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镇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情况的调查
关于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629399d6bec0975f465e271.png)
株洲市二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调查报告中学生是未成年人,年纪小,各方面的能力较弱。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
虽年纪小,各方面的能力比较弱,但也是有人格,有权利的,是正在成长中的新一代。
虽有在家有家长的保护、在学校有老师的保护、在社会上有国家法律的保护,但不能有依赖思想。
作为社会的小主人,应该不断提高自我识别,自我约束的能力,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学会自我保护,抵御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袭。
由此可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你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 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2000年,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就是说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1年至2002年的全国性大型调查发现,安全事故已经成为青少年的第一死因。
在对全国11个城市4.3万余名中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非致命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为24.1%,其中造成身体损害的占1.64%,永久性伤残的占1.01%。
校园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几种之多:包括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火灾火险、溺水、毒品危害、性侵犯、艾滋病等。
这些都时时威胁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将可以避免。
青少年处在一个特殊成长时期,阅历相对简单,社会经验不够丰富,鉴别是非的能力也较弱,比较容易受到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社会不良行为的伤害,尤其需要强化自我保护。
学习掌握自护知识,有助于迈好人生的第一步。
人生的路很漫长,青少年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
学会自护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功。
一、调查目的了解株洲市二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并学习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
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调查对象:株洲市二中高中生一般情况:有半民事行为能力,有十几年的生活阅历,同时作为消费者三、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走访调查,四、调查内容株洲市二中学生在平时权益受到侵害时,所采取的途径和方式,及对这些侵权行为的态度,五、调查结果调查问卷你好!我们在进行一个关于中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调查,感谢你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与我们的调查!1.请问你有过合法权益被侵犯的经历吗?( )A.有B.没有2.你认为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够吗? ( )A.强B.一般C.较缺乏D.弱3.请问你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吗?()A.十分了解B.一般C.不太了解D.完全不了解4.你身边发生的未成年人被侵权事件多吗? ( )A.较多B.一般C.较少D.基本没有5.假如你被勒索了,会怎么办? ( )A.告诉老师B.报警C.就当自己倒霉D.找人报复6.你平常有学习关于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知识吗?A.经常B.一般C.不多D.基本没有7.你的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知识是从那方面获得的? ( )A.网上B.书籍C.课堂D.他人口中.8.关于自我保护意识,你有一些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
2021年关于提高小学生自理能力调查报告
![2021年关于提高小学生自理能力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3e4e8e10912a2161579295a.png)
2021年关于提高小学生自理能力调查报告2021提高年关于提高小学生自理能力调查“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谐星各方面能力的现代化四有新人。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生存,自理能力是尤为重要的,它贯穿着人则的一生,是生活的基础。
然而,新一代独生子女由于不受倍受家庭几代人的宠爱,自理能力的更为重要匮乏也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近几年出现的中学生家长陪读现象,大学生人才招聘家长陪聘现象,解释足以说明新一代独生子女自理能力的薄弱。
即便是在农村,独生子女们的自理能力也同样的缺乏。
我校的升旗手中学生家长就有不少学生一开始不会系国旗,有时候系好了又掉下来的情况也发生过几次,有的小学生不会削铅笔,有的小学生书包不会梳理……至于洗衣做饭,那可真是寥寥无几了。
一、小学生高中生应该具备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包括三个各方面自尊心内容: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自理能力、社交自理能力。
本文所讲的自理能力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都市生活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看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
简单的说就是自我产品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校园生活技能。
小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自理能力!《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是这样写的“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
“第九条规定“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置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好餐具等家务劳动。
“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自理能力主要是指对: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庭生活公益性劳动。
自我服务性劳动包括:梳头,洗脸,洗脚,洗澡,穿衣、裤,系红领巾,剪指甲,整理书包,刨铅笔,包书皮,铺床单,叠被子,折衣物等;家庭生活公益性劳动主要包括:扫地,拖地,擦桌、椅、柜,洗衣,洗锅、碗、盆,择菜、切菜,削果皮,烧开水,煮面,煮小菜、汤等。
关于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调查报告(5篇)
![关于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调查报告(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7a023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2.png)
关于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调查报告(5篇)第一篇:关于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调查报告株洲市二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调查报告中学生是未成年人,年纪小,各方面的能力较弱。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
虽年纪小,各方面的能力比较弱,但也是有人格,有权利的,是正在成长中的新一代。
虽有在家有家长的保护、在学校有老师的保护、在社会上有国家法律的保护,但不能有依赖思想。
作为社会的小主人,应该不断提高自我识别,自我约束的能力,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学会自我保护,抵御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袭。
由此可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你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2000年,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就是说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1年至2002年的全国性大型调查发现,安全事故已经成为青少年的第一死因。
在对全国11个城市4.3万余名中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非致命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为24.1%,其中造成身体损害的占1.64%,永久性伤残的占1.01%。
校园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几种之多:包括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火灾火险、溺水、毒品危害、性侵犯、艾滋病等。
这些都时时威胁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将可以避免。
青少年处在一个特殊成长时期,阅历相对简单,社会经验不够丰富,鉴别是非的能力也较弱,比较容易受到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社会不良行为的伤害,尤其需要强化自我保护。
学习掌握自护知识,有助于迈好人生的第一步。
人生的路很漫长,青少年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
学会自护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功。
一、调查目的了解株洲市二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并学习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
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调查对象:株洲市二中高中生一般情况:有半民事行为能力,有十几年的生活阅历,同时作为消费者三、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走访调查,四、调查内容株洲市二中学生在平时权益受到侵害时,所采取的途径和方式,及对这些侵权行为的态度,五、调查结果调查问卷你好!我们在进行一个关于中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调查,感谢你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与我们的调查!1.请问你有过合法权益被侵犯的经历吗?()A.有B.没有2.你认为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够吗?()A.强B.一般C.较缺乏D.弱3.请问你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吗?()A.十分了解B.一般C.不太了解D.完全不了解4.你身边发生的未成年人被侵权事件多吗?()A.较多B.一般C.较少D.基本没有5.假如你被勒索了,会怎么办?()A.告诉老师B.报警C.就当自己倒霉D.找人报复6.你平常有学习关于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知识吗?A.经常B.一般C.不多D.基本没有7.你的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知识是从那方面获得的?()A.网上B.书籍C.课堂D.他人口中.8.关于自我保护意识,你有一些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
中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调查报告
![中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8094dde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bc.png)
中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调查报告中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调查报告篇一:中小学生自我保护水平调查报告为了解当前我镇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水平现状,查找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存有的问题,以便增强广大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水平,我镇于20XX年10月8日联合小河中学以“提升青少年自我保护水平与意识”为主题,在校园内向500名中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总共形成了100份有效问卷。
现将此次活动展开情况报告如下:一、青少年自我保护水平与意识的调查结果状况1:卫生安全与疾病防范在日常卫生方面,94.8%的青少年习惯于饭前便后洗手;96.9%的青少年明确指出过期变质的食物对身体有害,不会食用;当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时,50%的青少年处理方式合理有效,会立即就医,36.6%会告诉父母由父母决定;13.4%的会忍一忍,经受不住才会就医。
状况2:家庭防火调查中,96.5%的中小学生知道准确的火警电话。
绝大部分青少年知道准确突发起火的前期应对方法,68.5%的中小学生与70.5%的中小学生知道如何应对油锅与家用电器的突然起火;另外11.0%左右的中小学生遇到此类事件首先选择向大人或警察求助。
状况3:陌生人敲门独自在家的时遇到有人敲门,99.1%的中小学生不会直接开门,其中64.5%的中小学生会询问来访者的身份,只会为熟人开门,25.5%的则一律不会开门,这些是比较安全的;另外,9.1%的青少年认为自己能判断来访者的好坏,会对他认为的“好人”开门。
仅有0.9%的孩子会直接开门。
状况4:网络安全当被问及如有陌生网友相约见面时,绝大部分的青少年(85%)能保持高度警惕,不去见面;15%的青少年会根据心情前往见面。
状况5:面对不良情绪与父母发生矛盾,非常委屈,73.4%的青少年会找人倾诉、缓解悲伤的情绪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放松自己;20.9%的青少年会躲起来偷偷的哭;5.7%的青少年的处理方式会比较危险,会大声哭闹、砸东西泄气,或者会用刀弄伤自己,甚至离家出走。
《小学生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研究》中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1a8bf5c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87.png)
①、学校课题实验管理的相关制度建立不够健全,执行不够严格,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教师参与课题实验研究的热情,阻碍了课题实验研究的纵深发展。
②、生命教育相关的资料非常少,实验学校与教师不便理解。
③、怎样进行生命教育学校和教师非常模糊,没有到任何实地考察学习,缺乏经验。
④、生命教育的内容和各学科之间缺乏前后的联系,相对比较独立,不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认识生命教育,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改进。
上学、放学和外出活动,横过道路不走人行横道,随便乱穿,或者在汽车已经临近时急匆匆过道路,都是十分危险的举动。金玉有价,生命无价,遵守交规,平安一生。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生活常识和安全范的基本知识,增强安全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可以明确“应当”、“正当”、与“不当”之间的关系和界限,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既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也可以在危险时恰当地帮助周围的同学。
(一)、设立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安全校本课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安全教育:
(1)、建立校园安全管理网络体系。
校园安全,人人有责。一所办学规模较大的学校,编织“安全网”尤其重要。由校长负总责,分管的副校长为直接责任人,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各处室分块负责的校园安全管理网络细化体系和严厉的责任追究制。各班班主任作为班级安全第一责任人,组建班级安全联防小组,小组长负责掌握小组成员在上下课、假期社会活动的突发状况,并注意排解小组成员之间或与他人的矛盾纠纷,并将情况及时上报班主任。科任教师负责本课程学生安全。认真填写好教学日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迅速与班主任联系,学校办公室建立安全制度和制订紧急预案。
钟;二是紧急疏散演练。老师告知学生,地震(或火灾)已过,现在撤离教室,进入紧急疏散演练环节,听到警报声,大家迅速按指定路线进行疏散,班主任在前,副班主任断后,要求头顶书包或湿巾捂鼻,屈身快步撤离到事先指挥学生迅速定的地点整队(学校操场),整队报告人数;三是抢救伤员演练。全体师生安全撤离教室来到操场以后,发现五年一班一名女生在逃生的过程中不慎造成小腿骨折(预设情境),学校负责救护的老师、校医和保安人员立即赶到现场进行临时处置,并用担架快速送往临近医院进行救治。
小学生自救能力调查和分析
![小学生自救能力调查和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db222259eef8c75fbfb3f3.png)
小学生自救能力调查与分析一、导言:1、调查的目的:当今社会意外伤害事故频繁发生,学校里运动性损伤屡见不鲜。
当我们的学生面临这样的意外伤害事故和校内的运动性损伤常常是束手无策。
为了解在校学生急救能力的现状,我进行了调查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三年级学生对急救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
2、调查的对象: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共发放调查问卷176份,回收有效问卷113份,有效回收率达64.2%。
3、调查的方法:采取问卷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1、三年级学生急救能力现状:初步急救能力、常见运动性损伤(骨折、拉伤、扭伤等)急救、意外伤害事故(中暑、溺水、煤气中毒等)急救三方面的调查结果。
见表1表1 学生急救能力现状情况表从表1显示,对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大多数学生对急救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是不能作出肯定回答,各三大项急救能力初步急救能力、运动性伤病急救能力、意外伤害事故急救能力肯定回答率分别为9%、9%、19%;在小学生中,仅有9%的学生熟练掌握初级急救技术,而绝大部分学生只知道这方面的知识,但不知道怎样操作。
而在小学生中多发的运动伤害,很多人不知道正确的处理方法,对于意外伤害事故,虽然比前两项技术的知晓率多一点,但是还是有34%的同学完全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处理,由此可见现代小学生对于急救知识掌握和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2、学生急救知识的获取途径:表2 急救知识的获取途径情况表表2显示,在急救知识的获得途径中,来自媒体(包括报刊、电视、电台和网络)者占大部分,来自科普读物者占22%,来自学校教育者仅占19%。
由此可见,小学生对急救知识的获得渠道是广泛而多元,这是符合学生的特点的;同时折射出学校的相关教育是不足的。
小学生是一个非常集中的群体,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比较强,对这些学生进行急救技能的培训不仅使他们自身受益,而且还可以通过他们扩散到他们的父母,亲友和邻居等,最终使社会受益,因此我们有责任把急救知识教给每一个人。
提升小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的研究
![提升小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3aa5f5c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2.png)
提升小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社交的普及,小学生面临着更多的安全隐患和风险。
安全教育已经逐渐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依然较为薄弱。
研究发现,许多小学生缺乏对危险的识别能力,对于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也比较欠缺。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文明行为、网络诈骗、溺水事故等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小学生往往缺乏正确的应对方法,容易遭受伤害。
提升小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教育和指导,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提高他们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对能力,是当前教育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只有加强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才能有效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保障小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
从事提升小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1.2 研究目的提升小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的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小学生安全意识的现状,探讨提升小学生安全意识的有效方法,设计并实施相应的教育活动,结合案例分析评估效果,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该研究旨在为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潜在的安全风险,培养他们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他们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从而有效降低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生意外事件的风险,保障他们健康成长。
在当前社会环境中,提升小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已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目标的更好实践。
1.3 研究意义小学生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面临着诸多安全隐患和威胁,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薄弱。
加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提升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可以帮助他们正确识别危险,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提高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可以让他们在遇到危险时能够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关于农村小学生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生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现状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dd96890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c.png)
关于农村小学生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现状的调查报告农村小学生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现状调查报告一、引言自我保护是指个体在面临潜在危险时,能够通过技巧、方法和策略,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自身的一种意识和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农村小学生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变得尤为重要。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农村小学生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现状,为制定相关教育和保护策略提供依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1000份问卷,覆盖农村地区10所小学。
问卷包含开放式和闭合式问题,包括个人信息、安全意识的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是否参加过相关教育等。
三、调查结果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1)有效回收问卷数:900份(2)男女比例:男性占52%,女性占48%(3)年龄分布:6-9岁占50%,10-12岁占40%,13岁及以上占10%2.安全意识的了解情况(1)了解自我保护的含义:了解占57%,不了解占43%(2)知道如何报警的比例:知道占62%,不知道占38%3.安全意识的实际操作能力(1)遇到陌生人是否询问姓名和住址:询问占70%,不询问占30%(3)遇到危险时会采取的措施:向周围人求助占30%,尽量逃离占50%,其他占20%4.是否参加过相关教育(1)参加过安全教育的比例:参加过占60%,未参加过占40%(2)参加过安全培训的比例:参加过占40%,未参加过占60%(3)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自我保护工具:知道占30%,不知道占70%四、分析与总结五、建议基于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提升学生对自我保护的认识:学校应加强安全教育课程,提升学生对自我保护的认识。
可以通过讲解案例、模拟演练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常识。
3.开展安全培训:学校可以组织定期的安全培训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使用自我保护工具,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加强社会安全意识宣传: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安全意识宣传,提高社会的安全防范水平,为农村小学生提供更安全的成长环境。
中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调查报告
![中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7b1dbee50e2524de5187ee6.png)
中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调查报告篇一:中小学生自我保护水平调查报告为了解当前我镇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水平现状,查找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存有的问题,以便增强广大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水平,我镇于20XX年10月8日联合小河中学以“提升青少年自我保护水平与意识”为主题,在校园内向500名中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总共形成了100份有效问卷。
现将此次活动展开情况报告如下:一、青少年自我保护水平与意识的调查结果状况1:卫生安全与疾病防范在日常卫生方面,94.8%的青少年习惯于饭前便后洗手;96.9%的青少年明确指出过期变质的食物对身体有害,不会食用;当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时,50%的青少年处理方式合理有效,会立即就医,36.6%会告诉父母由父母决定;13.4%的会忍一忍,经受不住才会就医。
状况2:家庭防火调查中,96.5%的中小学生知道准确的火警电话。
绝大部分青少年知道准确突发起火的前期应对方法,68.5%的中小学生与70.5%的中小学生知道如何应对油锅与家用电器的突然起火;另外11.0%左右的中小学生遇到此类事件首先选择向大人或警察求助。
状况3:陌生人敲门独自在家的时遇到有人敲门,99.1%的中小学生不会直接开门,其中64.5%的中小学生会询问来访者的身份,只会为熟人开门,25.5%的则一律不会开门,这些是比较安全的;另外,9.1%的青少年认为自己能判断来访者的好坏,会对他认为的“好人”开门。
仅有0.9%的孩子会直接开门。
状况4:网络安全当被问及如有陌生网友相约见面时,绝大部分的青少年(85%)能保持高度警惕,不去见面;15%的青少年会根据心情前往见面。
状况5:面对不良情绪与父母发生矛盾,非常委屈,73.4%的青少年会找人倾诉、缓解悲伤的情绪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放松自己;20.9%的青少年会躲起来偷偷的哭;5.7%的青少年的处理方式会比较危险,会大声哭闹、砸东西泄气,或者会用刀弄伤自己,甚至离家出走。
状况6:安全出行与陌生人问路出门在外,绝大部分青少年能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72.4%和85.4%的青少年一般不闯红灯并坚持走斑马线。
小学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自查报告
![小学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自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8e6ecb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76.png)
一、背景和目的为了加强学校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确保他们的健康成长,本次自查的目的是对学校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进行全面的自我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完善制度,提高工作质量,保障学生的权益。
二、自查内容1.教育实施方面的保护-学校是否有制定并实施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教育计划?-学校是否有制定并实施网络安全教育计划?-学校是否有制定并实施法律法规教育计划?-学校是否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2.生活管理方面的保护-学校是否建立健全的未成年人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学校是否有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学校是否对寄宿学生的生活进行监管?3.安全保障方面的保护-学校是否定期组织消防演练?-学校是否有制定发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学校是否制定并落实防止校园欺凌的制度和措施?-学校是否有制定并实施防性侵教育计划?-学校是否建立教职工背景调查制度?-学校是否定期开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知识培训?-学校是否建立健全的投诉举报渠道?三、自查结果根据以上自查内容,经过深入调查和评估,学校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主要表现如下:1.教育实施方面的保护-学校已制定并实施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教育计划,但仍需进一步加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学校已制定并实施网络安全教育计划,但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培养。
-学校已制定并实施法律法规教育计划,但需要增加实际案例分析和模拟法庭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法律意识。
2.生活管理方面的保护-学校已建立健全的未成年人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但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规章制度的宣传和执行,确保学生的知情权。
-学校已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但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督和检查,定期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学校已对寄宿学生的生活进行监管,但应建立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提高寄宿学生的生活质量。
-学校定期组织消防演练,但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消防意识和技能。
-学校制定并发布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但需要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小孩保护自己实验报告(3篇)
![小孩保护自己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d751b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68.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儿童由于年龄小、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完全,容易受到各种意外伤害和侵害。
为了提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其安全意识,本实验旨在探究如何有效培养小孩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现状。
2. 探索适合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的方法。
3. 评估实验方法对提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的效果。
三、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为某幼儿园大班(5-6岁)的30名儿童。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30名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人。
2. 实验组: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儿童自我保护能力。
(1)安全教育课程: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教育课程,内容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拐骗、防性侵等。
(2)情景模拟训练:设置模拟场景,让儿童在模拟情境中学会如何应对危险。
(3)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共同提高儿童的安全意识。
3.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方法,不进行特殊自我保护能力培养。
4. 实验周期:实验周期为8周。
五、实验内容1. 安全教育课程:通过讲解、演示、互动等方式,让儿童了解各种安全知识和应对方法。
2. 情景模拟训练:设置以下模拟场景:(1)遇到陌生人搭讪,如何拒绝;(2)遇到火灾,如何逃生;(3)在马路上行走,如何遵守交通规则;(4)遇到同伴受伤,如何求助。
3. 家长参与:定期组织家长会,分享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经验,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组儿童在实验结束后,自我保护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 实验组儿童在遇到陌生人搭讪、火灾逃生、遵守交通规则等方面表现较好,能够迅速采取正确措施应对危险。
3. 家长参与实验后,对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加关注儿童的安全问题。
七、结论本实验表明,通过安全教育课程、情景模拟训练和家长的参与,可以有效提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
因此,建议在幼儿园教育中加强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安全环境。
关于加强未成年人安全自护能力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未成年人安全自护能力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12b73a7fe4733687f21aa18.png)
关于加强未成年人安全自护能力的调研报告一、未成年人自护能力研究背景及其意义1、研究背景自我保护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一种生理本能。
它体现了未成年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反应能力、主动行为能力等。
随着我国城市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的未成年人生长、教育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颠覆。
相较以往,未成年人受到更多外界的冲击、影响,其成长环境日益复杂。
食品安全、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各种事件屡见不鲜、频繁发生,对青少年的安全构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
近年来,未成年人意外事故时有发生,而且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常识所造成的。
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是青少年工作当务之急。
2、研究意义近年来,全社会都开始关注未成年人的安全、健康教育,而作为校外教育机构,对此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刘升镇委始终把关注未成年人的安全自护作为青少年教育目标之一,加强未成年人安全自护能力培养,并在建立了相关的学生实践活动基地,对于在新时期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教育的暂时缺失和不完善的现状,立足校外教育的广阔平台,为未成年人的安全、健康成长具有良好推动作用。
二、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1、研究对象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刘升镇未成年人。
具有刘升户籍,年龄在6至16岁之间的青少年。
或学生2、研究方法和内容此次调研通过互动交流、我问你答、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调研内容涉及未成年人的交通常识、食品安全常识、生活常识、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人为事故、非法侵害的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限制,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避免侵害能力尚缺,集中表现在应对突发事件、非法侵害、人为事故等方面。
在遇到突发事件,如同伴落水等一些威胁到生命安全时,不够机警,还有一些未成年人的认识不够深刻等等。
小学生们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确实让人担忧,其中农村小学生的安全意识的缺乏尤为严重。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1、刘升镇未成年人安全自护教育现状目前,刘升镇未成年安全自护教育主要集中在学校,全镇有公办中小学7所,其中村级完全小学1所;初中1所。
关于农村小学生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生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现状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70279490b4e767f5acfceaa.png)
关于小学生安全意识现状的调查报告目前国家社会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也日益重视,但是对中小学的安全教育的具体实施和实践的结果显示依然令人担忧,特别是我们会忽视的弱势群体,小学教育。
我们对我校小学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结果显示:(1)、学生的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普遍较差。
(2)、学生的对相关安全知识的了解掌握情况令人担忧。
(3)、老师、家长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够重视,教育方法、教育知识不足。
根据当下小学的学生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现状,我们认为要落实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学生、学校、家庭应联合为一体,并且加强社会各个阶层机构的相互影响和联系,真正落实实践教育。
“安全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安全教育也日益提上了议程,相关部门也纷纷出示相关指导文件,书面指示,强调安全问题,试图加强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
为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1996年2月,国家教委、公安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出通知,把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制度,督促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
1998年,团中央和中央综治办启动了“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行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
然而,我们对学生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的教育力度、广度和深度远远不够,特别是在教育落后的农村的地区。
据有关单位报导,近10年来,全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年死亡人数为4万左右,因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原因死亡的中小学生平均每天高达1000人。
如此震撼人心的数目,无不让人担忧和揪心。
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我们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但是,在我们身边总是会有很多学生忽视了安全隐患,存在着侥幸的心理,无视安全知识的重要性,以致发生了一连连悲剧。
虽然,如今各个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学生安全教育的力度,但是其具体落实的效果浅微。
比如:我们经常在相关媒体上看到某某城市小学的小学生地震、火灾逃生的模拟演练,这是值得让人欣慰和赞赏的。
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对策
![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087aa22eefdc8d376ee32bf.png)
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杭州市下城区小学为例摘要:学生成长过程中,有很多不安全因素。
自身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影响着他们健康成长。
笔者选取杭州市下城区的四所小学,对中高段的学生进行了这方面的问卷调查。
调查发现: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总体上呈正态分布;父母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自身社会性技能强的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高。
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两方面原因。
要解决学生自护意识薄弱和自护能力低的问题,应针对小学生自身特点,从以上两方面加以关注。
关键词: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一、课题的提出所谓自我保护意识是指个体在生活和成长中的不安全因素或碰到的意外伤害能想到如何保护自己,它是一种感觉,思维。
自我保护能力是指个体在生活和成长中的不安全因素或碰到的意外伤害具有预防能力及尽可能减少伤害程度地能力。
①目前的这一代小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家庭环境优越,在家中享受过多的呵护与关爱,自身自护意识比较弱,加上他们未接受过系统的自护意识的培训,缺乏自护的知识和技能,这使他们在复杂的社会中更显脆弱。
可以发现在生活中小学生意外受伤的事件层出不穷。
1999年我国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2000年国家安康计划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
这组数字看了让人触目惊心。
杭州市教育局也曾在网上公布:截止2003年8月,全市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已达89人,比2002年同期增加26人;其中暑假期间,溺水死亡的学生人数从放假前的9人增加到57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5人。
另外,学生自杀的事件也有所增多。
从数据可以看出,中小学生的安全形势仍然较为严峻。
他们的自护意识薄弱,自护能力水平不高是造成一系列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孙云晓也认为:80%的安全伤害是可以避免的,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青少年欠缺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弱。
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培养的研究报告
![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培养的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fa95542cf84b9d528ea7abe.png)
摘要:随着城市化步伐的迈进,我校服务区域从乡村变成了城市。
这使农转非的孩子在思想意识、生活理念、行为习惯上都难以适应,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
为此,想通过研究和探索,摸索出学校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及时总结经验,构建一套具有趣味科学、便于接受、效果实在的小学安全教育模式,使小学安全教育系统化、科学化,使之更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
关键词:培养;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社会环境、家庭状况、生活条件都在发生可喜的变化。
随着城市扩大化的步伐的迈进,使我校服务区域由郊区变成了市区,从而使历史遗留下来的自然村庄变成了统一的住宅小区,原有的幽静的乡间小路变成了车水马龙的公路大道,家用电器大量增加,这一切变化虽为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但也对刚从农民转变成居民的孩子存在着不少隐患。
因为这些学生从小生活在乡村,面对新环境,他们的思想意识、生活理念、行为习惯都难以适应。
近两年内,在我校的外来学生中就出现了由此造成的两起严重而悲惨的安全事故。
2002年寒假的一个晚上,一名四川籍的男生张远在其父亲工作单位的宿舍里被烟火熏昏后烧死在宿舍大门边。
2003年暑假的一个下午,宁海籍的二年级学生胡宁川为追赶离家出走的母亲横穿马路而被疾驶而来的车子当场撞死。
如果这二个学生当时都有强烈的安全意识的话,也许就不会发生这二起安全事故。
笔者认为,对原来在本地城区生活的学生,在接受学校所开展的常规性的安全教育的情况下,还需要不断加强对农转非学生和从外地贫困山区来的借读生的安全教育,切实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以确保广大学生的人身安全。
这既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广大学生家长的心愿。
为此要通过研究和探索,使安全教育的内容落到实处,使方法趣味科学,便于接受,作用效果实在,适合学校实际的一种安全教育模式。
二、研究构想(一)研究原则开展本课题研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本次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
提升小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的研究
![提升小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888472b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0.png)
提升小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的研究引言:小学生是社会中最为脆弱的群体之一,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小学生的安全,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需要进行相关的研究与措施。
本文将就如何提升小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小学生面临的安全隐患也在不断增加。
校园欺凌、交通事故、网络安全问题等,都有可能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提升小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成为了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相关研究,可以为教育部门和家长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方法,从而更好地保障小学生的安全。
二、现状分析:目前,在小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学校和家庭往往以学习成绩为重,忽视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安全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他们的生命安全以及身心健康。
需要重视的是,在意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后,才能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小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总结相关文献得出结论。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4.1 小学生安全意识的现状分析: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小学生缺乏安全意识。
他们对于安全问题的认识较为薄弱,对一些常见的安全隐患缺乏了解。
他们对于自身的安全保护也存在一定的盲区,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4.2 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现状分析:同样通过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也有待提升。
他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缺乏有效的自我保护方法和策略,容易出现慌乱和无法自救的情况。
4.3 讨论:通过分析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待提升,并且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合作来加强安全教育。
五、提升小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的建议: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我们提出以下建议:5.1 加强安全教育: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对于安全问题的认识。
文档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培养的研究报告
![文档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培养的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101f9f10242a8956bece430.png)
珍爱生命学会自护——小学生自我保护教育的实践研究① 余姚市低塘小学《自护教育》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一)小学生自我保护教育是家庭美满、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也使各种自然与人为灾害的隐患日趋增多,火灾与爆炸、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环境公害、流行病、中毒、心理伤害等等,而在这些自然灾害和事故灾害面前,对于缺乏防灾知识和自救自护能力的少年儿童来说,他们往往是脆弱者和无辜的受害者。
而现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他们是社会的希望,也是家庭的希望。
因此,少年儿童无为地受到摧残及伤害,是家庭的劫难,是社会的损失,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亵渎。
所以,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热爱生命,这是家庭幸福美满、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
(二)小学生自我保护教育小学生是珍爱少年儿童生命的需要近几年来,中小学生受伤的事件屡见不鲜,它们如同一个个黑色的旋涡吞噬了许多少年美好的花季。
最新的统计资料表明:儿童期意外死亡以每年 7——10的速度增加,某些地区正常死亡与意外死亡的比例高达 1:19。
可见,意外死亡已成为我国 0—(烧)—14 岁儿童的第一死因。
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窒息、溺水、车祸、中毒、跌落、烫伤、动物致伤,还有自杀、他杀和虐待,因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总结国内外经验,预防第一、抢救及时、处理正确是控制儿童意外伤害的三大环节。
但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少年儿童的自护意识和能力还相当薄弱,如本地某校一位六年级学生,当自己的远房亲戚突然来校接他时,不问理由地跟他走了,结果被作为人质敲诈,最后被歹徒用绳子活活勒死。
又如本地某校一位二年级学生在钓龙虾时不慎落水,另一位同伴不知所措,眼睁睁地看着他淹死。
……据浙江省教育厅统计:全省每年少年儿童非正常死亡约为 1050 人,其中溺水为第一死因,占 43,紧接着为交通事故,占21.6。
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情况调查
![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情况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2d58f0aa2e3f5727a4e96250.png)
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情况调查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情况调查家长方面:有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行为、不当的处理对孩子有了错误的引导,比如,有的家长在遇到雷雨天气时,会选择在大树底下躲雨,这样在生活中不经意的行为对孩子的认知起到了坏的榜样作用。
22%的孩子选择暴雨天在树下躲雨;54%的孩子在遇到不慎扭伤时,选择立马揉搓患处,这些或多或少受到身边人错误的示范。
社会方面:孩子身边潜在侵害越来越多。
比如:社会上存在销售含有暴力的、色情的等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现象影响青少年身心;生活环境中来自游戏机、网吧等场所的诱惑变多;地震、洪涝灾害等各种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交通事故、火灾、食品安全等各种人为事故频发。
三、解决方法作为孩子本身,应当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保护自己、避免侵害。
一是遇到问题时首先保持冷静,多问自己几个“我该怎么办”,本着“遇到风险先自保”的原则,迅速作出反应;二是巧用智慧,机警的采取周旋法、呼救法、恐吓法、求助法、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和物件,来保护自己。
三是多学习、多掌握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作为孩子家长,是学生生活中的老师。
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有耳濡目染的作用。
家长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习惯、处事态度与做法等,为学生树立正确榜样,起示范作用。
作为学校方面,鉴于普及青少年安全自护教育方式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青少年能否正确的应对当前现实中真正遇到问题,令人担忧。
所以学校方面应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等,开展系列从理论到现实的实践,如地震演练、情景模拟、现身说法等,提高青少年的应变能力,能够真正的保护自己。
作为妇联、团委、司法、关工委等团体,应当以开展活动为媒介,传输相关自我保护知识,让学生不仅了解该做什么,也通晓该如何做。
并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开展自护知识讲座、法制宣传电影、图片文字宣传,现场情景模拟等自护知识的普及,提高青少年的自护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情况的调查
近年来,食品安全、地震灾害、洪涝灾害、交通事故各种 ___屡见不鲜、频繁发生,对青少年的身心构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那么对于青少年自身是否掌握了保护自己、避免伤害的方法呢?是否拥有了保护自己、避免侵害的能力呢?鉴于此,今年**镇妇联以**中心小学的200多名学生为调研对象,开展了学生自护能力调研活动,对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进行了摸底调查。
此次调研通过互动交流、我问你答、情景模拟、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抽取了中心小学3年级和5年级200多位学生。
调研内容涉及孩子的交通常识、食品安全常识、生活常识、应对自然灾害、突发___、人为事故、非法侵害的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从反馈的数据我们发现,孩子对食品安全、交通法规、地震自救等方面拥有很好辨识能力和防护意识,尤其是地震防护知识,能对答如流,并能采取自救措施妥善处理。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学生的自我保护、避免侵害能力尚缺,集中表现在应对突发 ___、非法侵害、人为事故等方面。
调研数据显示20%的学生,在遇到拦路打劫、坏人尾随时,不会处理或处理不当;六成的孩子遇到突发
___,如同伴落水等一些威胁到生命安全时,不够灵活机警;还有一些孩子的认识不够深刻,如70%的孩子能认识到吸烟是损害健康的行为,不能认识到在公共场合是禁止吸烟的。
学生方面:一是年龄的限制,导致认知的不成熟。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处事能力增强,在调研中发现5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普遍高于3年级学生;二是经历少,导致只有认识、没有实践。
学生对遇到侵害 ___时,清楚的知道“寻求他人帮助”、“机警处理”,但具体到如何寻求他人、如何机警处理时,却不知如何做。
三是处理能力有限。
有些 ___的处理远远超过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必须借助家人和老师的帮助,才能得以解决。
家长方面:有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行为、不当的处理对孩子有了错误的引导,比如,有的家长在遇到雷雨天气时,会选择在大树底下躲雨,这样在生活中不经意的行为对孩子的认知起到了坏的榜样作用。
22%的孩子选择暴雨天在树下躲雨;54%的孩子在遇到不慎扭伤时,选择立马揉搓患处,这些或多或少受到身边人错误的示范。
学校方面:调研中我们发现,学校除了每年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法律宣传进校园等活动以外,对于关于孩子自我保护、避免侵害方面的专题活动很少。
社会方面:孩子身边潜在侵害越来越多。
比如:社会上存在销售含有 ___的、色情的等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现象影响青少年身心;生活环境中游戏机、网吧等场所的诱惑变多;地震、洪涝灾害
等各种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交通事故、火灾、食品安全等各种人为事故频发。
作为孩子本身,应当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保护自己、避免侵害。
一是遇到问题时首先保持冷静,多问自己几个“我该怎么办”,本着“遇到风险先自保”的原则,迅速作出反应;二是巧用智慧,机警的采取 ___法、呼救法、恐吓法、求助法、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和物件,来保护自己。
三是多学习、多掌握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作为孩子家长,是学生生活中的老师。
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有耳濡目染的作用。
家长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习惯、处事态度与做法等,为学生树立正确榜样,起示范作用。
作为学校方面,鉴于普及青少年安全自护教育方式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青少年能否正确的应对当前现实中真正遇到问题,令人担忧。
所以学校方面应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等,开展系列从理论到现实的实践,如地震演练、情景模拟、现身说法等,提高青少年的应变能力,能够真正的保护自己。
作为妇联、团委、司法、关工委等团体,应当以开展活动为媒介,传输相关自我保护知识,让学生不仅了解该做什么,也通晓该如何做。
并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开展自护知识讲座、法制宣传电影、 ___文字宣传,现场情景模拟等自护知识的普及,提高青少年的自护能力。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