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病证
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方歌
肝胆病证一、胁痛1. 肝郁气滞柴胡疏肝散7:柴胡疏肝枳壳炙甘草,香附陈皮川芎芍药。
2. 肝胆湿热龙胆泻肝汤10:龙胆草泻肝黄芩柴胡当归,生地栀子木通生甘草车前子泽泻推。
3. 瘀血阻络血府逐瘀汤11:血府逐瘀,桃红四物,牛膝桔梗枳壳,甘草柴胡。
复元活血汤8:复元活血柴胡穿山甲,桃仁大黄瓜蒌根红花当归甘草。
4. 肝络失养一贯煎6:一贯麦冬生地,北沙参当归身川楝子枸杞子。
二、黄疸(一)阳黄1. 热重于湿茵陈蒿汤3:茵陈蒿、栀子、大黄2. 湿重于热茵陈五苓散6:五苓散5(白术泽泻猪苓桂枝茯苓)+茵陈蒿甘露消毒丹11:甘露消毒白蔻仁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蒲,黄芩连翘贝母射干薄荷,湿热流连正治方。
3. 胆腑郁热大柴胡汤8: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黄芩半夏白芍枣生姜。
4. 疫毒炽盛(急黄)千金犀角散5:犀角散中犀角黄连,升麻山栀茵陈全。
安宫牛黄丸12:安宫牛黄开窍方,黄芩黄连山栀郁金朱砂雄黄,犀角珍珠冰片麝香金箔。
羚角钩藤汤10:羚角钩藤生地茯神,桑叶菊花白芍生甘草川贝鲜竹茹。
紫雪丹17:紫雪羚羊角犀牛角朱砂朴硝,硝石磁石寒水石滑石石膏,丁香沉香木香麝香升麻玄参炙甘草,更用黄金法亦超。
(二)阴黄1. 寒湿阻遏茵陈术附汤6:茵陈蒿白术附子,炙甘草干姜肉桂。
2. 脾虚湿滞黄芪建中汤7:小建中汤[桂枝汤5(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饴糖]+黄芪(三)黄疸消退后的调治1. 湿热留恋茵陈四苓散6:五苓散5(白术泽泻猪苓桂枝茯苓)去桂枝+茵陈蒿、栀子2. 肝脾不调柴胡疏肝散7:柴胡疏肝枳壳炙甘草,香附陈皮川芎芍药。
归芍六君子汤8:六君子汤6(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制半夏、陈皮)+当归身、白芍3. 气滞血瘀逍遥散8:逍遥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炙甘草薄荷煨姜。
鳖甲煎丸23:鳖甲煎丸金匮方,䗪虫鼠妇及蜣螂,蜂窠石韦人参射干,桂枝厚朴紫葳丹皮芍药干姜,瞿麦柴胡黄芩阿胶半夏,桃仁葶苈大黄赤硝。
三、积聚(一)聚证1. 肝气郁结逍遥散8:逍遥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炙甘草薄荷煨姜。
辨肝胆病证方法——辨肝气郁结证 肝郁证是什么意思?
辨肝胆病证方法——辨肝气郁结证肝胆病的辨证,是指根据肝与胆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对肝和胆疾病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判断肝胆疾病的病机,性质及正邪盛衰情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肝位居右胁、膈下腹中,以三焦分,属下焦部位。
肝经布乳、胁肋,下抵少腹,循阴器,肝主疏泄,又主藏血在体为筋,在窍为目,其华在爪;胆附于肝,经脉相互络属,二者相合,胆贮藏、排泄胆汁,以助消化;肝胆均与情志活动有关。
各种原因导致肝功能失常时,则常见胸胁少腹胀痛窜痛,烦躁易怒,头晕胀痛,肢体震颤,手足抽搐,以及目疾、月经不调、睾丸胀痛等;胆腑功能失常则常见口苦发黄,惊悸失眠等症。
因此,凡见到以上述症状为主的疾病,即可确定为肝胆疾病。
肝胆病变有寒有热,有虚有实,有肝胆本证候,也有肝胆与其他脏器的相关证候。
肝体阴而用阳,虚证多见血亏及阴伤,实证多见气郁火盛及寒邪、湿热为患。
肝与胆病的辨证常用于对不寐、眩晕、耳鸣耳聋、头痛、胁痛、胃脘痛、腹痛、郁病、梅核气、虚劳、内伤发热、汗病、黄疸、积聚、鼓胀、癫病、狂躁、惊恐、麻木中风、偏瘫、厥病、血病、温病、雀盲、白睛涩痛、阳痿阴缩、带下、崩漏、闭经、月经不调、不孕等病的辨证。
肝胆病变证候主要有:肝气郁结证、肝火上炎证、肝阳上亢证、肝气虚证、肝阳虚证、肝阴虚证、肝血虚证、肝风内动证(包括肝阳化风证、热极生风证、阴虚动风证血虚生风证)、肝经湿热证、寒滞肝脉证、肝血郁滞证、肝胆湿热证、胆郁痰扰证、胆气虚证、虫扰胆腑证、胆热证。
应注意相似证候之间的鉴别。
辨肝气郁结证肝气郁结证是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
常由精神刺激,情志不遂以致肝失疏泄所引起。
【临床表现】胸胁、少腹胀痛或窜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易怒,或咽喉如梗,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或瘿瘤;或妇女乳房胀痛、或月经不调,痛经或闭经;或形成癥块;舌苔薄白,脉弦或涩。
【机制分析】本证多因情志不遂,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或因病邪侵扰,阻遏肝脉,致使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所致。
肝胆
中医内科学歌诀之肝胆病证!一、胁痛病证歌诀胁痛病源主肝胆,实多虚少气血辨,滞瘀湿热肝阴虚,以通为主虚滋肝。
气郁当疏柴胡散,瘀血血府汤复元,肝胆湿热龙胆妙,养络柔肝一贯煎。
1.肝郁气滞证——柴胡疏肝散加减2.肝胆湿热证——龙胆泻肝汤加减3.瘀血阻络证——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加减4.肝络失养证——一贯煎加减二、黄疸病证歌诀黄疸病由湿邪生,色分暗滞与鲜明,阳黄热重茵陈施,湿多甘露配五苓,急黄毒盛犀角解,胆腑郁热柴胡迎,阴黄术附寒湿阻,脾虚湿停黄芪宁,湿热留恋陈四苓,舒肝和脾归芍并,尚有气滞郁血积,逍遥鳖甲随证定。
(一)阳黄1.热重于湿证——茵陈蒿汤加减2.湿重于热证——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3.胆腑郁热证——大柴胡汤加减4.疫毒炽盛证(急黄)——《千金》犀角散加减(二)阴黄1.寒湿阻遏证——茵陈术附汤2.脾虚湿滞证——黄芪建中汤(三)黄疸消退后的调治1.湿热留恋证——茵陈四苓散2.肝脾不调证——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3.气滞血瘀证——逍遥散合鳖甲煎丸三、积聚病证歌诀腹内结块胀或痛,积聚病形各不同,聚证肝郁逍遥主,六磨食滞痰阻通。
积初疏肝失笑和,瘀阻内结膈下攻,正虚八珍化积施,重证切记图缓攻。
(一)聚证1.肝气郁结证——逍遥散、木香顺气散加减2.食滞痰阻证——六磨汤加减(二)积证1.气滞血阻证——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加减2.瘀血内结证——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加减3.正虚瘀结证——八珍汤合化积丸加减四、鼓胀病证歌诀鼓胀气血水交凝,肝脾肾脏常俱病,气滞柴胡胃苓选,水湿实脾温而行,水热中满合茵陈,水留血瘀需调营,六味一贯主阴虚,阳虚水盛附理苓。
1.气滞湿阻证——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2.水湿困脾证——实脾饮加减3.水热蕴结证——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4.瘀结水留证——调营饮加减5.阳虚水盛证——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加减6.阴虚水停证——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五、疟疾疟邪伏于少阳原,寒战高热伴相生,正疟柴胡伴七宝,温疟白虎桂人参,寒疟桂干温七宝,劳疟何人破邪征,热瘴清解可保津,冷瘴不换气当正。
中医内科 肝胆病 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肝胆病证一、填空题:1.胁痛在病证方面,有————有————,而以————为多见。
2胁痛之实证以————、————、————为主,三者又————为先。
3.鼓胀后期多因出现————、————或————等危候,使病情恶化,必须及时抢救。
4.鼓胀的病机多由于————、————、————三藏受病,————、————、————瘀积腹内,以致腹部日渐胀大而发鼓胀。
5《金匮要略·黄疸病》指出:“黄家所得,从————得之。
”又对治疗提出“诸病黄家,但————”。
6.黄疸的证候,一般是以————继则遍及全身,或黄如————,或如————。
7. .眩晕病位在————,由脑髓空虚,清窍失养,或痰火上逆,扰动清窍,与————之藏关系密切。
8.眩晕若兼头胀头痛,心烦易怒,————者,应警惕发生中风。
9.中风病急性期是指发病后————以内,中藏腑类最长病期可至————;恢复期是发病两周或1个月至半年以内;后遗证期系发病————以上者。
10.如何防治————是中风病急性期治疗的关键,首先必须区别————、————。
二、单项选择题:1.胁肋刺痛,痛有定处,入夜更甚,胁下有徵块,舌质紫暗,脉象沉涩,治疗选用( )A.龙胆泻肝汤B.旋复花汤C.丹栀逍遥散D.柴胡疏肝散2.胁痛一证,其病位主要在( )A.肝脾B.脾胃C.肝胆D.肝肾3.下列哪一病证可兼黄疸( )A.水肿之湿热壅盛型B.不寐之痰热内扰型C.热痹之痰浊壅寒型D.胁痛之肝胆湿热型4.寒湿困脾型鼓胀的治法是( )A.疏肝理气,祛湿散满B.温中健脾,行气利水C.温补脾肾,攻下逐水D.温阳化气,解表行水5.湿热蕴结型鼓胀,聚然大量吐血,下血,可用( )A.中满分消丸B.紫雪丹C.安宫牛黄丸D.犀角地黄汤6.鼓胀的病位在( )A.肺脾胃B.心肝肾C.心脾肾D.肝脾肾7.患者腹部胀大半年余,胁下胀痛不适,纳减,食后腹胀,尿少,下肢微肿。
检查:面色暗晦,周身皮肤发黄,腹胀大,胁下可触及痞块,双下肢按之微肿,脉弦细,舌苔腻,应诊断为( )A.水肿B.黄疸C.积聚 C.鼓胀8.患者腹大坚满半月,脘腹撑急,面目皮肤俱黄,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溏垢,舌尖红,苔黄腻,脉弦数,属何病何证。
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试卷4
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试卷4(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中风之中经络与中脏腑之分在于(分数:2.00)A.有无神志不清√B.有无后遗症C.外风与内风D.夹痰与夹瘀E.邪浅与邪深解析:解析:中经络虽有半身不遂,但意识清楚,中脏腑则昏不知人。
2.与中风的病位无关的是(分数:2.00)A.心B.脑C.肺√D.肝E.肾解析:3.与中风发病机制无关的是(分数:2.00)A.肝风B.心火C.风痰D.外伤√E.气滞解析:4.下列治疗黄疸的治则中,最重要的是(分数:2.00)A.清泻热邪B.通便泻热C.温化寒湿D.清热解毒E.化湿利小便√解析:解析:化湿可以退黄,利小便主要是通过淡渗利湿,达到退黄的目的。
5.阳黄中热重于湿型的黄色是(分数:2.00)A.黄疸急速加深呈深黄色B.掉黄或染衣着色C.黄色不泽D.黄色晦黯E.黄色鲜明√解析:6.下列各项,对积与聚无鉴别意义的是(分数:2.00)A.积属血,聚属气B.积属脏病,聚属腑病C.积的病程长,聚的病程短D.积为固定不移,聚为聚散无常E.积的病位在大腹,聚的病位在小腹√解析:解析:积聚二证多以虚实、病程为鉴别,其病位均在腹部,并无大腹小腹之分。
7.鼓胀后期,其证表现为肝肾阴虚时,当禁用(分数:2.00)A.养阴之品B.滋阴之品C.活血之品D.止血之品E.峻下之品√解析:解析:证见肝肾阴虚之时,应治以滋养肝肾之法,配合行气活血利水,不可擅用峻下之品。
8.下列各项,不属眩晕治本之法的是(分数:2.00)A.填精B.养血C.益肾D.养肝E.潜阳√解析:9.眩晕的治法不包括(分数:2.00)A.平肝潜阳,清火息风B.补养气血,健运脾胃C.活血化瘀,养心安神√D.燥湿祛痰,健脾和胃E.补肾滋阴或补肾助阳解析:10.治疗气血亏虚之眩晕,宜选用的方剂是(分数:2.00)A.补中益气汤B.归脾汤√C.四君子汤D.左归丸E.右归丸解析:11.中风病之阴闭,应具备闭证的主要症状,其兼症不包括(分数:2.00)A.面白唇紫B.痰涎壅盛C.呼吸气粗√D.舌苔白腻E.四肢欠温解析:解析:阴闭有寒湿痰浊之证,如面白唇紫、痰涎壅盛、四肢欠温等,阳闭有瘀热痰火之象,可见呼吸气粗。
关于肝胆病症的中医研究
I22 水分的测定: .. 取供试品照中国药典水分测定法项下的烘干法测定
水蜜丸含水量不超过 1% 。 2 每份重量与标示重量相 比较 , 符合药典规定 。
丸在 1 小时内全部崩解并通过筛 网。
123 重量差异限度: .. 取供试品l O丸为 1 共取 1 份, O份, 分别称量重量, 熊果酸对 照品 , 加无水 乙醇 制成每 ll l g的溶液 。 m含 m 作为 对照 品溶液 。 照薄 层色谱法( 中国药典 20 05年版一部附录 V ) I 试验, B 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17 0 , 点于同一硅胶 G薄层 板 上 , 分别 以环 己烷 一三 氯 甲烷 一乙酸 乙酯 一甲酸 124 溶散时限: .. 取供试品 6 照中国药典 20 丸, 05年版加挡板检查, 水蜜 l
(05805 为展开剂 , 2 :::. ) 展开 , 出, 取 晾干 , 喷以 1%硫酸乙醇溶液 , l5 0 在 0℃加 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 中, 在与对 照品色谱相应 的位置上 , 是相 同颜 色的斑点。 莪术 消瘕水蜜丸作为一种新 剂型给 患者 及生产 带来很 多方便 , 上述 内 经 125 卫生标准 : .. 符合药典规定 。
黄疸是 由于感受湿 热疫毒等外 邪 , 导致 湿浊 阻滞 , 胃肝胆功 能失 调, 脾 胆 病证 。
22 诊断要点: . ①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②疼痛性质可
查 : 常规、 血 肝功 能、 胆囊造影 、 B超等有助于诊断。 鼓胀是 以腹部胀大如鼓 , 或腹部 中空外 急 , 击之 如鼓 而得名。 以腹 部大 。 皮色苍黄 , 腹皮青筋暴 露, 四肢枯瘦为特征 。
2 莪术消瘢水蜜丸的鉴别 . 有刺 , 具三个萌发孔。分泌细 胞类 圆形 , 含黄棕 色至 红棕色 分泌 物 , 周 围细 其
《中医内科学》考试复习重点(四)
《中医内科学》考试复习重点(四)肝胆病证胁痛1.胁痛的治则是什么?实证宜理气活血,虚证宜滋阴柔肝。
2.胁痛主要与哪些脏腑有关?肝胆脾胃肾3.胁痛与胆胀临床表现的主有区别在于哪一点?部位不同,前者疼痛在两胁肋,后者疼痛在右上腹。
1.患者男性,50岁。
自觉胁肋掣痛,心急烦口躁,头痛目赤,口干口苦,恶心呕吐,胸闷不安,溺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诊断:胁痛,辨证:肝胆湿热,治法清热化湿,理气通络,方剂龙胆泻肝汤2.患者钟某,女,46岁。
反复胁痛五年,每因烦躁时症状加重,伴郁闷气短,纳呆,腹泻,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
经一个多月的恰当治疗后,病情好转,胁痛减轻,无腹泻,但仍时觉胁部悠悠疼痛,心中烦热,口干咽燥,舌红苔少,脉细数而弦。
诊断:胁痛,证候:肝阴不足,治法:滋阴柔肝,养血通络,方剂:一贯煎。
黄疸1.黄疸的发生与哪些脏腑功能失调关系最密切?脾胃肝胆2.急黄热毒炽盛,邪入心营时的治法是什么?清热解毒,凉营开窍3.黄疸的基本病机是什么?湿浊阻滞,胆液不循常道而外溢。
1.患者张某,男,40岁。
1994年7月12日就诊。
患者一个月前因公至南方出差,常暴饮暴食,劳累奔波,自觉神疲乏力。
20天后自觉恶寒发热,头身重痛,脘腹满闷,小便黄,目白睛黄不明显,纳呆,当地医院诊断“感冒”,经治疗后外感症状消失,但身体仍觉异常疲乏,且双目白睛微黄,患者因工作忙,四天后始就诊。
现症见身目发黄如橘,发热不扬,身重体倦,口苦,恶心呕吐,纳呆,溺黄少,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弦滑。
诊断:黄疸,证型:湿重于热,治法:除湿化浊,泄热除黄,方剂:茵陈四苓汤。
2.患者男性,23岁,因身目俱黄两天入院。
现症见身目俱黄,发热口渴,恶心欲吐,溺黄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诊断:黄疸;证型:阳黄热重于湿,治法:清热利湿通腑,方剂:茵陈蒿汤加减。
积聚1、积证与聚证各有何特点?答:积证是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为脏病,聚证是无形,聚散无常,病无定处,病属气分,为腑病。
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试卷2
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试卷2(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A2型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中风病之阴闭,应具备闭证的主要症状,其兼症不包括(分数:2.00)A.面白唇紫B.痰涎壅盛C.呼吸气粗√D.舌苔白腻E.四肢欠温解析:解析:阴闭有寒湿痰浊之证,如面白唇紫、痰涎壅盛、四肢欠温等,阳闭有瘀热痰火之象,可见呼吸气粗。
2.脱证的治疗方法是(分数:2.00)A.益气回阳,扶正固脱B.回阳救阴,益气固脱√C.祛风通络,养血和营D.育阴潜阳,镇肝息风E.辛凉开窍,清肝息风解析:3.患者孙某,男性,62岁。
胸胁胀痛,走窜不定,情绪不佳则加重,胸闷气短,嗳气频作,舌苔薄,脉弦。
其证候是(分数:2.00)A.肝胃不和B.肝络瘀阻C.肝气郁结√D.肝郁化热E.肝脾不调解析:解析:该患者胸胁胀痛,走窜不定,情绪不佳则加重,胸闷气短,嗳气频作,舌苔薄,脉弦。
初病在气,病位在肝胆,辨为胁痛肝气郁结证。
4.患者李某,男性,73岁。
身目俱黄,黄色鲜明,恶心欲吐,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腻,脉弦滑。
治疗应首选(分数:2.00)A.大柴胡汤B.小柴胡汤C.麻黄连翘赤小豆汤D.茵陈蒿汤√E.犀角散解析:解析:该患者身目俱黄,黄色鲜明,恶心欲吐,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腻,脉弦滑。
热象明显,辨为热重于湿证黄疸,治以清热通腑,利湿退黄,方用茵陈蒿汤。
5.患者陈某,男性,72岁。
诊断为聚证,食滞痰阻,痰湿较重,服六磨汤后腑气虽通,但症状未减,舌苔腻而不化。
治疗应首选(分数:2.00)A.二陈汤B.藿朴夏苓汤C.平胃散√D.五苓散E.香苏散解析:解析:该患者症见食滞痰阻,痰湿较重,服六磨汤后腑气虽通,但症状未减,舌苔腻而不化。
辨为食滞痰阻证积聚,用六磨汤后症状未减,属痰湿较重,兼有食滞,故用平胃散导滞散结。
6.患者张某,男性,54岁。
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弦滑,其治法是(分数:2.00)A.平肝潜阳,清火息风B.健脾燥湿,化痰降逆C.滋养肝肾,益精填髓D.祛瘀生新,活血通窍√E.益气补血解析:解析:该患者以头痛昏蒙为主症,伴有呕吐痰涎等症状,当诊断为痰浊头痛,治以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中医内科学课程案例第四章肝胆病证(精)
中医内科——瘿病
6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九点 十三分。
3、治疗: 晋代《肘后方》首先用昆布、海藻治疗瘿病。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瘿瘤证治》谓 : “ 五瘿皆不可 妄决破, 决破则脓血崩溃, 多致夭枉。 ” 强调治疗以内服
药物为主, 不可轻易施以刀针。
阴虚火旺的各种症状常随病程的延长而加重, 当出现烦躁不安、谵妄神昏、高热、大汗、脉疾等症状时,
为病情危重的表现。
气滞
痰气郁结 深入血分, 血液运行不畅, 形成痰结血瘀之候。
若肿块在短期内迅速增大, 质地坚硬, 结
节高低不平者, 可能恶变, 预后不佳。
中医内科——瘿病
15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九点 十三分。
第四章:肝胆病证
第八节:瘿病
中医内科——瘿病
1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九点 十三分。
☆概述 ☆病因病机 ☆诊察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目录:
中医内科——瘿病
2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九点 十三分。
概述
一、定义
二、文献摘要
三、讨论范围
中医内科——瘿病
3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九点 十三分。
二.病机
忿郁恼怒
气
情志内伤
气机郁滞 精液不布
滞
忧愁思虑
凝聚成痰 气滞痰凝
、 痰
饮食
脾失健运 聚湿成痰——痰凝
凝
水土失宜
影响气血运行 经
肝郁化火
、
血
瘀
体质因素 妇人 孕 +情志及饮食 产
气郁痰结 气滞血瘀
中医内科学(第五章肝胆病症部分)宿松县中医院 熊翔
第五章肝胆病证
· 肝气郁结 1.主要脉症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闷窜痛,善太息,得 嗳气则舒,或见梅核气,或见瘿瘤,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 经不调,苔薄白,脉弦。 2.证候特征本证特征有两个方面:一是有情志不遂史和情 志抑郁症状;二是有两胁及肝经循行部位胀闷窜痛的气滞证 候。 · 肝火上炎 1.主要脉症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胁肋灼痛,面红目赤, 头晕胀痛,耳鸣如潮,便秘尿黄,或见吐血、衄血,舌红苔 黄,脉弦数。· 2.证候特征该证以急躁易怒,胁肋灼痛及火性炎上的面红 目赤等肝经实热证候为特征。
第五章肝胆病证
第一节黄疸 黄疸是由于感受湿热疫毒等外邪,导致湿浊阻滞,脾胃肝胆 功能失调,胆液不循常道,随血泛溢引起的以目黄、身黄、 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肝胆病证。 黄疸为临床常见病证之一,男女老少皆可罹患,但以青壮年 居多。历代医家对本病均很重视,古代医籍多有记述,现代 研究也有长足进步,中医药治疗本病有较好疗效,对其中某 些证候具有明显的优势。 本病与西医所述黄疸意义相同,大体相当于西医学中肝细胞 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胆石症、胆囊炎、钩端螺旋体、某些消化系统肿瘤,以及出 现黄疸的败血症等,若以黄疸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照本节 辨证论治。
[主要证候及特征] 肝位于右胁,主疏泄,性刚强,喜条达而恶抑郁;又主藏血, 具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开窍于目。肝病常见的证候有肝 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阴不足、肝血亏虚、瘀血阻络等。胆 为六腑之一,内寄相火、因其内藏精汁,又称奇恒之腑,其 气以通降为顺,有助胃腐熟水谷之功。胆病常见的证候有胆 腑郁热、胆腑气滞、胆内结石等。胆附于肝,与肝相表里, 胆管起源于肝,胆液为肝之余气,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 相通,所以胆的病变与肝密切相关,胆病可以及肝,肝病可 以及胆,可致肝胆同病,发为肝胆气郁、肝胆湿热等证。肝 胆证候以实证多见。肝木疏土,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肝木 生于肾水,长于脾土,故肝胆病与脾、胃、肾等脏腑关系密 切,临床证候如肝脾不调、肝肾阴虚、胆胃郁热等即属之。 现将肝胆主要证候分述如下。
主治中医内科-肝胆病证(A1_A2型题2)
肝胆病证(A1_A2型题2)1.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针刺,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或细涩。
宜选用A.膈下逐瘀汤B.川芎茶调散C.通窍活血汤D.复元活血汤E.身痛逐瘀汤答案:C2.鼓胀日久则累及A.胃B.肾C.心D.胆E.肺答案:B3.下列哪项不是四海舒郁丸的组成A.海蛤粉、海带B.夏枯草、柴胡C.海藻、海螵蛸D.昆布、陈皮E.青木香答案:B4.首先提出积聚病名的著作是A.《景岳全书》B.《伤寒论》C.《金匮要略》D.《难经》E.《内经》答案:E5.眩晕,头痛,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暗,有瘀斑,脉涩,宜选用A.镇肝熄风汤B.复元活血汤C.血府逐瘀汤D.通窍活血汤E.补阳还五汤答案:D6.眩晕的主要特征是A.仆倒B.目眩、头晕C.视物不清D.恶心呕吐E.震颤7.若因疫毒炽盛所致的急黄,宜选用A.藿香正气散B.安宫牛黄丸C.犀角散D.至宝丹E.紫雪丹答案:C8.暴怒后,症见肠鸣,腹泻,腹胀,胁肋胀痛者,当辨证为A.肝气横逆犯脾B.寒邪直中C.脾虚湿阻D.脾肾两虚E.饮食伤胃答案:A9.认为"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也"的是哪位医家A.刘河间B.李东垣C.朱丹溪D.张从正E.张元素答案:B10.将中风、中脏腑明确分为闭、脱二证的医家是A.张景岳B.李中梓C.王肯堂D.王清任E.叶天士答案:B11.胁痛最早见于哪部著作A.《景岳全书》B.《诸病源候论》C.《内经》D.《证治准绳》E.《济生方》答案:C12.区分腹水的性质需哪项检查A.B超B.消化道造影C.腹腔穿刺D.胃镜E.肝功能答案:C13.创立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的是哪位医家B.吴昆C.王清任D.叶天士E.吴鞠通答案:C14.鼓胀的诊断关键是A.癥瘕B.积块C.痞块D.腹部胀大如鼓E.黄疸答案:D15.头痛而胀,甚则头胀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大便不畅,溲赤便秘,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宜选用A.川芎茶调散B.通窍活血汤C.半夏白术汤D.通窍活血汤E.芎芷石膏汤答案:E16.黄疸的治疗大法是A.凉营开窍B.健脾祛湿C.化湿利小便D.清热化湿E.清热解毒答案:C17.急黄热毒炽盛,邪入心营者,治法当以何为主A.利湿退黄B.清热解毒,凉营开窍C.清热化湿D.健脾祛湿E.淡渗利湿答案:B18.寒甚热微,或但寒不热,或呕吐腹泻,甚则嗜睡不语,神志昏蒙,苔厚腻色白,脉弦,宜选用A.加味不换金正气散B.何人饮C.清瘴汤D.截疟七宝饮E.柴胡截疟饮答案:A19.下列哪项不属于加味不换金正气散的组成A.厚朴、苍术、陈皮B.苏叶、荆芥C.藿香、甘草、佩兰D.草果、半夏、荷叶E.槟榔、石菖蒲答案:B20.下列哪项不属于天麻钩藤饮的组成A.天麻、钩藤B.石决明、杜仲、川牛膝C.桑寄生、栀子、黄芩D.夜交藤、益母草、朱茯神E.半夏、夏枯草答案:E21.下列哪项不是阴闭的症状A.面白唇紫B.痰涎壅盛C.四肢不用D.气粗鼻鼾E.苔白腻,脉滑答案:D22.下列哪项不是厥证的临床主症A.言语不利B.突然昏仆C.不省人事D.四肢厥冷E.移时可自行苏醒答案:A23.黄疸的病机关键是A.湿B.热C.风D.寒E.火答案:A24.中风的病理基础是A.心火上炎B.肝肾阴虚C.脾失健运D.肺失清肃E.胃气上逆答案:B25.积聚的治疗要始终注意A.祛除邪气B.消除水肿C.解除胀痛D.消除积块E.顾护正气答案:E26.鼓胀的病名最早见于哪部著作A.《丹溪心法》B.《难经》C.《内经》D.《金匮要略》E.《诸病源候论》答案:C27.阴黄辨证以何为主A.热重于湿B.血瘀C.脾虚寒湿D.湿热E.湿重于热答案:C28."瘿"的病名最早见于A.《老子》B.《庄子》C.《孟子》D.《汉书》E.《三国志》答案:B29.气滞血瘀所导致的胸胁刺痛,日久不愈者,宜选用A.柴胡疏肝散B.府逐瘀汤C.一贯煎D.复元活血汤E.逍遥散答案:B30.瘀血头痛的特点为A.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B.头痛如裹C.头痛而胀D.头痛且空E.头昏胀痛答案:A31.若偏于脾阳虚弱,表现为脘闷纳呆,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便溏者,宜选用A.舟车丸B.茵陈五苓散C.中满分消丸D.金匮肾气丸E.附子理苓汤答案:E32."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见于何书A.《内经》B.《温病条辨》C.《金匮要略》D.《伤寒论》E.《难经》答案:D33.腹大胀满,形如蛙腹,朝宽暮急,面色苍黄,属肾阳虚衰,水气不化者,宜选用A.中满分消丸B.茵陈五苓散C.济生肾气丸D.六味地黄丸E.舟车丸答案:C34.创立鳖甲煎丸治疗疟母的著作是A.《温疫论》B.《千金要方》C.《伤寒论》D.《金匮要略》E.《诸病源候论》答案:D35.何书首先记载用昆布、海藻治疗瘿病A.《金匮要略》B.《伤寒论》C.《千金要方》D.《肘后方》E.《诸病源候论》答案:D36.胁痛的病理性质是A.虚实之分B.内外之分C.表里之分D.气血之分E.阴阳之分答案:A37.眩晕的治疗原则为A.化痰止呕,和胃降逆B.补气养血C.补虚泻实,调整阴阳D.补肾填精E.泻肝滋阴答案:C38.鼓胀病变脏器主要在A.心脾B.心肝C.肺肝D.肺脾E.肝脾答案:E39.下列哪项不属于柴胡截疟饮的组成A.柴胡、黄芩、人参B.甘草、半夏C.红花、丹皮D.乌梅、槟榔E.桃仁、生姜、大枣答案:C40.使用逐水方药,时间不可过久,应遵循A.攻补兼施B.中病即止C.衰其大半而止D.少康则止E.肿消即止答案:C41.腹部积块,质地较硬,固定不移,隐痛或刺痛,形体瘦,面色晦暗,宜选用A.桃仁承气汤B.膈下逐瘀汤C.血府逐瘀汤D.鳖甲煎丸E.大黄蛰虫丸答案:B42.甲状腺肿大,质软,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眩,倦怠无力,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舌颤,脉弦细数,宜选用A.柏子养心丸B.天王补心丹C.六味地黄丸D.知柏地黄丸E.杞菊地黄丸答案:B43.提出"真中"和"类中"病名的医家是A.朱丹溪B.刘河间C.李东垣D.王履E.张景岳答案:D44.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赤,或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宜选用A.芎芷石膏汤B.天麻钩藤饮C.半夏白术汤D.镇肝熄风汤E.川芎茶调散答案:B45.阳闭的病因是A.痰湿中阻B.痰热壅盛C.心火炽盛D.肝火上炎E.痰火瘀热答案:E46.下列哪项不是真方白丸子的组成A.半夏、白附子B.天南星、天麻C.川乌、全蝎D.当归、川芎E.木香、枳壳答案:D47.下列哪项不是中风中经络的症状A.半身不遂B.口眼歪斜C.语言不利D.神志不清E.意识清楚答案:D48.头痛一证首载于A.《伤寒论》B.《内经》C.《难经》D.《东垣十书》E.《丹溪心法》答案:B49.黄疸消退后仍有脘痞腹胀,胁肋隐痛,食少口苦,便黄,苔腻者,宜选用A.茵陈四苓散B.茵陈术附汤C.逍遥散D.柴胡疏肝散E.六君子汤答案:A50.胁是人体哪个部位A.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B.腋以下至第十肋骨部C.肩岬骨以下部位D.胸骨柄两侧部位E.腋以下至第九肋骨部答案:A51.主张"湿痰生热"是中风之因的医家是A.朱丹溪B.李东垣C.刘河间D.张元素E.张景岳答案:A52.腹部积块,质软,固定不移,胀痛不适者,宜选用A.六磨汤合失笑散B.膈下逐瘀汤C.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D.逍遥散E.大黄蛰虫丸答案:C53.眩晕的基本病理变化是A.虚实B.表里C.气血D.阴阳E.寒热答案:A54.发作时热多寒少,汗出不畅,口渴引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宜选用A.清瘴汤B.截疟七宝饮C.白虎加人参汤D.柴胡截疟饮E.何人饮答案:C55.了解门脉高压所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情况可做A.消化道钡餐造影B.B超C.CTD.MRIE.肝功能答案:A56.聚证属寒湿中阻,气机壅滞者,宜选用A.木香顺气丸B.越鞠保和丸C.五磨饮子D.开胸顺气丸E.疏肝健胃丸答案:A57.聚证食滞痰阻型,宜选用A.保和丸B.六磨汤C.半夏厚朴汤D.槟榔四消丸E.五磨饮子答案:B58."痰饮是眩晕重要致病因素之一"是谁最早提出的A.张仲景B.张景岳C.朱丹溪D.李东垣E.张从正答案:A59.积聚与痞满的主要区别是A.病势的缓急B.病程的长短C.有否结块可扪及D.有否自觉症状E.胀满的轻重答案:C60.中风后遗症期是指发病A.1年以上B.半年以上C.3个月以上D.4个月以上E.5个月以上答案:B61.肾精不足,日久不愈,阴损及阳,表现为四肢不温,形寒怕冷,精神萎靡,舌淡,脉沉者,宜选用A.知柏地黄丸B.右归丸C.金匮肾气丸D.六味地黄丸E.杞菊地黄丸答案:B62.了解腹水的程度,可做哪项检查A.腹腔镜B.X线C.腹腔穿刺D.B超E.消化道造影答案:D63.聚证属于肝气郁结,脾弱血虚者,宜选用A.越鞠保和丸B.保和丸C.香苏饮D.逍遥丸E.柴胡疏肝散答案:D64.疟疾之名,首见于A.《内经》B.《难经》C.《伤寒论》D.《金匮要略》E.《诸病源候论》答案:A65.下列哪项不属于右归丸的组成A.熟地、山药、附子B.菟丝子、枸杞、杜仲C.龟板、川牛膝D.鹿角胶、当归E.山茱萸、肉桂答案:C66.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宜选用A.真方白丸子B.解语丹C.补阳还五汤D.左归饮E.左归丸合地黄饮子答案:E67.下列哪项不属于瘿病的病因A.情志内伤B.水土失宜C.外感邪气D.体质因素E.饮食失调答案:C68.鼓胀患者,下肢浮肿,小便量少,则应A.忌盐B.忌糖C.忌酸D.忌高蛋白饮食E.忌高营养饮食答案:A69.积证在治疗期间出现脾虚气弱,运化失健者,可兼服A.六君子汤B.补中益气汤C.归脾汤D.六味地黄汤E.金匮肾气丸答案:A70.寒湿阻遏所致的阴黄,宜选用A.六君子汤B.实脾饮C.五苓散D.茵陈术附汤E.平胃散答案:D71.眩晕的病变部位在于A.肾B.脾C.肝D.心E.头窍答案:E72.治疗湿热黄疸的主方是A.茵陈蒿汤B.五苓散C.甘露消毒丹D.大柴胡汤E.小柴胡汤答案:A73.记载"食用海带、海藻、昆布可消瘿"的是何书A.《丹溪心法》B.《圣济总录》C.《儒门事亲》D.《本草纲目》E.《兰室秘藏》答案:C74.《金匮要略》认为黄疸之病当以多少天为期A.18天B.20天C.24天D.30天E.36天答案:A75.突发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甚或半身不遂,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属阴虚内动者,宜选用A.涤痰汤B.镇肝熄风汤C.天麻钩藤饮D.羚羊钩藤汤E.桃核承气汤答案:B76.若腹部胀急殊甚,大便干结,可行气逐水,宜选用A.舟车丸B.鳖甲煎丸C.大黄蛰虫丸D.中满分消丸E.大承气汤答案:A77.若胁痛隐隐,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者,用一贯煎加下列哪组药物A.元胡、川楝子B.石斛、玄参、天冬C.菊花、女贞子、熟地D.炒枣仁、栀子、合欢皮E.黄柏、知母、地骨皮答案:C78.疟疾中的正疟是指A.但热不寒B.但寒不热C.寒少热多D.热多寒少E.寒热休作有时答案:E79.黄疸病名最早见于哪部著作A.《诸病源候论》B.《内经》C.《难经》D.《金匮要略》E.《伤寒论》答案:B80.对黄疸有传染性的病人,从发病之日起至少隔离A.15~30天B.20~30天C.30~45天D.40~50天E.50~60天答案:C81.疟疾迁延日久,每遇劳累易发作,发时寒热较轻,面色萎黄,倦怠无力,短气懒言,纳少自汗,舌质淡,脉细弱,宜选用A.清瘴汤B.白虎加人参汤C.补中益气汤D.六君子汤E.何人饮答案:E82.诊断积聚的关键是A.发热B.腹泻C.腹胀D.腹痛E.腹内结块答案:E83.下列哪项不属于天王补心丹的组成A.人参、玄参、丹参、朱砂B.茯苓、五味子、远志C.川芎、大贝、僵蚕D.桔梗、当归、天门冬、生地E.麦冬、柏子仁、酸枣仁答案:C84.中风急性期是指发病后A.2周以内B.1周以内C.3周以内D.4周以内E.5周以内答案:A85.颈前喉结两旁轻度或中度肿大,质软光滑,烦热,汗出,情绪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宜选用A.丹栀逍遥散B.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C.龙胆泻肝汤D.甘露消毒丹E.普济消毒饮答案:B86.下列哪项不是解语丹的组成A.白附子、石菖蒲B.远志、天麻、全蝎C.当归、川芎D.羌活、南星E.木香、甘草答案:C87.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宜选用A.藿香正气散B.平胃散C.羌活胜湿汤D.二陈汤E.三仁汤答案:C88.头痛较剧,久痛不已,可加A.柴胡、黄芩、川芎B.鳖甲、龟板、鹿角C.全蝎、蜈蚣、地鳖虫D.五灵脂、蒲黄、三七粉E.刘寄奴、姜黄、紫草答案:C89.中风后遗口眼歪斜者,多由风痰阻络所致,宜选用A.牵正散B.解语丹C.补阳还五汤D.涤痰汤E.川芎茶调散答案:A90.眩晕从肝论治的依据是A.肝窍为目B.肝主疏泄C.诸风掉眩,皆属于肝D.肝藏血E.肝为将之官答案:C91.下列哪项不是痉证的临床特征A.四肢抽搐B.项背强直C.角弓反张D.半身不遂E.神昏答案:D92.中风脱证的病机是A.真热假寒B.阴阳离决C.阴盛阳衰D.阴盛格阳E.阳盛格阴答案:B93.黄疸的病位主要在A.气、血B.脾、胃、肝、胆C.表、里D.肺、肾E.心、小肠答案:B94.海藻玉壶汤出自何书A.《济生方》B.《脾胃论》C.《景岳全书》D.《外科正宗》E.《卫生宝鉴》答案:D95.下列哪项不是镇肝熄风汤的组成A.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B.当归、川芎、桃仁C.生牡蛎、生龟板、生白芍D.玄参、天门冬、川楝子E.生麦芽、茵陈、甘草答案:B96.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未消,胸闷,纳呆,舌质暗或紫,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宜选用A.天王补心丹B.一贯煎C.消瘰丸D.海藻玉壶汤E.栀子清肝汤答案:D97.腹胀,按之如囊裹水,下肢浮肿,神困,怯寒懒动,尿少便溏,苔白腻,脉缓,宜选用A.防己茯苓汤B.中满分消丸C.五苓散D.实脾饮E.济生肾气丸答案:D98.疟疾发作前常先有呵欠乏力,继则寒战,鼓颌,寒罢则内外皆热,头痛面赤,口渴引饮,终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每日或间日发作一次,寒热休作有时,舌红,苔薄白,脉弦,宜选用A.白虎加桂枝汤B.柴胡截疟饮C.柴胡桂枝干姜汤D.清瘴汤E.加味不换金正气散答案:B99.腹大胀满,胁肋隐痛,内热烦躁,舌红,少苔,属阴虚肝郁者,宜选用A.补肝汤B.麦门冬汤C.沙参麦冬汤D.一贯煎E.杞菊地黄丸答案:D100.中风病因学说中,突出以"内风"立论的是哪个时期A.唐宋时代B.汉代C.金元时期D.明清时期E.春秋时期答案:C101.胁痛的基本病机是A.肝阳上亢B.肝络失和C.肝火内炽D.肝风内动E.肝气不调答案:B102.眩晕日久,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少寐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或颧红,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宜选用A.金匮肾气丸B.六味地黄丸C.右归饮D.左归饮E.大补元煎答案:D103.左归饮的药物组成哪项不是A.熟地、山药、山茱萸B.枸杞、杜仲C.泽泻、丹皮D.菟丝子、附子E.肉桂、鹿角胶答案:C104.积证日久,体质虚弱,肌肉瘦削,神疲乏力,面肢浮肿,面色萎黄,宜选用A.补中益气汤合鳖甲煎丸B.六君子汤合大黄蛰虫丸C.四君子汤合散肿溃坚丸D.八珍汤合化积丸E.归脾汤合六磨汤答案:D105.下列哪项不是痿证的症状A.双下肢瘫痪B.四肢瘫痪C.肌肉萎缩D.筋惕肉瞤E.神昏答案:E106.根据鼓胀的临床表现,其类似于西医学所指的A.肝硬化腹水B.早期肝硬化C.慢性肝炎D.心源性肝硬化E.重症肝硬化答案:A107.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大便秘,小便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宜选用A.枳实消痞丸B.中满分消丸C.龙胆泻肝丸D.保和丸E.甘露消毒丹答案:B108.下列哪一组是太阳头痛的引经药A.苍耳子、辛夷B.葛根、白芷、知母C.羌活、蔓荆子、川芎D.柴胡、黄芩、川芎E.吴茱萸、藁本答案:C109.能反映黄疸程度的项目是A.尿胆原B.尿胆红素C.结合胆红素D.血清总胆红素E.非结合胆红素答案:D110.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宜选用A.羚羊钩藤汤B.左归丸C.归脾汤D.补阳还五汤E.地黄饮子答案:D111.单纯甲状腺肿,下列检查哪项可见异常A.甲状腺B超B.TT4C.TT3D.FT3E.FT4答案:A112.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苔滑腻,舌暗紫,脉弦滑,宜选用A.解语丹B.补阳还五汤C.地黄饮子D.真方白丸子E.天麻钩藤饮答案:A113.疟疾的病理性质属A.表寒里热B.正虚C.本虚标实D.邪实E.阴盛阳衰答案:D114.中风的病理性质是A.正虚邪实B.阴损及阳C.阴盛阳衰D.本虚标实E.气血亏虚答案:D115.积聚病机主要是A.气机阻滞,瘀血内结B.外感寒邪,郁闭于内C.情志内伤,肝气郁滞D.气虚血瘀E.痰浊内阻答案:A116.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数,宜选用A.龙胆泻肝汤B.知柏地黄丸C.半夏白术天麻汤D.芎芷石膏汤E.天麻钩藤饮答案:E117.淤胆型肝炎主要是以何为特征A.肝内胆汁外溢B.肝内胆汁淤积C.胆管内胆汁淤积D.胆囊内胆汁淤积E.胰管内胆汁淤积答案:B118.跌打损伤所致的胁下积瘀肿痛,痛不可忍者,宜选用A.复元活血汤B.身痛逐瘀汤C.少腹逐瘀汤D.膈下逐瘀汤E.桃仁红花煎答案:A119.下列哪项检查不能作为确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必要检查A.TT3B.TT4C.FT3D.FT4E.甲状腺B超答案:E120.腹大坚满,青筋显露,胁下癜积,痛如针刺,面色晦暗黧黑,胸臂出现血痣或蟹爪纹,口干不欲饮,舌紫黯,脉细涩,宜选用A.中满分消丸B.调营饮C.实脾饮D.济生肾气丸E.舟车丸答案:B121.鼓胀患者,若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饮食上应禁止食用A.清淡饮食B.粗硬食物C.流食D.半流食E.高糖饮食答案:B122.血吸虫感染的依据靠A.消化道造影B.B超C.乙肝5项D.肝功能E.血清学检查答案:E123.脾虚湿滞所致的阴黄,宜选用A.归脾汤B.参苓白术散C.补中益气汤D.六君子汤E.黄芪建中汤答案:E124.明确提出青蒿为治疟要药的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千金要方》C.《肘后备急方》D.《温疫论》E.《金匮要略》答案:C125.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常随情志波动,苔薄白脉弦,宜选用A.柴胡疏肝散B.逍遥散C.四海舒郁丸D.海藻玉壶汤E.六磨汤答案:C126.下列哪项不属于何人饮的组成A.何首乌B.人参、生姜C.黄芪D.当归E.陈皮答案:C127.外感头痛的病性为A.属阴属寒B.属表属实C.属阳属热D.属气属血E.属痰属瘀答案:B128.热瘴若出现高热不退,神昏痉厥者,急用A.牛黄上清丸B.紫雪丹C.安宫牛黄丸D.牛黄清心丸E.牛黄解毒丸答案:B129."眩晕者,中风之渐也"见于A.《内经》B.《伤寒论》C.《金匮要略》D.《医学正传》E.《丹溪心法》答案:D。
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
第五单元肝胆病证胁痛胁痛的概念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胁,指胁肋部,位于胸壁两侧由腋部以下至第十二肋骨之间。
胁痛的病因病机病因情志不遂、跌仆损伤、饮食所伤、外感湿热、劳欲久病。
病机基本病机——肝络失和。
病理变化可归结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两类。
病位——肝胆,与脾胃及肾相关。
病理因素——气滞、血瘀、湿热。
病性—虚实之分。
实证—肝郁气滞、肝失条达,瘀血停着、胁络不通,湿热蕴结、肝失疏泄;虚证—阴血不足、肝络失养。
气血虚实相兼转化:初病在气,肝郁气滞日久转为血瘀,或气滞血瘀并见。
实证日久,化热伤阴肝肾阴虚虚证或虚实夹杂证。
胁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诊断依据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可以诊断为胁痛。
胁痛的性质可以表现为刺痛、胀痛、灼痛、隐痛、钝痛等不同特点。
部分病人可伴见胸闷、腹胀、嗳气呃逆、急躁易怒、口苦纳呆、厌食恶心等症。
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感受外湿、跌仆闪挫或劳欲久病等病史。
胁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病证鉴别胁痛与胃脘痛胁痛与胃脘痛的病证中皆有肝郁的病机。
但胃脘痛病位在胃脘,兼有嗳气频作、吞酸嘈杂等胃失和降的症状。
而胁痛病位在胁肋部,伴有目眩、口苦、胸闷、喜太息的症状。
胁痛与胸痛胸痛中的肝郁气滞证,与胁痛的肝气郁结证病机基本相同。
但胁痛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胀痛或窜痛为主,伴有口苦、目眩等症。
而胸痛是以胸部胀痛为主,可涉及胁肋部,伴有胸闷不舒,心悸少寐。
胁痛的辨证论治—辨证要点首辨在气在血次辨属虚属实胀痛多属气郁,且疼痛呈游走不定,时轻时重,症状轻重与情绪变化有关。
刺痛多属血瘀,且痛处固定不移,疼痛持续不已,局部拒按,入夜尤甚。
次辨属虚属实气滞、血瘀、湿热为实证。
病程短,来势急,疼痛剧烈而拒按,脉实有力。
阴血不足,脉络失养为虚证。
病程长,来势缓,其痛隐隐,绵绵不休,伴见全身阴血亏耗之象。
胁痛的辨证论治—治疗原则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基本治则——疏肝和络止痛。
结合肝胆的生理特点,灵活运用。
肝胆系病证
肝胆系病证1、胁痛的病位:在肝胆,与脾胃及肾有关。
基本病机:肝气郁滞,络脉失和。
病理性质:有虚有实,实多虚少(实证—以气滞、血瘀、湿热为主;虚证—以肝阴不足或肝肾精血亏虚为主)。
辨证要点:辨在气在血,辨属虚属实。
治疗原则:疏肝和络止痛。
2、黄疸的病位:脾胃肝胆;基本病机:湿邪困遏,脾胃运化失健,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泛溢肌肤;病理性质:阳黄-湿热;阴黄-寒湿,辨证以阴阳为纲。
阳黄热重于湿,阴黄湿重于热3、积聚的病位:肝脾基本病机:气机阻滞,瘀血内结积证的治疗原则:初期消散,中期消补兼施,后期养正除积。
4、鼓胀的病位:在肝脾,久则及肾基本病机: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5、眩晕病理性质:虚实夹杂,以虚者居多《素问》病机十九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热瞀瘈,皆属于火。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病胕肿,痛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丹溪心法》强调“无痰则不作眩”《景岳全书》强调“无虚不能作眩”6、中风的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密切相关。
其病机为风火痰气虚瘀,导致机体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冲犯脑。
7、瘿气的病位:在肝脾,与心有关基本病机:气滞痰凝血瘀雍结颈前病理演变:初期气郁痰阻为主;日久引起血瘀,并可出现化火伤阴等病机转化,由实证转化为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原则:理气化痰消瘿散结。
肝胆病证胁痛42页PPT
2、B型超声检查及CT、MRI可以作为肝硬化、肝胆结 石、急慢性胆囊眼、脂肪肝等疾病的诊断依据。
3、检测血中胎甲球蛋白等指标亦可作为诊断脂肪肝、 肝硬化等辅助诊断指标。
4、检测血中胎甲球蛋白、碱性磷酸酶等指标,亦作为 初步筛查肝内肿瘤的参考依据。
(3)肝肾阴虚,头目失养,而见头晕目眩,可加菊花、 女贞子、熟地等
(4)阴虚火旺,可加黄柏、知母、地骨皮。
胁痛辨证论治简表
【预防调护】
胁痛之发生,与情志所伤,饮食不节相关。因 此,平素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避免过怒、 过悲、过劳及过度紧张;同时注意饮食清淡,切 忌过度饮酒或嗜食辛辣肥甘,以防湿热内生。 已患胁痛的病人,应积极治疗,按时服药。还应 注意起居有常,防止过劳。忌食肥甘辛辣及嗜酒 过度,饮食宜食用水果、蔬菜及豆制品等清淡食 物。保持心情舒畅,忌恼怒忧思。
演变及转化:
病初在气,→气滞可转化为血瘀, 气滞日久化火 饮食所伤,湿热内伤,
耗伤阴津,阴血不 足,肝络失养。
三、诊断
(一)诊断要点
1 、 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可以诊断为胁 痛。胁痛的性质可以表现为刺痛、胀痛、灼痛、隐痛、钝 痛等不同特点。
2 、 部分病人可伴见胸闷,腹胀、嗳气、呃逆、急躁易怒 、口苦纳呆、厌食恶心等症。
(3)证见肠鸣,腹泻、腹胀者可酌加茯苓、白术;
(4)肝郁化火,耗伤阴津,症见胁肋隐痛不休,眩晕少寐。舌 红少津。脉细者,减川芎加枸杞、菊花、首乌、丹皮、栀子;
(5)见胃失和降,恶心呕吐,加半夏、陈皮、生姜、旋覆花;
(6)气滞兼血瘀,加丹皮、赤芍、当归尾、川楝子、延胡索, 郁金。
主治中医内科-肝胆病证(A1_A2型题1)
肝胆病证(A1_A2型题1)1.胁痛虽有虚实之分,但其病变主要涉及到A.气与血B.寒与热C.肝与胆D.肝与肺E.阴与阳答案:C2.下列胁痛的病机哪一项是错误的A.肝气郁结B.肝气上逆C.瘀血停着D.肝胆湿热E.肝阴不足答案:B3.胁痛的病理特点是A.肝胃不和,胃气郁滞B.肝气郁结,胃失和降C.肝胆湿热,络脉不和D.饮停胁下,肝肺失司E.肝失疏泄,络脉不和答案:E4.肝气郁结胁痛的治法是A.养阴柔肝B.疏肝理气C.祛瘀通络D.清热利湿E.理气导滞答案:B5.治疗瘀血停着胁痛的主方是A.血府逐瘀汤B.丹参饮C.身痛逐瘀汤D.膈下逐瘀汤E.旋复花汤答案:E6.龙胆泻肝汤适用于以下除……以外的病证A.肝郁化火型不寐B.肝胆湿热型胁痛C.肝火上炎型鼻衄D.肝郁气滞型聚证E.肝火犯胃型吐血答案:D7.患者柳×,女,32岁。
胁隐痛日久,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此属胁痛何类型A.瘀血停着B.肝胆湿热C.肝气郁结D.肝郁化火E.肝阴不足答案:E8.患者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疼痛随情志的变化而增减,胸闷不舒,饮食减少,嗳气频作,苔薄,脉弦,辨证属A.瘀血停着胁痛B.肝胆湿热胁痛C.肝气郁结胁痛D.肝郁化火胁痛E.肝阴不足胁痛答案:C9.患者杨×,男,47岁。
右胁下包块,疼痛如刺,痛处不移,入夜更甚,舌质紫暗,脉沉涩。
此证最佳治疗方剂是A.硝石矾石散B.丹参饮合失笑散C.复元活血汤D.少腹逐瘀汤E.柴胡疏肝散答案:C10.李某,既往有胆结石病史,昨日胁肋剧痛,连及肩背,恶心呕吐,纳食减退,舌红苔黄,脉弦。
此时最佳治疗方剂是A.硝石矾石散B.失笑散C.乌梅丸D.柴胡疏肝散E.少腹逐瘀汤答案:A11.阳黄初起见表证者,治宜选用A.小柴胡汤B.甘露消毒丹C.大柴胡汤D.麻黄连翘赤小豆汤E.茵陈蒿汤答案:D12.阴黄的治法是A.健脾和胃,温化寒湿B.清热利湿,和胃醒神C.清热解毒,利湿化浊D.清热解毒,凉血安神E.清热解毒,凉营开窍答案:A13.下列哪项为诊断黄疸的最重要依据A.齿垢黄B.爪甲上黄C.小便黄D.目黄E.身黄答案:D14.下列哪项不是黄疸的病因A.感受外邪B.饮食所伤C.情志失调D.脾胃虚寒E.积聚日久不消答案:C15.下列何法为治疗黄疸的重要治则A.清泻热邪B.通便泻热C.温化寒湿D.清热解毒E.祛湿利小便答案:E16.黄疸与萎黄的区别在于A.身黄B.尿黄C.目黄D.苔黄E.以上都不是答案:C17.黄疸的发生,以下列何邪为主A.风B.寒C.暑D.湿E.火答案:D18.下列除哪项外均与黄疸的发生关系密切A.肝B.胆C.脾D.胃E.膀胱答案:E19.下列哪一项为阳黄中热重于湿型的黄色A.黄疸急速加深呈深黄色B.掉黄或染衣着色C.黄色不泽D.黄色晦暗E.黄色鲜明答案:E20.急黄的最主要病机是A.湿热薰蒸,湿遏热伏B.湿热内蕴,蒙蔽心包C.湿热夹毒,热毒炽盛D.瘀阻肝脾,水气内聚E.肝胆郁热,气机阻滞答案:C2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急黄的主症A.突然高热B.神昏谵语C.黄疸迅速加深D.舌质淡,苔白腻E.衄血,大便黑,小便短赤答案:D22.患者陈×,男,18岁。
第四章 肝胆病证 - 新疆医科大学
第四章肝胆病证第一节黄疸一、选择题【A1型题】1.黄疽病证始见于下列哪部医著A《内经》B《金匮要略》C《诸病源候论》D《圣济总录》E《景岳全书》2黄疸的病机关键是A脾胃虚弱B瘀血内阻C.热毒炽盛D湿浊阻滞E.气血不足3.黄疸的病位主要在A心肺肝胆B心脾肝胆C.脾肾肝胆D脾胃肝胆E以上均不正确4黄疸,以发病急骤,发展迅速,其色如金,高热烦渴,胁痛腹满,神昏谵语,或见衄血、便血,或肌肤出现瘀斑,舌质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滑数或细数为临床表现的属于A阳黄B阴黄G急黄D.疫黄E.黄胖5黄疸的治疗原则主要是A.疏肝理气,和胃降逆B.清肝利胆,疏通经络C.养血柔肝,疏通胆腑D清心泄火,清利湿邪E.化湿邪,利小便6.下列哪项不属阳黄的主证A.黄色鲜明如橘色B口干发热 C.小便短赤,大便秘结D舌苦黄腻,脉弦数 E.脘闷腹胀,畏寒神疲7阳黄属于热重于湿的治法为A.利湿化浊,佐以清热B清热利湿,佐以泄下C.泄热化湿,利胆退黄D清热解毒,凉血开窍E健脾和胃,温化寒湿8阳黄属于胆腑郁热的临床表现不包括下列哪项A身目发黄,黄色鲜明B右胁胀痛甚则剧痛且放射至肩背C胸脘痞满,食欲减退D壮热或寒热往来E以上答案均不正确9.急黄的最佳治法为A清热解毒,凉血开窍B清热利湿,佐以泄下C泄热化湿,利胆退黄D清热解毒,凉血止血10阴黄属寒湿阻遏治疗的最佳方剂是A小建中汤加减B千金犀角散C茵陈术附汤D大柴胡汤加减E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⒒阴黄属脾虚血亏的审证要点不包括下列哪项A黄疸色萎不泽B肢软无力C纳呆便溏D大便秘结,舌苔黄哪E以上答案均不正确【A2型题】12某患者身目发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心中懊恼,腹部胀瀹Ⅱ田干雨苦,恶心欲吐。
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
其主要病机是A湿热熏蒸,热重于湿B湿热熏蒸,湿重于热C热郁胆腑,胆汁不循常道D热毒炽盛,深入营血,内陷心包E寒湿阻遏,脾阳不振,湿浊不化13.某患者身目俱黄,但不鲜明,头重身困,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大便溏垢,舌苔厚腻微黄,脉象弦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生活起居
①保持病室安静、整洁。 ②注意卧床休息。 ③做好隔离工作。 ④保持大便通畅。
3.饮食护理
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的饮食为主,忌辛辣、肥甘厚味、海腥发物,患者,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劝导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使肝气条达,有利 于疾病康复。
辨证要点
黄疸辩证,应以阴阳为纲,阳黄由湿热疫毒为主,其中有热
重于湿、湿重于热、胆腹郁热与疫毒炽盛的不同;阴黄以脾
虚寒湿为主,注意有无血虚血淤表现。
辨证要点
阳黄宜辨湿热轻重 ● 热重于湿者,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 恶心呕吐,小便短少黄赤.便秘,舌苔黄腻, 脉弦数; ● 湿重于热者,身目俱黄,其色不如热重者鲜明, 头重身困,胸脘痞满,恶心呕吐,便溏,舌苔 厚腻微黄,脉弦滑。
主要护理问题
1. 2. 3. 4.
胁痛 与气滞、湿热、血瘀及肝阴不足有关。 发热 与湿热蕴结、肝胆失疏有关。 便秘 与湿热蕴结、腑气不通有关。 潜在的并发症 黄疸、积聚、鼓胀,与久病迁延不愈有关。
辨证施护
1. 2. 3. 4. 5. 6. 7.
病情观察 生活起居 饮食护理 用药护理 情志护理 对症处理 其他
7.其他
阳黄热重于湿者,可用大黄15g煎水,待凉后,灌肠,以排毒泄浊。
健康教育
1.
2.
3.
注意卫生管理,做好消毒工作。流行期间可注射疫苗或预防 给药。 慎起居,勿过劳,节饮食,畅情志,远房帏。 坚持服药,定期复查。积极治疗原发病。
第三节
积聚
定义:积聚是由于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蕴 结腹内而致,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 证。
护治原则
聚证—疏肝理气,行气消聚,重在调气。 积证—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重在活血。 初期—攻邪为主,行气活血,软坚散积。 中期—攻补兼施。 末期—扶正培本,酌加理气、化瘀、消积之品。
证治分类
聚证 1、肝气郁结 症状:腹部特征(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聚时散)+诱因+ 肝郁征(脘胁之间时或不适)+舌脉(舌苔腻,脉弦滑)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方药:逍遥散、木香顺气散加减
2.脾虚湿滞 治法:健脾温中,补养气血 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
主要护理问题
1. 2.
3.
4. 5.
6.
目黄、身黄、小便黄 潜在的并发症 皮肤瘙痒 恶心呕吐 腹胀便溏 便秘
辩证施护
1.病情观察
①观察患者黄疸的部位、色泽、程度、消长情况以及尿色深浅和大便颜色,以辨黄疸的顺和逆。 ②观察患者神志的变化,警惕急黄的出现。 ③观察患者有无皮肤瘙痒以及瘙痒的部位、程度等。 ④观察患者恶心呕吐、腹胀、便溏的情况。
护治原则
主要为化湿邪,利小便。
证治分类
阳黄 1.热重于湿 治法:清热利湿,通腑泻下 方药:茵陈蒿汤加减
2.湿重于热 治法:利湿化浊,佐以清热 方药: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3.急黄 治法:清热解毒,凉营开窍 方药:犀角散加减
阴黄 1.寒湿阻遏 治法:健脾和胃,温化寒湿 方药:茵陈术附汤加减
2.肝胆湿热 症状:胁肋实证症候+肝胆湿热症候 机理:肝胆湿热,疏泄失常,胁络不和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3.瘀血停着 症状:血瘀胁痛实证症候 机理:气滞血瘀,瘀血停着,痹阻血络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旋覆花汤加减
4.肝阴不足 症状:胁痛虚证症候 机理:精血亏虚,肝阴不足,胁络失养 治法:滋阴柔肝,养血通络 方药:一贯煎加减
1.病情观察
①观察胁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因、舌苔、脉象以及伴随症状等,以辨别胁痛的症候。 ②观察体温、肤色等变化,注意有无合并黄疸的进退情况。 肝胆湿热者,定时测量并记录体温,发热者,根据病情选择降温措施。
2.生活起居
①病室环境宜安静幽雅,清洁舒适,恶寒发热者及时增减衣被。 ②“卧则血归于肝”,所以要注意卧床休息,轻者可适当活动。 ③采取舒适的体位,以偏向患侧为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变动体位要缓慢。 ④起居有常,活动中不要用力过猛。 ⑤若系急、慢性肝炎,需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⑥伴有恶心、呕吐者,应及时清除呕吐物,以避免引起恶性刺激。 肝胆湿热者,加强口腔护理,可用淡盐水、2%冰硼散溶液或金银花甘草液漱口,每日2-3次。 肝阴不足者,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忌劳累。
目黄、身黄、尿黄。以目睛发黄为主。因为目白睛发黄是出现最早、消退最晚而最易 发现的指征之一。 患病初期,目身黄往往不一定出现,而以恶寒 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肠 鸣、四肢无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表现为主,三五日以后,才逐渐出现目黄,随之溲黄 与身黄。而急黄,黄疸急起,迅即加深,甚则内陷心包。因此,典型病吏,可作为早 期诊断的依据。 有饮食不节、肝炎接触或使用化学制品、药物等病史。 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尿胆红素、尿胆原,直接胆红素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以及B超、CT、胆囊造影等,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护治原则
胁痛的治疗当根据“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理论,以疏肝和络止 痛为原则。根据病理性质虚实不同,实证多采用疏肝理气、清热利湿、 活血化瘀等法,虚证以滋阴柔肝为治,虚实夹杂者,当攻补兼施。
证治分类
1.肝气郁结 症状:气滞胁痛实证症候+肝郁症候 机理:肝郁气滞,疏泄不利,气阻胁络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健康教育
1. 2.
3.
注意个人卫生,防止外邪入侵。 饮食有节,少食辛辣、海腥、油腻之品,禁饮酒。起居有常, 避免过于劳倦。保持精神乐观,戒烦躁,禁忧郁。 劳动中不可用力过猛,避免碰撞伤及胁肋。
第二节
黄疸
定义:黄疸是感受湿热疫毒,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 胆汁外溢所致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表现的常见肝胆 病证。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症状与体征: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位疼痛为主,可有上腹部压痛,肝区叩击痛等。 病史及发病特点:反复发作的病史,常由饮食不洁、情志内伤、外感湿热、跌仆损伤或劳欲久病 有关等诱发或加重。 相关检查:血常规、生化、肝功能、B超、CT、磁共振、胆囊造影等,均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胁痛与悬饮 胁痛与风温、肺痈 胁痛与胃痛、胸痹
鉴别诊断
1.萎黄 萎黄为气血不足致使身面皮肤呈萎黄不华的 病证,多见于大失血或重病之后。其特征是双目不 黄,往往伴有眩晕、气短、心悸等症,与黄疸病证 的目黄、身黄、溲黄不同,临证易于区分。
鉴别诊断
2.黄胖 黄胖多与虫证有关,久之耗伤气血而引起面部肿胖色黄,黄 胖多肿,色黄中带白,眼目如故,或洋洋少神,必吐黄水,毛 发皆直,或好食生米茶叶土炭之类。 黄胖则湿热未甚,多虫与 食所致。 黄疸眼目皆黄,无肿状,黄疸则由脾经湿热郁蒸而成。
第一节
胁痛
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位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即可单独为病,又常为多种疾病的一个症 状。胁指胁肋部,在胸壁两侧,由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多与情志不遂,饮食不洁,外感湿热,劳欲久病,跌仆损伤等因素有关。 胁痛病位在胁肋,病变脏腑主要责之于肝胆,可涉及脾、胃、肾。胁痛的基本病机为肝络失和, 其病理变化可以归结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两大类,病理因素以气滞、湿热、血瘀为主, 三者常以气滞为先,各种病理因素常相互兼夹,互为因果。
伴随证
积证—常有脾虚伴随症,消瘦明显。 聚证—可有脾虚伴随症,消瘦不明显。
理化检查
B超、CT、MR、胃肠钡剂X线检查、内窥镜等。
鉴别诊断
痞满:脘腹痞塞不通,满闷不舒,无形、无包块。
鼓胀:肚腹胀大,鼓之如鼓。有包块、有腹水。
辨证要点
1、辨积与聚的不同
积证—积块明显,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程较长,多属血分,病情 较重,治疗较难。 聚证—无积块,腹中气时聚时散,发有休止,痛无定处,病程较短, 多属气分,病情较轻,治疗较易。
5.用药护理
禁止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中药朱砂、山慈菇、猫抓草等,西药如异烟肼、利福平、避孕 药等。
6.对症处理
退黄处理 ①用茵陈蒿1把、生姜1块,捣烂,敷于胸前、四肢,每日擦之,可以协助退黄。 ②灸法退黄。 皮肤瘙痒 ①勤剪指甲,勿重抓或用热水烫洗。 ②局部可涂冰硼水止痒,或用苦参煎汤外洗。
2、食滞痰阻 症状:腹部特征(腹胀或痛,时有条索状聚起在腹部,重按则胀 痛更甚)+诱因(纳呆,食少)+食滞征+舌脉) 治法:导滞散结,理气化痰 方药:六磨汤加减
积证 1.气滞血阻 症状:腹部特征+气滞血阻征(特征:胀痛并见)+舌脉 治法:理气消积,活血散瘀 方药:柴胡疏肝散和失笑散加减
2.瘀血内结 症状:腹部特征(积块渐大,按之较硬,痛处不移)+气滞血瘀 征(闭经、舌质瘀斑)+正虚(纳差、食少、体倦乏力、面黯 消瘦、时有寒热)舌脉 治法:祛瘀软坚,扶正健脾 方药:膈下逐瘀汤、鳖甲煎丸合六君子汤加减
肝胆病症的中医护理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疏泄,主藏血,主筋, 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胆附于肝,内藏“精汁”, 其经脉属肝络胆,与肝互为表里。肝胆的病理表现主要是气机的调畅、 血液的贮藏调节和胆汁疏泄功能的异常。肝络失和,不通或不荣则痛, 则成胁痛;湿邪壅滞,肝胆失泄,胆汁泛滥,则生黄疸;气血壅结,肝 体失和,腹内结块,形成积聚;肝脾肾失调,气血水互结,酿生鼓胀。
病因病机
1. 2. 3. 4. 5.
外感湿热疫毒 饮食不节 脾胃虚寒 病后续发 砂石、虫体阻滞胆道
本病病位在脾胃肝胆,且往往由脾胃涉及肝胆,“脾胃不病则无湿,肝胆不病则不 黄”。病理因素以湿为主,湿邪亦是形成黄疸的关键。黄疸的基本病机湿湿邪困遏脾 胃,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
诊断
1.
2.
3.
4.
辩证要点
1.辨在气在血 胁痛在病理表现上有气滞与血瘀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