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

合集下载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 2.3《气候与人类活动》课件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  2.3《气候与人类活动》课件

新知2 气候与生活
阅读:孟加拉国的水灾
在世界各国中,孟加拉国的水患最为严重。恒河、布 拉马普特拉河、梅克纳河等淹没平原约为全国土地的80% 。孟加拉国的水灾频繁。1960年—1970年,13次热带风暴 席卷了沿岸地带;从1950年—1988年发生了25起严重的水 灾。1970年水灾造成30万人死亡。
新知2 气候与生活
阅读分析
查找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的相关资料,分 析人类活动对气候有益或不利的影响。
新知2 气候与生活
南极冰架崩裂 祸起全球变暖
新知2 气候与生活
全球变暖导致非洲最高山峰冰雪融化
新知2 气候与生活
行全
、球
毛 毛 虫 泛 滥
变 暖 三 问 题 :




瘟 疫 易 流
新知2 气候与生活
新知1 气候与生产
小组活动
探究气候对工业、交通运输、能源利用和工 程建设等的影响。
新知1 气候与生产
阅读:气象灾害——洪涝冰雹对农业的影响
1996年3月29—30日,福建省永定县出现连续性 暴雨,日雨量为61.4毫米和57.2毫米。3月31日,连 城(56.2毫米)、武平(80.3毫米)、上杭(86.6毫米)、 漳平(71.2毫米)出现暴雨。这次暴雨过程,据调查, 上杭县有20公顷秧田被水淹,260多公顷烟叶被冰雹 打坏。永定全县农作物受灾333.3公顷,成灾266.7公 顷,绝收66.7公顷。
酸雨
工业生产中,燃料大量 使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一 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 物、氮氧化物及悬浮固体物, 排放至大气环境中,经光化 学反应生成硫酸、硝酸等酸 性物质使得雨水之pH值降低, 形成酸雨。
新知2 气候与生活
酸雨

2023 地理 八年级上 第二章核心知识点汇总

2023 地理 八年级上 第二章核心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第2章《世界气候》核心知识点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考点][课程标准]: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核心知识点]:1.气温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即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作气温日较差。

2.气温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南半球相反;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作气温年较差。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1)纬度位置:气温大致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递减。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2)海陆位置:同一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3)洋流因素:同纬度地区,暖流经过,气温较高;寒流经过,气温较低。

(4)地形因素: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4.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海陆相间分布,等温线更曲折;南半球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等温线比较平直。

[考点][课程标准]: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核心知识点]:1.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1)赤道及其两侧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纬度位置)(2)中纬度地区,一般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海陆位置)(3)暖流经过降水多,寒流经过降水少。

(洋流因素)(4)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地形因素)(5)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西部、内部少雨;东部多雨。

2.①世界雨极:印度的乞拉朋齐。

②世界干极:南美洲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

八年级第2章《世界气候》核心知识点(填空版)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考点][课程标准]: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核心知识点]:1.气温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左右(即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作。

气候与人类活动ppt课件

气候与人类活动ppt课件

北 极 地 区
因纽特人
冰屋
亚马孙地区的高脚屋
高温多雨
通风防潮
西亚民居
墙服:隔热 头巾:阻挡风沙
墙厚,隔热
气候与人类发展
气候发生异常会造成洪涝、干旱 和寒潮等灾害。
太阳能发电
风力发电
暗渠: 引水 竖井:方便挖井、清淤,减少水分蒸发
坎儿井的建造原理
第三节 气候与人类活动
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热带水果
亚热带
温带水果
葡萄是喜光作物,对热量要求较高, 开花期在4-5月份,那么最适宜葡萄 生长的气候类型是?
地中海气候
水稻 高温多雨
小麦 耐寒耐旱
东南亚的马来群岛适合种植什么粮食 作物?为什么?
水稻,因为马来群岛主要是热带雨林气 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适合水稻生长
热带地区:一年三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一年两熟
东南亚地区的农作物熟制是?为什么?
一年三熟,因为东南亚地区主要是热 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 降水丰沛。
气候与民居的关系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气候
黄土高原 窑洞
傣云族贵竹高楼原 吊脚楼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自然资源
蒙古包易于拆解安 装,搬运方便,多 用于游牧民族

初中地理世界气候与人类活动

初中地理世界气候与人类活动

初中地理世界气候与人类活动我们生活的地球,气候多样,从寒冷的极地到炎热的赤道,从湿润的雨林到干旱的沙漠,不同的气候塑造了不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活动。

气候对人类的居住和城市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寒冷的地区,如北极圈附近,由于漫长而严寒的冬季,人类的居住相对较少。

极低的温度、厚厚的积雪以及有限的资源使得在这里建立大规模的城市和社区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反,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的地区,比如欧洲和北美洲的中纬度地带,以及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城市和人口密集。

这些地区拥有适宜的温度、充足的降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和人类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更是至关重要。

不同的气候类型决定了能够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和种植的季节。

在热带地区,常年高温多雨,适合种植橡胶、咖啡、可可等热带经济作物。

在温带地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适合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

而在干旱的地区,比如沙漠边缘的绿洲,由于水资源有限,人们主要依靠灌溉农业,种植耐旱的作物,如棉花、枣椰等。

气候的变化,如干旱、洪涝、寒潮等灾害性天气,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一场严重的旱灾可能导致农作物歉收,影响粮食供应和价格;一场暴雨洪涝可能冲毁农田,破坏农业基础设施。

因此,农民们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天气预报,合理安排农事活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丰收。

气候还影响着人类的工业活动。

一些需要大量水资源的工业,如造纸、纺织等,往往会布局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在寒冷的地区,由于冬季需要取暖,能源消耗较大,因此能源工业相对发达。

而在气候炎热的地区,为了保持室内的舒适温度,空调等制冷设备的需求增加,这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此外,气候条件也会影响工业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例如,在湿度较大的地区,电子设备的生产需要更加严格的防潮措施,以防止产品受潮损坏。

交通运输业也受到气候的制约。

在冬季,寒冷的气候可能导致道路结冰、积雪,给公路和铁路运输带来困难,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二章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题目气候与人类活动学科地理年级八年级教材内容中图版第二章第三节个人信息姓名设计者单位教材分析本课题是第二章《世界气候》的最后一部分,是本章的知识、能力、情感的一个小结,是密切联系生活,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内容,是体现新课程标准重要理念的关键部分。

根据《中图版地理新课程标准》,本课题的内容标准是:“举出日常生活中和实例,说出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所以在进行本节设计时,本节课力求以实例分析的方式,以学生活动的形式,全面地深化对“气候与人类活动”的认识,让学生对气候影响生产、生活的理解更深刻;认识协调人与气候关系的重要性,给合当地气候实例开展教学,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之前所学习的内同,特别是通过世界气候类型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八年级的有很多学生的认知能力比较弱,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教师提示、指导。

尤其是我们乡下学生,见识少,让其探讨会白白浪费时间,没有效果,还不如干脆告诉他们,让其知道是什么,有什么,为什么等等……教学目标(含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了解不同的气候对人类的活动有不同的影响。

2、了解气候对农作物的分布影响,以及对我国农作物熟制的分布影响。

3、认识气候发生异常变化会给人类活动带来危害,甚至产生灾害。

4、了解气候对人类衣食住行的影响和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与适应。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中国农作物熟制图,进一步认识中国农业的地域差异性,认识到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决定性作用。

2、通过比较阅读和读图分析,认识气候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活动读图、分析、讨论,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的世界气候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气候对作物分布及熟制的影响,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课堂讨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课堂讨论。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2.教学难点: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各个教学环节可以根据教情、学情需要进行调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拿出柚子。(金柚故事)引出:金柚之乡——XX。
思考。
自主探讨。
(二)检查预习
温故知新:影响农业的因素。
课标展示+学习重点。
学生回答。
学生分析。
(三)授课过程
1.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气候(光热水)
2.材料XX气候条件。
3.材料金柚生长的气候条件。
4.XX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图。
一节课,学生基本掌握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气候部分)。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金柚(农业)
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光、热、水)、水源、土壤。
2.社会经济因素
浅析初中“地理学业考查”背景下的地理教与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课题来源:《中图版》地理八上第二章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
学习内容:金柚之乡——XX
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学会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2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2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图表,帮助学生认识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本节内容在地理学科中占据重要地位,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因素较多,学生需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分析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会分析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案例、分析图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难点:分析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生活中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图表分析法:运用丰富的图表,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辅及相关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案例及图表。

4.分组讨论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提问:“气候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如,通过案例介绍热带雨林气候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案例中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问题:“气候如何影响人类活动?”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3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3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是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城市分布等方面。

教材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到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候和人类活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时,往往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总结出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气候对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城市分布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分析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候对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城市分布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2.难点:分析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资料,如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城市分布等方面的实例。

2.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的气候景观,如热带雨林、沙漠、寒带等,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呈现(10分钟)呈现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城市分布等方面的实例,让学生分析这些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

如农业生产受气候类型的影响,不同气候条件下农业生产的特点;工业布局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如高耗能工业多分布在气候条件较差的地区;城市分布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如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更适合人类居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实例中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气候与人类活动》 讲义

《气候与人类活动》 讲义

《气候与人类活动》讲义一、引言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气候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气候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人类活动也在不断地改变着气候。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相互关系,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气候与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

二、气候的基本概念与要素气候,简单来说,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

它包括多个要素,如气温、降水、风、气压、湿度等。

气温是衡量气候的重要指标之一。

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巨大,从寒冷的极地到炎热的赤道,气温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生物的分布和人类的生活方式。

降水也是关键的气候要素。

有的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形成了沙漠气候;而有的地区降水充沛,孕育了茂密的森林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风在气候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影响着热量和水汽的输送,进而改变着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

三、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对农业的影响气候直接决定了农作物的种类和种植区域。

在温暖湿润的地区,适合种植水稻、甘蔗等作物;而在干旱少雨的地区,则更适合种植小麦、棉花等耐旱作物。

气候变化,如极端的干旱、洪涝和低温灾害,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二)对工业的影响气候条件会影响工业生产的布局和效率。

例如,一些高耗能产业在寒冷地区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来维持生产环境的温度;而在潮湿的地区,需要采取防潮、防锈等措施来保护设备和产品。

(三)对人类居住和城市发展的影响气候宜人的地区往往吸引更多的人口居住,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

相反,气候恶劣的地区,如高寒、干旱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城市发展也较为缓慢。

(四)对交通和能源的影响恶劣的气候条件,如暴风雪、暴雨等,会影响交通运输的安全和效率。

同时,气候也会影响能源的需求和供应。

在寒冷的冬季,取暖能源的需求大幅增加;而在炎热的夏季,制冷能源的消耗也会显著上升。

四、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一)温室气体排放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

八年级上册地理《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地理《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多方面影响。

2.认识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作用。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思考的能力。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气候对农业、工业、交通、居住等方面的影响。

2.难点:理解人类活动与气候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些与气候相关的人类活动现象引入课题。

2.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1)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作物种植。

(2)举例说明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3.气候对工业、交通、居住等的影响
(1)小组讨论并分享相关案例。

(2)教师总结归纳。

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讲解温室气体排放等人类行为对气候的改变。

(2)引导学生思考应对措施。

5.拓展讨论:如何实现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和谐发展。

6.课堂小结:回顾重点内容。

7.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自己身边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的短文。

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较好地让学生理解了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紧密联系。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积极,分享了很多实际案例。

但在讲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时,可以提供更具体的数据和研究成果,增强说服力。

对于实现和谐发展的讨论环节,可以给予学生更多引导和时间,挖掘更深入的观点。

在今后教学中,要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同时鼓励学生更多地自主探究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环保意识。

《气候与人类活动》 讲义

《气候与人类活动》 讲义

《气候与人类活动》讲义一、引言在我们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上,气候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气候并非孤立存在,它时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人类活动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气候。

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对于我们应对当前和未来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农业生产气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

光照、温度、降水等气候条件直接决定了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和产量。

例如,在温暖湿润的地区,适合种植水稻、甘蔗等作物;而在干旱少雨的地区,则更适合种植小麦、棉花等耐旱作物。

气候的异常变化,如干旱、洪涝、低温冻害等,会给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影响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计。

(二)工业生产气候也会对工业生产产生影响。

一些高耗能产业,如钢铁、化工等,在高温天气下,设备的运行效率可能会降低,增加生产成本。

此外,气候条件还会影响工业产品的质量和储存。

例如,潮湿的气候容易导致金属制品生锈,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三)交通运输气候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恶劣的天气条件,如暴雨、暴雪、大雾等,会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在航空运输中,大风、雷暴等天气会导致航班延误或取消,给旅客出行带来不便。

(四)能源需求气候的变化会影响人类对能源的需求。

在寒冷的冬季,人们需要更多的能源来取暖;而在炎热的夏季,空调的使用会大幅增加能源消耗。

这种季节性的能源需求波动,对能源供应和调配提出了挑战。

(五)人类健康气候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高温天气容易引发中暑、心脑血管疾病等;寒冷的天气则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冻疮等。

此外,气候变化还可能导致传染病的传播范围和流行季节发生变化,给公共卫生带来威胁。

三、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一)温室气体排放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地球的大气层像一个厚厚的“棉被”,导致气温升高。

八年级地理上册2.3气候与人类活动课件2中图版(1)

八年级地理上册2.3气候与人类活动课件2中图版(1)

D.旅游业
课堂练习
2.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宜不同的水果生长,下列某超 市水果区货架上的标签中,产地标注错误的是(D ) A.品名:葡萄 产地:新疆 B.品名:苹果 产地:山东 C.品名:梨 产地:山西 D.品名:菠萝 产地:河北
课堂练习
3.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区倾斜度很大,一般 都是尖顶房子,这是因为( D ) A.欧洲人的审美情趣不一样,喜好尖顶建筑 B.欧洲风大,尖顶房子可以防风 C.欧洲人身材高大,尖顶房屋空间大 D.阿尔卑斯山区下雪多,倾斜度大的尖顶房
1:250000000 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0C范围带
北半球的冬季想要避寒, 应该选择纬度较低的热 带或亚热带;南半球的 人们想去比较凉爽的地 方避暑,可以选择海拔 较高的山上或海边避暑。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其中最
显著的是( A )
A.农业生产
B.工业生产
C.交通运输
拓展延伸 想一想
良性影响 人工造林 修建水库 灌溉工程
人类有哪些活动对气候产生影响?
恶性影响 砍伐森林 排放温室气体
拓展延伸
温室气体排放
拓展延伸
温室效应后果
新课学习 太阳能 水能
风能 地热能
新课学习 (二)气候与生活

阿拉伯人生活 在北非,气候 炎热干燥。宽 因纽特人生活在北极, 大的白袍可通 青藏高原温差大,午热的 气候严寒,毛皮可御寒。 风、反射阳光。 时候可将一只袖子褪下来。
一年一熟区
一年两熟区 二年三熟区 一年三熟区
中国农作物熟制
新课学习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或 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新课学习
活动1
地中海气候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说课稿3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说课稿3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这一节课,主要介绍了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从气候对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人口和城市分布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认识到气候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地图、地形、水文等方面的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分析数据等方式,深入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气候对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人口和城市分布等方面的影响,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例、分析数据等方式,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教学难点:气候对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人口和城市分布等方面的具体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实例资料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气候对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人口和城市分布等方面的影响。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例,分析气候对该实例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

4.案例分析:分析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人口和城市分布等方面的具体影响,让学生深刻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嘿,咱来聊聊气候和人类活动这档子事儿啊!你说这气候就像个爱变脸的小孩,一会儿阳光灿烂得让人想跳起来,一会儿又狂风暴雨让人直哆嗦。

那这小孩的脾气咋来的呢?咱人类可脱不了干系!
你想想看,咱盖房子、开工厂、开汽车,这一通操作下来,排放了多少温室气体啊!那二氧化碳就跟不要钱似的往外冒,这不就把地球捂得越来越热了嘛!就好像给地球盖了层厚被子,热得它直冒汗。

森林呢,那可是地球的大宝贝啊!能吸收好多二氧化碳,还能吐出新鲜氧气。

可咱人类有时候也太狠了,砍树砍得那叫一个欢,把人家的家都给毁了。

这不就好比把地球的肺给弄坏了嘛!那地球还怎么好好呼吸呀!
再看看那些大工厂,那黑烟呼呼地冒,河水也被污染得不成样子。

鱼儿没了家,水鸟也找不到吃的,这不是作孽嘛!就像咱自己的家被搞得乱七八糟,能舒服吗?
但咱也别太悲观呀!咱人类还是很聪明的嘛!现在不是有好多环保行动在搞嘛,大家都在努力让地球这个大宝贝重新美起来。

电动汽车越来越多了,太阳能、风能这些清洁能源也越来越厉害了。

这不就像给地球吃了颗大补丸嘛!
咱得好好反思反思自己的行为,不能再这么任性下去啦!要是地球真被咱搞坏了,咱去哪儿找这么好的家呀!所以呀,大家都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这样地球才能和咱人类一直好好相处下去呀!咱得让地球知道,咱是爱它的,不是光会捣乱的!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可真是紧密得很呐,咱得好好珍惜和呵护呀!。

《气候与人类活动》 讲义

《气候与人类活动》 讲义

《气候与人类活动》讲义一、气候是什么咱们先来说说啥是气候。

气候啊,可不是今天冷明天热这么简单,它指的是一个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比如好几年、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里的天气平均状况。

这包括了气温、降水、风、湿度等等好多方面。

比如说,有的地方总是很热,像热带地区,常年高温多雨;有的地方却总是很冷,像两极地区,常年冰天雪地。

还有些地方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各有特点。

气候的形成和很多因素有关。

像地球的纬度,这决定了太阳照射的角度和强度,越靠近赤道就越热,越靠近两极就越冷。

还有海陆位置,海边的地方一般比内陆地区气候更湿润,因为海洋能带来大量的水汽。

地形也很重要,高山地区气温通常比平原地区低,而且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的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气候。

咱们先来说说工业革命以来的事儿。

大量的工厂冒出来,烧煤、烧油,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

这些气体就像给地球盖了一层厚厚的被子,让地球的温度越来越高,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城市化也是个大问题。

城市里到处是水泥、柏油路面,还有高楼大厦,这些东西吸收和储存热量的能力可强了,导致城市里的温度比周边农村地区要高,形成了“热岛效应”。

再说说砍伐森林。

森林可是大自然的“空调”和“水库”,能调节气温和降水。

但人类为了种地、盖房子,把大片大片的森林砍了,这就破坏了气候的调节机制。

还有农业活动,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不仅污染了土地和水源,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三、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反过来也对咱们人类的活动有着巨大的影响。

首先,气候决定了咱们能种啥庄稼。

像在温暖湿润的地方,可以种水稻;在干旱的地方,就得种小麦、玉米这些耐旱的作物。

要是气候突然变了,比如干旱或者洪涝,庄稼收成就会受影响,甚至颗粒无收,这就会引发粮食危机。

气候还影响着咱们的居住环境。

在寒冷的地方,房子得建得保暖;在炎热潮湿的地方,房子要通风透气。

要是气候变得极端,比如出现超强台风、暴雨洪水,那还可能会把咱们的房子都给毁了。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案1 中图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案1 中图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1教学目标1. 把握气候对农作物种类和分布的影响。

2. 分析气候是如何影响我国农作物的耕作制度。

3. 举例说明气候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服饰和房屋建筑。

2学情分析我校同学基本素养较高,学问面相对较广,同学具备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方式查找相关资料的力量;有的同学动手力量强,能娴熟地制作教学用具;有的同学宠爱旅游,他们的实际生活体验也为本节课的顺当实施供应了有利条件。

同学已经有了肯定的分析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思维方式,并把握了世界各气候类型的特点与分布区域,从而能了解不同的区域在气候因素的影响下会形成各异的生产、生活方式。

自主高效课堂始终是我校办学的一大特色。

由于平常留意对同学进行自主学习力量的培育,老师可以指导同学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任务。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气候对农业生产最为显著;气候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

【教学难点】气候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1、温故知新:复习世界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气候特征。

(生)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存潮湿。

2、导入新课:(师)英国和巴西是世界上两个足球大国,英国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巴西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由于两个国家气候类型不同,他们的踢球风格也不同。

英国地处平原,气候为温存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接受粗犷的冲吊打法单纯从地理角度考虑球员体力完全可以适应,;而巴西地处热带,人口主要集中在巴西高原上,在酷热的气候,高原的地形条件下如接受英式打法球员的体力吃不消,气候和地形打算了其足球必需讲求协作、走艺术足球之路。

气候对体育活动有肯定的影响,那么气候还会对人类活动有哪些方面的影响,请同学们翻到课本,进入到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学习。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3《气候与人类活动》说课稿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3《气候与人类活动》说课稿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3《气候与人类活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气候与人类活动》这一节的内容,主要涉及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气候。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和人类活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复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一节的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气候。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了解和掌握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具体的案例引入,例如我国南方的梅雨季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新课导入:介绍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气候。

3.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4.实践环节:让学生举例说明,气候如何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是如何适应和改变气候的。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6.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气候与人类活动1.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气候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案例分析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骨文记载打猎时获得一象,表明 殷墟的化石象是土产的。河南原称豫 州,“豫”字就是一个人牵着大象的 标志。 商、周时代,梅子是北方人民重 要的日常食品。《诗经》说:“若作 和羹,尔唯盐梅”,可见当时梅子是 和盐一样重要的食品,是做菜不可缺 少的佐料。《诗经》说: “终南何月, 有
条有梅”。终南山在西安之南,宋代 以来就无梅了。陕西、山西等地人民 只好用醋代替梅。 秦汉时期气候也比较温暖,《史 记》记载当时经济作物的地理分布是: “橘之在江陵,桑之在齐鲁,竹之在 渭川,漆之在陈夏。”可知当时亚热 带植物的地界比现在更加偏北。
阅读: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
长期的气候变化,即使变化比较 缓慢,也会使生态系统发生本质性的 改变,使生产布局和生产方式完全改 变,从而影响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 例如,在公元前3000—前1000年 的温暖时期,竹类在黄河流域直到东 部沿海都有广泛分布;安阳殷墟发现 水牛和野猪等热带亚热带动物;
阅读:印度遇酷热乌鸦喝游客饮用水
3月29日,印度加尔各答一家动物园内, 一只乌鸦在为游客储存的饮用水出口处喝水。 南亚炎热的夏天已经来到,温度突破了40摄 氏度大关,自然饮用水源开始干涸。
阅读分析
课本P45第二个阅读材料
你还能说出哪些气候对人 类生产生活影响的例子?
阅读分析
阅读《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 响》,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有益或 不利的影响。


课本P44思考题和图G
小组活动 探究气候对人们衣、食、 住、行等的影响


课本P45第一个阅读材料
厄尔尼诺(西班牙语为“圣婴”)这个名 称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秘鲁沿岸的渔民中间, 指季节性的向南流动的暖洋流入侵,取代了往 常他们捕鱼时向北流动的冷洋流,这种现象一 般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如今,厄尔尼诺不再指 局地性的洋流的季节性变化,而是指厄尔尼诺/ 南方涛动(ENSO)现象中的一部分。 ENSO指 的是影响全球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大气和海洋循 环变化的一种现象。厄尔尼诺指中东太平洋地 区海洋表面异常增温并与低层大气相互作用, 它能产生较为显著的天气影响。
南极冰架崩裂 祸起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导致非洲最高山峰冰雪融化
瘟全 疫球 易变 流暖 行三 、问 毛题 毛: 虫冬 泛天 滥晚 、
酸雨
工业化后,燃料 之大量使用,燃烧过 程中产生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碳氢化物、 氮氧化物及悬浮固体 物,排放至大气环境 中,经光化学反应生 成硫酸、硝酸等酸性 物质使得雨水之pH值 降低,形成酸雨。
1987年和1988年的水灾引起了全世 界的关注。据官方统计,1988年水灾淹 没了国土8.2万km² ,占全部国土14.48 万km² 的一半以上,毁坏了720万栋房屋, 2379人丧生,死亡牛17.2万头;淹没 主干道3000km。乡间道路10000km,桥 涵898座。铁路线1300km。铁路桥270座、 堤防1990km、灌溉渠283km、电站18座、 输电线路2000km;1000余家工业企业、 1400所医院以及19所学校遭破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多样的世界气候
中国地图出版社
SINOMAPS PRESS
温故知新
下列语句描述气候的是( 描述天气的是( ) )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东边日出西边雨 3.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4.山雨欲来风满楼
看下列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位于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的是 ,内 部的是 ,西岸的是 。
气候与农业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请你先将下列粮 食作物与其主要产地连线, 再想一想为什么。
春小麦 冬小麦 青藏地区 东北地区
青稞
水稻 谷子
黄河中下游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西北地区
理解下列概念
1、生长期
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的持 续时期
2、活动积温 生长期内,日平均气温累 加起来的气温之和
气温与农业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中国的温度带
亚热带
位于
你知道这里 的作物一年 几熟吗?
活动积温 4500~8000 ℃
作物熟制一年三熟
活动积温
位于
中国的温度带
热 你知道这里 带 的作物一年
几熟吗?
大于8000 ℃
美国农业专门化地区分布图
这是什么 农业带?
降 水 与 农 业
美国的降水分布图
这里的降 水量有何 特点?
阅读:气象灾害——干旱
对农业的影响
各地干旱出现时间不同,发生频 次也不一样。云南和贵州西南部多冬、 春旱,以冬春连旱为主;四川盆地东 部和贵州大部多夏、秋旱,以伏秋连 旱为主;四川盆地西部则多春、夏旱。 春旱往往是在冬干之后出现,常影响 早稻播种、移栽及小麦扬花结实。伏 旱不仅严重影响中稻抽穗扬花、晚稻 移栽,而且影响蓄水等。
A B C
温故知新
温 故 知 新

说出下列的气候图所表示的气候类型的 名称并与其相应的自然景观的图片连线。
温故知新
请你根据下图判 断,这个地方属于什 么气候类型?这里生 长的植物有何特点? 你能说出这里生产的 两种水果的名称吗?
课本P42探索活动


世界上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气候 特点各不相同,天气状况更是短时多变。 但是,现在人们不仅能够解释风雨阴晴 等的天气变化形成的原因,说明气候变 化的一般规律,同时,人们还可以按照 气候的变化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 和生活。气候已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中 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阅读:非洲的旱灾
1968年-1973年非洲干旱是 非洲人民的一次大灾难,使得乍 得、尼日尔、埃塞俄比亚的牲口 损失70%~90%,仅在埃塞俄比 亚的沃洛省就饿死20万人。
阅读:肯尼亚东北部地区旱灾严重
2006年3月4日,在肯尼亚东北部埃勒瓦克 村,几名肯尼亚儿童在简陋的棚屋里玩耍。由于 持续的干旱,肯尼亚东北部地区约350万人遭受 着饥饿的折磨。
阅读:孟加拉国的水灾
在世界各国中,孟加拉国的水患最为 严重。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梅克纳河 等淹没平原约为全国土地的80%。孟加拉 国的水灾频繁。1960-1970年,13次热带风 暴席卷了沿岸地带。从1950年到1988年该 国发生了25起严重的水灾,1970年水灾造 成30万人死亡。 图为一个女孩手 举煤油灯在水中 艰难地前行。
酸 雨
煤和石油燃烧后所产生的烟 道气中,含有二氧化硫,排放到 空气中被云层吸收,并经过氧化 作用形成酸雾,随同雨水下降便 汽车尾气 成为显酸性的雨水,即酸雨。
酸雨对人类及自然生态的影响
• 酸雨因pH小于5.0,造成土壤、岩石中的有毒金属元素 溶解,流入河川或湖泊,严重时使得鱼类大量死亡。 • 水生植物和以河川酸化水质灌溉的农作物,因累积有毒 金属,将经由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类的健康。 • 酸雨会影响农林作物的叶子,同时土壤中的金属元素因 被酸雨溶解,造成矿物质大量流失,植物无法获得充足 的养分,将枯萎、死亡。 • 湖泊酸化后,可能使生态系改变,甚至湖中生物死亡, 生态系活动因而无法进行,最后变成死湖。 • 腐蚀建筑物、公共设施、古迹和金属物质,造成人类经 济、财物及文化遗产的损失。 • 刺激人类眼睛和皮肤,对人体造成伤害。


课本P43思考题和图C、图D
南橘北枳
晏子曰:“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 实味不同。水土异也。”
气候与农业
认识这 些水果吗? 它们主要产 在我国的南 方地区,还 是北方地区?
气候与农业
认识这 些水果吗? 它们主要产 在我国的南 方地区,还 是北方地区?
气候与农业
认识这 些水果吗? 它们主要产 在我国的南 方地区,还 是北方地区?
小组活动
探究气候对工业、交通运输、 能源利用和工程建设等的影响
阅读:气象灾害——洪涝
对农业的影响
1996年3月29-30日,福建省永定县出 现连续性暴雨,日雨量为61.4毫米和57.2 毫米。3月31日,连城(56.2毫米)、武平 (80.3毫米)、上杭(86.6毫米)、漳平 (71.2毫米)出现暴雨。这次暴雨过程,据 调查,上杭县有20公顷秧田被水淹,260 多公顷烟叶被冰雹打坏。永定全县农作物 受灾333.3公顷,成灾266.7公顷,绝收 66.7公顷。
中国的温度带
寒 温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带
你知道这里 的作物一年 几熟吗?
活动积温
小于1600℃
中国的温度带
你知道这里 的作物一年 几熟吗?
活动积温 1600~3400℃
中温带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作物熟制两年三熟或一年 两熟。
中国的温度带
暖温带
活动积温 3400~ 4500℃
你知道这里 的作物一年 几熟吗?
小 结
气候对人类 生产的影响 气 候 与 人 类 活 动 气候对人类 活动的影响
气候对农业、工 业、交通、能源 利用、工程建设 等的影响
气候异常对人类 生产生活的影响 气候对人类 生活的影响 气候对衣、食、住、 行等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 气候的影响
有利的影响 不利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