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6-10章)【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六章“法自然”以恢复社会秩序的老庄道家社会思想

6.1 复习笔记

一、老子的社会思想

1.产生背景

老子的社会思想代表了农民小私有者的利益。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奴隶制的衰落和封建制的兴起,自给自足的农民小私有者阶层也出现了扩大的趋势,代表这一阶层要求的社会思想也就应运而生。

2.理想社会的模式:小国寡民

(1)理想社会模式的提出

老子看到当时兵连祸结,人民饥寒交迫,阶级斗争日益尖锐的社会现实,老子代表农民小私有者的利益,提出了他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模式。

(2)理想社会模式

老子的理想社会,实际是一个封闭型的小型社区。整个社区规模不大,人口也不多,但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安稳富足。人们文化不高,生活简单,既用不着机械,也用不着文字。他们不识不知,全听自然的支配。

(3)评价

①小国寡民社会的构想,反映了农民小私有者自给自足,安于现状的特征,也表现了他们在社会变革的大风大浪之中消极退避的心理状态。

②虽然老子所构想的小国寡民的社会模式,是在受到当时流传的原始社会的社会状况的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启发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但他并不是要拉历史倒退,回到原始氏族社会去。这是当时农民小私有者痛苦生活的折射。从根本上说,它是消极的,但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之下,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③老子的小国寡民社会的构想,是其整个社会思想体系的核心,其他各种有关人们社会生活的思想,都是围绕这个理想社会而发的。

3.社会行为模式:寡欲、无知、知足

(1)提出寡欲、无知、知足的原因

①老子认为社会冲突的产生源于人们的欲望太多。

②老子反对儒家的社会伦理思想,认为社会伦理规范的出现都是社会混乱以后的产物。

③要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实现理想社会,老子认为首先要从根本上抛弃各项社会伦理准则。

圣、智、仁、义、忠、信、孝、慈、利等观念,都是私有制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用来调和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冲突的工具。若是人们能抛弃这些规范自己行为的观念,就能解决社会秩序混乱的问题,实现理想的社会模式。

(3)具体解决方法:寡欲、无知、知足

①“寡欲”

a.人生之有欲,便设计出种种方法以满足这些欲望。然而,用来满足欲望的方法越多,其欲望越不能满足,而且人们在争相满足欲望过程中也自受其害,社会也因此而产生种种问题,也只有从根本上寡欲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b.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子的所谓“寡欲”,也就是他所谓的“俭”。老子认为节俭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啬”,不铺张浪费,爱惜民力,所以“治人事莫如啬”。但求满足衣食之需,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不去追求奢华,才“可以长久”

②无知

a.要使人们寡欲,又必须先使人们无知无求,惟其如此才能无欲。所以老子说,要以“不欲”作为欲的内容,以“不学”作为学的内容,学习各种智谋是众人的过错。

b.老子强调民众的智谋越多,社会就越难以治理。只有人们都无知识,无智慧,才能寡欲。这是因为:

第一,知识本身就是欲望的对象之一;

第二,知识能使人们知道更多的欲望对象,而造成人们“不知足”;

第三,知识也是人们用来实现欲望的手段,从而造成人们“不知止”。

③寡欲、无知、知足的关系

a.只有无知才容易知足。

b.要寡欲必须无知,要知足也必须无知。

c.人们既寡欲,又能在寡欲的情况下知足知止,就不会有争夺发生。

d.人们都寡欲、知足、知止,没有争夺,天下自然大治,老子的理想社会也就开始实现了。

(4)评价

①老子的这一套寡欲、无知、知足的理论体系,一方面反映了老子站在农民小私有者立场上,对当时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穷奢极欲、残酷剥削人民的反对态度;

②另一方面,也是对当时正在兴起的新兴地主阶级争夺权力的反抗,但是本质上是一种消极的态度。

4.社会管理模式:愚民与无为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在老子的理想社会模式中,也有社会管理系统和社会管理人员,即他的“圣人”。他认为圣人治理社会必须做到愚民和无为两点。

(1)“愚民”

①何为“愚民”

老子的“愚”,是一种混沌未开的淳朴状态。老子认为,使民众回归淳朴是治理社会的重要策略。

②如何“愚民”

a.在方法上

社会治理如同养育小孩,要时不时地哄着他,不能开口闭口讲大道理,或者如牛马般鞭笞管教。

b.在政策施行上

如果社会不再重视贤能、珍贵、稀有等价值,民众将保持淳朴安定的状态,不会陷入争斗、盗抢,人心也不会纷乱浮躁。所以治理社会,最好塞住乱的源头,而不是在防堵上妄下工夫。

③“自愚”

在愚民的工作没完成之前,社会管理者要先“自愚”,自己先回到淳朴真诚之中。当社会管理者和人民都达到“诚朴”之后,理想中的社会也就来临了。

(2)“为无为”

老子认为,得道的领导人(圣人)在管理社会时最根本的是要“为无为”。

①老子与孔子的异同

a.相同点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老子与孔子一样,对于现实中的统治者有着清晰的认识,认为国君或大夫们借治理社会之名,行鱼肉百姓之实,致使民不聊生。

b.不同点

第一,儒家主张以仁义忠信之德与礼乐制度之文,以救此弊。

第二,老子则认为仁义礼智的产生有违自然之本,用于拨乱反正、救乱至治,无异于扬汤止沸。只有能约束自己的行为,顺应天下的本质规律的治理者,才能对社会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获得天下人的承认。

②老子“为无为”的本质

老子不过是为那些管理社会的“圣人”们设计了一套以退求进,以无为求有为的策略。

(3)对老子的评价

①老子的“无为”思想是主张在忍让和退避中求苟安,具有消极保守的一面。

②老子的“无为”思想在当时情况下仍有积极作用,因为它在反对兼并战争和统治者的残酷政治、经济统治方面,反映了农民小私有者的要求。

③老子是中国第一个论证剥削压迫不合理的思想家。他观察社会是很深刻的,他提出的各项设计方案都是具有辩证思想的。所以他的思想常对后来的进步思想家和空想的社会改革家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常被后来的统治者利用来作为麻痹人民的思想工具,老子其人还被后来出现的道教推崇为祖师。由此不难看出老子社会思想对中国社会的重大影响。

二、庄子的社会思想

1.个人简介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蒙人(今河南、安徽交界处)。生卒年大约在公元前3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