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宗教文化比较
此岸与彼岸——中西宗教文化比较

D. 罗马帝国后期,犹太教的一支在地中海地区广为传播,这 就是基督教。其认为耶稣降世是上帝与人重新立约,耶稣
降世为人,死而复活成为基督。
古代基督教的教父们,将希腊哲学融入基督教义之中,完 成了西方古代思想史上认知、行为和信仰的融合,从而奠 定了西欧中世纪的思想基础,并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文化的 发展方向:a) 基督教从犹太教中继承了绝对一神论观念和
爱自己的敌人。
总之一句话,上帝是人的尺度。
一元的基督教上帝观造成了深刻和广泛的后果。人 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和行为 方式都以此为转折点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西 方社会的自然观、历史观、道德观、文艺观甚至政 治经济制度全盘转型。
三、逍遥与拯救—— 两种不同的宗教体验
身处不同宗教文化的个体在心理和情感等方面有着 不同的体验,这涉及人的内在精神世界。 在强调现世人伦的中国文化当中,不同的宗教信仰 体系都注重人的感性心理和自然生命,追求知性知 天的境界,这种追求乐感的文化与西方的罪感文化
中国哲学各流派尽管不同程度地承认天命观,但基 本上不系统讨论彼岸世界的问题,不系统论证一个 人格化的神的存在问题,更没有树立一个主宰世界 的人格化的神,也没有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的明显 对立观念。
中西学界有不少人倾向于将儒教视为中国特有的宗 教,但所谓儒教的世俗性又是显而易见的,原因不 仅在于它缺乏向往彼岸世界的超越精神,没有神灵 信仰,而且它寻求的是现世的家族与社会关系的调 整,关注的是当下的人生际遇。 因此,作为现代新儒学代表的梁漱溟断然否定了作 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周公以来的儒学传统是一种 宗教信仰。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中西文化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两个文化系统之一,它们在历史、宗教、价值观念、社会组织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
1.历史与传统中西文化从历史和传统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西方文化主要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由。
而中国文化则源于古代儒家文化,注重社会秩序、家庭和谐。
西方文化以发展和创新为主要动力,注重个体的自由和权利。
中国文化则更加强调集体和家庭的利益。
2.宗教与信仰宗教对于中西文化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主要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强调个体与神的关系,并倡导人类平等和博爱。
中国文化则以儒家思想为主,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伦理的培养。
虽然现代中国有多种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但儒家思想仍然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3.社会组织与价值观念中西社会组织和价值观念也有明显的差异。
西方社会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组织,强调竞争和个人的权利。
而中国社会则更加强调集体,注重家庭和社群的利益。
在价值观念方面,西方文化主张自由、公平和个人主义,而中国文化强调稳定、和谐和集体主义。
4.沟通和交流方式中西文化在沟通和交流方面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直接和明确的表达,倾向于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中国文化则更加注重间接和含蓄的表达,倾向于通过暗示和隐喻传达信息。
此外,在个人关系方面,西方文化注重私人空间和个人隐私,而中国文化注重团体互助和群体利益。
总的来说,中西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历史、宗教、社会组织和沟通方式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前提,有助于增进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共识。
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

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中东最早的宗教是犹太教,而西方的最早宗教是古希腊的多神教。
古希腊人认为各个区域有相应的守护神,并且经常给这些神祭祀。
犹太教则是唯一的神,没有其他神可以崇拜,并且在圣经中明确规定了每年要遵循的节日。
后来,基督教在西方逐渐兴起,并成为主要的宗教信仰。
基督教强调对上帝的信仰和敬畏,教徒们必须信仰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并且遵循圣经中规定的道德准则。
基督教根据教义进行礼拜,其中包括祈祷、颂歌和圣餐等仪式。
而天主教与基督教分离,强调圣职人员的权威地位,并且教徒必须通过圣洗和做多次忏悔来获得上帝的宽恕。
然而,在中国有一系列的宗教信仰,包括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
佛教强调修持,提倡“解脱”和追求人的内在平静。
道教注重个体内观与自修,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伊斯兰教则是中国最年轻的宗教,强调对真主的信仰和对先知穆罕默德的顺从。
回族是中国最大的穆斯林民族,他们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的戒律。
在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1.宗教信仰:西方以基督教为主要信仰,而中国则以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为主要信仰。
西方人注重对上帝的信仰和敬畏,而中国人则倾向于修行,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2.宗教仪式:基督教和天主教的礼拜有固定的仪式,包括祈祷、颂歌和圣餐等。
而中国的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则强调个人的修行和内在的祷告。
3.教义和教义解释:基督教强调相信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并在几个教义上有固定的规定。
天主教则更注重圣职人员的权威,教徒必须通过圣洗和做多次忏悔来获得上帝的宽恕。
而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注重个人体验和理解教义。
4.圣地和圣物:基督教有耶路撒冷和梵蒂冈等重要的圣地,信徒会去朝拜。
天主教强调圣物的重要性,认为圣物具有神圣的能力。
而佛教和道教则没有特定的圣地和圣物,他们认为信仰是一种内在的修行。
5.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西方国家基本上是基于基督教的价值观和法律制度建立的。
宗教在西方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在法律中得到相应的保护。
中西方宗教的对比

浅谈中国和西方宗教的对比宗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东西方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都存在的文化现象。
宗教最初的产生是人们对于自己无法理解的现象的精神寄托,简单来说即是对神灵的崇拜,而神则是人的外化。
引用费尔巴哈的话来说,人是按照自己的形象来创造了神。
而对于不同的文化地域,其所产生的宗教文化也是截然不同的。
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也不例外。
本文结合了部分书籍和我自己的了解,简单谈谈中国与西方宗教的对比。
一、天生之神与人身成神——神的形成在西方的宗教体系里,上帝是唯一的神,而这个神是天生的,由他创造了世界,而耶稣则只是他在人间的使者,代理他在人间传道,而耶稣也只不过是肉体凡胎,只因为他是耶和华之子,“耶和华的灵必住在他身上,就是使他有智慧和聪明的灵,谋略和能力的灵,知识和敬畏耶和华的灵。
”上帝是永恒的,他居住在天国,是一个超脱于整个世俗的净土之地,远离人世,高高在上。
相比之下,中国虽然在早期也曾有过“天帝”、“上帝”的传说,但那不是一种宗教意义上的人格神,而只是指某种外在于自己的神秘的自然的或社会的力量。
中国的大多数神显得“亲民”得多,他们大多是有名望、有过巨大功绩的或是有大智慧的人,经过一代代中国百姓的传说,逐渐被捧上了神坛。
例如,道教所尊奉的太上老君的原型就是老子,他是春秋是一位有名的智者;佛教中所传的大肚子弥勒佛的原型就是五代时一位布袋和尚。
此外中国历史上的很多杰出的人物在后来也由于各种原因成了神,享受百姓的祭祀和侍奉,例如三国时期的名将关羽、商代的名臣比干都被尊奉为神,而且受到历代从皇家到黎民百姓的虔诚祭祀。
在中国还有个有趣的现象: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所尊奉的“祖师爷”,在老一辈的从事这一行业的人的眼中,如果不尊重自己的祖师爷,那就是欺师灭祖的行为,是很严重的罪行。
这种“祖师爷”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神,比如工匠行业的鼻祖鲁班,戏曲行业的鼻祖唐玄宗等,都可以被奉为他们所在行业的神灵。
二、一家独大和三教并存——一元的西方宗教和多元的中国宗教西方的基督教从罗马帝国灭亡起就已经成为西方世界唯一的宗教,因此基督教认为自己世界上唯一合法的宗教。
中西宗教文化及艺术比较PPT课件

11
宗教圣像
• 基督与佛 • 圣母与观音 • 圣徒与罗汉、天王、护法诸天。
2020/10/13
12
谢谢您的指导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2020/10/13
5
禅宗的诞生
• 又称达摩宗;也因自称得佛心印,又称为佛 心宗。
• 六祖慧能是禅宗的真正创立者,主张教外别 传、不立文字,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是世界佛教史尤其 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慧能以后, 禅宗广为流传,于唐末五代时达于极盛。禅 宗使中国佛教发展到了顶峰,对中国古文化 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中西宗教文化艺术 比较
2020/10/13
1
宗教概论
• 轴心时代 • 两大系列,六种高级宗教 • 印度教、佛教 • 琐罗亚斯的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
兰教 • 三大宗教
2020/10/13
2
佛教
• 佛教(Buddhism):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 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 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
13
2020/10/13
7
天人之际与灵肉分离(一)
• 非宗教的人生:天、地、人、天人合德、 天道、人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
• 儒家所言: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
• 死的价值在于生的意义。
2020/10/13
8
天人之际与灵肉分离(二)
• 对超越的向往:苏格拉底‘我知我无 知’;公元4、5世纪完成认知、行为和 信仰的融合,彼岸世界处于人类历史的 尽头。
中西宗教文化比较

西方——对超越的向往
我们现在所说的西方文化从起源上来讲有两个源 头: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希伯来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 为西方文化奠定了理性的基础;古希伯来文明则为西 方文化提供了超越性的宗教尺度。 希伯来人大约在公元前1750年创立了犹太教,它 信奉至高无上的创造天地万物的超越的神。而后犹太 人经由诺亚、亚伯拉罕以及摩西和神订立公约。这个 公约的标记是安息日,彩虹是立约的象征和证明,犹 太教的经典《圣约》又被成为《旧约全书》。
讨论:
由于儒家思想体系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 中具有强大的整合功能,所以在中国文化史的 研究中关于儒学是不是宗教的问题,成为至今 仍然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你认为儒教是宗教吗?
讨论:
中西学界有不少人倾向于将儒教视为中国特有的宗教, 因为它具备基本的祭祀天地的礼仪,祖先崇拜甚至宗庙香 火供奉等形式,以及完整的纲常名教的宗法观念与道德信 条。
中国——泛神论的多元信仰
在上古文化中,人们习惯于用各种概念来表示神。 (比如“神”、“帝”、“天”) 唐代以后,中国文化有一个明显的走势是儒、释、道 “三教合流”。合流后的中国文化,以儒家传统的人 伦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为核心,杂糅了佛教注重心性 修炼的思维和实践方式辅之以道教永生信念的诱惑和 恐吓手段,在宗教信仰方面,形成了一套奇特的多元 化和泛神论的天人体系。
西方——对超越的向往
历史发展到罗马帝国后期,犹太教的一支在地中 海广为传播。这支宗教信仰继承了犹太教的“立约” 之说,认为耶稣降世是上帝与人类重新立约,这就是 “新约”的由来。耶稣降世为人,死而复活成为基督, 所以这支宗教又称为基督教。
基督教要人们为天堂而不是现世的幸福而努力,不 要留恋和贪求欲望的满足和现世人生的幸福。《圣经》 告诫基督徒:“你们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 的事。”
中西宗教文化及艺术比较

天人之际与灵肉分离(一)
• 非宗教的人生:天、地、人、天人合德、 天道、人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 • 儒家所言: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 • 死的价值在于生的意义。
天人之际与灵肉分离(二)
• 对超越的向往:苏格拉底‘我知我无 知’;公元4、5世纪完成认知、行为和 信仰的融合,彼岸世界处于人类历史的 尽头。 • 人是肉体和灵魂的结合物,灵魂归属于 上帝,归属于自己的只有肉体。 • 高度信任社会与低度信任社会。
中西宗教文化艺术 比较
宗教概论
• • • • 轴心时代 两大系列,六种高级宗教 印度教、佛教 琐罗亚斯的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 兰教 • 三大宗教
佛教
• 佛教(Buddhism):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 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 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 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入我国。
宗教圣像
• 基督与佛 • 圣母与观音 • 圣徒与罗汉、天王、护法诸天。
宗教故事
• • • • 生平 天堂与地狱 神话 心灵幻象
• 魏晋南北朝时代佛教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 另外还有其它的一些印度佛教派别也来到中 国,如禅宗祖师菩提达摩就是这个时期来到 中国。 • 到唐朝时代(公元618——907年),因玄奘 大师的弘扬,使印度后期佛教哲学,和大、 小乘佛教的经典,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禅宗的诞生
• 又称达摩宗;也因自称得佛心印,又称为佛 心宗。 • 六祖慧能是禅宗的真正创立者,主张教外别 传、不立文字,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是世界佛教史尤其 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慧能以后, 禅宗广为流传,于唐末五代时达于极盛。禅 宗使中国佛教发展到了顶峰,对中国古文化 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邓晓芒教授畅谈“中西宗教之比较”

邓晓芒教授畅谈“中西宗教之比较”邓教授从不同角度层层深入进行剖析,让大家对中西宗教之分野既有感性的印象,又有理性之认识。
鸟瞰:中西宗教之比较邓教授谈到,他本次讲座侧重从中西文化心理的比较谈起,这体现在三个差别上:第一,中国缺乏发达的宗教意识,尤其没有精神上超越生活的理想主义。
中国的宗教要么是世俗的,要么是彼岸而无进取性的;第二,宗教对政治的干预性方面,中国比西方要弱。
很多宗教是逃避政治的,因而政治是高于宗教的,而西方是宗教往往是高于政治的;第三,中国的宗教是不成为其道德生活的支柱的,就算没有宗教也不会至于道德沦丧,因为还有儒家的思想在起作用。
而西方则不可。
从在宗教的作用上谈,中西宗教之差别在:中国的宗教是人们拿来满足世俗欲望或者是解除人生烦恼的,因而是“功利”的、“实用主义”的;西方的宗教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缺乏了宗教是不可想象的,什么滔天罪行都可能产生。
溯源:西方“个体意识”的提炼“个体意识”是讲座中反复强调的一个关键词。
中西方宗教之所以有如此之反差,与它们的历史环境有关。
在原始宗教向现代文明宗教的过渡中,中国保存了原始的“群体意识”,而西方由于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私有制”,而这必然催生了“个体意识”的萌芽。
契约社会中,个体生命仍感到脆弱、没有归属感,它有这样的宗教需要,需要神在精神生活的各个层面起作用。
而中国的宗教在这个演进中,扬弃了原始的神话色彩和宗教崇拜,然后把宗教政治化。
以孔子为例,他将一些神话解构,“皇帝四脸”被他解释为“皇帝面向四方,统一四方”。
孔子对“神”是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但他却要求别人“祭神如神在”。
因而他的态度也影响世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于是乎,宗教扮演着“功利”和“实用主义”的角色,或者是为让百姓惧怕而治天下的工具,或者成为百姓“有所求”的“技术实用主义”。
“上帝是孤独的”:再谈“独立意识”“自我意识”有无穷退后的倾向,当你意识到自我时,必然要把自我当做对象,以我来审视“我”,而审视“我”的那个“我”又必然要接受批判,也就是要再被当作对象被审视,于是就要一次次的退后一步“看”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主教的神职人员:枢机主教(红衣大主教), 天主教的神职人员:枢机主教(红衣大主教) 他们由教皇任命, 他们由教皇任命,有选举和被选举为教皇的权 利,一般都担任罗马教廷和各国教会的重要职 务;首席主教,各国天主教会的首脑;总主教, 首席主教,各国天主教会的首脑;总主教, 负责一个教省的主教;神甫(也称神父) 负责一个教省的主教;神甫(也称神父),在 基层教堂工作,直接管理教徒;修士和修女, 基层教堂工作,直接管理教徒;修士和修女, 终身为教会服务的传教人员。 终身为教会服务的传教人员。
“ 以 公 元 前 500 年 左 右 为 中 心 —— 在 公 元 前 800 年 到 200 年 之 间 —— 时 至 今 日我们仍然赖以生存的人 类精神的基础, 类精神的基础 , 同时又独 立地在中国、 印度、 波斯、 立地在中国 、 印度 、 波斯 、 巴勒斯坦、希腊出现。 巴勒斯坦、希腊出现。”
在 《 旧约全书 》 中 , 犹太人对上帝的第一 旧约全书》 个认识,就是上帝的拯救性。 个认识,就是上帝的拯救性。 犹太人同时还认为, 犹太人同时还认为 , 上帝与其他的神是截 然不同: 上帝是创世者, 然不同 : 上帝是创世者 , 超越于这个世界 之外。 之外。
罗马帝国后期(公元一世纪) 罗马帝国后期(公元一世纪),犹太教 的一支(即基督教) 的一支(即基督教)在地中海地区广为 传播,它继承了犹太教的“立约” 传播,它继承了犹太教的“立约”说, 认为耶稣降世是上帝与人重新立约—— 认为耶稣降世是上帝与人重新立约—— 这就是《新约全书》的来历。 这就是《新约全书》的来历。
三、汤因比的宗教分类
著名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 著宗教: 为止共有六种高级宗教:
东方:印度教、佛教 东方:印度教、 西方:琐罗亚斯德教、犹太教、基督教、伊 西方:琐罗亚斯德教、犹太教、基督教、 斯兰教
四、轴心时代对于宗教的意义
什么是轴心时代? 什么是轴心时代?
对超越的向往!
希伯莱人在约公元前1750 希伯莱人在约公元前 1750 年创立了一种 1750年创立了一种 一神教—— 犹太教 它信奉至高无上、 一神教 ——犹太教 , 它信奉至高无上 、 犹太教, 创造天地万物的超越的神。 创造天地万物的超越的神。
犹太人与神定立公约, 犹太人与神定立公约 , 这个公约的标记是 安息日, 彩虹是立约的象征和证明。 安息日 , 彩虹是立约的象征和证明 。 这就 是《旧约全书》的来历。 旧约全书》的来历。
①
基督教把古希腊文明的理性精神与希伯莱文 明的绝对一神论观念及其对人生本质与命运 的看法结合起来, 的看法结合起来,为西方两千年来的宗教观 念和文化体系发展提供了雏形。 念和文化体系发展提供了雏形。
《新约》:“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 新约》 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 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 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因为 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体的情欲, 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 欲,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从父来的,乃是 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从父来的, 从世界来的。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 从世界来的。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 惟独遵行神旨的,是永远长存。 惟独遵行神旨的,是永远长存。” 《新约》:“你们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 新约》 你们要思念上面的事, 念地上的事。 念地上的事。”
基督教的组织
基督教的组织以天主教最为严密, 基督教的组织以天主教最为严密,罗马教皇 天主教最为严密 为天主教的最高首领, 为天主教的最高首领,被认为是基督在世间 的代表,其教廷设在梵蒂冈, 的代表,其教廷设在梵蒂冈,采取封建集权 制的组织形式, 制的组织形式,统治着全世界的天主教和教 徒。在有天主教的国家,还分成教省、教区, 在有天主教的国家,还分成教省、教区, 由神职人员进行管理。 由神职人员进行管理。
天主教在教堂里举行的宗教崇拜活动称 天主教 在教堂里举行的宗教崇拜活动称 为 “ 弥撒 ” ( 新教在教堂里举行的宗教 弥撒” 崇拜活动称为“礼拜” 崇拜活动称为“礼拜”) 天主教的主张: 《 圣经 》 的权威 + 教会 天主教的主张 : 圣经》 的权威+ 的传承;信心+行为=得救与永生;信徒 的传承;信心+行为=得救与永生; 的自治+教会的引导。 的自治+教会的引导。
第三章
中西宗教文化比较
一、宗教的形成过程
现代形式的宗教是在原始泛神信仰和巫术 仪式基础上逐渐成熟的—— 这个逐步成熟 仪式基础上逐渐成熟的 ——这个逐步成熟 的过程, 的过程 , 也是一个非理性的宗教向理性化 的宗教演进的过程。 的宗教演进的过程。
二、宗教的本质
宗教的本质是人类在精神上对超自然的神 灵和偶像的膜拜与信仰, 灵和偶像的膜拜与信仰 , 是人类在灵魂上 寻求超脱现世生存状态以突破生命限制的 境界。 境界。
基督教的“十诫” 基督教的“十诫”:
1、除上帝外,不信别的神;2、不造不拜偶 除上帝外,不信别的神; 像;3、不妄称上帝的名;4、守安息日为圣 不妄称上帝的名; 日 ; 5 、 孝敬父母 ; 6 、 不杀人 ; 7 、 不奸淫 ; 孝敬父母; 不杀人; 不奸淫; 8、不偷盗;9、不作假证;10、不贪恋他人 不偷盗; 不作假证;10、 的财物。 的财物。
总论轴心时代对于宗教的意义
英国约翰·希克在《宗教之解释》一书中说: “这一时期所有主要的宗教选择——它们构成认 这一时期所有主要的宗教选择——它们构成认 识终极者的主要的可能方式——都已被确认和建 识终极者的主要的可能方式——都已被确认和建 立,自那以后,人类宗教生活中没有发生任何类 自那以后, 似的具有新的意义的事情。 似的具有新的意义的事情。”
对《圣经》不同的解释形成了三支主要的宗 圣经》 教流派:天主教(又叫罗马公教会) 教流派:天主教(又叫罗马公教会)、东正 教(希腊正教)、新教。它们有着基本致的 希腊正教) 新教。 宗教观念,同为基督信仰。 宗教观念,同为基督信仰。
三派都共同认可“一主” 即上帝耶和华。 三派都共同认可“一主”,即上帝耶和华。 三派都共同认可“一经” 三派都共同认可“一经”,即《圣经》。 圣经》 三派都承认自己的罪性,接受基督的救赎。 三派都承认自己的罪性,接受基督的救赎。
实践理性在儒家思想中体现得最为充分。 实践理性在儒家思想中体现得最为充分 。 儒家 思想是一种偏重伦理的思想, 思想是一种偏重伦理的思想 , 而伦理学本质上 就是讨论此岸世界的人的哲学。 就是讨论此岸世界的人的哲学。
问题:儒学是不是宗教? 问题:儒学是不是宗教?
轴心时代对于西方宗教的意义
在希伯莱文明中, 在希伯莱文明中 , 人们开始意识到自身的有 限性, 不再用自身的尺度来衡量周围的世界, 限性 , 不再用自身的尺度来衡量周围的世界 , 而是把探寻的目光投向了超越自身的无限存 在——诸神开始隐退,上帝由此出现。 ——诸神开始隐退 上帝由此出现。 诸神开始隐退,
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中说: 徐复观《 中国人性论史 ·先秦篇》 中说 :“ 在 以信仰为中心的宗教气氛下, 以信仰为中心的宗教气氛下 , 人感到由信仰而 得救;把一切问题的责任交给于神 , 此时不会 得救 ;把一切问题的责任交给于神, 发生忧患意识;而此时的信心 ,乃是对神的信 发生忧患意识 ;而此时的信心, 心 。 只有当自己担当起问题的责任时 , 才有忧 只有当自己担当起问题的责任时, 患意识。 患意识。”
轴心时代对于中国宗教的意义
轴心时代思想的繁荣、 理性的成熟, 轴心时代思想的繁荣 、 理性的成熟 , 使得中 国的思想家们从“ 国的思想家们从 “ 神 ” 的束缚中摆脱出来 , 的束缚中摆脱出来, 从而更多地趋向现世。这就形成了所谓的 “实践理性”。 实践理性”
李泽厚先生在 《 孔子再评价 》 中说 : “ 所谓 ‘实践(用)理性’,首先指的是一种理性精神 实践( 理性’ 或理性态度。……这种理性具有极端重视现实实 或理性态度。……这种理性具有极端重视现实实 用的特点。即它不在理论上去探求讨论、 用的特点。即它不在理论上去探求讨论、争辩难 以解决的哲学课题, 以解决的哲学课题,并认为不必要去进行这种纯 思辨的抽象。 思辨的抽象。重要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妥善地 处理它。 处理它。”
卡尔·雅斯贝尔斯( 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1883-1969)在 Jaspers,1883-1969) 其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了著 1949年出版的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年出版的《 名的“轴心时代” 名的“轴心时代”(Axial Age)概念。 Age)概念。
唐代以后的中国文化有一个明显的走势:儒道 唐代以后的中国文化有一个明显的走势 : 佛合流:以儒家的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为核心, 佛合流: 以儒家的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为核心 , 揉合了佛教注重心性修炼的思维和实践方式, 揉合了佛教注重心性修炼的思维和实践方式 , 辅之以道教永生信念的诱惑与恐吓手段, 辅之以道教永生信念的诱惑与恐吓手段 ,在宗 教信仰方面形成了一套奇特的多元化和泛神化 的天人体系。 的天人体系。
中国的宗教崇拜变得极为宠杂,所谓“ 中国的宗教崇拜变得极为宠杂 ,所谓 “ 见庙烧 香,见神磕头”。 见神磕头”
西方一元神的上帝崇拜
柏拉图的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哲学体系 ( “ 理念论 ” ) 影响了后世基督教神学的发 理念论” 展。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 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 “ 形而上学 ” 体系里也找 到了一个上帝。 到了一个上帝。 基督教是一神论宗教,上帝是人的尺度。 基督教是一神论宗教,上帝是人的尺度。
闻一多: “ 对近世文明影响最大最深的四个古老民 闻一多 : ——中国 印度、 以色列、 希腊—— 中国、 ——都在差不多 族 —— 中国 、 印度 、 以色列 、 希腊 —— 都在差不多 同时猛抬头, 迈开了大步。 约当纪元前一千年左右, 同时猛抬头 , 迈开了大步 。 约当纪元前一千年左右 , 在这四个国度里, 人们都歌唱起来, 在这四个国度里 , 人们都歌唱起来 , 并将他们的歌 记录在文字里, 给流传到后代, 在中国, 三百篇》 记录在文字里 , 给流传到后代 , 在中国 , 《 三百篇 》 里最古部分—— 周颂》 ——《 大雅》 印度的《 里最古部分 ——《 周颂 》 和 《 大雅 》 , 印度的 《 黎 俱吠陀》 旧约》 里最早的《 希伯来诗篇》 俱吠陀 》 , 《 旧约 》 里最早的 《 希伯来诗篇 》 , 希 腊的《 伊利亚特》 奥德赛》——都约略同时产 腊的 《 伊利亚特 》 和 《 奥德赛 》—— 都约略同时产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