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本科)

合集下载

生理学教学大纲(完整)(第六版)

生理学教学大纲(完整)(第六版)

本科生理学教学大纲(第六版)说明:1.本大纲根据《生理学》统编教材(第六版)内容改编。

适用于我校五年制临床医学各专业的教学需要,其它非临床医学专业可作参考。

2.理论课教学时数为81学时。

授课章节包括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尿的生成与排出、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内分泌等章节(其中血液和生殖章节内容由其它相关课程安排。

)3.对教学内容分为:“掌握”属重点内容(一级要求,内容下面有___________);“熟悉”属比较重要的内容(二级要求,内容下面有);“了解”为三级要求,内容下面不作表记。

课程内容虽有重点与一般之分,但学习内容应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内容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

学生应该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

4.本大纲所列内容与三级分类要求,是教师组织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自学、复习考试的指导和依据。

第一章绪论(2学时)学习要求:熟悉人体生理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及其特点;掌握内环境、稳态、反馈控制系统等概念。

熟悉反射、反射弧、旁分泌、神经分泌等概念。

内容: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的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体液及体液的分布;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第三节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反射、反射弧;体液调节:旁分泌、神经分泌;自身调节作用;)。

第四节体内的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负反馈控制系统、正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9学时)学习要求:掌握细胞膜的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功能;熟悉出胞和入胞式物质转运。

熟悉细胞的跨膜信号三种传递方式及其基本过程。

掌握生物电产生和兴奋传导的基本原理。

掌握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掌握横纹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熟悉横纹肌的收缩机制以及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内容: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的结构概述;物质的跨膜转运:单纯扩散、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出胞与入胞)第二节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跨膜信号转导概念及三种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第三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细胞膜的被动电学特性;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第四节肌细胞的收缩(横纹肌: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横纹肌细胞的微细结构、横纹肌的收缩机制、横纹肌的兴奋-收缩耦联、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平滑肌:平滑肌的微细结构、平滑肌的收缩机制、平滑肌的分类、平滑肌活动的神经支配)第四章血液循环(16学时)学习要求:掌握心室肌和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变化及其形成机制;掌握心肌电生理特性;熟悉心电图各波意义;掌握心肌收缩的特点;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容积、瓣膜启闭和血流方向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教案大纲英文课程名称: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开课学期:第学期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开课单位:体育学院一、课程简介运动生理学是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十一门主干课程之一,是体育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

运动生理学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正常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生理活动的机制以及活动规律,认识体育运动对人体器官功能的影响以及体育锻炼对各器官系统功能有何良好作用;了解体育教案与训练的一般生理学原理与规律,以及儿童少年年龄、性别的生理学特征与体育活动的关系,女子生理与体育活动的关系,为今后有效地从事体育教案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二、教案基本要求与内容安排(一)教案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通过课堂教案和实验,逐渐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思维方法。

.了解正常人体生理活动的现象、规律极其调节机理。

.掌握体育锻炼对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影响极其机理,特别是青少年生理特点及体育锻炼对其生理功能的影响。

.掌握体育教案、体育锻炼及课余体育训练的生理学原理及常用人体生理指标测试方法,并初步运用于体育实践。

(教案要求:—熟练掌握;—掌握;—了解)三、习题课和课堂讨论内容. 试述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 请结合所学知识,试述运动减肥的可能机制. 结合运动健身实践,试述体育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试比较肌肉工作三种形式的特点,并阐述它们在力量训练方法中的应用四、实验(实践)内容.人体安静与运动时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定.肺通气功能的测定.最大吸氧量的测定.无氧功率的测评五、成绩考核.考核方法与要求平时成绩、期末考试。

.要求熟练掌握本教材每章重点。

.掌握每章后面的思考题。

六、推荐教材和主要参考书:教材:[] 邓树勋.运动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 杨锡让. 运动生理学进展[].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吴鉴鑫. 运动生理学[].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体生理学编写组. 人体生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乔奇.布茹克司. 运动生理学[]. 北京:北体大出版社,.[] 陈永清. 人体生理学习题集[]. 合肥:中科大出版社,.制订人(签字):翟薇薇审核人(签字):武亚军日期:年月。

运动康复专业《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专业《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一)选用教材《运动生理学》,邓树勋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三版(二)参考书目1.《运动生理学》,王瑞元等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2.《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孙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3.《运动生理学题解》,乔德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二版(H)在线资源慕课,运动生理学,苏州大学慕课,运动生理学,北京体育大学慕课,运动生理学,华南师范大学慕课,运动生理学,湖南师范大学慕课,运动生理学,江西师范大学(四)学术期刊1.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北京体育大学学报3.体育科学三、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够用运动生理学的理论指导和评价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以及体育锻炼,初步掌握评定人体主要身体功能的基本方法。

从人体运动的角度,了解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的活动变化规律。

在实验基础上,理解人体对急性运动的反应和长期运动训练所引起的机体结构和机能变化的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

通过学习运动对各系统机能的影响,探讨优异运动成绩的取得与身体脏器变化间关系。

让学生将刻苦奋斗、勇于探索、不畏艰难和勇攀高峰等体育精神转化为自身提升的驱动力,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民族的目标、祖国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和奋斗。

课程目标1:掌握人体在体育运动影响下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掌握了不同身体素质的生理基础,基于这些生理学基础,完成学生体质测试和身体机能评定,并能够将这些规律和生理基础应用在以后的康复训练和康复指导中。

【毕业要求2专业学科知识2.1】课程目标2:掌握运动过程中机体各阶段生理变化的特点及其机制,能对运动过程中身体机能的变化规律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可以对运动参与者不同阶段进行生理指标检测,不断修订康复方案,为科学指导康复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涵盖运动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人体生理学、肌肉骨骼系统、能量代谢等方面。

通过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和运动训练的生理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了解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反应和适应能力。

3. 学会运用运动生理学知识来指导运动训练和促进健康。

三、教学内容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以ppt为辅助工具,讲述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来解释和说明运动生理学的知识。

3. 讨论交流法:设置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4. 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运动训练案例,来讲解和说明运动生理学的应用。

五、教材选用1. 运动生理学(第四版),张昌盛、陈巍著,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年版。

2. 运动生理学教程,刘瑞芳、张华军、王艳昌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版。

六、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20%):包括出勤、小测验、课堂参与等。

2. 实验报告(20%):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3. 期中考试(30%):考核学生对运动生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4. 期末论文(30%):通过对某一运动项目的运动生理学分析,来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运用能力。

七、参考文献1. Martin, B. J., & Wilmore, J. H. (1999).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 (2nd ed.). Philadelphia: Lea & Febiger.2. McArdle, W. D., Katch, F. I., & Katch, V. L. (2010). Exercise physiology: Nutrition, energy, and human performance (7th ed.). Philadelphia: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3. Sutton, J. R., Lazarus, L., & Robson, P. J. (2005). Exercise, health and fitness.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运动生理学实验大纲

运动生理学实验大纲

运动生理学实验大纲《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运动生理学课程编号:06020015课程类别:必修学时/学分:实验12学时开设学期:第二学期开设单位:体育学院适用专业:体育教育表明一、课程性质《运动生理学实验》就是给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开办的专业必修课,12学时;就是一门测试与测评在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的影响下人体机能变化的操作技能课程,就是在运动生理理论知识基础之上开办的。

二、教学目标1.培育学生掌控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及常用仪器的采用方法;2.检验和稳固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培育和提升学生观测、分析、综合、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掌握评定人体运动功能能力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三、学时分配表中实验实验类内容与要求时数型综合性实验1肺功能的测定2必做实验人体在安静及运动后动脉综合性实验22必做血压的测量实验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综合性实验34必做标本制备实验综合性实验4心电图的测试与分析4必做实验综合性实验5血乳酸测试2选做实验综合性实验6wingate测试2选做实验综合性实验7尿成分测试2选做实验综合性实验8脑电图测定4选做实验综合性实验九血细胞分析2选做实验综合性实验十平衡功能测定2选做实验综合性合计1026选做实验四、实验方法与要求建议序号实验项目小计224422242226要求同学按照正确的步骤和原理积极动手参加实验,实验过程中要善于观察,要有求实的精神和务实的态度,要有怀疑的勇气,课后要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培养分析、综合、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及建议每个实验都要求同学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重点在实验步骤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及对指标应用的评价。

本门课程的实验并非单一制开学,所以实验的成绩主要依据同学实验课上操作方式技术的掌控程度和实验报告的编写情况,实验成绩占到课程总成绩的20%。

成绩形成:课堂实验操作能力测评占到10%,实验报告占到10%。

本文实验一肺功能的测量一、实验性质: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必修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计划学时:2实验分组:18人二、实验目的:1.掌控肺通气功能的测定方法。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英文名称:Sports Physiology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体育表演本科开课学期:第二学期是否独立开课:否一、学时学分总学时:40总学分:其中实验时数:8 实验学分:二、实验目的和作用:1、培养学生掌握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及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2、验证和巩固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评定人体运动功能能力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三、实验原理及课程简介:运动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本课程实验主要为操作性实验,通过这些实验使学生掌握运动健身和体育教学训练中常用的一些生理指标的测试方法,并能在运动实际中合理运用这些指标,为体育教学训练和运动健身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监控方法。

四、实验基本要求:要求同学按照正确的步骤和原理积极动手参加实验,实验过程中要善于观察,要有求实的精神和务实的态度,要有怀疑的勇气,课后要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培养分析、综合、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验报告与考核办法:每个实验都要求同学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重点在实验步骤的掌握,实验结果的采集和分析,以及对指标应用的评价。

本门课程的实验并非独立开课,所以实验的成绩主要依据同学实验课上操作技术的掌握程度和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占60%),平时表现和考勤(占40%)综合评定。

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配置:1、体重计、12级台阶、秒表、皮尺2、台阶(750px、1000px)、心率遥测仪、秒表、节拍器、体重计3、听诊器、血压计、秒表、节拍器、心率遥测仪4、皮脂厚度计、体重秤5、握力计、背力计、皮脂厚度计、皮尺6、视野仪、视标、视野图纸七、实验指导书及主要参考书:1、邓树勋等主编《运动生理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洪泰田主编《人体生理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3、王瑞元编著《实用运动生理实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时:72 学分:4开课学期:3、4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适用专业:休闲体育课程简介: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重要分支,以研究体育运动过程中人体各器官功能所发生的变化规律及机制为主要目标,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作为体育系体育健康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学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运动生理学通过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锻炼,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从方法论和体育实践角度,运动生理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因此运动生理学的教学必须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和课程实验教学将运动生理溶于基础人体生理理论之中,强化基础人体生理理论为运动实践和体育科学服务。

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以理论为基础,突出应用性知识点的讲授,注重用理论来解释运动实际、指导和解决运动实践的具体问题。

培养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指导和评价运动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综合与应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课程教学目标根据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通过实验课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运用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和评价体育锻炼,并初步掌握评定人体主要身体功能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重点、难点(一)绪论[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难点是兴奋、反馈。

(二)肌肉的活动[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肌肉收缩的肌丝滑行理论、肌纤维类型。

难点是运动电位、局部兴奋。

(三)氧运输系统[重点与难点]:重点:人体的呼吸过程、心脏的泵血功能、影响动脉血压和静脉回流的因素、血液的功能、组织液的生成与Pl流等。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田春兰执笔人:马学军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课程名称:运动生理学课程编号:141004英文名称:Sports Physiology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总学时: 72 理论学时: 72 实验学时:学分:4开设专业:体育教育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本课程是一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和体育舞蹈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也是体育院校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教育和运动训练基础理论与实践的重要骨干课程。

运动生理学以正常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

它的任务是: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影响;阐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的生理学原理;掌握不同年龄、性别,不同运动项目和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二)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掌握肌肉活动的基本知识;2.掌握运动生理支持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3.掌握体育锻炼与运动训练的生理学知识;4.掌握不同人群的运动生理学知识;5.掌握运动生理学基本的实验技能。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第一节肌肉活动动能能量来源1.了解人体能量的来源与去路;2.掌握人体的能源物质。

第二节肌肉活动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1.了解人体三大供能系统;2.掌握三大供能系统的特点。

第三节肌肉活动的代谢特征途及影响因素1.了解不同运动项目骨肉活动的代谢特征;2.掌握肌肉活动时能量代谢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肌肉收缩第一节肌肉的微细结构1.了解肌肉的微细结构;2.掌握肌纤维的微细构成。

第二节肌肉的特征1.了解肌肉的物理特性;2.掌握肌肉的生理特性。

第三节肌肉的生物电现象1.理解骨肉的生物电现象;2.掌握肌肉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成因机理。

第四节肌肉的收缩原理1.理解肌丝的滑行理论;2.掌握肌肉的收缩过程。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生理学Physiology课程代码:26410279学分:3.5学时:56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56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课程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解剖学适用专业:影像专业教材:《人体生理学》,孙红,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3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需说明课程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基木内容包括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规律、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基本功能,机体活动的整体性以及机体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为后续的病理学、药理学和临床专业课等学科的学习及医学生毕业后从事医疗工作奠定基础,为防病治病、增进人民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和对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课程目标。

应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人体各个器官的主要功能,调节机制,熟悉各个系统间的关系;了解机体与环境的统一关系。

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生理学的知识解释正常的生命现象;能分析不同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机体功能可能出现的变化及其相应机制。

课程目标3:素质目标: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严谨的科研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认证专业专业必修课程填写)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指标点1-1-1-21.毕业要求1一1:具有良好的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毕业要求1-2: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电子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有关放射防护的2.难点激素调节方式的多样性、交叉性和复杂性;腺垂体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与糖皮质激素的调节。

第十一章生殖(一)课程内容睾丸分泌的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下丘脑-垂体对睾丸功能的调节;卵巢分泌的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下丘脑-垂体对卵巢功能的调节;月经周期及其调节(二)教学要求掌握:睾丸分泌的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卵巢分泌的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雌激素分泌的双重细胞学说;月经或妊娠期间体内激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熟悉:精子的发生和发育过程;阴茎勃起和射精的一般过程和调控因素了解:妊娠和分娩(三)重点与难点(若不单独列出,需在教学要求中适当注明).重点睾丸分泌的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卵巢分泌的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雌激素分泌的双重细胞学说;月经或妊娠期间体内激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运动生理学教案模板精选

运动生理学教案模板精选

教材及参考书目推荐
教材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实用运动生理学》(北京体育大学 出版社)、《运动生理学实验教程》 (人民体育出版社)、《运动生理学 题解》(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等。
02
人体运动系统概述
骨骼、关节与肌肉结构功能
01
02
03
骨骼
构成人体支架,保护内脏 器官,提供运动杠杆。
并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
肺通气量增加
通过增加潮气量和呼吸频率,肺 通气量增加,以满足运动时的气
体交换需求。
长期适应
长期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肺活量、 改善肺通气功能、增强呼吸肌力 量和耐力,从而提高呼吸系统的
功能。
代谢调节和能量供应策略
有氧代谢
低强度长时间运动时,主要通 过有氧代谢提供能量,脂肪是
主要的能源物质。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趋势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运动生理学基本概念
包括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等 。
运动与身体机能关系
阐述运动对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等系 统的影响及其机制。
运动适应与训练效果
分析不同运动方式、强度、频率等对人体的 适应过程和训练效果。
运动疲劳与恢复
探讨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分类及恢复手 段等。
运动生理学教案模板精选
目 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人体运动系统概述 • 运动过程中生理反应与适应机制 • 不同类型运动训练生理效应分析 • 运动员选材、评定和监控方法论述 • 运动损伤预防、处理及康复策略探讨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运动生理学定义及研究对象
定义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影响下结构和机能的变化,研究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机能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的科学。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社会体育)精选全文完整版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社会体育)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3004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学时数:72学时(含实验)学分数:4学分执笔者:石家瑾曹蔚编写时间:2005年2月一、课程性质和目的(一)课程性质《运动生理学》是在《人体解剖学》之后开设的体育学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主干课。

该课程主要阐述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规律和在进行各项体育活动时人体各种生理活动变化规律,揭示各种体育活动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及其规律。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对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规律和各种体育活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规律,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指导各种体育活动和评价体育活动的健身效果。

同时为学生学习其他后续课程和今后从事各种体育活动指导打下良好的生理学基础。

在教学中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能,初步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适当介绍本学科的最新进展。

二、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绪论(0.5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运动生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及任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及运动生理学研究的热点。

(二)教学内容重点: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和基本概念;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难点:兴奋性和阈强度(阈值)。

阈强度与兴奋性的关系。

稳态的基本概念与意义。

1、生理学的来源和发展;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

2、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和基本概念。

兴奋性和阈强度(阈值)。

阈强度与兴奋性的关系。

3、稳态的基本概念与意义。

4、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5、反馈的概念。

6、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肌肉的兴奋与收缩(3.5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以及兴奋的产生、传导和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上传递的生理学基础;对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等电生理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对肌肉的收缩机理和收缩形式有较清晰的了解;掌握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肌肉结缔组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了解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

运动医学 教学大纲

运动医学 教学大纲

运动医学教学大纲摘要:一、运动医学概述1.定义与背景2.学科发展历程二、运动生理学1.运动生理学基本概念2.运动生理学主要研究领域三、运动生物力学1.运动生物力学基本概念2.运动生物力学主要研究领域四、运动营养学1.运动营养学基本概念2.运动营养学主要研究领域五、运动心理学1.运动心理学基本概念2.运动心理学主要研究领域六、运动康复医学1.运动康复医学基本概念2.运动康复医学主要研究领域七、运动医学应用1.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2.运动与健康促进正文:【运动医学概述】运动医学是一门研究运动与健康、运动与疾病关系的学科,涉及运动生理、生物力学、营养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运动医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和研究框架。

【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生理功能变化及其调节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运动对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的影响,以及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代谢、神经内分泌调节等方面。

【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力学特性、运动规律及其与生物组织力学性能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运动生物力学模型、生物力学参数的测量与分析、运动技术优化等方面。

【运动营养学】运动营养学是研究运动与营养相互关系及营养在运动中的作用和机制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运动员的营养需求、运动营养补充、营养与运动表现、运动营养与健康等方面。

【运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是研究运动与心理过程、心理特性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心理训练、运动心理压力与应对、运动心理干预等方面。

【运动康复医学】运动康复医学是研究运动疗法在疾病康复中的应用及其原理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运动疗法在慢性病、运动损伤等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以及运动康复医学的理论与实践。

【运动医学应用】运动医学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关注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运动与健康促进等方面。

生理学教学大纲(一)2024

生理学教学大纲(一)2024

生理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生理学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研究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正常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生理学教学大纲(一)是生理学课程的基础,旨在帮助学生熟悉人体生理、理解生理过程的调节机制以及掌握生理实验方法。

本文将以引言、五个大点和总结的形式,详细阐述生理学教学大纲(一)的内容。

正文:一、人体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 细胞的功能:代谢、分裂和增殖、信号传导3. 组织的分类和特点: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4. 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5. 组织的适应性和再生能力二、人体的运输系统1. 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组成和功能、血液循环2. 呼吸系统: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气体交换及其调节3. 淋巴系统:淋巴管、淋巴结、淋巴循环4. 营养与代谢:消化系统、代谢与能量平衡、内分泌系统的调节5. 排泄与水盐平衡: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尿液的形成、体液与电解质平衡三、人体的调节与协调1.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感觉器官2. 神经传递和神经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调节机制、感觉和运动的调节3. 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主要内分泌腺体及其激素、激素的合成和调节4. 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免疫器官、免疫反应机制、炎症和免疫疾病5. 生物节律和睡眠:昼夜节律、生物钟、睡眠的调节机制四、人体的感觉与运动1. 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视觉、听觉、平衡、嗅觉、味觉和触觉2. 神经系统与运动:运动肌肉的结构和功能、运动的控制和调节3. 运动的能量供应和调节:肌肉收缩、运动代谢、运动补偿机制4. 运动与协调:运动学习、运动记忆、运动技能的发展5. 运动与运动障碍:运动障碍的原因、临床诊断和治疗、运动康复的原则五、人体的发育与遗传1. 生殖细胞的发生与成熟: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生殖周期2. 受精和胚胎发育:受精过程、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器官形成3. 遗传学基础: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遗传信息传递、突变和突变潜能4. 生殖与生长:生殖周期的调节、生长发育和生长激素、生殖健康和生育技术5. 人体发育与衰老:生育周期的调节、细胞衰老和再生、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总结:本文详细阐述了生理学教学大纲(一)的内容,包括人体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人体的运输系统、人体的调节与协调、人体的感觉与运动以及人体的发育与遗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30004 适用专业:运动训练学时数:72学时学分数:4学分执笔者:石家瑾曹蔚编写日期:2005年10月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运动生理学》是运动训练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主干课,在《运动解剖学》之后开设。

它主要阐述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规律和在进行各项体育活动时人体各种生理活动变化规律,揭示运动训练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和人体对运动训练产生的适应性变化及其规律。

.其目的是在学习本课程后,能较好地掌握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和运动训练对人体各种生理机能的影响,同时用来指导运动训练实践。

同时也为学习其他后续课程和毕业后从事运动训练指导打下必要的生理学基础。

在教学中注意理论知识与运动训练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能力,具有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指导运动训练的能力、技能,并初步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并适当介绍本学科的最新进展。

二、课程教学要求和内容绪论(0.5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该章的教学,能掌握运动生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及任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及运动生理学研究的热点。

(二)教学内容重点: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和基本概念以及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难点:兴奋性和阈强度(阈值)的基本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1、生理学的来源和发展;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

2、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和基本概念。

新陈代谢;兴奋性;反应;兴奋;刺激。

兴奋性和阈强度(阈值)的基本概念与两者之间的关系。

3、稳态的基本概念与意义。

4、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5、反馈的概念。

6、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5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掌握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以及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的生理学基础;掌握肌肉的收缩机理、收缩形式和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了解肌肉结缔组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重点:兴奋的本质;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概念与产生机制;兴奋性与刺激强度的关系;兴奋传递的机制;肌肉收缩的过程;肌肉收缩形式、力学特点及影响因素。

难点: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肌肉收缩过程;兴奋传递过程;第一节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兴奋和兴奋性概念以及相应知识。

兴奋后恢复过程的兴奋性变化。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概念和产生的机制;动作电位的传导及其特性,局部兴奋及其特点;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接点的结构及其传递的机制。

第二节肌肉收缩过程肌肉的收缩机制和肌肉的收缩过程;单收缩和强直收缩的生理学基础知识。

第三节肌肉收缩的形式与力学特征缩短收缩,拉长收缩,等长收缩等肌肉收缩形式;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前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肌肉收缩能力的改变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第四节肌肉结缔组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了解运动训练对肌肉结缔组织的影响和长期运动对提高肌腱的抗张力量、抗断裂力量、结缔组织肥大的作用。

第五节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掌握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区分;不同骨骼肌纤维的分布特点以及不同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形态、代谢和生理特征;运动单位募集的概念。

掌握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纤维类型转变的影响,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纤维面积和肌纤维数量的影响,训练对骨骼肌纤维代谢特征的影响。

第六节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了解肌电的引导;正常肌电图图形;肌电图的测量;肌电图的应用。

第二章血液(2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血液的基本概念和功能,血液的组成、性质;运动训练对血液组成各部分的影响和血液对运动训练的适应变化。

(二)教学内容重点:体液及内环境;血液的组成和正常值;血液的功能;运动对血液组成和血液功能的影响。

难点:氧解离曲线的意义;内环境的作用与意义。

二氧化碳的运输。

第一节概述体液的概念;血液的组成;血液的功能;血液的比重、粘度、血浆pH值、血浆渗透压等理化特性。

;O2和CO2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和运输形式;血液缓冲pH值的作用,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作用和保护、防御功能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运动对血量的影响第三节运动对血细胞的影响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运动对白细胞的影响;运动对血小板的影响。

第四节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血红蛋白的功能;血红蛋白的氧合和氧离作用;血红蛋白氧饱和度、氧容量和氧含量,氧解离曲线等基本概念和内涵;血红蛋白与运动训练。

第五节运动对血液凝固和纤溶能力的影响血液凝固和纤溶;运动对血液凝固和纤溶能力的影响。

第三章血液循环(6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血液循环的基本概念以及心肌的生理特性;心动周期的变化;心输出量及影响因素;动脉血压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微循环功能;静脉血流特征、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肌肉运动时的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

(二) 教学内容重点: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脏的泵血过程;每搏输出量与每分输出量及正常值;影响泵血功能的因素;心力贮备的产生和意义;心肌收缩的特点;动脉血压的产生与影响因素;血液的重新分配与微循环的产生与意义;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运动中心血管活动的变化与意义;难点:心脏的泵血过程;心力贮备与运动的关系及意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运动中心血管活动的变化及其机制。

第一节心脏的机能心脏的一般结构;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脏的泵血功能;心电图。

第二节血管生理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压;动脉脉搏,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微循环。

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局部血流调节。

第四节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测定脉搏(心率)和血压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体育运动与心血管疾病。

第四章呼吸(3.5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呼吸系统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

血液中的氧分压与二氧化碳分压及pH值的正常对生命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掌握神经系统和激素对呼吸的调节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掌握运动中呼吸机能的变化及其规律。

(三)教学内容重点:肺通气和肺换气的过程与特点;肺容量、肺容积的变化与运动的关系;影响肺换气的影响因素;呼吸的调节。

难点:呼吸过程中胸内压的变化,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和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一节呼吸运动和肺通气机能肺通气的动力学;肺通气机能;肺通气机能的指标。

第二节气体交换和运输气体交换;气体运输。

第三节呼吸运动的调节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系统;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第四节运动对呼吸机能的影响运动时通气机能的变化;运动时换气机能的变化;运动时呼吸的调节;运动时合理呼吸。

第五章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5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营养物质的种类、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和吸收过程及其规律,主要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特点和影响。

理解和掌握人体内能量的来源与去路,ATP再合成与几个供能系统的特点和功能;供能系统释放能量的速率、持续时间和方式。

运动中能量供给的变化和调节以及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能量测定的原理与方法。

(二) 教学内容重点: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过程;糖、脂肪、蛋白质中间代谢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去路;三个能量系统的供能特点及在运动中的作用;能量连续统一体理论与体育运动的关系;能耗量的计算,运动时能耗量计算的意义;运动时供能系统的变化与影响因素难点:三大营养物质的中间代谢过程和影响因素;供能系统的特点与运动时的变化机制;影响供能系统功能的因素。

第一节物质代谢人体中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主要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第二节能量代谢基础代谢;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给与消耗;ATP再合成与三个供能系统的特点和功能;第三节体温正常人体温度;体温调节第六章肾脏机能(2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尿的生成过程和肾脏在维持酸碱平衡、水平衡中的作用;掌握运动时肾脏机能的变化和变化规律。

(二)教学内容重点:尿液的生成和肾脏在维持酸碱平衡、水平衡中的作用;难点:肾脏在维持酸碱平衡、水平衡中的作用。

第一节肾脏的基本结构肾单位的基本结构,肾脏的血液循环;第二节尿的生成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作用;尿的万分、理化性质及尿量。

第三节肾脏在保持水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肾脏在保持水平衡中的作用;肾脏在保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第四节运动对肾脏机能的影响尿量;运动性蛋白尿;运动性血尿。

第七章内分泌机能(4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激素的来源、生理本质和生理作用;掌握激素的作用机理;几种主要激素对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代谢的作用;以及激素对运动训练的作用和运动训练对内分泌机能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重点:激素的一般生理特征;激素的作用机理;主要几种激素的生物学功能;激素分泌的调节;激素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

难点:激素的作用机理;几种主要激素在运动中的变化和作用;激素分泌的调节。

第一节概述内分泌与内分泌腺,激素;激素的作用机理;第二节主要内分泌腺及其作用下丘脑与垂体;甲状腺与甲状腺素;肾上腺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岛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甲状旁腺;性腺及相关激素;第三节激素分泌的调控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控;激素分泌的调控功能轴。

第八章感觉与神经机能(6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感觉生理的基本概念以及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感觉形成的机理,重点了解与体育运动紧密相关的位觉、本体感觉、视觉、听觉的功能活动、基本生理现象和机制;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

掌握神经系统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肌肉活动的控制与各神经中枢的调节的关系;反射活动产生的机制及其规律。

(二)教学内容重点: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点;感觉信息的传导途径;肌梭和腱器的功能;主要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本体感觉在体育活动中的意义。

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突触传递;中枢抑制;各种反射活动。

难点:感觉信息的传导途径,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感受器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感受器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前抑制;突触后抑制;脑干、网状结构、小脑、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一节感觉器官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掌握感觉信息的传导;脊髓对感觉的传导,丘脑及其投射系统。

大脑皮质感觉分析功能;体表感觉。

本体感觉,视觉,听觉和前庭感觉与运动训练的关系。

第二节肌肉运动的神经调控神经系统概述,肌肉运动的神经调控;神经系统的运动整合作用;脑的高级功能;睡眠。

第九章运动技能 (4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基本概念;以及神经通路与突触的可塑性是运动技能学习神经的基础条件。

条件反射学说和控制论学说是解释运动技能学习的二种重要的理论。

掌握条件反射学说和运动技能形成的四个时期及其影响因素。

(二) 教学内容重点: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运动技能形成时体育教学的方法;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形成的条件以及影响因素;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