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机械能教案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教案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教案-动能和势能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得势能与高度、动能与速度之间的关系,熟悉机械能和功、能和热的转换,掌握相关物理概念和公式,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和分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3、动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5、机械能、能和功、能和热的转换6、相关公式、演算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机械能的概念,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涵和应用2、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四、教学难点1、判断物体在不同情况下的能量变化情况2、掌握能、功和热能的转换规律。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示范、演算、分组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流程1、引入通过引入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机械能与动能、势能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注意到这些物理概念在生活中的常见体现。

2、知识讲解接下来,对关键概念和公式进行解释,通过演示和实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机械能和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练习在掌握相关物理概念后,通过相关练习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这些机械能相关概念、理论和公式的能力。

4、归纳总结该部分将几篇小问题综合在一起,让学生主动推导重要公式并联系现实情况对该理论进行解释。

5、实践操作学生在学习完理论后,通过实践操作学习并掌握动能、势能的概念。

教师通过给出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应用技巧。

七、教学过程本节课时间安排大致为70分钟,可按如下方式分步进行:第一步:学生打开电脑,依照教师指示进入课件页面。

第二步:教师对机械能、动能、势能等概念进行精简讲解。

第三步:教师对物体转动时6个重要物理量进行定义及讲解。

第四步:教师展示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机械能实验。

第五步:教师放出小问,让学生讨论。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在物理学中,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8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8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教案:动能、势能、机械能第一章:动能1.1 动能的定义介绍动能的概念,理解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解释动能的公式:K = 1/2 mv^2,其中K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1.2 动能的计算学习如何计算物体的动能,掌握使用动能公式进行计算的方法。

举例说明如何计算不同质量和速度物体的动能,并进行实际计算练习。

1.3 动能的转化理解动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势能、热能等。

学习动能转化的条件,掌握动能转化的过程。

第二章:势能2.1 势能的定义介绍势能的概念,理解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解释势能的分类: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2 重力势能学习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掌握使用重力势能公式进行计算。

举例说明如何计算不同质量和高度物体的重力势能,并进行实际计算练习。

2.3 弹性势能学习弹性势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了解弹性势能与弹性形变的关系。

举例说明如何计算弹簧等弹性体的弹性势能,并进行实际计算练习。

第三章:机械能3.1 机械能的定义介绍机械能的概念,理解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即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3.2 机械能的转化理解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电能等。

学习机械能转化的条件,掌握机械能转化的过程。

3.3 机械能的实际应用学习机械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机械能的利用和转换。

举例说明机械能在机械装置、交通工具等方面的应用,并进行实际观察和分析。

第四章: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测量和实验4.1 动能的测量学习如何测量物体的动能,使用实验方法进行动能的测定。

进行实验练习,使用仪器和工具测量不同质量和速度物体的动能。

4.2 势能的测量学习如何测量物体的势能,使用实验方法进行势能的测定。

进行实验练习,使用仪器和工具测量不同质量和高度物体的势能。

4.3 机械能的测量和转换学习如何测量物体的机械能,使用实验方法进行机械能的测定。

《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案

《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案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到运动的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具有动能。

2.通过探究,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通过探究,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过程方法.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2.通过归纳,概括出动能、势能的概念。

3.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影响动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进行实验设计。

难点学生对能量的认识。

影响动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探究法、练习法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观察法板书设计《12.1动能<wbr>势能<wbr>机械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能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知道:能够做功的物体就具有能,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结合实例中共同存在着的“有做功的能力”这一因素,推出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知道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使知识的获得更加直观,形象,易于学生的掌握和理解。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符合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不足之处是有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些概念,需要进一步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

预习案预习知识.动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_______;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_______。

2.重力势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教案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教案:动能、势能、机械能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使学生掌握动能、势能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势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3. 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关系5. 动能、势能、机械能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难点:动能、势能、机械能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利用示例,分析动能、势能、机械能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动能、势能、机械能现象。

2. 讲解动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KE = 1/2 mv²,其中m 为物体质量,v 为物体速度。

3. 讲解势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计算公式为PE = mgh,其中m 为物体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h 为物体的高度;弹性势能计算公式为PE = 1/2 kx²,其中k 为弹簧系数,x 为弹簧的压缩或拉伸量。

4. 讲解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机械能是指动能和势能的总和,计算公式为ME = KE + PE。

5. 分析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关系: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总量保持不变。

在转化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6. 讨论动能、势能、机械能在实际中的应用:如滚摆、抛物线运动、弹性碰撞等。

7.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不同位置、速度下的动能、势能、机械能。

8.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8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8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教案:动能、势能、机械能第一章:动能1.1 动能的概念引入动能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通过示例或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1.2 动能的计算讲解动能的计算公式:动能= 1/2 质量速度的平方。

进行动能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物体的动能。

1.3 动能的影响因素讨论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进行实验或示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的物体具有更大的动能。

第二章:势能2.1 势能的概念引入势能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通过示例或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2.2 重力势能讲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重力势能= 质量重力加速度高度。

进行重力势能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物体的重力势能。

2.3 弹性势能讲解弹性势能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进行弹性势能的实验或示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弹性势能的产生和释放。

第三章:机械能3.1 机械能的定义引入机械能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解释机械能守恒定律,让学生了解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3.2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讲解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让学生理解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如何转化为势能,反之亦然。

进行动能和势能转化实验或示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转化的过程。

3.3 机械能的守恒讲解机械能守恒的概念和条件。

进行机械能守恒的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如何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第四章: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实验探究4.1 动能实验进行动能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测量物体的动能。

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理解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4.2 势能实验进行势能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测量物体的势能。

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理解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4.3 机械能实验进行机械能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测量物体的机械能。

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理解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并掌握机械能守恒的原理。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11.通过探究,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知识与释简单的现象。

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逐步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分析解释有关能量及能量转化的实例。

分析解释有关能量及能量转化的实例。

灌云县实验中学九年级物理备课主备人:张伟审核人:陈兆军教具学具单摆(摆球、细线)、滚摆。

教学内容与教学程序设计教师引导观察课本P30图12-2 ①小明从高处滑下越来越快说明了什么? ②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例子?③小明的动能为什么会越来越大?增大的动能从何而来?(活动4)观察摆球的动能和势能的转化④摆球在摆动过程中具有何种形式的机械能?⑤摆球从A到O摆动的过程中,速度_____,动能______; 高度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

⑥物体增大的动能从何而来?重力势能减小到哪里去了?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⑦摆球从O到B摆动的过程中,速度_____,动能______; 高度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

结论:物体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动能越来越大动能和势能学生分析讨论观察课本P35图12-12(a)、(b)、(c)三幅图中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及相互转化情况。

(练习)(1)滚摆(过山车):上升过程: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下降过程: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2)皮球下落:下降过程: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接触地面到形变最大:动能减小,弹性势能增大形变最大到复原:弹性势能减小,动能增大上升过程: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二次备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体现学习主体的作用.实验演示过程比较快,要提醒学生注意认真观察.提示学生对于细节的注意.学生讨论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①生活中还有那些事例表明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化? ②上述事例中,如果没有摩擦和空气阻力,结果又会如何?③实际事例中损失的能量到哪里去了?课堂总结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组内讨论后汇报灌云县实验中学九年级物理备课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2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8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8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8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2. 掌握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3. 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动能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2. 势能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3. 机械能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关系。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3. 利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动能、势能、机械能概念的理解。

2. 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动能、势能、机械能计算方法的掌握。

第二章:动能教学目标:1. 掌握动能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动能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动能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动能公式的应用。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详细讲解动能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动能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动能定义及计算公式的掌握。

2. 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动能公式的应用。

第三章:势能教学目标:1. 掌握势能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势能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势能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势能公式的应用。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详细讲解势能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势能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势能定义及计算公式的掌握。

2. 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势能公式的应用。

第四章:机械能教学目标:1. 掌握机械能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机械能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机械能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机械能公式的应用。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详细讲解机械能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机械能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能定义及计算公式的掌握。

初中人教版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18篇)

初中人教版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18篇)

初中人教版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18篇)篇1: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67面、68面和69面内容,完成下面问题: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2.列举有能量的物体:被拦河大坝拦住的河水、从山上流下的瀑布。

3.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小组讨论:现象:1.静止的子弹没有杀伤力,而高速射出的子弹具有很大的杀伤力;2.你能用手接住一飞来的乒乓球,但你不敢也不能用手直接接住一个飞来的铅球。

探究:影响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观察: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

猜想: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实验:①将同一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

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大的,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越多,钢球的动能越大。

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钢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进一步说明: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②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

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结论: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速度和质量。

在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在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问题:1.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你是如何判断钢球做没做功?试验中怎样比较动能的大小?2.在研究动能大小与速度关系时为什么要用同一个铁球?3.在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时为什么要让大小不同的铁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教师点拨:1.利用木块被推动的距离表示钢球动能的大小运用的是转换法;2.此实验还运用到控制变量法。

苏科版九年级12章第一节动能、势能和机械能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12章第一节动能、势能和机械能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12章第一节动能、势能和机械能一、教学内容1. 动能的定义和影响因素:质量、速度。

2. 势能的定义和分类: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3. 机械能的定义: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4.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影响因素。

2. 能够运用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片、模型。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课件或投影片,展示一个滑翔机在空中滑翔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滑翔机在空中滑翔时具有哪些能量。

2. 概念讲解:讲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并通过模型或动画形象地展示它们的变化。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2章第一节动能、势能和机械能一、动能1.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 影响因素:质量、速度。

二、势能1. 定义: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2. 分类: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三、机械能1. 定义: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举例说明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掌握较好,但在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案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教案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教案:动能、势能、机械能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1.2 教学内容动能的定义和计算。

势能的定义和计算。

机械能的定义和计算。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

1.4 教学评估学生能正确回答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学生能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第二章:动能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掌握动能的影响因素。

2.2 教学内容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动能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动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进行动能实验,观察动能的变化。

2.4 教学评估学生能正确回答动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学生能理解动能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势能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掌握势能的分类和影响因素。

3.2 教学内容势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势能的分类: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势能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对于重力势能)以及弹簧的弹性系数和形变量(对于弹性势能)。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进行势能实验,观察势能的变化。

3.4 教学评估学生能正确回答势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学生能理解势能的分类和影响因素。

第四章:机械能的守恒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的概念和原理。

让学生掌握机械能守恒的证明方法。

4.2 教学内容机械能守恒的定义和原理。

机械能守恒的证明方法:动能和势能的变化之和等于零。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能守恒的概念和原理。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进行机械能守恒实验,观察机械能的变化。

4.4 教学评估学生能正确回答机械能守恒的定义和原理。

学生能理解机械能守恒的证明方法。

第五章: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原理。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教案主题:动能、势能和机械能教学目标:1.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2.掌握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换关系。

3.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1.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2.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换关系。

教学难点: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实验器材:弹簧、小球、直线轨道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验现象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老师在直线轨道上放置一个小球,向其运动方向施加一个初始速度,让学生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并观察小球在不同位置时的速度和高度变化。

二、学习动能和势能(15分钟)1. 动能的概念: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用符号K表示,其公式为K=½mv²,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 势能的概念:势能是物体由于所处位置而具有的能量,用符号U表示,其公式为U=mgh,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的高度。

3.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换关系:当物体位置发生改变时,动能和势能之间会发生相互转换。

三、动能和势能转换实验(30分钟)1.实验1:用弹簧测量小球的动能。

a.将弹簧固定在直线轨道的一端,将小球放在弹簧上方。

b.释放小球,让其自由落下,并观察小球在不同高度时的速度。

c. 用公式K=½mv²计算小球的动能,并绘制动能与高度的变化图表。

d.比较小球在不同高度时的动能,让学生探讨动能与高度的关系。

2.实验2:用重力势能计算小球的势能。

a.将弹簧固定在直线轨道的一端,将小球放在弹簧上端。

b.按住小球,使其具有一定的势能,然后释放小球,让其自由落下,并测量小球在不同高度时的速度。

c. 用公式U=mgh计算小球的势能,并绘制势能与高度的变化图表。

d.比较小球在不同高度时的势能,让学生探讨势能与高度的关系。

四、机械能守恒定律(25分钟)1.机械能的定义: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称为物体的机械能,用符号E表示,即E=K+U。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2动能势能机械能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2动能势能机械能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如测定不同高度下滚摆具有的势能,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小组内讨论实验结果,探讨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大小的因素。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分享研究成果,互相借鉴和学习。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在探究动能、势能、机械能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提升能力。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强化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理解。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在探究动能、势能、机械能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
4.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措施,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2动能势能机械能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教学案例围绕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2章“动能势能机械能”展开,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本章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作用效果、速度与路程的关系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为后续学习能量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4.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动能、势原理。
2.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如抛物线运动、弹性碰撞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大小的因素。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2,理解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

3,分析和解释实例,说明过程,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4,建立能量的概念,树立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念,为后面学习能的转化和守恒大小基础。

5、通过分析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养成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习惯和能力。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安排了麦克斯韦滚摆实验来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接着又安排了把用细线悬挂起来的金属小球拉到一定高度放开,以及木球与弹簧片碰撞两个实验,来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使学生一开始就注意到动能和这两种势能都可以相互转化。

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减少转化为内能的问题安排在下一章讲,在这里没有涉及。

教材最后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目的是加强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联系,使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些高科技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法建议注重实验教学,分析上抛小球的实验到观察麦克斯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观察物理现象,清楚具体的过程,从速度变化、高度变化到能量变化,学生能从能量变化中知道能量的转化。

课本实验中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不用细致分析,但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观察的分析木球碰撞弹簧片的过程,由于碰撞非常短,所以应当帮助学生想象弹簧片的形变,从而理解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

教学中注意把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注重分析实例,例如分析射箭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分析卫星运行时。

在分析卫星运行时,应当利用板图标出远地点和近地点,使学生养成画图帮助分析的习惯。

教学设计示例第二节【课题】【重点难点解析】;分析转化过程。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教学过程】1,实验引课观察滚摆实验,用板图帮助分析。

实验时要注意观察:滚摆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如何变化;上升阶段速度如何变化。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设计教案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设计教案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设计教案课题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机械能。

重点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

难点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

教具演示斜面、木块、小车、钩码、电池、会跳的卡片。

学生模拟打桩主要教学过程备课札记一引入新课1.复习功:怎样才算做了功?可举例分析:一木块,并将其置于水平桌面上。

重力对木块做功没有?用手推动木块,使木块运动一段距离。

在此过程中,重力做功没有?手的推力做功没有?。

2.引入能量:演示: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

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简称能。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具有的能量越大。

所以能量的单位与功的相同,都是焦耳。

二教学过程设计1.动能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

刚才的实验中电池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电池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电池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

只有运动的电池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

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我们发现: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

提问: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是否相同?猜想: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你为什么这样猜?如何证实你的猜想?用到什么方法?如何改变相关的物理量?明确在质量相等时怎样改变速度,在改变质量时又如何控制速度相同.演示课本图12-5实验;演示课本图12-6实验;总结实验结果.2.势能物体由于运动的原因而具有动能,物体还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

比如在上学期我们已经知道了两种势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让学生举例说明,如,用橡皮筋弹射纸弹,拉长的橡皮筋能给纸弹一个力,并推动纸弹移一段距离,从而对纸弹做了功。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一、动能势能机械能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树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究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具:斜面、小车、木块、卡片、沙子、小方凳、质量不同的木块三个、单摆、教学光盘学具:斜面、小车、木块卡片、沙子、小方凳、质量不同的木块三个、单摆课时:2课型:新授课、实验课、习题课教学过程:一、设问引入投影图12-1、12-2动画,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在高速公路上要限制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运动员脚踩滑板从高处滑下,为什么越来越快?二、探究动能1、投影出示图12-3、12-4师: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对另一个物体做功,我们就说物体具有能量,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动能。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看P31-32内容,三分钟后比谁能进行实验探究,并完成检测题。

⑴学生按图12-1进行探究①检查桌上器材②探究动能与速度大小关系③探究动能与质量大小关系⑵出示自学检测:1、什么叫动能?2、回答P49观察与思考指名回答1 (板书)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指名回答2(多人回答)归纳: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三、探究弹性势能演示玩具小车上了发条后,放手运动,由演示导入弹性势能。

请同学们认真自学P32-33内容,同时按活动12.2进行探究,3分钟后能完成自学检测题。

2、学生自学探究(1)、什么叫弹性势能?(2)、举例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指名回答1 (板书)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指名回答2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程度有关,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四、探究重力势能师:在初二我们已经学过被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那么同学们猜想一下,重力势能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猜想师:究竟哪些正确,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1、请学生认真看“活动12.3”内容,二分钟后能利用桌上的器材进行探究,并完成书上检测题2、学生探究⑴指名回答P34填空部分内容,重点说出探究方法⑵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五、探究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师:在物理学中,我们将动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大量事实表明: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桌上器材按活动12.4进行探究,认真观察现象,并完成书中练习.1.学生探究①指名学生回答P34提出问题②引导学生分析图12-12有关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六、小结:本节课。

苏科九年级版第十二章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苏科九年级版第十二章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教案:苏科九年级版第十二章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一、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守恒定律;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影响因素;2. 能够分析实际情境中的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计算;2. 教学重点:掌握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抛掷物体,让学生感受动能和势能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情境中的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讲解。

六、板书设计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守恒定律;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解释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2. 列举一个实际情境,说明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过程;3. 计算一个物体在不同高度和速度下的动能和势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机械能的守恒定律,探讨动能、势能、机械能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重点和难点解析: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在上述教案中,提到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然而,这些概念和因素的理解和掌握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认识能量,了解动能和弹性势能的形式特征;2、通过探究活动,初步感知、了解影响动能及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3、通过探究活动,初步感知、了解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4、经历探究过程,提升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教学用具】斜面、长木板、小车、木块、钢球、橡皮筋、压缩弹簧、装有沙子的水槽、小桌子、大小不同的木块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为什么在高速公路上要限制汽车行使的最大行驶速度?(2)小明脚踩滑板从高处滑下,为什么越来越快?二、讲授新课:(一)能量出示斜面,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

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二)动能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运动的锤子、运动的子弹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

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

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

根据生活经验,猜测动能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活动:动能大小与质量、速度的关系。

学生讨论实验方法。

注:质量不同的球从一个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运动到水平面时的速度的大小相同。

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

②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

结论:物体的质量相同,运动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

物体的运动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能势能机械能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能量的概念,理解功和能的联系及区别。

2.通过探究,理解动能的概念以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3.通过探究,理解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4.认识并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过程,并能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观察摆球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难点: 1.理解功和能的关系及区别。

2. 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教学器材
教师演示器材:双轨器材、铁球(一大、一小)、盒子、摆球
四、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