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美术第7册《发现与创造》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美版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发现与创造》评课稿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发现与创造》评课稿一、课程概述《发现与创造》是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的一本教材,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艺术创造和鉴赏能力,使学生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发现美的过程,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艺术的基本元素和原则•理解艺术作品的造型方式和表现手法•学习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的特点2. 技能目标•学会使用各种艺术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和表达•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培养艺术作品的鉴赏和评价能力3.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三、教学内容1. 艺术的基本元素和原则本单元主要介绍艺术的基本元素和原则,包括线条、色彩、形状、质感、空间、节奏等。
通过观察实物和艺术作品,学生能够感知和理解各种元素和原则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2. 艺术作品的造型方式和表现手法本单元介绍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的特点,如素描、水彩画、油画、版画等。
学生通过练习不同的造型方式和表现手法,提高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
3. 艺术作品的鉴赏和评价本单元引导学生学习艺术作品的鉴赏方法和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不同的艺术作品,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鉴赏观点。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提问、讨论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2. 视觉教学法通过观察和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通过模仿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3. 学以致用法将所学的艺术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创作中,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实践和反思,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五、教学评价通过考查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品评价和参与度,以及对学生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的综合评价,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评价包括书面评价、口头评价和作品评价等形式。
六、教学资源本课程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 《发现与创造》教材 - 艺术作品图片或实物 - 不同艺术材料和工具 - 评价标准和评价表七、课程安排第一课时:艺术的基本元素和原则•介绍艺术的基本元素和原则的概念和分类•分析和比较不同艺术作品中的元素和原则•练习运用元素和原则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第二课时:素描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学习素描的基本技法,如线条、明暗、透视等•分析和欣赏素描作品的特点和表现手法•练习运用素描技法进行简单的创作第三课时:水彩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学习水彩画的基本技法,如湿笔法、干笔法等•分析和欣赏水彩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练习运用水彩画技法进行简单的创作第四课时:油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学习油画的基本技法,如上色、贴纸等•分析和欣赏油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练习运用油画技法进行简单的创作第五课时:版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学习版画的基本技法,如刻画、印刷等•分析和欣赏版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练习运用版画技法进行简单的创作第六课时:艺术作品的鉴赏和评价•学习艺术作品的鉴赏方法和评价标准•分析和比较不同的艺术作品•自主选择一幅艺术作品进行鉴赏和评价八、课后作业•艺术作品的观察和分析报告•创作一幅艺术作品并写出自己的创作感悟•参观艺术展览并撰写观展心得九、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第5课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1
发现与创造
2
一些闲置或废弃的物品,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来观察,就会看 到它们在材质、形状、色彩上各具美感,可以用来进行很有意 思的创造。关键是用心琢磨这些材料的色彩、肌理、形状和质 地,根据材质特点大胆创意,使作品达到既实用又美观的效果。 这是一个很有乐趣的过程,主要方法有:
11
矿泉水瓶巧妙的构成,加上光 影的效果,就像花朵。
12
这个信插是用废弹簧弯折固定做成的,利用了弹簧拉伸后的缝隙, 造型简单,创意巧妙。
13
挂衣架
14
笔筒
15
揉成团的小纸球也能聚集成盛开 的花朵。
16
易拉罐做成的铠甲
17
思考与讨论:
1. 经过巧妙构思、精心制作,把废弃物利用起来 , 这 件事情的意义何在? 2. 利用废弃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的关键是什么?应该注 意解决哪些问题?
18
课后作业
学习本课的创作方法,自己寻找材料,设计制作一件日用 品,注意它的美感和实用性。 用简短文字描述自己的作品和创作心得。 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19
谢谢观看
20
7
热水杯拿在手里很烫,随手拿 几个废弃饮料瓶盖粘成了杯垫。 颜色可用同色的,也可搭配组 合,各具美感。
8
利用报纸的原色,通过有秩序 的编织创造出凹凸的肌然后看看它像什么,可以做什么。
10
草绳编的圆垫加一副表针和表心就 成了一个漂亮的钟表。想一想,它 还能做什么?
3
利用造型与色彩,将塑料瓶重新打散组合创造崭新的形象。
4
普通的软盘盒,打开盖子, 立在桌子上,就成了一个小 巧的收纳盒。真是一个令人 惊喜的发现!彩色的便签条 起到了装饰作用,使透明的 小盒子增色不少。
2.发现与创造——肌理之美-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发现与创造——肌理之美-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背景肌理是指物体表面出现的各种材质性状,是美术创作中很重要的元素之一。
在这个教学阶段中,我们将创造性地让学生发现和利用肌理的美感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二、教学目标1.掌握肌理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2.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肌理之美,能够独立创作出一幅自己的肌理作品。
3.认识到肌理在美术表现中的作用和价值。
三、教学内容3.1 肌理的概念和分类3.1.1 肌理的概念肌理是指物体表面出现的各种材质性状,包括实物肌理、视觉肌理和符号肌理等。
•实物肌理:是指物体表面所真实具有的材质质感,如木头、金属、石头等。
•视觉肌理:是指通过画面上的各种表现手法所表现出来的视觉感受,如笔触、颜色、明暗等。
•符号肌理:是指用各种符号代表物体的材质质感,如画笔、颜料、线条等。
3.1.2 肌理的分类根据肌理的不同类型和表现特点,可以将其分类如下:•天然肌理:如树皮、草地、沙漠等。
•人工肌理:如砖头墙、路面、铁艺门等。
•动态肌理:如海浪、风景中的树叶、云朵等。
•静态肌理:如石头、砖墙、大理石等。
3.2 利用肌理表现美感观察各种肌理并利用画笔、颜料和线条等代表材质质感,通过画面上的各种表现手法所表现出来的视觉感受来表现美感。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观看图片和视频,引发对肌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搭建一个艺术品展示区,展示不同肌理类型的艺术品。
4.2 讲解•通过PPT和教材讲解肌理的基础知识,如肌理的概念和分类等。
4.3 实践•让学生分组观察不同肌理类型的实物,了解实物肌理。
•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各种肌理类型图示,了解视觉肌理。
•让学生做一个简单的肌理实验,利用画笔、颜料和线条等代表材质质感,了解符号肌理。
•让学生利用肌理来创作一幅自己的画作,表达美感。
4.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肌理表现美感的方法和技巧。
•让学生观看不同艺术品的实例,了解肌理在美术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评估•以学生的创作成果为主要评估标准,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学生在实践中的学习情况和参与度。
发现与创造的说课稿
发现与创造的说课稿人美版实验教材九年级17册第8课运用新课标的理念,我拟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对本课的设想:以审美能力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重视美术实践,鼓励美术创作,提倡学科综合,是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原则和要求,需要我们以全新的感觉来面对课堂、学生和教材,这也是我设计本节课的理论依据。
1、教材内容、地位及前后知识的联系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实践课,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设置的课程。
教材从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材料”提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平凡、朴实的物质材料,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并利用材质的美感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与制作。
本课内容趣味性强,最重要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制作的技能技巧,而是养成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各种材料,形成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因此,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应是整个教学环节的主导和指导思想,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持久的兴趣,并获得美的熏陶。
前后知识的联系:《发现与创造》是体现新课程标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一大特色课。
在第15册《坐椅设计》、《布置理想的家居》中,学生对材料的利用有了一定的接触,本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感悟对材料的综合体验活动,同时也为后面“综合探索”的学习做铺垫,形成一个简单而又完整的学习过程。
2、学情分析这节课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
从学生掌握知识的角度看:经过两年的新课程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有一定知识面和制作技能。
从学生的特征看:初三年龄段的学生已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理解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能有意识地运用形和色,对自己所感所想进行有个性的表现,对本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基础。
3、教学目标根据《美术课程总目标》所倡导的“激发学习兴趣”的基本理念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我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为:知识与技能:通过认识、感受材质,初步体验材料的不同肌理和质感特征,加强对形式美感的基本认识。
初中美术课程《发现与创造》教案
初中美术课程《发现与创造》教案初中美术课程《发现与创造》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理解材质的不同,美术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并能够分析出各美术种类的特点,理解到美术并不等于是简单的画画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欣赏、感受、体验、参与、自主、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材料和种类的认识,培养自己的审美兴趣,从而产生对美术文化的关注、欣赏与探索的热情。
重点欣赏、感知、探索、理解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兴趣,并进行制作材料的分析。
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教学准备范作,美术作品工具材料。
教学方法欣赏法,评述法、引导法等。
板书设计在美术世界中遨游美术种类:油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等。
《出水芙蓉图》佚名宋中国画《秋瑾》王公懿版画《父亲》罗中立油画《秦始皇兵马俑》秦朝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一)、欣赏感受(看一看)1、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小学的美术学习。
比如可以说说他们以前的美术课都有学习有哪些内容,都是怎样上的。
2、欣赏范作,看后有什么感想?你们是不是认为上美术课就只是单纯的画画呢?(学生看着这些美术作品,显得非常兴奋,很好奇,很好地刺激了他们的求知欲。
)3、思考、交流、讨论、发言。
(二)、展示汇报,交流探讨(说一说)教师活动:1、让学生把他们喜欢的美术作品(可以是美术展室里的作品,也可以是自己寻得的)呈现出来,谈谈它们所具有的各种特点,教师适时进行引导。
2、阅读课文,理解带蓝色圆点的美术门类及材料;比较欣赏,课文中哪些美术种类在刚刚同学们最喜欢作品中没涉及到的。
3、观察自己的身边的都有哪些美术种类,列举一二。
(比如是自己的日常用品,教室的桌椅等)学生活动:1、展示自己带来的美术作品,说出它们都具有哪些特性.2、阅读课文,弄清因为材质的不同,美术可以分为哪几种门类,与美术作品的零距离,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和触觉,加深对美术作品特点的认识。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发现与创造》教后反思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发现与创造》教后反思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发现与创造》教后反思本课内容属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美术课程“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新课标指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应“以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环境和生态”。
遵循这一原则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材料,巧用这些材料创作令人耳目一新的美术作品,变废为宝,或应用于生活,或美化环境,体验其中的新奇,享受其中的乐趣。
本课原是九年级第17册的课程内容,现今放在七年级上册进行教学,不宜设置得太多理论知识或专业术语,我认为应以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基础制作技能作为出发点。
本课是一节融入了寻找材料、设计构思、巧手制作三部分内容的课程。
首先培养学生有意图地去发掘生活中的材料,根据材料自身特点去思考和构思。
然后在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探索不同的制作方法,完成一件作品。
整节课主要是通过欣赏和了解环保创意作品,使学生感受环保设计理念,领悟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体验制作中的材质美与创意美。
对于课堂效果,总的`来说,自认为按计划完成了课程内容的教学,基本达到了教学预定目标。
按教参上的设计,本课该设置2课时,我为了在公开课上方便操作,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改设为一个课时,最终验证,顺利让学生接受,这样的课时安排还是可行的。
而在教学程序里的时间安排上,我觉得自己还是疏忽了合理设计,将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的时间仅设置十分钟时间,且还包括了展示评价所需的时间,这就显得太仓促,也让整节课显得教师讲过多。
这节课出现了突发状况,影响最大的是多媒体音响设备无法播放,以及材质材料的遗漏。
而这些情况的出现很大部分是由于我没有用足够的时间去预先准备,准备好课室,准备好教具。
以那样匆忙的脚步赶到多媒体第二室后发现有班级在上课,课间时间引导七一班学生进入课室后已是逼近上课,而铃声响后才发现音响设备有故障,而这时候我又没有灵活处理,只装作若无其事的上课,却想不到可以找空隙求助信息老师,疏忽之下,造成课后听闻后面的老师和部分学生有时听不见我的声音,课件设置的音响效果也完全无效。
5. 发现与创造-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5. 发现与创造-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发现与创造》,属于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内容。
本课主要探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人们通过观察、发现和创造来表达情感和体验世界的方式。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将会理解自身在生活中如何发现美与表达美,同时体验“用艺术表达”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美术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2.掌握线条、色彩和形状等基本元素的基础知识;3.培养艺术鉴赏和表达的能力;4.感受到美术创作中自由和快乐的本质。
三、教学重点1.理解美术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2.掌握线条、色彩和形状等基本元素的基础知识。
四、教学难点1.培养艺术鉴赏和表达的能力;2.感受到美术创作中自由和快乐的本质。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讲述、演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讲授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尊重学生个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为核心。
六、教学步骤1. 导入:讲故事通过讲述一些关于艺术家或艺术作品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发现与创造”。
2. 讲解:线条、色彩和形状的基本知识通过讲解线条、色彩和形状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元素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3. 实践:认识并运用基本元素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线条、色彩和形状的基本应用方法。
可以通过画素描、临摹作品或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等方式进行实践。
4. 分享和评价让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并进行互动和评价。
此处,教师应给予鼓励,并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得以了解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培养了艺术鉴赏和表达的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中,学生应能够把这些基础知识和能力应用到更加复杂和创新性的艺术创作中。
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和创造美。
初XX术课程《发现与创造》教案
初术课程《发现与创造》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创新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创造具有个人特色的艺术作品。
1.2 课程内容本课程将涵盖观察与描绘、创新与实践、表达与分享等多个方面,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和互动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术的基本原理和创作方法。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实践、点评等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第二章:观察与描绘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学会运用术语言进行描绘。
2.2 教学内容学习观察方法,培养观察习惯学习术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实践描绘生活场景或物品,培养表现力2.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或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引导学生发现美教师示范描绘方法,学生跟随实践点评学生作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第三章:创新与实践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3.2 教学内容学习艺术创新的方法和技巧探索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具有个性的艺术作品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尝试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教师提供创新思路,学生动手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鼓励互相评价和交流第四章:表达与分享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分享精神。
4.2 教学内容学习艺术表达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学会分享自己的艺术作品和心得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组织学生进行作品点评,培养评价能力举办艺术展览或分享会,让学生展示作品并分享创作心得5.2 教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展望后续课程的学习,制定个人学习计划5.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为后续课程做好准备第六章:案例分析与鉴赏6.1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经典和现代的术作品,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理解艺术创作背后的思想和情感。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发现与创造》的教案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发现与创造》的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不是从传统的角度介绍各个画种,而是以材料来区别不同的画种,力求使学生明白画种的不同,是因为画家使用的材料的不同。
本课还希望通过对一些现代艺术的介绍使学生明白随着时代的前进,美术材料也在不断地出现新的变化,新的材料会带来新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欣赏课本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回忆在小学时欣赏过的图片,进行美术作品制作材料的分析。
(二)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三、教学过程设计探究性学习要特别强调学生进行研究。
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探究的氛围,要有探究的课题。
这节课的探究题目就可以确定为:“是什么决定了美术门类的不同?”1、教师放映幻灯或者录像片,向学生展示美术世界的丰富多彩,为学生创设一种置身于美术作品之中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细部,让学生看出不同画种的效果,甚至能够看出不同的材质。
2、回到课本上的图片,具体地分析每幅作品由于材质的不同,使得美术作品效果截然不同(以学生的自行探讨为主,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
如将《父亲》和《秋瑾》对照,同样是画人物,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从色彩、光线、立体感等方面相互对照)3、教师设计一些类似智力测验式的思考题,看学生是否能够将艺术作品和材质正确地“挂钩”,一边看作品,一边正确地找出作品使用的材料。
课前,师生均应准备一些画作印刷品、幻灯片或录像等以补充课本内容。
像学生甲指版画《秋瑾》,学生乙找出版画用的材料;学生甲出示卡片——“浮雕”,学生乙就要指出书上图片中的浮雕;学生甲出示“水彩画”的卡片,学生乙就要从课本外找出一张水彩画的作品。
4、为了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还可以从课本之外找一些图片,让他们做出分析和答案。
5、找出一些图片留给学生作课外的探索。
如设计领域的广告,就有不同的材质。
如版画中的铜版画、石版画都可以让学生了解,但不要在课上花费太多的时间。
《发现与创造》说课稿
《发现与创造》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关于《发现与创造》一课的情况和课后感悟与反思。
我拟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课进行说课: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版教育部审定2012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五课,属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美术课程“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按照新课标原则,设计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材料,巧用这些材料创作令人耳目一新的美术作品,变废为宝,或应用于生活,或美化环境,体验其中的新奇,享受其中的乐趣。
本课原是九年级第17册的课程内容,现今放在七年级上册进行教学,不宜设置得太多理论知识或专业术语,我认为应以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基础制作技能作为出发点。
(所以我是这样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对材料的美感和特质的感受力;培养学生发现并利用废旧材料创作生活用品的能力;2、通过欣赏使学生发现并利用废旧材料创作生活用品。
3、使学生养成认真、热情、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发现并利用废旧材料的材质美,创作一件生活用品。
2、教学难点:使作品体现“使用、美观、环保”的现代设计概念三、说教学程序(一)课前我花较多的时间准备本课所需材料,其中包括了多媒体所需课件,和一些材质材料(布、毛线、石头、金属易拉罐、木片),以及教具——用一次性筷子做的桌垫、雪糕棒制作的笔筒、挂历折制的包装纸袋、废旧合拼制的纳物盒。
另外也布置学生收集一些废旧材料。
(二)导入我采用了激趣导入,找来了学生曾亲身参与过的环保时装表演时拍下的照片,引出环保创意范作展示,进而导出本科课题,这样,也就引起学生对废旧材料的注意及创作的欲望。
(三)新授本课的内容分为两大块,一是发现,也就是发现材质美感,二是利用与创造,也就是利用美术语言,创造崭新形象。
我先是引导学生分析各种生活废旧材料的造型、质感、色彩等特点,这里我设置了三个活动:活动一:对学生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这些材料给你什么特别的美感?活动二:摸物游戏——观察不同材质的不同肌理活动三:赏析作品——分析作品用什么材质制成的在每一个活动中或活动后,我都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或展示作品范例,以便充分利用多媒体,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维。
发现与创造教学反思
《发现与创造》教学反思一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可衡量,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程要求。
1.教学内容:反思教学内容是否丰富、有趣、有挑战性,是否能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适合学生的学习风格和
特点,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3.教学过程: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有序、高效,是否能够充分
利用教学时间和资源,是否能够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进度。
4.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
所学知识和技能,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教学评价:反思教学评价是否科学、公正、客观,是否能够及时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是否能够根据评价结果改进教学。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反思,可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初中美术教学课例《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不够美观。
教师总结:我们设计的时候,在保证成品实用性的
同时,还要注重其美观,达到二者的和谐统一。
3.教师利用彩色便签条和广告颜料对收纳盒进行
装饰。
活动三:实践设计
(一)创设情境,团队合作
1.教师创设情境,请学生四人一小组成立自己的生
活用品创意公司,分工合作,利用教师给准备的废旧材
料,采用因形选材或因材造型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个既
被最新的科技淘汰,但是这个塑料盒子还是九成新的,
寻求学生的帮助,该怎么处理这个盒子,请学生大胆发
表想法。
部分学生回答出废物再利用的时候,教师引导发
问:如何具体改造这个软盘盒
学生分享看法,教师揭示课题:软盘盒再利用的过
程,就是美术中的“发现与创造”。 教学过程
活动二:新课讲授
(一)观察材质,发现美感
1.大屏幕展示塑料软盘盒的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
它在色彩、肌理、形状、质地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发现:塑料软盘盒无色透明,光洁无纹理,中
空长方体容器,质地坚硬。
2.引导学生思考:软盘盒的材质特点有什么美感这
样的材质和美感能给你怎样的创意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软盘盒的材质空灵透明,带
有自然的纯净美,配合中空的容器本质,可以改造成一 个小的收纳盒。
3.教师揭示:废旧物品设计中的“发现”就是通过 观察材料的材质特点,感受它的美,并激发自己的灵感, 找出它最适合的用途。
初中美术教学课例《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美术
教学课例名
《发现与创造》
称Hale Waihona Puke 【重点】能从材料的色彩、肌理、形状、质地等材质特点发
现生活物品的美,掌握因形选材和因材造型这两种设计
新人美版七上美术:发现与创造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思想者》 法国·罗丹
发现与创造
联想
• 鲁班 看到划伤人的手指的草叶是 呈齿状的是发现;
• 鲁班做成了锯子,是创造是发明;
先有发现再有创造
一、创意欣赏
令人温暖的创意
一、创意欣赏
铅笔屑的创意
一、创意欣赏
一、创意欣赏
二、素材(考虑特性)
选取原则 低成本、易得到 生活垃圾:矿泉水瓶 、废旧报纸、废 旧服装、易拉罐…… 自然垃圾:枯树枝、树叶、掉落的花 瓣…… 工业垃圾:废旧铁片、电线……
变废为宝的好处?
变 废 为 宝
三、常用创作方法
• 一、因材造型 )
• 颜色 • 形状
• 质感
(关键点 材料特性
• 二、因形选材 (关键点 想法 )
被抛弃的瓶子
颜 色
颜色
形 状
形状
质 感
质 感
因 形 选 材
• 二维上的创意
因形选材
二维上的创意
因形选材
因形选材
三维上的创意
笔筒创意的 其他想法? 因形选材:只要有了想法,材料不是问题,八宝粥的盒,咖啡的铁罐都可以是不错的选择
•
1.一方面,城市是可爱的。它创造了 现代文 明,并 耀武扬 威地显 摆着现 代文明 的物质 成果, 引诱着 人们集 聚其中 。
•
2.在这里,不仅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络、美 轮美奂 的摩天 大楼、 令人咋 舌的财 富神话 、繁忙 紧张的 生活节 奏、层 出不穷 的竞争 机会、 丰富多 彩的文 娱生活 ,而且 生活于 其中的 人们能 够分享 财富的 盛宴、 发展的 成果, 能够编 织梦想 、追求 理想, 能够开 阔眼界 、增长 见识, 能够施 展才华 、实现 自我。
美术教案.发现与创造docx
美术教案.发现与创造docx•相关推荐美术教案.发现与创造docx5、发现与创造课型:设计·应用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目标:(1)提高学生对材料的美感和特质的感受力,培养学生发现并利用废旧材料创造生活用品的能力。
(2)通过欣赏使学生发现并利用废旧材料创造生活用品。
(3)使学生养成认真、热情、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强化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发现并利用废旧材料的材质美创作一件生活用品。
教学难点:使作品体现”使用、美观、环保的现代设计概念。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学法:观察、探究、合作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生活中所能见到的各种材料,如:各种纸材、饮料瓶、包装袋等。
所需相应的工具,如:剪刀、小刀、胶水、双面胶等与材料相应的工具。
教学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猜谜游戏引出小制作-----钟表1、用什么材料制作成的?(纽扣、纸片、布……)2、想一想,这些材料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用废旧材料做的)小结:同学们答对了,是的,这个作品是经过发现并用手创造出来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下第五课(板书课题——发现与创造)二、讲授新课1、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分析书中作品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石头,铅笔,雪糕棍,饮料瓶盖,光盘盒……)2、用这些废旧物品制作有什么意义呢?(环保,好看……)小结:美观,有趣,环保,这些美丽的'作品是怎样制作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制作的方法。
3、主要方法有:(1)因形选材:先有想法,然后选择合适的材料教师演示笔筒的制作方法及步骤(2)因材造型:先有材料,然后看看它像什么?可以做什么?教师演示收纳箱的制作方法及步骤三.欣赏学生作品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利用不同材料制作的作品。
四.动一动手,用一用脑利用我们带来的废旧材料进行创造生活用品。
教师巡视辅导五.一起分享我们的收获吧!1.作品是否用到废旧物品2.作品设计是否有新意3.作品是否实用六.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作品,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这节课能够养成环保和节约的良好习惯。
人美版七年级上《发现与创造》教案
【课题】《发现与创造》【课型】设计·应用【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对材料的美感和特质的感受力。
2.通过欣赏使学生发现并利用废旧材料创作生活用品。
3.使学生养成认真、热情、耐心细致的工作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发现并利用废旧材料的材质美,创作一件生活用品。
【教学难点】使作品体现“使用、美观、环保”的现代设计概念。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学生准备:学生收集的各种材料、剪刀、颜料、胶水、涂色工具、作业纸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1.欣赏作品(课件欣赏)生活中有许多废旧材料,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些材料有着各自的形态、色彩、质地、肌理等视觉特征,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的好材料,为我们想象力与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师生讨论教师提问:这些画与你们平时经常看到的画有什么不同?生:……教师提问:你能说说不同材质表面的肌理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吗?秩序的纹理神奇的造型亮丽的光泽三、新课探究创作时首先根据材料的特征来构思,合理、巧妙地利用材料的形态、色彩与肌理,尽可能保留与发挥材料本身的特征与美感,用较少的加工获得生动有趣的艺术效果。
以上作品中许多材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哪些作品保留了材料原有的美感?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你能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实用的日用品吗?用旧扑克制作收纳盒可乐瓶,矿泉水瓶制作的猪猪储蓄罐美丽花瓶1.为有困难的小组提供帮助。
2.展示有借鉴意义的作品,提高作品成功率。
五、作业展评1.各小组相互评价2.教师激励评价,为每个小组颁奖。
(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愉悦)六、总结【板书设计】发现与创造欣赏作品探究实践造型表现【教学反思】。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发现与创造》说课稿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发现与创造》说课稿一、教材简介《发现与创造》是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材,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并培养其创造力和表现力。
本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美术常识、绘画技法和创作实践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艺术修养。
二、教学目标1.认识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2.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
三、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艺术材料与工具的认识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艺术常用的材料和工具,包括绘画纸张、颜料、画笔等。
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会了解各种艺术材料与工具的特点和用途,为后续的绘画实践做好准备。
2. 第二单元:线条的表现形式本单元以线条为主题,介绍了线条的种类和表现形式,如实线、虚线、曲线等。
通过观察、模仿和练习,学生将掌握绘制不同线条的技巧和方法,提高线条表现的能力。
3. 第三单元:色彩的运用与表现本单元重点讲解了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色彩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作用。
学生将学习调配和运用基本色彩,理解色彩的情感表达和意义,通过绘画作品表现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4. 第四单元:形状与构图本单元主要介绍形状的分类和构图的基本原则。
通过观察和实践,学生将学会运用各种形状进行构图,加深对构图艺术的理解,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构图能力。
5. 第五单元:光影与质感本单元以光影和质感为主题,讲解了光影在绘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表现物体的质感。
学生将学习绘制光影和质感的技巧,并通过观察和实践加深对物体形态特征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通过演示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各种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
2.实践探究法:鼓励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提升艺术创作能力。
3.讨论互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艺术作品,促进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七年级美术发现与创造教案
七年级美术发现与创造教案七年级美术《发现与创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美学原则,理解创造力的含义,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简单的美术技巧表现生活中的美。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美学原则的基本知识。
2. 创造力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体现。
3. 观察和欣赏生活中的美。
4. 简单的美术技巧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使他们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创造出美。
重点:美学原则的基本知识和创造力的含义。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投影仪及PPT课件。
2. 画笔、画纸、颜料等绘画工具。
3. 实例图片和视频素材。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于美学和创造力的认知情况。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创作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和创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感。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一些美丽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美。
提问:你们觉得这些图片美吗?美在哪里?引导学生从色彩、形状、线条等方面进行分析。
2. 讲授新课(30分钟)美学原则简介:讲解对称、平衡、比例等基本的美学原则,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创造力的含义:讲解创造力的定义,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创造力。
观察与欣赏: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品,分析它们的形状、色彩、质地等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简单的美术技巧:介绍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如涂鸦、描红、拼贴等,并通过示范展示其应用。
3. 巩固练习(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美丽事物或场景,并尝试用简单的美术技巧表现出来。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建议和鼓励。
美术初三上人美版(发现与创造)教案
美术初三上人美版(发现与创造)教案
课题:发明与创造
课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了解材料的特性,学习利用材料原有的特性,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再创造。
认识发明与创造和变废为美的关系,提高学生观看生活的能力、对材料美感的发明和创造性利用的能力,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重点:观看、发明材质的美感,运用艺术的手段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利用,创造出具有有用价值和审美特征的新作品。
难点:如何依照材料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加工工艺进行再创造,如何依照制作用品的需要查找、发明合适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让学生将之前收集的各种材料带到课堂。
〔1〕:让学生触摸、观看材料,按不同的质地、质感等分类。
想一想:这些不同的质感、色彩、形状的材料给你哪些特别的感受?〔2〕:想一想这些材料能够作成什么日用品,来美化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
教师结合课件或范例图形、图片讲解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的运用。
引导学生观赏教材中的范例,再次体会对材料的巧妙使用。
【三】课堂练习
辅导学生依照已有材料进行构思,创作一件有用的作品。
教师巡视各组,师生共同讨论、构思,关心学生解决疑难。
【四】小结
课堂练习辅导学生依照已有材料进行构思,创作一件有用的作品。
教师巡视各组,师生共同讨论、构思,关心学生解决疑难。
美术七年级上人美版第5课《发现与创造》教案2
发现与创造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媒材的特性、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制作的基本方法。
②运用设计语言、艺术手段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材料进行合理利用,有创意的设计制作美化生活的物品。
过程与方法:①方法:观察所收集的各种废旧的材料特性,以自主的、合作的方式进行尝试和研究,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进行设计创意。
②过程:发现材料——感受材料——利用材料——创作运用——展示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生活情趣,通过学习重新认识废旧材料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养成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各种材料,通过看、想、画、做等方式进行创作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本课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寻找、发现、利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通过发现与创造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快感,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教材中展示了以大量的废旧材料创作的生活日用品和小工艺品,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可利用许多废旧材料制作富有情趣的生活用品与装饰品。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提高对生活物质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3学生分析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很强,好奇心很强,善于去观察发现身边的事物。
本课的材料可以来源广泛,生活中的各种物质材料,可以鼓励学生到自然界中去寻找和发现具有美感和使用价值的新材料。
在学生充分的活动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通过接触各种材料充分的了解不同肌理、色彩、形状、质地的材料,在自由的氛围中动手感受创造带来的快乐。
同时自己动手做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日用品,既可以提高动手能力有可以增添生活的情趣。
4重点难点重点:观察、发现材质的美感,运用艺术的手段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材料进行合理利用,创造出即有审美特征又具实用价值的新物品。
难点:根据材料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进行再创造,并且要巧妙的利用材料的原有特性创造新事物。
初中美术教学课例《发现与创造》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保、热爱艺术的健康生
活态度。
学生通过和老师一起观察分析不同材质的特点,感
学生学习能 受创意给废旧物品带来的新生命,再次把这些闲置、废
力分析 旧物品利用起来。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
中。
让学生和老师一起通过举例,欣赏从而一起分析材 教学策略选
料特性、美感,从而了解创意过程,在把创意发式活用 择与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课例《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美术
教学课例名
《发现与创造》
称
用善于发现美的眼光去看待闲置或废旧物品,从材 教材分析
质、形状、色彩上的美感,进行有意思的创造。
提高学生对材料的美感和特质的感受力。
通过欣赏发现并利用废旧材料创作一件体现材质
教学目标 美又实用美观、环保的生活用品。
到作品中
导入:(图片)废旧物品在创意的作品图片,代入
本科内容,发现与创造。 教学过程
欣赏分析:
发现身边闲置,废旧物品的可用之处
1.因形选材(图片举例,展示图片,问生:做这样
的一个物体我们要选用什么材料才合适?)
2.因材造型(举例分析,图片展示,问生:我有这
样的一个闲置物品,可以把它做成什么?再利用起来。)
学生动手制作:
利用废旧报纸,书本,纸张受伤(教师巡
视辅助同学)
小结:作品展示,评价。课后拓展
课例研究综
讲解简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融入环保,节约
述
能源的意识。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完成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九年级美术第17册《发现与创造》教案及教学反思人美版教学目标:了解材料的特性,学习利用材料原有的特性,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再创造。
认识发现与创造和变废为美的关系,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对材料美感的发现和创造性利用的能力,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发现材质的美感,运用艺术的手段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利用,创造出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特征的新作品。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材料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加工工艺进行再创造,如何根据制作用品的需要寻找、发现合适的材料。
教学用具课件、环境设计的图片
39611 9ABB 骻q"36485 8E85 躅|:23175 5A87 媇28086 6DB6 涶36039 8CC7 資" 40588 9E8C 麌"y40504 9E38 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