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功能不全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慢性收缩性心功能不全诊疗
![慢性收缩性心功能不全诊疗](https://img.taocdn.com/s3/m/5ae20f6369dc5022aaea00ee.png)
慢性收缩性心功能不全诊疗发表时间:2010-12-30T10:19:40.3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3期供稿作者:李智敏[导读] 慢性心功能不全(chronic cardiac dysfunction)亦称慢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李智敏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四医院 150026)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3-0142-02【摘要】慢性心功能不全(chronic cardiac dysfunction)亦称慢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病变最终导致的心功能失代偿表现,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
【关键词】心力衰竭功能不全诊疗 2005年1月至2007年4月因收缩性心功能不全来我院的就诊住院患者60例。
男38例,女22例,年龄30~76岁,平均(52±15)岁。
其中缺血性心脏病38例,高血压心脏病12例,扩张性心肌病3例,心脏瓣膜病7例。
入选患者均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程度参照NYHA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21例,NYHAⅢ级24例,NYHAⅣ级15例。
对照组20例为同期健康体检者,经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体检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排除心脏疾患。
【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功能不全。
右心功能不全多继发于左心功能不全,全心功能不全又称双侧心功能不全,临床上最常见。
1.左心功能不全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综合征。
2.右心功能不全主要表现为体循环过度充盈,静脉压力增高,各脏器淤血、水肿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以体循环淤血为主的综合征。
3.全心功能不全此时左右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同时存在。
由于右心功能不全的存在,左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反而减轻。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诊断心功能不全时,首先应确诊病人有心脏病,然后根据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和心源性水肿等特点,一般不难做出诊断。
慢性心功能不全 病情说明指导书
![慢性心功能不全 病情说明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647e567a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7a.png)
慢性心功能不全病情说明指导书一、慢性心功能不全概述慢性心功能不全(chronic cardiac insufficiency)出现症状时称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多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因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而影响了心室充盈和(或)射血的能力,进而造成组织淤血和(或)缺血。
可表现为咳嗽、咳痰、体力下降、呼吸困难、恶心、腹胀等症状。
治疗目标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英文名称:chronic cardiac insufficiency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慢性心功能不全无遗传性,但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可导致慢性心功能不全发病部位:心脏常见症状:咳嗽、咳痰、体力下降、呼吸困难、恶心、腹胀主要病因:多种因素所致的心室射血能力减低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检查、肝功能检查、内分泌功能检查、血浆脑钠肽(BNP)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测定、心肌损伤标记物检测、细胞因子检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 线检查、核素心室造影、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心内膜心肌活检重要提醒:慢性心功能不全可引起心功能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同时要做好控制饮食等生活管理,争取减缓疾病的进展,延长寿命。
临床分类:1、根据发病部位又可分为左心力衰竭、右心力衰竭和全心力衰竭。
2、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可分为(1)收缩性心力衰竭:临床特点源于心排血量不足、收缩末期容积增大、射血分数降低和心脏扩大,即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2)舒张性心力衰竭:因心室顺应性下降导致左室舒张末期压增高而发生心力衰竭,代表收缩功能的射血分数正常,临床描述为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可以并存。
心功能不全的症状
![心功能不全的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d338ed1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e3.png)
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心功能不全是指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导致身体各部分供血不足的一种病症。
心功能不全的症状是多样化的,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症状。
首先是呼吸困难。
心功能不全会导致心脏泵血能力下降,血液循环不畅,造成肺部充血,导致心脏和肺部之间的液体交换不畅。
这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气喘和感到窒息的感觉。
患者可能需要用额外的枕头垫高头部来缓解呼吸困难。
其次是疲劳和体力下降。
心功能不全会导致供血不足,使整个身体的供氧和营养不足,从而引发身体乏力、疲劳和体力下降。
即使是简单的日常活动,也会让患者感到非常疲倦。
第三是水肿。
心脏泵血不足会导致体内的液体潴留,尤其是在腹部、腿部和脚踝,引起浮肿。
这是因为心脏无法有效将血液推到全身,导致液体积聚在身体的低处。
患者可能会发现腿部和脚踝肿胀,甚至在晚上脱掉袜子时出现凹痕。
另外,心功能不全还可能导致心悸、心绞痛。
心脏供血不足时,心脏本身感受到缺氧的刺激,从而引发心悸和心绞痛。
患者可能会感到心跳不稳、胸闷、疼痛或紧迫感。
此外,心功能不全还可能引发咳嗽和咳痰。
心脏泵血不足导致肺部充血,刺激肺部的感觉神经,引起咳嗽和咳痰。
这可能是血性痰液或粘稠的白色痰液。
最后,心功能不全是否伴有明显的症状还与病变的程度有关。
初期心功能不全可能症状较轻,患者可能只感觉到轻微的疲劳和体力下降;而在晚期,症状可能更加明显,患者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呼吸困难、水肿和心绞痛。
总的来说,心功能不全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有些症状可能相对较轻,有些则相对较严重。
任何出现呼吸困难、持续性的疲劳、水肿和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心功能不全的分级与诊断标准
![心功能不全的分级与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1831ff5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d.png)
心功能不全的分级与诊断标准
心功能不全的分级有多种标准,但常用的主要有Killip分级法和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法。
Killip分级法将心功能不全分为四级:
1. Ⅰ级:患有心脏病,但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2. Ⅱ级(轻度):患有心脏病,体力活动稍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感觉舒适,但一般体力活动会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3. Ⅲ级(中度):患有心脏病,体力活动大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尚感舒适,但一般轻微体力活动会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4. Ⅳ级(重度):患有心脏病,体力能力完全丧失,休息时仍可存在心力衰竭症状或心绞痛,即呼吸困难和疲乏,进行任何体力活动都会使症状加重。
NYHA分级法将心功能不全分为四级:
1. Ⅰ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乏力、呼
吸困难等心衰症状。
2. Ⅱ级(轻度):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心衰症状。
3. Ⅲ级(中度):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低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心衰症状。
4. Ⅳ级(重度):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存在心衰症状,活动后加重。
请注意,这些分级标准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且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所有级别的症状。
如果您有关于自己健康状况的疑虑,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详细评估。
慢性心功能不全
![慢性心功能不全](https://img.taocdn.com/s3/m/0f7a5e4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a.png)
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心功能不全是一种心脏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以满足身体组织的需求。
这种心脏疾病会逐渐恶化,导致病人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认识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
一、病因慢性心功能不全通常是由其他心脏疾病引起的。
常见的病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变、心律失常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心脏肌肉受损或收缩功能减退,从而影响心脏泵血能力,引发慢性心功能不全。
二、症状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多样,常见的有气急、乏力、轻度体力活动即感不适、水肿等。
由于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全身组织器官缺氧,因此病人还可能出现心悸、晕厥、胸闷、咳嗽等症状。
严重的慢性心功能不全还可能导致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这些情况都需要紧急处理以避免危及生命。
三、诊断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确诊通常基于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结果。
医生将认真询问病人的病史,包括心脏病史、现有症状等。
体格检查中,医生会听诊心脏杂音和观察水肿情况。
此外,还需要进行一些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血液检查等,以评估心脏功能和排除其他疾病可能。
有时候,还可能需要进行冠脉造影等特殊检查。
四、治疗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目标是减轻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具体的治疗方案应该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影响因素进行个体化制定。
首先,药物治疗是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基石,包括血管扩张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
这些药物能够通过不同途径改善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减轻病人的症状和改善预后。
其次,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病人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控制体重、限制盐摄入、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
同时,遵循规律的作息时间、减少压力等也有助于控制病情恶化。
对于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例如,冠心病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可能需要冠脉搭桥或冠脉支架等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心脏瓣膜病变,可能需要进行瓣膜置换手术。
心功能不全症状
![心功能不全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720f382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5.png)
心功能不全症状
心功能不全是指心脏无法有效地完成泵血功能,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的一种病理状态。
心功能不全症状的表现非常多样,其中常见的症状有疲劳、呼吸困难、水肿、心悸等,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症状。
首先是疲劳。
心功能不全患者常常感到疲劳乏力。
这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减弱,无法满足全身组织的氧和营养的需求,导致全身疲乏。
患者在进行轻微身体活动后就会感到疲劳,甚至在休息时也无法完全缓解疲劳感。
其次是呼吸困难。
心功能不全患者常常出现呼吸急促、气喘和咳嗽等呼吸困难症状。
这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不全,导致心排血量减少,血液回流受阻,使肺淤血加重,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困难。
患者在平卧位或夜间睡觉时呼吸困难症状加重。
第三是水肿。
心功能不全患者常常出现心脏性水肿,主要表现为浮肿和压痛,尤以下肢为多见。
这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不全,导致心排血量减少,血液回流受阻,使毛细血管内压升高,促使液体渗出到间质和组织内,导致水肿。
此外,心功能不全患者还可能出现心悸、胸闷、头晕、晕厥等相关症状。
这些症状的发生与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导致脑供血不足有关。
心悸是指心脏跳动加快或不规则,胸闷是指患者感觉到胸部受压迫或气短。
头晕和晕厥是由于脑供血不足,导致脑部缺氧。
总之,心功能不全症状的表现非常多样,其中常见的症状有疲劳、呼吸困难、水肿、心悸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此外,还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遵循医生的建议,保持心脏健康,提高心脏功能。
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bfa8da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8.png)
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正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
以下将详细介绍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 典型症状,患者常常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
2. 体征,包括颈静脉压力升高、心脏听诊可闻及心脏杂音、下肢水肿等。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液学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等。
2. 生化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3. 免疫学检查,包括心肌肌钙蛋白、BNP等。
三、影像学检查。
1. 心电图,可见心房扩大、心室肥厚、心律失常等。
2. 超声心动图,可见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3. X线胸片,可见肺淤血、心影增大等。
根据上述的诊断标准,医生可以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最终确定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
同时,还需要排除其他疾病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肺部疾病等。
在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时,需要注意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因素,以便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此外,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治疗反应和并发症的发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估过程,需要医生全面、准确地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以便进行科学、规范的诊断和治疗。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掌握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提高对患者的诊疗水平,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心功能不全分级和诊断标准
![心功能不全分级和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b82011c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d.png)
心功能不全分级和诊断标准心功能不全是指心脏无法满足身体对氧气和营养的需求,导致身体各个器官功能受损的一种疾病。
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四个级别,分别是I级、II级、III级和IV级。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四个级别的诊断标准。
I级心功能不全:无明显症状,即在日常活动中不会感到疲劳、气促或心悸等不适症状。
但是,如果进行剧烈运动或长时间的体力活动,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疲劳感。
II级心功能不全:在日常活动中会出现轻度的疲劳、气促或心悸等不适症状。
但是,这些症状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只有在进行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时,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
III级心功能不全:在日常活动中会出现明显的疲劳、气促或心悸等不适症状。
这些症状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可能需要进行休息才能缓解。
只有在进行轻度的体力活动时,才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
IV级心功能不全:在日常活动中会出现严重的疲劳、气促或心悸等不适症状。
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可能需要卧床休息才能缓解。
即使在休息状态下,也可能出现严重的不适症状。
除了以上的症状外,心功能不全还可能伴随着其他症状,如水肿、心律不齐、胸痛等。
因此,诊断心功能不全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心电图等检查结果。
目前,诊断心功能不全的主要方法是心脏超声检查。
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可以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腔大小、心肌收缩情况、心瓣膜功能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心电图、血液检查等方法来辅助诊断。
总之,心功能不全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程度可以分为四个级别。
诊断心功能不全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
及早发现和治疗心功能不全,可以有效预防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心功能不全共识诊断标准
![心功能不全共识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e12c46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0c.png)
心功能不全共识诊断标准
心功能不全一般要根据病史以及体征和检查结果为标准。
一、心功能不全诊断标准:
1、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主要取决于心功能不全的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
2、还可以做相应的实验室和设备检查。
病史是指心功能不全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情况,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瓣膜病、长期高血压等。
临床上,部分患者之前有贫血或甲亢。
临床症状是指患者会出现哮喘、气短、下肢水肿、颈静脉充盈、夜间被迫坐起或感到窒息等症状。
3、体征是指一系列体征,如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急性发作时肺部罗音、听诊时心率增快、右心衰竭患者下肢水肿等。
实验室检查是指根据心力衰竭的特定指标进行诊断,称为BNP。
当心脏扩张出现心力衰竭时,如果心室分泌的脑钠肽增加,基本可以诊断为心力衰竭。
二、心功能不全怎么治疗?
1、有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
在急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中,主要是强心、利尿、扩张血管,即针对病因和诱因进行治疗。
在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中,需要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分类。
一方面,要治疗原发病。
如果是冠心病引起的,就要改善心肌缺血的症状。
如果是高血压引起的,就要积极控制血压。
2、另一方面,根据患者的心功能不全,可使用利尿剂、受体阻滞剂、ACEI或脑啡肽酶抑制剂来改善心脏功能。
综上所述,心功能不全也可以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综合诊断。
心功能不全诊断金标准
![心功能不全诊断金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d547bb0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d5.png)
心功能不全诊断金标准
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的诊断金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表现,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心悸、体重增加等。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了解病情的
发展和表现。
2. 生化标志物,医生可能会进行一系列生化指标的检查,如B
型钠尿肽(BNP)或者N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等,这些
标志物在心功能不全时常常升高,有助于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3. 影像学检查,心脏超声是诊断心功能不全的重要手段,可以
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检查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以及心脏瓣膜情
况等。
4. 心电图(ECG),心电图可以显示心脏的电活动,帮助医生
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
5. 心脏核磁共振(MRI),对于一些复杂的心功能不全病例,
心脏核磁共振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信息。
6. 肺动脉嵌顿压测定,对于一些需要确诊的心功能不全病例,
医生可能会进行肺动脉嵌顿压测定,以评估心脏的充盈压力。
综合上述各方面的检查结果,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心功能不全,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诊断心功能不全需要综
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以免漏诊或误诊。
慢性心功能不全
![慢性心功能不全](https://img.taocdn.com/s3/m/d3afb444ba1aa8114431d9c6.png)
急性心力衰竭
• 二、病理生理: • 心脏收缩力突然严重减弱,或左室瓣膜急性反
流,心排血量急剧减少,左室舒张末压( LVEDP)迅速升高,肺静脉回流不畅,肺静脉 压快速升高,肺毛细血管压随之升高,血管内 液体渗入到肺间质和肺泡内形成急性肺水肿。 • 早期,因交感神经激活,血压可升高,但随着 病情持续进展,血管反应减弱,血压逐步下降 。
2020/4/15
治疗
• (3)保钾利尿剂: • ①螺内酯:作用于肾远曲小管,干扰醛
固酮的作用,使钾离子吸收增加,同时 排钠利尿 • ②氨苯蝶啶:作用于肾远曲小管排钠保 钾。 • ③阿米洛利:作用于肾远曲小管排钠保 钾。利尿作用较强而保钾作用较弱
2020/4/15
治疗
•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应用: • 主要作用机制:①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急性心力衰竭
[病因和发病机制] 是由于心脏解剖或功能的突发异常,使心排血量
急剧降低和肺静脉压突然升高。 一、病因: 1、冠心病的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乳头肌梗
死断裂、室间隔破裂穿孔等。 2、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瓣膜穿孔、腱索断裂
。 3、其他:高血压心脏病血压急剧升高;原有心
脏病基础上快速心律失常或严重缓慢性心律失 常,输液过多过快等。
2020/4/15
治疗
• 3、ACE抑制剂:有效控制高血压,从长远看 改善心肌及小血管重构,有利于改善舒张,最 适用于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
• 4尽量维持窦性心律,保持房室顺序传导,保 证心室舒张期充分的容量。
• 5、对淤血症状较明显者,可适量应用静脉扩 张剂(硝酸盐制剂)或利尿剂降低前负荷,但 不宜过度,过分的减小前负荷可使心排血量下 降。
2020/4/15
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482e56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a4.png)
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慢性心功能不全(chroniccardiacinsufficiency)也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长时间负荷过重、心肌损害、收缩力减弱引起心排血量(即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而引起的以循环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综合征。
循环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体(或肺)循环静脉系统淤血,而动脉系统和组织血流灌注不足。
【诊断提示】1.左心衰竭(1)疲劳、乏力:此为早期表现,一般体力活动即感疲劳乏力(即运动耐量降低)。
(2)呼吸困难:为最常见的症状,初始表现为缓进性劳力性呼吸困难,逐渐发展为休息时呼吸困难或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哮喘样发作、端坐呼吸等。
(3)咳嗽与咯血:咳嗽是左心衰竭的主要症状之一,有时是心衰发作前的主要表现,尤其是在体力活动或夜间平卧时易出现。
严重的肺淤血、急性肺水肿及伴肺梗死时可出现咯血。
(4)急性肺水肿:突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伴有大量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对称性布满湿啰音及哮鸣音,是左心衰竭最严重的表现。
(5)体征可有心脏扩大、血压下降、脉速、心动过速、心尖部舒张期奔马律、P2亢进、心尖区收缩期杂音、双肺底部湿啰音,重者全肺布满湿啰音和(或)哮鸣音。
(6)X线检查可见左心扩大、肺淤血、肺纹理增粗,急性肺水肿时可见肺门向肺野呈蝶形的云雾状阴影。
2.右心衰竭(1)单纯右心衰竭多由急性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所致。
(2)体循环淤血临床表现,如右上腹胀痛、沉重感、腹胀、食欲差、恶心、呕吐、少尿、夜尿相对增多等。
(3)体征:四肢发缙、颈静脉怒张、脉压降低或奇脉、右心增大、剑突下可见明显搏动、肝大,有压痛,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下肢水肿,重者可有胸腔积液、腹水、全身水肿。
(4)静脉压增高:肘静脉压超过14kPa(14cm1120)o(5)X线检查:心影增大,上腔静脉增宽、右房、右室增大,可伴有双侧或单侧胸腔积液。
3.舒张期功能衰竭(1)常见病因为冠心病、肥厚型和限制型心肌病、高血压病、心肌间质纤维化等。
心功能不全诊断详述
![心功能不全诊断详述](https://img.taocdn.com/s3/m/d624fae87f1922791688e874.png)
心功能不全诊断详述*导读:心功能不全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1.病史中注意有无严重烧伤休克、严重感染、输液过多和过快,有无严重吸入性损伤和烧伤后呼吸衰竭,有无误用血管收缩药物。
2.按一般心功能不全常规进行检查,应根据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区分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
3.由于烧伤病情复杂,胸部焦痂,影响胸部检查的准确性,其症状常与烧伤本身、休克及感染的表现混同,对严重烧伤病人,特别在休克时,应加强对心脏的监护,以免漏诊或误诊。
1、休息为减轻心脏负荷的主要方法。
在轻度心力衰竭患者,限制体力活动即可;重度心力衰竭时,则宜卧床休息。
还要注意解除病人的精神负担。
2、低热量饮食,足够的维生素,中等量的蛋白质,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脂肪。
3、少量多餐,三餐加两次点心。
避免餐后胃肠过度充盈,横膈抬高压迫心脏。
夜间有阵发性呼吸困难者,宜将晚餐时间提前,晚饭后不再进食物或水分。
4、食物要容易消化,以流质和半流质为好,如大米粥、藕粉、蛋花汤、牛奶、酸奶、细面条、饼干、面包片等。
避免吃坚硬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容易胀气的食物(如红薯、土豆、南瓜等)。
5、低盐。
每天控制在3克以内。
若水肿明显、尿量减少、气短、心慌、不能平卧时,应严格无盐饮食。
包括咸菜、酱菜、咸肉、酱油及一切腌制品,均禁忌,另外水量也应控制。
6、禁食或少食的食物还有油条、油饼、霉豆腐、香肠、咸肉、腊肉、熏鱼、海鱼、咸蛋、酱菜、皮蛋、豆瓣酱、汽水、啤酒等。
7、饮食要有节制,以少食多餐、富于营养、易消化为原则,忌饱食或食膏梁厚味,应适当限制钠盐摄入。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心功能不全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心功能不全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慢性心功能不全讲课PPT课件
![慢性心功能不全讲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91e28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64.png)
预防并发症:通过康复训练,慢 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可以预防和减 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步骤
康复评估: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和康复需求 制定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实施训练:通过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手段进行康复训练 监测与调整:定期监测患者的康复进展,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心理调适和生活质量提升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心态,学会放松和缓解压力,避免情绪波动。
生活质量提升: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适当运动,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戒烟限酒。
慢性心功能不全的预防和保健: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导致心功能不全的疾病, 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慢性心功能不全的预防和保健: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和其他感染。
发病机制:心脏肌肉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导致心输出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需要
病理生理:心脏重塑、心室扩大、肥厚等导致心脏功能进一步恶化 诱发因素:感染、心律失常、体力劳动等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乏力、气短、心 悸、咳嗽、咳痰等
诊断标准:根据症状、体征、 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结果进行诊断
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方法
和干预。
营养支持:调 整饮食结构, 保持低盐、低 脂、适量蛋白
质的摄入。
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限酒、 规律作息,避 免过度劳累。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低盐、低 脂、低热量,多 摄入蔬菜水果
运动:适量运动, 如散步、慢跑等 有氧运动
戒烟限酒:戒烟 并限制酒精摄入
心理调节:保持 良好心态,避免 过度紧张和焦虑
案例分析:以上三 个案例分别代表了 不同病因导致的慢 性心功能不全,通 过不同的治疗方式 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或改善。典型案例 的介绍和分析有助 于深入了解慢性心 功能不全的治疗和治疗和健康生 活方式,成功控 制病情
心功能不全诊断标准
![心功能不全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28bc799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1f.png)
心功能不全诊断标准心功能不全是一种临床综合征,通常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的异常所致。
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诊断和治疗心功能不全患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下面将介绍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标准。
1. 临床表现。
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体重增加、心悸、胸闷等。
其中,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在平卧时会感到气促,夜间甚至会出现夜间呼吸困难。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咳嗽、咳痰、食欲不振等症状。
2. 影像学检查。
心功能不全患者在影像学检查中常常出现心脏扩大、心包积液、肺水肿等表现。
心脏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判断心功能是否存在异常。
3. 实验室检查。
血液学和生化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肝肾功能、肌钙蛋白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心功能是否存在异常。
4.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是诊断心功能不全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心功能不全患者在心电图上常常出现心律失常、ST段改变、T波改变等表现。
通过心电图检查,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心脏电生理状态,辅助诊断心功能是否存在异常。
5. 心功能评估。
心功能评估是诊断心功能不全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NYHA心功能分级、心功能等级评分、运动耐量测试等。
这些评估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总结,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和心功能评估等多个方面。
临床医生在诊断心功能不全时,需要综合运用这些标准,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希望本文介绍的心功能不全诊断标准对临床医生有所帮助,提高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知识宣教
![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知识宣教](https://img.taocdn.com/s3/m/fad65d33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58.png)
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知识宣教1、疾病简介:心功能不全也称心力衰竭。
是由于心收缩力减弱、心排血功能障碍或负荷增加所致。
左心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开始多在较重体力劳动时出现,休息后可好转。
右心衰竭表现为胃纳差、腹胀、下垂部位的水肿、紫绀、颈静脉怒张及内脏淤血、失眠、嗜睡等。
2、心理指导;护士先要以亲切语言安慰病人,配合治疗及护理,需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抑郁、紧张以及过度兴奋,以免诱发心衰。
3.饮食指导:饮食宜少食多餐、不宜过饱,在食欲最佳的时间进食,宜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多食蔬菜、戒烟酒。
控制钠盐的摄入,每日摄入食盐5g以下。
使用利尿剂病人,容易出现低钾血症、低血钠等电解质紊乱,并容易诱发心律失常、洋地黄中毒等,因此饮食中钠盐的控制不必过严。
指导病人多食香蕉、菠菜、苹果、橙子等含钾高的食物。
4、作息指导:减少干扰,保证睡眠时间。
协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
(1)心功能一级:可活动,但避免剧烈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2)心功能二级:可起床活动,但需增加间歇休息时间。
(3)心功能三级:限制活动,多卧床休息。
生活自理或由他人协助。
(4)心功能四级:绝对卧床休息,并尽快可能使体位舒适。
5、出院指导:(1)避免诱发因素,气候转凉时及时添加衣服,预防感冒。
(2)合理休息,体力劳动不要过重,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提高活动耐受力。
(3)进食富含维生素、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少量多餐,避免过饱。
(4)强调正确按医嘱服药,不随意减药或撤换药的重要性。
(5)定期门诊随诊,防止病情发展。
心功能不全怎么检查
![心功能不全怎么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b2f5b095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0.png)
心功能不全怎么检查心功能不全是一种心脏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脏无法充分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导致机体各器官缺血、缺氧等症状。
早期检测心功能不全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检查方法。
1. 临床症状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等信息,以了解患者的临床情况。
例如,问及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乏力、水肿、心悸等症状,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心功能不全的可能。
2. 静息心电图(ECG):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可以评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心功能不全患者的ECG结果可能出现ST 段改变、Q波增宽等异常,有助于确认心脏病变。
3. 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是一项无创检查手段,通过超声波来观察和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可以检测心脏的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射血分数等指标,对诊断心功能不全非常有帮助。
4. 心脏核素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通过注射放射性标记物来观察心肌的血液供应情况,了解心脏的灌注状态。
这项检查可以评估心肌缺血、梗死和心功能不全的程度。
5. 肺动脉楔压测定(Pulmonary Artery Wedge Pressure):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方法,通过导管测定肺动脉和肺毛细血管的压力来评估心脏功能。
这项检查常用于重症心功能不全患者,可以了解心脏负荷情况和液体管理需求。
6. 体积负荷试验(Volume Stress Test):通过快速输注生理盐水等液体来刺激心脏,评估其对体液容量变化的反应。
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脏的舒张功能和代偿能力。
7. 动态心电图(Holter):通过佩戴可记录心电活动的便携设备,可以连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
有助于发现心律失常等心脏异常,对评估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脏情况非常有帮助。
总之,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检查包括临床症状评估、静息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无创检查方法,以及肺动脉楔压测定、体积负荷试验等侵入性检查方法。
心功能不全的诊断
![心功能不全的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ada23c0a6edb6f1aff001fad.png)
心功能不全诊断与治疗诊断心功能不全时,首先应确诊病人有心脏病,然后根据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和心源性水肿等特点,一般不难做出诊断。
诊断应包括基本心脏病的病因、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诊断以及心功能分级。
目前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不全的分级。
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
日常活动不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等症状。
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休息时无症状,日常活动可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休息时无症状,轻微日常活动即引起上述症状。
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休息时亦有症状,任何体力活动都使症状加重。
NYHA心功能分级的心功能Ⅱ、Ⅲ、Ⅳ级分别相当于我国的心力衰竭分度的I、Ⅱ、Ⅲ度。
鉴别诊断左心功能不全者应注意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
右心功能不全者应注意与肾性水肿、心包疾患和肝硬化、下腔静脉综合征所致的水肿、腹水等相鉴别。
治疗首先要消除诱因如控制高血压,改善心肌缺血,预防和控制感染。
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或冬春季节,可给予流行性感冒和肺炎链球菌疫苗以预防呼吸道感染。
治疗肺梗死、心律失常,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控制快速性心房纤颤病人的心室率,治疗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肾功能损害等。
减轻心脏负荷。
利尿药的应用利尿药是治疗心力衰竭最常用的药物,通过排钠排水对缓解淤血症状及减轻水肿效果显著。
β-受体阻滞药β-受体阻滞药治疗心力衰竭已获肯定结果,作用机制是拮抗代偿作用增强的交感、儿茶酚胺系统,改善心脏重构,保护心肌细胞。
此外,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carvedilol)尚有扩张血管和抗氧化的作用。
对于高血压、冠心病、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等原因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
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药物之一。
所有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Ⅱ~Ⅲ级病情稳定及无症状心衰和NYHA心功能I级病人均必须使用β阻滞药,而且需终身使用,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
NYHA心功能Ⅳ级病人需待病情稳定后,在严密监护下应用。
全科医生培训: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诊疗及转诊
![全科医生培训: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诊疗及转诊](https://img.taocdn.com/s3/m/18578b5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00.png)
全科医生培训: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诊疗及转诊慢性心功能不全亦称慢性心力衰竭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心结构和功能紊乱、心室充盈压或射血能力受损,导致组织血流灌注不足、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多病因疾病,从病理生理角度可分为三类:1.原发性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心肌病变:如冠心病心肌梗死、感染性或中毒性心肌炎、心肌病;心肌代谢障碍:如脚气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原累积病。
2.心脏负荷过重①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体循环和肺循环高压如高血压及肺动脉高压,左、右心室流出道狭窄,主动脉或肺动脉瓣狭窄等;②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瓣膜关闭不全如主动脉或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内或大血管间左至右分流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等。
3.心脏舒张受限影响左心室松弛性,即舒张期顺应性降低的疾病如高血压病、肥厚型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
影响左心室僵硬度,即心室充盈受限的疾病,如心肌淀粉样变、限制性心肌病、心包填塞、缩窄性心包炎等。
有80%~90%的心力衰竭发作存在诱发因素,常见的诱因:①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最多;②过度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③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④妊娠和分娩:⑤输液输血过多或过快;⑥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⑦洋地黄过量或不足;⑧使用抑制心肌收缩力的药物;⑨出血与贫血等。
【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呼吸困难,踝部水肿和乏力是心力衰竭的特征性症状。
临床上习惯于按心力衰竭开始发生于哪一侧及淤血部位,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功能不全。
(1)左心功能不全。
①症状:a.肺循环淤血引起的症状:呼吸困难,最初是劳力性呼吸困难,加重后出现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及咳嗽、咳痰、咯血;b.心排血量低下的表现:心悸、乏力、倦怠、嗜睡。
②体征:a.原有心脏病的体征,以及左心室扩大、心率增快、心尖区可有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交替脉;b.双侧肺底细湿罗音是左心衰竭重要体征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心功能不全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一、临床表现
典型的心力衰竭诊断并不困难。
左侧心力衰竭的诊断依据为原有心脏病的体征和肺循环充血的表现。
右侧心力衰竭的诊断依据为原有心脏病的体征和体循环瘀血的表现,且患者大多有左侧心力衰竭的病史。
值得注意的是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
早期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可不明显,常能自由活动,坚持工作,劳力性气促和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左侧心力衰竭的早期症状,但常不引起注意,并常因白天就诊时缺少阳性体征而被忽视,如不详细询问病史、不仔细检查、未发现舒张期奔马律及X线典型表现,易被漏诊。
颈静脉充盈和肝肿大是右侧心力衰竭的早期症状,易被忽视,如一般体检不易注意颈静脉,心力衰竭时肝肿大多在剑突下,肋缘下不能触及,即使发现肝肿大也常因不伴气促、水肿而不考虑心力衰竭,不注意检查肝颈静脉返流等。
心力衰竭的某些症状和体征也见于其它疾病。
因此心脏病患者的气促、水肿和肝肿大等也不一定都是心力衰竭所致。
如劳力性气促可由阻塞性肺气肿、肺功能不全、肥胖或身体虚弱引起。
夜间呼吸困难也可由支气管哮喘发作引起。
肺底湿罗音可由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或肺炎引起。
心力衰竭引起的湿罗音大多为两侧对称性的,偶见于单侧、或仅有哮鸣音。
下肢水肿可由静脉曲张、静脉炎、肾脏或肝脏疾病、淋巴水肿等所致,还可在久坐或月经前后、妊娠后期发生;妇女原因不明性下肢水肿亦不少见。
另外,心力衰竭时可因长期卧床液体积聚在腰骶部而不发生下肢水肿。
肝肿大可由血吸虫病、肝炎、脂肪肝引起。
颈静脉充盈可由肺气肿或纵隔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引起。
胸水可由胸膜结核、肿瘤和梗塞引起;腹水也可由肝硬化、低蛋白血症、腹膜结核、肿瘤引起。
二、病理改变
心力衰竭时常伴心脏扩大,但正常大小的心脏也可发生心力衰竭,如急性心肌梗塞。
肺气肿时心脏扩大可被掩盖;心脏移位或心包积液又可被误认为心脏扩大。
可见,为了正确诊断心力衰竭,避免漏诊和误诊,必须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结合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