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修改
合集下载
新课程公开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
![新课程公开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7338e3cc7931b765ce15f9.png)
但愿人长久
王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时圆
3.全词翻译:小组之间相互挑战。
4 .赏析美点:找出词中蕴涵人生 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诗人 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第8页/共20页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作者此时在密州任太守。政治上失意, 与月弟 ,弟 怎苏 能辙 不苏苏轼也 思辙的已 绪的弟七 万字弟年 千没呢有?到见天面亮。中秋对
第11页/共20页
质疑一、读上片,回答问题。
1、词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向往天上宫 阙,不愿留在人间?为什么?
“我欲乘风归去” 在人间,作者孤独、寂寞,感受到 的只是失意与别离的折磨
第12页/共20页
质疑一、读上片,回答问题。
2、词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词人的醉意朦 胧?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 人间。”
B组同学: 你能举出哪些有关“月”的
诗词?
第17页/共20页
课堂检测题:
《水调歌头》这首词的上阕把酒颂月,抒写由幻想超尘到复归现实的思想过程。下阕中作者的感情由怨月 _____,______到感慨人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又说________,_________。以共赏美景作结, 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的胸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王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时圆
3.全词翻译:小组之间相互挑战。
4 .赏析美点:找出词中蕴涵人生 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诗人 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第8页/共20页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作者此时在密州任太守。政治上失意, 与月弟 ,弟 怎苏 能辙 不苏苏轼也 思辙的已 绪的弟七 万字弟年 千没呢有?到见天面亮。中秋对
第11页/共20页
质疑一、读上片,回答问题。
1、词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向往天上宫 阙,不愿留在人间?为什么?
“我欲乘风归去” 在人间,作者孤独、寂寞,感受到 的只是失意与别离的折磨
第12页/共20页
质疑一、读上片,回答问题。
2、词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词人的醉意朦 胧?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 人间。”
B组同学: 你能举出哪些有关“月”的
诗词?
第17页/共20页
课堂检测题:
《水调歌头》这首词的上阕把酒颂月,抒写由幻想超尘到复归现实的思想过程。下阕中作者的感情由怨月 _____,______到感慨人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又说________,_________。以共赏美景作结, 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的胸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优秀课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1621a1ba6c30c2259019e9f.png)
李白《床前明月光》:举头望 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 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 月,对影成三人。 陶渊明《归园田居》:晨兴理 荒秽,带月荷锄归。
思乡 孤寂
怀人 安适
水 调 歌 头 明 月 几 时 有
·
欣赏
听课文,思考问题:
一、根据课下注解疏通文意。 二、词的上、下阙主要写什么?两者 间有何联系? 三、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 句上?
解
题
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检查预习 讨幻灯片 15 论 作品主旨 演 练 场
上阕:温暖在人间
把酒问天
悬想天宇 留恋人间
下阕:祝福在今夕
月照无眠
对月怨问 月下祈祷
小 结:
《水调歌头》这首词的上阕把酒颂月,抒写 了由幻想超尘到复归现实的思想过程;下阕对 月怀人,阐发月有 阴晴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 的人生哲理。全词意境清远,笔调深婉,表现 出作者 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豁达胸襟 。
秋空明月悬,光彩 露沾湿。孟浩然: 《秋宵月下有怀》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 《望月怀远》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李白: 《关山月》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你知道哪些有关 “月”的诗词?
隐含了作者弃绝人间另觅家园的心曲的句隐含了作者弃绝人间另觅家园的心曲的句暗示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暗示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的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的句子
你能说出那些和月亮有关的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 故乡明。杜甫: 《月夜忆舍弟》
思乡 孤寂
怀人 安适
水 调 歌 头 明 月 几 时 有
·
欣赏
听课文,思考问题:
一、根据课下注解疏通文意。 二、词的上、下阙主要写什么?两者 间有何联系? 三、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 句上?
解
题
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检查预习 讨幻灯片 15 论 作品主旨 演 练 场
上阕:温暖在人间
把酒问天
悬想天宇 留恋人间
下阕:祝福在今夕
月照无眠
对月怨问 月下祈祷
小 结:
《水调歌头》这首词的上阕把酒颂月,抒写 了由幻想超尘到复归现实的思想过程;下阕对 月怀人,阐发月有 阴晴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 的人生哲理。全词意境清远,笔调深婉,表现 出作者 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豁达胸襟 。
秋空明月悬,光彩 露沾湿。孟浩然: 《秋宵月下有怀》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 《望月怀远》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李白: 《关山月》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你知道哪些有关 “月”的诗词?
隐含了作者弃绝人间另觅家园的心曲的句隐含了作者弃绝人间另觅家园的心曲的句暗示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暗示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的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的句子
你能说出那些和月亮有关的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 故乡明。杜甫: 《月夜忆舍弟》
设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词赏析 ppt课件
![设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词赏析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786dadcfc789eb162dc805.png)
何似: 哪里比得上。 何事:为什么
婵娟: 月宫里的嫦娥,这里指明月。
诵读诗词的要求
1、速度要慢,字音要准,边读边 品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脑中浮现。 2、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 3、最重要的是要有感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 / / /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
子由。
/ /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主题:
这首词表达了作 者 旷达 的胸襟 和 对亲人的思念 之情。
你能举出哪些有关“月”的诗词?
李白《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思乡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怀 人
李白《月下独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孤寂
陶渊明《归园田居》: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安适
的离别之人,表达了自己的美好祝愿。
质疑一、读上片,回答问题。“我欲乘风归去”
在人间,作者孤独、寂寞,感受到 的只是失意与别离的折磨。
质疑二、读上片,回答问题。
词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词人的内心矛盾?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 人间。”
书、画等都有很高成就,在词的发展史上 创立了豪放派。但苏轼在仕途上却几经 浮沉,不能得志,多次被贬。然而此人 生性豁达、乐观,不论处于何种逆境总 能以积极的态度勉励自己,只这一点便 足以令人敬服。
背景资料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 年,即丙辰年)中秋节夜晚。当时,苏 轼正被贬为密州太守(今山东诸城县) 他的弟弟苏辙(子由)也因与变法派意 见不合,远在山东济南,此时兄弟二人 已有六、七年没有相见了。此时,苏轼 开怀畅饮直到天明,禁不住思绪万千, 乘着酒兴,写下了这篇千古名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bc235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48.png)
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
月。
——谪贬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
2.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远贬岭南时作《定风波》
3.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谪贬黄州作《临江仙》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贬谪黄州时作《定风波》
qióng
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q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
chán
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què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结合注释 理解词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做成的楼宇 , 受 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明亮而皎洁 高悬而清冷 美好而浪漫
令人憧憬 又让人落寞惆怅
活动二:析词人之为,悟词中之情
细读本词,圈画出体现词人行为的词语,并概括不同行 为阶段词人的情感或心境。
要求: 1.小组讨论,限时5分钟; 2.每小组各派一位代表展示和有感情朗读所找到的句子。
活动二:析词人之为,悟词中之情
行为一:“欢饮达旦” “大醉”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1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1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a2a2d6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08.png)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
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 好的月光。
任务探究
任务一:把握诗歌内容,理清词人情感变化
1.有感情地朗诵上阕,思考以下问题: (1)中秋的月亮是什么形象?人们赋予它什么情感?
是团圆的象征。人们喜爱、歌颂中秋圆月,祝愿一家人团聚,人人幸福。
(2)作者是否正面描写了明月?诗人由美好的月色想到了什么? 没有写皎洁的明月,没有写皓月当空。想到了天上的宫阙。
任务探究
(3)作者喜欢人间还是喜欢天上?哪句词表现出来的?
自主学习
晓常识
“词”又名诗余、乐府、填词、长短句。 词的段落叫做“阕” ,也叫做“片”。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
自主学习
知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 作。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 转在各地为官。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 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 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当堂检测
1.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 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 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 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32张ppt).ppt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32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32535ad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c.png)
本词紧扣“月”来写,情感多次变化起伏,结合具体
词句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轨迹和对人生的思考。
下片由赏月转为怀人。“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怨月, 实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情感幽深、绵长。“人有悲 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虽胸有郁结,但“此事古难 全”,情感变为通透、豁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则是真挚的祝福,情感热烈、奔放。词人由月的阴 睛圆缺想到人的悲欢离合,这其中虽有遗憾、惆怅,但 终会让位于对人间美好生活的热爱,升华为真诚的祝福, 表现出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
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 ,仍然写月,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转朱 阁”,谓月光移照华美的楼阁;“低绮户”,谓月光照 着有离愁别恨的人,使其不得安眠。既写月光,也写月 下的人。这样就自然过渡到思亲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去 。后两句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 怀。
回到天上去。 经受不住。胜,受得住、经得住。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哪里比得上。何似在人间。意思是诗在月光下起 舞,影子也随着舞动。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
译
青天。不知道月中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 想乘风回到天上去,又害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经
文 受不住高高在上的严寒。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
上片:饮酒问月 想象在天上、人间徘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事 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片:对月怀人 抒发对离别之人的祝愿。
词的上下两片 借景抒情 有何联系? 情景交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优秀PPT教学课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优秀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be72fd9ec3d5bbfd0a74f2.png)
旦
,
大
醉
,
水 调 歌 头
婵事有不
人处欲不 作
娟 。
古 难 全 。 但 愿 人 长 久 , 千 里 共化 问 天 有 今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用月月停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李》来杯一白诗几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问《:时之“ ,把间 。。青 我酒不 胜 寒 。 起 舞 弄 清 影 , 何 似 在”乘 风 归 去 , 又 恐 琼 楼 玉 宇 , 高
学习重点和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作品中的意境 2.理解作品中的作者的感情 3.理解联想和想象在诗词中的运用
诵读诗词的要求
1、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的 形象在脑中浮现。 2、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 3、有感情。
水 调 歌 头(宋)苏轼
/ / / /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
在我十八岁那年,我的父亲成了一个 傻子。 我可能从没想过我的生活会因为这场意 外而变 得天翻 地覆, 我曾经 一直想 要逃离 这个家 ,后来 我的父 亲傻了 ,我自 由了, 却发现 已经无 法割舍 这里的 一切。
一 我的父亲啊,辛苦了大半辈子,什么都 没有得 到,最 后还落 得这样 一个下 场,那 场车祸 ,让他 彻底变 成了一 个四五 岁的孩 子。他 整天和 一群野 孩子纠 缠在一 起,每 天脏兮 兮的, 就知道 傻笑, 又因为 总是输 游戏而 哭着鼻 子回家 ,抹着 眼泪委 屈的说 他们欺 负我, 眼泪鼻 涕绷在 一起, 一不小 心还吸 进嘴里 ,那叫 一个恶 心。你 想想, 他都活 了半个 世纪了 ,一把 陈年老 骨头, 和小兔 崽子们 玩游戏 ,不输 才怪呢 。 父亲刚变傻的那段日子里,我并没有多 少悲伤 ,反倒 觉得一 身轻松 ,无拘 无束、 自由自 在。我 想,终 于没有 人再打 我骂我 管着我 了。父 亲对我 管教很 严,他 这人从 来都不 苟言笑 ,每天 板着脸 ,放学 一回家 ,他就 逼我做 作业, 练习题 ,房间 的书都 快堆成 了山, 全是隔 壁胡晓 南家里 借的。 他也从 来不和 我聊生 活,只 会跟我 谈学习 ,讲以 前是如 何如何 的艰苦 以及无 穷尽的 大道理 ,我和 他的交 流,除 了这些 就没别 的了, 所以高 中的时 候我就 很害怕 回家, 害怕给 家里打 电话, 我可不 想永远 束缚在 他的那 套古董 思想里 ,因此 很多事 情我都 与父亲 合不来 ,顶嘴 、辩解 、争吵 ……什 么事情 都想和 父亲争 出个理 所当然 来,可 惜每一 次都以 失败结 束,心 中的怨 气不断 增长, 总想逃 离这个 家,渐 渐地, 我和父 亲有了 隔阂, 交流也 越来越 少,直 到后来 ,我在 家里扮 演的角 色就像 一位客 人,拘 谨、沉 默、小 心。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a9dd99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9.png)
跨文化交流,增进国际友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文化创新与发展
03
通过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深入研究和学习,可以启发
文化创新思维,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水调歌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要地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文学史上 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宋词的经典之 作。这首词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高 超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 上的不朽名篇。
文学价值
这首词的文学价值极高,对于了解苏 轼的文学思想和艺术风格具有重要意 义。同时,这首词也对中国文学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水调歌头》对后世的影响
艺术影响
这首词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学家、艺术家在创作中受到苏轼词风的启发,特 别是在诗歌、散文、绘画等领域。
思想影响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的人生观和宇宙观,对后世的哲学思想和文艺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 首词中所蕴含的深沉思考和矛盾情感,引发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通过课件呈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情感表达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
1 2 3
音乐旋律创作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具有优美的旋律,可以 启发音乐创作灵感,为音乐创作提供素材。
音乐编曲
在编曲方面,《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以作为 基础旋律,通过加入和声、乐器演奏等元素,丰 富音乐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02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意解析
词的上阕解析
总结词
描述了作者对明月的向往和思念之情。
详细描述
词的上阕以明月为引子,通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放情怀,表达了 作者对明月的向往和思念之情。接下来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则进一 步加深了这种情感,使读者水调歌头这个词牌通常有固定的 旋律和节奏,要求填入的词具有 较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27张PPT)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6f029e7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5.png)
天上固然美好,但是“高处不胜 寒”。留在人间,可以自在起舞,更有 难以割舍的亲人。
词人徘徊在现实与理想、人间与非 人间之间,矛盾而又统一。此时,苏轼 的内心应该转为通达、豪放而热烈。
读人,体会心路历程
学生答案二:
词人喝得大醉,乘着酒兴不免惆怅涌上
辗转却无眠
心头,没有睡意。中 而词人调任密州为官,和弟弟苏辙分别已久,
读人,体会心路历程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 不胜寒。
熙宁七年(1074)十二月,苏轼自杭州 通判升任密州知州,与他同行的还有满腹在 王安石变法阴影之下的郁郁不得志。……苏 轼对自己的处境感到绝望,遂申请调往山东, “请郡东方,实欲弟昆之相近”。苏轼对政 治产生了恐惧……在《密州到任谢执政启》 中,他则表示:“虽无望于功名,庶少逃于 罪戾。”(何灏《苏东坡词传》)
读人,体会心路历程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 不胜寒。
熙宁七年(1074)十二月,苏轼自杭州 通判升任密州知州,与他同行的还有满腹在 王安石变法阴影之下的郁郁不得志。……苏 轼对自己的处境感到绝望,遂申请调往山东, “请郡东方,实欲弟昆之相近”。苏轼对政 治产生了恐惧……在《密州到任谢执政启》 中,他则表示:“虽无望于功名,庶少逃于 罪戾。”(何灏《苏东坡词传》)
《水调歌头》是一首中秋咏月词。请同学们 诵读全词,圈点标注出写“月”的词句,概括词 人笔下的“月”的特点。
赏月,感受意境之美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
远望天上月,
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虚实结合,想象大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4816d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e2.png)
情景交融
研读诗歌,赏明月悟深情
2.面对中秋明月美景,词人发出对什么的思考?表达了怎 样的感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疑惑思考
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3.既然词人向往天上宫阙,为何“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寒”,这有什么深刻含义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天上 庙堂之高
人间 江湖之远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想回朝廷为国效力 怕朝廷之上排挤、打压
地方上仍能有所作为
反映出作者针对政治遭遇而言,想回到朝廷, 但又怕党政激烈,难以容身的矛盾心理。
初读诗歌 天上人间 兼怀子由
1074年-1076年,任密州知州 • 组织民众用火烧、深埋的办法除蝗,保护农业; • 修渠引水、求雨抗旱,引山水灌溉,解决土地干旱; • 为民众申请免赋税、减盐税,发救济粮; • 平定匪患; • 申请让百姓贩卖许可数量内的盐以增加收入; • 出台政策制止弃婴陋习,几年时间里挽救了几千个弃婴; • 修密州府衙、超然台,留下了历史古迹。
知识备查
词 宋代占文学主流的一种文学体裁。唐及五代时,已出 现词这一形式,但词的成熟与兴盛在宋代。词的最初特点是以 诗文配上曲调,可以演唱。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 因曲调节拍的不同,可分为令、引、近、慢等。词还有曲、杂 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长短句等称谓。词一般都分 两部分(叫作上下片或上下阕)。宋代的文人喜好填词作曲,对 推动词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把酒问天 • 赞叹美好月夜 • 向往美好天宫
研读诗歌,赏明月悟深情
2.面对中秋明月美景,词人发出对什么的思考?表达了怎 样的感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疑惑思考
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3.既然词人向往天上宫阙,为何“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寒”,这有什么深刻含义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天上 庙堂之高
人间 江湖之远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想回朝廷为国效力 怕朝廷之上排挤、打压
地方上仍能有所作为
反映出作者针对政治遭遇而言,想回到朝廷, 但又怕党政激烈,难以容身的矛盾心理。
初读诗歌 天上人间 兼怀子由
1074年-1076年,任密州知州 • 组织民众用火烧、深埋的办法除蝗,保护农业; • 修渠引水、求雨抗旱,引山水灌溉,解决土地干旱; • 为民众申请免赋税、减盐税,发救济粮; • 平定匪患; • 申请让百姓贩卖许可数量内的盐以增加收入; • 出台政策制止弃婴陋习,几年时间里挽救了几千个弃婴; • 修密州府衙、超然台,留下了历史古迹。
知识备查
词 宋代占文学主流的一种文学体裁。唐及五代时,已出 现词这一形式,但词的成熟与兴盛在宋代。词的最初特点是以 诗文配上曲调,可以演唱。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 因曲调节拍的不同,可分为令、引、近、慢等。词还有曲、杂 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长短句等称谓。词一般都分 两部分(叫作上下片或上下阕)。宋代的文人喜好填词作曲,对 推动词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把酒问天 • 赞叹美好月夜 • 向往美好天宫
13课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40张PPT)
![13课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4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9ce024a14791711cd79173d.png)
诗意理解
• 上片:
• 明月是从何时出现的呢?端起酒杯仰问 晴天。不知天上的宫殿楼台,今夜是哪 一年。我想驾风回到天上,又怕那美玉 建成的宫殿,高高在上,让人耐不住清 寒。在月下翩翩起舞与自己的清影为伴, 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呢?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 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 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不应:不该。 何事:为什么。 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 千里共婵娟: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 婵娟:指月亮。
诗意理解
• 下片: • 月亮转过朱阁,低照着美丽的窗户,照
写作背景
苏轼和弟弟苏辙
情谊深厚。写此词之
时,他宦途失意,贬
官密州,心情抑郁。
这时苏辙正在济南任
职,兄弟俩已有七年
多没见面了。这年中
秋赏月,作者欢饮达
旦,在醉意朦胧之中
写下这首词。
1、诗前小序写了什么?有何作用?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 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缘由,领起全 篇。
当时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 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 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望 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
读准字音:
宫阙( què )琼楼( qióng ) 绮户( qǐ )婵娟( chán juān ) 不胜寒( shēng) 丙辰(bǐng chén)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水调歌头,词牌 名。与父洵弟辙,合称 “三苏”,“唐宋八大家” 之一 。其词开豪放一派, 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 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 家 ”。作品收录在《东 坡文集》。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28张ppt)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0a8abea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6.png)
“清影”:清冷的影子,过营渡造 ,从出尘之思向人世情怀的过渡。 了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写,出表 词人更加热爱人间。
现了词人孤独、苦闷的心情。
译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文
朱红色的楼阁。 动词做名词,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拟人,借景抒情,“转”“低”,描绘了月光 的移动,暗示时间的推移,表明夜已深。
展 阅 读
以“明月”为主题的诗词
《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以“明月”为主题的诗词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虚 【朝代】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译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文
本义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主旨句,直抒胸臆,推己及人,突破 了时间的界限,打通空间的阻隔,表 达了词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豁 达的情怀。
译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两“ 句但 为愿 何人 历长 来久 为, 人千 们里 所共 称婵 道娟 ?”
第
课陆 章
堂 练 习
1.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
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
现了词人孤独、苦闷的心情。
译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文
朱红色的楼阁。 动词做名词,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拟人,借景抒情,“转”“低”,描绘了月光 的移动,暗示时间的推移,表明夜已深。
展 阅 读
以“明月”为主题的诗词
《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以“明月”为主题的诗词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虚 【朝代】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译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文
本义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主旨句,直抒胸臆,推己及人,突破 了时间的界限,打通空间的阻隔,表 达了词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豁 达的情怀。
译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两“ 句但 为愿 何人 历长 来久 为, 人千 们里 所共 称婵 道娟 ?”
第
课陆 章
堂 练 习
1.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
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1534b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3.png)
当代文学家王运熙
这首词历来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中秋词”的绝响,上片写作者在中秋 之夜对月怀人的感想,下片写作者在月色中思念弟弟的心情。
诗词的地位与意义
文学地位
该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在中 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情感表达
该词以其真挚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意境描绘,成为了中国诗词中的 佳作,展现了苏轼卓越的文学才华。
《水调歌头》(明月几 时有)ppt课件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CONTENT
• 《水调歌头》的作者介绍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
作背景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内
容解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影
响与评价
目录 CONTENT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朗 诵技巧与感悟
诗词的艺术手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意象运用
诗人运用明月、酒、青 天、江等意象,营造出 一种空灵、清新的意境
。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人生的短暂与 明月的长存,强调了人
生无常的主题思想。
语言优美
诗人运用优美的语言, 将情感和意象融为一体 ,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艺
术价值。
节奏感强
诗歌的节奏感强烈,读 起来朗朗上口,给人留
下深刻的印象。
和短暂。
0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的影响与评价
后世影响
文学价值
该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 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文化传承
该词作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弘扬民族文化起到 了积极的作用。
这首词历来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中秋词”的绝响,上片写作者在中秋 之夜对月怀人的感想,下片写作者在月色中思念弟弟的心情。
诗词的地位与意义
文学地位
该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在中 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情感表达
该词以其真挚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意境描绘,成为了中国诗词中的 佳作,展现了苏轼卓越的文学才华。
《水调歌头》(明月几 时有)ppt课件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CONTENT
• 《水调歌头》的作者介绍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
作背景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内
容解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影
响与评价
目录 CONTENT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朗 诵技巧与感悟
诗词的艺术手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意象运用
诗人运用明月、酒、青 天、江等意象,营造出 一种空灵、清新的意境
。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人生的短暂与 明月的长存,强调了人
生无常的主题思想。
语言优美
诗人运用优美的语言, 将情感和意象融为一体 ,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艺
术价值。
节奏感强
诗歌的节奏感强烈,读 起来朗朗上口,给人留
下深刻的印象。
和短暂。
0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的影响与评价
后世影响
文学价值
该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 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文化传承
该词作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弘扬民族文化起到 了积极的作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85fc6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62.png)
跨时代诗人对同一主题创作比较
• 古代诗人与现代诗人:古代诗人如李白、杜甫等,他们的作品 语言凝练、意境深远;现代诗人如徐志摩、舒婷等,他们的作 品语言自由、表达直接。在创作关于月亮的诗词时,古代诗人 更注重对月亮的意象和象征意义的挖掘,而现代诗人则更侧重 于通过月亮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 都体现了诗人们对月亮这一永恒主题的热爱和追求。
06
互动环节与课堂小结
学生朗诵或背诵本首词
学生朗诵
邀请学生主动上台朗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体验词的韵律和美感。
分组背诵
将学生分组,每组背诵词的一部分,最后全班一起背诵整首词,加深对词的记忆 和理解。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和感悟
阅读心得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阅读《水调歌头·明 月几时有》后的心得和体会,包括对 词中意境、情感和语言的感受。
情感真挚
苏轼在词中表达的情感真挚而深刻,无论是对亲人的思念还是对人生的感慨,都发自肺腑 ,感人至深。
语言优美
苏轼的语言优美凝练,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他运用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皓月当空 、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
04
结构布局和韵律美感剖析
结构布局
上片写景,为下片的抒情做铺垫;下片抒情,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词 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韵律美感
苏轼运用长短句相间的句式和优美的音韵组合,使整首词具有一种回环往复、 一唱三叹的韵律美感。
苏轼独特审美风格在作品中体现
豪放洒脱
苏轼的词风以豪放洒脱著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词 中意境开阔,气势恢宏,表现出作者超然物外的胸襟和豪放不羁的性情。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古诗词PPT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古诗词PPT](https://img.taocdn.com/s3/m/dd645746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97.png)
基本内容
诗词翻译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 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 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 之时才圆呢?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月儿常有圆 缺,(想要人团圆时月亮正好也圆满)这样的好 事自古就难以两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 都能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
诗词赏析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 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 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 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 所以语气更强烈、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 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 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读者从中 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诗词赏析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毕竟更热爱人 间的生活,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 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 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 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 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 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 的。“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 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 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词从幻想 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
第三部分
诗词赏析
古诗词的内容:按内容分,可分为叙事诗、抒 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 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等。
诗词赏析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超宜兴致,高接混茫,而又脚 踏实地,自具雅量。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 天。”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 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 尘,确实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从 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 礴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 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 “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逸《楚 辞章句·天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词评家胡仔:“中秋词自 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 废。”
学习目标:
1、感受词人月下情怀, 学习他乐观旷达的生 活态度。
2、背诵全词;积累咏 月名句。
3、了解阅读对话的三 条基本途径。
阅读对话三途径:
与文本对话;
与作者对话; 与环境对话。
与文本对话 :
感知内容, 品味语言
朗读训练
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 边品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自己头脑中 浮现出来。另外也要划分节奏,韵脚要 读出延长音。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1、将自己觉得难以理解的词句提出 来,看看同学能不能帮你解决疑难。 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交由全班 讨论。 2 、诗词总是以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 丰富的内容,因此对其中精美的词 句要会赏析品味。你最欣赏词中的 哪一句,请说说你的理由。
(1)《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 的代表作,其豪放词风在本词中是 如何体现的?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 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以月下 登楼所见表达了词人亡国的忧 愁和对故国的思念。
让我们从古人笔下的优美意境中, 回到自己生活的现实环境中来。当你 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与苦闷时, 你是怎样面对的,或你将怎样面对?
归纳小结:
上阕: 望月(写景) 下阕: 怀人(抒情)
借景抒情,
听读全词一遍, 注意朗读的速度、节 奏、重音和感情基 调 ,并概括上下两 阕的内容。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翻译词意:
明月什么时候才有呢 ?我举着酒杯仰问青天。不 知天宫中今晚又是哪一年?我真想驾乘着长风回 到月宫,又怕那美玉砌成的宫殿 ,太高太寒冷了, 让人禁受不了。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人摇动, 那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好呢?
月亮照过朱红色的楼阁,又低低照进了雕花的 窗户,照着失眠的人。月亮对人世该没有什么怨 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孤独的时候变圆 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事自古 以来就很难周全。只希望亲人能健康长寿 ,虽然远 隔千里也能共赏这美好月色。
(4) “ 不 应 有 恨 , 何 事 长 向 别 时 圆 ?”
词人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 地发问:明月不应有什么感情缺憾, 使它在人间离别相思之时,又亮又 圆,使人更加愁情难遣,真是有 “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
(5)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是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将人 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 缺,非人力所能左右。
(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话表达对离别之苦的人 的美好祝愿,表达诗人能够 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 思想,是关于祝福流传千古 的名句。
与作者对话:
展开想象, 领会情感。
读你的词, 其实是在读你。 对你的情感,我 能理解的是…… 对你的人格,我 最欣赏的是……
本词主题
这首词 表达了诗人 的旷达胸襟 和对亲人的 怀念。
与环境对话 : 拓宽视野,
加深体验。
月
联想一下,课文以外, 还有哪些咏月抒怀的古诗文 名句,你能对它们进行简要 的评析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由 海上升起的明月想到了远在天涯 的亲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这句和课文中哪两句异曲同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遥 望一轮明月,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写得很平实。 “星汉灿烂,若出其中;日月之行,得气势宏大,气魄雄 伟。
情景交融。
琼楼玉宇
想象: 明月
宫阙
阅读方法:
1 、与文本对话:感知内容,品味语言。
2 、与作者对话:展开想象,领会情感。
3、与环境对话:拓宽视野,加深体验。
能力迁移:
请同学们根据语境, 填入《水调歌头》中的 词句,并思考概括这样 的词句可用于怎样的语 境中。
1、李意民还是那样,极度的表现欲,
使他将袖子捋得老高,端起啤酒瓶: “哥们,来,干了它,虽说我们已经 五六年没见了,但我仍时常怀念当年 我们“ ”的豪情与浪 漫。” 说完他咕咚咕咚三口并作二口地 将一杯啤酒喝了下去。……
中秋佳节,作者望月思人,不免孤单寂寞, 满腹疑问无人倾诉,乘着酒兴,质问青 天 ——“ 明 月 见 时 有 ” “ 今 夕 是 何 年”“何事长向别时圆”。将青天拟人化, 人与天对话,想像大胆奇特,感情奔放豪 迈,笔墨酣畅淋漓。“把酒”“归 去”“弄清影”几个词语同样有一种挥洒 自如的气派。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户转 ,朱 照阁 无, 眠低 绮
有内 斗心 争有 矛 盾 、
4、从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 明月” 蜕变而来,道尽千载离人 之心的句子: , 。
思念和祝愿
衷心祝愿天下苍生一世平安
永远的明月, 永远的苏东坡!
苏子吟啸图
体会理解
1、词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 生的遐思: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 2、隐含了作者弃绝人间,另觅家园的心 曲: 。 我欲乘风归去, 3、暗示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 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 弃绝的 复杂心情: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
4、表现地位、业绩超出常人时寂寞孤独 的心声: 。 高处不胜寒 5、顾影而舞,不如身在人间句子: , 。
6、表明夜深而离情正浓: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
。
7、因思念亲人而夜不成寐: 转朱阁,低绮户 , , 照无眠 。 8、下片中含有人生哲理句: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 9、此事古难全“此事”指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
写作背景: 苏轼是在密州任 太守时写下这首词的。当时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又和唯 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 有六年多没有团聚。苏轼兄 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 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登进 士第,感情很深。苏辙当时 在济南,相隔千里。值此中 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 想联翩,感慨万千,于是在 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 这首传诵千古的中秋词。
用于人 物失意 时、分 别时自 我安慰
3 、今天是农历十六,“十五的月 亮,十六圆”,湛蓝的天空中“皎皎 空中孤月轮”。白天发生的事仍然历 历在目,一个人躺在床上,只要闭上 眼睛,眼前就会展现她那苍老蹒跚的 身影,月光从东窗移向了前窗,复而 又移向西窗,此时此刻,我才感受到 了 苏 轼 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那份 辗转反侧……
(摘自李晓羊《友情》)
用于表现 极有豪情 与气概性 格的人物
身上
2、 我将去送姚华,三年来日夜相伴 的感情,一年将被她带到美国去,虽然 三年前我已经知道终会有这么一天的, 但觉得不会来得这么快,走进候机亭, 才真切地感受到分别在即,也明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然 而 眼 泪 最 终 还 是 背 叛 了 我 自 己。……
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一、给标出的字注音:
宫阙 ( què ) ng ) 琼楼 (qió 绮户 ( qǐ ) n) 婵娟 ( chá 不胜寒( shèng) 丙辰 ( ché n)
二、解释下列词语:
把:持 禁不住 不胜寒: 无眠: 难以成眠的人,这里指作者 何似:哪里像是 婵娟: 月宫里的嫦娥,这里指明月 朱阁: 朱红的楼阁 绮户: 雕花的窗户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词人对美好 生活的追求:
我欲乘风归去
12、诗中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 之“的句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3、本词名句: 14、从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蜕变而来,道尽千载离人之心的句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 。
10、道尽千载离人心愿,
在美好想象中得到人生慰藉,:
水调歌头
苏轼
苏轼(1036— —1101),字 子瞻,号东坡 居士,眉山 (今属四川) 人。苏轼是北 宋成就最高的 文学家、艺术 家。
他与他的父 亲苏洵、弟弟苏 辙并称“三苏”。
明 月 几 时 有
水 调 歌 头
他与苏洵、苏辙、韩愈、柳宗 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并称 “唐宋八大家”。
北宋书画家,与黄庭坚、米芾、 蔡襄,并称“宋四家”
作者自比神仙,一个“欲”,一个“恐” 字,表示他想去月中宫殿,但终因害怕 那儿的寒舍,一进一退,显示了苏轼感 情的波澜起伏。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 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在吸引着 他,使他处于矛盾之中。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①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真令词人陶醉。这句 写出了他对着自己的影子,说明当时没有别人, 表达他当时孤独心情,“何似在人间”,词人 觉得在人间乘着皎洁的月光翩翩起舞的情景, 哪像在人间,但较独处琼楼玉宇又更富有意兴 和情趣。有了这样人生境界的感受,也就摆脱 了这一人生的矛盾了。 ②既然天上回不去了,不如在人间好,表现出 乐观积极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