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5《角的度量(一)》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5《角的度量(一)》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5《角的度量(一)》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一)》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度量工具(量角器)来度量角的大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角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并能够进行角的比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他们在三年级时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和度量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体验角的概念和度量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并进行角的比较。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2.难点:学生能熟练运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并进行角的比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角的概念和度量的方法。

3.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角的比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角器、三角板、课件等。

2.学具:量角器、三角板、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角,如钟表、自行车等,引导学生认识角的概念。

同时,向学生介绍度量角的大小需要用到量角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例子,总结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三角板上的角,并记录下来。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通用16篇)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通用16篇)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通用16篇)《角的度量》教学设计(通用1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的内容和练习四的相关练习题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准备:每个同学一个信封,信封里有两根相同的小棒,作业纸。

教学过程:一、小组操作——深化角的本质教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一个信封,里面放有两根相同的小棒,但同桌两个同学的小棒长短相差很多。

师:取出自己信封里的两根小棒摆角。

同桌比一比,看谁摆的角达?师:同桌两个同学的小棒长短不一样,这样比较角的大小公平吗?二、层次铺垫——突破难点(一)量角器的认识1.认识量角器⑴让学生仔细观察量角器:上面有些什么?这些刻度怎么分的?这些数有什么规律?⑵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

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教师板书:中心、0刻度线、内刻度、外刻度。

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展示: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份是1°。

2.游戏师:我们做个游戏,看怎么把我们的身体变成一个达量角器。

教师带着学生量手臂伸开,右(左)手是0刻度线,,手是180刻度线胸前是中心点,也可以看成角的顶点。

下面我们用身体表示出量角器上各个度数的角是什么样的。

从0度开始,即从两臂重合开始,右(左)臂不动,左(右)臂慢慢展开,一起表示出0度到90度的逐步变化过程,到90度时停下来感受一下,然后继续91度,100度,180度。

师:我们表示量角器上各个度数的角时,哪里在动,哪里不动?回答后小结:0刻度线不动,每个度数的角都是从0刻度线处张开的。

(二)用量角器量角1.初步感知角的大小在量角器内刻度上找出角(90°、30°、60°135°)并用手比划同样大的角,再在三角板上找到这些角并记一记。

《角的度量(一)》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一)》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一)教学设计一、关于本次教学的目的本次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角度的基本概念、度量方法,掌握角的大小以及如何通过公式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a. 角的基本概念1.角的定义:介于两条射线之间的图形部分被称为角。

2.角的元素:角的两条射线被称为角的边,它们的交点称为角的顶点。

3.角的分类:根据角度大小,角可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周角。

b. 角度的度量方法1.角度的度量单位:弧度、角度、度(以度为主要度量单位进行讲授)。

2.角度的转化:将角度转化为弧度或度数进行计算。

c. 角的大小的计算1.等角的定义:拥有相等角度的两个角被称为等角。

2.相邻角的定义:拥有公共顶点和公共边的两个角被称为相邻角。

3.补角的定义: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的称为补角。

4.同补角的定义:与另一个角成补角的两个角被称为同补角。

d. 角度计算的实际应用通过角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建筑物高度、计算星座角度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老师通过讲解介绍角的基本概念、度量方法以及相关实际应用。

2.互动法:老师会利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和角有关的例子进行讨论。

3.实验法:老师会引导学生通过圆规和量角器掌握角度的度量方法。

四、典型教学案例a. 角度的度量方法老师讲解完角度的度量方法后,让学生自己拿着量角器测量所给出的角度,再用公式计算一下。

如下图所示:┌─ c││a b其中,∠abc的度数为60度,要求学生用量角器度量角度,再用公式计算出弧度。

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b. 角度计算的实际应用通过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角度计算解决具体问题。

例如,学生在观察某栋建筑物的高度时,发现建筑物的顶端与地平线之间的夹角为45度,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计算出建筑物的高度。

五、教学成果评估1.小测验:通过温故知新的小测验,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点,检测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

2.实际应用: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进行评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案 (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案 (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案 (1)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理解度、分、秒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角的度量。

本章内容涉及角的概念和度量的基本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知识点,需要通过一定的时间去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图形和几何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角的度量这个概念,他们还是相对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度、分、秒的概念和换算方法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进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角的概念,能够用度、分、秒来度量角的大小。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角的度量方法,度、分、秒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2.如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模型来展示角的概念和度量方法。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角的度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角的模型和实物,如三角板、尺子等。

2.准备一些角的度量工具,如量角器、钟表等。

3.准备一些练习题和作业,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角的模型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了解角的概念。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如何来度量角的大小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介绍角的度量方法,讲解度、分、秒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角的度量,可以使用量角器或者钟表等工具。

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并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进行纠正和讲解。

《角的度量(一)》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一)》教学设计

2.5角的度量(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描述:结合生活实例,经历角的度量过程,体会角的度量的本质,了解1°角实际有多大。

知道直角、平角、周角的度数,并会估测生活中角的大小。

体会角的大小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是经历度量角的操作过程,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即1°的角。

教科书创设了与地面形成三种不同角度(记为∠1,∠2,∠3)的滑梯为具体情境,这些不同的滑梯可能给玩过滑梯的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针对这个情境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说一说有哪些方法可以度量三个角的大小;第二个问题是体验用∠l 为度量单位去度量∠2的操作过程;第三个问题是了解1°角实际有多大。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量角的具体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大胆尝试,积极表达,使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探索三个角大小的过程,感受度量角的意义和认识角的度量单位。

2.难点:让学生经历1°角的产生、发展过程,理解用小角量大角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效果评价导入新课师:听说大家最喜欢猜谜语了,猜猜它是什么?课件出示:一座小桥真少有,不架河上平地修,上桥一级一级爬,下桥坐着往下溜。

(打一娱乐设施)学生独自猜一猜:是滑滑梯。

师:同学们都玩过滑滑梯吧?请看下面三个滑滑梯,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课件出示:学生1:我喜欢第一个,这个滑起来舒服。

学生2:我喜欢第二个,这个滑起来更加舒服。

通过猜谜语,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给予及时的鼓励学生3:我喜欢第三个,这个滑起来更刺激。

师:同样是滑滑梯,为什么会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自由说说。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滑梯面和地面所形成角度的大小不一样,角度越小,滑下来的速度会越慢;角度越大,滑下来的速度就越快,越刺激。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师:这三个角到底有多大呢?学生摇头。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3篇 角的度量教学课件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3篇 角的度量教学课件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3篇角的度量教学课件下面是分享的《角的度量》教学设计3篇角的度量教学课件,以供参考。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一、课前系统部分(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直观认识直角、锐角、钝角,以及抽象出角的概念后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

教材分两个层次,第一是让学生通过角的度量,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于边的长短无关,第二介绍量角器和量角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这一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

首先是量角器的构造,学生在生活中没有见过,认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其次是量角器的特殊结构,使学生往往弄不清楚在度量的过程中到底是读内刻度还是外刻度。

班里22个学生,大部分同学在学过之后懂得用直观的方法看看度量的角是钝角还是锐角来检验自己测量时所用的刻度是否正确。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五)教学策略为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本节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直观演示,旧知过渡,设疑引入,感受新知。

通过师生的画角操作,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较,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行间接比较角的大小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认识量角器。

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建立角的计量单位度和符号“°” 第三部分,教学角的度量。

在学生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单位、符号的基础上,再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5篇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5篇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5篇《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建立1°角的表象。

会用量角器量不同位置的角,在量角中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二)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透过探索、实践,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用心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简洁严谨,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

教学难点: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1)复习角的概念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角?(2)故事引入①谈话:在角王国里有许多成员。

有一天,角成员们在草地上做游戏,玩着玩着,其中的两个成员吵起来了,它们都说自己比对方大。

∠1说:“我的边长,所以我比你大。

”∠2说:“边长有什么用,我的开口大,所以我比你大。

”②提问:他们到底谁说得对呢?有什么办法能够明白呢?生:用眼观察、用三角尺测量。

③揭示课题:看来,我们要比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大多少,需要测量。

怎样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齐来学习角的度量。

(板书:角的度量)【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二、探究新知1、1°角的产生(1)用三角尺上的角量一量、比一比①小组合作:选定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比较②汇报交流:说一说你选的是三角尺上的`哪个角,怎样量的?量的结果是怎样的?预设:用30°角量,∠1=30°,∠2比30°角大,所以∠2大。

用45°角、60°角量,∠1比45°角、60°角小,∠2比45°角、60°角大,所以∠2大。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本章内容包括角的度量方法、度量工具(量角器)的使用以及角的大小比较。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并能够比较角的大小。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但对于角的度量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同时,学生对于测量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能够使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大小。

2.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角的度量方法,量角器的使用。

2.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模型展示角的大小和度量方法。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3.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角的大小。

4.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量角器、直尺、三角板、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准备:量角器、直尺、三角板、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形状的角,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角的特点。

提问:你们知道角的大小是如何度量的吗?2. 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量角器的结构和用法,并进行演示。

让学生观察量角器的构造,讲解量角器如何用来度量角的大小。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量角器度量预先准备好的各种角的大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大小的角,让学生使用量角器进行度量,并记录结果。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3篇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3篇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设计说明1、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发展空间观念“角的度量”属于“图形与几何”中测量的一部分内容,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利用角的空间感觉来估计角的大小,很少用到专业的工具去测量一个角的精确度数,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不仅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测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而且还要把量角与学生头脑中角的大小的表象结合起来,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关注动手操作,以亲身体验的策略展开教学。

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和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用多种方法尝试测量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测量角的大小的方法,培养估计角的大小的.意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直尺、三角尺、用硬纸板剪成的角、一张圆形纸教学过程一、抛出问题,引入新课1.观图质疑,引发思考。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角,请大家看一看生活中小朋友们玩滑梯的现象。

(出示教材24页滑梯情境图)提问:你能用“角”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吗?(学生观察后反馈:第三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大,第一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小)2.引入新课:角有大有小,怎样度量角的大小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有关角的度量的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一)]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快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进而很自然地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尝试探究,建构知识1.自主探究,比较测量方法,引发思考。

(1)讨论:如何度量三个角的大小呢?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研究、实践后进行汇报)预设小组1:我们想用直尺度量角的大小,发现无法测量。

小组2:我们是用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的,发现只能测量出角的一部分,还余下一部分无法测量。

小组3:我们是用课前做好的与∠1一样大的角去度量∠2,结果∠2是∠1的2倍多一些,∠3是∠1的3倍多一些,也不够准确。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第1课时)人教版(优秀教案)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第1课时)人教版(优秀教案)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第1课时)人教版(优秀教案)《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第课时)一、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进行规范,属于一节概念课。

本节所学知识是今后几何学习的重要基础。

角与线段是组成复杂图形的基本要素,角的知识掌握不好,会影响今后相交直线与平行直线的学习。

而且它也是学习三角形、多边形等复杂图形的基础。

可以说,它是学习几何知识的又一个新的起点。

二、学情分析:.年龄特点:七年级的学生,爱问好动,注意力不持久,知识和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对直观事物感知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

.知识储备:学生在小学已初步接触过角的相关知识,对角的静态描述定义也已有所了解,但对角的描述性定义及角的表示方法还缺少规范性的学习。

三、设计思路在新课导入环节中以导激趣;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以导链接;在出示学习目标时以导定向;在新知的教学上以导促探、以导助学。

具体如下:对于角的第一个定义的教学,采取引导学生回忆的方式进行。

首先通过动手画,使学生体会角的形成。

再通过师生共同举例,使学生在直观上再次感受角,引出角的静态描述。

在对角的第二个定义的教学上,采取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完成。

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抽象概括出角的动态描述。

再通过几何画板进行直观演示和过程模拟,再次强化概念的本质属性,并引出了“平角”和“周角”的概念,使新旧概念之间的关系明朗化、系统化。

在对角的表示方法的教学上,采取引导学生看书自学的方式。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四、目标定位.知识与技能:通过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形成,建立几何中角的概念,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和平角、周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四种表示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由学生观察实物图形抽象出角的定义,培养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优秀4篇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优秀4篇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优秀4篇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观察,相互介绍来认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主归纳出角的测量方法,并能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测量,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有关,而与边长的长短无关。

4、通过上面的一系列的操作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同时在交流汇报时,让学生学会倾听,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角的大小,会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自主归纳出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以及内外圈刻度线的认识。

一、创境引入,提出目标1、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角的王国看看。

(让学生欣赏由美丽的角组成的图片)。

可这一会,角的王国里有两个角发生了口角,角1对角2说:“我的角比你大,你应该叫我老大,你看我的边比你长多了。

”而角2不服气地说:“才不是呢,我的角比你大多了。

”两个人在争论不休。

提问:同学们,你们说是哪个角大呢?2、那到底哪个角大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3、那到底角2比角1大多少呢?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学了这部分内容之后我们就知道了,到底角2比角1大多少了。

(板书:角的度量)5、提出学习目标:(1)认识量角器,能区别内外圈的刻度,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及1度有多大。

(2)会用量角器来测量角的大小,掌握量角的方法。

二、互动交流,展示成果(一)、个人展示,小组交流(1)学生自学课本P37页及38页的例1并完成例1.(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引导小组内的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质疑、相互帮助、相互探讨。

)小组交流时可以根据学习目标先2人互相介绍量角器,再小组进行讨论:怎样测量个角的度数?(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在组内交流,组内成员可互相质疑评议,如果有不同意见和看法的可以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最后得出角的测量方法,并得出结论。

《角的度量一》教案

《角的度量一》教案
(2)认识量角器
(拿出量角器):孩子们,这就是测量角大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工具“量角器”请看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请孩子们拿出准备好的量角器,仔细观察,量角器的构成,并与同桌说一说。
(3)认识角的计量单位
师: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量,计量角大小的单位知道是什么吗?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份所对应的角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教学生书写1度)两份所对应的角的大小是几度呢?……10度的角是几份所对应的角?……
3、教学例1
(1)师:孩子们想知道怎样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吗?请孩子们仔细看57页例1的插图和旁边的说明,想一想是怎样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的。
(2)学生汇报
(3)师小结:先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再把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最后看角的另外一边指着量角器上的哪个刻度,就是多少度。
三、巩固学习
师:请孩子们拿出活动角,拉出大小不同的角,用量角器量一量,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什么没变,这说明了什么?(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演示并介绍角的形成):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就是角。这一点是角的顶点,两条射线是角的边。
师: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像这个角,我们就可以用来表示,读着“角一”
2、认识量角器及角的计量单位。
(1)引入量角器
师:测量线段的长度时我们应考虑什么?
(测量工具、计量单位、测量方法)
师:如果我们要测量角的大小想一想应考虑些什么呢?同样需要测量工具、计量单位、计量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认识测量角大小的工具“量角器”
(学生说角的组成。)
生拿出准备好的量角器跟着老师一起认识量角器。
(集体汇报量角器的构成)有一个中心。有刻度(刻度线把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份)标有刻度。(有内刻度和外刻度)0刻度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一)》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量角器量角,并能够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角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角的大小,体会角的度量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在三年级时学习了直线、射线和线段,对图形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和度量的方法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大小可以用度数来表示。

2.学会用量角器量角,能够正确地量出指定度数的角。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量角器量角,能够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观察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角的大小,体会角的度量方法。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2.学具:量角器、三角板、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角,如钟表、自行车等,引导学生关注角的存在。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角的大小吗?角的大小是如何表示的?呈现(5分钟)1.讲解角的概念: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2.介绍角的度量单位:度。

3.展示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一台电脑,利用电脑上的几何画图软件,尝试画出不同度数的角。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画角的经验。

巩固(1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纸上的题目,要求量出指定度数的角。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拓展(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量角器量出一个任意角的大小?2.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角的度量(第1课时)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角的度量(第1课时)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角的度量(第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量角器测量角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内容:1. 角的概念及分类2. 角的度量方法3. 量角器的使用教学重点:角的度量方法及量角器的使用教学难点:角的度量方法及量角器的使用教学准备:量角器、三角板、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角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角的组成要素。

2. 提问: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二、探究角的度量方法(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三角板上的角,思考如何测量角的大小。

2. 学生尝试使用三角板测量角的大小,总结测量方法。

3. 教师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演示如何测量角的大小。

4.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学会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三、练习角的度量(10分钟)1. 学生分组,互相测量三角板上的角,记录测量结果。

2. 学生展示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出示一些角度,让学生用量角器测量,并判断角的类别(锐角、直角、钝角)。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角的度量方法。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角的度量方法和量角器的使用。

2. 布置作业:练习角的度量,并尝试测量生活中的角。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思考,使学生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了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纠正错误,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角的度量方法及量角器的使用”。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角的度量方法角的度量是通过将角的大小与一个标准单位进行比较来实现的。

在国际单位制中,角度的标准单位是度(°)。

角的度量教案(优秀9篇)

角的度量教案(优秀9篇)

角的度量教案(优秀9篇)《角的度量》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初步建立1角、30角、60角、120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2)通过先估后量,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能灵活、正确地测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并感知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会用量角器量角,会正确读出所量角的度数。

三、教学用具:电子白板、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牙签。

四、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和直角,并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了角是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的知识,并为学生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

五、学生分析:学生对于角的大小有了初步的体验,并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且有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器,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用量角器来测量角几乎没有体验。

六、教学过程:课前一分钟:师:同学们,喜欢玩儿游戏吗?我们一起来玩儿一个炮打蚊子的游戏。

(链接到导入-大炮游戏)一次角度大了,二次角度小了,三次击中目标。

师:游戏中我调整了大炮的什么,最后击中了目标?(设计意图:本情境设计既能围绕知识关键点、重点展开,却又点到为止,彰显了情境设计直接为教学服务的目的,不仅明确了精确角度的重要,更产生了一种欲罢不能和急切学习的心理状态。

)(一)复习角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称1.提问:(1)怎样的图形叫做角?白板上画1个角。

(2)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

白板上书写:边、顶点、边。

并演示延长。

《角的度量》教案10篇

《角的度量》教案10篇

《角的度量》教案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角的度量》教案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篇一(一)创设情境:1、课件出示两组角(如图)。

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要求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并说出比较的方法。

2、想一想:测量线段的长短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的大小要用面积单位,那么测量角的大小呢?(二)合作探究,认识量角器1、认一认(1)拿出量角器,指导学生观察。

通过观察你发现量角器上都有些什么?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

(2)小结:量角器是半圆形的,半圆的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半圆边上的刻度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小格标上一个数,右为起点的是内刻度,左为起点的是外刻度。

(3)介绍周角、平角及1°。

2、试一试(1)量一量p27∠a∠b各是几度,说一说是怎么量的?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第一步: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2)质疑:量角器上内外刻度一样吗?什么情况下看内刻度?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3)怎样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呢?与同桌交流量角的方法。

(三)练一练: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2、p28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判断谁说得正确?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对还是错呢?(教会学生先估计是锐角还是钝角)3、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篇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按照新课标的分类,《角的度量》属于空间与图形中的测量的一个部分,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利用的是角的大小的空间感觉来估计角的大小,很少用到专用的工具去测量一个角的精确度数,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同伴交流互助来掌握测量角的技能,而且还把量角与建立学生头脑中角的大小的表象结合起来,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角的度量》课时1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课时1教学设计

第2课时《角的度量》课时1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想想做做”第1~3题。

二、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三、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五、教学目标的依据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量角器,也不了解角的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角的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和认识角的度量工具。

六、教学重难点角的度量方法。

七、教具准备量角器。

课件八、教学过程(一)复习1.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关于角,大家还想知道些什么?2.要想知道角到底有多大,就要会量角。

那么,量角的工具是什么?怎样量一个角的大小?这些都是今天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 认识量角器(1)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量角器,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指名汇报。

(3)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把这关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

量角器中心一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量角时,我们要把中心与角的顶点对齐。

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是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

内圈刻度是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

观察量角器的内圈刻度,找出教师指定度数的刻度线。

2. 用量角器量角(1)看课本第19页,根据刚才对量角器的了解,自学量角的方法,并量一量。

(2)提问:量角要分几步?哪几步?师作具体指导。

(3)指出,在量角时,什么情况下读内圈刻度,什么情况下读外圈刻度。

(4)指名说说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点什么?(三)想想做做1.“想想做做”第1题,请同学们用量角器在书上量一量集体订正,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1)同学们量好后,将结果填在括号里。

(2)小组内交流。

(3)说说每块三角尺上的三个角的度数和是多少?说明什么?3.“想想做做”第3题(1)先估计一下,这三个角的大小一样吗?(2)动手量一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的度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理解角的两种定义,掌握角的各种表示方法.
(2)掌握度、分、秒的进位制,会进行度、分、秒单位之间的互化.
(3)通过度、分、秒单位的互化,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细致的思维品质和转化的思想.
重点:角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度、分、秒单位的互化.
难点:角的表示法和度、分、秒单位的互化.
2.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学生的认知难点是角的表示法和度、分、秒单位的互化.突破方法是结合定义请学生思考角的表示方法,教师引导,使学生明确表示顶点的字母必须写中间,如果从一个顶点出发的角不只一个,请学生思考只用一个顶点字母表示角的不可行性,从而明确此种情况必须用三个字母来表示角,再介绍用数字、希腊字母表示角的方法,强调表示角时不能漏掉符号“∠”.类比时间单位的计算,使学生理解角的单位度、分、秒的六十进制,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熟练度、分、秒的互化.
3.例、习题的意图:
例1(补充)、例2(补充)和练习1(补充)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角和表示角.
例3、例4(补充)和练习2(补充)使学生熟练掌握度、分、秒单位的互化.
教材131页思考是介绍角的动态定义.
二、新课引入:
1、现实生活中角的应用
图1
角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图1,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棱锥相交的两条棱,树叶上交错的叶脉,跳水运动员的优美动作,都给我们角的形象.角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来研究它.
说明:引入生活中的角,使学生感到角与现实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很有价值,
激起学习的兴趣.
2、角的定义
(1)静态定义
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这个公共端点叫角的顶点,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
(2)动态定义
角可以看作是由一条射线饶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射线的起始位置是始边,终止位置是终边,当始边和终边成一条直线时,形成平角,继续旋转,当始边和终边重合时,形成周角.
3、角的表示法
角有三种表示法:
①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而且表示顶点的字母必须写在中间,其他两个字母的位置可以调换;
②当角的顶点处只有一个角时,可以用角的顶点字母来表示这个角;
③当一个角的内部不再包含其他角时,可以在角的内部靠近顶点处加上弧线,注上数字或小写希腊字母来表示一个角.
4、角的度量
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记作1°;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度、分、秒是60进制的.
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此外,还有其他度量角的单位制,例如弧度制、密位制等.
5、角的分类
360度的角叫周角,180度的角叫平角,90度的角叫直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的角叫钝角,小于90度且大于0度的角叫锐角.
三、例题讲解
例1、(补充)图2中∠ABC_____写成∠DBC吗?∠ABC_____写成∠B吗?∠1_____写成∠C吗?(以上空填“能”或“不能”);以点C为顶点的角有
___________.
答案:能;能;不能;∠ACD、∠ACB、∠DCB
例2、(补充)图3中有几个角,分别是什么?
分析:数角的个数时可用多种方法,注意规律,不能重数或漏数;写角的名称时,不能漏写角的符号,表示顶点的字母写中间,并强调这些角都不能只用顶点字母表示.
答案:6;∠EAD、∠EAC、∠EAB、∠DAC、∠DAB、∠CAB
例3、(教材132页例题)
注意:360°除以7得整数度51°,还余3°,要化成180′,再除以7,将结果四舍五入,得26′.
例4、(补充)(1)用度、分、秒表示48.26°;(2)用度表示37°28′48″
总结:度、分、秒互化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牢记度、分、秒的进率为60,易误作10;大单位化成小单位要乘以60,小单位化成大单位要除以60.
(2)将度、分、秒化为度时,秒化成分后,要记住与原有的分相加后,再化成度.
四、随堂练习:
1、如图4,图中共形成了____个小于180°的角.以点A为顶点的角有_______.
图4
答案:7;∠BAD,∠BAC,∠DAC.
2、(1)1.75°=______′,3600″=______°
(2)3.22°改写为用度、分、秒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
(3)7°21′36″改写为用度表示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105,1;(2)3°13′12″;(3)7.36°
五、小结
1、掌握角的定义和表示法;
2、掌握度、分、秒的进位制,会进行度、分、秒单位之间的互化.
六、课后作业
1、教材132页练习1、2.
2、习题3.3第6题.
3、区目标检测的同步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