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28观潮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山东省德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28观潮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山东省德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28观潮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28观潮

预习导学:

1、生字注音

雷霆.()沃.日()艨艟

..()()乘骑.()履.()倏.尔()舸.()泅.()溯.()

仞.()罗绮.()僦赁

..()()穹.()

2、解释加点的词

(1)既望

..

(2)方.其远.出海门

(3)仅.如银线

(4)际天

..

(5)沃日

..

(6)艨艟

..

(7)既而尽

...奔腾分合五阵

..之势

(8)乘骑.

(9)舸.

(10)披.

(11)江干.

(12)倍穹.

(13)僦赁

..

(14)席地

..

3、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作者,字,号,

代词人。

课文初探:

1、揭示本文中心的句子

2、用比喻夸张和引用的手法写海潮的句子是

3、解读课文

第1段写

第2段写

第3段写

第4段写。这是从表现钱塘江潮的雄伟壮观。

导入

当堂达标:

1、引用杨万里的诗有什么作用?

2、对吴中健儿弄潮的描写一气入注

(填动词)这些动词蝉联而下,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的形象特点,表现了美。(填句子)写弄潮儿的外形;_________________(填句子)写弄潮儿的勇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句子)写弄潮儿的矫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句子)夸张的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

3全文以_________为线索,用镜头摄像笔法分别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幅图画,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正面描写,_________属于侧面描写。

小练习:

1、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方其远出海门。()

如履平地。()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2、按原文填空。

(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3、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不知引来多少文人墨客的赞叹与描绘,你能默写出两句赞叹钱塘大潮的诗句吗?

拓展延伸:

济南风景优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三大名胜。大明湖边有稼轩祠、鉄公祠、雨荷亭等多处名胜古迹,且湖中泉水众多,有诗赞曰:“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

中考链接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安详颀长叹为观止

B故执和煦家喻户晓

C墨守和偕得天独厚

D涉足晦涩中流砥柱

请为下面的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2个字)

北京市建委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中国第21次南极冰盖昆仑科学考察队12名队员,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的飘扬在海拔4093米的蓝天之下,这是人类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之巅。

四年级语文:观潮教案设计教案

1 观 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2[①这句话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哪两个特 农历? 据(jù)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句导读:这两句交代了观潮的时间、地点。]我们随着观潮 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句导读:这句中“横卧”一词形象地 写出了钱塘江的姿态和气势。]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3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 薄?雾。[②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写“潮水”,而写此刻“江面上很平静”?]4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yì)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 5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该句用先声夺人的描写手法,用“闷雷滚动”暗示了钱塘江浪潮的气势磅礴,为后文的描写埋 1 ? 2 ①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古”和“奇”,说明钱塘江大潮历史悠久,而且是雄伟、壮丽、罕见的景象。 ?农历:我国的一种历法。是阴阳历的一种,一般称之为阴历。 ?横卧:横向躺着。本课指钱塘江横现在人们眼前。 3 ?薄,这里读bó。 4 ②此处写潮来之前的“静”是为了和潮来之时的“动”形成鲜明的对照。 5 ③说明观潮的人非常多,人们早早赶来,盼望一睹钱塘江大潮的风采。 6 ?闷,读man ,指“声音低沉”。

下伏笔。]7顿时人声鼎沸(dǐnɡfai),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diǎn)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④此处“一条白线”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潮水会是“一条白线”呢?]8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ɡuàn)江面。[句导读:写出了“白线”的变化,用“横贯”一词比上文的“横卧”更有气势。]9[⑤“白线”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bēnɡ)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⑥这 霎(shà)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依旧风号[háo]浪吼。[句导读:这一句写了潮头虽然西去,可是余波依旧气势宏大,更能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10过了很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六七米高了。[⑦从哪儿能看出钱塘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 请学生课前查找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是什么样的。 学生甲:海水涨潮时,浪头特别大。 学生乙:海水涨潮时,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等。) 7④重点句解析:那条白线就是钱塘江大潮的潮头。因为此时江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宽阔的潮头激起白色的水花,远望就像一条白线。 8⑤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说明潮头移动迅速,气势威武。 9⑥精彩句解析:这几个句子连用了三个比喻:把水浪比作“白色城墙”,意在表现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宽,潮头直立向前推动,可见潮水是汹涌而来;把水浪比作“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说明后浪涌前浪,可见水势之大,速度之快,给人以势不可当之感;把潮声比作“山崩地裂”,足以表现钱塘江大潮的震耳欲聋,声势之大动人心魄,充分地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非凡气势。 10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说明余波的气势依旧壮观。从江面平静后,江水已涨了六七米高,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观潮》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本文选自《武林旧事》 译文 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就像这样一般。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亭外检阅水军,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忽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才能。 而有钱的巨富、尊贵的官吏,争先赏赐银色的彩绸。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手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一倍。而游客租借观赏的帐篷,即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间也没有,非常拥挤。 注释〔浙江〕就是钱塘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方其远出海门〕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方,当……时。其,指潮。出,发、起。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仅,几乎,将近〔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大雪覆盖的山岭。际天,连接着天。〔沃日〕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艨艟(méngchōng)〕战船。〔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意思是,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尽,穷尽。五阵,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乘骑(jì)弄旗标枪舞刀〕乘马、舞旗、举枪、挥刀。骑,马。弄,舞动。标,树立、举。〔略不相睹〕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水爆〕水军用的一种爆炸武器。〔一舸(gě)无迹〕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舸,船。〔敌船〕指假设的敌方战船。〔逝〕去,往。〔吴儿善

【八年级】八年级语文第6单元28观潮学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八年级 28 观潮 【学习目标】 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学习重难点】 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作者映衬手法天衣无缝的运用。 【学习流程】 1、读准字音。 艨()艟()倏()泅()舸() 雉()溯()僦()绮()溢() 2、结合注解,学习常用词的含义,整体感知课文。 本文以为线索,开篇从多个角度描写的壮观景象。既又 ,写出了大潮的奇伟壮丽。 3、了解南宋历史和当时的观潮盛况。 4、收集钱塘大潮的相关图片。 5、从“既望”看古人对某些日子的特殊称谓。你还能说出哪些日子的别称? 1、本文作者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分别写了涨潮、水战、弄潮、观潮的盛况。按“自然美”和 “人情美”的板块,可将文章分为两部分。怎么分? 2、赏读句子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 (2)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和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

屡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任务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写参演船舱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写"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亮点探究。 (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 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3)试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9、阅读潘阆(láng)《酒泉子》,发挥想象、联想,参照课文中的有关描写,将词中描写的内 容展开,改写成一篇记叙文,不限字数。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写下来。 参考答案: 1、略 2、海潮海潮写景记事钱塘江 3、略 4、略 5、“望”是古人对阴历十五这一天的 称谓,“既”是已经过去的意思,“既望”是指过了阴历十五,因此是十六这一天。类似的称谓还 有“晦”(指阴历每月的末一天)、“朔”(阴历每月的初一)6、将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段 自然美,第2——4段人情美。7、(1)本句写涨潮,由远而近,顺势而下,挽狂澜于笔端。用比喻 和夸张的手法,写尽了大海的威仪和气派。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角度进行描绘,如:“仅 如银线”写其形;“玉城雪岭”状其色;“大声如雷霆”描其声;“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吞 天沃日”绘其势。(2)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和五阵之势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

观潮学案

姓名(第组号)【学习目标】1.利用工具书、文中注释掌握生字,翻译,积累文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2.反复诵读,深入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和写作手法。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利用工具书、文中注释掌握生字,翻译,积累文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2.反复诵读,深入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和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原籍济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南宋文学家。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宋灭之后不再做官。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书画。《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元朝后所写。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草窗词》等。 (二)南宋观潮盛事简介: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预习导学】 (一)诵读课文 ①结合课下注释中的注音大声朗读课文。②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并利用工具书解决。③画出停顿不准的句子。 (二)给划线的字词注音 吞天沃日()江横玉系()腰善泅者()如履平地() 一舸无迹()溯迎而上()鲸波万仞()珠翠罗绮() 京尹()四马塞途()倍穹常时()艨艟() 乘骑弄旗()僦赁看幕()倏尔()(三)文常填空 本文作者,字,号草窗。原籍济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宋灭之后不再做官。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书画。《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元朝后所写。著有、、等。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利用工具书、文中注释掌握生字,翻译,积累文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一、预习检查: 1.一对一检查。用红笔批阅,错误的打,正确的打。 2.计分。总分10分,错一题扣0.1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28 观潮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 3.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提升文言文阅读素养。 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已学过了16篇文言文,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子,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能力。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文言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观潮》是以自读课出现,学生阅读课文没有难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传说激趣 春秋时,吴国有个大夫叫伍子胥,吴越争霸,越王勾践被吴国所俘,伍子胥多次建议杀勾践以绝后患,吴王不听,反信奸臣谗言赐死子胥,子胥死前对家人说:“请把我一双眼睛挂在姑苏城东门,让我总有一天看见吴国灭亡!”吴王大怒,将其尸身抛入钱塘江中。九年后,吴国果然灭亡,子胥悲愤难抑,乘素车白马在钱塘江上奔腾吼叫,从此便有波涛滚滚的钱塘大潮。 钱塘观潮,始于汉魏,宋朝时最盛。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周密一起去“观潮”吧。 二、问答明意 1.师: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学生读课文) 2.抢答比赛,检测自学和预习情况。 (1)钱塘江潮观看的最佳日期是何时? 自既望(十六日)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2)钱塘江潮初来之时就汹涌澎湃吗? 方(当……的时候)其远处海门,仅(jǐn几乎,差不多 )如银线。 (3)军演有哪些项目?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 (4)文中哪个四字词最能表现军士们的技艺水平? 如履平地 (5)吴中健儿水中所持的彩旗是否仅仅作为标志? “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6)观潮人多不多? 车马塞途珠翠罗绮溢目虽席地不容间也 (7)他们聚集在哪里观潮?

四年级下册语文《观潮》教案

《观潮》教案 一、指导思想: 《观潮》是一篇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本课的设计旨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观看录像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四、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录像机、鹏博士教学软件、液晶投影仪、大屏幕、录像带、多媒体电子教室。 五、课堂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观潮》。(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 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汇报交流 1.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了解?

2.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三)放录像(潮来时一段)。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 1.过渡:钱塘江大潮气势非凡,那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让人惊心动魄。难怪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汇集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们争先恐后地早早赶到,盼望一度钱塘江大潮的风采。同学们,你们见过那种景象吗?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戴上耳机,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来初步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四)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刚才我们在录像上看到的景象书上也有,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学生通过看书找出是3、4自然段) 1.学生自读3、4自然段。划出能写出潮来时气势的语句,把不明白的问题用问号标出,对特别喜欢的句子就努力读精彩些。 2.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提问随即板书关键词语) (1)教师通过视听教学帮助学生解疑。 课件出示:①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a.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b.怎么会出现“一条白线”?看到白线人们怎样沸腾的,学学看,就这种场面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来形容? c.齐读这句话,读出那种沸腾的场面。 ②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a.怎么会形成“白色城墙”呢?因为大潮由远而近,远看像白线的白浪越变越大,越涨越高,看上去就像一道白色城墙。) 3.交流学生喜欢的句子。(根据学生的交流随即通过大屏幕展示写潮水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加深理解体验大潮的奇特。)

观潮 学案

观潮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 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学习重点】 1、了解周密,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 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 https://www.360docs.net/doc/228222035.html,/03chuzhongyuwen/jc/renjiaoban/dianzijiaocai/8nianjishang/unit6/28/zuoze.htm 2、背景资料 https://www.360docs.net/doc/228222035.html,/question/180058282.html 3、题目解说 《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武林旧事》是作者在宋亡之后,追忆南宋都城临安(杭州)往事之作。此书写得详细生动,寄托着作者的故国之思。 《观潮》写的是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全长400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由于江道狭窄,水势受阻,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观潮”遂为古今盛事。 【自主学习】 1、填空: 《观潮》选自作者字号(朝代)文学家。著有、、、等。 2、注音或写字: 每岁京尹.()艨()艟()shū( )尔 舸()善泅.()倍穹.()珠翠罗qǐ( ) sù( )迎而上jiù( )赁.()看幕 如lǚ( )平地鲸波万rèn( )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沃: (2)倏尔黄烟四起倏尔:

(3)人物略不相睹略: (4)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穹: (5)珠翠罗绮溢目溢: (6)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既望: (7)方其远处海门方: (8)如履平地履: 4、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A: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B: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C:争先鼓勇,溯迎而上D: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5、按原文填空。 (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理解探究】 1、第一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 2、文章第一段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合作释疑】文中写观潮人之多与上文写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联系? 【精读精练】阅读下段,回答问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 ,”者是也。 1、在文中划线处填入引用的诗句,并说说作者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 2、翻译下列句子。 (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2)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3、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不知引来多少文人墨客的赞叹与描绘,你能默写出两句赞叹钱塘大潮

最新完整版观潮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笼罩、薄雾、若隐若现”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边读书边想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 教学难点:理解潮来时的描写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式,培养留心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求知欲: 步骤:播放潮水音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询问: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说说你们有什么感受?那在作者的眼里,钱塘江大潮又是怎样的呢?形式:歌曲、音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自主探究:默读、轻读 (1)字词:读正确、通顺,弄清词义。 (2)内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情感:画出喜欢的句子,记录你的感受 B。检查反馈字词关: (1)引导思考:多义字:“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自主发言,字典验证。 (2)鼓励发现:易错字音、字形,总结记忆方法。 (3)四字词语:结合图片,理解——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风平浪静。 (4)朗读练习:同桌互读,朗读竞赛 内容关: (1)引导观察:快速浏览或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

么顺序写的。 (2)总结交流:总(天下奇观)——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初步交流: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目的】初步感受钱塘江大潮,了解学生的感受能力与兴趣所在。 3、再读课文,质疑问难潮来前 (1)默读思考:作者在这一段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 (2)发表感受:你觉得平静的江面怎么样?怎么感受到的?结合图片,理解关键词”横卧”联系实际,体会“若隐若现” (3)除了涨潮前的江面,还有什么景象? 潮来时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1)“隆隆的响声”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轰隆隆) (2)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写的?(闷雷滚动) (3)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么形象

《观潮》导学案

《观潮》导学案 《观潮》导学案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视频】 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了2010年8月18日钱塘潮的壮观场面。钱塘潮以吞云卷月的雄姿和气壮山河的魁力,令中外游人叹为观止。钱塘江潮气势非凡,堪称举世奇观,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不禁要问:如此壮观的大潮是怎样形成的?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千百年来,钱塘江潮曾吸引了无数的仁人志士。历代文人墨客一睹天下奇观的雄姿后,留下了千余首咏潮佳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学者周密的《观潮》,一起领略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 二、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雷霆()艨艟数百()如履平地() 罗绮()僦赁看幕()万仞() 2、《观潮》选自《》,作者,代湖州人。 三、明确学习目标【出示幻灯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3.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四、疏通文章,整体感知课文。【出示幻灯片】 1、听读,注意字音、停顿等。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朗读过程中注意品味文章的自然美、人情美、气势美。 3、你最喜欢哪个段落?挑出你认为最美的段落赏读。 4、疏通文意。边读便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不会的用?标出。【出示幻灯片】 自主完成下面的.问题: A、解释下列词语: 既望:方:倏尔:略: 逝:文:溯迎:出没: B、翻译句子(可口头翻译): ⑴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⑵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⑶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⑷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C、全文四个段落为我们展示了四幅优美的画图,每幅图画写了哪些内容?请用简练的语言回答。 五、合作探究,欣赏语言美,感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特点。【出示幻灯片】 〈1〉第一段中,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句子有哪些作者按怎样的顺序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采用怎样的修辞方法来表现 〈2〉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这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8课《观潮》教学设计1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https://www.360docs.net/doc/228222035.html, 第1页(共3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观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词语。 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教学重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世界第一大涌潮──钱江涌潮。 多媒体显示:钱江涌潮 教师讲解: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观光游客。为此,海宁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现在已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 二、背景简介 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它的形成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其二,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下;前浪遭阻,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 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上到宫庭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掌握正确的读音,听清节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观潮》教学设计与反思

观潮 1.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主题。《观潮》记叙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2. 学情分析 1、学生都来自于农村,有些大城市的孩子见得也多。农村孩子在这方面比较薄弱。 2、这些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求知欲较强。 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13生字,能正确读写“若隐若现”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奇特。 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潮来时的情景。 4.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 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设计意图: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让他们快速进入课堂。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2.理清文脉。

28:观潮教学设计思路

28*观潮教学设计思路 蒋才文 地区: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 学校:岳阳县柏祥镇中心学校 共1课时 28*观潮初中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周密的文学常识. 2、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 3、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方”“倏尔”“文”“江干”等词含义. 4、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文中优美意境. 5、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6、深入体会课文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 2学情分析 本篇文章是一篇自学课文,但本班学生在课文自学方面还有不足,只是照搬资料,不懂得举一反三,不会从课文中体会出真实的情感,所以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老师必须适当引导,学会真正的自主学习. 3重点难点 1、了解周密,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 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3、体会文中自然美与民俗风情美相融合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不凡魅力,感悟弄潮儿的不凡风采.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周密(1232—约1298),字公瑾,号草窗,南宋文学家.祖籍山东济南,金兵入侵,他南渡流寓浙江吴兴,又自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宋末曾任义乌(今属浙江)县令.宋亡之后,隐居不仕,从 事著述.他能文善词,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其词格律严谨,清丽工巧,偏重形式美.其诗文亦佳.周密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草窗韵语》等. 2、背景资料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 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临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 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 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周密的《观潮》记叙的正 是这一盛况.举世闻名的钱塘奇观——海宁潮将要申报“世界遗产”.这是继温州雁荡山、江南水乡古镇西塘、乌镇、南浔联合申报“世 界遗产”后,浙江省申报“世界遗产”的又一举措.被誉为“世界第 一大涌潮”的钱塘江潮,从海宁角度观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 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 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观 光客.为此,海宁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现在已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 3、题目解说《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武林旧事》是作者在宋亡之后,追忆南宋都城临安(杭州)往事之作.此书写得详细生动, 寄托着作者的故国之思.《观潮》写的是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 盛况.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全长400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 湾入海.由于江道狭窄,水势受阻,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 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观潮”遂为古今盛事. 4、作者简介周密(1232—约1298),字公瑾,号草窗,南宋文学家.祖籍山东济南,金兵入侵,他南渡流寓浙江吴兴,又自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宋末曾任义乌(今属浙江)县令.宋亡之后,隐居不仕,从

钱塘江观潮_教案教学设计

钱塘江观潮 教学目标: 1、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激起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 2、品读赏析,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 3、研读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导入: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二、简介南宋观潮盛事和作者以及形成原因。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投影显示标题、作者。 作者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原籍济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南宋文学家。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宋灭之后不再做官。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书画。《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元朝后所写。 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其一,钱塘江的江口在杭州湾的人海处呈喇叭状,向内逐渐浅狭,海潮倒灌,潮波传播又受到内江狭窄江面的约束,这就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涌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日,大潮最盛。其二,是江口有巨大的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强大阻力,潮头当然会掀揭天上。前浪遭遏,后浪又上,波推波,浪迭浪,潮水自然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汹涌而来。潮头高度可达3.5米以上,潮差可达10米。其三,大潮与月亮和太阳引力有关。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钱塘江大潮主要是由海潮倒灌引起的,所以,它也与月亮和太阳引力有关。四、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五、整体感知。1、概括每段的段意。 明确: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第四段写观潮人众之多。2、钱塘江潮这一自然奇观是一大胜景,古人称为'壮观天下无'。观潮也成了古今盛事。我国古代的墨客词人多以钱塘大潮作描写对象,例如宋朝柳永著名的词《望海潮》中写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周密的《观潮》则是用散文的形式,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①第一段是怎样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的?

人教版观潮教案

1.观潮 学习目标: 1.学习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宽阔、薄雾、笼罩、沸腾”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段落。 3.有边读这想象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祖国山河之美,热爱自然景观。 学习重点: 背诵第3、4段,想象潮来时的景象,体会观潮人的惊喜之情。积累词句。学习难点: 抓住重点句想象理解“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 学习准备: 1.收集有关钱塘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学习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会文章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3.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段意。 教学重点: 1.学会文章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 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单元整体教学 同学们,我们从今天开始要学习四篇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每一篇文章就像一幅瑰丽壮美的图画,学完之后一定会让你感到大自然的奇妙。请同学们打开第一组课文提示,看看书中给我们介绍什么方法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呢? 1.学生自读,画批。 2.监控两点:

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 搜集相关自然奇观的资料。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范仲淹)、“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毛泽东)这些优美的诗句都是对前塘秋潮的咏赞。同学们你们对钱塘江有哪些了解呢?(介绍资料)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钱塘江大潮如此壮观、雄伟、气势磅礴,那么我们一起来观看这个奇观吧。齐读课题《观潮》。 2.“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奇观”是什么意思呢?“天下奇观”又是什么意思? 3.师: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学生自读课文)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颤(chàn)动 ②易读错字 大堤.(dī)踮.脚(diǎn)霎.时(shà) (2)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薄”是上下结构,不是左右结构。 “贯”上部分共4笔。 (3)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五、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山东省德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28观潮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28观潮 预习导学: 1、生字注音 雷霆.()沃.日()艨艟 ..()()乘骑.()履.()倏.尔()舸.()泅.()溯.() 仞.()罗绮.()僦赁 ..()()穹.() 2、解释加点的词 (1)既望 .. (2)方.其远.出海门 (3)仅.如银线 (4)际天 .. (5)沃日 .. (6)艨艟 .. (7)既而尽 ...奔腾分合五阵 ..之势 (8)乘骑. (9)舸. (10)披. (11)江干. (12)倍穹. (13)僦赁 .. (14)席地 .. 3、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作者,字,号, 代词人。 课文初探: 1、揭示本文中心的句子 2、用比喻夸张和引用的手法写海潮的句子是 3、解读课文 第1段写 第2段写

第3段写 第4段写。这是从表现钱塘江潮的雄伟壮观。 导入 当堂达标: 1、引用杨万里的诗有什么作用? 2、对吴中健儿弄潮的描写一气入注 (填动词)这些动词蝉联而下,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的形象特点,表现了美。(填句子)写弄潮儿的外形;_________________(填句子)写弄潮儿的勇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句子)写弄潮儿的矫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句子)夸张的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 3全文以_________为线索,用镜头摄像笔法分别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幅图画,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正面描写,_________属于侧面描写。 小练习: 1、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方其远出海门。() 如履平地。()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2、按原文填空。 (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3、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不知引来多少文人墨客的赞叹与描绘,你能默写出两句赞叹钱塘大潮的诗句吗?

28 观潮 教案

28 观潮 周密 课前活动: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查出文中不会读的生字词,并根据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学习目标: 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师生解决文中的难词难句,并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激起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品读赏析,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研读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 重难点: 重点:3、研读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 难点:2、品读赏析,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大自然奥妙无穷,她可以点悟人的灵性,激发人的活力。同学们想不想与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啊?人与自然亲近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人直接投入其中,身临其境,与之同呼吸共命运,这种方式叫旅游;另一种是通过阅读名人大家的文章间接感受自然美,接受自然的恩惠,如同在高明的导游指点下把江山美景尽收眼底,这种方式叫神游。不知同学们旅游了哪些地方?(生说)神游过什么名胜?可否去过钱塘江看到钱江涌潮?没去过的同学别遗憾,老师把这一奇观录了下来,想不想先睹为快啊?现在就让我们与钱塘江大潮来一次亲密接触,感受一下号称“壮观天下无”钱江涌潮吧!下面请同学们眼观耳听心悟,之后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感受。我可不能白给你们看啊。 二、明确学习目标: 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师生解决文中的难词难句,并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激起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品读赏析,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研读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 三、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教师精讲点拨: 自学指导(一) 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放录象}生看后谈感受,师给以评价 3、可以将作者及钱塘江大潮的历史讲一下。 [说明]这一激情导语及钱塘涌潮的录象放映,目的在于创设吸引、感染学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其产生对美好境界的向往,激起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 自学指导(二)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课文中“潮来时”这部分的学习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观潮》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潮来前”,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1)师引生答 当教师说出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之后引导学生说出:“所有吸引了许多人到这里来观潮”。 (2)教师再三诱导提问,让学生理解“观”在不同的词语中,表达的意思不同。 “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在教师的再三提问中让学生讲出“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潮来时的景

象。进而讲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 2、让学生了解“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 (1)读中找。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问题,找出写潮来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 (2)读中听。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平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句子之后,让基他学生在听读中说出潮来前江面上很平静。 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说出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二)精学“潮来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1、看课件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 教师提出:“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中,你们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师找来了大潮到来时的课件你们想不想看呢?”在师生的问答中,教师让学生带着“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看课件。 2、学生看完课件,回答出“潮的声大,浪高这两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第 3、4自然段,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三处“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四处“写潮的样子”。 (1)知潮声。让学生读出三处写潮声的句子后,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其声的方法:“声像什么?响声怎么样?”在学生回答后,将学生回答得最确切的“闷雷”、“越来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