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敖汉旗白塔村辽代墓葬

合集下载

辽代帝王陵墓群介绍

辽代帝王陵墓群介绍

辽代帝王陵墓群介绍辽代帝王陵墓群由显陵和乾陵为主陵,另有13座附衬陵墓,是一规模宏大的帝王陵墓群。

今天在这里为大家介绍辽代帝王陵墓群,欢迎大家阅读!辽代帝王陵墓群介绍辽代帝王陵墓群位于辽宁锦州北镇城北10公里的医巫闾山最高峰──望海峰脚下的龙岗子村,占地16平方公里,为辽代帝王、王侯的陵墓群。

该墓群由显陵和乾陵为主陵,另有13座附衬陵墓,是一规模宏大的帝王陵墓群。

显陵是辽太祖阿保机的皇太子耶律倍的陵墓。

在显陵附衬陵下葬的是耶律倍的长子、辽第三代皇帝世宗耶律阮,世宗的皇后──怀节皇后肖撒葛只、皇妃甄氏(辽史记载为妃,但后面又同时说其为后。

参照《契丹国志》,甄氏实际是皇后)、耶律倍的三子平王耶律隆先和耶律倍的四子晋王耶律道隐。

乾陵是辽世宗的长子景宗皇帝耶律贤的陵墓附衬乾陵下葬的有景宗的皇后──承天皇后萧燕燕,景宗次子秦晋国王耶律隆庆,秦晋国妃肖氏;耶律隆庆的长子魏王耶律宗政,次子鲁王耶律宗允和耶律隆庆的三子。

在这里下葬的还有辽代有名的政治家、宰相耶律隆运(汉名韩德让)和辽代最后一代皇帝天祚皇帝耶律延喜。

辽墓简介中国辽代在辽境内的契丹族和汉族墓葬。

主要分布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地区,河北、山西北部和北京市。

对辽墓的发掘和研究自20世纪初就已开始,历来受到重视。

辽墓按地域可分为两个区域。

北区包括长城两侧及长城以北地区;南区包括北京市和河北省的长城以南、易水和白沟河以北地区及山西省北部。

辽墓的历史北区以契丹族墓葬为多,大致分作三期。

早期为辽景宗以前,这时以方形墓为主,流行斜坡墓道,常随葬成组的实用马具和兵器,有高鸡冠耳或矮身横梁式的鸡冠壶。

壁画多在墓门外侧和耳室、甬道内,内容为人物肖像及男女侍者。

棺外常雕刻或描绘四神图像或游牧图等。

多大型多室贵族墓。

典型墓例有赤峰大营子的辽驸马墓。

中期包括圣宗、兴宗两朝。

以圆型墓为主,有少量方形墓,流行阶梯墓道。

随葬的马具开始明器化(见明器),有扁身环梁和双穿的鸡冠壶。

贵族墓中出现在尸体上罩金、银、铜丝网络和面具的葬俗。

赤峰哈喇海沟辽墓清理报告

赤峰哈喇海沟辽墓清理报告
内蒙古文物考古
2008 年第 2 期
赤峰市哈喇海沟辽墓清理报告
赤峰市博物馆 松山区文物管理所
2007 年 9 月,位于赤峰市松山区大夫营 子乡马连川村头道杖房自然村哈喇海沟西山 坡上的一座辽墓被盗。接到报告后,赤峰市文 化局、松山区文物管理所、赤峰市博物馆进行 了现场调查,发现墓内尚遗留木制小帐一座, 决定立即进行抢救工作。 随即赤峰市博物馆 与松山区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该墓 进行了抢救清理。
在小帐的许多地方,如斗拱下方、关键构 件连接点等,都有一些墨书符号和划线,应是 在建造时, 工匠为了便于组装而留下的记号 (图八)。
四、遗 物
由于墓葬被盗,墓内残留遗物不多,且多 已残损严重。一些木器、马具等散乱在小帐前 边和左右两侧, 小帐内凌乱的散布一些丝织 品残片、箭杆、青瓷片、陶片以及黍类颗粒等。
木钉 1 件。 用于小帐底座,圆锥体状, 长 2.5 厘米(图九,5)。
木箭杆。 均残断,数量不详。 型制基本相 同,前端稍粗,尾端稍细,带有凹槽,断面呈圆 形(图九,8)。
箭头 3 件。 均残断,只残留鸣嘀 2 件,
木制,枣核形,中空,中间有 4 个圆形透孔,前 后左右对称,残长 2.7 厘米(图九,2)。
主室: 前部与甬道相通, 平面方形,长 380、宽 380 厘米,直壁高 160 厘米,其上逐渐 叠涩内收形成穹庐形顶, 从墓底至墓顶通高 320 厘米。
- 10 -
0
1米
图二 哈喇海沟辽墓平面图
0
1米
图三 哈喇海沟辽墓剖面、甬道横剖面图
- 11 -
三、葬式与葬具
由于该墓被盗掘破坏, 墓内人骨架已经 不全,只在小帐外东侧发现了几段人肢骨,葬 式不详。
台辽墓记略》,《文物》1975 年 12 期。

赤峰地区辽代晚期墓葬及其所反映的文化风貌

赤峰地区辽代晚期墓葬及其所反映的文化风貌

赤峰地区辽代晚期墓葬及其所反映的文化风貌作者:张敏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张敏(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要:自古以来,受“祖先崇拜”以及“事死如生”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丧葬十分重视。

因此,墓葬往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政治、经济、生产、生活、风俗、宗教、观念等方面的情况,是当时社会信息的载体,也是社会文化风貌的主要保存形态。

在赤峰地区,随着辽代晚期墓葬的不断发现和研究,墓葬成为探索辽代晚期赤峰地区文化风貌的重要媒介和手段。

关键词:赤峰;辽代晚期;墓葬;文化风貌中图分类号:K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4-0008-02自古以来,由于受“祖先崇拜”以及“事死如生”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丧葬十分重视。

因此,墓葬资料所提供的就不仅仅是埋葬习俗、墓葬制度、随葬品等内容,往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政治、经济、生产、生活、风俗、宗教、观念等方面的情况。

所以,墓葬是社会信息的载体,也是社会文化风貌的主要保存形态。

在赤峰地区,随着辽代晚期墓葬的不断发现和研究,墓葬成为探索辽代晚期赤峰地区文化风貌的重要媒介和手段。

本文收集了截止2005年之前公开发表和报道的辽代晚期赤峰地区的墓葬材料,从墓葬类型、随葬品组合等方面对赤峰地区辽代晚期墓葬进行了综合性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赤峰地区辽代晚期墓葬的总体文化特征。

限于材料发现与发表数量的原因,加上自身研究水平有限,以至于在辽代晚期赤峰地区墓葬的综合性研究中有一些全局性的问题无法展开,探讨也不够深入。

因此,本文的研究仅仅是一种尝试,目的在于抛砖引玉。

相信随着材料的愈加丰富以及更多研究者的重视,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一、考古发现与墓葬分布辽代晚期,一般是指清宁元年(公元1055年)——乾统七年(公元1107年),而在这一时期,赤峰隶属上京、中京两道,在辽代军事、政治、经济上有极重要的作用。

赤峰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批)之十:喀喇沁辽代耶律琮墓

赤峰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批)之十:喀喇沁辽代耶律琮墓

漕砖坏 . 今日 . 剩下残破 的石羊 、 石虎等石刻 。至于墓穴 , 早 已在 民围初 年被盗 。
、 :, 、
占墓 , 在 夕 阳辉 映下 如 同一 张褪 色 的老 照 片 , 只 留下 一 段 历 史 供 人 回味 。这
就是耶律琮墓 , 荒 野 中 的一 座 古 墓 。
( 孙 国 军 王 若 芝 )
赤 峰 市全 国重 点 文 物保 护 单位 ( 第七 批 ) 之十 :
喀喇沁辽代耶律琮墓
内蒙古 自治 区赤峰 市喀 喇沁旗 两
桥 乡鸽 子 洞 沟 铁 家 营 子 村 西 南 约 , 山峰陡峭 , 两侧 峰岭青松挺拔 。 隐藏在这群 山中的 便 是辽代 出身皇族 ,位 居 “ 外_ 一公 之 首” , 为“ 帝 王之 师” 辽景 宗时期 声 名显
观 音 经 碑
石 革
神 道 碑 龟趺
赫 的 人 物— — 耶 律 琮 之 墓 。 2 0 1 3年 5
月, 耶律琮墓被 国务院核定公布 为第七 批全 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
全 貌
墓 前 有 两 行 排 列 整 齐 的石 雕 石 虎 、
石羊 、 文官 、 武吏 , 前方正 中立有一块 “ 观音 经碑” , 上面刻有 《 佛说观音经》 一卷 。 神道碑位 于墓前 右侧小 山上 , 解放前就 已经 断为三截 , 现在 只剩下龟趺 留在原处 , 碑 文 已
契丹名 、 契丹 字 , 神道碑所记载 的为汉名 、 汉字 。合住又 泽为曷术 , 曷术又误作 昌术 , 因而各书 所记 的名 字不一 。耶律琮 曾任 “ 镇 国军节 度 , 华、 商等州 观察处 置等使 ” , 最 高至 “ 漆 水郡 开 国 公” , 皇帝赐 “ 推忠奉 国佐运功 臣” 称号 。 耶律琮在任时问并不长 , 将及壮年就退隐归 田了, 仅5 2 岁便 已仙逝 。现存 陵墓就处于他 当时 的庄 园—— “ 马盂山庄 ” , 可惜 的是耶律琮墓 在历史上 屡

定窑瓷器分期新探_以辽墓_辽塔出土资料为中心_彭善国

定窑瓷器分期新探_以辽墓_辽塔出土资料为中心_彭善国

河北曲阳定窑,是北方地区晚唐至宋金深具影响的瓷窑之一。

定窑瓷器的分期,很早就引起学者关注,分期结论见仁见智①。

定窑窑址发掘工作相对薄弱,窑址出土瓷器信息刊布滞后②,故目前定窑瓷器的分期,主要依靠窑址之外的出土资料。

对于10世纪初到12世纪初的这个时段而言,辽境遗址出土的定窑瓷器,不仅数量多,类型全,且不少发现于纪年明确的墓葬或塔基中。

近年来以这些出土定器为切入点,开展了一些分期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果③。

下文拟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刊布的资料,旨在对10世纪初到12世纪初辽境出土定器的类型与分期重新作一探讨。

一为研究的方便,兹将辽墓、辽塔出土的定窑瓷器列为下表(见下页)。

根据纪年材料,结合辽陶瓷既有的分期成果,可将附表所列辽境出土定窑瓷器分为如下三期。

第一期:主要包括耶律羽之墓、赵德钧墓、驸马墓、赤峰大窝铺墓、阜新梯子庙M2、法库李贝堡墓、抚顺光明街M3、尚义囫囵村墓等出土的定器(附表序号1—8)。

时代多集中在10世纪初到10世纪中叶前后,约当五代时期。

耶律羽之墓出土的折肩罐,腹部贴饰扉棱(图一,2),类似的罐亦见于洛阳后梁高继蟾墓(909年)輨輱訛、长沙十国楚墓(长.工.M69)輨輲訛,河北涞水县文保所也有收藏輨輳訛。

耶律羽之墓出土的瓜棱罐(图一,1),阜新梯子庙M2球腹短直流的注壶、瓜棱罐,抚顺光明街M3瓜棱罐(图一,3),均与高继蟾墓(909年)出土者相近。

法库李贝堡墓白瓷罐,与耶律羽之墓出土者相似。

耶律羽之墓(图一,4)、赵德钧墓(图一,5)出土的盒,造型如出一手。

赤峰大营子驸马赠卫国王墓出土定器较多。

注壶短颈较粗(图一,6),圆肩,鼓腹,具有鲜明的五代风格。

矮领罐(图一,7)、扁腹罐(图一,8)与耶律羽之墓出土者近似。

碗花口,小圈足,底刻“官”款(图一,9)。

盘亦花口,鎏金银釦知,底刻“官”款(图一,10)。

赤峰大窝铺辽墓輨輴訛出土4件白瓷盘(图一,9),口呈三尖瓣形,内底印蝴蝶纹,圈足底无釉,阴刻一“官”字。

敖汉地区辽墓壁画生活研究

敖汉地区辽墓壁画生活研究

Vol.45No.2Feb.2024第45卷第2期2024年2月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敖汉,蒙语译为“老大”,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地处努鲁尔虎山脉北麓,科尔沁沙地南部边缘。

在辽代敖汉地区是辽中京和辽上京的管辖地。

敖汉地区辽代遗址共发现600余处,重要的城址有武安州和降圣州两处。

其实辽代的辉煌与兴盛不仅表现在地上的遗迹,更表现在地下墓葬壁画中。

敖汉地区出土辽墓壁画的墓葬共20余处,其中大多为辽代中期、晚期的墓葬,墓室结构多以六角形砖墓为主,也存在八角形、方形、圆形墓。

并且发掘于20世纪90年代的墓葬较多。

因为整体较好地保护了辽墓壁画,才使敖汉地区辽墓壁画成为辽代文化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收稿日期:2023-09-27作者简介:黄晓蕾(1989-),女,汉族,内蒙古赤峰人,研究方向:考古、文物与博物馆。

敖汉地区辽墓壁画生活研究黄晓蕾,林杨,彭晓静,骆玉梅(红山文化博物馆,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辽代壁画作为墓葬文化的一部分,不仅为装饰,更多为反映墓主人的生前生活而绘制。

它不仅从出行、狩猎、放牧、宴饮、风景等多个方面描绘出了当时辽代人民生活的画卷,也反映了辽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

赤峰市敖汉地区发现的辽代遗址众多,其中辽代壁画不但数量较多并且大都保存比较完整,敖汉地区辽墓壁画的内容丰富,除了辽墓壁画中经常出现的出行、狩猎、风景图之外,还有许多内容精彩的场景图,是辽墓壁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辽墓壁画;敖汉地区;契丹人生活中图分类号:K246;K8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24)02-0001-05编号墓葬名称发掘时间壁画保存状况时期墓室结构出处1白塔子辽墓1977年一般辽代晚期六角形砖砌券顶《敖汉旗白塔子辽墓》2北三家1号墓1978年一般辽代中期六角砖室《内蒙古昭乌达盟敖汉旗北三家辽墓》3北三家3号墓1979年较好辽代中期六角砖砌《内蒙古昭乌达盟敖汉旗北三家辽墓》4皮匠沟1号墓1990年残缺辽代中期六边形,砖砌地面《内蒙古敖汉旗北三家1、2号辽墓》5下湾子1、2号墓1991年一般辽代中期八角形穹顶《敖汉旗下湾子辽墓清理简报》6下湾子5号墓1991年一般辽代中期六角形《敖汉旗下湾子辽墓清理简报》7喇嘛沟辽墓1991年较好辽代晚期砖砌八角形穹顶《敖汉旗喇嘛沟辽代壁画墓》8娘娘庙辽墓1991年残缺不明方形转室券顶《敖汉旗娘娘庙辽代壁画墓》9七家1号墓1995年残缺辽代中期六角形《敖汉旗七家辽墓》10七家1号墓1995年残缺辽代中期六角形砖室《敖汉旗七家辽墓》11七家1、5号墓1995年残缺辽代中期八角形穹顶《敖汉旗七家辽墓》12羊山1号墓1995年残缺辽代中期砖砌圆形《敖汉旗1———3号辽墓清理简报》13羊山2号墓1995年残缺辽代晚期六角形穹顶《敖汉旗1———3号辽墓清理简报》14羊山3号墓1995年一般辽代晚期砖砌方形《敖汉旗七家辽墓》表1敖汉辽墓壁画统计表编号墓葬名称发掘时间壁画保存状况时期墓室结构出处15韩家窝铺第一地点1号墓2002残缺辽代晚期砖砌方形穹顶田彦国、王苹编《大辽丹青———敖汉辽墓壁画》16韩家窝铺第二地点2、6号墓2002年较好辽代晚期六角形穹顶田彦国、王苹编《大辽丹青———敖汉辽墓壁画》17山咀辽墓2002年较好不明砖砌六角形券顶田彦国、王苹编《大辽丹青———敖汉辽墓壁画》18六间房辽墓2018年残缺不明砖砌圆形穹顶田彦国、王苹编《大辽丹青———敖汉辽墓壁画》19敖汉旗康营子辽墓1979年以前较好不明不明《辽宁昭乌达地区发现的辽墓绘画资料》20闫杖子水泉村辽墓2020年较好不明不明敖汉文体旅游发布的文章表1续辽代壁画作为墓葬文化的一部分,不仅为装饰,更多为反映墓主人的生前生活而绘制。

敖汉旗羊山1_3号辽墓清理简报

敖汉旗羊山1_3号辽墓清理简报

敖汉旗羊山1—3号辽墓清理简报 1995年秋,四家子镇闫杖子村农民挖水土保持坑时,于村北的羊山南坡发现了辽代壁画墓3座,立即派人到旗博物馆报告。

旗博物馆经请示文化厅文物处同意后,于8月28日开始,至9月30日结束,对这3座墓进行了抢救清理,并对保存较好的1、3号墓的壁画进行揭取。

现将这次清理的主要收获简报如下:一、地理位置及墓葬分布闫权子村位于敖汉旗新惠镇之南约60公里。

这里是燕山余脉——努鲁儿虎山脉南麓的高山区,村之北约1公里处有一道东西走向的大山,当地称之为羊山。

羊山突兀而起,坡陡而险峻,南、北两侧均为峭壁,山之北有一条从东北向西南流去的小河,至牛夕河村汇入大凌河的一大支流。

山之南的峭壁下为缓坡,山之东西两侧伸出两个山腿,形成椅子圈形的屏障,墓地就座落在这椅子圈形的山洼之中(图一)。

在东西宽约150米、南北长约200米范围内均有墓葬发现。

墓地东西两侧有较大的冲沟,西侧过了冲沟的山腿缓坡上也是一处辽代墓地,已破坏3座。

在东侧山腿再往东的另一处较小的山洼中也有墓葬发现,并出土了一批铜钱,最晚的一枚为元代“至元通宝”,这处墓地应为元代墓地。

这样看来,山之南分布着三处墓地,其时代为辽、元两代。

在大山洼的辽代墓地上,有现代坟数十座,将整个墓地占去大半,尤其是山洼的中心位置,布满了现代坟。

清理的3座墓,位于墓地的西北部,从农民挖出的密集树坑观察,再往西很少见墓葬分布。

清理的3座墓(分别编号为A SY M1、A SY M2、A SY M3)基本是东北—西南向排列,前后为两排。

1号墓位于最南侧,2号墓位于1号墓之东北,两墓室相距19米(以两墓的墓室最近的边缘算起),3号墓位于2号墓之西北,两墓相距约6米。

在3号墓之东约12米有一座墓被盗掘;在2号墓之东约10米处也有一座墓被盗掘,采集了尚能复原的刻花白瓷盘1件。

另在墓地的东部也有2座被盗掘的砖室墓(图二)。

二、墓葬结构3座墓的规模和形制各不相同,现逐一介绍如下:—1—(一)1号墓由主室、甬道、墓门、天井、斜坡墓道五部分组成。

辽代墓葬及出土文物

辽代墓葬及出土文物

辽代墓葬及出土文物辽代墓葬及出土文物蒙古族建筑—古墓葬及出土文物1990年10月,“石象生”被运至兴安盟文物站保存。

经鉴定,该墓葬属金代墓葬。

白辛古墓葬群科尔沁右翼前旗白辛乡境内的墓葬,以辽代墓葬居多。

墓葬多以墓葬群形式分布,少则几座,多则上百座。

墓葬以石室墓为多见,也有少量砖室墓。

墓室分正方形、长方形、六边形、不规则形等形状,墓葬中单人墓占绝大多数,仅有少数为合葬墓。

查林沟等地辽墓出土文物较为丰富,以陶器、瓷器较为多见。

其中出土的代表契丹特殊葬俗的铜丝网络,十分珍贵。

白辛乡政府所在地有一处辽代古城遗址,规模较大,地表建筑十分清晰,在辽代城址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辽代墓葬及出土文物兴安盟境内发现的古墓葬多属辽金时代。

墓葬在科尔沁右翼中旗境内分布较多,且以墓葬群为主。

根据现有的文物资料显示,全旗境内有各种形制辽墓逾4000座。

现将出土的辽代珍贵文物以及辽墓形制简介如下:一、石板墓。

石板墓在科尔沁右翼中旗最为多见。

这种墓葬地表有碎石,墓包残存高度不到一米。

墓道多为斜坡式,少量为阶梯式。

墓门东南向,墓室以长方形、正方形、六角形、多边形及不规则形为主。

墓葬多为单人墓,出土器物较少。

墓葬主要分布在该旗的中部和北部。

在代钦塔拉、二龙屯、巴〖KG〗〗扎拉嘎、吐列毛都、西哲里木、坤都冷、杜尔基、西日嘎等地向阳坡上,墓葬以几座、几十座乃至上百座墓葬群形式分布。

二、砖室墓。

砖室墓在科尔沁右翼中旗数量较少。

但因其出土文物等级较高,故具有重要地位。

在已清理发掘的辽代砖室墓内,辽三彩、辽白瓷、宋代瓷器等均有发现。

代钦塔拉M3号(考古学编号)辽墓尤其具有考古学术价值。

该墓为夫妻合葬墓。

墓室内绘有壁画。

在墓内出土了许多有重要价值的辽代文物。

该墓葬1991年因自然塌陷,被盟旗两家文物部门实施抢救性发掘,清理后予以回填。

这座砖室墓代表着科尔沁右翼中旗目前已发现辽墓的最高水平,在区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兴安盟境内已发现古墓葬35处。

赤峰市博物馆馆藏辽代壁画《侍吏图》鉴赏

赤峰市博物馆馆藏辽代壁画《侍吏图》鉴赏

【文物博论】 A Theory of Cultural Relics034Vol.163契丹族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民族,早期游牧于赤峰境内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

始兴于公元4世纪,灭亡于13世纪初,存在了近千年。

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始于公元907年,亡于公元1125年,是契丹社会经济文化大放异彩的时期。

辽国占据中国半壁河山的广阔疆域,与北宋并立共存。

辽王朝管辖五京六府、156个州城、209个县,统治中国北方达207年。

赤峰地区自始至终都是辽王朝的统治中心,境内辽代遗存颇为丰富,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赤峰市博物馆内有这样一位来自大辽国的契丹族男子,他身材高大魁梧,身高1.92米,浓眉立目,髡发,面续短须,身着交领紧袖红色长袍,腰系带,足蹬尖头毡靴。

双手交叠于一骨朵之上,神色严肃恭敬[1]。

他就是2000年赤峰市博物馆在赤峰市元宝山区塔子山2号辽墓揭取保护的辽墓壁画《侍吏图》的主人公。

该壁画画技精湛,色彩朴实靓丽,由画面可见画者先用红褐色线绘制草稿,后用墨线勾勒轮廓,内部填涂色彩。

人物面部精致细腻,表情神态惟妙惟肖。

衣服的褶皱均以重墨勾勒,再用淡墨提画以增加衣褶立体效果[2]。

整幅壁画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堪称辽代人像壁画的经典之作。

1 《侍吏图》的发掘赤峰市元宝山区政府所在地平庄镇西北约30千米处的大营子村,地属燕山分支的努鲁儿虎山西侧北缘,周围为海拔较低的平缓山脉。

村子东南有一条自东北向西南的季节性河流塔子川,属老哈河流域。

塔子山位于大营子村北,是一座岩崖壁立的孤山,山顶矗立有辽代塔子山白塔,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塔子山北坡陡峭,南坡较为舒缓,墓葬就坐落于塔子山南坡的台地上[3]。

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末的文物普查时,就在塔子山南坡发现有大量辽代的青砖板瓦,据考证是一座辽代建筑遗址。

2000年5月,赤峰市元宝山区文物管理所清理了位于此地的两座辽代墓葬,墓葬位于塔子山南坡的辽塔以南、辽建筑遗址西北约200米处。

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壁画墓“寄锦图”略考

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壁画墓“寄锦图”略考

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壁画墓“寄锦图”略考1993年和1996年,考古工作者对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沁旗宝山辽代早期契丹贵族墓地进行了发掘,最重要的收获之一,是发现了大量壁画。

分布在2号墓墓室和墓室内石房的壁画约有60平方米,现存近30平方米,其中尤以石房的壁画最为精美。

石房紧贴墓室后壁起建,由整块石材构建而成,东西长、南北宽、高米,内外及顶部磨光作画。

石房外壁正面正中是对开的两扇红彩石门,石门两侧各绘一名男侍者,南北外壁为建筑影作与壁画。

石房内紧贴西壁砌尸床,上方为牡丹图;内东壁石门两侧各绘两名女仆,与外东壁男侍相对应;石房内顶部则绘以云鹤图案。

发掘报告着重介绍了石房内南北壁带有榜题的两幅壁画,分别定名为“颂经图”与“寄锦图”,并正确指出这两幅壁画是“以传说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但对传说故事的内容则未及详究[1]。

笔者曾对石房北壁“颂经图”的有关内容进行了探讨,认为这幅壁画的粉本,应该就是唐代流行的“杨贵妃教鹦鹉图”。

现对南壁“寄锦图”进行一些粗浅的讨论,请有关专家和读者指正。

据报告描述,南壁壁画“画面清晰,色泽如新”。

画面中央位置为一雍荣华贵的妇人,梳蝶形双鬟髻,满插金钗,柳眉凤目,樱桃小嘴,脸庞丰盈。

穿红花蓝地交领窄袖衣,红色曳地长裙外套蓝腰裙,垂蝶结丝带,肩披淡黄色回纹披帛。

双臂微屈,右手前指,左手持披帛。

在贵妇前侧有男僮、女侍各一。

男僮身前置挑担,两端分挂包裹、盝盒。

面对贵妇,躬身拱手,神态恭谨,似在辞行。

一侍女在男僮右侧,红衣蓝裙,右手前伸握一卷锦帛,侧身顾盼主人,似要将其交与男僮。

贵妇身后另有4名侍女,前两人手捧笔、砚及包裹,侧身对视,相互交谈。

后两人各端椅、盒侍立于旁。

侍女发型、装束与贵妇相似,但服装的花纹、色彩各不相同。

画面内容大全如上。

与北壁的“杨贵妃教鹦鹉图”一样,南壁的榜题诗也是了解壁画内容的关键。

据报告称,壁画“左上角黄地竖框内有墨书诗词一首‘□□征辽岁月深,苏娘憔[悴]□难任,丁宁织寄回[文][锦],表妾平生缱绻心。

赤峰地区辽代皇陵的保护研究

赤峰地区辽代皇陵的保护研究

2 、 设 立辽代 皇陵遗址保 护基金
赤峰 地 区 辽代 皇 陵 的 保护 是 一 项 需 要大 量 资 金支 持 的 工作 。
建 立数 字博物馆 ; 设立辽代皇陵遗址保护基金 ; 加大媒体 宣传力度 ; 积极 申请世界 文化遗 产等 。
【 关键词 】 赤峰地 区 ; 辽代 皇陵; 保 护; 对策 辽代皇 陵概况 方形 , 券顶 , 其 余各 室屋顶 均为 圆形 , 呈穹 隆状 。陵寝整 体是 由三 层 赤 峰地 区拥有 6 座辽 代里 陵 , 即祖 陵 ( 辽 太祖 及其 皇后 ) 、 怀 陵 青 砖 垒砌 而 成 , 内 部抹 有 白 灰 , 地面 略 向 南倾 , 平 铺 打磨 平 整 的 方 ( 辽 太宗 , 穆 宗附葬 ) 、 庆陵 ( 辽 圣宗 、 辽 兴宗 、 辽 道宗 ) 。 砖, 还 设计 了 排水 系统 , 防止 陵 墓进 水 。主室 内有 柏 木组 建 的巨 大 祖 陵是辽 太祖 耶律 阿保 机与 其皇 后述 律平 的陵 寝之地 , 建 于天 椁 室 , 各 室间有 通道 相连 , 各室 间都安 装 由柏木做 成 的大 门, 门楼 是 显二年 ( 公元 9 2 7 年) 。坐 落于 内蒙 古赤峰 市 巴林左 旗查 干哈 达苏 用 砖砌 成 , 墙 面有 通体 彩绘 。现 在陵 内 尚保 存有 较完 好 的壁 画 、 文
二、 辽代皇 陵的保 护现 状
官 武士 , 表情 肃穆 , 色彩凝 重 。藻井 、 墓顶描 龙画 凤 、 牡 丹盛 开 , 用 色 艳 丽 。中室 的 四幅 巨大 的 山水 画 , 描 绘 了辽 腹地 的春 、 夏、 秋、 冬 四
季风 光 , 构图严 谨 , 这 应该 是描 绘契丹 皇室 四季捺 钵 的场 景 , 这些 壁 画是极 其 稀少 的辽 代 绘画 作品 , 使 得这 座陵 墓 显得 色彩 纷 呈 , 更加 富 丽堂皇 。 三、 辽代 皇陵 的保护措 施

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壁画墓“颂经图”略考

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壁画墓“颂经图”略考

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壁画墓“颂经图”略考《文物》杂志在不久前发表了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宝山辽代早期贵族壁画墓的发掘报告,[1] 大大丰富了对辽早期历史、文化的认识,其中2号墓石房内南、北壁的两组壁画,尤其引人注目。

2号墓墓主为一成年女性,据整理者推测,可能为1号墓墓主“大少君次子德勤”的长辈,即“大少君夫人之一”,下葬时间略晚于1号墓墓主,约在天赞二年(923年)之后不久。

墓地经多次盗掘,随葬品所余无几,但墓室与墓内石房的大量壁画保留相当完好。

石房紧贴墓室后壁起建,内进深、宽、高米,东壁中部为两扇对开石门,四壁及顶磨光,内壁、外壁及顶部均绘有壁画。

在内壁四面墙壁中,东壁石门两侧为二仆佣图像,西壁为牡丹图,南北两壁为“以传说故事为题材的画面”。

整理者将南壁壁画定名为“寄锦图”,北壁定名为“颂经图”。

我们以为,北壁壁画反映的内容是杨贵妃与她的宠禽“雪衣娘”的故事,称作“杨贵妃教鹦鹉图”似更确切一些。

此略探讨如下。

据报告及图版,南壁绘画以太湖石、修竹、棕榈、鲜花等竹石花木为背景,烘托出静谧安恬的氛围,整幅画图以一“贵妇”为中心展开,贵妇前侧并立4人,2人为“男吏”,头戴黑色展脚幞头,表情谦和;2人为侍女,一着红袍,一着浅色袍,向贵妇拱手恭立。

贵妇身后侍立2女,一持扇,一捧净盆,神情也甚恭谨。

不仅画面布局以贵妇为中心,在衣饰着色上众仆侍衣饰颜色深暗,而贵妇服装色彩则鲜亮明艳,用意也在着意渲染女主人的中心地位。

报告描述说“贵妇云鬓抱面,所梳发髻的正面上下对插两把发梳,佩金钗。

弯眉细目,面如满月。

红色抹胸,外罩红地球路纹宽袖袍,蓝色长裙,端坐于高背椅上,面前置红框蓝面条案,上有展开的经卷,案左置高足金托盏,右侧立一鹦鹉,羽毛洁白、勾喙点红。

案、椅下铺团花地毯,经边蓝地。

贵妇仪态典雅贤淑,左手持拂尘,右手轻按经卷,俯首吟读,虔诚之态溢于言表。

”整理者可能是根据画面内容将壁画定名为“颂经图”。

从画面布局看,立于经卷右侧,昂首注视“贵妇”的白鹦鹉,在整个画面中也占据了特别突出的位置,应该与壁画反映的内容有重要关系,不应作为寻常宠禽看待。

辽代壁画中鹰猎题材研究

辽代壁画中鹰猎题材研究

辽代壁画中鹰猎题材研究史前龙内蒙古师范大学摘要:鹰猎意象活动在辽代捺钵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海东青更是契丹民族春捺钵中具有特殊作用的猛禽。

辽代墓室壁画继承唐代墓室壁画的写生性,又受到宋代绘画的影响画面更是精美写实,具有很高的美 学价值与考古学价值。

辽代的墓室壁画在研究辽代绘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辽代鹰猎题材的墓室壁画仅出 现在辽中晚期贵族墓葬中,集中于内蒙古的赤峰、通辽一带。

关键词:鹰猎契丹辽代捺钵海东青中图分类号J 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3-0046-02辽是以契丹贵族为主体建立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

公元916年辽朝建立后,皇帝依然四时游猎,在游猎之地 设置行营。

鹰猎活动在辽代春捺钵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辽史》①中记有:“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帐……冰泮,乃 纵鹰鹘捕鹅雁,……赐从人酒,遍散其毛。

弋猎、纲钓春尽 乃还。

”《辽史拾遗》②也记有:“娜县西有延芳淀,大数顷, 中饶荷芰,水鸟群集其中,辽时每季春必来……”这两段 文字是对辽代契丹皇族贵胄在春捺钵时节放猎海东青的 描述,文字言简意赅,但涉及内容丰富,包括鹰猎的放猎 季节、放猎的方式、海东青捕猎的方式、捕获猎物后的处 置以及皇帝的封赏,建庙等内容。

由此得知鹰猎活动在辽 代春捺钵文化中不仅仅是简单的狩猎活动,同时也起到 了与臣同乐,深化君臣关系的重要作用。

在现已发掘的辽代墓葬壁画中,涉及鹰猎题材的墓 室有: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喇嘛沟辽墓③,建于辽晚期。

墓 葬形式为八角形单墓室结构,属于契丹传统贵族墓葬。

鹰 猎题材的壁画位置绘于墓室西壁,鹰猎壁画内容为:画面 共5名侍者,右起第1名侍者剃契丹人髡发,身着墨绿色 长袍,双手相握置于胸前,腰间系一鹰食瓢。

右起第2名 侍者剃契丹人髡发,身着墨绿色长袍,怀抱一琴。

右起第3 名侍者剃契丹人髡发,蓄须,脸上有褶皱为年长者,身着 白色长袍,擎鹰人居于画面中心,右臂上立一苍鹰,右手抚摸苍鹰前胸,右起第4名侍者头着黑帽,蓄须,身着墨绿 色长袍,左手握有两羽箭,右手持一张弓。

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墓壁画

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墓壁画

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墓壁画年级:2012级班级:环艺一班姓名;朱盼盼学号:201201010050 老师:耿纪朋在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东沙布日台乡西南的宝山主峰阳坡上,有一处围有茔墙、规模壮观的契丹显贵墓地。

1933年冬,墓地中的一座大型画壁墓被盗。

该墓内部结构独特,装饰华丽,满绘壁画,并有“天赞二年”(923)题记,是迄今发现的纪年辽墓中最早的契丹贵族墓。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旗文物管理所于翌年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同时在该墓西侧发现另一座绘有大量精美壁画的墓葬,后将两墓分编为1、2号墓。

1号墓和2号墓都由墓道、门庭、墓门、甬道、墓室和石房组成。

1号墓壁画绘于墓室及石房内外,除局部脱落外,大多数画面保存较好,总面积近百平方米。

墓室壁画可划分为三层,各层画面主题鲜明,与施彩仿木建筑结构相辉映,立体效果甚佳。

底层壁画主要绘生活场景,有吏仆图、侍仆图、牵马图等;中层壁画绘卷云火焰宝珠纹等;顶层壁画绘卷枝花卉、卷云火焰珠宝纹等。

石房绘有侍仆图、厅堂图、高逸图、武帝谒见西王母图、云鹤图等。

2号墓壁画绘于墓室与石房内外,现存近30平方米,其中尤以石房内的壁画最为精湛。

石房外部绘有侍从图等,内部绘有仆佣图、牡丹图、寄锦图、颂经图、花卉图等。

宝山辽墓壁画题材丰富,绚丽多姿,采用多种绘画技法,集浑厚与细腻、素雅与浓艳、写实与夸张与一体,描写生动、构图准确,表现高超的艺术水准,是辽代初期的杰出画作。

在壁画中描绘的契丹族人物占相当比例,笔法简练、追求写实。

以传说故事为题材的画面则着重传统风貌,工笔细腻,色彩浓艳,极具观赏性。

另外,壁画中对各种人物的描绘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如2号墓颂经图中盛装女子,容貌丰润,发型讲究,着宽大衣袍,犹如唐代仕女图翻版,而男吏所戴的展角幞头则为五代式样。

同墓中的寄锦图及1号墓武帝谒见西王母图中的女子,其面容与发髻亦为唐氏风格,但在长裙外加套腰裙却属五代特有款式。

此外,画中案、椅等日用家具也更多的含有五代特点。

敖汉旗喇嘛沟辽代壁画墓

敖汉旗喇嘛沟辽代壁画墓

敖汉旗喇嘛沟辽代壁画墓
佚名
【期刊名称】《草原文物》
【年(卷),期】1999(0)1
【总页数】8页(P90-97)
【关键词】敖汉旗;辽墓壁画;海东青;辽代;壁画墓;深蓝色;《辽史》;第三人;穹窿顶;斡鲁朵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敖汉旗喇叭沟辽代壁画墓 [J],
2.敖汉旗娘娘庙辽代壁画墓 [J], 邵国田
3.内蒙古敖汉旗辽代契丹壁画墓抢救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J], 王大方
4.从解放营子辽代壁画墓出土的丝织品看辽代纺织技术 [J], 王立华
5.赤峰市敖汉旗韩家窝铺辽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J], 王泽;刘海文(绘图);阮红梅(绘图);杨国权(摄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赤峰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代韩匡嗣家族墓地简介

赤峰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代韩匡嗣家族墓地简介

赤峰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代韩匡嗣家族墓地简

佚名
【期刊名称】《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2(000)008
【摘要】辽代韩匡嗣家族墓地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白音诺尔镇白音罕山南坡,是一处包括墓葬、祭祀址和居民聚落遗址在内的典型的聚族而葬的家族墓地。

依照自然环境,墓地可分为两个区域:西沟和北沟,两区之间有一道山梁相隔,墓地中共发现墓葬四十余座,是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辽代家族墓地。

【总页数】1页(PF0003-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白音罕山辽代韩氏家族墓地发掘报告 [J], 塔拉;马凤磊;张亚强;王青煜
2.赤峰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赤峰市博物馆简介 [J], 孙国军;康建国
3.赤峰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辽代真寂之寺简介 [J], 孙国军;康建国
4.赤峰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应瑞家族墓地简介 [J], 孙国军;康建国
5.赤峰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辽代真寂之寺简介 [J], 孙国军;康建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赤峰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批)之二十四:辽代沙日宝特墓葬群

赤峰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批)之二十四:辽代沙日宝特墓葬群

赤峰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批)之二十四:辽代沙日宝
特墓葬群
孙国军;隋瑞轩
【期刊名称】《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5(31)11
【摘要】辽代沙日宝特墓葬群位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白音温都苏小沙日宅特嘎查,该墓葬群地处低矮山丘环抱地带。

山丘有裸岩暴露,中下部有黄土覆盖,土质的营养较好,有少量的灌木和大量杂草缀盖。

该地区属于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形,处在400mm降水线地带,属于半干旱气候,
【总页数】1页(PF0003-F0003)
【关键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赤峰市;墓葬;辽代;阿鲁科尔沁旗;半干旱气候;丘陵地形;降水线
【作者】孙国军;隋瑞轩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98.4
【相关文献】
1.赤峰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批﹚之二十三:松山区夏至商太平庄遗址群[J], 孙国军;戴岳曦
2.赤峰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批﹚之二十四:辽代沙日宝特墓葬群 [J],
3.赤峰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批)之十:喀喇沁辽代耶律琮墓 [J], 孙国军;王若芝
4.赤峰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批)之三:林西县辽代饶州故城址 [J], 孙国军;王若芝
5.赤峰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批)之十七:阿旗辽代耶律祺家族墓 [J], 孙国军;付丽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4 土坑 竖穴 墓。 方向 150。 平 面为 长方 形。长2、宽1.2米。东、西两壁向下1.1米处 设有生土二层台,台宽O.25、高0.4米。墓底 长2、宽0.6米。墓壁竖直,制作规整,为浅黄 色生土壁 。墓底北部设 一长方形小龛 ,进深 0.2、宽0.6、高0.4米。填土为浅褐、灰黄色土 混合而成 的杂色土。墓 内出土一具人 骨,骨 质疏脆,保存较差,仰身屈肢葬式,头向北, 面向东。 双臂自然放置 于身体两侧, 下肢微 向身体左 侧弯曲。人骨 的骨骼比较粗 壮,头 骨的骨缝已经全部愈合,牙齿磨损程度严 重.为一 位60岁左右的 老年男性。小 龛内放 置着一具完整的狗骨( 图六) 。
M2土 坑竖 穴墓 。方 向35 7。, 墓坑 平面 为长方 形,南北长 1.9、东西宽 0.8米。东 西两
壁从墓VI 向下0.35米处设有生土二层台,二 层台长1.9、宽O.2、高O.25米。墓壁制作粗 糙,墓 坑内的填土 为浅褐、 灰黑相混合 的花 色土。二层台上平铺着一层20厘米厚的棕 红色碎砖块,砖块的断面为黑心,宽16、厚6 厘米。这些 碎砖中有少量斜边砖。 可能来自 于当时附近区域的废弃建筑。
0
1_ jI∈
I ......J L......1.......L......J - J
图五 M3平 剖面 图
一15—
①;臻 器 为t
q专 沪
0
1米
I . .. . . .. . .J 1. . .. . . .. . I .. . .. . . .. . 【 .. . .. . . .. 】 . .- J
. .1 4..
图三M1墓室平剖面图
‘嗵◆ 北.一I-—卜———一
图四 M2平 剖面 图
口向下2.5 米处设有生土二层台,二层台长 2.35、宽0.2、高O.4米。墓底长2.15、宽0.7 米。底部 的东南和西北 端分别设置一 个平底 拱顶的小龛。小龛长1.1、进深0.2、高0.2米。 墓坑内的填土为浅黄色土和灰褐土混合形 成的花色 土。墓底南部 发现了许多长 铁钉, 据此推测 .下葬时可能 放置过木棺。 墓底北 部出土了 一截成年人的 下肢骨。随葬 品主要 分布于墓底东北部,位置非常凌乱( 图五) 。
墓坑内发现一具人骨。为仰身直肢葬 式,头向北,面向西,双臂拢于腹前。人骨的 体态纤 弱,根据牙 齿磨损程 度等体质特 征分 析,为一 位50岁左右的 老年女性。墓 主人头 部两侧分 别出土了一枚 铜耳环,左臂 旁边出 土了一件骨管( 图四) 。
M3土坑 竖穴墓。方向 1550。墓坑平 面为 长方形,口大底小,斜壁,剖面呈斗形,制作 规整, 长2. 9、宽 1.6米。墓坑 东、西两壁 从墓
内蒙 古文 物考 古
2010年第1期
赤峰市敖汉旗白塔村辽代墓葬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20 08年 4月. 赤峰 市敖 汉旗 丰 收乡 白塔 村的村民平整坡地时,发现了1座砖室墓。 正在白塔村处理非法盗掘辽代白塔事件的 内蒙古文 物考古研究所 、敖汉旗文化 局的工 作人员 得知该情况 后.对该 墓葬及周边 地区 进行了 详细的勘察 ,除了已 暴露的砖室 墓之 外。又发现3座墓葬,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 所考古人员随即对这些墓葬进行了抢救性 发掘。墓葬位于敖汉旗丰收乡白塔村西北1
公里.东距 位于白塔村的辽代 白塔约700 米。其中1号墓的GPS地理坐标为N4 20 18’ 33. 5” 。E12 0012’ 54. 7”. 海拔 521米 。墓 地西 面 有一条较 长的自然冲沟 ,南临教来河 ,与辽 代武安州古城址隔河相望( 图一) 。依照发掘 顺序。4座墓依次编号为08BTMl ~08BTM4 ( 以下简称M1一M4) ,其中1号墓早期被盗, 其它3座墓保存较好( 图二) 。
墓室平面为六角形,长2.7、宽2.6、高 2.25米。墓室地面铺 砖,砖上涂抹1厘米
厚的白灰浆。墓室中部偏北曾有砖砌的尸 床,已残。墓室的室壁以上下两层边长42、厚 8厘米的蓝色勾线纹方砖立砌。上下层方砖 之间隔以长条砖,每层方砖又分为内外两 层,外 层方砖与内 层方砖的 摆放方向和 位置 完全相同 。上层方砖上 面平砌长条砖 .由下 而上的第 八层长条砖开 始向内收敛。 并叠涩 砌成圆形 穹窿室顶。墓 室顶部的长条 砖以浅 黄色泥作浆黏合,受火候、烧造影响,砖色深 浅不一。砖长40、宽20、厚7厘米。墓室顶部 外面放置 一堆大石块。 用作封护墓顶 。石头 堆直 径1 .3、 高0. 5米 。
墓室内沿着砖砌的墙壁放置一具六边 形木椁。边长由东向西依次为1.52、1.73、 2. 1、1.66、1.48米。木椁的每一边都由6块长
形木板 自下而上通过 木质铆钉铆接 。相邻
一13—
的两边相交 之处设有斜向卡槽.木 板通过卡 槽套合, 并连接成六边 形。木椁顶部 用长木 枋叠涩内收,形成穹隆式顶。发掘时,木椁顶 部的木条 已经全部倒塌 在木椁中间。 非常凌 乱。
—12一
图一赤峰市 敖汉旗白塔村辽墓位 置示意图
0
Hale Waihona Puke 10 来I........... ..J【......一
图二墓葬分布图
一、墓葬形制
M1砖砌单 室墓,全长13. 5米。方向 1400。墓 道斜坡式,生 土壁,制作规 整,长 10.3、宽 1.1、墓 道底 距地 表深 3.3米。 甬道 位 于墓道与 墓室之间。以 长条砖平顺砌 筑,两 壁竖直,单层券顶,1米处开始起券。甬道宽 0.9、高1.3、进深0.9米。甬道地面为生土面, 上抹有一层厚约3厘米的白灰浆。甬道两壁 的砌砖以 质地细腻的浅 黄色泥浆黏合 .白灰 勾缝,砖 面上也涂刷一 层较薄的白灰 浆。甬 道入口处曾有长条砖和大石块砌成的封门 墙,盗 掘后已被扰 乱,甬道 口堆积着一 些大 石块和 砖块。
墓室内堆积着30厘米厚的淤土.人骨 散乱地分 布在木椁内的 淤土之中。根 据头骨 形态、牙 齿磨损程度等 体质特征分析 ,这些 人骨属 于两个个体 。一男一 女。年龄都 在40 岁左右。应为夫妻合葬。尸床南侧出土了1 件破碎的 青黄釉瓷碗。 另外。发掘者 还从当 地村 民手中 追缴回 2 件陶瓶 和1 件白釉 瓷 碗,据发 现者介绍。这 些遗物均出土 于墓道 内的填土中( 图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