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和位移》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时间和位移》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4)式(-2m)中“-”号表示什么含义?
结果中的“-”又表示什么?
两个结果绝对值相同说明什么?
符号相反说明什么?
学生讨论后,小组抢答,其他小组补充,得出:
(1),;
(2)
(3)
(4)式(-2m)中“-”号表示数学意义上的负数;
结果中的“-”表示与正方向相反,即方向为轴负
方向;
两个结果绝对值相同说明位移大小相等;
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
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
路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
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学生将在本节首次接触到物理图象,本课的价值倾
向长远,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良好的图象分 学生学习能
析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 力分析
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
实。
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
教学策略选 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通过时间
择与设计 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
符号相反说明方向相反。
课例研究综
在本节课中,从教学模式上讲,符合小班化教学所
述
倡导的教学模式;不足之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课
堂设计上,由于时间紧,学生讨论的时间和学生点评的
环节安排的不够;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心理素质、语言表
达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不足。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这样的教学模式进行
时间和位移教学反思
时间和位移教学反思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教学反思范文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分析了以往两种处理方法(既“先分割,再极限求和”以及“根据平均速度求位移”)的不足,根据学生实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思路。
其突出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1.新课程倡导探究,并将科学探究与科学知识并列为课程的学习内容。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要素之一,但不是没有依据的胡猜乱想。
本节课从复习旧知识引出新问题之后,由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中“面积”的物理意义,迁移到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中的“面积”是否也具有同样的物理意义,提出猜想有根有据、合情合理,符合高一新学生的认知水平。
2.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去验证“猜想”,这个实验设计对于高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堵塞”点,教师要求各小组提出各自的困难与障碍,由其他同学帮助该组解决问题,最后达成共识。
实现了对症下药,对于困难,鼓励学生敢于挑战,落实了“情感”目标,也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
之后,教师要求学生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这既是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也促进了学生对实验的设计进行整理,使学生在思维上再经历了一次过程,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当学生根据实验数据验证了猜想,推导出位移公式,水到渠成,知识目标、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学目标也得到实现。
3.当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之后,教师没有急于进行巩固训练,而是要求学生以上述研究过程为载体进行反思,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教学反思范文二:1、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使学生深刻的理解物理的规律;也是培养学习物理兴趣,使学生真正学好物理、培养学生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本课开始引入课题时,设计了刘其贤同学参加100m赛跑的例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建立模型并动手实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体验探索的快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提高。
《时间和位移》教学反思(精选3篇)
《时间和位移》教学反思(精选3篇)《时间和位移》教学反思1 今天早上在三班和四班上了《时间和位移》,下午在五班听了吴老师的《时间和位移》的课,感触颇深,看到了一个教了十来年书的教师的沉淀,发现自己的距离真是太远了。
结合吴老师的课,我反思了几个方面:1、上课时间的分配。
像《时间和位移》这节课共包含了时间和时刻、路程和位移、矢量与标量等三方面的内容。
我几乎是平均分配了时间。
由于缺乏高中三年总体的把握,以及不够了解学生的学情,我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突破难点,即使牵涉到了,也没有针对到点上。
比如,对于第几秒内,第几秒初,第几秒末,前几秒的辨别,虽然我提到了,但是我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深化,因此我不确定同学们是否真的落实了。
还有如路程和位移的区别也没有花很多的时间去说明。
2、声音的控制。
我觉得自己一节课都是用高声调来上课的。
用一个调最大的缺点就是学生无法感知哪些是重点,哪些是我要强调的。
而且语气单一,缺乏抑扬顿挫,不够有变化。
3、提问的艺术。
当问出一个问题的时候,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叫学生起来回答,这中间存在着两个缺点:a、被提问的同学由于没看完题目或者没思考好就被叫起来会紧张,影响思考。
b、没有被提问到的学生可能就会偷懒不去思考。
我觉得我的一堂课只能说把概念讲清楚了,但是不一定把学生讲会了。
以后在教与学的联系上面还需要加强。
《时间和位移》教学反思2 1、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使学生深刻的理解物理的规律;也是培养学习物理兴趣,使学生真正学好物理、培养学生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本课开始引入课题时,设计了刘其贤同学参加100m赛跑的例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建立模型并动手实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体验探索的快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提高。
2、处理画出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时要具体、细致。
根据图象反映物理规律,是根据实验探索自然规律的重要的途径。
《第一章 2 时间 位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时间位移》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位移和时间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会使用位移和时间数据,分析运动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位移和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如何使用位移和时间数据进行分析。
2. 难点:如何根据位移和时间数据,得出准确的运动规律。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图片、模型等。
2. 准备实验或模拟数据:一些典型的位移和时间数据,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3. 设计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解释位移和时间数据,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时间与位移的概念,掌握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时间和位移的相关知识。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火车的行程、篮球的运动等,引导学生进入时间和位移的学习。
通过这些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时间和位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时间与位移的概念:在导入环节之后,我将详细讲解时间和位移的概念,包括时间的含义、时间的测量方法、位移的含义、位移的测量方法等。
同时,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时间和位移的基本关系。
3. 探究时间和位移的关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和位移的关系,我将设计一些实际的问题情境,如篮球场上的运动轨迹、火车的行程等,让学生通过测量和分析,得出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4. 课堂互动与讨论:在探究时间和位移的关系之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加深对时间和位移的理解。
同时,我也会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解答。
5. 课堂小结:最后,我会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方法,帮助学生梳理所学内容,加深对时间和位移的理解和记忆。
6.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会布置一些与时间和位移相关的作业,包括理论题和实际应用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他们将所学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反思《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反思一必修一第一章学习了描述运动的感念,本章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教材从最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入手,得出位移公式x=vt。
然后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说明v-t图线下面矩形的面积代表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接着利用实验探究中所得到的一条纸带上时间与速度的记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当Δt越小,估算结果越接近,最后得出结论:当Δt 无穷小时,v-t图线下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从而导出位移公式x=v0t+ 1/2at2。
上一章为本节奠定了全面的基础,本节是第一章概念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具体应用。
高中物理引入极限思想的出发点就在于它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上一章教材用极限思想介绍了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本节介绍v-t图线下面四边形的面积代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又一次应用了极限思想。
当然,我们只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极限思想,并不要求会计算极限。
按教材这样的方式来接受极限思想,对高中学生来说是不会有太多困难的。
学生学习极限时的困难不在于它的思想,而在于它的运算和严格的证明,而这些,在教材中并不出现。
教材的宗旨仅仅是“渗透”这样的思想。
在导出位移公式的教学中,利用实验探究中所得到的一条纸带上时间与速度的记录,让学生思考与讨论如何求出小车的位移,教学中不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启发、引导学生具体、深入地分析,肯定学生正确的`想法,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探究式、讨论式进行授课。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我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实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思路。
其突出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1、新课程倡导探究,并将科学探究与科学知识并列为课程的学习内容。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要素之一,但不是没有依据的胡猜乱想。
本节课从复习旧知识引出新问题之后,由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中“面积”的物理意义,迁移到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中的“面积”是否也具有同样的物理意义,提出猜想有根有据、合情合理,符合高一新学生的认知水平。
高中物理_2 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时间与位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区分时刻和时间间隔.2、掌握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矢量,知道位移和路程的不同.3、知道矢量和标量的定义及二者的区别.4、知道直线运动的路程和位移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联系实际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2、培养学生对时间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的知识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略到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验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2、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二、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三、教学难点1.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自然离开不了时间,我们的生活与时间这个词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大屏幕:提供物理情景神舟九号航空飞船发射视频[讨论与交流]我国在2012年6月成功发射神州九号载人航天飞船.6月16日18时37分21秒,“神舟”九号飞船点火,经近两天的飞行,成功与“天宫一号”对接.这是我国首成功次实施载人空间站间的对接。
那么这两句话中的“时间”是不是同一个意思呢?一、时间与时刻师:不是,第一句中的“时间”是某一时刻,某一瞬时;第二句中的“时间”是指一段时间。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用物理学严谨的语言对时间定义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表示时间数轴上,用点来表示.时间:时间间隔:是指两时刻的间隔,在表示时间数轴上用线段来表示.时间间隔简称时间.回答刚才的问题:6月16日18时37分21秒近两天的飞行这两个时间的区别在哪?前者是时刻,后者是时间(间隔)关于时间的几种说法:第3秒末=第4秒初第2秒=第2秒内(夸大记忆,如第2秒可以记成第2天,第2 年)前3秒=前3秒内放大理解法:如有同学不知道第2秒是时刻还是时间,那我们可以将秒放大至天或月或年,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
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间和位移的概念是如此基础和普遍,我们几乎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
然而,在物理学的微观世界中,时间和位移变得极其重要,它们是构建宇宙模型的基本元素。
本文将探讨高中物理中的时间和位移概念。
我们要理解什么是时间。
在物理学中,时间是一个测量事件顺序或持续时间的量。
它是绝对的,意味着无论在何处,时间的流逝都是一致的。
例如,不论在地球还是火星上,一秒的时间都是相同的。
时间单位可以是秒、分钟、小时、天等,它们根据特定的需求和场合被使用。
接下来,我们要探讨位移。
位移是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直线距离。
它描述了物体在空间中移动的距离和方向。
位移是一个矢量,因为它包含方向和大小两个要素。
例如,如果你从家里的位置走到公园,位移就是从家到公园的距离。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改变了行走的方向,那么你的位移也会相应地改变。
时间和位移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我们需要了解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这些都是时间和位移的函数。
速度是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量。
通过使用这些概念,我们可以理解并预测物体的运动行为。
时间和位移的概念也与能量和动量等物理量密切相关。
例如,动能和势能是描述物体由于运动或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形式。
同样地,动量和冲量也是描述物体运动和力作用的物理量。
这些概念都与时间和位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时间和位移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它们对于理解物体的运动、能量转换以及许多其他物理现象都至关重要。
通过在高中阶段学习和掌握这些概念,我们可以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时间长度。
具有瞬时性和不可逆性。
时间瞬时即逝,无法被人们控制和改变。
在物理学中,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与位移、速度等物理量密切相关。
位移是指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的变化,通常用矢量表示。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时间、位移》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时间、位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物理观念: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科学思维: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科学探究: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联系实际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学生学会将
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
点。
高中物理_2 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一、时间和时间间隔导入:图片展示: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在太空停留了21小时23分钟。
提问: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描述的是什么?21小时23分钟描述的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第一个知识点:时刻和时间间隔。
新课教学:(1)图片展示古今计时工具:日晷、沙漏、电子手表、秒表,请学生分析各描述的是时刻还是时间间隔,说明区分依据.(2)以例题的形式引入课本案例,分析我们平时说的“时间”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例1、上午第一节课上课时间8点、下课时间8点45分,第一节课的时间为45分钟,指时刻的是、,指时间间隔的是_____ 用钟表表示所涉及的时间用时间轴表示所涉及的时间小结:(1)时刻:表示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表示.(2)时间(间隔):表示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表示针对训练1、在时间轴上找出以下的时间或时刻;第3秒、前3秒、第3秒初、第2秒末、第3秒末、第二个2秒二、路程和位移导入:图片展示:孔子登东山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引出从天门到中山门可供选择的路径:从山间小道爬山、坐专车走盘山公路、坐索道。
分析三种途径的异同得出两个物理量:路程和位移。
通过下列例题的分析强化路程和位移的定义及求解方法:时刻从A位置出发,沿圆形轨道运动,例2、物体在t1t时刻到达B点,求物体从A到B过程的路程和位移?2小结:(1)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2)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即物体位移的大小由初末位置决定,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针对训练2、物体沿曲线运动,对应的的位置和时刻如图所示:(1)求第3S内的路程和位移(2)求前3秒内的路程和位移注意问题:(1)路程和位移都是过程量,要明确研究过程的初、末位置和对应的时间(2)只有做单向直线运动时,物体的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总小于路程针对训练3、田径场跑道周长是400米。
最新《时间和位移》教学反思
《时间和位移》教学反思1、上课时间的分配。
像《时间和位移》这节课共包含了时间和时刻、路程和位移、矢量与标量等三方面的内容。
我几乎是平均分配了时间。
由于缺乏高中三年总体的把握,以及不够了解学生的学情,我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突破难点,即使牵涉到了,也没有针对到点上。
比如,对于第几秒内,第几秒初,第几秒末,前几秒的辨别,虽然我提到了,但是我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深化,因此我不确定同学们是否真的落实了。
还有如路程和位移的区别也没有花很多的时间去说明。
2、声音的控制。
我觉得自己一节课都是用高声调来上课的。
用一个调最大的缺点就是学生无法感知哪些是重点,哪些是我要强调的。
而且语气单一,缺乏抑扬顿挫,不够有变化。
3、提问的艺术。
当问出一个问题的时候,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叫学生起来回答,这中间存在着两个缺点:1、被提问的同学由于没看完题目或者没思考好就被叫起来会紧张,影响思考。
2、没有被提问到的学生可能就会偷懒不去思考。
我觉得我的一堂课只能说把概念讲清楚了,但是不一定把学生讲会了。
以后在教与学的联系上面还需要加强。
《时间和位移》教学反思21、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使学生深刻的理解物理的规律;也是培养学习物理兴趣,使学生真正学好物理、培养学生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本课开始引入课题时,设计了刘其贤同学参加100m赛跑的例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建立模型并动手实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体验探索的快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提高。
2、处理画出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时要具体、细致。
根据图象反映物理规律,是根据实验探索自然规律的重要的途径。
为了尽量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我设计了模拟实验来模拟刘其贤同学的运动情况,然后要求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列表,画出s-t图象。
画出图象后,又让学生了解到图象是如何反映物体的运动规律的,从而说明图象的意义是反映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理解时间和位移的概念及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2.学会计算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到具体物理问题中;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时间和位移的定义:时间是标志事件发生先后顺序的量,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长度量;2.时间和位移的单位和量纲;3.时间和位移的比较和计算;4.时间和位移在运动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引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时间和位移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概念讲解介绍时间和位移的定义、单位和量纲,通过图片和实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Step 3:时间和位移的比较和计算分别给出几种不同速度的运动,让学生比较不同时间和位移的大小,并用公式计算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Step 4:时间和位移在运动中的应用通过引入不同的运动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一个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来经过了多少时间和位移?Step 5:拓展应用让学生尝试设计一个实验,通过测量时间和位移的变化来研究其他物理量,如速度或加速度。
Step 6:小结检查通过课堂小结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解答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
教学反思:1.设计合理的引入部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概念;2.在讲解概念时,使用图片、实例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果;3.在做比较和计算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或挑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在应用部分,可以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从而增加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5.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6.为了拓展学生的应用能力,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或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时间和位移的概念、理解时间和位移的关系,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时间和位移教学的课后反思(精选10篇)
时间和位移教学的课后反思时间和位移教学的课后反思(精选10篇)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时间和位移教学的课后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时间和位移教学的课后反思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分析了以往两种处理方法(既“先分割,再极限求和”以及“根据平均速度求位移”)的不足,根据学生实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思路。
其突出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1.新课程倡导探究,并将科学探究与科学知识并列为课程的学习内容。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要素之一,但不是没有依据的胡猜乱想。
本节课从复习旧知识引出新问题之后,由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中“面积”的物理意义,迁移到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中的“面积”是否也具有同样的物理意义,提出猜想有根有据、合情合理,符合高一新学生的认知水平。
2.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去验证“猜想”,这个实验设计对于高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堵塞”点,教师要求各小组提出各自的'困难与障碍,由其他同学帮助该组解决问题,最后达成共识。
实现了对症下药,对于困难,鼓励学生敢于挑战,落实了“情感”目标,也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
之后,教师要求学生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这既是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也促进了学生对实验的设计进行整理,使学生在思维上再经历了一次过程,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当学生根据实验数据验证了猜想,推导出位移公式,水到渠成,知识目标、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学目标也得到实现。
3.当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之后,教师没有急于进行巩固训练,而是要求学生以上述研究过程为载体进行反思,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时间和位移教学的课后反思 21、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使学生深刻的理解物理的规律;也是培养学习物理兴趣,使学生真正学好物理、培养学生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第一章2时间 位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19必修第一册
《时间位移》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位移和时间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掌握用位移和时间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位移和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用位移和时间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粉笔、教材、图片等。
2. 制作PPT课件,包含相关图片、视频和例题等。
3.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准备相关教具。
4. 安排实验室或户外活动,让学生实际体验位移和时间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引出时间、位移这两个概念,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基本含义。
具体内容:(1)展示一张学生在学校门口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的位置变化。
(2)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如列车时刻表、汽车行驶路线图等,讨论时间、位移在其中的作用。
(3)请学生自行总结时间、位移的基本概念,教师进行补充和纠正。
2.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演示时间和位移的关系,让学生理解时间和位移的关系及意义。
具体内容:(1)教师准备一些常见物体的运动轨迹,如小球从静止开始下落、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等,通过计时器记录时间与位移的数据。
(2)请学生自行选择实验对象,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3)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总结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3.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时间和位移的关系及应用。
具体内容:(1)提问:时间和位移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利用它们描述物体的运动?(2)请学生思考一些实际问题,如某人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和时间、某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时间和位移在日常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实例。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时间和位移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和应用。
时间和位移教学反思
时间和位移教学反思引言时间和位移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是重点内容之一。
然而,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学生对于时间和位移的理解往往出现困惑,且无法很好地将这两个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因此,我决定对时间和位移的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当前教学情况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导致学生对于时间和位移理解不深刻:1. 抽象性强时间和位移是相对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往往难以将其与具体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
他们往往只是机械地记住定义和公式,而没有真正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
2. 缺乏实例在教学中,我发现我很少给学生提供真实的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时间和位移的概念。
相反,我过于依赖书本中的例题,这使得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3. 基础概念不牢固在时间和位移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基础概念的理解不牢固,如速度、加速度等。
这导致他们无法建立起与这些基础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影响了对时间和位移的理解。
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1. 引入具体例子在教学中,我将引入一些具体的例子,如运动员跑步、物体自由落体等,来帮助学生理解时间和位移的概念。
通过实际的例子,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时间和位移的变化和关系。
2. 强化基础概念讲解在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基础概念的讲解,如速度、加速度等。
通过梳理基础概念与时间和位移的联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和位移的本质。
3. 提供实践机会为了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我将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如实验、观察等。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加深对于时间和位移的理解,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4. 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通过启发式的问题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时间和位移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通过对时间和位移教学的反思,并提出改进措施,我相信学生对于时间和位移的理解和运用能够得到提高。
时间和位移教学反思
时间和位移教学反思时间和位移的教学反思时间间隔和时刻的理解与注意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于时间和时间间隔的理解不会特意去区分,但是在物理学中两个概念虽然都是对时间的描述,但是所表示含义完全不同,之中涉及到了瞬时性和过程性的理解。
首先,利用平时所说的时间词语对两个概念进行理解和区别,清楚在日常生活中时间表述的深层次含义,要特别指出的是注意用词的严谨性。
时间表述在后期知识点中会经常应用到,所以一定要注意理解。
学生在自学和听讲这一部分内容时基本没有困难,属于易简单易懂的知识点。
其次,物理学中对于时间的应用主要一时间轴为主。
学生应该知道如何做好时间轴,时间轴上不同的地域或者节点到底表示的是时间间隔还是时刻,词语描述需要怎样的说法。
在这部分讲解时不宜过的快。
注意第1秒,第2秒,前2秒,第3秒内,第2秒初,第3秒末等这些词语的表述内容到底与时间间隔和时刻相联系,也注意与后期所学其它物理名词之间的联系。
最后,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进行引导,对物理概念的描述要进行尽可能地情景化设置,物理与生活毕竟相关性很大。
二.路程和位移的教学反思路程的理解与学习在初中物理知识中是应用到的常用知识点,而且经常在与运动有关系的知识点中用到,在高中一定要明确路程与物体实际运动的轨迹是相联系的,日常生活中路上所见到的指示距离的标识牌都是指的路程;位移是高中开始所接触的第一个全新的概念,之所以全新是因为在长度的基础上加上了方向的理解,也就是说物理量中存在了既能同时表示大小和方向的量的同时存在,这是对高中生学习物理提的一项新的要求,也是重点难点。
从本质上区别位移和路程之间的不同,就是方向性的不同,在某种情况下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是相同的。
矢量和标量矢量性和标量性是这一节提出的关键性的概念,是物理学科知识点的分水岭。
以后再提到物理名词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此概念是否具有矢量性的特点。
矢量遵从的运算法则和标量遵从的法则有着本质的区别。
直线运动与位移通过一维坐标系,对直线运动的特点进行描述,深层次体会位移所具有的方向性的特点,进一步加深对矢量性的理解。
《时间和位移》教学反思
《时间和位移》教课反省1、上课时间的分派。
像《时间和位移》这节课共包括了时间和时辰、行程和位移、矢量与标量等三方面的内容。
我几乎是均匀分派了时间。
因为缺少高中三年整体的掌握,以及不够认识学生的学情,我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打破难点,即便涉及到了,也没有针对到点上。
比方,关于第几秒内,第几秒初,第几秒末,前几秒的鉴别,固然我提到了,但是我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深入,所以我不确立同学们能否真的落实了。
还犹如行程和位移的差别也没有花好多的时间去说明。
2、声音的控制。
我感觉自己一节课都是用大腔调来上课的。
用一个调最大的弊端就是学生没法感知哪些是要点,哪些是我要重申的。
并且语气单调,缺少抑扬顿挫,不够有变化。
3、发问的艺术。
当问出一个问题的时候,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虑时间,就叫学生起往返答,这中间存在着两个弊端: 1、被发问的同学因为没看完题目或许没思虑好就被叫起来会紧张,影响思虑。
2、没有被发问到的学生可能就会偷懒不去思虑。
我感觉我的一堂课只好说把观点讲清楚了,但是不必定把学生讲会了。
此后在教与学的联系上边还需要增强。
《时间和位移》教课反省21、理论联系实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质不单使学生深刻的理解物理的规律; 也是培育学习物理兴趣,使学生真实学好物理、培育学生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本课开始引入课题时,设计了刘其贤同学参加100m 赛跑的例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忱,学生成立模型并着手实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体验研究的快乐,充足发挥学生学习的踊跃性、主动性,很好地提升了讲堂效率,并使学生的思想获取了提高。
2、办理画出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时要详细、仔细。
依据图象反应物理规律,是依据实验研究自然规律的重要的门路。
为了尽量能够让学生领会到这一点,我设计了模拟实验来模拟刘其贤同学的运动状况,而后要修业生记录实验数据,列表,画出s-t 图象。
画出图象后,又让学生认识到图象是如何反应物体的运动规律的,从而说明图象的意义是反应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和位移》教学反思
《时间和位移》教学反思(精选3篇)
《时间和位移》教学反思1
今天早上在三班和四班上了《时间和位移》,下午在五班听了吴老师的《时间和位移》的课,感触颇深,看到了一个教了十来年书的教师的沉淀,发现自己的距离真是太远了。
结合吴老师的课,我反思了几个方面:
1、上课时间的分配。
像《时间和位移》这节课共包含了时间和时刻、路程和位移、矢量与标量等三方面的内容。
我几乎是平均分配了时间。
由于缺乏高中三年总体的把握,以及不够了解学生的学情,我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突破难点,即使牵涉到了,也没有针对到点上。
比如,对于第几秒内,第几秒初,第几秒末,前几秒的辨别,虽然我提到了,但是我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深化,因此我不确定同学们是否真的落实了。
还有如路程和位移的区别也没有花很多的时间去说明。
2、声音的控制。
我觉得自己一节课都是用高声调来上课的。
用一个调最大的缺点就是学生无法感知哪些是重点,哪些是我要强调的。
而且语气单一,缺乏抑扬顿挫,不够有变化。
3、提问的艺术。
当问出一个问题的时候,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叫学生起来回答,这中间存在着两个缺点:
a、被提问的同学由于没看完题目或者没思考好就被叫起来会紧张,影响思考。
b、没有被提问到的学生可能就会偷懒不去思考。
我觉得我的一堂课只能说把概念讲清楚了,但是不一定把学生讲会了。
以后在教与学的联系上面还需要加强。
《时间和位移》教学反思2
1、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使学生深刻的理解物理的规律;也是培养学习物理兴趣,使学生真正学好物理、培养学生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本课开始引入课题时,设计了刘其贤同学参加100m赛跑的例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建立模型并动手实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体验探索的快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提高。
2、处理画出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时要具体、细致。
根据图象反映物理规律,是根据实验探索自然规律的重要的途径。
为了尽量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我设计了模拟实验来模拟刘其贤同学的运动情况,然后要求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列表,画出s-t图象。
画出图象后,又让学生了解到图象是如何反映物体的运动规律的,从而说明图象的意义是反映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尽量做好铺垫,循序渐进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结合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实际特点,认真铺设好“台阶”,从匀速到变速,从简单到复杂,图象的设计从直、折到曲这种上升的趋势。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把图象看成是物体运动的轨迹,所以课堂中我强调了这两者是根本不同的。
4、精心地设计一些问题
问题的设计,要求教师要找准学生学习的难点、不足点、上当点,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产生共振。
通过问题的导向,既可以使学生建立起比较清晰的知识结构,又能使学生在知识建构中培养能力。
5、教师的讲课应该与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相结合,多媒体的直观教学呈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教师的思维活动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没有经过学生的“认真思考、发现矛盾,产生困难、自行解决困难”的过程,学生不可能真正掌握知识,更谈不上创造性学习。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留时间让学生去思考。
比如,学生上台演示时,下面的同学在观察他们的模拟的同时,有足够的时间进一步去思考s-t图象的物理意义。
此外我还设计了学生观察教师活动然后画图象,观察图象描述小朋友上学过程等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因此上这样的课,我们教师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相互讨论、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我们的教学质量将会大幅提高。
“速度”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学生都知道我们常说的快慢指的就是速度。
可是到底什么是速度,速度的快慢又与什么有关呢?学生便不太清楚。
所以在情境中,教师通过刘翔夺得110米栏冠军的成绩表以及老师与刘翔比赛的成绩分析,使学生知道了在路
程相等和时间相等的时候怎样比快慢,并明确了速度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有关。
同时也埋下一个伏笔,如果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又该怎样比快慢呢?进而揭示课题。
在路程与时间都不相等的时候怎样比快慢?对于这个问题,教师放手给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或借助画线段图来解决。
对于学生来说,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难度不大,但要求画线段图,尤其是标准的线段图,学生会有一定困难。
我们都知道,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但是线段图学生在此之前的学习中并没有涉猎,所以学生画的可能不够准确或有误。
此时,我们有必要跟学生一起经历准确画线段图的过程。
在线段图的`生成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全程参与,这样就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教师通过计算和线段图的对比将数形结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比较两辆车的快慢,实际就是比较两辆车1时行驶的路程,而这1时行驶的路程,正是我们所说的速度。
从而使学生明确在路程与时间都不相同的时候比快慢,就是比速度。
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意义,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得出速度与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式的后,又提供三个情境,让学生口算出3个运动物的速度。
而这3个物体的速度分别是火车、自行车、运动员在1时、1分、1秒的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来谈谈对速度是怎样理解的,当学生理解到1时、1分、1秒这样的时间内行驶的路程就是速度时,教师给出“单位时间”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概括出“速度”的意义,既体现了从一般
到特殊的数学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速度有快有慢,单位也各不相同,这需要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加以理解和感受。
此环节教师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亲身感受蜗牛爬行速度之慢、光传播速度之快,使学生在轻松与震撼中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了速度,进而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教师选择了“题中题”的形式,即在一个大的问题情境中设有小情境,通过引导学生对不同角度问题的争议和思考,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通过多样化的算法,既巩固了学生对三者关系的认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从中体会到三者关系的紧密。
《时间和位移》教学反思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分析了以往两种处理方法(既“先分割,再极限求和”以及“根据平均速度求位移”)的不足,根据学生实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思路。
其突出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1.新课程倡导探究,并将科学探究与科学知识并列为课程的学习内容。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要素之一,但不是没有依据的胡猜乱想。
本节课从复习旧知识引出新问题之后,由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中“面积”的物理意义,迁移到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中的“面积”是否也具有同样的物理意义,提出猜想有根有据、合情合理,符合高一新学生的认知水平。
2.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去验证“猜想”,这个实
验设计对于高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堵塞”点,教师要求各小组提出各自的困难与障碍,由其他同学帮助该组解决问题,最后达成共识。
实现了对症下药,对于困难,鼓励学生敢于挑战,落实了“情感”目标,也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
之后,教师要求学生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这既是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也促进了学生对实验的设计进行整理,使学生在思维上再经历了一次过程,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当学生根据实验数据验证了猜想,推导出位移公式,水到渠成,知识目标、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学目标也得到实现。
3.当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之后,教师没有急于进行巩固训练,而是要求学生以上述研究过程为载体进行反思,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