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商山早行》诗词赏析及译文

《商山早行》诗词赏析及译文

《商山早行》诗词赏析及译文《商山早行》诗词赏析及译文唐朝: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土。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古诗简介《商山早行》描写了旅途中冰冷凄清的早行风光,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言外之意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落和无法。

整首诗正文尽管没有呈现一个“早〞字,可是经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拂晓特有的风光,细腻而又精美地描绘出来。

全诗言语洁白,结构细致,情形交融,宛转有致,言外之意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向来为诗词选家所注重,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妇孺皆知,备受推重。

《商山早行》翻译/译文拂晓起床,车马的铃铎已轰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土。

鸡声响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脚印模糊,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艳丽地敞开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此想起昨晚梦见杜陵的夸姣情形;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曲折的湖塘里。

《商山早行》注释⑴商山:山名,又叫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脱离长安,经过这儿。

⑵动征铎:轰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⑶槲: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季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每当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征。

⑷枳花明驿墙:单个版别(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作“枳花照驿墙〞,有人以为“照〞是过错的(见《枳花明驿墙——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指瑕》)。

明:使……艳丽。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行吃,可用作中药。

驿(yì)墙:驿站的墙面。

驿:古时分投递公函的人或交游官员暂住、换马的场所。

《商山早行》原文译文赏析

《商山早行》原文译文赏析

《商山早行》原文译文赏析《商山早行》原文译文赏析《商山早行》唐代: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明驿墙一作: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注释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明:使……明艳。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yì)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

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

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赏析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晨起动征铎”,写早晨旅店中的情景。

“晨起”,点题“早行”。

诗人在开首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叮当的车马铃声。

这一句话极为简练概括。

从“征铎”声我们可以联想到,旅客们有的正在忙着套马,有的正在驾车向外走,热闹非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意思-赏析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意思-赏析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意思|赏析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赏析作者:佚名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

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

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

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宋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明代李东阳进一步分析说: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

李东阳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

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

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

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

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商山早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商山早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商山早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商山早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商山早行唐代: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明驿墙一作: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明驿墙一作:照驿墙)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雁,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注释: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

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茅店:乡村小客舍,同“茅舍”。

用茅草盖成的旅舍。

板桥:木板架设的桥。

槲(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明驿(yì)墙。

(明驿墙一作:照驿墙)槲: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明:使……明艳。

枳: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因思杜陵梦,凫(fú)雁满回塘。

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

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凫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

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赏析: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商山早行的诗意

商山早行的诗意

商山早行的诗意商山早行的诗意【商山早行】作者:温庭筠原文: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1、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陽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2、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3、槲(hú):陕西山陽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4、枳花明驿墙:个别版本(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作“枳花照驿墙”,有人认为“照”是错误的(见【枳花明驿墙——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指瑕】)。

明:使……明艳。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yì)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5、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

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陽投友,途经商山。

这句意思是说: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6、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

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7、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诗意: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赏析: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商山早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商山早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商山早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商山早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商山早行》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商山早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有所帮助!《商山早行》原文商山早行唐朝·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明驿墙一作: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雁,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商山早行》注释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明:使……明艳。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yì)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茅店:乡村小客舍,同“茅舍”。

用茅草盖成的旅舍。

板桥:木板架设的桥。

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

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

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商山早行》赏析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0-诵读-4-商山早行-课文+注释

0-诵读-4-商山早行-课文+注释

4、商山早行温庭筠【唐】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百度翻译】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课本注释】⑩ 选自《温庭筠(yún)全集校注》卷七(中华书局2007 年版)。

商山,在今陕西商洛东南。

温庭筠(约801—866),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诗人。

⑪〔征铎(duó)〕远行车马所挂的铃铛。

铎,大铃。

⑫〔槲(hú)〕一种落叶乔木。

⑬〔积(zhǐ)〕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⑩〔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

诗人曾自称为"杜陵游客",这里的"杜陵梦"当是思乡之梦。

⑮〔凫(fú)〕野鸭。

⑥〔回塘〕边沿曲折的池塘。

【附注】⑴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⑵动征铎(duó):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⑶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⑷枳花明驿墙: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明:使……明艳。

驿(yì)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⑸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诗赏析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诗赏析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全诗赏析出自唐代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明驿墙一作: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注释⑴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⑵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⑶槲(h?):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⑷枳花明驿墙:个别版本(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词背诵”)作“枳花照驿墙”,有人认为“照”是错误的(见《枳花明驿墙——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指瑕》)。

明:使……明艳。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y?)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⑸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

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这句意思是说: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⑹凫(f?)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

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⑺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参考资料: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5438页参考赏析写赏析创作背景作者:佚名 这首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

2023年《商山早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3年《商山早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3年《商山早行》原文及翻译赏析2023年《商山早行》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明驿墙一作: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赏析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

“晨起动征铎”,写早晨旅店中的情景。

“晨起”,点题“早行”。

诗人在开首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叮当的车马铃声。

这一句话极为简练概括。

从“征铎”声我们可以联想到,旅客们有的正在忙着套马,有的正在驾车向外走,热闹非凡。

“客行悲故乡”,这句虽然出自诗人之口,但代表了许多旅客的心声。

过去交通不便,身处他乡人情浅薄,总之,当时人们安土重迁,怯于远行。

“悲”字,表明客人们离家渐远、前途未卜的悲凉心情。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两句诗皆用名词,代表了十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内容涵盖丰富,画面多重组合,可以形成各种景象。

《商山早行》原文及译文

《商山早行》原文及译文

《商山早行》原文及译文《商山早行》原文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注释⑴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⑵动征铎(duó):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⑶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⑷枳花明驿墙: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明:使……明艳。

驿(yì)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⑸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

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这句意思是说: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⑹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

(7)回塘:圆而曲折的池塘。

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赏析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

“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

”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

《商山早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商山早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商山早行》原文及翻译赏析一、协议关键信息1、诗词名称:《商山早行》2、作者:温庭筠3、诗词原文内容4、翻译内容5、赏析要点二、诗词原文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三、翻译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四、赏析11 意境营造此诗描绘了一幅旅人早行图,通过“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样独特的组合,将六种景物罗列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和寂寞。

111 动静结合诗中既有静态的描写,如“茅店月”“板桥霜”,又有动态的“鸡声”“人迹”,动静相间,使画面更加生动鲜活。

112 情感表达诗人借早行之景,抒发了自己的羁旅愁思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客行悲故乡”一句直接点明了主题,而后面的景色描写则进一步烘托了这种悲伤的情绪。

12 意象选取诗中的意象,如“槲叶”“枳花”“杜陵梦”“凫雁”等,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槲叶的飘落、枳花的开放,暗示着季节的更替和时光的流逝;杜陵梦和凫雁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向往。

121 对比手法诗人将旅途的艰辛与梦中故乡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他内心的愁苦和无奈。

13 语言特色温庭筠的语言简练而含蓄,用简洁的文字描绘出丰富的景象和深沉的情感。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仅用十个字就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早行画面,堪称千古名句。

131 韵律和谐全诗韵律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五、总结《商山早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地展现了旅人的心境和旅途的景象,成为唐诗中的经典之作。

其细腻的情感表达、精妙的意象运用和优美的语言风格,都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欣赏。

《商山早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商山早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商山早行》原文及翻译赏析一、协议关键信息1、作品名称:《商山早行》2、作者:温庭筠3、原文内容4、翻译内容5、赏析要点二、原文内容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三、翻译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四、赏析11 羁旅愁思,开篇点题诗歌开篇“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通过“晨起”和“动征铎”两个动作,生动地描绘出行者为了生计早早踏上旅途的情景。

“客行悲故乡”则直接点明了主题——羁旅在外的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悲伤。

这种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为整首诗奠定了忧愁的基调。

111 意象选取,意境独特“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被誉为千古名句。

诗人巧妙地选取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意象,勾勒出一幅清冷孤寂的早行图。

鸡声从茅店中传出,晓月还挂在天边,板桥上覆盖着寒霜,留下了行人的足迹。

这些意象的组合,营造出一种萧瑟、寂静而又充满旅途艰辛的意境,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112 自然之景,烘托心情“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描绘了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

槲叶纷纷飘落,铺满山路;枳花洁白如雪,照亮了驿站的墙壁。

这看似平常的景色描写,实则进一步烘托出了游子内心的孤独和凄凉。

落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漂泊的无奈,枳花的明艳与周围环境的清冷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出行者的孤寂。

113 梦境与现实,情感交织“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诗人由眼前之景联想到昨夜的梦境。

在梦中,他回到了杜陵,看到了满塘的凫雁嬉戏。

然而,现实却是自己身处旅途,远离家乡。

这种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羁旅生活的厌倦,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深沉和复杂。

《商山早行》原文译文赏析

《商山早行》原文译文赏析

《商山早行》原文译文赏析《商山早行》原文译文赏析《商山早行》唐代: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明驿墙一作: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注释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明:使……明艳。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yì)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

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

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赏析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晨起动征铎”,写早晨旅店中的情景。

“晨起”,点题“早行”。

诗人在开首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叮当的车马铃声。

这一句话极为简练概括。

从“征铎”声我们可以联想到,旅客们有的正在忙着套马,有的正在驾车向外走,热闹非凡。

温庭筠《商山早行》的意思及赏析

温庭筠《商山早行》的意思及赏析

温庭筠《商山早行》的意思及赏析商山早行一温一庭筠晨起动征铎①,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②叶落山路,枳③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④,凫雁满回塘。

①征铎(duó):车马旅行时用的响铃。

②槲(hú):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③枳(zhǐ):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④杜陵:地名,一温一庭筠曾自称为杜陵游客,“杜陵梦”是思乡之梦。

车马的鸣响催促着旅人起程,一旦上路就要伤悲地离开故乡了。

冰冷的月光之下,传来阵阵鸡鸣,桥上的新霜被行人的足迹踏乱。

槲树的叶子落满了山路,枳树的白花点缀了驿墙。

回想昨夜甜蜜的故乡梦,满眼是凫雁在池塘中安眠。

【不舍之美】“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这首诗中最能打动人心的一句。

似乎这画面中透露出何谓“乡愁”。

月亮还没有完全落下,但是茅社中的鸡已经在打鸣了;桥上的秋霜还是一片平整,我背井离乡的步伐就要将它踏碎了。

这其中有多么浓烈的依依不舍之情没有说出啊!【赏析】每个人都有思乡的情节,一温一庭筠表达自己眷念故乡的方式,就是字字含情地描写出行时的场景。

我们也常用“还记得那时”作为回忆的开头,在描写一段回忆的时候,越是描写得细致入微越能说明那一刻对我们的重要意义。

【启示】郑愁予的《乡愁》说“故乡是一张窄一窄的船票”,故乡可以是任何一样让人想起来就心头一温一暖、鼻子酸的东西。

我们眷念乡土,因为那里有儿时最快乐的回忆。

很多人长大之后,不能忘却故乡的美好,所以在我们远离故乡、远离父母一之前,先珍惜这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吧!一92.jpg" title="一温一庭筠《商山早行》的意思及赏析" alt="一温一庭筠《商山早行》的意思及赏析"/>。

《商山早行》翻译、背景、主题思想

《商山早行》翻译、背景、主题思想

《商山早行》温庭筠赏析【部编版九上】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
【原诗】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作者】
温庭筠或作“廷筠”“庭云”,本名岐,字飞卿,行十六,太原祁人。

为人放荡不羁,性格倨傲,好讥刺权贵,为执政者所恶。

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词以隐约迷离之境,写怅惘悱恻之情,是“花间词派”的鼻祖。

【背景】
温庭筠本是太原祁县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一些诗歌里,是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的。

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外出宦游。

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颇有江南风光的“故乡”。

【主旨】
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组合、相互映衬、虚实相生、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怀。

《商山早行》温庭筠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商山早行》温庭筠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商山早行》温庭筠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商山早行》选自《温飞卿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

作品原文:商山⑴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⑵铎(duó),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⑶(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明(照)驿墙⑷。

因思杜陵⑸梦,凫⑹(fú)雁满回塘⑺。

词语注释:⑴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⑵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⑶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⑷枳花明驿墙:个别版本(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作“枳花照驿墙”,有人认为“照”是错误的(见《枳花明驿墙——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指瑕》)。

明:使……明艳。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yì)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⑸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山早行原文I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这首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任隋县
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

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

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

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

温庭筠虽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

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上有太好心绪,且去国怀乡之情在所不免。

文学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
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清晨起床,旅店里
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

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

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

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宋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
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明代李东阳进一步分析说: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
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音韵铿锵,意象具
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

李东阳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

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

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

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

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
类似。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是必然要体现的。

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

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特征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
的景物。

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
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
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
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照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

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

槲树的叶片很大,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

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

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照字。

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

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

杜陵梦,补出了夜间
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

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

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名家评论
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若强排硬叠,不论其字面之清浊,音韵之谐舛,而云我能写景用事,岂可哉!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颔联出句胜对句。

清盛传敏《磧砂纂释》:三、四非行路之人不知此景之真也。


章法,承接自在;论句法,如同吮出。

描画不得者,偏能写得。

句句早行,故妙。

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四:纪旳云:归愚讥五、六卑弱,
良是。

七、八复,衍第二句,皆是微瑕,分别观之。

何义门云:次联东坡亦叹为绝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