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集体备课记录表
八年级地理集体备课记录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八年级地理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2010-4-6 星期三
地点:田家炳实验中学东校区3楼阅览室
参与人员:刘贵英欧阳海涵俞旺
主讲:欧阳海涵
背景及主要内容:
通过前段复习八下中国地理,对其进行测试,发现一些问题,备课组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1、复习要求:欧阳海涵老师提出复习强调课本和地图册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能
背的一定要背下来,使考试有更充足的时间。
这次很多同学就没做完,是很深的教训,所以要求学生按照先在家对照书和地图册把考点管理和限时集训先做一遍,要求家长签字,老师检查。
课堂上在讲知识点时,要特别注意基础较差的同学,课后要求在家把考点管理背下来。
2、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层次,督促每一位学生落实复习任务,采取在学生中
一帮一,密切与家长联系,落实每天的任务过关,成而确保每位学生能顺利拿到理想的成绩。
5、备课组还商量了下次段考的范围:八年级上下册所有内容。
八年级地理备课组。
八年级地理集体备课记录
八年级地理集体备课记录
八年级地理集体备课记录时间:2010-3-24 星期三
地点:田家炳实验中学东校区3楼阅览室
参与人员:刘贵英欧阳海涵俞旺
主讲:刘贵英
背景及主要内容:
初中地理毕业学业考试临近,新课已经结束,进入总复习阶段,备课组就复习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1、复习进度:刘贵英老师提出先从八年级上册开始复习,这一部分内容刚学过
不久,相对来说学生印象更深刻一点,趁热打铁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2、复习资料的选用:对几种复习资料进行一番比较研究,经领导批准,决定选用《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湖南教育版)作为主要复习资料,该书
考点明确,知识点齐全,习题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复习方法:因为学业考试以开卷笔答的形式进行,所以老师强调课本和地图
册的主体地位,能背的要背下来,使考试有更充足的时间。
要求学生对照
复习资料,课前将课本的知识点过一遍,将复习资料的空格填好,并做好
后面的习题,课间老师再重申本章节的重点、考点,并讲解习题(解题思
路和方法)。
4、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层次,督促每一位学生落实复习任务,确保每位学生
能顺利将地理科结业或拿到理想的成绩。
5、备课组还商量了本次月考的范围:八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八年级地理备课组。
高一地理集体备课记录
高一地理集体备课记录一、备课目的1.了解高一地理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3.讨论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4.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安排二、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1.教材:《高一地理》2.教学要求:根据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地理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和地理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与地理科学、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2.教学难点:地球的形成与构造、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相互关系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展示地理图表和影像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3.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教学计划和安排1.教学内容:地球与地理科学2.教学过程:-导入:通过观看地球的影像资料,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特点和构造。
-串讲:讲解地球的形成与构造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特征和地质构造。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地球地壳运动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化学生对地球与地理科学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和改进1.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教学内容有些抽象,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2.教学改进:下节课可增加实地考察和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地质构造和地质活动的实际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七、教学评价和展望1.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2.教学展望: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八、备课总结通过本次集体备课,我们明确了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确定了教学方法和手段,制定了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安排。
我们会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一地理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
初一地理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时间:2010年09月17日作者: 李成名这个学期初一地理备课组共有4名成员,组长:李成名;是这些年来人数最多的一次,全部集中一次不容易,但是我们依然坚持每周集体备课.备课时间为:每周四上午第三节课;地点:初一年级办公室.备课内容:第二章认识地球一共3节课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认识地球(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以及地球仪中的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及经纬网.)教学重点及抓重点的方法:一,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及规律.二,经纬网的确定及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三,因为缺乏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主要运用地球仪或篮球来讲解,并让学生运用篮球画出经线与纬线并理解划分的方法.作业布置:经纬网地图的运用与方向的确定初二地理备课组第1、2周集体备课情况记录时间:第一周9月3日第二周9月10日地点:初二年级办公室中心发言:李成名参加人员:本年级地理任课教师内容:第一周:1.学习初中地理课标。
2.探讨“中国的疆域”与“中国的行政区划”两节重点教学内容的处理办法,我们决定充分运用地图落实重点,着实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第二周:1.探讨如何处理课堂时间紧与记忆知识点多的矛盾,例如课标要求学生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但是不太可能在两节课里全部学生全部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所以我们决定在这个月、这个学期,甚至这一年里,让学生逐步记住这些内容。
2.探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设计在课堂中开展接龙、拼图等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3.确定由四位老师轮流命制单元测试题,各自批阅任教班级试卷。
初二地理备课组第3周集体备课记录时间:9月17日第二节地点:初二年级办公室参加人员:本年级四位地理任课教师中心发言:李成名主要内容:1.学习与本周教学内容相关的地理课标部分。
2.确定教材重点为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民族风情。
通过设计旅游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从资料中查找代表性少数民族的分布位置,并归纳民族分布特征。
地理集体备课记录模板
威海二中高一地理(47级)集体备课记录备课过程单元活动:学用地理统计图一、学习目标1、记住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扇形图的判读方法。
2、分析说出金字塔图的组成和结构、用途、掌握其判读方法3、学会三角形统计图和四边形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二、教学活动认真阅读教材P25-P27容及相关图表,注意以下问题:A1、常见的人口统计图主要有哪些?2、利用地理统计图的作用?3、读图1-4-1,哪一个洲的人口数最多?是多少?哪一个洲的人口数最少?是多少?4、读图1-4-4,中国2000年人口数量?占世界人口的比重?5、读图1-4-5,哪一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哪一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试分析其原因。
6、读图1-4-6,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阅读教材P27-P28教材容,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一般表示方法是?2、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与人口增长特征之间的关系?3、思考并讨论28页问题2、3三、重要方法1、读图步骤:读图名图例、看坐标、读数据大小变化、图表图图转换、得出结论2、复杂统计图读法:四、习题讨论同步学案六、 下 周 进 度 安 排时间 课上安排课后作业 第一课时 完成人口分布第一课时练习册习题第二课时完成人口分布第二课时 练习册习题周末自主学习安排 回顾复习 +习题 下周主备人:晓萍 容:城市发展与城市化集备领导签名______________集体备课重难点问题讨论整理人:__________1.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掌握到什么程度?2.政治因素可否放在社会经济因素里?3.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的理解4.三峡移民的安置措施5.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的理解6.影响人口分布的影响的地理因素。
地理集体备课记录模板
威海二中高一地理(47级)集体备课记录
备课过程
单元活动:学用地理统计图
一、学习目标
1、记住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扇形图的判读方法。
2、分析说出金字塔图的组成和结构、用途、掌握其判读方法
3、学会三角形统计图和四边形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二、教学活动
认真阅读教材P25-P27内容及相关图表,注意以下问题:
1、常见的人口统计图主要有哪些?
2、利用地理统计图的作用?
3、读图1-4-1,哪一个洲的人口数最多?是多少?哪一个洲的人口数最少?是多少?
4、读图1-4-4,中国2000年人口数量?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5、读图1-4-5,哪一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哪一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试分析其原因。
6、读图1-4-6,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阅读教材P27-P28教材内容,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一般表示方法是?
2、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与人口增长特征之间的关系?
3、思考并讨论28页问题2、3
三、重要方法
1、读图步骤:读图名图例、看坐标、读数据大小变化、图表图图转换、得出结论
2、复杂统计图读法:
四、习题讨论
同步学案
A
集备领导签名______________
集体备课重难点问题讨论
整理人:__________
1.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掌握到什么程度?
2.政治因素可否放在社会经济因素里?
3.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的理解
4.三峡移民的安置措施
5.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的理解
6.影响人口分布的影响的地理因素。
集体备课记录表(八年级地理第二周)
、( )、( )三级行政区 【演示】通过PPT演示自主学习的答
划。
案,让学生在书上划出来。
(2)我国共有( )个省级行 我国基本实行的是省(自治区、直
政区,其中包括( )个省, 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
( )个自治区,( )个直 治县)、乡(镇、民族乡)三级行
辖市,( )个特别行政区。 政区划。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
八年级地理集体备课记录表
主备人 活动时
间 备课组 参加人
员
2022.09.07
课题 活动地点
负责人
从世界看中国之疆域(二)
八年级地理备课组
学科
地理
集体备课过程
主备人立阐述备课思路Biblioteka 讨论修改教学目 标
在我国行政区图上熟练的找到 34个省级行政区,并记住它们 的省会城市和简称,认识行政
区的轮廓。
在我国行政区图上熟练的找到34个 省级行政区,并记住它们的省会城 市和简称,认识行政区的轮廓。
教学 重难点
1、通过读图,掌握中国34个省 级行政区的位置和轮廓。
2、用不同的方法记住34个省级 行政区的行政中心和简称;区 分省、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
自治区。
1、记住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 和轮廓。
2、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 和简称;区分省、直辖市、特别行
政区和自治区。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地球仪
、地图册、导学案、PPT课件 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
(一)导入新课
和民族团结,我国也进行了进一步划
班级里,老师是不是对同学们
分,我们叫做行政区划。
进行了分组呀?这是为什么
(二)新课讲授
呢?
【自学】同学们阅读第六页和第七
地理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
地理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海陆的变迁一、学习和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和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了解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2、技能掌握与指导:运用地图说明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和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教材的组图和资料补充,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探究思路和方法。
4、情意修炼与开导:通过课堂活动,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得到一次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二、障碍与生成关注学生对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对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的理解不深,感性认识不多,教者应通过引导或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程与导程活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海陆变迁的资料。
(一)、创设场景引出问题用南通由海成陆的实例引出问题。
(从当地由海成陆的实例引出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到好奇,也为今后学习平原的形成和乡土地理埋下伏笔。
学生通过思考产生疑问,进而引出“沧海桑田”海陆变迁的话题。
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问题场。
)(二)、阅读教材自主学习1、“沧海桑田”原为什么意思?原意为海陆的变更,后人用此成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2、学生活动1:看教材图2.10——图2.12 分别反映了哪些地理现象?从阅读材料和图2.18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对学生的科学史和科学观教育及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应在教学中给予充重视。
(图表及文字材料是教学资源,也是教学媒体。
利用好这些资源进行教学活动,这是教学情景场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合作学习加深理解地球上的海陆轮廓是怎么形成的?学生活动2:参考教材和课外知识分小组讨论,找出(1)科学依据(2)科学理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及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
2019届高三上学期地理集体备课一课一研记录汇总表
2019届高三上学期地理集体备课一课一研记录汇总表重点: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和特点,掌握等压线图和风向图的解读方法。
难点: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相互影响,以及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教法建议:图表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课堂讨论法。
高考对接: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以等压线图和风向图为主,考查有关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特点和相互作用。
多以选择题和简答题形式呈现,如2018全国卷ⅠT9.1.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和特点,掌握等压线图和风向图的解读方法。
2.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相互影响,以及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3.掌握气压和风向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4.研究如何利用气压和风向预测天气变化。
5.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课堂精琢:1.通过案例分析法和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和特点,以及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2.通过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帮助学生掌握等压线图和风向图的解读方法,以及气压和风向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3.针对高考考查重点,合理设置变式练和课后作业,提高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
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解纠正。
针对本节课难点,对高频考点进行重点讲解,并进行题讲解和答疑解惑。
同时,通过合作探究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气候类型的理解和掌握判断方法。
最后,进行练检测,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提高复效果。
Ⅰ1-2题;2015年海南文综8-9题;2013年安徽文综26题。
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重点研究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以及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同时也会讨论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和河流的补给类型与特征。
这些内容是高考中的热点考点,通常会以区域图、水循环示意图和流域图等形式呈现,考查学生对水循环环节、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河流的水文特征等知识。
因此,我们将采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和动画演示法等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在课堂中,我们将进行自主研究和合作探究,让学生根据教材完成《优化方案》中的自主研究部分,同时重点讲解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高一地理集体备课记录
高一地理集体备课记录主题:地理概论一、背景介绍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科学,它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学生在高一阶段需要通过地理课程,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2.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
3.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具备地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2.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内容和研究方法。
3.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球的结构、地壳运动、地表形态和地貌。
4.地球的人文环境:人口、城市、农业、工业和交通等人文环境要素。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实验法: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
五、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地理图像和资料。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他们的地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1.引入地理学的基本概念: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通过示范讲解,向学生介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3.实地考察地球的自然环境: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地球的自然环境和地貌特征。
高二地理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
高二地理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时间:2014年2月20日
地点:高二文综办公室
参加人员:朴主任、马英花、单欣
课题:中地复习及试卷的讲解
中心发言人:马英花
主要内容:
高二下学期根据联合体的要求;需要复习中地、世地、选修两本旅游和环境保护;时间紧任务重..幸好中地在高一下学期和高二上学期已穿插复习了;但落实不好;所以假期出了六张卷;把中地的十二讲让学生利用假期复习知识点然后做题..所以本周的任务是把学生的卷子收上来检查完成情况;并进行讲解;答疑解惑;用这种方法再把中地落实一下..在讲解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对答案;让学生仅仅局限于会这一道题注意把知识点及知识的联系讲出来;而要注意把知识点及知识的联系讲出来..实验班的学生素质稍好一点可能一周能讲完;普通班的学生基础较差;接受较慢;可适当地放慢一下速度;以让大部分学生能跟上为准..这次复习之后;本学期中地不做重点复习;期末综合时再做一点题查缺补漏..
由于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有的学生可能卷子假期没做或做得不认真;应付了事;所以在讲之前;没做的一定督促学生去做;做完的时间长可能忘记怎么写的;重新再熟悉一遍;课上多让学生解释;说思路..。
八年级地理集体备课记录表
目:每人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 通的伙伴们介绍自己国家的位置。
式向语言不通的伙伴们介绍自 韩国同学走上讲台,用英语讲述了
己国家的位置。
自己国家的位置。讲述中的要素
韩国同学走上讲台,用英语讲 有:北半球、太平洋西岸、所跨经
述了自己国家的位置。讲述中Fra bibliotek度和纬度。
。
教学 重难点
1、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感
知能力。
1、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2 、记住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
的国家。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地球仪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地球仪、地
、地图册、导学案、PPT课件
图册、导学案、PPT课件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板书】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 【板书】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
国、俄罗斯、新西兰和中国等13 个国家和地区的23支青少年表演 队伍相聚西安,参加名为“共同奏 响同一个地球”的活动,用音乐表 达他们对同一个地球的赞美和对更
加和谐世界的期待。
和谐世界的期待。
会后,来自各国的孩子们举行晚
会后,来自各国的孩子们举行 会,在晚会上有这样一个节目:每
晚会,在晚会上有这样一个节 人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语言不
行政区划
区划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一、从世界看中国
一、从世界看中国
问题情景:2023年5月来自美国 问题情景:2023年5月来自美国、韩
教学过 程(教 学流程 及作业 设计)
、韩国、俄罗斯、新西兰和中 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23 支青少年表演队伍相聚西安, 参加名为“共同奏响同一个地 球”的活动,用音乐表达他们 对同一个地球的赞美和对更加
地理集体备课记录模板
威海二中高一地理(47 级)集体备课记录学科地理年级高一主讲人李少平主题《人口与地理环境》第5、 6 课时——人口分布和合理容量时间2017-2-22第 __3__周参与人全体教师(宋召华、刘芳、王万强、李少平、李传声、黄金杰、张晓萍、商国华、王怡)上周总结反思备课过程经验:问题:措施:主备人讲解:李少平优化课标: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课程标准及解读内容解读:一、能够说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能够正确判教别和判断“环境承载力” 、“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学概念。
目行为动词解读:标判别,应从图文资料出发,说出、判别和总结1.运用相关资料,说出世界和我国的人口分布规律确 2.举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立学3、辨析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基本概念,说出环境人口依习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据目4、判断我国环境人口容量,能分析出我国的人口问题及相应人口标政策。
1. 通过自主学习学案,课堂师生问答,90%以上的学生能说出。
通过达标检测学生对目标1二、的达成情况,并通过举手反馈进行统计,要求学生达标率85%。
评 2.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说出影响世界和我国的人口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由价设小组代表发言,使用课堂观察评价量规(要素包括语言描述、逻辑思维、积极性等)进行互评;通过达标检测 2 进一步巩固训练,督促学生的课堂参与及听讲能力。
要求学生达标率85%。
计 3.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说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及其特点,注意区别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并由小组代表发言,使用课堂观察评价量规(要素包括语言描述、三、教学逻辑思维、积极性等)进行互评;通过达标检测 3 进一步巩固训练,督促学生的课堂活动及听讲能力。
要求学生达标率85%。
自主学习:通过自读、自说,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合作探究:异质分组, 6 人合作。
通过合作探究,发现、解决问题,提高沟通交往能力,提高学科素养。
集体备课记录.(地理)
集体备课活动
记录
学校:横山二中
备课组:地理
组长:李水英
二零一一年九月八日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第1次)
2、教师搜集许多不同地形的景观图片让学生欣赏,增强视觉感染力,激发兴趣,让学生从美感中轻松获得必要的地理知识。
3、对于地势呈阶梯状分布这一特点让学生观察地形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加深了对地势特点的理解。
4、关于地势对生活各方面的影响这部分采取分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引进竞争机制,学生积极性较高。
不足之处:
一、导入新课方面略显平淡。
由复习地形图直接过渡到我国的地形有些缺乏感染力。
二、对于地势对各方面的影响之部分设计,让学生分组讨论,形式虽好,但由于有些问题有些难度,学生讨论情绪不太高,应及时巡视并适当加以点拨,避免这种局面的产生,还有一些问题可以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从图中探讨并解决问题,这样能更形象、更易于理解,化难为易。
这些都是上课时考虑欠缺的地方。
三、整堂课推进速度有点慢,最后拖堂了
四、犯了知识性的错误,对地形、地形单元概念的不清楚等等。
应该在自己不熟悉的科目上面多下功夫,掌握好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这节课优缺点都有,我争尽快改变不足之处,让课堂变得更精彩。
2019届高三上学期地理集体备课一课一研记录汇总表
中心发言人研讨内容日期9月3日节次第6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重难点重点: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难点: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教法建议高考对接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动画演示法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以等压线图为载体,考查有关风力、风向等问题,或运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生活和生产课堂精琢中的问题。
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如2017全国卷ⅠT9~10。
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1.学习目标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2.自主学习学生依据教材,完成《优化方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3.合作探究1、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4.解惑提高针对本节课难点,整理答题模版5.练习检测针对本节课内容合理设置了变式训练及其课后练习中心发言人研讨内容日期9月4日节次第3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习题讲评重难点重点: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难点: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教法建议高考对接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动画演示法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以等压线图为载体,考查有关风力、风向等问题,或运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生活和生产课堂中的问题。
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如2017全国卷ⅠT9~10。
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1.学习目标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纠错,然后根据试卷批改的情况,找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解纠正。
精琢3.合作探究4.解惑提高5.练习检测根据近五年高考的高频考点确定,注重与其他章节的内在联系,详见课件部分。
针对试卷中存在的知识误区集中归纳升华,对于重点题目进行方法规律的分析总结。
地理备课组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时间:2022年10月26日二、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活动主题:探讨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四、参与人员:地理备课组全体成员五、活动流程:1. 集合与签到2. 集体备课讨论3. 分组讨论与交流4. 教学案例分析5. 总结与反思6. 教研活动结束六、活动内容:1. 集合与签到活动开始前,地理备课组全体成员准时到达会议室,签到并就座。
组长宣布活动开始,并简要介绍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和目的。
2. 集体备课讨论(1)分析新课程标准组长带领大家共同分析了新课程标准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强调地理学科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重要性。
(2)讨论教学策略与方法针对新课程标准,备课组成员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讨论:1.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2. 如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3. 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手段?在讨论过程中,成员们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3. 分组讨论与交流为了更好地促进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组长将全体成员分为三个小组,分别就以下三个主题进行讨论:(1)地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2)地理实验与实践活动(3)地理教学评价改革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为其他成员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4. 教学案例分析为了提高成员们的教学水平,组长选取了几个典型的教学案例,让大家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分析案例,成员们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5. 总结与反思活动接近尾声,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成员们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2)关注学生需求,创新教学方法;(3)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共同进步。
六、活动成果:1. 明确了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学的目标和任务;2. 交流了教学策略与方法,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借鉴;3. 提高了成员们的教学水平,促进了备课组的整体发展。
七、活动反思: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议主题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主持人
李卫中
主备人
肖云芝
地点
会议室
参加人员
全体综合组教师
主
要
内
容
摘
要
主讲人肖云芝
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初步学会分析气温特点的形成原因。
3、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4、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吴洪敏:上述资料说明了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分组讨论)每大组讨论一个问题,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如下:(1)不同的温度带,地面的植被不同,因而生长的水果也不同;(2)不同的温度带,农作物生长期内的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不同,因而农作物的作物熟制也不同;(3)不同的温度带,冬、夏的气温高低差异很大,因而居民的建筑特色很不相同;(4)不同的温度带,所处的纬度位置高低不同,接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气温高低不同,因而农作物(小麦)播种时间也不同。
从图中可看出,0℃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地形地势的影响。
李卫中:学生充分利用《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14),思考:
①与1月气温分布特点相比,7月等温线分布的疏密程度如何?我国七月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这说明了什么?
②等温线在何处出现明显弯曲?什么地形区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教师小结。
(分组讨论)每大组讨论一个问题,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
李俊平:对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为什么会有很大差异呢?
学生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图2.13),仔细观察气温递变有什么规律?
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即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学生自主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
何晓菲:小组讨论:冬夏季分布特点的形成,与地势有没有关系?小组派代表说说理由。教师及时点拨: 从《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可看出,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较大。主要是因为受青藏高原地势高的影响。并且青藏高原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的地势很高造成的,因为地形地势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教师及时点拨:
3.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
(1)学生读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温度带的划分图》(图2.15)自主学习:
观察一下我国自北向南划分为哪5个温度带?在我国西南部还有一个什么气候区?
小组活动:阅读下面的资料,再补充有关资料,说说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上述资料说明了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教学重点
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教学难点
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春节时,我国北方还是冰天雪地,南方却已百花争艳。大家分析分析,原因是什么呢?
二、自主学习:
南北气温的差异
1.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2.夏季南北温差不大
学生读《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14),思考:
小组讨论:冬夏季分布特点的形成,与地势有没有关系?小组派代表说说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