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教学设计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教学设计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教学设计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3、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

4、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

1、复述课文,掌握作者求学的主要经历,理清行文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2、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三、情感目标

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点

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2、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明朝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教师板书课题及作者)

先看一下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送东阳马生序。从题目得知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对是一篇序。序分为赠序和书序两部分。书序是书的序言,而赠序也就是赠言。那么是谁给谁的赠言呢?东阳是现在浙江省的一个地方。马生是姓马的一个后生。也就是宋濂给一个姓马的后生的赠言。“生”不是名字而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亲切的称呼。那么宋濂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洪武十一年(1378),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文,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二、那么宋濂是怎样劝学的呢

现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1、检查课文自读情况。指名读了解学生读的情况。包括易读错的字和停顿不当的地方。师纠正。

2、听录音范读。

3、同位之间开始轮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停顿。

4、仿照录音中的停顿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自由朗读。

过渡语: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那现在同学们理解词义了吗?

三、自主探究

1、结合课文注释,自己翻译课文,把不能解决的字词及句子记录在下面。

字:

词:

句子:

小组交流讨论不能解决的字词。

过渡语:学习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是关键,分类整理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的记忆。现在请同学们按要求整理文言词语。

2、整理字词。

古今异义:臭博士再汤走趋或卒假

以的一词多义:

①无从致书以观

②计日以还

③以是以书假余

④以中有足乐者

⑤以衾拥覆

通假字

四支僵硬不能动

同舍生皆被绮绣

词类活用:腰腰白玉之环

过渡语:积累理解文言词语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工具。而更好的探究内容,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道理,受到情感的熏陶是我们学习的关键。请同学们按照学案上的提示选择自己能做好的展示自己。

四、文章内容探究

1、深入学习,展示自我:选择你认为能做好的一项来展示自己。

①我可以有感情的读一下我喜欢的段落并且不出错。播音员。

②我可以概述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新闻记者。

③我可以选择我感触最深的一段并进行批注。文学鉴赏家。

④我选择一个有深度的问题来考考大家。睿智的哲人。

⑤我可以猜测一下作者的写作意图。善解人意明事理。

⑥我可以简单分析一下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写作高手。

⑦我可以了解到宋濂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外交专家。

老师相信大家可以做的还有很多。那你就大胆的展示自己吧!

你能做好其中的哪几项?你想挑战完成哪一项?不要犹豫来试一下。

我们一起疏通了文意,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文章的具体内容吧。

2、问题探究。

①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可引用原文的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困难:无书、无师、家贫(生活艰苦)

②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依靠精神的力量——以中有足乐者。

③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的目的是什么?

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我们的作者宋濂从小刻苦学习,在他的生活中从没有一天离开过书。所以他文章写得很好,做人也非常的有君子风范。下面是我搜集的一个小故事。请大家读一下,来近距离地了解宋濂这个人。

五、拓展阅读:《明史-宋濂传》

【译文】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皇帝间或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纳的内容。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性格特点:正直坦诚.君子之风。宋濂真是一个通过读书得到真正快乐的人,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

六、小结

是啊!勤奋的读书可以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可以让我们成为一个有智慧有修养的人,让我们的心灵更美好。我觉得人生就像一座山。很多人不愿努力在山脚下徘徊,可是有很多人努力攀登到了山坡、山腰、山顶之上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虽然最后所有的人还是会会到山脚下,但是我们的人生多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其中的艰辛是我们人生的一笔巨大的财富。所以努力勤奋的读书吧。为了看到山顶更美的风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的丰富多彩!今天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再见。课后完成学案上的课后练习。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lesson4 教案

Unit 13 Lesson 4 First Impressions Presenter Yang Shaokang Language Focus 一.The fact that she looked like a sensitive, friendly girl didn’t matter. 本句中that引导同位语从句,对fact作进一步说明,that在从句中无词义,不做成分,不能省。常见的可引导同位语从句的抽象名词有:fact ,hope, desire, thought, suggestion, idea, news, problem, news, promise, truth, doubt, possibility等。 【例句展示】 1.Word came that he would study abroad. 2.Modern science has given clear evidence that smoking can lead to many diseases. 3.There’s no doubt that Huangyan island belongs to China. 【即时训练】 1.区别:The news _____________ you told me yesterday was really exciting. ________从句 The news ____________ we would have a three-day holiday was really exciting. ____从句 2.改错We should consider the students’ request the school library provide more books on popular science. Keys:1. that/which/不填,定语从句;that, 同位语从句。2. request 后加上that 二.I couldn’t help laughing at this and I invited her back to my apartment for a quick cup of tea. 【例句展示】 1. 1.Hearing the news, I couldn’t help cr ying. 2. 2.Owing to the present house price, we can’t help but wait. 3. 3.I’m sorry, I’m very busy. I can’t help to clean the classroom. 4. 4.a. I always end up having an argument with her. I don’t know why, I just can’t help it. b. I couldn’t help it if the bus was late. 5. Your advice was a good help to me. 6. The dictionary will be of great help to you. 【用法总结】 1.can’t help doing/can’t help but do 忍不住做某事,如例1, 2. 2. can’t help to do 不能帮忙做某事,如例 3. 3. can’t help it 忍不住,如例4a;没办法,如例4b 4. a help (to sb) 有帮助的人或事物,如例 5. 5. be of help=be helpful 有用的,有益的,如例 6. 【即时训练】 1.While shopping, people sometimes can’t help _____into buying something they don’t really need. A .to persuade B.persuading C. being persuaded D. be persuaded 2. Role-play is _________________(有助于) in developing communication skills. 3. Sh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onder) what he was thinking. 她不禁琢磨着他在想些什么 4. She can’t ____________ (不能帮助打扫)the house because she’s busy making a cake. Keys:1. C, 2.helpful/of help 3. couldn’t help but wonder 4. help to clean 三.alike, like和likely辨析 alike adj. 相同的,相像的adv. 同样地;十分相像地 [例句]1. Mother and I are much alike in many ways. 2. They are dressed alike in blue. [经典习语] Great minds think alike. 英雄所见略同。 like prep. 像,相似adj. 类似的,相似的v.喜欢conj. 如同 [例句]1. He is very like his father. 2. How did you like Japan? likely adj. 有可能的, 可用于句型: (1) sb./ sth. be likely to do sth. (2) It is likely that ... adv. 很可能,可与most, more 或very等副词连用 not likely用于口语,表示坚决不同意,绝不可能,绝对不会。 例:Me? Join the army? Not likely!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4、表内乘法(一)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p46--66)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6的 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发展性目标:. 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 好的学习习惯。 2.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并在合作学习中获得自信。. 【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 难点:4、6的乘法口诀是教学的难点 【教材分析】 1.本单元教材划分为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的口诀两节,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2~6乘法口诀、乘加和乘减式题、用数学。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其中,4、6的乘法口诀是教学的难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的关系。 1.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景,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2.关于“2~6的乘法口诀” 教材对2~6乘法口诀的编排做了较大改进。一是,在出现两个相应乘法算式的基础上,归纳该句口诀。例如,对照1×5=5、5×1=5,出现口诀:一五得五。二是,2~6的乘法口诀分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三段编排。 基于学生会“一五、一十、十五……”五个五个数数的基础,教材首先编排5的乘法口诀。先教学5的乘法口诀,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促使师生把精力放在了解每句口诀的来源和认识每句口诀的含义上来。这样,有利于为进一步学习2、3、4和6的乘法口诀打好基础。 第二段,2、3、4的乘法口诀。这部分教材中,以种向日葵的事例,例2、例3借助图画,顺次编出2、3的乘法的口诀。为了突破教学难点,例4教学4的乘法口诀。特意安排了学生摆正方形的活动,并设计有相应的连加计算。为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4的乘法口诀打好基础。 第三段,6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编排,基本上和4的乘法口诀相同。有2~5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基础,教材特意把一六~六六的口诀留给学生来归纳。促使学生在归纳口诀的过程中,加深对每句口诀意义的理解,更好的掌握乘法口诀。这样编排,各段教学重点突出,同时分散了教学难点。由易到难呈现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 3.关于乘加和乘减式题。 本单元在“2、3、4的乘法口诀”后面,编排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其用意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同一组口诀中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 4.关于“用数学” 本单元的“用数学”是结合乘法口诀(乘法计算)出现的。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教学过程

[探讨]给具体实例,图例,请学生分析图中包含的信息。 [引导]现在大家看到的都是直观和表面的信息,有没有更深层次的信息?或者我们将得到的信息稍稍处理一下,能否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呢?思考,回答 断开1molH-H键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开1molCl-Cl键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形成1molH-Cl键能放出431kJ的能量; 计算 1molH2和1molCl2反应得到2molHCl要放出183kJ的能量 [分析]给出反应热的定义 [质疑]Q是什么?H又是什么?△H又是什么? [分析]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的变化,所以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两类 分析反应热之前,弄清楚两个概念:环境和体系[板书]放热反应:体系环境 H △H < 0为“-” Q > 0 [结论]△H 和Q的角度不同,△H从体系的角度 Q从环境的角度思考 回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阅读书本 回答: 自己分析:吸热反应 体系环境 H △H>0为“+” Q< 0 [提问]看看两幅图分别表示什么反应,这一段差值表示什么? A B 回答: A图表示方热反应,△H<0 B图表示吸热反应,△H>0 差值表示反应热。 [提问]考考大家一个有难度的问题:预测生成 2molHF 和2molHCl时,哪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多?并说出你的理由?思考,回答:生成HF放出的热量多。因为F2比Cl2活泼能量高,而HF比HCl稳定,能量低,所以如此。 [评价]非常好,同学知道从物质活泼性和稳定性的角度来分析问题,非常好。 [提问]如何验证你们的预测呢?这里老师提供键能的数据。 [分析]我们可以从反应热的角度判断反应发生的难易程度,这是反应热的一种应用。计算,结论:的确生成等物质的量的HF 放出的热量多 第二课时 [提问]石墨能否自动转化为金刚石?如果要达到目的,需要采用什么办法? [讲解]反应热还有其它的应用:计算燃料的用量回答:不能;需要加热 H Cl H Cl H H H H Cl Cl Cl Cl ++ 436 kJ/mol 243kJ/mol 431 kJ/mol 能量

科普版-英语-三下-Lesson4 Where is my doll教案

Lesson 4 Where is my doll? 【知识目标】 1. 确保学生认识和理解一些基本单词的意义和简单口头运用,需要掌握的单词:bed, she, see, with, doll 。 2. 学习使用本单元重点句型及表达,掌握句型: Where is my … Is it on / in …? Where is she / he? Is he / she with …? 【能力目标】 会用where 询问东西或人在哪里,并会做出回答。 【情感目标】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表达,培养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学习了单词的基础上,以单词为载体,进行主要句型的学习,并了解其中的语法现象,根据具体情境,学会交流对话,侧重句型语法学习,交际意向和课外拓展为重点。 【教学难点】 会用where 询问东西或人在哪里,并会做出回答。 Tape recorder, Multimedia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 课前准备 ◆ ◆ 教学过程

Step 1 Let’s talk 1. 导人对话: 本部分对话分成四部分导入,课件出示每部分示图及对话。教师播放录音,先将全段放一遍,然后逐句放,让学生逐句跟读并译成中文。 (1) 第一部分对话为: -- Where is my doll? -- Is it on your bed? -- No. (2) 第二部分对话为: -- Look! It’s in the box. -- Oh, yes, thank you. (3) 第三部分对话为: -- I can’t see Miss Fox. Where is she? -- Is she with Mr Dog? -- No. (4) 第四部分对话为: -- Look! She is with Mr Frog. -- Oh, yes. 2. 操练: (1) 学生听录音并逐句跟读两遍。 (2) 同桌间充当不同角色进行对话。 (3) 选三组学生,每组两人,分角色表演对话。 Step 2 Let’s learn 1. 导入主题句: Where is my doll? It’s in the box. 2. 教师课件出示主题句,然后指图示范对话,读过几遍后略作解释。 3. 教师让学生用书中图下的文字做替换词进行操练,同座的同学指着书上的图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②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 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角度研究反应热产生的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简单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 教学重点 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教学难点 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 教学用具: 投影仪 学习过程 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碳生成一氧化碳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1:当能量变化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 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么一个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有没有关系呢? 有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 能量的多少则以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为基础。那么化学反应中能量到底怎样变化 2:反应热,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用学过的知识回答)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的过程。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 反应热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符号:ΔH ,单位:kJ/mol 或kJ?mol-1 ?H为“-”为放热反应,?H为“+”为吸热反应 思考:能量如何转换的?能量从哪里转移到哪里?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是降低?环境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规 定放热反应的ΔH 为“-”,是站在谁的角 度?体系还是环境? 放热反应ΔH为“—”或ΔH〈 0 吸热反应ΔH为“+”或ΔH 〉0

人教版(新起点)英语四下Unit4《Hobbies》(Lesson1)教学设计

Unit4 Lesson1教学设计 【内容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一起点)四年级下册Unit4 【主题】Hobbies 【课时】第1课时:Lesson1 一、本课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hobby, reading, doing jigsaw puzzles, singing, dancing, skateboarding, making models, collecting erasers等描述兴趣爱好的单词和短语;能够根据语境恰当使用它们,并能借助拼读规律认读并识记单词和短语。 2. 能够用I like …初步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 3. 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本课所学词汇或运用已学词汇完成句子填空, 同时强化良好的英文书写习惯。 4. 能够通过课堂交流,了解兴趣爱好因人而异,不尽相同。 教学建议 A. Look, listen and repeat. 1.热身活动。 (1)做“猜猜看”游戏。教师先利用词卡快速帮助学生复习与本话题相关的已学 词汇。然后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做动作猜词汇活动。 具体操作:一个学生做动作,表演刚刚复习过的短语,另一名学生猜测并说出短语,回答正确则交换角色。每个学生有5次猜测的机会。如果三次都没有猜对,表演者就要说出正确答案,然后换另一名学生表演。 Tip:热身游戏中用到的词汇可以参看本套教材的相关单元内容,如:二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Playtime;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Afterschool Activities,第五单元Family Activities;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Sports and Game,第二单元On the Weekend;刚学完的本册第三单元My Travel Plan 等。 教师在新授课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做到新旧知识结合,在教学新知的过程中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有利于知识的滚动复现和认知体系建 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 教师应该在每节课的教学中不仅考虑本课教学内容,更要在头脑中建立教材体系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3.白鹅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京剧、滋味、倘若、侍侯、脾气、责备、临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8个,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能流利地朗读,初步了解白鹅的高傲. 3、能初步了解作者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写的课文思路.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幻灯片一组. 【教学过程】 一、赏画导入:“醇厚”的文化享受 1、出示丰子恺的四幅漫画,请学生欣赏画,自由谈论画. 2、这些漫画很有意思,能欣赏到这些幽默有趣的漫画,我们得感谢一个人(出示丰子恺的头像),他就是丰子恺(板书:丰子恺)他是个画家,尤其擅长漫画还精通音律,更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今天,我们准备一起读读他写的文章《白鹅》. 3、引入:你们看,这就是丰子恺先生家养的白鹅. (出示白鹅图片)大家发现这个“鹅”字了吗?“我”字在上,“鸟”字在下,好像人骑在鸟的身上,对鸟很不尊重,人和鸟应该和谐相处.这个写法现在已经废除了.现在的写法是这样的,请伸出手跟我一起写. 二、整体感受,“纯朴”的文本认识过程 1、学生自主读文,教师巡回指导.

2、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交流第一次读后感悟.) 3、这篇文章生字、陌生的词语特别多,我们来读一读:出示词语: 伸长头颈狂吠一丝不苟京剧严肃郑重饮水倘若脾气供养不周邻居一日三餐蹲着奢侈譬如窥伺堂倌颇像侍候 挑你认为难读的读给大家听?(生读) 谁能一口气读下来?(生读) 4、我们再来看这些四字词语:出示词语: 厉声呵斥引吭大叫厉声叫嚣厉声叫骂昂首大叫 谁能读?(生读) 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5、虽然说的都是鹅的叫声,但毕竟还是有细微和差别的,我们来看下列几个句子,这五个句子对应五个词语,你能找到吗?出示句子: 鹅伸着脖子,放开喉咙大叫. ()用严厉的声音,大声责备. () 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叫喊,吵闹. ()鹅抬起头大声地叫喊. () 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地骂. () 厉声呵斥引吭大叫厉声叫嚣厉声叫骂昂首大叫 (设计意图:认认真真地读文本,简简单单地学词语,轻轻松松地获得进步,在纯朴的文本认识过程中体现最优的语文学习效果.) 三、再读、理序 1、快速默读: 看看丰子恺先生是从哪几方面描写这只白鹅的高傲特点. 2、交流.板书:叫声、步态、吃相 3、你是怎么又快又准确地找到作者描写白鹅的这几方面特点的? 教学课文第二段,了解过渡段的作用. 4、小结:作者从鹅的姿态、叫声、步态和吃相中感受到了他的高傲,并把它仔细的描写下来. (设计意图:初步培养学生浏览课文的能力,并抓住过渡段理清文中思路,为学好下文打下基础.) 四、精读、悟情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教案设计 (4)

教案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 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3. 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渐探究引起反应热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 2. 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三)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会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通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2. 教学难点:焓变,△H “+”与“-”。 三、教学过程 引言:在我们所学过的化学反应中,有的化学反应是为了制取某些物质的,比如:实验室制取H2:Zn + H2SO4 = ZnSO4 + H2↑,而有的化学反应是为了利用化学反

应所释放的能量,比如:炭的燃烧和氧炔焰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所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 1. 反应能量变化与反应热 能量就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杠杆”,能量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进入繁华多姿的文明。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所以,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就显得极为重要。 (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是相等的,在产生新物质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即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两个基本定律。 (2)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形式 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3) 反应类型 放热反应:即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如:燃料的燃烧、中和反应、生石灰与水化合、金属和酸的反应、铝热反应等都是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即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如:H2还原CuO的反应,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aCO3分解等大多数分解反应,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新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 新知识点: 1、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要求: 1、通过对现实生活事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使学生学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 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建议: 1、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统计表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2、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时,就已经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测,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景,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例如,在做一项决策时,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其结果便能对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就体现了统计的一个主要功能,通过有限样本的数据分析来推断总体样本的大致情况。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新知识点: 1、口算乘法: (1)整十、整百的数乘整十数。 (2)估算。 2、笔算乘法: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2)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3)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建议: 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计算方法。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扎起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教材为学生学习计算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景。让学生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学习材料饱含生气,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讨计算方法,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切实体会到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本单元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

英语国家概况教案Lesson 4范文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

说明:教师备课笔记由学校自订式样并附后 Unit 2 History Lesson 4 A Brief History of the USA I.Revision: Oral homework:What’s your impression of the USA ? (可以适当的用中文)

参考资料 Mount Rashmore Mount Rushmore National Memorial, near Keystone, South Dakota, is a monumental granite sculpture by Gutzon Borglum, with 60-foot (18 m) sculptures of the heads of former United States presidents (left to right): George Washington (1732–1799), Thomas Jefferson (1743–1826), Theodore Roosevelt (1858–1919), and Abraham Lincoln (1809–1865). Abraham Lincoln The 16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who guided his country through the most devastating experience in its national history---the Civil War. US Coat of Arms The Great Seal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used to authenticate certain documents issued by the United States federal government. The Great Seal was first used publicly in 1782. The design on the obverse of the great seal is the national coat of arms of the United States. It is officially used on documents such as United States passports, military insignia, embassy placards, and various flags. Franklin Roosevelt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January 30, 1882 –April 12, 1945), often referred to by his initials FDR, was the thirty-second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Elected to four terms in office, he served from 1933 to 1945 and is the only U.S. president to have served more than two terms. He was a central figure of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a time of worldwide economic crisis and world war, and has been ranked as one of the three greatest US presidents in scholarly surveys. II. New Lesson: Part I. Word Box Part II. Text Pre-reading: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historic periods of the USA by referring to 1. Who first came to America and how did they come there?

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虚构小说”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桥》《穷人》《在柏林》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小说,喜欢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2.本单元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都写出了令人感动的情节。如:《桥》一文中老支书在桥头指挥全村人过桥的情节,《穷人》一文中桑娜从邻居家宝来孩子后等丈夫归来的情节,《在柏林》一文中老兵的妻子在车厢里数“一、二、三”的情节等。这些情节为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有感情地读出这些情节。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深刻感受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内心情感。作者利用多种手法塑造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深刻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想象来虚构出动人故事的,并学习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以及情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另外,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要逐步学会语文本对话,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学习老支书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桑娜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可怜老兵的悲惨命运,愤恨可恶的战争。 分类内容课 时 教学要点 课文桥 2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 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 的崇高精神;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穷人 2 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 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 他人的美德;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 心理、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 的写法。 在柏林 1 品味词句,理解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感情;领 会小说蓄势和铺垫的特点,体会结尾无声胜 有声的效果。 口语交际请你支持 我 1 说服别人时,先说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讲 清楚;要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习作笔尖流出 的故 事 2 创编故事时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情节要吸 引人;写人物时注意心理活动;环境描写也 很重要。 语文园交流平台 2 学会借助小说中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全部教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1小节) 一、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一般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 复习:必修2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 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乘以n平方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 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例如;当M层是最外层 时,最多可排8个电子;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18个电子 2、能层与能级 由必修2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由内而外可以分为: 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 符号表示 K、 L、 M、 N、 O、 P、 Q…… 能量由低到高 例如:钠原子有11个电子,分布在三个不同的能层上,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第三层1个电子。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是处在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理论研究证明,原子核外每一层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能层一二三四五六七…… 符号 K L M N O P Q…… 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 即每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但是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 能级的符号和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能层 K L M N O ……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这个主题编排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四篇课文。这些课文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通过精彩曲折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阅读神话的兴趣。并能在阅读神话故事中感受英雄人物高尚的精神品质。在不断积累神话素材基础上,本单元还要求学生能够展开想象,续写故事。 《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精卫填海》这则神话故事,主要为我们讲述了精卫鸟的来历和精卫是如何填海的,赞美了精卫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普罗米修斯》通过写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惹怒了众神领袖宙斯,被锁悬崖受尽苦难,最后被大力神相救重获自由的传说,告诉我们正义必将战胜邪恶,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善良勇敢的品质和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本单元“习作”的主题是“我和________过一天”,要求在看过的神话故事或童话故事中,选择一位你喜欢的人物,假想自己有机会和他们中的一位过上一天,会选择去哪里?会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写作这个题目,不仅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日常积累,还要求学生能大胆设想,冲破日常生活的束缚,记录自己的奇妙之旅。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旨在激励学生积极交流在阅读神话故事中的感想。“识字加油站”列举了一些关于花卉的词语,需要学生积累。“词句段运用”列举了关于神话故事的词语和句子,要求学生感受想象的神奇。“日积月累”安排了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嫦娥》一诗,要求学生理解古诗蕴含的深意并背诵全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积累本单元重点词语。 2.准确、流畅地阅读课文。把握故事内容,能试着复述故事情节。

新概念2 Lesson 4 教案

Lesson 4 An exciting trip 首先,我们检查一下课文的背诵和生词的默写。 接下来我们来重点讲解课文。 1. exciting/excited 我们在新1就讲过,-ed结尾的adj.指人,以-ing结尾的adj.指物,同样的:exciting adj. 令人兴奋的(物);excited adj. (人)兴奋 eg: the news is exciting.一则令人兴奋的新闻 exciting boy 令人兴奋的男孩 I am excited. 我很兴奋 excite v. 激动(这类动词的宾语一定是人,让后面的人感到……) eg: The news excited me.这则新闻另我激动。 2. receive ① vt. 接到,收到,得到 eg: When did you receive that letter? 词组:receive a letter from sb = hear from sb 收到某人的来信vt. 招待,接待 eg: You need a large room if you are going to receive so many guests. 注: ①receive 是“收到”,指的是一个被动的动作,主观上接受与否不清楚。receive/have a letter from sb. 收到某人的来信 receive education接受教育receive punishment 接受惩罚 ②accept 同意接收(主观上是否接受) eg: This morning I received a bunch of flowers from a boy, but I didn't accept it. ③take则是主动的“拿”、“取”、“采纳” eg: I received a beautiful pen from my uncle. My brother took it from me yesterday. 词组:take the exam 接受考试 take advice 接受建议 3. 同位语 I have just received a letter from my brother, Tim.这一句中,Tim就是my brother的同位语。同位语是指一个名词(或短语等)与另一个名词(或短语)并列而作为其说明或限定成分,同位语与它所补充说明的成分之间用逗号隔开。在译成汉语时,同位语或者插入主句中,或者另译为一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当代文化参与 第一部分:单元教学教材分析 课文编排:家乡文化生活 学习任务群:当代文化参与 主题指向:我们的家园 了解家乡,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增进家乡文化认同;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培养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语文素养: 1.学习调查、访谈和实地考证等,搜集整理资料,聚焦并提炼问题,展开专题研讨,提高对各种文化现象的认识能力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 2.认识我们生活的家园,见证时代变迁。 3.研读学习资源,深化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认识和思考。 4.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第二部分: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1. 思考家乡文化生活与自我成长之间的关系,形成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的意识,培养家国情怀。 2. 了解访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有关访谈的基本知识、方法、程序、技巧等;提高在具体情境下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3. 阅读有关调查研究、乡土风俗等方面的文章,帮助完成本单元要求的学习活动,提升理性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学会灵活运用常见工具书和网络,根据一定的目的,查阅所需信息资料,快速定位信息。 4. 学会从现象中提炼有价值的典型问题,形成专题研究的意识,根据事实说

话,学会论证说理;学会分析梳理材料,提炼研究发现,了解调查报告应包括的一般要素并完成调查报告写作;培养自己理性思考、深入认识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单元活动设计 编写意图: 本单元属于“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课程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 单元设计: 第一个学习活动设计,“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梳理值得记下的“人和物”素材,从熟悉的场景中激活记忆、凝练认识,感受家乡的底蕴。 第二个学习活动“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从不同的主题,如人际关系、道德风尚、文物古迹的保护、文化生活的方式等方面展开调查研究,任选一个主题,在某一个专题方向深入了解,感受家乡的变化。 第三个学习活动“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建议从风俗习惯、邻里关系、生活方式、文化环境等方面,选择其中的一项内容,思考可以改进的地方,这是语文学习的课外延伸。 三个学习活动设计的侧重点:第一个活动侧重通过调查、访谈、记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人、物、历史、习俗等;第二个活动侧重通过访谈和调查,了解家乡文化生活现象,辩证思考文化发展与个人、社会的关系;第三个活动侧重掌握大量一手材料后,提出丰富家乡文化生活的建议。在这一学习活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热爱家乡进而热爱祖国的感情。

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 所有的燃烧反应② 酸碱中和反应③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 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 生石灰和水反应⑥ 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 晶体Ba(OH)2?6?18H2O与NH4Cl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 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 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25℃101KPa可以不标注)。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