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体系结构动画视频课件第5章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5章网络层ppt课件
5.2.1 在节点交换机中查找转发表
1. 广域网中的主机地址结构
+ 分组往往要经过许多节点交换机的存储转发才到达目的地。 + 每一个节点交换机中都有一个转发表,里面存放了到达每一个
主机的路由。那么广域网中的主机越多,查找转发表就越费时 间。 + 在广域网中一般采用层次地址结构:前一部分表示该主机所连接 的分组交换机的编号,后一部分表示所连接的分组交换机的端 口号(或主机号)。
3. 数据报和虚电路优缺点分析
1)传输短报文时数据报服务有优势 + 若报文长度较短,在128个字节之内,可采用128个
字节为分组长度,则往往一次传送一个分组就可以 了。这样,用数据报既迅速又经济。若用虚电路, 为了传送一个分组而建立虚电路和释放虚电路就很 浪费网络资源。 2)虚电路服务减少数据流量的额外开销 + 在交换节点进行数据存储转发时,若使用数据报, 每个分组必须携带完整的地址信息。而使用虚电路 时,每个分组不需要携带完整的目的地址,而仅需 要有个很简单的虚电路号码的标志,这就使分组的 控制信息部分比特数减少,因而减少了额外开销。
完成虚电路服务过程的步骤:
(1) 虚电路的建立 所谓建立一条虚电路,实际上就是填写源节点与目的节
点之间沿途各节点的入口出口表。 (2) 数据传送 虚电路建立后,所有待发的数据分组均由此虚电路传送。
这样,在传输一个分组时,分组头部不需要填入目的节 点的完整地址,只要带上虚电路号就可以了。 (3) 虚电路的释放 当数据传输结束后,源主机发一呼叫清除分组给目的主 机,目的主机送回一清除确认分组给源主机。至此,该 虚电路就释放了,即从入口出口表中删去相应信息。
– 当网络发生拥挤时,数据报服务可以迅速为单 个分组选择流量较少的路径。
计算机体系结构完整讲义ppt课件
• 计算机的更新换代
–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硬件设计公理: 越小越快
–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 第四代:大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 第五代:VLSI(甚大规模集成电路)
计算机性能的大幅度提高和更新换代,一方面依靠 器件的不断更新,同时也依赖系统结构的不断改进。
30
二 按计算机系统成本分类
• 是对计算机系统中各机器级之间界面的划 分和定义,以及对各级界面上、下的功能 进行分配
– 1964年,IBM/360系列机的总设计工程师G.M. Amdahl、G.A. Blauw、F.P. Brooks等人提出。 也称体系结构。
– 是从程序员的角度所看到的系统的属性,是 概念上的结构和功能上的行为
• 1.2.2 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方法
• ---软硬件舍取的基本原则 • ---计算机系统设计者的主要任务 • ---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三种)
• 计算机语言:是用以描述控制流程的、 有一定规则的字符集合
– 语言不是专属软件范畴,可以介属于计算机 系统的各个层次,具有不同作用
4
1.1.1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
从使用语言的角度上,将计算机系统 看成按功能划分的多级层次结构
机器、汇编、高级、应用语言
低级
高级
后者比前者功能更强、使用更方便;
而前者是后者发展的基础,在单条指令的 执行速度相比较,前者更快。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计算机系统设计基础 数据表示与指令系统性能分析 流水技术和向量处理 阵列计算机 多处理机系统 数据流计算机
1
第1章 计算机系统设计基础
• 1.1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 • 1.2 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技术 • 1.3 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 • 1.4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
《计算机体系结构》课件
ABCD
理解指令集体系结构、处 理器设计、存储系统、输 入输出系统的基本原理和 设计方法。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体系结 构领域的兴趣和热情,为 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 实的基础。
CHAPTER
02
计算机体系结构概述
计算机体系结构定义
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系统的整 体设计和组织结构,包括其硬件和软 件的交互方式。
CHAPTER
06
并行处理与多核处理器
并行处理概述
并行处理
指在同一时刻或同一时间间隔内 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作的能力
。
并行处理的分类
时间并行、空间并行、数据并行和 流水并行。
并行处理的优势
提高计算速度、增强计算能力、提 高资源利用率。
多核处理器
1 2
多核处理器
指在一个处理器上集成多个核心,每个核心可以 独立执行一条指令。
间接寻址
间接寻址是指操作数的有效地址通过寄存器间接给出,计算机先取出 寄存器中的地址,再通过该地址取出操作数进行操作。
CHAPTER
04
存储系统
存储系统概述
存储系统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存储和 检索数据和指令。
存储系统通常由多个层次的存 储器组成,包括主存储器、外 存储器和高速缓存等。
《计算机体系结构》ppt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计算机体系结构概述 • 指令系统 • 存储系统 • 输入输出系统 • 并行处理与多核处理器 • 流水线技术 • 计算机体系结构优化技术
CHAPTER
01
引言
课程简介
计算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科学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研究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组织结构、工作原 理及其设计方法。
计算机体系结构L5_CA流水线和向量处理机
计算机体系结构
北理工计算机学院
6
一次重叠执行方式
一种最简单的流水线方式 每次只重叠执行两条指令,故称为一次重叠 特点:在第K条指令完成之前就开始处理第
K+1条指令(重叠执行两条指令)
取指k 分析k 执行k 取指k+1 分析k+1 执行k+1 取指k+2 分析k+2 执行k+2
如果三个过程的时间相等,都为t,则执行n 条指令的时间为:T=(1+2n)t
计算机体系结构
北理工计算机学院
17
先行指令缓冲站
先行程序计数器 PC1
主
存 控
指令 缓冲
制 器
存储 区
控 制逻辑
现行程序计数器 PC
指令分析部件
指令寄存器 IR
先行指令缓冲站的组成
计算机体系结构
北理工计算机学院
18
先行指令缓冲站
指令缓冲存储区和相应的控制逻辑
按队列方式工作。 只要指令缓冲站不满,它就自动地向主存控制器发取指令请求,不断
取指k
分析k 执行k 取指k+1 分析k+1 执行k+1
取指k+2 分析k+2 执行k+2
如果三过程的时间相等,执行n条指令的 时间为:T=(2+n)t
采用二次重叠执行方式能够使指令的执行时 间缩短近三分之二。
计算机体系结构
北理工计算机学院
9
二次重叠执行方式
部件
执行
k k+1 k+2
分析
k k+1 k+2
计算机体系结构
北理工计算机学院
32
例题解答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课件第5章 数字控制器的直接设计技术
2)根据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以及实现的约束条件构造闭环z传递函数φ(z);
3)依据式(5-3)确定数字控制器的传递函数D(z);
G(z)
Z H 0 ( s)GC
(s)
1 eTs
Z
s
GC
(s)
;
4)由D(z)确定控制算法并编制程序。
D(z) 1 Φ(z) G(z) 1 Φ(z)
数字控制器的直接设计 步骤
i0
i 1
数字控制器的直接设计步骤 最少拍无差系统的设计 达林控制算法
最少拍无差系统的设计
1、最少拍无差系统定义:
在典型的控制输入信号作用下能在最少几个采样周期内达到稳 态静无差的系统。
其闭环z传递函数具有如下形式:
(z) m1z1 m2 z2 m3 z3 mn zn
上式表明:闭环系统的脉冲响应在n个采样周期后变为零,即系统在 n拍后到达稳态。
要保证输出量在采样点上的稳定,G(Z)所有极点应在单位圆内 要保证控制量u 收敛, G(Z)所有零点应在单位圆内
稳定性要求
所谓稳定性要求,指闭环系统的连续物理过程真正稳定,而不仅仅是在采样点上稳定。前面的最少拍系统设 计,闭环Z传递函数φ(z)的全部节点都在z=0处,因此系统输出值在采样时刻的稳定性可以得到保证。但系统在采 样时刻的输出稳定并不能保证连续物理过程的稳定。如果控制器D(z)设计不当,控制量u就可能是发散的,系统 在采样时刻之间的输出值将以振荡形式发散,实际连续过程将是不稳定的。下面以一实例说明。
3.774 16.1z1 46.96z2 130.985z3
稳定性要求
从零时刻起的输出系列为0,1,1,…,表面上看来可一步到达稳态,但控制系列为3.774,16.1,49.96,-130.985,…,故是发散的。事实上,在采样点之间的输出值也是振荡发散的,所 以实际过程是不稳定的,如图所示。
计算机系统结构多媒体教程课件_第五章 多处理机系统2
• 这是顺序处理的典型算法,共需三个乘一加 循环,六级运算,见图5-37(b)所示。它 对于多处理并不合适,而采用前一式算法更 加有效,只需四级运算即可,见图5-37(a) 所示。 • 图中P为所需处理机数目;Tp为运算级数; Sp为加速度,Sp=T1/Tp;EP=Sp/P。可见, Sp>1,即运算的加速总是伴随着效率的降低。
2013-8-31 4
一、问题由来
• 当每个处理机都有自己专用的cache时, 系统效率提高,但产生cache不一致问题。
2013-8-31
5
1、共享可写数据引起的不一致
2013-8-31
6
2、进程迁移引起数据不一致
2013-8-31
7
2、进程迁移引起数据不一致
• P1、p2都有共享数据X拷贝,p2修改了X,并 采用写通过策略,同时修改内存中的X。当该 进程迁移到P1上,这时P1中仍然是X。
目录表法: (非总线结构)
主存设置目录表〈数据块地址,指示器、标志 位〉,某PE写Cache时,通知指示器中的PE处理。
2013-8-31 13
5.3.4 多处理机系统的特点
1.结构灵活性 • 相比并行处理机的专用性,多处理机系 统是要把能并行处理的任务、数组,以 及标量都进行并行处理,有较强的通用 性。因此多处理机系统要能适应更多样 化的算法,具有更灵活的结构,以实现 各种复杂的机间互联模式。
2013-8-31 1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多处理机系统的特点(cont.)
2.程序并行性 • 在多处理机中,并行性存在于指令外部, 即表现在多任务之间。为充分发挥系统 通用性的优点,便要利用多种途径:算 法、程序语言、编译、操作系统以至指 令、硬件等,尽量挖掘各种潜在的并行 性。
2013-8-31 4
一、问题由来
• 当每个处理机都有自己专用的cache时, 系统效率提高,但产生cache不一致问题。
2013-8-31
5
1、共享可写数据引起的不一致
2013-8-31
6
2、进程迁移引起数据不一致
2013-8-31
7
2、进程迁移引起数据不一致
• P1、p2都有共享数据X拷贝,p2修改了X,并 采用写通过策略,同时修改内存中的X。当该 进程迁移到P1上,这时P1中仍然是X。
目录表法: (非总线结构)
主存设置目录表〈数据块地址,指示器、标志 位〉,某PE写Cache时,通知指示器中的PE处理。
2013-8-31 13
5.3.4 多处理机系统的特点
1.结构灵活性 • 相比并行处理机的专用性,多处理机系 统是要把能并行处理的任务、数组,以 及标量都进行并行处理,有较强的通用 性。因此多处理机系统要能适应更多样 化的算法,具有更灵活的结构,以实现 各种复杂的机间互联模式。
2013-8-31 1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多处理机系统的特点(cont.)
2.程序并行性 • 在多处理机中,并行性存在于指令外部, 即表现在多任务之间。为充分发挥系统 通用性的优点,便要利用多种途径:算 法、程序语言、编译、操作系统以至指 令、硬件等,尽量挖掘各种潜在的并行 性。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_计算机组成原理第5章中央处理器_课件PPT
控制信号 指令译码 /控制器
F→IR
IR
总线B IR→B
设ALU的功能有: F = A + B (ADD), F = A - B (SUB), F = A + 1 (INC), F = A - 1 (DEC),
MAR F→MAR
ABUS
M
Read Write
DBUS
F→PC F→R0 F→R1
F→Rn-1
28
5了5条微指令I1~I5所发出的控制信号a~j。 设计微指令的控制字段,要求保持微指令本身的并 行性,需要最少的控制位数为______。
A. 6
B. 7
C. 8
D. 10
微指令
激活的控制信号
abcde f gh i j
I1 √
√√√
I2
√√
√√
I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辅导
5 第 章 中央处理器
2021年9月3日 21:40:12
考研大纲
(一)CPU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二)指令执行过程 (三)数据通路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四)控制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1. 硬布线控制器 2. 微程序控制器
微程序、微指令和微命令 微指令格式,微命令的编码方式 微地址的形成方式
水平型 垂直型 混合型
A1 A2 … An-1 An 判断测试字段 后续地址字段
操作控制
顺序控制
μOP 微操作码
Rd 目的地址
Rs 源地址
25
5.4 硬布线控制器和微程序控制器 二、微程序控制器 硬布线与微程序控制器的特点: 硬布线:速度快,不规整,修改及扩充困难 微程序:速度慢,规整,容易修改及扩充
计算机体系结构第5章_并行处理技术
第5章 并行处理技术
3.累加和并行算法
对于累加和这样的递归操作,为了加快并行计算,常采用递归折叠方法。
一般而言,对于在P个处理单元上实现P个元素累加求和,需要折叠 log2 P 次,并行相加 log2 P 次,并行传送数据的次数根据各PE间互连网络的拓扑结构 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设加法1次所需的时间为t加,并行相加的总次数为n,数据 在两个相邻处理单元之间传送一次所需的时间为t传,并行传送数据的总次数为 x,则并行处理所需的总的时间为:nt加+ xt传 。
在设计互连网络时应考虑以下的四个特征: 1.通信工作方式 通信工作方式可分为同步和异步两种。 2.控制策略 控制策略分为集中和分散两种。 3.交换方式 交换方式分为线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两种。 4.网络拓扑 网络拓扑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
第5章 并行处理技术
5.3.2 互连函数的表示 互连函数----互连函数描述的是各处理单元之间或处理单元与共享主存
(1)若处理单元的个数P<n2
第5章 并行处理技术
第5章 并行处理技术
下面分析这种并行算法的计算时间和通信时间。 ①计算时间 用Pij计算Cij时,需要对(n/m×n/m)阶子矩阵中的每个元素cij进行n次乘法 和n次加法 ,故Pij的运行时间为: n/m×n/m×n×(t乘+t加)=n3/m2×(t乘+t加)
(3)∵ t乘、t加和tw 均为一个指令周期,ts忽略不计,n=64,m=8 ∴ 整个矩阵乘算法所需的总的运行时间为: TP =n3/m2×(t乘+t加)+ 2(mts + n2/m×tw) =643/82×(1+1)+2(0+642/8×1) =9216(指令周期)
第5章 并行处理技术
计算机网络课件:第05章 常用网络设备
5.2 数据链路层设备
5.2.3 交换机
1.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 以太网交换机(简称交换机,Switch)由网桥发展而
来, 是工作在OSI参考模型数据链路层的设备,外表和集 线器相似。它通过判断数据帧的目的MAC地址,从而将帧 从合适的端口发送出去。本质上是一个高速的多口网桥。
交换机的冲突域仅局限于交换机的一个端口上。 交换机实现数据帧的单点转发是通过MAC地址的学习 和维护更新机制来实现的。
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放大,以扩大 网络的传输距离。
5.1 常见物理层设备
集线器的分类:
按端口数不同,分为8口、12口、16口、24口、48口 等Hub。 按适用的网络类型不同,可分为以太网Hub、令牌环网 Hub、FDDI Hub、ATM Hub。 按提供带宽不同,可分为10 Mbps、10/100 Mbps、 100 Mbps、10/100/1000 Mbps Hub。
第5章 常用网络设备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5.1 常见物理层设备
为了解决信号远距离传输所产生的衰减和变形问题, 需要一种能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对信号进行放大和整形的 设备,以拓展信号的传输距离,增加网络的覆盖范围。 将这种具备物理上拓展网络覆盖范围功能的设备,称为 网络互连设备。
A 0260.8c01.1111
C 0260.8c01.2222
MAC address table
E0:0260.8c01.1111 E1:0260.8c01.3333 E2:0260.8c01.2222 E3:0260.8c01.4444 E3:0260.8c01.6666
图 USB接口的网卡
5.2 数据链路层设备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件-第5章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概论
AR技术将成为展览展示的趋势
AR使图书更 加立体生动
1
AR发展
AR技术将成为市 2 场营销的卖点
AR将成为医
6
3 车载系统结
生的“助手”
4
合AR技术
AR使娱乐拉近现实
VR与AR的区别
VR
AR
全都是假的
半真半假的
把人的意识带入到一个虚 把虚拟的信息带入到现实世
拟的世界里
界中
虚拟的入口
虚拟与现实的连接入口
2. 狭义角度的定义
从狭义的角度讲, 虚拟现实可以看作 一种具有交互特征 的人机界面,亦可 以称之为“自然人 机交互界面”。
5.1虚拟现实基本概念
5.1.2虚拟现实技术特性
沉浸感 (Immersion)
交互性 (Interaction)
I3
想象力 (Imagination)
5.2 虚拟现实系统
5.2.1虚拟现实系统的构成
分布式虚拟现 6 实技术的展望
1
VR发展 趋势
4
实时三维图形生 成和显示技术
新型交互设 备的研制
智能化语音虚拟现实建模
5.5增强现实基本概念
5.5.1定义
先感受增强现实,更容易理解概念!
5.5增强现实基本概念
5.5.1定义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是 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附 加上相应图像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把虚 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结合并进行交互。通俗的讲, 增强现实就是把计算机产生的虚拟信息实时准 确的叠加到真实世界中,将真实世界与虚拟对 象结合起来,构造出一种虚实结合的虚拟空间。
消费者借助AR 技术将虚拟家 具呈现在家中, 通过观察大小、 颜色是否合适, 决定摆放位置 和是否购买。
AR使图书更 加立体生动
1
AR发展
AR技术将成为市 2 场营销的卖点
AR将成为医
6
3 车载系统结
生的“助手”
4
合AR技术
AR使娱乐拉近现实
VR与AR的区别
VR
AR
全都是假的
半真半假的
把人的意识带入到一个虚 把虚拟的信息带入到现实世
拟的世界里
界中
虚拟的入口
虚拟与现实的连接入口
2. 狭义角度的定义
从狭义的角度讲, 虚拟现实可以看作 一种具有交互特征 的人机界面,亦可 以称之为“自然人 机交互界面”。
5.1虚拟现实基本概念
5.1.2虚拟现实技术特性
沉浸感 (Immersion)
交互性 (Interaction)
I3
想象力 (Imagination)
5.2 虚拟现实系统
5.2.1虚拟现实系统的构成
分布式虚拟现 6 实技术的展望
1
VR发展 趋势
4
实时三维图形生 成和显示技术
新型交互设 备的研制
智能化语音虚拟现实建模
5.5增强现实基本概念
5.5.1定义
先感受增强现实,更容易理解概念!
5.5增强现实基本概念
5.5.1定义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是 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附 加上相应图像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把虚 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结合并进行交互。通俗的讲, 增强现实就是把计算机产生的虚拟信息实时准 确的叠加到真实世界中,将真实世界与虚拟对 象结合起来,构造出一种虚实结合的虚拟空间。
消费者借助AR 技术将虚拟家 具呈现在家中, 通过观察大小、 颜色是否合适, 决定摆放位置 和是否购买。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章(白中英版)PPT课件
指令周期 : CPU从内存取出一条指令并执行完这 条指令的时间总和 取指时间+执行指令时间
CPU周期 : 又称机器周期(总线周期),CPU访问 内存所花的时间较长,因此用CPU从内存读取一条指 令字的所需的最短时间来定义
时钟周期 : 通常称为节拍脉冲或T周期。一个CPU 周期包含若干个时钟周期T
相互关系: 1个指令周期 = 若干个CPU周期 1个CPU周期 = 若20干21 T周期
2021
时序产生器 (3/4)
三、3级时序信号的关系 1、一台计算机机内的控制信号一般均由若干个周期
状态,若干个节拍电位及若干个时标脉冲这样3级 控制时序信号定时完成。 2、3级控制时序信号的宽度均成正整数倍同步关系。 周期状态之间,节拍电位之间,时标脉冲之间既 不容许有重叠交叉,又不容许有空白间隙,应该 是能一个接一个地准确连接,一个降落另一个升 起而准确切换的同步信号。
(2) 对指令进行译码,并产生相应的操作控制信号, 送往相应的部件,启动规定的动作;
(3) 指挥并控制CPU、内存与输入/输出(I/O)设 备之间数据流动的方向
• 运算器是数据加工处理部件,所进行的全部操作由 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指挥
(1) (2)执行所有的逻辑运算,并进行逻辑测试
2021
CPU的基本模型
2021
5.1.1 CPU的功能
★ 指令控制
★ 操作控制 CPU产生每条指令所对应的操作信号,并把各种
操作信号送往相应的部件,从而控制这些部件按指令 的要求进行动作
★ 时间控制 对各种操作的实施时间进行定时
★ 数据加工 对数据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处理
2021
5.1.2 CPU的基本组成
• 控制器完成对整个计算机系统操作的协调与指挥。 (1) 控制机器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指令,并指出下一条 指令在内存中的位置;
CPU周期 : 又称机器周期(总线周期),CPU访问 内存所花的时间较长,因此用CPU从内存读取一条指 令字的所需的最短时间来定义
时钟周期 : 通常称为节拍脉冲或T周期。一个CPU 周期包含若干个时钟周期T
相互关系: 1个指令周期 = 若干个CPU周期 1个CPU周期 = 若20干21 T周期
2021
时序产生器 (3/4)
三、3级时序信号的关系 1、一台计算机机内的控制信号一般均由若干个周期
状态,若干个节拍电位及若干个时标脉冲这样3级 控制时序信号定时完成。 2、3级控制时序信号的宽度均成正整数倍同步关系。 周期状态之间,节拍电位之间,时标脉冲之间既 不容许有重叠交叉,又不容许有空白间隙,应该 是能一个接一个地准确连接,一个降落另一个升 起而准确切换的同步信号。
(2) 对指令进行译码,并产生相应的操作控制信号, 送往相应的部件,启动规定的动作;
(3) 指挥并控制CPU、内存与输入/输出(I/O)设 备之间数据流动的方向
• 运算器是数据加工处理部件,所进行的全部操作由 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指挥
(1) (2)执行所有的逻辑运算,并进行逻辑测试
2021
CPU的基本模型
2021
5.1.1 CPU的功能
★ 指令控制
★ 操作控制 CPU产生每条指令所对应的操作信号,并把各种
操作信号送往相应的部件,从而控制这些部件按指令 的要求进行动作
★ 时间控制 对各种操作的实施时间进行定时
★ 数据加工 对数据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处理
2021
5.1.2 CPU的基本组成
• 控制器完成对整个计算机系统操作的协调与指挥。 (1) 控制机器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指令,并指出下一条 指令在内存中的位置;
计算机体系结构----第五章
采用先行控制方式时一个程序的执行情况:
指令地址 „„ k-i-1 k-i „„ k-1 k k+1 „„ k+j k+j+1 „„ k+j+n k+j+n+1 k+j+n+2 „„ k+j+n+m k+j+n+m+1 „„ 指令执行情况 已经执行完成的指令 在后行写数栈中等待把结果写到主存储器中的指令 正在指令执行部件中执行的指令 已经由指令分析器预处理完成,存放在先行操作栈中的 RR*型指令,指令所需要的操作数已经读到先行读数栈中 已经由指令分析器预处理完成, 存放在先行操作栈中, 指 令所需要的操作数还没有读到先行读数栈中 正在指令分析器中进行分析和预处理的指令 已经从主存储器中预取到先行指令缓冲栈中的指令 还没有进入处理机的指令
(2)先行操作栈 指令分析器对已经存放在先行指令缓冲栈里的指令进 行预处理,把处理之后的指令送入先行操作栈。 处于指令分析器和运算控制器之间,使指令分析器和 运算器能够各自独立工作。
对于无条件转移及条件转移指令等程序控制指令,一般在 指令分析器中就能直接执行 各种运算型指令、移位指令、数据传送指令等都要先处理 成RR型指令,送入先行操作栈 经过指令分析器预处理之后送到先行操作栈中等待运算器 执行的指令就都变成了统一格式的RR型指令 执行这种指令所需的操作数都存放在通用寄存器或先行读 数栈中
2.解决访存冲突的方法: (1)两个独立的存储器:指令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 如果再规定,执行指令阶段产生的运算结果只写到 通用寄存器,则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就可 以同时进行。 许多高性能计算机具有独立的指令Cache和数据 Cache结构,称为哈佛结构。 (2)采用低位交叉存取方式: 这种方法不能根本解决冲突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