照时间短。

(1.5分)珠江水系PH较低(有时近酸雨),也是不利因素之一。

这些原因造成我国浮游生物初级生产力地理分布和世界其他地域显然不同的这种特点。

5、水域生态系统食物链结构及其特点水域生态系统中食物网主要包括以下几类食物链:(1)摄食链:①牧食链:以活的生物为食,即从绿色植物开始,经草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如小球藻→轮虫→鱼苗→乌鳢;②腐质链:以生物分解产物为食,即从死亡有机物质到分解者,然后到碎屑食性动物和它们的捕食者。

(2)分解链:由细菌、真菌和其它微生物把有机质分解为无机质而形成的。

(3)渗透营养:特殊的食物链。

特点:(1)每一条食物链由一定数量的环节组成,最短的包括两个环节,而最长的通常也不超过5-6个环节。

距食物链的起点越近,生物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多。

群落中的食物链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叉构成复杂的食物网。

(2)一个群落中不同食物链的势力对比,很好地反映了群落的结构功能特点。

水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通过牧食链和腐质链共同实现的。

但是,在不同的水体中,这两类能量线路所起的作用往往有明显差别。

一般地讲,在贫营养型水体群落的食物网中,牧食链占主要地位,腐质链的作用较弱。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增高,腐质链的意义增大。

(3)从一个营养级到下一个营养级,能量或生产量不可能100%地被利用。

食物链能量传递的效率,可用前后两个食物环节的能量之间的百分比来表示,这些比率通常称之为“生态效率”。

根据很多研究结果,太阳入射能转化为毛初级生产量的能量同化效率平均为0.4%(0.02-1.7%),营养级间的生产效率一般为10-20%。

(4)一个食物链中营养级的多少并不一致,最短的有两个级,最长的也很少超过5-6个。

食物链不能无限延长的原因,是由于受到个体大小和现存量的限制。

通常捕食者的个体总要大于被食者。

(5)不同营养级有机体的数量对比、不同营养类型的种数对比等,都可以作为群落营养结构的特点。

一个群落中营养级越多,每一营养级的不同种类个体数量越相近,其营养结构就越复杂(越多样化)。

(6)营养级升高种数减少,种类从r-选择者向K-选择者变化,食物的利用率提高,但取食的专化程度降低。

6、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答:(1)定义: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水体中营养物质增加,引起植物过量生长和整个水体生态平衡的改变,因而造成危害的一种污染现象。

(2)原因: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是: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增加。

一般认为主要是磷,其次是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