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审美教学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通过对语文课堂文言文教学的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发掘蕴含其中审美的要素。
关键词:语文课堂文言文教学审美教育语文教学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文中华美的词藻,寓意深刻的话语,无不让学生感受文学的优美,并在这美的愉悦中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一篇篇文言文作品时,只有让学生身临其境,才能有真情实感的体会。
品味文言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感受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感悟作者抒发的真挚情感,从而认知事物,陶冶性情,体验生活,感悟人生。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活动中,毫无疑问的是要充分发掘蕴含其中的极其丰富的美学内容。
所以说,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落实,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 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审美体验文言文教学应该充满审美的快乐,只有引领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神奇美妙的意境,沉醉于祖国文化深厚迷人的海洋,才能真正使语文教学获得成功。
但审美体验从来都不是被动的接受,因为只有摆脱非我的束缚,审美价值才具有其本质的特征。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教师的引导就可以淡化、抛弃。
怎样进行引导,这是我们应该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具体的说,我认为,可以有说、读、评等方法。
说:即说背景、说生平、说相关材料、说自己的感受等。
“说”不是可有可无的环节,它因事生情,能生动导入,能激发情感,能深入内在。
读:即阅读、朗读、范读、诵读。
“读”是文言文审美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方法,它应该贯穿课堂教学的整个环节。
逐字逐句的仔细阅读,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思情并茂的朗朗诵读,可以在读中把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思想美等融为一体,融会贯通。
评:即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看法进行评讲评点,或学生之间互相点评。
在这里,教师的评讲尤为重要。
它对学生的审美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我们进行的文言文教学活动,采用哪些方法,都必须在学生阅读、鉴赏、审美的主动下、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活动,只要这样做,才能让学生真正行动起来,才能达到古诗文教学的目的。
《鱼我所欲也》教案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文学素养
《鱼我所欲也》教案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文学素养教案导入:提问这个假期,你看过什么好看的电影,读过什么好看的小说吗?有什么好的推荐?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如何通过文学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那么,大家期待今天的课程吗?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1.引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形态,是文学艺术家对现实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提炼的结果。
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物的看法是不同的,这也就造就了不同的文学作品。
不同的作家,不同的作品,能够让我们走进不同的世界,感受不同的情感和人生。
因此,引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一环。
示例作品:《鱼我所欲也》从文学作品的角度,我们可以通过《鱼我所欲也》来帮助学生把握《鱼我所欲也》这一情景,来感受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阅读《鱼我所欲也》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1)解读作家的文学表达《鱼我所欲也》这个故事中,鱼是作家极为重要的一个形象。
学生可以分析作家通过鱼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以及在文学艺术上的构思和表达形式。
2)把握情感表达的意义阅读《鱼我所欲也》时,学生可以通过文字的渲染,感受到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可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讲述阅读《鱼我所欲也》时的感受和思考,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探讨文学作品的意义文学作品是对现实的反映和思考,阅读《鱼我所欲也》时,学生可以探讨作品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如何把作品中的思想和智慧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2.给学生创设审美的机会除了课堂上的阅读和讨论外,给学生提供外出观赏艺术作品的机会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一种有效手段。
校园文化活动、音乐剧、画展等各类文化活动,都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己审美观点和观感的平台,让学生们在多样化的文化熏陶下逐渐形成丰富的审美认知。
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1.带领学生深入了解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包含了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启示,它们需要深入去理解,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发掘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功效
发掘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功效作者:邹一帆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07期内容摘要: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怎样使这种传统文化在现代课堂绽放光彩,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美,进而丰富充实闲暇教育资源是文章论述的重点。
关键词:文言文闲适教育资源经过岁月打磨萍炼出的古代美文佳作,诗词歌赋无一不是文化的瑰宝。
随着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初中阶段文言作品、诗词在课本中的权重越来越大。
我们要在文言教学中努力挖掘资源,丰富充实闲暇教育。
一.恬淡冲和的闲适情怀闲暇最重要的是拥有闲适的心境。
然而时至今日,这种精神的闲适淡然却难得一见,取而代之的是行色匆匆的快节奏——我们总是在追求向前,逐利成了惟一要务。
因此我们呼唤回归恬淡、闲适与简朴。
中国传统文化里不缺乏精神层面的丰富:对天道的尊崇;对现世人生的挚爱与豁达乐观的态度;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的人格;悠闲淡然的超脱心境。
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趁兴驾一叶小舟,隔绝了喧嚣,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文中用清淡天真之笔,描绘苍茫深远、寂然广阔的天地,表现超凡脱俗的自然之姿,那是何等卓然不群的趣致。
倘徉在这样的诗文里,撷取传统文化思想的精华,能够使学生获得深层的启迪,学会在喧嚣中沉淀自己的心,获得一种更富有浪漫自得的闲适情怀,拓展生命的丰度与深度。
二.旖旎的山水自然风光现代人常常利用闲暇时间出去旅游,将自己投身于自然的怀抱,去寻幽访胜,来达到拓宽视野,休养生息、舒展自己身心的目的,也为自身在闲暇时间获得全面综合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自然山水以它的瑰丽丰姿,带给人无限的愉悦,让人忘却忧愁,消除杂念,到达纯净自由的精神境界。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当一个人完全将身心寄托于自然,全然陶醉时,就会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一种闲适淡然。
那些镌刻在文字里的美景使人身未动而心已远。
诗歌美文中有恬淡怡然,明净秀美的清新小景:《山中杂诗》中飞鸟檐上翩飞嬉戏,朵朵白云从窗里出,是一派山林的清幽。
《钱塘湖春行》则描绘春来万物萌动,早莺争着沐浴暖阳,新燕忙碌衔隊春泥,江南处处洋溢着早春生命萌动的喜悦,使人饱览莺歌燕舞,陶醉于鸟语花香。
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体验
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文言文教材中蕴藏的美,让学生去品味、去欣赏,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能够流传千古的独特魅力,切实落实新课改的理念。
[关键词]:韵律美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哲理美《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之一就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陶冶性情,升华品位,追求情趣,提高修养。
这是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目标所在。
古诗词在这方面得天独厚。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其中不少是文情并茂的佳作。
如何在教学中创造一种美的意境,达到以美悟真、以美激情、以美启善的目的,具备观赏愉悦性,使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和性格的培养,对我们语文教师而言确实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下面就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谈一点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反复诵读,体味韵律美.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可见诵读在古诗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而古诗文的韵律美体现在其平仄、押韵、节奏等方面。
古人做诗时对于平仄、韵脚、节奏的选择常常从感情需要的角度出发,或激昂或低沉,或热烈或恬淡,或豪放或哀婉……诗人的情感常常在律动的旋律中自然的流淌出来,形成独特的韵味。
因此学习古诗文关键就是多诵读。
入选初中语文课本的古诗词又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化精品,这些诗文含义隽永,言简意赅,韵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诵读,如:范读、个别读、小组读、自由读、分角色朗读、背诵等。
使学生从形式各异的多种诵读中感受到古诗文的韵律美。
在诵读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弄清楚朗读节奏的划分以及应重读的音节,体会节奏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从而增强语言的感知能力,把握语言的韵律美。
二、读文品语,体会语言美古诗词语言精练、含蓄、优美,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范本。
贾岛曾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经历,杜甫则力求”语不惊人死不休”。
如何通过文言文学习培养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如何通过文言文学习培养高中生的审美能力文言文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然而,在当今社会,这门古老而神秘的语言逐渐被现代汉语所取代,导致很多人对文言文缺乏兴趣和认识。
尤其对于高中生来说,如何通过文言文学习来培养审美能力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高中生通过文言文学习提升审美能力。
一、背景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在学习文言文之前,了解文言文的背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高中生应该通过阅读历史书籍、相关研究论文和文化杂志等,了解文言文的发展历程、演变过程以及文言文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这些背景知识可以帮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更好地欣赏文言文的美。
二、注重词语的学习和运用文言文中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有着明显的区别。
高中生应该注重词语的学习和运用,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阅读经典文言文著作,积累并熟悉文言文中常用的词汇。
同时,高中生还可以通过编写文言文作文、设计文言文演讲等活动来运用所学词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
三、品味经典文言文著作学习文言文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培养审美能力。
高中生应该阅读经典的文言文著作,如《红楼梦》、《论语》、《史记》等,通过品味这些经典之作,感受其中的美妙与智慧。
可以将读后感写成文章,分享给同学和老师,促进交流和讨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四、参与文言文社团活动学校中通常会有文言文社团活动,高中生可以积极参与其中。
通过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学习和交流,共同探讨文言文中的美学元素,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与研究。
同时,也可以通过参加文言文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与现代文学作品比较对于高中生来说,可以将文言文与现代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差异与共同点。
通过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特点与美学价值。
同时,高中生也可以尝试将现代文学作品翻译成文言文,从中体味两种不同文体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审美能力。
文言也美丽——浅谈审美教育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渗透
语 言 是 文 章 的 基 本 材 料 .语 言 审 美 应 成 为语 文教 学 的 重 要 内容 。而 文 言 文 的发 展 有 着 数 千 年 的 历 史 ,不 乏 洋 溢 着
训 练 之 一 ,对 提 高 学 生 语 言 修 养 有 着 其 他 教 学 手段 不 可 替 代 的作 用 。好 的诵 读 绝 不 能像 钟 表 的 摆 轮 , 老 是 唱 一个 调 。 我 们 在 教 学 中 ,应 注 意 指 导 学 生 反 复 细致
的语 句或 段 落 ,让 学 生 体 会 文 中情 景 交 融 的 意境 ,引 领 他 们 自主 感 悟 ,倾 心 陶 醉。 “ 词 以 一字 为工 。 ” 赏 析 精 彩 语 段 就 是
要 引 导 学 生 品 赏 分 析 文 中极 富艺 术 表 现
如《 与朱元思书》 中读 “ 急湍甚箭 , 猛 浪若奔” . 我 们 眼 前 就 会 出现 江 水 波 浪 翻
、
品 。过 去 , 我 们 在 教
学 中 总 是 或 多 或 少 地存 在 灌 输 “ 知识” 的 现 象 ,把 自己 对 人 物 的 理 解 强 行 输 入 给 学生 , 更有 甚者 , 以教 参 为 唯 一 的 标 准 . 变教学为搬教参 , 根 本 没 有 自己 的 见 地 。 文 言 文 的 教 学 时 。我 们 的 目的之 一 是 让
勾勒. 将一幅天高气爽 、 色 彩 清 丽 的整 体 图 画 推 至读 者 面前 , 既 境 界 阔达 , 又 画面 清 新 。 教材 中许 多 类 似 优 美 的意 境 需 要
的形 象 较 多 。例 如 《 陈涉世家》 中的 陈胜 、
吴广 的形 象 , 就 很 值 得 细 细 品味 。 通 过 对 这 两 人在 紧 急 关 头 的 语 言 、行 为 的深 入 理解 与讨 论 ,学 生 才 能 深 入 准 确 把 握 他
文言文审美教学
浅谈文言文的审美教学【摘要】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及认知特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蕴藏的美,让学生去品味、去欣赏,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能够流传千古的独特魅力,切实落实新课改的理念。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审美轨迹discusses the writings in classical style shallowly the esthetic teachingli xin lian【abstract】in the writings in classical style teaching, the teacher wants to act according to student’s study level and the cognition characteristic, guides the student to unearth us which in the teaching material contains, lets the student savor, appreciates, accepts us’s gradually influencing, obtains us’s enjoyment, thus raises the student good esthetic appeal and the esthetic ability, causes the student to realize truly the article can spread the eternity the unique charm, carries out the idea which earnestly the new class changes.【key words】writings in classical style, teaching,esthetic path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美。
审美赏析教学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个方面探讨审美赏析教 学法在 文言文教 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审美赏析教 学法 文言文教 学 应用
王力先生在 《 占 代汉语> 论 》中指 出 :汉语 的古 代书面 语大 < 绪 致有两 个系统 :文言和 白话。文言是指 “ 以先秦 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 上古汉 语书面语言 以及后 来历代作 家仿古 的作品 中的语言 。”文 言 文 ,也就是用文 言写成的文 章 ,即上 古的文 言作 品以及历代模仿的作 品。从先秦诸子的散文 ,两汉的赋 、史传散文 ,到唐宋古文 、明清八 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畴 。 文言文 是语文 教学 中的老大难领 域 ,投 入多收效 微为教者所 共 识 。当前 ,在文 言文教学中存在着两种倾向 :一是逐字逐句串讲法 , 课堂气氛沉闷 、乏味 ,学生学习的兴趣 不高 ,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二 是全 篇感悟法 ,重 整体意会 ,轻 基础知 识的落实 ,教学状态头 重脚 轻 。因此 ,改变文言文教学的尴尬 局面 , 高教学效率 ,一直是语文 提 教学工作者孜孜以求 的目标 。下面笔者就文言文 中的审美赏析法谈谈
上 ,像撒上了一层洁 白的雪 ,月光将 世 万 物浸染成梦幻一般的银色 世界的画面记忆犹新 ,会使你感叹 : “ ,好一幅春江月夜图 !”会 啊 奏 响你赞美 的乐章 。这正是潜在 的艺术魅 力激起了 赏析者思想 的共 鸣 。因此 ,文言文的教学 ,采用审美赏析 法正是艺术美客观存在的 自 然选择 。
( )内容纯正 的思想美 。青年学生一般都缺乏社 会经验 ,让他 4 们懂得如何 区别真善美和假恶丑是一项 非常重要 的任 务。扩 大他们的
1 审美赏析是文学作 品教学的客观选 择 大千世界 ,万物琳琅满 目、千姿百态 ,美总是事物的客观存在 。
而文学作品则是万千世 界的 自然美 、生活的情趣美 、 人物 的情操美 、 理想美的艺术语言的总结和作家情感的结晶 。文学作品是作家用审美 的观点去观察生活 、 体验生活 及对生活的艺术体现 。人们 阅读文学作
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析的开题报告
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现代社会中,文学艺术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多元化的审美体验。
而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文学艺术教育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对美的渴求,而且可以塑造学生的人文品格,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
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其语言表达、思维方式、群体心理等方面的特点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索,从而实现对文言文审美教育的有效推进。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问题,深入剖析审美教育的内涵、范畴和实现途径,进一步分析文言文古文的特点、价值和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影响。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审美教育的内涵和范畴:审美教育的定义、目标、重点内容、各类审美形式、与文言文教育的联系等相关问题的探讨。
2. 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方法,了解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对策。
3. 古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影响:介绍文言文古文的特点、价值,分析它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影响,从而深化对文言文教育的认识,促进其有效实施。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文献查阅、实地观察等多种方法进行探讨,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
三、预期成果和可行性分析通过本研究,我们预期能够对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探索,深化对审美教育的认识,制定更具实际可行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综合素质。
本研究的可行性较高。
首先,在中学课程标准中,文言文教育已经被列入必修课程之列,而审美教育也已被纳入其中,这表明审美教育已经成为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
其次,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和研究领域已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可供参考,因此本研究将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四、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在于:1. 加强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践研究,形成较为完善的文言文教育体系和审美教育实施方案,促进中学文言文教育水平的提高。
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其分 。歌德的话揭示 了一个 道理 , ” 即审美鉴赏力 是在后天 的
到形式无不闪烁着美 的光芒 。阅读优秀的文言作品 , 品味其 凝炼的语言, 感受其思想 、 艺术魅力 , 体会中华文化 的博 大精
深, 能够陶冶情操 , 提高学生 的审美 能力 。所谓审美 能力 , 是 指主体在审美活 动中进行审美判 断和形成美 的形象 的心理 能力 , 主要包括审美感知力 、 想象力 、 鉴赏力 和创 造力。苏霍 姆林斯基 曾说过 : “ 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在 文言文教学 ”
基金项目: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 十一五” 规划课题“ 文学课教学中的审美技能研完”编号:8 f , O1  ̄。 2
作者简介 : 铮 ( 7一 , , 范 1 7 )女 河北沧州人 , 9 沧州师范专科 学校 中文 系 师。 讲
・
6 8 ・
山负雪 ” 绚丽 的“ 阳晚照” 图, 夕 图……在这一幅幅优美 的画境 中, 同学们如同身临其境 , 心旷神怡 , 到生活 的美及 真 切 体验
中图分类号 .6 0 -  ̄. G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E — ( 9∞一 0 l 8 4 ) 0 一 (
文言文是我们民族文化 的瑰宝 , 熔铸着一个古老 民族 的 精魂 , 积淀着我们 中华 民族深厚 的思想文化 , 具有极高的美学 价值。特别是选入教材的作品, 都是文质兼美 、 脍炙人 口的名 篇佳作 。其内容充实 、 思想深邃 、 言辞精炼 、 文采斐然 , 内容 从
以 认识事物的形状 、 色彩、 、 、 声音 气味 滋味、 冷热等属性 ; 知觉 是感官对事物各种属性 、 各个部分所组成的整体 的反 映。人 们的审美感 知 , 是遵循由“ 感觉” 知觉”即“ 到“ , 个别属性” 整 到“
探析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因素
信 息 职业 技 术 学 院学 报
N . 0 6 o 32 0
5 ( 卷 总第 2 期 )JRL AUOT ^ o 4 ON O NICI LI UA F HVA N
【 文章 编号 】1 7 8 2 2 0 ) 3 0 5— 2 6 1— 0 X(0 6 0 —0 2 0
墅
墅
!
丝 : 丝 :
探析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因素
曹玉风
( 蚌埠第一技工学校 , 安徽
蚌埠 2 33 ) 300
【 摘 要 】 撷 形 式 美的 花 朵 , 近 情 感 美的 陶 冶 , 受 思 想 美的 光 华 。 采 接 感 【 关键 词 】 言 文 ; 美 因素 文 审 . 【 围分类号】 2. 中 0532 【 献 标 识码 】 文 B
到提高。 在这种分析中, 学生的阅读活动是 自 主的, 学生的审
美 活动是不受拘束的, 因而也疋生动的, 有趣 的。文言文的教 学,目的之一是让 学生进入人物美的长廊 ,我们 必须做 的是 引领 者 , 而决 不 搬 运 工 。蔺相 如 的深 明大 义 智 勇 兼 备 , 颇 的 廉 忠勇知错善改 , 陵君 的礼贤下士顾全大避,侯 生的足 智多 信 谋重义轻生,周瑜 的多谋善断儒将风度 ,曹操的 自负谋略奸 诈多疑……所有这 些,无不充满着浓 墨重彩的人文气息 ,无 不让 人心往神驰 。 当学生在 阅读 中为这 些历史 人物深深 感
我国古代文 学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不论是内容还是形
和 内容之美 总是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的。惟其如 此, 真正 的美 才经得起 时间大河 的冲刷。任何 一篇 美文佳作 , 都是 因其 内 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而深入人心, 而流传千古。因此, 我们从 事教 学活 动,毫无疑 问的是 要充分 发挥蕴含 其 中的美 的要 素, 文字之美 、 让 人物之美、 情感之美、 思想之美放射 出无 穷 的魅力, 在教 学中发挥其应有 的作用。 1采 撷 形 式美 的花 朵 、 文言文 的发展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在这 数千年 的历史长 河 中, 跃动着各种各样的优美文体 , 自诗 经 以来 , 风骚 ” 有“ 并 举、 有百家争鸣、 有汉赋铺 陈、 有唐宋古文 , 更有那璀璨夺 目 的唐 诗 宋词 元 曲 明清 小 说 。 或 韵 或 散 , 律 或 绝 , 彩_ 斓 , 或 五 斑 绚烂多姿。语言之美 , 恰似那清流 , 那急湍 , 滋养过 多少 中华 儿女 , 当然也应该滋养 当今 的华 夏子孙。课本所选篇 目有先 秦历史散文、 先秦诸 子散文、 两汉魏晋散文、 唐代散文 、 宋代 散文、 明清散 文 。 这 些 入 选 篇 目, 是 真 正 的 “ 文观 止 ” 人 均 古 , 文色彩极为浓重。从语言特色来看 , 些文章 , 这 或音韵声调 ,
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1)
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作者:李凌云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23期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指出:美感有普遍性,超越性,在教育上要特别重视美育。
高中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千古名篇,承载着极其璀璨的人文精神,无论在文化传承还是审美熏陶、语言习得还是人格塑造上,都有着无法估量的教育潜能。
因此,笔者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重视学生审美锻炼的引导,让学生在感悟体验美的同时,学会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
一.在诵读中感受艺术美指导诵读,感受艺术美。
诵读必先注于目,出于口,再入于耳,了然于心,从心理过程看,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有利于学生感知语言的优美和谐,感受作品的艺术境界,体味作者的情感世界。
诵读既是理解文意的有效方法,也是体验情感的重要途径。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断句能力。
朗读文言文时,除了按文章标点作出恰当停顿外,还应处理好句中词语间的组合关系,通过相应的停歇体现出内部层次,使句子的结构、意义、语气和语调和谐统一起来。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否,很多时候就看对句读和重音的处理如何。
判断句读,读准重音,不仅能显现文章的形象美、韵律美和逻辑美,更能读出课文的情感来。
例如学习《赤壁赋》时,完全可运用诵读教学法。
开始可通过齐读课文,感受文中的感情基调。
研读第一段前,先启发学生总结作者飘逸淡雅,怡然自得的"乐",再让学生带着这种理解自由诵读并试着背诵第一段。
这时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教师可身先士卒,声情并茂地背诵全文。
最后让学生在众多脍炙人口的句子中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把它背出来,在背诵中体会作者情感的跌宕起伏,并谈谈喜欢该句的原因。
这样设计,既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又体现了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新课改理念,以当今语文课堂少有的朗朗书声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真。
教师范读,应"情动于中,而声发于外",充分运用语音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把声调美、韵律美、情感美等美育因素表现出来,使学生入情入境。
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学
有正 确 的思想 , 才会有远 大 的理
想 , 才能树立 正 确 的人生 观 、 价
值观 、 世
具 说 “ 工
” ,
还是持
人 文 说 “
”
,
其思 想 教育的责任是
不 容 回避 的 。 而 且 , 作为一 个有
责任感 的语文 教师 , 决不会拒绝
语 文教学所 担负的历 史重 任 。
人 之 常情 ; 张 溥 写 就 《五人 墓 碑
记 》, 五 人 之 从 容 就 死 , “ 明 死
生之大 , 匹 夫之死有重于社稷 也 ” … … 这些 情感之美 , 闪烁着
多么动人 的光芒 !
第 四.感悟思想美的光华
历史 文化之 所 以 深沉 丰富 ,
乃 是 因为数千年积淀下 来的思 想
内涵 有着 巨 大 的力量 。 应 该 说 ,
马世 福 , 教 师 , 现 居 甘 肃张 家 ”I 。
40 % 的分量 , 从 语言特色来看 ,
这些 文章 , 或音韵谐调 , 或整散 结合 , 或写实朴素 , 或 比拟夸
张 , 或气势磅礴 , 或隽秀优美 , 或情景交融 , 或直抒胸臆 , 等
等 不一 ,
而足 。 在教学 中, 把准
文体特点 , 挖掘语 言特 色 , 引领
学 生 自主 感悟 , 倾 心 陶醉 , 那 才
第 三 .接受情感 美 的 陶冶 中华 民族有着优 秀 的文化 传 统 , 民族 的文化遗产需要继 承 。 文言文教学是继 承 的途 径之一 。 让学生通过文言文教学去 了解作 品 中所 包 含 的情感 , 去 走 进 作 品 , 去 同喜 同悲 、 共 乐 共 怒 , 更 进一 步 , 在对人 物 的生 平事迹 、 写作背景 、 写作缘起有 了较 为深 入 的了解之后 , 更深入 地感动于 情感之 美 , 产生共 鸣 , 产生 向 往 。 陶渊 明不 为五 斗米 折腰 , “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 山 ” ; 王 羲之兰亭赋诗作序 , “ 仰观天地 之 大 , 俯察 品类 之 盛 ” ; 魏征 直
文言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途径
3 情 感 美 .
美 的能力 , 主体趋向 自由 、 使 和谐 的全面 发展 。 在初 中语文 的文言文教学 中, 多 许
老 师过 于注重语 法教学而 忽略 了文字美 的赏读 ,过 于注重条分缕 析而忽视 了内
审美从 来都不是 被动的 ,语文教学
面造就一种节奏美和韵 律美 。中学文 言 文教 学 , 要用美来 吸引学生 , 指导学生进 行美读 。 通过美读 , 培养 学生感受美 的能
文言 文教学 中美的 因素
含 的情感 , 人物 同喜 同悲 , 与 更进 一步 , 在对人物 的生平事 迹 、 写作 背景 、 缘起等
有 了较为深入 的了解之 后 ,让学 生置身
2 形 象 美 .
“ 移情” 和共 鸣 , 在性情上 得到陶冶 , 使其 心灵 日臻 “ 化 ” 摈 弃 假 、 、 , 于 净 , 丑 恶 趋
真、 、 。 善 美。
传统 的伦理道 德思想是 我国古代文 化 中极为辉煌 的一 个篇章 。经过 历史冲 刷而流传下来 的作 品 ,当然是思 想文化 的精华 ,文言 文教 学有责任 和义务把我 国古代优 秀的文化遗产 ,尤其是 至今仍 熠熠 闪光 的思想传 授给学生 。像 范仲淹
蓦
蓦 誊
…
誊
置叠
羞
… .
誉 誊 翳 鬻 蓦 囊 墨 囊 誊 囊 一 l 羲 蓦 萋嚣 骞强 誊 囊 誊 誊垂 蓦
矗誊 誊
支言支教学申审美情趣 语 乔逮径
口 柳 州市第十三 中学 李逢春
审 美教 育也 称美 育或 美感 教育 , 它
遵循文章 的思路 ,认识 文章 中的艺术形
浅谈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浅谈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木心先生说“缺乏审美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
”人要活的鲜活,必不可少的是审美能力。
审美力的缺乏不是天生的缺陷,而是缺少后天的培养。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然而,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文言文教学面临重重困境。
不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缺缺。
究其原因,一方面,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出现了偏差,为应付考试,文言文教学重在对文言文知识点的把握,淡化了文言文中的审美教育。
另一方面,过于程序化和单一形式的文言文的教学中,文言文之美被割裂、被舍弃,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
加上初中生文言文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枯燥地学习和繁琐的知识背记,过分消耗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无法从中体验到文言文之美。
因此加强文言文教学应有的功能——让学生从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文化美的意蕴,汲取营养, 古为今用,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尤为重要。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管是内容抑或形式,都充满着无尽又神奇的美。
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作品,文词兼美,含有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正是中学生培养审美力的沃土。
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做到寓教于美,寓教于乐。
1.文言文教学应该充满审美的愉悦丰子恺先生说:“人欲有五:食欲、色欲、知欲、德欲、美欲。
”可见,审美的欲求,追求美的愿望是人的天性,如耳朵喜欢倾听优美的旋律,味蕾喜欢品尝鲜美的滋味……在文言文课堂中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美欲,调动学生的各方面的感知能力,多方面的感知美。
在美和文字之间架起桥梁,让它们相融相通。
对学生来说,文言文不应该是艰涩难懂的文字,而应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的天籁之音;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缤纷色彩;是“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惊喜奇遇……美是听觉得享受,是视觉的冲击,是触觉的感受……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正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使用,都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披文入情,带着审美的愉悦投入到此情、此景、此境中,挖掘其中的美。
论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审美特性
感, 使人获得极 大的精神愉悦 。文言文 有许 多充 满哲理美的文章。 苟子 的《 劝学》 运用大量比喻阐
明了学 习要想获得成功 . 必须 日积月 累 、 持之 以 恒、 专心致志、 锲而不舍 的道理 , 通篇 放射着哲理
【 S C I E N C E E D U C A T I O N I 基础教育 】
论中学语文教材 中文言文的审美特性
罗 素 敏
( 确 山县任店镇二 中 ; - . 7 南 确山 4 6 3 2 0 0) 中学语文教材是集各种美的形态之大成 , 是
一
引导学生感受体验 , 深切 领悟课 文中真挚深厚 的
的读书生活 , 母亲哺育子女 的细节 , 祖 母看望孙
中曾满怀深情地说 : “ 谈到中国天然风景的美丽 ,
我可 以说 , 不但是雄伟的峨嵋 , 妩媚的西湖 , 幽雅 的雁 荡 , 与夫 : ‘ 秀丽甲天下 ’ 的桂林 山水可 以傲 睨一世 。 令人称羡 ; 其实中国是无地不美 , 到பைடு நூலகம் 皆
的光芒 , 是一篇典 型的哲理散文 。 王安石的《 游褒 禅 山记》 就他和几个伙伴 游褒禅 山的经过 发表议
论, 阐述 了一个人要 实现远 大的理 想 。 成就一 番 事业 , 必须有坚定 的志向 , 顽强 的毅 力和必要 的
了一种真挚深厚 的情感 , 具有一种情感 美。韩愈
的《 祭十二 郎文》 采用与死者对话的方式 , 边诉边
忧 国” 的曹刿( 《 曹刿论战》 ) ; 机智勇敢 , 顾全大局
的蔺相 如( 《 廉颇 蔺相 如列传 》 ) ; 正道直行 , 竭忠
游记类文言文审美体验的引导
游记类文言文审美体验的引导游记类文言文审美体验的引导可以总结为:游记类文言文是古代文人在领略秀美风光时的记录和抒怀,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长期以来,在游记类文言文教学中,字、词、句、段等本体知识的学习,仍然是教学的重点,文章所蕴含的多重美感特征没有得到重视和挖掘,既没有体现出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审美教育的理念和目标,也人为地疏远了学生和文章之间的距离。
学生们一看到文言文就感到厌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
因此,要求教师应对作品丰富的美感特质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当学生获得深刻的美感体验后,也自然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丰富和提升。
一、体验音韵之美一方面,与世界上其他语言相比,汉语是极具音韵之美的,特别是文言文,通常都使用对偶、排比的文体与合辙押韵的音调,使人读起来特别舒服,这种舒服其实就是一种音韵美感。
另一方面,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对于一些经典文章,必须要通过反复的朗读才能理解其深意。
通常来说,一篇游记类文言文至少要读五遍。
第一遍是通读,主要解决识字、识词等方面的问题;第二边是默读,基本读准字音和断句;第三遍是译读,参照注释,初步理解文章;第四遍是朗读,已经基本理解全文;第五遍是诵读,读出文章的感情。
每一次朗读都可以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
如,《醉翁亭记》中对酒宴的热闹气氛的描写:“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几个小短句,不但表意十分精准,朗读起来也是抑扬顿挫,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画卷,一种悠闲自适的情调油然而生。
《岳阳楼记》中,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两段景色的对比描写更是传神,特别是每段的前半部分,都采用了四字短句或成语,言随意遣,如泉源之涌,像凌云之气。
教师既可以通过范读,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名家的诵读。
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举办专题朗读比赛,以多种形式表现出这种音韵之美,给学生以听觉美感享受,学生自然会亲近作品,并在此基础上发现美、体验美和创造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中的审美教学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过于讲究程序化、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往往在不自觉中淡化了对美的追求,弱化了文言文教学应有的功能--让学生从蕴含着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美的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汲取营养,古为今用。
由于这种弱化,导致了教学目的上的重大偏差,导致了教学效果上的严重削弱,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极为不利。
这里,有三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了文字美的赏读;过于注重条分缕析而忽视了内容美的领悟;过于注重固定化的授予而淡化了形象美的感动。
鉴于上述种种实际存在的情况,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足够重视和充分实践:
一、要使文言文的学习充满审美愉悦
文言文教学从其历史来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在白话文兴起之前,即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教学形式主要是官学制、私塾制、书院制,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读法、吟诵法、讨论法、讲座法等。
二是从五四到1949年全国解放之前,教学形式转为以班级授课为主,教学方法在较大程度上延续了前人的做法。
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文言文的教学时而完全淡化,时而点缀一二,且由于受政治因素的干预过多,文言文的教学,从篇目入选到形式的分析,到内容的定评、人物的定位,均处在一种大一统的格局之下,尤其是文革期间的批孔反儒倡法,不仅使文言文教学面目全非,而且给文革后的文言文教学留下了很坏的影响,遗毒至今,没有根除。
综观当今的文言文教学,那种只重灌输不重感悟、只会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品味的作法还普遍存在,令人深恶痛绝。
文言文教学必须充满审美的愉悦,必须能引领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流连于祖国文化深厚迷人的海洋,才能真正使教学获得成功,即让学生在文字上更增些品味增些风采,在思想内容上多些感悟多些升华,在形象上多些感动多些向往,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二、充分发掘文言文教学的美的因素
任何一种美的存在,都不会是空洞的、虚无的,形式之美和内容之美总是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的。
惟其如此,真正的美才经得起时间大河的冲刷。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史却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熠熠生辉千古不朽的美丽篇章。
任何一篇美文佳作,都是因其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而深入人心、脍炙人口、流传千古。
因此,我们从事教学活动,毫无疑问的是要充分发掘蕴含其中的美的要素,让文字之美、人物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放射出无穷的魅力,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教学中,把准文体特点,挖掘语言特色,引领学生自主感悟,倾心陶醉,那才是真正抓住了文言文教学的文中三味。
人格美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审美与审丑的过程中,为人物的言行神思而喜怒哀乐,在共鸣中得到审美的愉悦,使灵魂受到荡涤与洗礼,这是文言文教学应有的作用,也是其魅力所在。
尤其是历史散文中,多有这样的人物形象。
例如:《鸿门宴》中的刘邦、项羽的形象,就很值得细细品味。
通过在紧急关头这两人的语言、行为、神情的深入理解与讨论,学生才能深入准确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情感得到陶冶,审美得到提高。
在这种分析中,学生的阅读活动是自主的,学生的审美活动是不受拘束的,因而也是生动的、有趣的。
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民族的文化遗产需要继承。
文言文的教学是继承的途径之一。
在浩瀚的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情感美犹如一朵朵浪花,常开不败,留香千载,不绝如缕。
进行文言文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阅读,领会蕴涵在文章中的情感美,接受情感美的陶冶。
当然,这种美依靠的主要是学生自己的主动的阅读,即在老师指导下的主动接受,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在语文教学思想中,不论是持工具说,还是持人文说,其思想教育的责任是不容回避的。
而且,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语文教师,决不会拒绝语文教学所担负的历史重任。
三、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审美
审美从来都不是被动的,因为只有摆脱非我的束缚,审美才具有其本质的特征。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教师的引导就可以淡化、抛弃。
如何引导,这是我们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具体来说,我认为,可以有说、读、论、评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