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本质观与科学教育(李雁冰)

合集下载

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及其教学行为发展研究

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及其教学行为发展研究


科学知 识以 经验 为基
础的 本 质

科学知 识以 经验 为基
础的 本 质

科学中的观察、推理和
理论的本质

科学中的观察、推理和
理论的本质

科学理 论和 规律 的功
用及 其 之 间 的 关 系

科学理 论和 规律 的功
用及 其 之 间 的 关 系

科学知 识的 创造 性和
想象 性

科学知 识的 创造 性和
5.398 1.581 1.581 1.000 .307
df
Sig. (2-tailed)
5
.000
5
.000
5
.003
5
.175
5
.175
5
.363
5
.771
6位在职教师科学本质观发展分析
4.进一步丰富了教师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5.几乎没有使教师的科学本质观达到水平3。
B组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发展分析
区别观察与推论
水平1:对于观察和推论没有显性区别;
水平2:能够显性区别观察和推论;
水平3:能够显性区别观察和推论,并有 较为适切的从观察到推论的跨越性话语。
注重知识产生方式
水平1:采用讲授式教学,只是在名称上提 到科学定律或科学理论;
水平2:能够在定律和理论学习中采用探究 性教学;
水平3:在学习定律或理论的时候采用探究 性教学,并使用相应的显性知识形成话语。
传承
教师 职前 职后
研究的问题
教师科学本质观 及其教学行为
以校本教研为途径的
研 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进一步丰富
的 理科教师教育课程

科学的本质与科学教育

科学的本质与科学教育

科学的本质与科学教育作者:***来源:《中国科技教育》2024年第02期周国强,现任加拿大温莎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科学教育博士。

研究领域涵盖科学教育、教师教育、国际和比较教育。

曾担任温莎大学校董会、课程审查委员会、教育技术督导委员会委员,参与制定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师教育标准和教师教育项目评估指导文件。

科学是什么?这是任何科学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因为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决定了我们如何教科学,教什么,达到什么教学目的。

在北美高校从事教师教育近20 年,每年我都给师范生上科学教学论。

我常常将这门课的教学分为多个课程包。

第1 个课程包就是“科学的本质和科学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科学,理解科学的本质如何指导我们设计科学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我利用科学史故事引导学生讨论科学的本质,效果很好。

科学的本质在我们的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中,科学常常被描述为真理,追求科学就是追求真理。

大家都知道,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方,但是西方社会却没有把科学如此神话,他们认为科学不是真理,科学是人类为解释自然而创建的模型。

美国科学促进会对科学的本质有详细的论述[1]。

科学认为世界是可以理解的。

世界万物的存在和变化是有規律的,这些规律是可以认知的。

宇宙的基本规律具有普适性,不受地点、时间和尺寸大小的限制。

科学的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

科学家创建科学理论解释观察结果,有时同样的观察结果可以用不同的理论加以解释,而且新的观察结果会推动改变现有的理论解释。

尽管科学拒绝接受绝对真理的概念,但是大部分的科学知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可信的。

在科学发展进程中,修正现有的知识是常态,而不是完全抛弃。

另外,科学不是万能的,科学无法提供对所有问题的完整答案。

比如说信仰、迷信、占卜等,很难用科学证明它们是对还是错。

以上这些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的世界观。

对于科学的探究过程,美国科学促进会强调科学需要证据,证据来自于自然观察或者实验研究。

初中科学教学本质观思考

初中科学教学本质观思考

初中科学教学本质观思考一、科学本质观的解读1.从理论研究层面来看从理论上来看,人类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逻辑实证主义的传统观点;另一种是建构主义的现代观点。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知识是来自客观事物的观察,而观察是中性的,不带主观偏见,因此,一旦实验验证确立下来的知识就是真理、不可推翻的。

建构主义现代观点认为,科学知识是科学家根据已有理论与实验建构而成,由于科学技术不同,人类的认识水平不同,客观检验的标准与尺度不一样,建构的科学知识是暂时性,可被推翻与修改的。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科学是格物致知的一种路径,其基本特点是以实证为判别尺度、以逻辑为论辩的武器、以怀疑为审视的出发点。

[1]张开逊概括了科学本质观,当发现新的证据和对已有事实有新的解释时,科学知识将会改变;科学知识最终是建立在经验和证据之上的;人类的想象和创造性参与了科学知识发展的所有阶段。

[2]科学是一种探究,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做的探究活动;科学是一套价值观体系,科学研究的社会性目的是通过将科学转化为技术促进社会发展,从而造福人类;科学是知识体系,科学知识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意义建构,是人们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对自然事物的合乎逻辑的阐释。

[3]2.科学本质观解读的启示基于科学本质观的理论与实践层面的解读,我们认为,科学是一种关于自然、社会与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种思维方式;科学是一种价值取向。

所以,科学教学的价值不仅是为了使学生获得高分,也不是为了一张录取通知书,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诺贝尔奖获得者劳厄所说:“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知识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

”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

课堂教学作为渗透科学本质观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应运用科学探究教学,揭示科学是一门耐人寻味探索性学科;展示技术创新的过程,培养学生求真、求实、创新的态度和精神;以实证的意识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科学需要证据;合理地运用科学史实激活“静态”的文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科学不是一成不变经典,而是发展变化的运动。

二十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对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二十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对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2010年第10期(总第279期)GLOBALEDUCATIONVol.39 No10,2010二十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对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李雁冰摘要 我国科学教育存在着对生活的异化与对人的异化两方面的危机。

导致这种危机的原因有三:工具主义或控制取向的科学价值观、客观主义的科学认识论和观察-传递取向的科学方法论。

二十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为我们重新理解科学提供了不同视角和观点,是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可能依据之一。

关键词 科学教育 科学哲学 改革作者简介 李雁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 (上海200062)一、我国当前科学教育的痼疾及其成因反思我国科学教育的危机及其根源并据此做出变革行动,远比在技术层面修补或!改良∀来得重要。

在我看来,我国科学教育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生活的异化;一是人的异化。

前者表现为科学教育与生活世界剥离,失却内在价值和探究乐趣,沦为追逐功利的工具;后者表现为科学教育与人的个性发展剥离,失却个性独特性和创造性想象力,沦为泯灭个性的力量。

2008年,在一次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大规模科学课测验中曾有一道看图做判断的试题,内容大致如下:物体S 在平面镜前所成的像为S #,若在平面镜和S #之间放一块不透明的塑料板,则像S #将会:A.不变;B.变暗;C.只剩一半;D.消失。

正确答案当然是A 。

对这样一道即使未受过任何科学教育的人根据常识判断都不可能出错的题目,我们受过系统科学教育的八年级学生的考试结果如何呢?来自6个省、市、自治区的75854名学生中,选A 的仅占43.7%,选B 的占18.6%,选C 的占4.8%,选D 的竟高达32.7%,未选的占0.2%。

[1]每一个看到这样结果的人都会由衷感叹: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变傻了!但问题的根源却在于:科学教育遗弃了生活的基础和意义的源泉。

科学教育当然要有一定的抽象性,但科学抽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完善生活,而非脱离和异化生活。

教师科学本质观个案

教师科学本质观个案

2023-11-05contents •引言•教师科学本质观现状•个案情况介绍•个案科学本质观分析•研究结论与建议•参考文献目录01引言当前科学教育的挑战科学本质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教师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对教育质量的影响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与方法分析教师对科学本质观与教学方法的相关性提出改进教师科学本质观培养的建议和策略探索教师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程度及其影响因素02教师科学本质观现状教师认为科学知识是建立在实证研究基础上的,是对客观世界的描述和解释。

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教师认为科学方法是一种严谨、客观、实证的研究方法,是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教师认为科学精神包括探索、怀疑、创新、理性等,是科学研究的内在动力。

03教师对科学本质的理解0201教师的教育背景和学科专业对他们的科学本质观有着重要影响。

教育背景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环境也会影响他们的科学本质观。

教学实践社会文化和价值观也会对教师的科学本质观产生影响。

社会文化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探索精神。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创建开放、互动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加强教师培训通过专业培训和教育研讨会等形式,提高教师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03个案情况介绍个案基本情况年龄:35岁教龄:10年教育背景:硕士,毕业于国内知名大学学科:物理姓名:李老师个案科学本质观现状对科学本质的认识较为深入,能够从多个角度看待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自主探究。

认为科学本质是动态的、发展的,随着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科学本质也在不断演变。

个案科学本质观发展历程大学期间,受到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导师影响,开始关注科学本质的问题。

参加工作后,通过阅读文献、观摩课堂教学等方式,逐渐形成了自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逐渐深入,并能够灵活运用到日常教学中。

科学本质观下的科学课堂教学

科学本质观下的科学课堂教学

科学本质观下的科学课堂教学作者:吴学芳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年第10期在新课改浪潮的推动下,我们每位科学教师必须明确地意识到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已经成为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研究科学的探究活动,还有教师自身对科学本质观的理解等可以有效开展科学本质观融合下的科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一、前言国际科学教育界普遍认为学生对科学及科学知识本质的理解是构成科学素养的重要成分,在我国新颁布的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到,“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发展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新的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标准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突出科学探究,体现科学本质,注重学生发展”。

由此可见,我国在新一轮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也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核心理念。

二、开展科学本质观下的探究活动现在我们特别强调开展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这主要是因为探究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探究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而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的主要途径。

而作为一线的科学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科学本质观下的科学课堂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逻辑思考能力以及质疑精神为首任,这与我们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初衷不谋而合。

当然光有这样的理念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将科学本质教育真正融入科学课堂中,细化渗透到科学探究的每一个环节,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一篇案例《洗衣服的学问》里设计的探究环节谈一谈对科学本质观渗透下的探究式教学的理解。

《洗衣服的学问》我执教了五六次,有失败,也有收获。

这节课对我最深的感触就是在课堂上必须要体现出浓厚的科学味和生活味,不能忽视科学探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

本节课的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不同的污渍需要不同的洗涤用品”的认识,而学生对这个认识的获得是依靠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一个较为完整的自主探究活动过程。

在科学复习教学中渗透科学本质观教育

在科学复习教学中渗透科学本质观教育

在科学复习教学中渗透科学本质观教育作者:孙超群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4年第05期2011年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科学课程是体现科学本质的课程”,“科学课程是建立在对科学本质认识的基础上,它应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所以,帮助学生发展较全面而准确的科学本质观是科学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复习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许多教师在新课教学阶段中或许或多或少地渗透科学本质教育,但对于复习阶段的教学往往很少甚至根本没有关注科学本质教育.实践证明,立足于科学本质教育的科学复习教学,可以使我们的课堂高效,可以切实减轻学生的复习阶段繁重的课业负担.下面以《运动和力》的复习教学为例谈谈复习教学中渗透科学本质教育.1 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复习需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科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传授和学习科学知识,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缺少科学知识的教育,是不可能让学生对科学本质有正确的认识.1.1 知识是相对完整的体系知识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初中阶段对运动和力的要求限于最简单的运动即匀速直线运动下的受力分析,以及物体在平衡力作用或不受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分析.知识理解的难点是: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混淆.为了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设计如下:子问题:(1)老师静止站在讲台上,受哪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分别是什么?(2)这两个力的关系如何?(3)为什么说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4)老师对讲台的压力和讲台对老师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吗?为什么?核心问题1: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有什么异同?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有什么异同.学生讨论的比较异同的方法较多,在引导下完善形成两种较合理的方法,即表格法和集合图法。

科学本质观与科学教育(陈志伟)

科学本质观与科学教育(陈志伟)

05
CHAPTER
结论
对科学本质观与科学教育的总结
科学本质观的重要性
科学本质观涉及到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伦理的理解。在当今快速发展 的科技时代,正确的科学本质观对于培养公民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至关重要 。
科学教育的挑战
科学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 然而,传统的科学教育方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04
CHAPTER
科学本质观与科学教育的发 展趋势
科学本质观与科学教育的国际比较
美国
强调科学本质观和科学教 育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 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 维。
欧洲
注重科学教育的跨学科性 和实践性,强调科学素养 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掌握。
中国
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 学方法的掌握,同时强调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 合。
科学本质观与科学教育
目录
CONTENTS
• 科学本质观的概述 • 科学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 科学本质观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 • 科学本质观与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 结论
01
CHAPTER
科学本质观的概述
科学本质观的定义
科学本质观的定义
科学知识
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
科学伦理
科学本质观是对科学本 质的认识和看法,包括 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和科学伦理 等方面的理解和评价。
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反馈
关注学生的反馈意见,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
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03
CHAPTER
科学本质观在科学教育中的 应用
科学本质观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科学本质教育[精选范文]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科学本质教育[精选范文]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科学本质教育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科学本质教育科学本质的教育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科学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1996年颁布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将科学本质教育的相关理念写进课程标准中,我国现行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也在课程目标一节中强调了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中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情况不容乐观,科学本质及其教育价值还没有引起理科教师的普遍重视。

因此,一线的生生物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有有意识地促进学生对科学本本质的领悟,提高学生的科科学素养,以达成科学教育育的总目标。

1 两种不不同的科学本质观及其影响响下的理科教学“科学的的本质是什么”一直是人们们关注的问题。

传统上,人人们认为科学的本质就是科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逻辑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知识识是建立在人们对客观世界界的观察的基础上,再经由由所谓的科学方法而得到的的知识和理论体系。

这里所所谓的科学方法主要是指科科学发现的归纳法,这一方方法可以分成以下四个程序序: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全全部事实;对这些事实进行行分析、归类和比较;从这这些事实中提取出一般性的的规律;在事实中重新检验验已经提出的假说。

由于科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被认为为是客观的,而且它是对客客观世界的真实描述,所以以人们认为它一旦确立便不不易发生改变,因而科学知知识被视作绝对客观的真理理。

现代的科学本质观受受建构主义的重大影响,正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建构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了知识的客观性,主张科学学的本质即科学探究。

它认认为,科学知识的获得是科科学家根据现有的理论建构构而成,建构主义强调科学学知识是暂时的、主观的和和建构着的,会不断地被修修正和推翻。

正如建构主义义的早期代表人物波普尔指指出的那样,“科学知识的的本性就是猜测,其中混杂杂着我们的错误、我们的偏偏见、我们的梦想、我们的的希望”。

因此,从这个意意义上而言,科学知识作为为一种科学活动的产物是一一种可变的东西,并不能体体现科学的本质。

科学本质教学的路径及建议

科学本质教学的路径及建议

科学本质教学的路径及建议科学本质教学是一种以发现和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概念和原理,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下是一些关于科学本质教学的路径和建议。

1. 建立学生的基础科学知识:在进行科学本质教学之前,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阅读材料或视频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习。

2. 设计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科学本质教学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发现,教师应该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是基于实际情境的,也可以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的。

3. 提供实际的实验和观察机会:科学本质教学强调学生通过实际的实验和观察来获取知识和经验。

教师应该提供一些实际的实验和观察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过程。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本质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包括观察、提问、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5.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科学本质教学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完成实验和观察任务,并鼓励他们分享和讨论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6. 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在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加深对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7. 总结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完成实验和观察之后,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总结和评价学习成果。

这包括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和理解,以及对科学概念和原理的应用和扩展。

科学本质教学是一种以发现和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概念和原理,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科学知识、设计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提供实际的实验和观察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科学的本质及其在科学教育中的价值 (2012.09.14)

科学的本质及其在科学教育中的价值 (2012.09.14)

综合能力有:明确问题、控制变量、给出 操作定义、假设、实验、图形化、解释、 模型化和研究 ( 3 )科学态度包括:人们在学习和获得 新经验时对自然的好奇心、毅力、对待失 败的正确态度、开放的思维和与他人合作 的精神、对科学-技术-社会关系的认识等 。
3.科学的本质加深了对科学探究的认识 科学探究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并基于此
1.科学世界观
(1)世界是可知的 (2)科学理论是变化的 (3)科学知识的持久性 (4)科学不能为所有的问题提供全部的答案
2.科学探究 (1)科学需要证据 (2)科学是逻辑与想象的结合 (3)科学能进行解释和预见 (4)科学家需要明辨是非,避免偏见 (5)科学不奉行独裁主义
3.科学事业 (1)科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 ( 2 )科学分为不同学科,在不同的机构中进 行研究 (3)科学研究中有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 ( 4 )科学家在参与公共事务时,既是专家又 是公民
7.《美国国家课程标准》则认为:科学的目标是 探知自然,技术的目标是对这个世界加以改造 使之适应人类之需。 (二).如何认识“科学” 例一:
例二:
通古斯大爆炸 1908年6月30日凌晨7时左右,俄罗斯西伯利 亚通古斯地区上空突然爆发出一声巨响,天空 中发出强烈的白光,爆炸中心2150平方公里范
围内的6000万棵树木全被烧焦夷平,云堆里火
舌缭绕,大地震颤不已。爆炸甚至“殃及”其 他欧洲国家,英国伦敦的许多电灯当时竟突然 熄灭……这就是著名的俄罗斯“通古斯大爆 炸”。多年来,有关通古斯大爆炸的原因说法
门假说之一:陨石撞击说
通古斯大爆炸热门假说之二:核爆炸说
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
径,也是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 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 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科学本质如何运用到科学教学中

科学本质如何运用到科学教学中

由科学哲学所孕 育 , 所包 含的哲 学特 性使 许多 教学 其
工作者一直对其 持仰视 的态 度 , 作为 一项 新课 程 的 而 理念 , 科学本质进 入我 国科 学教育 的改 革实 践也 遭遇 了种种困境… 。理念层 面上 , 人文 立场 与科 学立场 的 差异 , 影响共识 的形成 ; 度层 面上 , 制 科学 本质 缺乏 具 体 目标 的支撑高高悬于总 目标 上 ; 念层面上 , 观 科学 教 育工作者受 到理性科 学文 化 的影 响 , 以将科 学本 质 难 教育转 向现实 。这些困境促使我们 不得不 对科学本 质
12 我 国科 学课程 标 准 中的科 学本质观 .
我 国科学
课程标准 ( 7~9年 级) 中明确 指 出, 学课程建立在 以 科 下对科学本质认 识 的基础 上 , 引导学生逐 步认 识科 要
学的本 质。其 中所 包含 的科学 本质 内容包括 J① 自 : 然界是有规律 的 , 种规 律是 可 以被认 识的 。科 学是 这 认识 自然界最 有效 的途 径 。科学 知识反映 了人类对 自 然本质的认 识 , 自然 现 象具 有 解 释 和预 见 的功 能。 对
可验证性是科学与伪科学 的重要 区别之一 。科学 强调
和尊重事实对 科学理 论 的检验 ; 科学 活动应 当促 进 ④
社会 的进步 , 并将 受到科 学道 德 和社会 一般道 德 的双 重约束 。
诸 四海皆准而必 须步 步遵循 的科 学方 法 ; 科 学企 图 ④
解释 自然现象 ; ⑤定 律 和理论 在科学 活动 中扮 演不 同 的角色 , 因此 , 即使 不 断有新 增加 的证据 支持 , 论仍 理 然是不会变 成定 律的 ; ⑥来 自各 文化 的人们 共 同为科

科学课必须重视科学本质教育

科学课必须重视科学本质教育

科学课必须重视科学本质教育作者:李健来源:《湖北教育·科学课》2020年第03期认识科学本质是学生发展科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

小学科学教师对科学本质有深刻理解,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科学本质,提升科学素养,发挥学科育人的价值。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认识科学本质,落实课程标准对发展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需要我们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对教学路径、策略进行深入思考与审视。

认识科学本质什么是科学本质?我国研究者根据哲学上对“本质”的定义,认为科学本质是指科学本身所固有的、决定科学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在《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一书中,将科学本质观概括为科学世界观、科学探究观、科学事业观三个基本维度。

从系统论视角将三个基本维度对应为:科学知识的本质、科学研究的本质和科学的社会建制问题三个方面。

关于科学知识的本质,需要理解科学知识的确定性和相对真理性,知道科学知识是对自然事物及现象基于证据的解释,并且在新发现的证据下可以不断修正完善,也能用于对未知现象的预测。

关于科学探究的本质,需要认识到科学探究是可以采取不同的、可以重复的实证方法,结合批判性、创造性、直觉、想象等逻辑与非逻辑思维进行科学发现的过程。

有研究者认为,科学探究的过程比科学的结论更有用,因为科学结论是暂时的、个体的,只有科学方法是可以迁移的。

关于科学的社会建制问题,《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一书指出:“科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科学由学科内容组成、由不同机构研究,科学研究中有着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科学家在参与公共事务时既是科学家也是公民。

” 我们需要建立对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等关系的认识。

科学本质观视角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教师不是以教会学生确定性的科学常识为目的,而是要提供條件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获取对周围事物及现象更多的直接经验,激发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产生好奇,并提出问题,同时引导他们使用多种科学探究方法,获得对世界的解释及探究的方法,促进探索自然世界更深层兴趣的产生。

科学探究、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

科学探究、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

科学探究、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
李雁冰
【期刊名称】《全球教育展望》
【年(卷),期】2008(037)012
【摘要】"科学探究"、"科学素养"、"科学教育"是我国当前科学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三个关键语汇.从概念史的角度澄清这些语汇的基本内涵和发展趋势,昭示着科学教育的"范式转型":由"传递中心的科学教育"走向"探究中心的科学教育".无疑,这是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总页数】5页(P14-18)
【作者】李雁冰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20006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利用乡土科学教育资源培养幼儿科学素养--农村幼儿园乡土科学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2.培养科学素养,树立科学意识——低年级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思考
3.科学探究融入情境,积累科学素养之美
4.浅谈提升科学探究能力拓展生物科学素养
5.PISA科学素养测评分析及启示——指向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学教育的学科本质

科学教育的学科本质

科学教育的学科本质《科学教育的学科本质》哎呀,提起科学教育,这可真是个超级重要的事儿!就像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喝水一样,科学教育也是我们成长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你想想,科学是什么?它可不是那些枯燥的公式和实验,它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世界,充满了无数的秘密和惊喜!比如说,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鸟儿能飞,而我们人类就不行?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科学的宝库里呢。

还记得有一次上科学课,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实验。

她把一个鸡蛋放进了装满盐水的杯子里,嘿,你猜怎么着?那鸡蛋居然浮起来啦!我们都瞪大了眼睛,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老师笑着问我们:“这是为什么呀?”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有的说:“是不是鸡蛋变轻啦?”有的说:“肯定是盐水有魔力!”最后老师给我们解释了原理,原来是盐水的密度比鸡蛋大,所以鸡蛋就能浮起来。

这难道不神奇吗?科学教育可不只是在课堂上做做实验,它还能让我们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在公园里玩耍,看到一只小蚂蚁在搬一个比它自己大好多倍的面包屑。

我就想,这小蚂蚁怎么这么厉害?它小小的身体里哪来这么大的力量?这不也是科学吗?再说说我们的科学老师,她就像一个神奇的引路人,带着我们在科学的世界里探索。

每次上课,她总是满脸笑容,用有趣的故事和例子给我们讲解那些复杂的科学知识。

她会说:“同学们,科学就像一场冒险,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宝藏,等着你们去发现!”科学教育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哟!有时候遇到那些很难懂的知识,我也会觉得头疼,心里想:“这也太难了吧,我怎么才能搞明白呀?”但是,当我终于弄清楚的时候,那种成就感简直无与伦比!就好像我爬上了一座很高很高的山,看到了最美的风景。

科学教育还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更有创造力。

比如说,我们学会了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不再是盲目地乱试。

就像搭积木一样,如果没有好的方法,搭出来的房子可能会一下子就倒了;但是如果我们知道了怎么平衡,怎么支撑,就能搭出漂亮又坚固的城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本质观与科学教育
李雁冰
华东师范大学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ybli@
引言:什么是我们所讲的科学教育
• 广义 • 狭义
一、从国内外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看科学本质问题
• 我国的分科教育: “钱学森之问” • 国外的情况:以美国为例
科学作业测试的两个案例
• 案例1:如图所示,平静的水面上有一座石桥,桥 孔看上去是圆形的。当水面上升时,看到桥孔的 形状是()。 • • • • A B • • C D
• 达成共识的科学本质观点 : • 1.科学知识以经验为基础的本质 • 科学至少是部分地建立在对自然世界的观察之上,科学主 张的有效性“迟早”被相关的现象观察所确定。然而,科 学家对于大多数自然现象没有直接的通道。对自然的观察 总是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和复杂的仪器过滤,在详尽阐述 的理论框架下进行解释,几乎总是以支持科学仪器的功能 的一些假设为中介。 • 2.科学中的观察、推论和理论本质 • 学生应该能够区别观察和推理。观察是关于直接通向感官 或感官的扩展的自然现象描述性的陈述。对于这点,观察 者相对比较容易达成一致。例如,抛出的物体倾向于落到 地面。相比之下,推论是关于非直接通向感官的现象的陈 述。例如,物体因为引力倾向于落到地面。理解观察和推 论之间的根本区别是弄懂隐藏在科学世界的许多推论和理 论及术语的前提。
• 4.科学知识的创造性和想象性本质 • 科学是以经验为基础的,科学知识的发展包括对 自然的观察。然而,科学知识的产生也包括人类 的想象和创造。相对于人类的一般信念而言,科 学不是一种死板的、完全靠推理的、完全有规则 的活动,科学包括解释和理论的发明,需要科学 家大量的创造性。例如从原子光谱到具有轨道和 能级的玻尔原子模型的跳跃就体现了创造性和想 象性。科学的创造性和想象性以及它的推理本质 使得人们对于原子和物种等认识成为功能性理论 模型,而不是真实的实在的复制。
• 在介紹氧氣的製造法時,陳老師先介紹二氧化錳 (板書)的特性後,然後開始在講桌前示範雙氧 水加二氧化錳的實驗,此時,學生圍上前去看實 驗的反應結果再一一回座,陳老師維持常規,請 學生安靜並坐下,然後開始講述實驗的結果) • 師:所以,不是只有豬肝與水果可以當催化劑, 化學藥品也可以當催化劑……翻開課本第20頁, 開始說明並示範實驗過程與注意事項,其間: • 師:你不注意聽我說,等一下做錯,我器材只有 一份喔 • /// • 師:你哪一組表現不好,不注意聽,老師都 • 記在腦子裡,扣分 • ///(繼續說明)
• McComas、Clough 及 Almazroa(1998)依据 McComas 与 Olson(1998)针对八个国际科学教育标准 中关于科学本质部分所分析、统整出的三十项交错、重迭 性的观点,再予以整合而成十四项具高度重迭性的科学本 质观点,以提供给 K-12 年级的学生,期能对其在科学的 认识与科学学习上有所帮助。 • 1.科学知识尽管具有经久性,但仍然具有暂时性的特征; • 2.科学知识的形成非常地(但不是全然地)依赖观察、 实验证据、合理的论证以及怀疑的态度; • 3.从事科学研究时,并不存在放诸四海皆准而必须步步 遵循的科学方法; • 4.科学企图解释自然现象; • 5.定理和理论在科学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因此,即 使不断有新增加的证据支持,理论仍然是不会变成定理的;
• 6.科学知识的暂定性本质 • 科学知识虽然是可靠的、经得起检验的,但决不是绝对的 和一成不变的。这种知识(包括事实、理论和规律)是易于 变化的。随着思维和技术的发展,新的证据会影响到科学 主张。按照新的理论对己存在的证据进行重新解释会影响 到科学主张。科学主张也将随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变化,或 己确立的研究项目方向的变化而变化。科学中的暂定性不 是仅仅因为科学知识是推理的、创造性的和植根于文化和 社会的,有逻辑论据对信任暂定性观点提供支持。与一般 的信念相反,科学假设、理论和规律决不是不考虑支持性 经验证据的数量而被绝对证明的。要证明一个规律,该规 律应该说明所描述现象的每一个例子。从逻辑的角度来说, 一个未来的我们没有任何了解的例子可能以规律陈述相反 的方式表现其行为。因此,规律决不是获得一种绝对的被 证明的地位。这同样适应于理论。
• 於槓桿原理的單元,師生在操作自製的槓桿活動, 師生討論改善實驗誤差的方法,有位學生提出要 有幫手,卻引引來另一位學生的質疑。 • 17. 生C:可是多人會礙手礙腳阿,人多手雜阿.... (合理回答)(學生質疑教師) • 18. 師:喔,多人會礙手礙腳,那你可以選擇不 會礙手礙腳的人來做實驗阿(笑)。(重述) (教師質疑學生) • 19. 生A:還要有運氣。(闡述)(創新回答表達 理解) • 20. 生C:對阿,一些是好狗運(笑)。( 簡單 回答表達理解) • 21. 師:對耶,運氣其實也很重要,像哈雷慧星 有沒有,你要去觀察它...(溯源解釋)(連結科 學本質限制性)
• 22. 生D:67年才來一次。(簡單回答)(表達理解) • 23. 生A:是嗎?是76年吧... (提出問題)(學生相互質 疑) • 24. 生(大部分):對對! (簡單回答)(表達理解) • 25. 師:阿,如果你剛好它走後那一年你才出生,下一次 還沒來就掛了,就沒有機會去觀察了阿,所以從事科學活 動還是要運氣的,不錯。 • (溯源解釋連結科學本質限制性) • 26. 生C:老師,那我問你,那好狗運呢? (主動提問) • 27. 師:好狗運喔!很多科學家在想出來一個解答的時候 都是恰巧好狗運喔!像那個阿基米得,有聽過阿基米得的 故事的人舉手?(溯源解釋)(延續提問)(連結科學本 質創造性)
•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的科学本质观 :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 1.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理论模型和数学模 型来构造和检验对自然的解释; • 2.在活跃的研究领域,在缺乏大量实验性或观 察性证据及了解的领域,科学家们对所研究的证 据和理论做出不同的解释是一种正常现象; • 3.对科学成果、实验、观察、理论模型和科学 家所提出的解释进行评价,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提出问题、对批评做出回答和公开交流是科学过 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二十世纪有关科学本质研究的 进展
• 科学哲学方面的演进 • 科学教育方面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 《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一书中论述的科学本 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 质观 • 1. 科学的世界观——自然界是可以被认知的;科 学理念是会变化的;科学知识的持久性;科学不 能为所有问题提供完整答案; • 2. 科学探究活动——科学需要证据;科学是逻辑 和想象的融合;科学解释和预见;科学家要努力 鉴别,避免偏见;科学不仰仗权威; • 3. 科学事业——科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科 学由学科内容组成,由不同机构研究;科学研究 中有着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科学家在参与公共 事务时,既是科学家也是公民。
• 5.科学知识的负载理论本质 • 科学知识是负载理论的。科学家的学术信奉、信 念、己有知识、训练、经验和期望实际上影响着 他们的工作。所有这些背景因素形成了影响科学 家研究问题、怎样进行研究、他们观察什么或不 观察什么,怎样解释他们的观察的思维方式。这 种个人特征(有时也有群体特征)或思维方式解释 了理论在科学知识生产中的作用。与一般的信念 相反,科学从未开始于中性的观察。观察和研究 总是被一定的理论观点所激发和引导,并获得关 于问题的意义,这些问题产生于一定的理论观点。
• • • • • • • • • • •
(示範實驗:將雙氧水加二氧化錳以收集氧氣) 生:沒有氣體啊 師:我只有放一些啦,氣體不太夠 (收集到氣體後用點燃的線香放入) 師:這我不知道會不會燒起來喔,因為收集到的 氧氣沒有很多 (線香插入,將錐形瓶舉高給學生看) 生:沒有啊 (示範失敗,線香沒有明顯反應。此時學生紛紛 站起來看老師手上的錐形瓶) 師:沒有、沒有,等一下等一下,老師把它 弄多一點喔,坐下來,坐下… (再一次示範,這一次用的二氧化錳比較多) (線香放入後變亮,不過沒有燒起來)
• (在收集氧氣的課室教學活動中,當學生將雙氧 水加入紅蘿蔔後,陳老師先維持常規、學生暫停 並坐下,然後開始討論操作的結果) • 師:你現在摸一摸放紅蘿蔔那個錐形瓶,溫溫燙 燙的對不對(停、學生試摸),有沒有?(停頓) • 生:沒有啊 • 師:沒有嗎(走下來摸),有啦,有一點溫啦, 沒有那麼溫啦,你們那個已經冷掉了,好…,我 們也可以發現喔,這是額外的發現,它會同時放 出熱量,這是化學反應常見的一種現象 • 生:冰冰的 • 師:冰冰的?你要不要摸摸看那個…(指著別 組),你那個可能已經冷掉了懂不懂,有一些組 他們剛剛做的時候有摸摸看、熱的;來,給他們 摸摸看(學生去摸),有沒有?
• 3.科学理论和规律的功用及其之间的关系 • 科学理论是被建立的比较满意的,高度证明的,内部一致 的解释系统。理论是用于解释大量似乎不相关的多种情况 下的观察。例如,分子运动论是用于解释与物质物理状态、 化学反应速率相关的现象和与热及其传递相关的其它现象。 更重要的是,理论在提出研究问题和指导未来的研究中起 着重要的作用。科学理论不能被直接验证。只有间接的证 据能被用于支持理论和确立它的有效性。科学家从理论推 出具体的可验证的预测,并用确实的证据检验他们。在预 测和经验证据之间的一致性用于增加被检验理论的可信水 平。 • 与观察和推理之间差别紧密相关的是科学理论和科学规律 之间的差别。一般来说,规律是对观察现象间的关系的描 述性陈述。波义耳定律(在常温下气体的压强与它的体积 有关),是一个恰当的例子。相反,理论是对观察现象或 这些现象中的规律提出的假设。例如,用分子运动论解释 波义耳定律。理论和规律是不同种类的知识,一种不会成 为另一种。理论与规律一样都是合理的科学产物。
• 6.各文化层面的人都对科学有所贡献; • 7.新的知识必须被清楚且公开地陈述; • 8.科学家必须作正确的纪录,以及接受同行的评 论和重新实验的考验; • 9.观察的进行是由观察者心中的理论所指引的; • 10.科学家常在研究过程中融入想象力与创造力, 以发展出解释自然现象如何运作的新理论; • 11.科学史显示出科学的发展兼具演化性与革命 性的特征; • 12.科学是社会与文化的一部分; • 13.科学与技术彼此互相影响; • 14.科学知识受其社会与历史环境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