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篇(带习题和答案)
根据《诗经》名著阅读题(含答案)
根据《诗经》名著阅读题(含答案)
第一篇:《诗经》中的妇女形象
《诗经》中的妇女形象多种多样,既有贞妇良母,也有放荡不
羁的女子。
其中《小雅·车舝》中的“车如流水,马如游龙,驾言出
如洪,雨中百朋,见我都惊。
”描写的是一位自信美丽的女子,使
人心生敬佩。
然而《小雅·节南山》中的“笑之余兮生白眼”又是一个骄傲自大的女子,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
诗中描述女子的性格、举止、气质等细节,如真实地展示了当时妇女的生活状态。
第二篇:《诗经》中的爱情观
《诗经》中的许多篇章都描写了恋爱和婚姻生活。
其中《国风·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将爱情与夫妻情感紧密结合起来。
而《国风·卫风·木瓜》中的“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则揭示了婚姻关系中的美好。
这些描写具
有强烈的生活感和真实性,反映了人们对爱情和婚姻的理解和追求。
答案
1. 《车舝》中的女子是一位自信美丽的女子。
2. 《节南山》中的女子是一个骄傲自大的女子。
3. 《关雎》将爱情与夫妻情感紧密结合起来。
4. 《木瓜》揭示了婚姻关系中的美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 《诗经》二首-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窈窕(yǎo)嫩芽(nèn)瘫痪(tān)酝酿(liàng)B.嶙峋(líng)怦怦(pēng)烂漫(màn)匿笑(nì)C.瞬间(shǔn)脸颊(jiá)沐浴(yù)祷告(dǎo)D.溯洄(huí)并蒂(dì)攲斜(qī)菡萏(dàn)【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我会认的字的掌握情况。
【解答】解答本题,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
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A项,“酿”应为niàng,B项,“嶙”应为lín,C项,应为“瞬”应为shùn。
2.【答题】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睿智无与伦比一代天骄寤寐求之B.亵渎重蹈覆辙弥足珍贵参差荇菜C.繁衍心无旁鹜断章取义克尽职守D.雎鸠怒不可遏强聒不舍自知之明【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具体汉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3.【答题】对下列句子中的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答案】C【分析】考查字的含义。
【解答】“琴瑟友之”的“友”是“以……为友”的意思,这里是动词的意动用法。
4.【答题】下列传统文化知识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12 《〈诗经〉二首》 教学案(知识点梳理+同步检测)
12 《〈诗经〉二首》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其中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立言、立行。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之一(因为《乐》经失传,所以也有“五经”之说)。
《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有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和商颂。
在手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其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诗歌赏析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主题概述诗歌写的是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位窈窕淑女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二、诗歌翻译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在河心小洲上。
文静美好的女子,是男子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捞。
文静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不可得,日日夜夜思念她。
思念之情绵绵不绝,竟翻来覆去难以入睡。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采。
文静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挑。
文静美好的女子,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三、诗歌结构第一部分:用雎鸠鸟的叫声起兴,引出一种美好的联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第二部分:用姑娘采摘荇菜的情景起兴,写这位男子对淑女的极度思念和求而不得的痛苦。
第三部分:描写这位男子在想象中与这位淑女相会的情景,进一步表达对采摘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之情。
关雎、蒹葭经典练习题答案
关雎一、《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
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诵读《关雎》,看看那些诗句使用了比、兴手法,并举例分析。
答案:1、第一章以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兴起淑女为君子的佳偶,借助鸟的行为来引出抒情主人公对淑女的殷切盼望,以此情感总揽全诗。
2、次章以水中左右飘摇荡动的荇菜为“比”,兴起君子欲求淑女动荡渴慕的心,当主人公求之不得,付出暂时没有得到回应的时候,甚至“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二、本诗开头为什么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答案:本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开头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以雎鸠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贴切自然,意蕴丰富。
三、《诗经》中的诗多是四字一句,两字一顿,各章还常常重复咏唱。
朗读本诗,感受本诗的节奏和韵律。
答案:《关雎》首章,可划分节奏如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是全诗的序曲,要读得平静。
“鸠”“洲”“逑”为韵脚,要拖长读,显出音韵的回环和谐之美。
四、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悠哉悠哉”和“辗转反侧”。
答案:①“悠哉悠哉”是心理描写,表明其思念之情绵绵不尽。
②“辗转反侧”是动作描写,表现青年男子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安的情形。
五、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悠哉悠哉”中的两个“悠”字?答案:两个“悠”字以感叹语气道出,加重了感情色彩,着重表现了青年男子长夜无眠的相思之苦。
六、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流”、“采”、“芼”字。
答案:“流”即求取,“采”即采摘,“芼”即挑选,几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女子的勤劳,写出了女子文静、美好、善良、劳作姿态优美的形象特点。
七、孔子曾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请你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乐而不淫”的意思是说男女之间的爱快乐而不放纵。
“哀而不伤”说的是追求失败了,失恋了,即使有些失落的情绪,也不必过度伤感,更不至于悲痛欲绝。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存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2、《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局部。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又叫“十五国风”或“国风”,它的意思是土风、风谣,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是“五经”之一。
《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3、《诗经》题材广泛,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所谓赋,就是直陈其事;比就是比喻,打比方;兴是起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的内容。
语言朴实优美,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音律和谐悦耳,其中不少篇章采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
4、后人常把“离骚”和《诗经》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5、《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6、《五经》包括:《易经》、《诗经》、《尚书》、《礼仪》、《春秋》。
7、《六经》是春秋时期孔子教授和编译的六类科目的教科书,这六本教科书在孔子晚年成型,在弟子的不断传播中被强化,最后在汉代被称为汉代“六艺”,包括《诗经》、《尚书》、《礼仪》、《乐经》、《易经》、《春秋》。
孔子所教授的“六艺”与周朝教授的传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相比,其文化课内容和外延显然丰富多了,应该算是一种创新。
从此,这“六经”就成为儒家的必读书目。
8、《诗经》的“六义”包括:风、雅、颂、赋、比、兴。
二、《氓》的知识点积累〔一〕、通假字1、匪〔fēi〕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牧野区十中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诗经》二首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
12[〈诗经〉二首]课后习题一、[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根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选择本课中的一首诗,做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运用相同的句式,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句,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具体到[蒹葭],这种改动多在韵脚上-—第一章“苍、霜、方、长、央〞押韵,第二章“萋、晞、跻、坻〞押韵,第三章“已、涘、沚〞押韵,如此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调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这种改动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如“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在重复中变换个别词语,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再到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
而主人公又在这时间的推移中,上下求索,徘徊瞻望,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
二、[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
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诵读这两首诗,看看哪些诗句使用了比、兴手法,并举例分析.参考答案:[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河洲上和鸣的水鸟比兴,以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来比喻男子追求淑女,也由此兴起写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以荇菜的流动不定比喻淑女的难求;以时而左、时而右捞取荇菜的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蒹葭]一诗分为三局部,每一局部均以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引出主人公对意中人的追求。
三、[蒹葭]一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却无处不在。
说说这首诗是怎样到达这种效果的.参考答案: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明写时间的推移,暗写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伊人"的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写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踪迹的缥缈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那么是反复渲染追寻“伊人〞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执着思念、锲而不舍的精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4 《诗经》两首 含答案
第二单元DIERDANYUAN4《诗经》两首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文精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1.导学号95114007下列对节选部分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一章的叙事手法颇似电影的蒙太奇,写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B.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忠厚老实。
女主人公接受了氓的爱情,但婉言拒绝了男主人公急于成婚的要求。
C.在讨论婚事的过程中,男主人公表现得急躁、任性,女主人公则温柔、体贴、情深义重,并主动约定了婚期。
D.在恋爱中,女主人公非常痴情,经常登上高处眺望,但男主人公故意不来相见,而且很随便地应付婚事。
E.第三章写桑树枝繁叶茂,光彩鲜艳,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陶醉之情。
解析D项,“但男主人公故意不来相见”理解错误,诗中也没有表现出“很随便地应付婚事”;E 项,“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理解错误,这是比兴手法,引出后文女主人公对婚姻的思考,不是”。
答案DE2.在《氓》中,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称呼在不断变化,试分析称呼变化与女主人公感情变化二者之间的联系。
解析在《氓》中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称谓发生了由“氓”“子”“尔”到“士”的变化,情感也经历了由陌生、熟悉、热恋到疏远的变化。
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参考答案女主人公开始时用叙述语气称男方为“氓”,是因为双方婚姻关系未定,感情还较疏远。
当面称对方为“子”,尊重、客气、有礼貌,也透露出女主人公愿与对方建立婚姻关系的想法。
“尔”是第二人称代词,直呼对方,感情距离已拉近,这样称呼更加亲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唐朝诗人。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C.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B.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C.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D.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3.名句默写。
(1)《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关雎》中开头“, ”两句就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2分)(2)蒹葭苍苍, 。
(《诗经·蒹葭》)(1分)(3)《关雎》中用来表达诗人对文静美好的女子日夜思念的句子是“, 。
, ”。
(4) ,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1分)二、综合性学习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档中国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让曾经流行于古代的诗词歌赋在现代又“火”了一把。
文以载道,歌以咏志。
《经典咏流传》所选每首诗词,都有强烈的现实观照:《墨梅》里“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中国风骨,《明日歌》里的惜时如金,《滚滚长江东逝水》中的历史激情……无论曲风,也无论题材,不变的情怀链接了经典与时代。
【材料二】好风凭借力,送“诗”上青云。
《经典咏流传》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和诗以歌”的形式,把古诗词原创改编成歌曲,以经典为船,以流行为帆,把经典的诗歌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古人的思想、智慧和情怀与今人产生强烈的文化共鸣。
(1)根据上述材料,探究该节目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高中语文4诗经两首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4 《诗经》两首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蚩.蚩(chī)愆.期(qiān)将.子无怒(jiāng)咥.其笑矣(xì)B.桑葚.(shèn)帷裳.(cháng)尔卜尔筮.(shì)体无咎.言(jiù)C.罔.极(wǎng)靡盬.(gǔ)淇水汤.汤(tāng)隰.则有泮(xí)D.狁.(yǔn)垝.垣(wēi)不遑.启居(huáng)四牡骙.骙(kuí)思路解析:A项,“将”应读“qiāng”;C项,“汤”应读“shāng”;D项,“垝”应读“guǐ”。
答案:B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贸:交换。
B.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咎:责备。
C.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徂:往。
D.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遂:顺心、满足。
思路解析:B项,“咎”的意思是“灾祸”。
答案:B3.下列语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彼尔维何?维常之华②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③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④尔卜尔筮,体无咎言⑤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⑥士之耽兮,犹可说也⑦女也不爽,士贰其行⑧淇则有岸,隰则有泮A.①③⑥⑧B.②⑤⑥⑧C.①④⑤⑦D.②③④⑦思路解析:有通假字的是:①“尔”通“艹尔”;②“匪”通“非”;⑤“于”通“吁”;⑥“说”通“脱”;⑧“泮”通“畔”。
其余没有通假字。
答案:B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 以望复关B ①三岁为妇 靡室劳矣②王事靡盬C ①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②出郭相扶将D ①我心伤悲 莫知我哀②曰归曰归 岁亦莫止思路解析:A项,“以”:①介词,把;②连词,表承接。
B项,“靡”:①②都是“没有”的意思。
C 项,“将”:①动词,愿,请;②动词,扶持,搀扶。
D项,“莫”:①代词,没有谁;②同“暮”。
答案:B5.下列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
诗经练习题及答案
诗经练习题及答案第一题:《关雎》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著名的一首爱情之诗,源自《周易》。
请你简要解读这首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答案:《关雎》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首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
诗中以候鸟回归为背景,通过描绘鸟儿浑然自然地展示爱情的情感,凸显出深深的思念和对爱人的眷恋之情。
通过动听的韵律和质朴的语言,在简洁精炼的表达中传达出作者对爱情的真挚感受。
这种意境上的呈现方式,给人带来了一种清新、浪漫和哲思的体验。
第二题:《诗经》中有一首名为《卫风·王旅之什·氓》的诗歌,请你解读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答案:《卫风·王旅之什·氓》是《诗经》中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情景的诗歌。
诗中通过叙述农民辛勤劳作、田地的耕种和农民的生活状况,揭示了古代社会中平民阶层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
诗中所表达的主题是奋发努力、忠诚勤奋,体现了作者对农民的赞美和劳动的崇尚之情。
第三题:《诗经》中有一首名为《黍离》的诗歌,请你通过解读诗中所描述的场景,揭示出该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答案:《黍离》是《诗经》中一首描写农田离别场景的诗歌。
诗中描绘了农民出行离别的情景,表达了离别时的伤感和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黍离的描绘,诗中抒发出人生离散、别离的无奈和悲伤,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思念之情。
从中可以领悟到人生短暂,珍惜眼前的幸福和美好时光的哲理。
第四题:请你以诗经的表达方式,创作一首描写四季变换的诗歌。
答案:春日阳光明媚,万物复苏生机,雨后花朵娇艳绽放,春风拂面暖如春。
夏日炎炎,烈日当空挥洒,草木翠绿茂盛,百鸟齐声歌。
秋日丰收,稻谷金黄,阳光斜射在稻田,金黄一片,丰收乐悠悠。
冬日雪花纷飞,世界一片银装,寒冷的季节里,温暖充满心。
以上是四题中的三个诗经相关练习题及其答案,通过对诗经的解读和创作,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丰富多样的诗歌艺术。
通过赏析和创作诗歌,我们能够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和哲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023年春八下语文第12课 诗经二首 知识总结及习题(含答案)
第12课诗经二首学习目标中考导航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把握两首诗歌的内容。
2.了解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品味诗歌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的特点。
3.体会诗中蕴含的美好情感,感受《诗经》独特的艺术魅力。
1.“窈窕”“寤寐”“参差”“辗转”“溯回”等是中考易考词语。
2.中考常以默写的形式考查这两首诗中的重点语句。
3. 古诗词比较阅读是近几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增加的新题型,难度比较大,对此应重视。
知识点01 文题解读《关雎》:《关雎》是《诗经》的首篇,篇名取自该诗的第一句“关关雎鸠”,“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
“关”即“关关”,拟声词,雎鸠鸟的鸣叫声。
《蒹葭》:篇名同样取自该诗第一句“蒹葭苍苍”,“蒹葭”就是芦苇,一种水草。
【微点拨】风、雅、颂“风”又叫“国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共160篇。
它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体现出民族特色。
“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共105篇。
它分为《大雅》和《小雅》两部分,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三部分,共40篇。
【文体知识】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它们与风、雅、颂合称《诗经》“六义”。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
兴则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兴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知识点02 作者作品作者简介知识精讲《诗经》诗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收集了西周到春秋时期诗歌305篇,到汉代被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一。
其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知识拓展】相关背景本文选自《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5诗经两首》练习题及解析
《诗经》两首1、下边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mánɡ)靡室劳矣(mí)犹可说也(tuō)B.匪来贸丝(fēi)乘彼垝垣(ɡuǐ)自我徂尔(cú)C.夙兴夜寐(sù)隰则有泮(pàn)无食桑葚(shèn)D.载笑载言(zài)无与士耽(dān)渐车帏裳(chánɡ)2、下列句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③女也不爽,士贰其行④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⑤玁狁孔棘⑥信誓旦旦,不思其反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⑤⑥D.②③④⑥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校举行的“我读《诗经》”比赛活动,使我们锻炼了组织能力,增强了集体意识,彰显了青春活力,提升了诗歌鉴赏水平。
B.“两让两争取”这一办学思路的提出,目的就是切实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争取社会的广泛认可,使我们学校真正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名校。
C.根据各种民调显示,人们高度钦佩中央的反腐勇气,坚决拥护中央对所有贪官开展调查的决定。
D.加快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要求我们的政府努力加强执政能力和水平,为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4、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党员干部应该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恪尽职守,夙兴夜寐,勤勉工作,做好履职尽责的表率,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②人和人之间的艺术欣赏品味有着很大的差异,有的人喜欢追捧相声,有的人则对气势澎湃的钢琴演奏甘之如饴。
③唐太宗李世民尽心国事,宵衣旰食,励精图治,重视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减轻赋税,发展生产,于是有了被史家称道的“贞观之治”。
④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移动支付走进了千家万户,为了争夺市场,支付宝、微信支付掀起了红包大战,谁会笑到最后,让我们拭目以待。
⑤汇聚优秀师资和生源的所谓“超级中学”看似风光无限,可对那些本该健康发展的普通高中来说,却不啻于釜底抽薪,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诗经练习题及答案
诗经练习题及答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由孔子编选,共有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以下是一些关于《诗经》的练习题及答案:练习题一:《诗经》的“风”、“雅”、“颂”分别代表什么?1. “风”指的是各地方的民歌。
2. “雅”指的是宫廷诗歌。
3. “颂”指的是祭祀时所用的诗歌。
答案一:正确。
练习题二:《诗经》中的《关雎》属于哪个部分?1. “风”2. “雅”3. “颂”答案二:《关雎》属于“风”部分。
练习题三:《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出自哪一篇?1. 《关雎》2. 《蒹葭》3. 《鹿鸣》答案三:出自《关雎》。
练习题四:《诗经》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描绘的是什么情景?1. 采摘卷耳草的情景。
2. 采摘荷花的情景。
3. 采摘果实的情景。
答案四:描绘的是采摘卷耳草的情景。
练习题五:《诗经》中的《蒹葭》表达了什么主题?1. 爱情2. 友情3. 思乡答案五:表达了思乡的主题。
练习题六:《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中的“之子”指的是什么?1. 指女子2. 指男子3. 指孩子答案六:“之子”指的是女子。
练习题七:《诗经》的编选者是谁?1. 老子2. 孔子3. 孟子答案七:编选者是孔子。
练习题八:《诗经》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自哪一篇?1. 《青青子衿》2. 《采薇》3. 《静女》答案八:出自《静女》。
练习题九:《诗经》中的《采薇》表达了什么情感?1. 喜悦2. 悲伤3. 愤怒答案九:表达了悲伤的情感。
练习题十:《诗经》的创作时期大约是什么时候?1. 商朝2. 周朝3. 秦朝答案十:创作时期大约是周朝。
通过这些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和内容。
希望这些练习题能够对学习《诗经》有所帮助。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共收录从到的诗歌305首,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称《》,并沿用至今。
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2、《诗经》在内容上分为、、三个部分。
其中“”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又叫“”或“”,它的意思是土风、风谣,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是“五经”之一。
《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3、《诗经》题材广泛,普遍运用、、的表现手法,所谓,就是直陈其事;就是比喻,打比方;是起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的内容。
语言朴实优美,以为主,兼有杂言,音律和谐悦耳,其中不少篇章采用“”的艺术形式。
4、后人常把“”和《》的“”并称为“风骚”。
5、《四书》包括:《》、《》、《》、《》。
6、《五经》包括:《》、《》、《》、《》、《》。
7、《六经》是春秋时期孔子教授和编译的六类科目的教科书,这六本教科书在孔子晚年成型,在弟子的不断传播中被强化,最后在汉代被称为汉代“六艺”,包括《》、《》、《》、《》、《》、《》。
孔子所教授的“六艺”与周朝教授的传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相比,其文化课内容和外延显然丰富多了,应该算是一种创新。
从此,这“六经”就成为儒家的必读书目。
8、《诗经》的“六义”包括:、、、、、。
《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共收录从到的诗歌305首,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称《》,并沿用至今。
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芣苢习题及答案
芣苢/《诗经.周南》【部编版必修上册】班级:姓名:说明:精心编辑了本诗翻译、理解性默写、辨析选择题、阅读简答题等,后附有答案。
一)翻译: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翻译: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翻译: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圈起来。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翻译: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翻译: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翻译: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翻译: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二)默写: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三)选择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第一章首先讲了“薄言采之”,也就是她们要去做“采芣苢”这么一件事情。
B.第二章描写的是采芣苢时的动作。
“掇”意味着小心谨慎;“捋”意味着熟练而快乐。
C.第三章描写的是当芣苢采得很多时,用衣服的下摆兜住并扎在腰带上。
D.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女子采芣苢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太平盛世时期女子的平和之美。
1、D 解析“一个女子”说法有误,应该是“一群女子”。
四)简答:1、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
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答:妇女们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是在重章叠唱的旋律里,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采”是总体描写,“采采”的反复叠唱,有着音乐美感,也体现着妇女们呼朋引伴,轻松欢乐的情调。
“有”唱出了获取的愿望,也似乎传递着发现野菜的信息。
接下来四个动词恰是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
“掇”,一片片、一颗颗地摘取、拾取;“捋”,由少而多,进而成把地握取;“袺”,把成把握取的野菜放到手持的衣角里;“襭”,再把装满野菜的衣襟掖在腰带间。
整个劳动过程描绘得自然流畅,完整有序。
2、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
诗经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
《诗经》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导读: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民也]。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雎鸠(j&) Cjiu )窈窕(yao ) ( tido )好逑(h ao )( qiu )寤寐(w u ) ( mei )溯洄(s u ) ( hu ^ )坻(Ch i )荇菜(xing )2.填空题。
(1)《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305 _篇,包括风、雅、颂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C)A. “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
“寤寐求之” 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8.《兼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口《兼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创新能力运用】5.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答:《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诗经练习题及答案
诗经练习题及答案诗经练习题及答案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记录了古代社会的风俗民情,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诗经的内容丰富多样,包含了各种题材和形式的诗歌,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下面是一些诗经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老而珍贵的诗歌。
练习题一:《诗经》中的《关雎》是一首描述爱情的诗歌,请问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一:《关雎》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歌,主要讲述了一个女子对自己的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女子表达了自己对心上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希望他能早日回来,共度幸福的时光。
练习题二:《诗经》中的《蒹葭》是一首描写乡野风光的诗歌,请问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二:《蒹葭》是一首描写乡野风光的诗歌,主要描述了一片美丽的乡村景色和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诗中通过描绘蒹葭的繁茂和乡村的宁静,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练习题三:《诗经》中的《采蘩》是一首描写女子的诗歌,请问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采蘩》是一首描写女子的诗歌,主要讲述了一个女子的心情和内心的矛盾。
诗中女子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但又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得到心上人的回应,感到非常苦恼和痛苦。
练习题四:《诗经》中的《桃夭》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请问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四:《桃夭》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主要描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人们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诗中通过描绘桃花的盛开和春天的气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练习题五:《诗经》中的《采薇》是一首描写女子的诗歌,请问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五:《采薇》是一首描写女子的诗歌,主要讲述了一个女子对自己的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女子表达了自己对心上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希望他能早日回来,共度幸福的时光。
练习题六:《诗经》中的《静女》是一首描写女子的诗歌,请问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六:《静女》是一首描写女子的诗歌,主要讲述了一个女子对自己的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2课】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2课】班级:姓名:资料内容:【原诗】【翻译】【习题及答案】。
习题题型有——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题。
一、《关雎》【原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二、选择题:1、下列对《关雎》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小伙子追求心爱姑娘的经过,表达了纯真、深切的爱情B.“窈窕淑女”指美好的女子。
诗中指主人公心中的爱人。
C.“寤寐思服”表现了男主人公因追求不得而茶饭不思、寝具不安的状态,表现了男主人公对爱人的痴情。
D.全诗运用比兴手法,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但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
分析:D、“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
”是错误的。
2、对《关雎》中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分析:A、不是比喻手法,而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小学语文:《诗经》中的《关雎》
小学语文:《诗经》中的《关雎》《关雎》是《诗经》中的一篇,是古代文化的珍品之一。
这篇诗是一首民歌,通过它可以感受到古代人民的习俗、生活和情感。
本文将详细介绍《关雎》的背景、内容、艺术特点,并附上相关的练习题和答案供大家参考。
一、《关雎》概述《关雎》是《诗经》中的一篇,属于周南。
据《史记》记载,周宣王曾任命正卿太师伯益编纂《诗经》(又名毛诗)。
《关雎》中,是以心灵对话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以描述鸟的啼鸣、愁绪、采果为手段,展现出女子深深的感情和无奈的境遇。
二、《关雎》内容《关雎》中描写的是一个女子的心境和故事,女子与男子之间的关系。
《关雎》一共有两篇,分别叫做《关雎》和《无衣》。
其中,《关雎》的内容是:两情相悦,但是由于社会上的压力和束缚导致两人不能在一起。
在《关雎》中,女子用鸟儿吟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描绘自己的悲泣、愁绪和怨恨。
同时也表现了她对男子的思念和要求,展示了她对男子的爱意。
三、《关雎》艺术特点《关雎》的艺术特点有:1. 心灵对话法《关雎》的艺术手法以心灵对话法为主要表现形式。
女子与鸟之间的互联互动,传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心灵对话,表达自己的情感,女子的情感表达更生动,表现出对男子的思念和爱意。
2. 唱和法《关雎》采用唱和法来表现出女子的情感。
唱和法就是两个人交替诵读、歌唱。
《关雎》中的女子先唱后和,以一种轻柔的婉约之音展现出女子深深的感情。
男子则是对女子的回应,对她的期许和关注。
练习题:1、《关雎》是《诗经》中的哪一篇?2、《关雎》以什么方式来表现情感?3、为什么女子不能和男子在一起?4、《关雎》的艺术特点有哪些?5、《关雎》中的鸟起到了什么作用?6、唱和法是什么?7、唱和法在《关雎》中的应用具有什么特点?8、通过心灵对话表达出女子深深的什么?9、女子和男子的关系在《关雎》中的描述方式是什么?10、《关雎》的内容主要有哪些?参考答案:1、《关雎》是《诗经》中的一篇,属于周南。
2、《关雎》是以心灵对话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桃夭《诗经》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诗言志 词抒情
诗人在歌咏桃花之后,更以当时的口语,道出贺辞。第一章云:“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也就是说这位姑娘要出嫁,和和美美成个家。第二、三章因为押韵关系,改为“家室”和“家 人”,其实含义很少区别。古礼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男女结合才组成家庭。女子出嫁, 是组成家庭的开始。朱熹《诗集传》释云:“宜者,和顺之意。室谓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 内。”实际上是说新婚夫妇的小家为室,而与父母等共处为家。今以现代语释为家庭,更易 为一般读者所了解。
第1页共4页
诗言志 词抒情
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据《周礼》云:“仲春,令会也。”可见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 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旧说如《毛序》等以为与后妃君王有关, 为今人所不取。
全诗分为三章。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人们常说:第一个用花比美 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比美人的是蠢才。《诗经》是我国第 一部诗歌总集,所以说这里是第一个用花来比美人,并不为过。自此以后用花、特别是用桃 花来比美人的层出不穷,如魏阮籍《咏怀诗》之十三:“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辉光。”唐崔 护《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宋陈师道《菩萨蛮》词:“玉腕 枕香腮,桃花脸上开。”他们皆各有特色,自然不能贬之为庸才、蠢才,但他们无不受到《诗 经》这首诗的影响,只不过影响有大小,运用有巧妙而已。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 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 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我们还 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
本篇语言极为优美,又极为精炼。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 且反覆用一“宜”字。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 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这个“宜”字,掷地有 声,简直没有一个字可以代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跻 (jī ) 浚 ( sì )
• 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长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央 。
• 蒹 葭 萋萋 , 白 露 未 晞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湄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跻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坻 。 •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
• 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 答案: 君子是指品行端正有修养的人 ,淑女是指美丽善 良纯洁的女子 。 • 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 ()。 • 答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 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 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 恋,十分生动形象。 •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 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 答案:A
• 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 《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 答案: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 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 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 性格特征? • 答案: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 而上,去寻找意中人。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 感情执着专一。 • 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 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 答案: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 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 生动感人。
。 。 。 沚 。
•采采:茂盛,众多 •未 已:还没有完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已:停止
第三章译文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主题
主要内容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小伙子对意 中人的爱慕和追寻,表现了他可望 而不可即的失望、惆怅的心情。
《关雎》练习题
• 本诗以( )和( )起兴,写出了一个 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 答案:雎鸠、荇菜 。 • 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 • 答案:窈窕淑女 • 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答案: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Leabharlann • • • • • • •
•
统领全诗的句子是 ( )。 答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诗中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句子是 ( )。 答案: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 侧。 这首诗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 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 方式有什么作用? 答案:(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2) 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 。
《诗经 关睢》
一读,读准字音
《关睢》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yǎo tiǎo hǎo qiú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xì ng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wù mèi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sè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mào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练习题
• 本诗选自( ),是一首典型的 ( )诗 。 • 答案:《诗经•秦风》。爱情 。 • 本诗以( )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 苦恼心情。 • 答案:蒹葭 • 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 答案: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 。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蒹葭》选自《诗经· 大雅》,是一首描 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 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 梁,极具感染力。 •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 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 远难寻。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 “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 答案:A
辗:半转 反侧:反身,侧身
参 差 荇 菜, 左 右 采 之。 窈 窕 淑 女, 琴 瑟 友 之。
弹琴鼓瑟表示亲近
译文
• 追求的愿望难实现,我睡着醒着都把你思念。
• 夜长长相思不断,翻来覆去难成眠。 •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的姑娘左挑右选。 •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弹着琴瑟来亲近你。
• 参 差 荇 菜, 左 右 芼之。 • 芼:挑选 • 窈 窕 淑 女, 钟 鼓 乐 之。
jū jiū
憔一 情 悴或 意 而死 十 雎 死, 分 鸠 。另 专 在 一一传 就的说 忧水中 思鸟是 不,一 食其种 ,
拟声词,鸟的 啼叫声
关 雎
长短不齐 篇名。它是从诗篇第一句中摘取来的。
关 关 雎 鸠, 在 河 之 洲。 好配偶 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逑。 参 差 荇 菜, 左 右 流 之。 窈 窕 淑 女, 寤 寐 求 之。 捞取
文静美好的样 子 寤:醒时 寐:睡时
译文
• 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站在水中的沙洲 上。 •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正是小伙子喜爱 的配偶。 •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的姑娘左 右寻找。 •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醒着睡着都把 你追求。
求 之 不 得, 寤 寐 思 服。
思服:思念。服:想。
悠 哉 悠 哉, 辗 转 反 侧。
《诗经》两首
思德小学 周太舸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 百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多是各地民歌;
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 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 赋: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即陈述 铺叙. 比: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对人或物 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 “兴”字的本义是“起”。 “兴者,先 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言也.”即借助其他事物作 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它往往用 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蒹 葭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 且 长 。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一方:对岸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 逆流 •从:跟随,这里指“追寻” •阻:艰险 •溯 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
第一章译文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 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 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答案: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 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 • 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 答案: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 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 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 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 答案: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 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 分), 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 有强烈的感染力 (1分)
《蒹葭》的结构:
全诗共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 后六句写人。
写景:
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蒹 葭 萋 萋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白 露 未 晞 。
作用: 给人萧瑟冷落之感,既有
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 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
写人
每章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 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失望 惆怅之情。 每章五到八句,写道路的险 阻,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 着追求和怅惘情怀。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蒹 白 所 在 溯 道 溯 宛
葭 露 谓 水 洄 阻 游 在
萋 未 伊 之 从 且 从 水
萋 晞 人 湄 之 跻 之 中
, 。 , 。 , 。 , 坻 。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湄:岸边,水草交 接的地方 •阻:艰险
•跻:高
•坻:水中高地
第二章译文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蒹 所 溯 溯
葭 谓 洄 游
采 伊 从 从
采 人 之 之
, , , ,
白 在 道 宛
露 水 阻 在
未 之 且 水
已 涘 右 中
• 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 作用? • 答案:引起后文(或:起兴作用) 。 • 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 ()。 • 答案: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 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如何理解? • 答案: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 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 • 本诗所表现的内容是由爱情引起的相思之 苦,运用的艺术手法是 ()。 • 答案:比兴手法 。
• 对全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章起两句写秋天的景象。这是从怀念者 眼中写出:他的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青苍苍的 芦苇,早晨的露水已经成霜,于是引起了他对伊 人的怀念。 •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 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 • C、第二章第三章均为八句,所写的内容几乎与 第一章完全一样,但是感情均与前一章进了一步, 情境也有了一些变化。 • D、全诗一唱三叹,委婉深入,充分表现了诗人 对伊人的怀念之情。 •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