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阅读课文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_____(jìn jìng)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_____(quān juàn juān)。
也许是怕被人_____(发现、发觉)吧,它驼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我暗暗_____(崇敬、钦佩):聪明的小东西,份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读音或词语。
(2)找出短文中表示刺猬动作的词________。
从中你看到一只________、________的刺猬。
(3)结合课文内容把刺猬偷枣的过程填写完整。
缓慢爬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驮枣快跑
(4)请你用“先……接着…….再……最后……”的句式,以刺猬的口吻把偷枣的经过写完整。
(提示:可用上你画出的动词)
说起这偷枣啊,可惊险啦!我先缓慢地往树上爬,________。
【答案】(1)jìn;quān;发现;钦佩
(2)活动、爬来爬去、归拢、打了一个滚儿、扎、驮、跑;聪明伶俐;本事高明
(3)摇晃树枝;从树上掉下来;把红枣扎到背上
(4)略
【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发现是自然界原有的物质,没有被人发觉有这个东西。
发觉:觉察。
崇敬:崇敬,指崇拜尊敬。
一般指对人和事物的敬仰。
钦佩:令人尊敬、尊重、敬重。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体会划线词语,了解用词之美------动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表述合理即可。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考查补写省略的内容,一般要注意补写的内容与所给出的内容一致,要联系上下文,注意语句通顺。
故答案为:(1) jìn;quān;发现;钦佩
(2)活动、爬来爬去、归拢、打了一个滚儿、扎、驮、跑;聪明伶俐;本事高明。
(3)摇晃树枝、从树上掉下来、把红枣扎到背上。
(4)略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
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体会重要词语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补写省略的内容的能力。
2.课内阅读。
小蚂蚁们从四面八方的草丛里走拢来了。
当他们重新聚到奶酪旁边时,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1)蚂蚁队长是怎么处理那点儿奶酪渣的?请你在选文中写出相关句子。
(2)为什么蚂蚁们的“劲头比刚才更足”?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3)你喜欢蚂蚁队长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2)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队长没有把奶酪渣据为己有,值得信赖。
(3)喜欢。
因为他没有搞特殊,是个值得信赖的好队长。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
故答案为:(1)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2)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队长没有把奶酪渣据为己有,值得信赖。
(3)喜欢。
因为他没有搞特殊,是个值得信赖的好队长。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读文段,完成练习。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提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在我看来,蒲公英的花还可以比作________。
(2)边读边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画上横线。
(3)根据文章的内容填一填。
早上,草地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
中午,草地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
傍晚,草地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
(4)你还观察过身边哪些事物的变化?请试着写一例。
(例如:睡莲早晚的不同状态,小猫的眼睛在白天和夜晚的不同状态。
)【答案】(1)比喻;蒲公英的花;我们的手掌;雨伞
(2)有一天;很早;中午;傍晚
(3)是绿色的;花朵是合拢的;是金色的;花朵是张开的;是绿色的;花朵是合拢的
(4)
【解析】【分析】(1)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2)考查对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的掌握。
寻找文句中的表示时间的词语相对简单,从文中挑出来即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比喻、蒲公英的花、我们的手掌、雨伞
(2)有一天;很早;中午;傍晚
(3)是绿色的、花朵是合拢的、是金色的、花朵是张开的、是绿色的、花朵是合拢的。
(4)略
【点评】(1)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的掌握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②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_____孩子_____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_____
③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
④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
⑤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⑥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
⑦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
⑧列宁问:“会飞回来?”
⑨“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1)给选文第②自然段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________孩子________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________
(2)以下哪一项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着急的心情?()
A.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B. 列宁问:“会飞回来?”
(3)根据选文中人物的对话,猜猜当时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
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选项。
A.我不能说是我把灰雀捉走了。
B.我捉走了灰雀,害得别人这样担心,明天我就把它放回来。
C.这只灰雀大概是飞走了,或者冻死了。
D.也许这个小男孩见过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
Ⅰ第②自然段中列宁想________
Ⅱ第③自然段中男孩想________
Ⅲ第⑥自然段中列宁想________
Ⅳ第⑦和⑨自然段中男孩想________
(4)“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男孩为什么迟疑?
(5)读下面的句子,和选段比一比,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列宁看见小男孩,就和他交谈,表达自己对灰雀的喜欢和担忧。
小男孩被感动了,把提走的灰雀放了回来。
(6)从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中,你发现列宁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
(2)A
(3)D;A;C;B
(4)因为灰雀是他捉走的。
(5)选段运用了记叙和语言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事情的经过,生动具体;而题中所给的句子只是简单的叙述,平淡无奇。
(6)列宁是一位爱护下一代,保护小男孩自尊心,善解人意的人。
【解析】【分析】(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选段运用了记叙和语言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事情的经过,生动具体;而题中所给的句子只是简单的叙述,平淡无奇。
(6)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
(2)A
(3)DACB
(4)因为灰雀是他捉走的。
(5)选段运用了记叙和语言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事情的经过,生动具体;而题中所给的句子只是简单的叙述,平淡无奇。
(6)列宁是一位爱护下一代,保护小男孩自尊心,善解人意的人。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2)、(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考查学生用对比的方法掌握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和内容上的侧重点。
(6)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精神或品质。
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就在那几天,人们开始打猎了,树林里来了很多猎人,里面还有百发百中的神枪手。
哪怕是一只夜莺,他们也会给打下来。
一个枪法很准的猎人经过那里,听见树丛中传来咕咕的叫声,就举枪瞄准,“砰!砰!”连开了两枪。
幸好没打中。
子弹擦过小狗的耳边,就像连环画里画的那样。
小狗拔腿就跑。
它很诧异:那个猎人准是发疯了,竟然对狗开枪!
狗跑啊,跑啊……
(1)用波浪线画出选文中说明“百发百中”的句子。
(2)“那个猎人准是发疯了,竟然对狗开枪!”“竟然”可以用________(居然果然突然)来代替,让人有一种________的感觉。
A.理所当然 B.不出所料 C.出乎意料
(3)课文为小狗设汁了三种结局,这三种结局分别会带来的后果是:第一种________;第二种________;第三种________。
A.过于平常,安于现状,比较保守
B.迷失了自我
C.找对老师,找到自己真正的位置
(4)我读了这篇课文,感受到了这只不会叫的狗是________的狗。
()
A. 愚蠢、不求上进
B. 聪明、勤奋
C. 好吃懒做
【答案】(1)哪怕是一只夜莺,他们也会给打下来。
(2)居然;C
(3)B;A;C
(4)B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选项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进行预测的能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对阅读内容的预测、拓展,也就是故事将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解答时结合选项判断。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哪怕是一只夜莺,他们也会给打下来。
(2)居然、C
(3)B A C
(4)B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进行预测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6.课内阅读。
美丽的小兴安岭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①)小溪,淙淙地流着。
溪里涨满了春水。
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②)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太阳出来了,千万(③)阳光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④),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
树上积满了白雪。
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
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
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
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1)给文中空缺部分选择正确的字填空。
①A.汇成 B.积成()②A.浸 B.侵()
③A.缕 B.搂()④A.稍 B.梢()
(2)给第3自然的末尾句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
A. ,、、、,!
B. ,,,,,。
C. ,、、、,。
(3)“阳光像利剑一样的金光”采用了的修辞手法;“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这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则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
A. 比喻;拟人;排比
B. 比喻;夸张;排比
C. 拟人;比喻;排比
【答案】(1)A;A;A;B
(2)C
(3)A
【解析】【分析】(1)本题是对课文内容知识的回顾,根据我们的背诵对号入座。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问号、冒号、
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
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本题是对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和喻体组成。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根据三者的区别第一个阳光像利剑,是比喻;森林向人们“献出”,则是拟人,第三个有明显的相同句式,是排比。
故答案为:(1) A;A;A;B;(2)C;(3) A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知识的记忆,平时要多记忆背诵。
(2)对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
所以平时学习中,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
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平时要积累一些特殊标点符号的用法。
(3)本题考查的学生对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平时学习时要区分各类修辞手法的特点。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天的雨(节选)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小喜鹊________来树枝________房子,小松鼠________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________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
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
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1)选择正确的动词填入横线上。
造挖衔找
小喜鹊________来树枝________房子,小松鼠________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________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
(2)用横线画出选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3)这段话主要写________。
准备过冬的植物有________,准备过冬的动物有________。
(4)你知道其他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吗?请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答案】(1)衔;造;找;挖
(2)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
(3)深秋时各种动植物都做好了过冬的准备;松柏、杨树、柳树;小喜鹊、小松鼠、小青蛙
(4)略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此题意在明白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
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此题主要考查对知识的积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故答案为:(1)衔、造、找、挖
(2)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
(3)深秋时各种动植物都做好了过冬的准备;松柏、杨树、柳树;小喜鹊、小松鼠、小青蛙
(4)略
【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运用。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要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白马湖
白马湖最好的时候是黄昏,最美的季节是春季。
湖上的山笼着一层青色的薄(bò báo)雾,在水里映着参(cēn cān)差(chācī)的影子。
水光暗淡,像是一面古铜镜。
轻风吹来有波纹,但随即(jí jì)平静了。
天上偶见几只归鸟,我们看着它们越飞越远,直到不见为止。
我们说话很少,上了灯话才多些,但大家都已微有醉意,是该回家的时候了。
白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山是青得要滴下来,水是满满的、软软的。
小马路的两边,一棵一棵地种着小桃与杨柳,小桃上各生着几朵红花,像夜空的疏星,杨柳在暖风里不住地摇动。
在这路上走着,时而听见锐而长的火车的笛声,是别有风味的。
最美的白马湖啊!
(1)在文中为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薄________(bò báo)雾参________(cēn cān)差________(chācī)随即________(jí jì)
(2)作者认为白马湖最好的时候是________,白马湖最美的季节是________,用一个字概括白马湖:________。
(3)山是不动的,可是作者却说“山是青得要滴下来”,这是为什么呢?请你写一写。
(4)这篇文章是按________结构来具体描写白马湖的。
()
A. 总——分
B. 分——总
C. 总——分——总
【答案】(1)bò;cēn;cī;jí
(2)黄昏;春季;美
(3)这里的“滴”说的是山上草木受到雨水的润泽,茂盛生长,青翠欲滴的样子,不是说山真的要“滴”下来。
(4)C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短文先总的概括(白马湖最好的时候是黄昏,最美的季节是春季)。
然后再详细逐点描写,最后再总的概括(最美的白马湖啊!),是总—分—总结构。
故答案为:(1)bò、cēn、cī、jí
(2)黄昏、春季、美
(3)这里的“滴”说的是山上草木受到雨水的润泽,茂盛生长,青翠欲滴的样子,不是说山真的要“滴”下来。
(4) C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总-分-总”结构的掌握。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鼹鼠的月亮河(节选)
图书中心的前面是中心广场。
广场一直是最拥挤的地方。
书城的居民大部分都喜欢读书,除了少数不爱读书的,比如猫。
凡是爱读书的就一定会到这里看书。
可是,今天大家都没有在看书,而是围成了一个圈,伸着长脖子在看。
米加想了想,也从拥挤的人群中挤了进去。
呵,围在中间的是一个和他一样穿彩色条纹衣服的人,大家正对着他扔鲜花。
他看上去不算很老,瘦瘦的,高高的。
衣服显得很宽大。
他的头顶已经没有头发了,亮亮的,周围有一些稀疏的卷发紧紧地贴在耳边和后脑,他的头发还没有他的胡子长。
在胡子的上面有一个肉肉的圆鼻子。
他手里举着一根银色的棒,这是魔术棒。
他挥动魔术棒的时候,空中就划出了一道道银色的光圈。
“各位请看,这是一个马铃薯。
一个真正的马铃薯。
昨天刚刚从土里挖出来的马铃薯。
一个还带着泥的马铃薯。
”他说一句就换一个方向,这样可以让大家都看清楚。
大家的眼睛马上就都盯着马铃薯了。
“现在,我,咕哩咕,要把它变成一只手表,一只嘀嗒嘀嗒响的手表。
”原来他的名字叫咕哩咕。
他刚刚说完,人群中就发出“噢——噢_——”的声音。
大家都很激动。
“真的?你不会是要把马铃薯变成土豆吧?”人群中有人大叫着。
“哈哈哈哈……”大家笑得很厉害。
“吧哩卟噜,稀里哗啦……”
所有的人都不再发出声音,好像停止了呼吸。
突然,他停了下来。
啊,大家面前的马铃薯真的不见了!他变出来的是一块石头。
(1)用波浪线画出描写魔术师外貌的语句。
(2)短文中咕哩咕把马铃薯变成了()
A. 手表
B. 土豆
C. 石头
(3)听了咕哩咕说要把马铃薯变成一只手表的话后,“大家都很激动’’的原因是()
A. 大家怀疑咕哩咕能否把马铃薯变成一只手表。
B. 大家期待着咕哩咕把马铃薯变成一只手表。
C. 大家根本不信咕哩咕能把马铃薯变成一只手表。
(4)如果咕哩咕再次变魔术的话,有没有可能将马铃薯变成手表呢?说出你的预测和理由。
【答案】(1)他看上去不算很老,瘦瘦的,高高的。
衣服显得很宽大。
他的头顶已经没有头发了,亮亮的,周围有一稀疏的卷发紧紧地贴在耳边和后脑,他的头发还没有他的胡子长,在胡子的上面有一个肉肉的圆鼻子。
(2)C
(3)B
(4)没有。
因为他第一次变的时候已经做好准备,但还是失败了。
所以再变肯定也不会成功的。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学生依据短文内容发挥想象力进行预测的能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对阅读内容的预测、拓展。
故答案为:(1)他看上去不算很老,瘦瘦的,高高的。
衣服显得很宽大。
他的头顶已经没有头发了,亮亮的,周围有一稀疏的卷发紧紧地贴在耳边和后脑,他的头发还没有他的胡子长,在胡子的上面有一个肉肉的圆鼻子。
(2)C;(3)B;
(4)没有。
因为他第一次变的时候已经做好准备,但还是失败了。
所以再变肯定也不会成功的。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短文内容进行预测的能力。
10.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怕”的哲学
南怀瑾
古时有一位太子,声望已经很高了。
可他还要去周游列国,以提高自己的声望。
这时,突然来了一个乡下老头儿,要求见太子。
他腋下夹把破雨伞,言不压众,貌不惊人,但自称可以做君王的老师,帮助君王平天下。
通报以后太子召见,这老头儿说,听说你要周游列国,但就这样去不行,你要拜我为老师,要处处捧我;在各国宴请你的时候,上位要让我坐,这样你才能成功。
太子问他,这是什么道理?
老头儿说,我以为你很聪明,一点就透,你______(果然、竟然)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