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意趣(一)

合集下载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概要:文言文有着自身的存在价值和特性,在美育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善于挖掘文章中的意境和艺术之美,一定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进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语文教学具有审美教育功能,教师要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审美感知。

文言文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审美意识的培养上有着自身的优势。

其自身的语言美、意境美,能让学生感悟到美的事物,文言文存在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中,笔者就注重探究了在文言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意识的一些策略。

一、夯实学习基础,创造情感情境在语文文言文的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白文章的大意,了解整个文章的结构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审美意识,让学生发现美的基础因素。

试想一下,如果学生对文章根本都不了解那就无法谈起对文章的赏析了,更不会发现美和欣赏美了。

针对文言文教学来说,学生审美意识的提升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在课堂上抓住一个情字,让学生内心的情感随着文章文字背后的情感展现来带动和同化。

因为美是需要以情感为寄托的,需要情感这个纽带。

为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的把自身、学生及文章的作者三者的情感紧密的联系起来,并且做好及时的沟通与融合,创造出一种有节奏、有形象既和谐又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审美共鸣。

比如教师在讲授诸葛亮的文章《出师表》时,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创设既定的教学场景。

这篇文章无论是从写作的构思、文字的表达和情感的宣泄都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文章朗朗上口,彰显了我国古代散文特有的文学魅力,向人们展示了世间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极致,强烈地叩响了人们的心灵。

文章表面的美是学生可以轻易发现和感悟的,但是情感的转折和表达在手法上有自身特有的技巧,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发现和剖析。

如果纯粹的在授课的过程中把诸葛亮所要表达的情感讲授给学生的话,学生是很难感悟到作者的情感寄托的,也不会实现情感的共鸣。

试论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鉴赏研究

试论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鉴赏研究

试论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鉴赏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初中文言文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而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审美感受力迅速发展期,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审美鉴赏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审美鉴赏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作品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文言文以其独特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展现了中华民族卓越的文化传统。

通过对文言文作品的审美鉴赏,学生可以更好地领悟其中蕴含的美学价值,体验到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种纯真、唯美的美学情感。

通过对这种美学情感的鉴赏,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作品中的美,还能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深刻思想和哲理。

审美鉴赏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文言文作品曾经是社会精英的阅读素材,因此它具有一种上层社会审美的特质。

通过对文言文作品的审美鉴赏,学生可以提高判断美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在阅读《文选》等选本时,学生可以通过欣赏文言文诗词的音韵之美、形象比喻的独特之处等,逐渐培养对文学之美的敏感度。

这种审美情趣的培养,不仅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也有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欣赏美的存在。

审美鉴赏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力的发展。

文言文作品作为经典作品,往往并不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欣赏。

但通过对文言文作品的审美鉴赏,学生可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通过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学生可以进行资料搜集和研究,并尝试将所学的审美知识运用到创作中。

这种自主学习和创造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在文言文教学中更好地探索和发挥个人潜能。

浅谈言文结合情趣盎然-如何让高中文言课堂变得有趣味

浅谈言文结合情趣盎然-如何让高中文言课堂变得有趣味

浅谈言文结合情趣盎然-如何让高中文言课堂变得有趣味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们的语文教育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但是,高中文言文课程却是始终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和枯燥性,让许多学生望而却步。

那么,如何使高中文言文课堂变得有趣味呢?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让言文结合情趣盎然。

一、情境教学,轻松愉悦地学习高中文言文是一门需要通过大量记忆与阅读的科目,因而在学习这门科目时不少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

但是,人类天生喜好情境化学习,也就是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更加轻松和愉快。

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促进知识的有效传授和掌握。

在文言文教学中,情境教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可以安排一些情境,如让学生在课前阅读一些相应的背景知识,然后对于一些重要的词句必须给予深入解释,而其他的则可以进行模拟演练。

同时,也可以安排一些实际场景来进行模拟,如让学生去想象自己在明朝时期的经历,为了生存需要如何学习文言文等等。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的更轻松,也能提高他们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

二、文化交流,破解课堂沉闷在现代教学中,文化交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多元化的思考和学习。

在文言文教学中,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来进行课堂的破解,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这门语言。

文化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语言交流等等。

在小组讨论中,可以让学生讨论文言文中某一部分的精髓,发掘其中的含义和寄托。

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元文本的创编来进行文化交流。

通过多元文本的创作,可以可以让学生发挥其创造力,引导他们挖掘细节,从文化历史和语言中找到共同点等等。

这样不仅可以使高中文言文学习变得有趣味,也可以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造力。

三、语文活动,互动体验文化之美语文活动来自于语文教育实践中的一种教育方式,主要是让学生在乐趣中体验文化之美,同时获得知识的感受和愉悦。

试论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鉴赏研究

试论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鉴赏研究

试论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鉴赏研究一、引言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在初中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文言文的教学,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对于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鉴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意识培养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学形式,充满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才情,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意识。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言文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提高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

2.培养审美意识的方法(1)注重课文的选择和设计。

在文言文教学中,应选择具有艺术魅力和审美品质的经典文学作品,如《庄子》、《论语》等,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品味和领悟文言文的审美特点。

(2)注重情感的引导和体验。

通过对文言文课文的情感分析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审美情感进行深入理解和感悟,从而增强他们的审美意识。

三、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鉴赏方法与技巧1.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鉴赏能力的重要性2.鉴赏方法与技巧(1)注重课文的分析和解读。

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注重对课文的深入分析和解读,特别是对语言结构、意义表达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鉴赏。

(2)注重课外阅读与比较。

除了课内的文言文课文之外,还可以通过拓展阅读,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比较文言文与现代文学的异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和价值,因此在初中教育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审美鉴赏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

(2)注重学生对文言文的再创作与表达。

除了对文言文的欣赏与赏析之外,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再创作与表达,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文言文的审美魅力,从而增强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

鉴赏文言文中的文学价值与审美趣味

鉴赏文言文中的文学价值与审美趣味

鉴赏文言文中的文学价值与审美趣味文言文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厚的文学价值和独特的审美趣味。

在鉴赏文言文时,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探索其独特之处与魅力所在。

首先,文言文的文学价值体现在其精湛的表达能力上。

文言文具有独特而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典、喻、比、象、夸、拟等等,使得文本在表达含义和情感时更显得凝练、深情、韵味十足。

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运用了大量的对仗、夸彩、反复等修辞手法,使得史书变得生动有趣、深入人心。

在文言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常常需要读者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敏锐的语感,这就为鉴赏者提供了一个拓展自身修养和提高审美能力的机会。

其次,文言文的文学价值体现在其深邃的思想内涵上。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汇集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和历史记忆。

通过鉴赏文言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人的思考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例如,在《论语》中,孔子的言行举止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而鉴赏这些文言文作品,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儒家文化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智慧,有助于培养我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此外,文言文也能够唤起人们对过去历史的向往和情感共鸣,具有强烈的历史情感价值。

文言文作品往往讲述了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故事,这些作品记录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和情感体验,具有浓厚的历史色彩和文化特征。

通过鉴赏文言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社会的美好与悲凉,进而思考当下社会的变迁和未来的发展。

这种情感共鸣和历史思考可以激发我们对文化传承的关注,培养我们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保护。

文言文的审美趣味也是其独特之处。

文言文虽然古朴而凝练,却蕴含着丰富的美感,在语言形式、文学韵律和修辞手法等方面体现出独特的审美趣味。

例如,在《红楼梦》中,脂砚斋以及其他一些人物的吟诵、对联和诗词创作都具有独特的文言文风格。

这些文言文作品中的优美旋律、和谐韵律和凝练形式,都表现出了古代文人的审美追求和才华横溢。

通过学习和鉴赏文言文,我们可以获得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提高我们对古代文化的感受力与欣赏能力。

试论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鉴赏研究

试论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鉴赏研究

试论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鉴赏研究初中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的文言文教学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文学语言,其精美的词藻和深刻的内涵常常能够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而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审美鉴赏,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深入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对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鉴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鉴赏概述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文学语言,其精湛的艺术表达和丰富的想象力使之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珍品。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经典的文言文作品,还能够通过学习文言文,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扩展自己的文学视野。

而在文言文教学中,审美鉴赏则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文言文的审美鉴赏,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认识。

在文言文教学中,审美鉴赏不仅是对文言文作品的欣赏,更是对其艺术特色和内在意蕴的理解和把握。

通过审美鉴赏,学生能够深入感受到文言文的情感内涵、词藻华美和意境深远,从而增强对文言文的认同和热爱。

而对于学生来说,审美鉴赏不仅是一种个人情趣的满足,更是一种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的体现。

在进行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一些有效的策略来引导学生进行审美鉴赏。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经典的文言文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

经典的文言文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想象力,能够给学生带来深刻的感受和启发。

通过对经典文言文作品的阅读和讲解,学生能够了解文言文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从而增强对文言文的认同和理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作品的欣赏和评析。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解读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感受文言文的艺术魅力,从而培养其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通过对文言文作品的欣赏和评析,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认识和理解文言文的艺术特色和内在意蕴,从而提高其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有趣的文言文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研究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研究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高中生对文化、语言、社会、生活等的认识与理解有了不同的需求和期待。

而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在高中文言文的教学中,审美教育应成为教育者的重点研究方向。

本文从审美与文言文教学的关系、审美教育的内涵与方法、审美教育的实施与效果四个方面,对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审美与文言文教学的关系审美指的是一种对美的感受、欣赏、评价及创造的能力。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

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应是教育者重点探讨的问题。

审美对于文言文教学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审美可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与热爱,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地学习文言文。

其次,审美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与意义,促进知识的学习与传承。

最后,审美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度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文言文创作中迸发出更多的灵感与创意。

二、审美教育的内涵与方法审美教育的内涵包括情感、认识、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

情感是指学生对美的感受与情感投入,认识是指学生对美的认识与理解,知识是指学生对美的文化知识的掌握,技能是指学生对美的创造与欣赏能力的提高。

这四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感受文言文的美,例如通过背诵文言文经典诗文,欣赏传统文化艺术作品,感受文言文语言之美等。

同时,也应注重学生对文言文美学价值的认知,教授相关美学知识,如文言文的音韵、韵律、修辞等,让学生通过学习更加深入地了解文言文美学的内涵和特色。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创作能力,鼓励学生在文言文的表达中保留和体现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学观点。

三、审美教育的实施与效果在实施审美教育时,应注重多种形式与手段的运用,如教学讲解、示范演示、学生互动等方式。

同时,还应开设以学习文言文为主题的活动,如韵律歌赋、歌咏比赛、诗歌演讲会等,让学生通过活动的形式,感受文言文的美,并加强与同学交流合作的能力。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作者:王晓静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24期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充满神奇的力量。

在教材中,我们随处可见非常优美的文言文,这些文章无论从语言上、形象上还是情感上,都充分表现着美。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文言文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让学生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千古佳作中领略中华文化美的内涵,汲取营养。

一、传承中国的古老文化,创立文言文教学的全新理念综观文言文的教学史,无论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还是“五四”至解放前,对文言文精华的教学一直处在较高水平,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如鲁迅、胡适、郭沫若等都有很深厚的文言文功底,还有许多人在古代文化、古典文学方面有不俗的成就。

当代的作家如余秋雨、琼瑶等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古代文化的影响,这正是我们当代教学值得重视和借鉴的地方。

所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新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自主审美,让他们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而美妙的境界,流连于祖国文化深邃博大的海洋,才能真正使教学获得成功。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多些品味,在思想内容上多些感悟、多些升华,在形象上多些感动、多些向往,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在文言文教学中充分发掘美的因素任何一种美的存在,都不是空洞、虚无的,形式美和内容美总是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的。

历史我们留下了无数熠熠生辉的美丽篇章,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掘其美的要素,使其显现无穷的艺术魅力。

1.感悟自然之美所谓自然美,是指由一切自然物的颜色、形状、光泽、线条等产生的美,这种美能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遐想,产生审美愉悦。

杜甫的《登高》一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给我们勾画出一幅极其广阔深远的图景。

诗人仰望芒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腾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其状物之工,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我们在感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体味到作者诗句中传达出的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悲凉之情渐浓。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析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析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析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使用的一种书面语言形式,但是,由于文言文与现代书面语言形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学生在鉴赏文言文时存在较大的困难,学生无法领略文言文的美感。

因此,如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化,感受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气息是当代教师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

一、重视文言文审美教育教师浮躁的教学心态不但影响文言文教学效率,同时可能削弱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作用。

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总结文言文出题类型、整理知识点、强调诗文背诵重要性,那就无法开展文言文审美教学。

审美教育的缺乏主要是由于语文教师的素质教育意识不足。

由于高考在即,加上许多高中为了提高升学率,不断挤压教师的授课时间,希望在高一高二学完所有的内容,在高三进行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得分率。

许多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得高分不得不开展功利性教学。

学科的魅力不仅仅是有用,而是有趣。

这种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探寻文言文中的美,导致文言文学习只给学生留下呆板的记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审美教育,唤醒学生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新审视文言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将审美教育融入教学设计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文言文的审美价值。

如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文章音韵和谐,对仗工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学生需要掌握作者聆听琵琶女的音乐时产生的所思所想,两人虽然素不相识,但是“同是天涯沦落人”;同时,琵琶的曲调一直在变换,先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再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最后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子整体流露出的情感仿佛是对现实社会的控诉。

二、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文言文审美能力高考作为高中教学的风向标,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注重往年试题的整理与归纳,考点即得分点,通常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使得文言文教学缺乏人文情怀,过于注重技巧而没有注重审美。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意趣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意趣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意趣李娜娜(中卫市常乐中学宁夏·中卫755000)摘要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任何一篇美文佳作,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完美结合而深入人心、脍炙人口、流传千古。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掘美,让文字美、人物美、情感美、思想美放射出无穷的光彩,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文言文审美情趣文字美人物美情感美思想美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语文是生活的载体,是美的另一种形式的呈现。

语文课中优美的文字,文中美丽的词篇,含义深刻的话,都让学生感受文学的美,而学生在这美的愉悦体验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语文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一篇文章时,要做到让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有真情实感。

感受优美的语言文字,感受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感悟作者的真情实感,“从而认知事物,陶冶性情,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学会求知,学会审美,更学会做人”。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典籍,尤其是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任何一篇美文佳作,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完美结合而深入人心、脍炙人口、流传千古。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掘美,让文字美、人物美、情感美、思想美放射出无穷的光彩,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多种多样的文学形式中国语言古老而又最富有生命力。

现实主义代表作《诗经》,浪漫主义的《楚辞》,百家争鸣,汉赋铺陈,唐宋古文,以及那璀璨夺目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有韵有散,有律有绝,五彩缤纷,绚烂多姿,使人充分感觉到了文言文形式上的异彩纷呈。

文言文的发展历史悠久,在这数以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优美文体,语言之优美,恰似那清泉溪流,又似那高山险流,滋养过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纵观新编初中语文试用教材,对文言文非常重视。

有先秦历史散文、先秦诸子散文、两汉魏晋骈文、唐代散文、宋代散文、明清散文。

历史人文色彩极为浓重。

从语言特色来看,这些文章,音韵谐调,整散结合,写实朴素,比拟夸张,气势磅礴,娟秀优美,情景交融,直抒胸臆,不一而足。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

可见“审美”教育已成为高中语文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

文言文积淀着先贤的思想认识、民族情感,拥有无法估量的审美潜能。

在教学中,如果注重发掘和利用蕴藏在文中的美育资源,进行审美教育,那么既能激发学生对课文思想内涵的认识,也会使文言文的教学课堂充盈着一种审美愉悦,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

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搭建审美之桥课本中的文言文,不论是语言还是思想内容都堪称经典,但语言表达、文化常识却给学生带来了阅读困难,挡住了欣赏美的脚步。

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的文言知识有选择地捕捉重要信息,在阅读中先推测,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验证或修正以达到准确的解读词语、句子。

教师也应提醒学生注意文化常识,下发资料或给予讲解,消除阅读障碍。

二、激发审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为了发现美,感知美、理解美和创造美,而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

1.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学生通过参与、聆听美文朗诵比赛,通过自导自演课本剧,深刻感受了文中美的形象,爱上了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文言文。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学习文言文时,为了拉近学生与文章的距离,进而唤起他们的审美需求,教师可适当利用音乐、图片、动画、影像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将审美信息从静态的文字转变为一种可视可听的感知对象。

学生通过观看电影《孔子》,了解孔子“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宁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定决心。

激起了学生对孔子的崇拜、赞赏,也调动了学生阅读《论语》的极大兴趣。

三、缩短审美距离文言作品的写作年代和语言习惯毕竟距离学生久远,但思想内涵却与今天的文化精神紧密相连。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析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析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析
高中文言文教学作为高中语文的重要部分,如何有效地把审美教育融入其中,是教育工作者与广大家长都热切期待的话题。

审美教育教学,首先要从教育理念上明确,认识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审美教育首先要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敬畏之心,去尊重与欣赏艺术美的审美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此外,审美教育还要注重有效表达,引导学生会观察、细节发散思考等,从而获得文言表达之美。

当然,审美教育也要注重认知与情感的整合,使学生能够在审美活动中体会和探索出文言文审美的乐趣,进而发展出完善的审美观。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尤其要注重作文教学的突出。

作文是语文文言文审美教育的重要支点,课外的作文练习是学生掌握审美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文言文细节性、结构性,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进而在作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

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取讲解性活动,以文言文作家的思想观点为基础,展开审美教育活动,从而促进审美教育。

此外,还可以以实物鉴赏、手抄报审美活动、给学生安排参观活动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拓展审美视野,进一步深化审美教育,让学生有更好的审美能力与习惯。

总之,审美教育应当成为高中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从广度、深度上加强审美教育,倡导审美,引导学生理解审美,收获审美之美,培养学生终身审美能力。

浅谈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浅谈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浅谈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木心先生说“缺乏审美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

”人要活的鲜活,必不可少的是审美能力。

审美力的缺乏不是天生的缺陷,而是缺少后天的培养。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然而,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文言文教学面临重重困境。

不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缺缺。

究其原因,一方面,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出现了偏差,为应付考试,文言文教学重在对文言文知识点的把握,淡化了文言文中的审美教育。

另一方面,过于程序化和单一形式的文言文的教学中,文言文之美被割裂、被舍弃,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

加上初中生文言文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枯燥地学习和繁琐的知识背记,过分消耗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无法从中体验到文言文之美。

因此加强文言文教学应有的功能——让学生从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文化美的意蕴,汲取营养, 古为今用,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尤为重要。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管是内容抑或形式,都充满着无尽又神奇的美。

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作品,文词兼美,含有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正是中学生培养审美力的沃土。

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做到寓教于美,寓教于乐。

1.文言文教学应该充满审美的愉悦丰子恺先生说:“人欲有五:食欲、色欲、知欲、德欲、美欲。

”可见,审美的欲求,追求美的愿望是人的天性,如耳朵喜欢倾听优美的旋律,味蕾喜欢品尝鲜美的滋味……在文言文课堂中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美欲,调动学生的各方面的感知能力,多方面的感知美。

在美和文字之间架起桥梁,让它们相融相通。

对学生来说,文言文不应该是艰涩难懂的文字,而应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的天籁之音;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缤纷色彩;是“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惊喜奇遇……美是听觉得享受,是视觉的冲击,是触觉的感受……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正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使用,都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披文入情,带着审美的愉悦投入到此情、此景、此境中,挖掘其中的美。

浅谈文言文教学的审美意趣的论文

浅谈文言文教学的审美意趣的论文

浅谈文言文教学的审美意趣的论文浅谈文言文教学的审美意趣的论文摘要:语文是熏陶学生的重要学科,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满着美的力量,文言文有利于学生从中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汲取营养,并学会古为今用。

但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这种美往往都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尤其是那些过于讲究形式化,强调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在不自觉中淡化了对美的感受和传达,使文言文本身的作用被淡化。

这样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减少文言文美的赏读,一味地进行条理分析而没有真正领悟其中的内容美,不仅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还使语文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结合实际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意趣做出了以下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审美意趣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发展中为我们留下来的浩繁的典籍,有自然科学类的、文学艺术类的,还有社会科学类的,尤其是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学。

语文文言文中优美而又华丽的词句蕴含着古代中国的文化和意境,无不让学生感受和体会着文学的美,并在这美的陶冶和熏陶下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因此,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每一篇美文佳作中美的元素,在引导学生欣赏文言文作品时,要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能切身地感受文中的文字美、情感美、人物美、思想美。

促进学生在这样的感受中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感悟作者的真挚情感,从而陶冶情操、体会人生,学会审美和求知。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必要性文言文是和白话文相对的一种文体,它以先秦典籍所使用的语言为基础,到秦汉以后慢慢成熟并定型的古代书面语言,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也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有效工具。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尤其重要,无论是语文教材还是课外读本,文言文所占的比例都较大,其重点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够自由阅读历史文献并将其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工具。

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

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

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摘要: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及认知特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蕴藏的美,让学生去品味、去欣赏,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能够流传千古的独特魅力,切实落实新课改的理念。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审美艺术文言作为历史存留物,与今天的读者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学生要读懂它、了解它,必须在教师引导下进行。

传统型文言文教学都是从字、词、句的解释着手,再到段落、整体。

这教学方法注重文言文根底知识的积累,但对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文化内涵、艺术表现手法、审美情感等内容切重视不够。

因此,为了落实新课改,在实际的文言文教学中应重视审美教育方面的引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一、教师在教学中要设法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审美欲望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感觉到美,才会全身心投入到所学内容中去。

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必须充满审美的愉悦,必须能引领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流连于祖国文化深厚迷人的海洋,才能真正使教学获得成功。

其实,审美愉悦并不神秘,它不是不可思疑、不可理解的东西,因为文言名篇中大多有审美的因素存在,这些因素,沉积千年,历久弥笃,它们正在散发着浓郁的清香、迷人的光荣,正在期待着更多的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所以,作为语文教师的重任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审美欲望,把学生引导到文言文阅读的道路上来。

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设法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的无穷魅力新课程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文言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无论诗词、小说,还是历史散文,都从各个方面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努力挖掘这些美,引导学生鉴赏这些美,使学生在祖国文化瑰宝面前受到强烈的震撼,到达感情上的共鸣、思想上的体验,从而使学生形成感受美、鉴赏美、以至创造美的能力。

试论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鉴赏研究

试论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鉴赏研究

试论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鉴赏研究初中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审美鉴赏又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将试论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鉴赏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一、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鉴赏意义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人民的文化基因。

而审美鉴赏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能力,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开展审美鉴赏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审美鉴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比于晦涩难懂的古文,通过审美鉴赏,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古文的美。

美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深深地吸引学生,使他们愿意主动去学习文言文。

审美鉴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通过审美鉴赏,学生可以学会欣赏古文的美,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培养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审美鉴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古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意蕴,通过审美鉴赏可以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他们在欣赏古文的过程中激发出自己的创造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审美鉴赏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古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审美鉴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增长见识。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开展审美鉴赏,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文材料,注重对这些材料的详细解读和赏析。

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文的意蕴和情感,在欣赏古文的过程中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出自己的审美情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古文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指学生在欣赏古文的过程中,通过直观的感受去体验古文的美;而理性认识是指学生在欣赏古文的过程中,通过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去理解古文的意蕴。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从而深入感悟古文的美。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意识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意识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意识作者:霍帅安丽荣来源:《文学教育》2020年第01期内容摘要: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

文言文教学中的文化底蕴将影响学生终身。

所以教师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欣赏到文言文文章中语言之美、语感之美、意境之美,并使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真正领悟中華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之美,进而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整体文化素质。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审美意识语文学科目前,文言文已涉及到幼小初高和大学的课程中,尤其是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出现,文言文篇目直接增加至72篇,除了已有的一些经典古代文章之外,又增加了许多古代巨作,比如《老子》《史记》等经典巨作。

[1]文言文教学涉及广度比较广,而且文言文对于现代使用白话文的我们,也产生了一定的时代距离感。

文言文教学关系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对于传统文化认同的重大意义,也关系到学生通过古代文化加深自身的审美能力和道德修养。

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有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文言文并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也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自觉的接受文言文的魅力所在,真正在学习文言文时培养出对古代文化的审美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真正的爱上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

[2]随着科技和信息化普及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冲击着我国本土文化。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时代的巨大变化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心理冲击。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推动者,我们新一代青年学生对于中国古老而深刻的传统文化不屑一顾。

相反,他们渴望外来文化,他们越来越熟悉和青睐所谓的“外国大片”,但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却知之甚少。

他们活跃在各种外国节日面前,但他们却对中国传统节日漠不关心。

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漠视不可避免地令人担忧。

因此,我们应该在学校教学中引导学生热爱我们的文言文以及自觉的学习文言文,学习文言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就放在了我们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文言文中的美学观念与审美趣味

文言文中的美学观念与审美趣味

文言文中的美学观念与审美趣味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文言文被视为一种高雅的文学形式,通过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和结构特点,展示了丰富的美学观念和审美趣味。

本文将探讨文言文中的美学观念与审美趣味,并分析其影响和价值。

一、博大精深的意境描写文言文以其精美的意境描写闻名于世。

作者通过精确而细致的描写,将美好的事物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心生赞叹。

例如《红楼梦》中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通过对花的凋零和水的流动的描写,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让人产生了共鸣。

这种意境描写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美感,突破了物质层面的描述,使读者获得了更深层次的体验。

二、独特的韵律美与节奏感文言文中充满了独特的韵律美和节奏感,这是由于其特殊的语言结构所决定的。

文言文以句法结构严谨、字词精巧为特点,通过平仄、押韵等手法使作品呈现出优美而和谐的音韵效果。

例如《史记》中的“盈缩之间,以绳维挂,其坠如轮”,句子中的平仄韵律使整篇文章读起来流畅且悦耳。

这种独特的韵律美和节奏感在文言文中体现出审美的价值,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

三、隐喻与象征的审美表达文言文中常常使用隐喻与象征的表达方式,通过借物喻人、以象征性的言语暗示意义,使作品更富有深意与内涵。

例如《庄子》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通过用流水比喻光阴流逝,传达了人生短暂的哲理。

文言文的这种表达方式引发读者的思考,赋予文字更多的想象力和哲理含义。

四、对传统价值观的尊崇在文言文中,对传统价值观的尊崇体现出了一种审美趣味。

许多文言文作品以忠诚、孝顺、仁爱等传统美德为主题,通过文字表达对这些价值观的敬意和推崇。

例如《孟子》中的“父母之爱,略有不象者,异类也”,强调了对父母孝敬的重要性。

这种对传统价值观的尊崇在文言文中是一种审美观念,传递了一种美好与纯洁的情感。

总结起来,文言文中的美学观念与审美趣味丰富多样。

其博大精深的意境描写、独特的韵律美与节奏感、隐喻与象征的审美表达以及对传统价值观的尊崇,给作品赋予了深厚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内涵。

文言文中的艺术表现和审美情趣

文言文中的艺术表现和审美情趣

文言文中的艺术表现和审美情趣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和审美情趣深受人们喜爱。

它以古老、庄重、含蓄为特点,通过精炼的词句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独特的审美魅力。

本文将从词汇的运用、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探讨文言文中的艺术表现和审美情趣。

一、词汇的运用文言文中常常运用古代词汇来表现其独特的艺术之美。

这些古词汇通常呈现出简洁、深藏内涵的特点,使文言文更具文化厚重感。

比如,在描述山水时,文言文往往用“山明水秀”、“江山如画”等词语来表达,将自然景色描绘得如诗如画。

同时,文言文还多用典故和典型的人物形象,赋予词汇更加深刻的内涵,增添其文化内涵。

这种运用词汇的方式使得文言文更加富有韵味和魅力。

二、修辞手法文言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言文更具艺术感。

比如,借古讽今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通过引用历史事件或名人警句来批判现实中的问题,既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又使文章更具时代感和艺术性。

另外,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使得文言文更富有生动感和形象感,吸引读者的眼球。

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让文言文的艺术表现更加丰富。

三、表达方式文言文的表达方式独具一格,更多地注重人文情感的抒发。

在叙事、描写时,文言文往往把人物的内心感受与外部环境相结合,以表现人物的情感以及景物的魅力。

在表达上,文言文更多地采用了间接表达的方式,通过暗示和隐喻呈现,使读者受到情感的渲染和感染。

这种抒发情感的方式不仅使文言文更具厚重感,也增加了读者的审美情趣。

综上所述,文言文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和审美情趣为人所推崇。

其词汇的运用、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方式等都展现了文言文在艺术上的魅力。

正是这种古老而庄重的风格,使文言文永远熠熠生辉,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都能通过文言文感受到其中的美妙和魅力。

因此,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弘扬文言文的艺术表现和审美情趣,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人们心中永远流传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意趣(一)
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提高,对美的需求也日益明显。

学校是用艺术熏陶人生的重要场所。

语文课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文中华美的词藻,寓意深刻的话,无不让学生感受文学的美,并在这美的愉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一篇作品时,要让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有真情实感。

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感悟作者抒发的真挚情感,从而认知事物,陶冶性情,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学会求知,学会审美,更学会做人。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籍,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的,文学艺术的。

尤其是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任何一篇美文佳作,都是因其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而深入人心、脍炙人口、流传千古。

因此,我们从事教学活动,毫无疑问的是要充分发掘蕴含其中的美的要素,让文字之美、人物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放射出无穷的魅力,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异彩纷呈的形式美中国语言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最富生命力的语言。

有现实主义的源头《诗经》,有浪漫主义的源头《楚辞》,有百家争鸣,有汉赋铺陈,有唐宋古文,更有那璀璨夺目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或韵或散,或律或绝,五彩斑斓,绚烂多姿,使人充分感觉到了文言文形式上的异彩纷呈。

文言文的发展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在这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跃动着各种各样的优美文体,语言之美,恰似那清泉流水,又似那急湍险流,滋养过多少中华儿女,当然也应该滋养当今的华夏子孙。

纵观新编初高中语文试用教材,其对文言文的重视是空前的。

分别选取了先秦历史散文、先秦诸子散文、两汉魏晋散文、唐代散文、宋代散文、明清散文。

这些入选篇目,均是真正的“古文观止”,历史人文色彩极为浓重。

从语言特色来看,这些文章,或音韵谐调,或整散结合,或写实朴素,或比拟夸张,或气势磅礴,或娟秀优美,或情景交融,或直抒胸臆,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使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语言之丰富凝练、含蓄深沉。

在教学中,把准文体特点,挖掘语言特色,引领学生自主感悟,倾心陶醉,那才是真正抓住了文言文教学的个中滋味。

2、形神兼备的人物美华夏大地人杰地灵,华夏文明孕育了多少优秀的历史名人。

他们的人格魅力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

人格美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审美与审丑的过程中,为人物的言行神思而喜怒哀乐,在共鸣中得到审美的愉悦,使灵魂受到荡涤与洗礼,这是文言文教学应有的作用,也是其魅力所在。

尤其是历史散文中,多有这样的人物形象。

例如:《鸿门宴》中的刘邦、项羽的形象,就很值得细细品味。

通过在紧急关头这两人的语言、行为、神情的深入理解与讨论,学生才能深入准确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情感得到陶冶,审美得到提高。

在这种分析中,学生的阅读活动是自主的,学生的审美活动是不受拘束的,因而也是生动的、有趣的。

过去,我们很多人在教学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灌输“知识”的现象,把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强行输入给学生,更有甚者,以教参为唯一的标准,变教学为搬教参,根本没有自己的见地。

文言文的教学,我们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进入人物美的长廊,我们必须做的是引领者,而决不是搬运工。

蔺相如的深明大义智勇兼备,廉颇的忠勇不二、知错善改,信陵君的礼贤下士顾全大局,侯生的足智多谋重义轻生,周瑜的多谋善断儒将风度,曹操的自负谋略奸诈多疑……所有这些,无不充满着浓墨重彩的人文气息,无不让人心往神驰。

当学生在阅读中为这些历史人物深感动、神采飞扬时,我们的教学,就已经走上了成功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